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6630
題名: 台灣主體意識發展與對兩岸關係之影響
The construction of Taiwan`s subjectism and it`s influence on hte relations between Cross-Strair
作者: 賴建國
Lai, Chien-Kuo
貢獻者: 李英明
賴建國
Lai, Chien-Kuo
關鍵詞: 台灣主體
主體意識
台灣意識
兩岸關係
台獨
國族建國
日期: 1997
上傳時間: 27-Apr-2016
摘要: 本論文共分成五章,各章重點如下:第一章「緒論」中,主要是討論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概念界定、論文架構、以及研究範圍及限制。其中,除了對於「主體」、「意識」、「台灣主體意識」等概念先作一番詳細界定外,也將「台灣主意識」分為政治、民族、文化三個面向,並依此二餾面向的認同進行討論。第二章「台灣意識之歷史回顧」,依照台灣政治地位的轉變,依序分成史前時期、荷據時期、鄭氏王朝時期、滿清時期、日據時期,討論台灣島上的住民的台灣意識發展情形。研究中發現,首度出現台灣主體意識的是在鄭氏王朝時期的鄭經身上,他想以「東寧」(台灣)作為延續明朝王國、漢族主義、華夏文化的正統所在地,以有別於大清帝國、滿族主義、夷狄文化;也開始將儒家文化開始輸入台灣。滿清時期,則是大量輸入儒家文化,使台灣社會逐漸與中國大陸趨同,稱為「內地化」;另方面,則因為移民的定居、世代的繁衍,也逐漸形成「土著化」現象。馬關割台後出現的「台灣民主國」,則是一個欲藉列強之力使台灣重回中國的外交設計,本身並不具備台灣主體意識。日據時期,在「共產國際」指導下成立的台灣共產黨,在其政治綱領中,明白揭示以「台灣共和國」與「台灣民族」來推翻日本殖民政權;此乃台灣主體意識第二度出現。第三章「戰後影響台灣意識發展的內、外在因素」,則是將戰後台灣意識的發展,放在一個台灣、國際關係與兩岸關係的三角互動環境中來觀察。在外在因素方面,則分成二二八事件、國民黨的「中國意識」統治與灌輸、政治反對運動與社會運動的勃興四方面來討論。第四章「台灣主體意識發展與對兩岸關係的影響」中,第一節討論戰後海外與島內的台灣主體理論發展與建構情形。在海外台灣主體理論建構方面,主要可分成「民族論」與「國家論」二種典範。而島內方面,則是在「高雄事件」之後的八○年代,才有政治界、學術界、文化界共同匯聚成一股台灣主體建構運動。八○年代末,李登輝繼任總統,也於九○年代開始大力推動國民黨的「本土化」以及「實用主義的台灣主體意識」建構運動。第二節則由九一年制訂「國統綱領」與終止「動員戡亂時期a臨時條款」之後的各種政治現象與民意調查資料,歸納出「封閉性敘事系統」與「進化式敘事系統」,並將此視方台灣主體意識對兩岸關係的主要。第五章「結論」中,分成研究發現與檢討與建議二部分。在研究發現中,筆者分成五點進行說明:戰後台灣主體意識是一種「建構」運動、台灣政治反對運動是一種自由主義精神的展現、台灣民族主體性在建構一個「台灣想向共同體」、‘悒x灣歷史建構中得出台灣「海洋文化」的特質、以及台北主體意識對兩岸關係的影響主要在於「封閉式敘事系統」與「進化式敘事系統」的形成。在檢討與建議中,筆者提出日本的影響、媒體的角色等,作為給未來研究者的建議;並且提出勿凸顯出族群問題、改進二個敘事系統的缺失,作為提供執政者的建議。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8326000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1817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