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8594
DC FieldValueLanguage
dc.contributor.advisor陳迺臣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Chen, Nai Che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南後男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Nam, Who Namen_US
dc.creator南後男zh_TW
dc.creatorNam, Who Namen_US
dc.date1994en_US
dc.date1993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6-04-29T08:09:24Z-
dc.date.available2016-04-29T08:09:24Z-
dc.date.issued2016-04-29T08:09:24Z-
dc.identifierB2002003803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8594-
dc.description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教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8015203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了解佛陀眾生教化之教育上的意義,呈現出佛教教育之面貌,進而探究佛陀眾生教化的理念、方法、教材、對象在現代教育上的諸意義,藉供現代教育之參考。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謝辭\r\n論文提要\r\n目錄-----I\r\n附錄圖表目次-----V\r\n第一章 緒論-----一\r\n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一\r\n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三\r\n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名詞解釋-----四\r\n    一、研究範圍-----四\r\n    二、名詞解釋-----五\r\n  註釋-----八\r\n第二章 佛陀的時代與思想背景-----十\r\n  第一節 社會的變動-----十\r\n  第二節 佛陀思想的背景-----十四\r\n    一、吠陀的文學-----十四\r\n    二、奧義書的自我哲學-----十六\r\n  第三節 佛教之興起-----二○\r\n    一、階級理論的打破-----二○\r\n    二、思想的複雜性及知的變化-----二二\r\n  註釋-----二六\r\n第三章 佛陀眾生教化的基本教義-----二八\r\n  第一節 四法印-----二九\r\n  第二節 緣起論-----三一\r\n  第三節 四聖諦-----三五\r\n  第四節 八正道-----四○\r\n  註釋-----四七\r\n第四章 佛陀眾生教化的理念-----四九\r\n  第一節 佛教的平等觀-----四九\r\n    一、平等的教團及有教無類-----五二\r\n    二、慈悲的精神及關懷一切眾生-----五六\r\n    三、平等、慈悲理念在教育上的意義-----六一\r\n  註釋-----六四\r\n  第二節 倫理、道德的理念-----六六\r\n    一、戒律的種類-----六八\r\n    二、個人道德行為的準則-----七三\r\n      (一)五戒-----七七\r\n      (二)八關齋戒-----八一\r\n      (三)十善戒-----八三\r\n    三、家庭之倫理-----八五\r\n      (一)父母、兒女之間的倫理-----八五\r\n      (二)夫婦之間的倫理-----九二\r\n      (三)主從之間的倫理-----九七\r\n    四、社會的倫理-----九九\r\n      (一)師長與弟子之間的倫理-----一○○\r\n      (二)個人與親族、朋友之間的倫理-----一○四\r\n  註釋-----一○五\r\n  第三節 合理、客觀的教化-----一○九\r\n    一、教化內容的合理、客觀性-----一○九\r\n    二、佛陀教化弟子之方法-----一一五\r\n  註釋-----一一九\r\n  第四節 實踐修行之項目-----一二○\r\n    一、三十七道品-----一二一\r\n    一、四無量心-----一二六\r\n    三、四禪定及四無色定-----一二六\r\n    四、六波羅蜜-----一二九\r\n  註釋-----一三四\r\n第五章 佛陀眾生教化的教育的意義-----一三六\r\n  第一節 佛教的人性與行為論-----一三六\r\n    一、佛教之人性觀-----一三六\r\n    二、人的行為之理解-----一四一\r\n      (一)業-----一四二\r\n      (二)人的行為與三性-----一四七\r\n      (三)煩惱-----一四九\r\n  註釋-----一五○\r\n  第二節 佛陀眾生教化之目的及教育理念-----一五二\r\n    一、眾生教化之目的-----一五二\r\n      (一)個人之人格完成-----一五三\r\n      (二)眾生教化及淨佛國土的建設-----一五四\r\n    二、佛教的教育理念-----一五八\r\n      (一)道德教育-----一五八\r\n      (二)心性教育-----一六○\r\n      (三)知識教育-----一六二\r\n  註釋-----一六三\r\n  第三節 佛陀眾生教化的內容及教材(教育內容及教材)-----一六四\r\n    一、佛陀眾生教育內容的涵義-----一六四\r\n    二、佛陀眾生教育內容之特徵-----一六六\r\n      (一)教育內容的(豐富)多樣性-----一六六\r\n      (二)教育內容有層次、可驗證-----一七六\r\n    三、教材、課程之多樣性-----一七九\r\n  註釋-----一八四\r\n  第四節 佛陀眾生教化之方法及其意義-----一八五\r\n    一、眾生教化之方法-----一八五\r\n      (一)神足教化-----一八六\r\n      (二)言教教化(說法教化)-----一八七\r\n        1. 韻文、散文-----一八八\r\n        2. 譬喻法(avadana)-----一九○\r\n        3. 因緣談(nidana)-----一九一\r\n        4. 問答法(對話法)-----一九一\r\n        5. 轉意法-----一九五\r\n        6. 對機說法(隧機說法)-----一九六\r\n      (三)訓誨教化-----一九七\r\n      (四)啐啄和格外-----一九七\r\n    二、眾生教化方法之意義及特徵-----一九八\r\n  註釋-----二○○\r\n  第五節 最理想的教師—佛陀-----二○二\r\n    一、佛教理想的教師—善知識-----二○二\r\n    二、佛陀的人格特質-----二○四\r\n      1. 十力-----二○五\r\n      2. 四無畏-----二○六\r\n      3. 三念住-----二○七\r\n      4. 慈悲-----二○七\r\n    三、佛陀的諸稱號與教師特質-----二○八\r\n  註釋-----二一三\r\n第六章 結論-----二一四\r\n  第一節 結語-----二一四\r\n    (一)人性觀-----二一八\r\n    (二)教育之目的-----二一八\r\n    (三)實際之教育-----二一九\r\n    (四)教育之方法-----二一九\r\n    (五)教師觀-----二二○\r\n  第二節 佛陀教育之特色與在教育上之啟示-----二二一\r\n    一、佛陀教育之特色-----二二一\r\n    二、對教育的啟示-----二二二\r\n  註釋-----二二三\r\n參考書目-----二二四\r\n\r\n附錄圖表目次:\r\n附表3-1:緣起法與四法印之關係-----三四\r\n表4-1:佛弟子一千一百六十人的階級分別-----五三\r\n圖4-1:聲聞與菩薩戒相互通貫之關係-----七二\r\n表4-2: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倫理關係,四部經典之比較-----八九\r\n表4-3:夫妻之間的倫理關係,四部經典之比較-----九五\r\n表4-4:主從之間的倫理關係,四部經典之比較-----九八\r\n表4-5:師生之間的倫理關係,四部經典之比較-----一○二\r\n圖4-2:六波羅蜜行與世間、出世間法之關係-----一三三\r\n圖5-1:佛教的人性(佛性)的特徵及外在的因素-----一三九\r\n表5-1:佛教的教育理念-----一六三\r\n表5-2:五時八教和教育之比較-----一八三zh_TW
dc.source.uri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3803en_US
dc.subject佛陀zh_TW
dc.subject眾生zh_TW
dc.subject教育zh_TW
dc.subject教化zh_TW
dc.subject教育的意義zh_TW
dc.subjectBuddhaen_US
dc.subjecthumanbeingsen_US
dc.subjecteducationen_US
dc.subjectteachingen_US
dc.subjectthe meaning of educationen_US
dc.title佛陀眾生教化理念在現代教育上的意義zh_TW
dc.titleThe Im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Buddha teaching to humanbeings in morden educationen_US
dc.typethesisen_US
item.fulltextWith Fulltext-
item.grantfulltextopen-
item.cerifentitytypePublications-
item.openairetypethesis-
item.openairecristypehttp://purl.org/coar/resource_type/c_46ec-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115 BHTML2View/Open
Show simple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