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5976
題名: 吳濁流的詩論與詩歌
作者: 潘進福
貢獻者: 王文顏
潘進福
關鍵詞: 吳濁流
漢詩
日期: 1998
上傳時間: 22-Apr-2016
摘要:   本論文的寫作,主要的研究對象為二:一為吳濁流的詩歌理論,二為吳濁流的詩歌作品與特色。試著藉由吳濁流的詩歌理論來說明他的文學觀念,並從吳濁流所陸續發表的詩集中,結合他的生平與閱歷,去詮釋其詩歌作品當中所抒發的內容與情感,以了解吳濁流在各個不同人生階段中所呈現出的不同寫作歷程,探尋他的作品所隱藏的內涵。最後再結合其詩歌理論與創作上的實踐,藉以說明吳濁流的詩歌特色。\r\n  在論文的寫作上,筆者分為六章來加以論述:\r\n  論文的首章,說明本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檢視前人的研究成果,並略述全文的綱領。希盼導引讀者對於吳濁流的文學成就有初步的認識。\r\n  第二章則論述吳濁流與漢詩的關係。探討吳濁流在學詩歷程上,諸如祖父對他的漢學啟蒙,以及師友的鼓勵、加入詩社活動、客家山歌的薰陶等各方面的因素,對他在漢詩的學習與創作上所產生的影響。再者,說明吳濁流基於維護中國傳統詩歌的立場,揚棄所謂新、舊詩的分法,提出他的論點,為「漢詩」正名。另外,則說明吳濁流漢詩集的編輯與出版的狀況,依據其詩集出版的時間前後,與作者的生平、閱歷相觀照,介紹吳濁流各階段不同的寫作內容。\r\n  第三章論述吳濁流的詩歌理論。吳濁流曾在《臺灣文藝》雜誌上發表過十餘篇對於漢詩與新詩的評論,筆者試著從這些文章當中,一方面探討吳濁流所提出對於漢詩值得提倡的看法、以及針對漢詩的發展所提出的革新之道;另一方面,則論述吳濁流對於當時新詩所存在的一些問題,他所提出的批評意見,試著從這些相關論述中去探討吳濁流的詩歌理論。再者,在吳濁流提出這些文學主張與思想之後,由於與新詩人的觀點產生衝突,在當時曾引起文學效應,導致新、舊詩人間的一番論戰,本章也嘗試說明與探討論戰的全貌及其影響。\r\n  第四章論述吳濁流的詩歌內容。吳濁流一生共創作了兩千餘首的漢詩,筆者試著將吳濁流的詩歌作品分為四類,即寫景記遊、詠史懷古、抒情感懷、社會寫實。再根據所分的四個綱目來加以析論他的寫作意識,藉以說明吳濁流詩歌中所表達出來的個人情操與思想底蘊。\r\n  第五章論述吳濁流的詩歌特色。吳濁流為了使漢詩有新的延續與發展,能符合時代的潮流,所以他在詩歌創作上嘗試了許多形式與內容上的改變,期使漢詩能具有現代化的精神。他也試著將詩歌與散文、小說相融合,盼能為漢詩開創另一型態的寫作契機,讓漢詩有更多元的發展。在詩歌理論上,他對於自身所提出的漢詩革新之道,往往都能在創作時加以體現,將主張融入於作品中,而自然地成為他詩歌創作上的特色。\r\n  第六章結論部份。總結全文的研究成果,並評述吳濁流的漢詩創作在臺灣文學史上的地位與貢獻。\r\n  總結言之,透過筆者對於吳濁流的詩論與詩歌兩方面的考察,在吳濁流詩歌理論的研究上,希冀能讓人對吳濁流的文學思想有更深層的認識;對於吳濁流的詩論及其所引發的論戰的探討,試圖突顯出,在臺灣文學的發展史上,一個新舊文學消長與流變的情形。再者,在吳濁流詩歌創作的研究上,透過此一研究,希望能在其小說研究的領域之外,讓人注意到他的詩歌作品,使研究者對吳濁流的文學創作有更全面的認識。\r\n第一章 緒論 1\r\n第二章 吳濁流與漢詩 7\r\n第一節 吳濁流的學詩歷程 7\r\n一、漢學的啟蒙 8\r\n二、師友的影響 10\r\n三、加入詩社 15\r\n四、山歌的薰陶 16\r\n第二節 為漢詩正名 19\r\n第三節 吳濁流的漢詩集 22\r\n第三章 吳濁流的詩歌理論 29\r\n第一節 吳濁流的漢詩理論 30\r\n一、漢詩值得提倡的原因 30\r\n二、漢詩與漢詩人的弊病 34\r\n三、改進漢詩的意見與主張 38\r\n第二節 吳濁流的新詩觀點 42\r\n一、新詩的弊病 42\r\n二、新詩人的缺點 48\r\n第三節 吳濁流的詩歌觀點所產生的回應與影響 53\r\n一、新舊詩人間的論戰 53\r\n二、刺激《笠》詩社的成立 68\r\n第四章 吳濁流的詩歌內容 73\r\n第一節 寫景記遊 73\r\n一、寫作意識 73\r\n二、寶島行跡 78\r\n三、客舍神州 81\r\n四、環球吟詠 87\r\n第二節 詠史懷古 92\r\n一、人物品評 93\r\n二、覽跡懷古 98\r\n第三節 抒情感懷 105\r\n一、親人之情 105\r\n二、朋友之情 110\r\n三、思鄉之情 117\r\n第四節 社會寫實 120\r\n一、民間疾苦 120\r\n二、感時憂國 123\r\n第五章 吳濁流的詩歌特色 129\r\n第一節 漢詩的現代化 129\r\n一、以新的題材創作 130\r\n二、以現代詞語入詩 135\r\n第二節 漢詩與散文、小說的融合 139\r\n一、與散文的融合 139\r\n二、與小說的融合 145\r\n第三節 對改進漢詩主張的實踐 147\r\n一、意深、字淺、句圓的表現 148\r\n二、提倡古風與聯章絕句之創作 151\r\n三、詩韻的通用 153\r\n第六章 結論 157\r\n參考書目 163
參考文獻: 壹、專書\r\n吳濁流:《藍園集》,新竹:英才印書局,1949年8月\r\n吳濁流:《風雨窗前》,苗栗:文獻書局,1958年5月\r\n吳濁流:《濁流千草集》,臺北:集文書局,1963年4月\r\n吳濁流:《吳濁流選集(漢詩、隨筆卷)》,臺北:廣鴻文出版社,\r\n1967年4月\r\n吳濁流:《談西說東》,臺北:臺灣文藝雜誌社,1969年1月\r\n吳濁流:《晚香》,臺北:臺灣文藝雜誌社,1971年10月\r\n吳濁流:《濁流詩草》,臺北:臺灣文藝雜誌社,1973年1月\r\n吳濁流:《東南亞漫遊記》,臺北:臺灣文藝雜誌社,1973年1月\r\n吳濁流著,張良澤編:《吳濁流作品集》\r\n 卷一:《亞細亞的孤兒》,臺北:遠行出版社,1980年2月\r\n 卷二:《功狗》,臺北:遠行出版社,1977年2月\r\n 卷三:《波茨坦科長》,臺北:遠行出版社,1980年2月\r\n 卷四:《南京雜感》,臺北:遠行出版社,1977年2月\r\n 卷五:《黎明前的臺灣》,臺北:遠行出版社,1977年2月\r\n 卷六:《臺灣文藝與我》,臺北:遠行出版社,1977年2月\r\n吳濁流:《無花果》, 臺北: 前衛出版社,1988年9月\r\n吳濁流:《臺灣連翹》,臺北: 前衛出版社,1994年9月\r\n吳濁流著,彭瑞金編:《臺灣作家全集.吳濁流集》,臺北:前衛出版\r\n社,1997年9月\r\n黃遵憲:《人境廬詩草》,臺北:臺灣商務圖書館,1968年10月\r\n林藜:《臺灣名人傳》,臺北:新亞出版社,1976年2月\r\n余光中:《天郎星》,臺北:洪範書店,1976年8月\r\n王國璠、邱勝安:《三百年來臺灣作家與作品》,高雄:臺灣時報社,\r\n1977年8月\r\n李南衡主編:《日據下臺灣新文學》,臺北:明潭出版社,1979年3月\r\n鍾肇政編:《不滅的詩魂—對談評論集》,臺北:臺灣文藝雜誌社,\r\n1981年1月\r\n彭瑞金選註:《歷史的倒影—日據時代臺灣新文學作家作品選讀》,\r\n高雄:河畔出版社,1982年7月\r\n武治純:《壓不扁的玫瑰花—臺灣鄉土文學初探》,北京:中國廣播\r\n電視出版社,1985年7月\r\n安倍明義:《臺灣地名研究》,臺北:武陵出版社,1987年3月\r\n白少帆等主編:《現代臺灣文學史》,遼寧:遼寧大學出版社,1987\r\n年12月\r\n汪景壽:《臺灣小說作家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4月\r\n張毓茂:《二十世紀中國兩岸文學史》,遼寧:遼寧大學出版社,1988\r\n年8月\r\n古繼堂:《臺灣新詩發展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7月\r\n林燿德:《觀念對話—當代詩言談錄》,臺北:漢光文化出版社,1989\r\n年8月\r\n鄭炯明主編:《臺灣精神的崛起》,高雄:文學界雜誌,1989年12 月\r\n葉石濤:《臺灣文學的悲情》,高雄:派色文化出版社,1990年1 月\r\n吳丈蜀:《讀詩常識》,臺北:萬卷樓圖書,1990年3月\r\n薛化元主編:《臺灣歷史年表 終戰篇I(1945—1965)》,臺北:財團\r\n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1990年1月\r\n劉登瀚、黃重添等主編:《臺灣文學史》,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r\n1991年6月\r\n黃重添、莊明宣、闕丰齡:《臺灣新文學概觀》,廈門:鷺江出版社,\r\n1991年6月\r\n邱勝安:《臺灣史話》,臺北:黎明文化出版社,1992年6月\r\n古繼堂:《臺灣小說發展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3月\r\n黃重添等合著:《臺灣新文學概觀》,臺北:稻禾出版社,1992 年\r\n3月\r\n黃重添:《臺灣長篇小說論》,臺北:稻禾出版社,1992年8月\r\n黃恆秋編:《客家臺灣文學論》,高雄:愛華出版社,1993年8月\r\n文訊雜誌社主編:《鄉土與文學—臺灣地區區域文學會議記錄》,\r\n臺北:文訊雜誌社,1994年3月\r\n林衡哲、張恆豪編著:《復活的群像—臺灣三十年代作家列傳》,\r\n臺北:前衛出版社,1994年6月\r\n葉石濤:《展望臺灣文學》,臺北:九歌出版社,1994年8月\r\n林尹:《文字學概說》,台北:正中書局,1994年11月\r\n呂正惠:《戰後臺灣文學經驗》,臺北:新地出版社,1995年7月\r\n陳昭瑛選注:《臺灣詩選注》,臺北:正中書局,1996年2月\r\n封德屏編:《臺灣現代詩史論》,臺北:文訊出版社,1996年3月\r\n呂新昌:《鐵血詩人吳濁流》,臺北:前衛出版社,1996年4月\r\n林瑞明:《臺灣文學的歷史考察》,臺北:允晨文化,1996年7月\r\n林瑞明:《臺灣文學的本土觀察》,臺北:允晨文化,1996年7月\r\n陳千武:《詩文學散論》,臺中:臺中市立文化中心,1997年5月\r\n葉石濤:《臺灣文學入門》,高雄:春暉出版社,1997年6月\r\n劉鳳翰:《日軍在臺灣》,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1997年6月\r\n彭瑞金:《臺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高雄:春暉出版社,1997年8月\r\n吉田莊人:《從人物看臺灣百年史》,臺北:武陵出版社,1998年2月\r\n葉石濤:《臺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雜誌社,1998年4月\r\n許世旭:《新詩論》,臺北:三民書局,1998年8月\r\n陳芳明:《左翼臺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臺北:麥田出版社,\r\n1998年10月\r\n貳、學位論文\r\n翟筱芸:《吳濁流文學之研究—日據時代臺灣作家的民族意識》,文\r\n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6月\r\n張簡昭慧:《臺灣殖民文學的社會背景研究—以吳濁流文學、楊逵文學\r\n為研究中心》,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6月\r\n陳明娟:《日治時期文學作品呈現的臺灣社會—賴和、吳濁流的作品分\r\n析》,東吳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6月\r\n褚昱志:《吳濁流及其小說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r\n文,1994年5月\r\n張金□:《斷裂與再生—《臺灣文藝》研究(1964-1994)》,成功大學\r\n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r\n參、期刊論文\r\n紀弦:〈現代派信條釋義〉,《現代詩》第13期,1956年2月,頁4\r\n吳濁流等人:〈漢詩座談會〉,《臺灣文藝》第7期,1965年4月,頁2-8\r\n寒爵:〈「自由詩」問題〉,《臺灣文藝》第8期,1965年7月,頁4-5\r\n寒爵:〈民族的自覺〉,《臺灣文藝》第8期,1965年7月,頁5\r\n張漢文:〈漢詩雜談〉,《臺灣文藝》第9期,1965年10月,頁142-145\r\n葉石濤:〈臺灣作家論—吳濁流論〉,《臺灣文藝》第12期,1966 年7\r\n月,頁25-30\r\n鍾肇政:〈《吳濁流選集》簡介〉,《臺灣文藝》第14期,1967 年1\r\n月,頁43-44\r\n竹內照夫作,鍾肇政譯:〈吳濁流的漢詩〉,《臺灣文藝》第27期,\r\n1970年4月,頁89-92\r\n徐和鄰:〈認識新詩的起碼觀念〉,《葡萄園》詩刊第34期,1970年10\r\n月,頁8-11\r\n張彥勳:〈老當益壯的硬漢—吳濁流〉,《臺灣文藝》第30期, 1971年\r\n1月,頁60-62\r\n桓夫:〈詩是多方面的〉,《作品》第26期,1971年2月,頁6-7\r\n李篤恭:〈偏狹的牢騷〉,《作品》第28期,1971年4月,頁15-37\r\n傅銀樵:〈也是牢騷〉,《臺灣文藝》第32期,1971年7月,頁 61-63\r\n寒爵:〈談現代詩〉,《臺灣文藝》第32期,1971年7月,頁64\r\n寒爵:〈再談現代詩〉,《臺灣文藝》第32期,1971年7月,頁 64-65\r\n寒爵:〈三談現代詩〉,《臺灣文藝》第32期,1971年7月,頁 65\r\n張惠信:〈莫名其妙的所謂新詩及詩人〉,《臺灣文藝》第32期,\r\n1971年7月,頁66-69\r\n李篤恭:〈以直抱怨〉,《臺灣文藝》第33期,1971年10月,頁 74-78\r\n尾崎秀樹:〈吳濁流的文學〉,《臺灣文藝》第41期,1973年10 月,頁\r\n77-84\r\n龍瑛宗:〈憶創刊〉,《臺灣文藝》第43期,1974年4月,頁15-16\r\n許其正:〈回憶與期待〉,《臺灣文藝》第43期,1974年4月,頁25-26\r\n吳濁流:〈印澳紐遊記〉,《臺灣文藝》第51期,1976年4月,頁 53-70\r\n吳濁流文學獎基金會:〈吳公濁流先生生平事略〉,《臺灣文藝》,第\r\n53期,1976年10月,頁6\r\n龍瑛宗:〈暝想〉,《臺灣文藝》第53期,1976年10月,頁14-15\r\n黃靈芝:〈我所認識的吳濁流先生〉,《臺灣文藝》第53期,1976 年10\r\n月,頁17-19\r\n鍾肇政:〈以殖民地文學眼光看吳濁流文學〉,《臺灣文藝》第53 期,\r\n1976年10月,頁19-23\r\n張良澤:〈念吳老〉,《臺灣文藝》第53期,1976年10月,頁24-25\r\n鄭清文:〈吳濁流先生之死〉,《臺灣文藝》第53期,1976年10 月,\r\n頁26\r\n邱秀芷:〈懷念吳老先生〉,《臺灣文藝》第53期,1976年10月, 頁27\r\n李喬:〈固執天真一老人〉,《臺灣文藝》第53期,1976年10月, 頁28\r\n王詩琅:〈純樸的鄉下人〉,《臺灣文藝》第53期,1976年10月, 頁\r\n31-32\r\n廖清秀:〈悼念濁流先生〉,《臺灣文藝》第53期,1976年10月, 頁\r\n33-34\r\n劉靜娟:〈豐盈的生命〉,《臺灣文藝》第53期,1976年10月, 頁35\r\n尹雪曼:〈悼吳濁流先生〉,《臺灣文藝》第53期,1976年10月, 頁38\r\n鍾肇政:〈鐵血詩人吳濁流—敬悼吳濁流先生〉,《夏潮》第8期,1976\r\n年11月,頁3\r\n趙天儀:〈吳濁流先生與《臺灣文藝》〉,《夏潮》第9期,1976年12\r\n月,頁67-68\r\n老漢:〈吳濁流的報導文學〉,《夏潮》第9期,1976年12月,頁69-71\r\n巫永福:〈詩魂醒吧!併悼吳濁流先生〉,《笠》詩刊第76期,1976年\r\n12月,頁29-35\r\n黃靈芝:〈我所認識的吳濁流先生〉,《笠》詩刊第76期,1976年12\r\n月,頁36-37\r\n林外:〈吳濁流先生的漢詩〉,《笠》詩刊第76期,1976年12月, 頁38\r\n陳秀喜:〈悼念吳濁流先生〉,《笠》詩刊第76期,1976年12月, 頁39\r\n趙天儀:〈黃昏的輓歌—悼念吳濁流先生〉,《笠》詩刊第76期,1976\r\n年12月,頁41\r\n李篤恭:〈啊!吳濁流先生〉,《臺灣文藝》第54期,1977年3月,頁\r\n90-92\r\n黃金清:〈吳濁流的自由詩觀〉,《臺灣文藝》第58期,1978年3月,頁\r\n191-200\r\n李魁賢:〈《笠》詩刊與《臺灣文藝》並壽〉,《臺灣文藝》第70期,\r\n1980年12月,頁262-267\r\n葉石濤:〈府城之星,舊城之月〉,《臺灣文藝》第72期,1981年5月,\r\n頁285-290\r\n彭瑞金:〈追尋.迷惘與再生〉,《臺灣文藝》第83期,1983年7月,頁\r\n43-48\r\n宋冬陽:〈朝向許願中的黎明—試論吳濁流作品中的『中國經驗』〉, 《文學界》第10號,1984年5月,頁127-146\r\n戴國煇:〈如何克服殖民地傷痕—我所認識的吳濁流先生〉,《中國論\r\n壇》第20卷11期,1985年9月,頁48-54\r\n彭瑞金:〈從《無花果》論吳濁流的孤兒意識〉,《臺灣文化季刊》\r\n第2期,1986年9月,頁15-19\r\n巫永福:〈吳濁流與我〉,《臺灣文藝》第102期,1986年9月,頁6-12\r\n陳千武:〈吳濁流十年祭—談《笠》的創刊〉,《臺灣文藝》第102期,\r\n1986年9月,頁12-15\r\n黃娟:〈憶吳老—寫於濁流先生去世十週年〉,《臺灣文藝》第102期,\r\n1986年9月,頁16-21\r\n鍾肇政:〈硬頸文學家—吳濁流〉,《客家雜誌》第21期,1991年12\r\n月,頁54-56\r\n張彥勳:〈懷念可愛的老作家—憶鐵漢吳濁流先生〉,《文學臺灣》\r\n第3期,1992年6月,頁60-62\r\n褚昱志:〈吳濁流與《臺灣文藝》〉,《問學集》第3期,1993年5月,\r\n頁153-161\r\n呂新昌:〈淺談吳濁流的文學思想〉,《萬能學報》第15期,1993年6\r\n月,頁1-4\r\n游勝冠:〈戰後臺灣的反殖民文學〉,《臺灣史料研究》第3號,1994年\r\n2月,頁94-113\r\n鍾肇政:〈吳濁流精神不死〉,《臺灣文藝》第143期,1994年6月,卷\r\n頭語\r\n許素蘭:〈宛如家園開拓史〉,《臺灣文藝》第143期,1994年6月,頁\r\n9-16\r\n林曙光:〈長江後浪吳濁流〉,《臺灣文藝》第143期,1994年6 月,頁\r\n17-21\r\n簡義明:〈吳濁流研究現況評介與反思—以臺灣的研究成果為分析場\r\n域〉,《臺灣文藝》第159期,1997年10月,頁8-29\r\n葉笛:〈《臺灣文藝》雜誌的意義和影響〉,《臺灣文藝》第159 期,\r\n1997年10月,頁30-42\r\n陳玉玲:〈孤兒的傷痕—吳濁流的臺灣悲情〉,《臺灣文藝》第159期,\r\n1997年10月,頁44-58\r\n肆、報紙\r\n紫浪:〈我讀《晚香》書後〉,《中華日報》第10版,1973年2月15日\r\n鍾肇政:〈悼濁老〉,《中華日報》第10版,1976年10月23日\r\n吳密察:〈以詩心寫臺灣史〉,《自立晚報》第14版,1990年10月18日\r\n林柏燕:〈陌生的鄉土—兼憶吳濁流〉,《自立晚報》第19版,1994年7\r\n月11日\r\n陳玉玲:〈傷痕與再生—吳濁流的臺灣深情〉,《中央日報》第19 版,\r\n1996年10月5日\r\n彭瑞金:〈吳濁流逝世二十週年〉,《臺灣日報》第23版,1996年 10\r\n月23日\r\n黃恆秋:〈硬頸客家人—吳萬鑫記憶中的父親吳濁流〉,《中央日報》\r\n第19版,1997年1月2日\r\n莊永明:〈鐵血詩人.文藝鬥士—吳濁流〉,《民眾日報》第27版,\r\n1997年9月12日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8515101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1262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115 BHTML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