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6078
題名: 候選人競選策略之研究:以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馬英九為例
作者: 蔡佳洹
Tsai, Jia-yuan
貢獻者: 劉義周
I-chou Liu
蔡佳洹
Jia-yuan Tsai
關鍵詞: 競選策略
台北市長
選舉競爭
選戰議程
Campaign Strategy
The Mayor of Taipei City
Election Contest
Campaign Agenda
日期: 1998
上傳時間: 22-Apr-2016
摘要:   所有的選舉競爭都在既定的環境中進行。競選活動的效果,也就在於候選人是否能正確評估自身在既定環境及個人條件上的優劣勢,從而運用競選策略與戰術來凸顯有利因素、修正或淡化不利因素,以取得規劃中的足夠選票來獲得勝選。於此,本論文以馬英九在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中所運用的競選策略為例,提出一個研究候選人競選策略的分析架構,作為理解選戰中候選人採用各種策略的動機及行為的基礎。在方法上,本論文採取整體資料分析法、文獻分析法、調查研究法、以及深入訪談法等方法配合運用,期能經由對馬英九陣營競選行為的觀察,為當前候選人競選策略研究作進一步驗證,並作為往後競選理論深化發展的基礎。\r\n如何以挑戰者的身份擊敗具優良政績的的在位市長,是馬英九從事選舉競爭的最大問題。在選舉競爭條件的評估方面,國民黨在台北市擁有的三成實力加上新黨約兩成五的政黨實力,共同建構出馬英九的過半潛力,成為馬英九爭勝的有利基礎。在新黨勢弱下,馬英九陣營便將勝選聯盟設定在以國民黨傳統票為基礎,並在預期新黨票源將有效回流下,將本土性票源視為勝選目標群。但在李登輝因素造成新黨票源與本土性票源的矛盾下,馬陣營以中間選民訴求作為一個兼顧此兩種票源的最適位置。在策略抉擇上,馬陣營採取候選人中心策略作為選戰議程,並分別針對不同票源群體取不同策略進行訴求:針對國民黨傳統票源,馬陣營採取政黨中心戰術來進行強化式策略;針對新黨票源,馬陣營則分別以「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候選人中心戰術及「打造世界級首都」的議題中心戰術來進行甄補式策略;針對本土票源,馬陣營則以「台灣第一、台北第一」的議題中心戰術進行甄補式策略。在選舉戰術的應用方面,無論是自我推銷的訴求策略、阻斷對手策略效果的攻擊策略、或者回應對手攻擊或重大事件發展的回應策略,也都扣緊預定之候選人中心的選戰議程。而在組織動員方面,馬陣營也配合馬英九所具資源設計競選組織並進行基層動員。\r\n就選舉結果來看,新黨支持者的大幅流動所造成的國、新合流,尤其是外省籍選民近乎一面倒地支持馬英九,是馬英九勝選主因。這顯示馬英九的競選策略基本上是成功的,即在國民黨傳統票及新黨票源的爭取上達成目標,但在本土票源的爭取上則不如想像中順利。\r\n\r\n第一章 緒論\r\n壹、 研究動機與目的\r\n貳、 研究主題的背景\r\n參、 文獻檢閱\r\n肆、 研究方法\r\n第二章 選區的政治生態\r\n壹、 台北市的人文區位背景\r\n貳、 台北市政治生態環境變遷\r\n參、 小結\r\n第三章 競選初期的策略\r\n壹、 競選初期的主要事件\r\n貳、 競爭條件評估與策略抉擇\r\n參、 競選組織的建立\r\n肆、 策略制定與執行\r\n伍、 小結\r\n第四章 競選中期的策略\r\n壹、 競選中期的主要事件\r\n貳、 主要訴求策略及運用\r\n參、 攻擊策略之應用與調整\r\n肆、 回應策略\r\n伍、 組織與動員\r\n陸、 策略效果\r\n柒、 小結\r\n第五章 競選後期的策略\r\n壹、 主要競選活動\r\n貳、 議題訴求\r\n參、 向對手的攻擊策略\r\n肆、 回應對手攻擊的策略\r\n伍、 造勢活動\r\n陸、 小結\r\n第六章 結論\r\n壹、 研究發現\r\n貳、 檢討與建議\r\n參考書目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r\n壹、中文部分\r\n一、書籍與期刊論文\r\n丁庭宇、盛杏湲、馬康莊、邱明祥\r\n1991 社會經濟發展與投票行為-民國69、72、75年區域增額立委選舉國民黨得票率村里決定因素之分析,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NSC78-0301-H002-41。\r\n包正豪\r\n1997 第三屆立法委員選舉新黨競選策略之研究:以台北市、台北縣與桃園縣為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r\n羊曉東\r\n1998a 馬英九人生長跑,台北:時報文化。\r\n何金銘\r\n1994 「勝選因素:北高兩市二屆立委選舉比較研究」,選舉研究,一卷二期,頁163-198。\r\n李登輝\r\n1999 台灣的主張,台北:遠流。\r\n李蓉姣\r\n1986 政治廣告策略之研究--民國七十四年台北市議員競選傳單之內容分析,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r\n林武雄\r\n1993 日本自民黨選舉運動與宣傳策略,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r\n林佳龍\r\n1986 國民黨與民進黨的群眾基礎:台灣選民政黨支持的比較分析(1983-1986年),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r\n林瓊珠\r\n1998 台灣政黨體系重組過程之研究:一九九一年至一九九六年,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r\n吳昭燮\r\n1992 投票行為與民主轉型-台灣歷年選舉競爭程度決定因素的分析,國科會研究報告,NCS-81-0301-H004-525。\r\n吳慧霞\r\n1993 我國縣長候選人競選行為模式之研究-民國七十八年台北縣長選舉之比較分析,台大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r\n胡佛、陳明通\r\n1988 「台灣民眾的選舉參與行為」,收錄於楊國樞、瞿海源主編,變遷中的台灣社會,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專刊乙種第20號,頁401-408。\r\n胡佛、游盈隆\r\n1983 「選民的投票取向:結構與類型的分析」,政治學報,第11期,頁225-279。\r\n夏珍\r\n1987 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候選人宣傳單之論題結構與策略分析-以七十四年縣、市長選舉為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r\n徐火炎\r\n1995 「李登輝情結」與省市長選舉的投票行為:一項政治心理學的分析,選舉研究,二卷二期,頁1-36。\r\n1998 「李登輝情結的政治心理與選民的投票行為」,選舉研究,五卷二期,頁35-71。\r\n郭正亮\r\n1998 民進黨轉型之痛,台北:天下遠見。\r\n莊宜昌\r\n1995 1994年省市長選舉報紙負面競選廣告之內容分析,政治大學廣告學系第五屆畢業展論文。\r\n盛杏湲\r\n1986 國民黨與黨外中央後援會選舉競爭之研究-民國72年台灣地區增額區域立法委員選舉之分析與探討,台北:桂冠。\r\n陳秋旭\r\n1998 一九九二年美國總統大選柯林頓競選策略之研析:政治行銷之概念與實踐,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r\n陳陸輝\r\n1995 中國國民黨黃復興黨部輔選效果之研究,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r\n陳義彥\r\n1995 「台北市選民的分裂投票分析」,洪永泰主持,台北市民眾市政意向之研究,行政院究發展考核委員會,頁29-40。\r\n1996 「不同族群政治文化的世代分析」,政治學報,第二十七期,頁83-121。\r\n陳義彥、黃麗秋\r\n1986 「選民政見取向的再探討」,投票行為與選舉文化,台北:中國政治學會,頁206-238。\r\n陳錦榮\r\n1996 政治信念、策略抉擇與選舉效能:1994年台北市長選舉三個個案之比較分析,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r\n陳鴻基\r\n1995 選舉行銷戰,台北:正中。\r\n陳靜儀\r\n1995 民主進步黨在歷屆選舉中政治廣告之內容分析,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r\n游盈隆\r\n1993 「政治信念、競選策略與選舉動員:台灣地區二屆立委候選競選模式之研究」,東吳政治學報,第二期,頁375-395。\r\n1996 民意與臺灣政治變遷:1990年代臺灣民意與選舉政治的解析,台北:月旦。\r\n游清鑫\r\n1996 「選舉制度、選舉競爭與選舉策略:八十四年北市南區立委選舉策略之個案研究」,選舉研究,三卷一期,頁137-178。\r\n黃紀\r\n1979 無黨籍人士競選言論之分析,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r\n黃佳樺\r\n1990 大眾傳播與政治說服-七十八年三項公職人員選舉之政見內容分析,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r\n雷飛龍、陳義彥、丁庭宇等\r\n1985a 候選人的競選論題內容與策略之研究-民國七十二年增額立委選舉期間報紙與候選人傳單之內容分析,台北:政大選舉研究中心。\r\n1985b 民國七十二年台灣地區增額立委選舉之人文區位研究,台北:政大選舉研究中心。\r\n董智森\r\n1998 台北經驗•陳水扁,台北:月旦。\r\n蔡孟熹\r\n1997 台灣民眾族群認同、統獨立場與政黨偏好變遷之研究-1991~1996年之分析,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r\n廖益興\r\n1996 「影響選民投票支持李登輝與否的因素」,選舉研究,三卷二期,頁187-210。\r\n劉義周\r\n1986 「國民黨責任區輔選制的效果:74年台北市議員選舉候選人得票率之分析」,投票行為與選舉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政治學會,頁417-484。\r\n1987 「選民的政黨偏好」,雷飛龍主持「轉型期社會中的投票行為:台灣地區選民的科際整合研究(II)」研究計劃成果報告,頁113-153。\r\n1991 「國民黨責任區輔選制效果之研究」,政黨政治與憲政民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民主基金會,頁269-298。\r\n1992 「國民黨責任區輔選活動之參與觀察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64期,頁209-233。\r\n1996 「世代、統獨立場與投票行為:李登輝的選民」,收錄於謝復生等著,總統選舉選民投票行為之科際整合研究,頁103-121。台北:政大選舉研究中心。\r\n鄭自隆\r\n1991 民國七十八年選舉政治廣告訊息策略及效果檢驗之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r\n1996 「1995年三屆立法委員選舉政黨報紙競選廣告訊息與媒體策略分析」,選舉研究,三卷二期,頁1-32。\r\n1998 「1996年台灣總統大選四組候選人文宣策略觀察」,總統選舉與新聞報導,台北:政治大學新聞學系,頁33-60。\r\n謝雲嬌\r\n1995 台灣選民的投票參與-民國七五、七八、八一年三次立委選舉分析,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r\n二、報紙與雜誌\r\n王貝林\r\n1998 「小馬借重議員 互相拉抬選情」,自由時報,九月二十八日,第十三頁。\r\n羊曉東\r\n1998b 「馬扁大戰略 智慧大考驗」,中國時報,六月二十二日,第四版。\r\n1998c 「馬不停蹄、跟時間賽跑」,中國時報,七月二十七日,第四版。\r\n朱美玲、王貝林、鄭學庸\r\n1998 「陳、馬短兵相接,王建煊爭游離票」,自由時報,十月一日,第十三版。\r\n林淑玲\r\n1998 「收口水、勤綁椿,馬扁基層肉搏」,中國時報,十月二十三日,第二版。\r\n邱慧君\r\n1998 「政策會民調支持率,馬英九:46.58,陳水扁:33.16」,中央日報,六月三十日,第三版。\r\n陳秀玲\r\n1998a 「三陣營自我評估」,中國時報,十一月二十日,第三版。\r\n1998b 「更新老社區,馬英九著力深」,中國時報,八月二十四日,第十八版。\r\n陳素玲\r\n1998 「北高市長熱戰,搶掉立委選舉光芒」,聯合報,八月二十日,第四版。\r\n陳鳳馨\r\n1998a 「馬英九:要讓國民黨成為更像樣的執政黨」,聯合報,六月一日,第三版。\r\n1998b 「第一次記者會」,聯合報,五月三十一日,第三版。\r\n張菁雅、邱銘輝\r\n1998 「馬永成自述:我在阿扁身邊的日子」,新新聞周報,605期,頁29-32。\r\n黃創夏\r\n1998 「馬英九『三爪齊伸』,200個後援會聯成一線」,新新聞周報,603期,頁61-65。\r\n黃創夏、陶令瑜\r\n1998 「十萬人街頭較勁,人海戰術大衝刺」,新新聞周報,613期,頁16-20。\r\n黃創夏、張菁雅\r\n1998 「後援會注意!巷戰即將開打!」,新新聞周報,603期,頁43-45。\r\n黃創夏、張菁雅、馬之駿\r\n1998 「候選人票源調查秘笈大公開」,新新聞周報,606期,頁51-54。\r\n黃朝琴\r\n1998 「馬英九草擬市政白皮書」,中央日報,七月十三日,第二十版。\r\n黃維助\r\n1998 「國民黨保守評估,陳、馬勝算五五波」,自由時報,六月三十日,第十三版。\r\n楊昇儒\r\n1998 「尊王保馬說,馬營暗叫苦」,自由時報,十一月十九日,第二版。\r\n楊金嚴\r\n1998a 「馬英九參選記者會,九馬賀成功」,聯合報,六月十一日,第十八版。\r\n1998b 「馬英九必須打非傳統選戰」,聯合報,六月一日,第三版。\r\n1998c 「馬英九:今天要改考卷,不會見李主席」,聯合報,六月十日,第四版。\r\n1998d 「金溥聰為馬英九掌文宣」,聯合報,七月十四日,第十八版。\r\n1998e 「人與黨不同調,馬扁的困擾」,聯合報,六月一日,第三版。\r\n1998f 「馬英九陣營,老中青大結合」,聯合報,八月二十三日,第十八版。\r\n1998g 「選戰激烈,客家人當紅」,聯合報,十月四日,第十七版。\r\n1998h 「市長候選人陣營自我評估」,聯合報,十二月三日,第十八版。\r\n謝公秉\r\n1998 「李登輝:馬英九隨時都可以見我」,聯合報,八月二十日,第二版。\r\n三、統計資料\r\n中央選舉委員會與政大選舉研究中心\r\n1998 歷屆公職人員選舉資料庫(http://www.esc.nccu.edu.tw/)。\r\n台北市政府主計處\r\n1998a 台北市政府全球資訊網(http://www.taipei.gov.tw/)。\r\n1998b 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台北市統計要覽。\r\n貳、英文部份\r\nAsher, Herbert B.\r\n1988 Prsidential Elections and American Politics: Voters, Candidates, and Campaigns Since 1952. Belmont, CA:Wadsworth Inc.\r\nCampbell, Angus, Gerald Gurin, Warran E. Miller\r\n1954 The Voter’s Decides. Great Britain: William Clowes and Sons.\r\nCampbell, Angus, et al.\r\n1960 The American Voter. John Wiley & Sons, Ins.\r\nConverse, Philip E.\r\n1966 \"The Concept of Normal Vote,\" Elections and the Political Order. N.Y.: John Wiley & Sons, Inc. 1st. edition.\r\nDowns, Anthony\r\n1957 An Economy Theory of Democracy. 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Inc.\r\nGoldenberg, Edie N. and Michael W. Traugott\r\n1984 Campaigning For Congress. Washington D. C.: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Inc.\r\nHerrnson, Paul S.\r\n1995 Congressional Elections: Campaigning at Home and in Washington. 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Inc.\r\nJacobson, Gary G. and Samuel Kernell\r\n1983 Strategy and Choice in Congressional Elections. Yale University Press.\r\nJacobson, Gary G.\r\n1987 The Politic of Congressional Elections. 2nd.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Inc.\r\n1992 The Politic of Congressional Elections. 3rd.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Inc.\r\nKessel, John H.\r\n1992 Presidential Campaign Politics, 4th eds. Californi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r\nKindon, John H.\r\n1968 Candidates For Office: Beliefs and Strategies. New York: Random House.\r\nLijphart, Arend\r\n1984 Democracies: patterns of majoritarian and consensus government in twenty-oen countries. Yale University Press.\r\nMartz, John D. and Enrique A. Baloyra\r\n1976 Electoral Mobilization and Public Opinion: The Venezuelan Campaign of 1973.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r\nMauser, Gary A.\r\n1983 Politic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Campaign Strategy.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r\nMilbrath, Lester W. and M. C. Goel\r\n1977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How and Why Do People Get Involved of Politics? College Publishing Company.\r\nNie, Norman H., Sidney Verba and John R. Petrocik\r\n1979 The Changing American Voter. Havard University Press.\r\nPaletz, David L.\r\n1971 \"The Neglected Context of Congressional Campaigns,\" Polity, Vol.2, No.4 (Summer), pp. 533-539.\r\nPolsby, Nelson and Aaron Wildavsky\r\n1996 Presidential Elections: Strategies and Structures of American Politics. 9th eds. New Jersey: 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Inc.\r\nRosenstone, Steven J. and John M. Hansen\r\n1993 Mobilization, Participation, and Democracy in America. N.Y.: MacMillan.\r\nSalmore, Stephen A. and Barbara G. Salmore\r\n1985 Candidates, Parties and Campaigns: Electoral Politics in American. Washington D. C. :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Inc.\r\nScher, Richard K.\r\n1997 The Modern Political Campaign: Mudslinging, Bombast and the Vitality of American Politics. New York: M. E. Sharpe Inc.\r\nWayne, Stephen J.\r\n1980 The Road To The White House-The Politics of Presidential Elections. St. Martin`s Press, Inc.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學系
8425200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1455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115 BHTML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