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8766
題名: 中山先生之權能區分學說的再探討
作者: 謝政道
XIE, ZHENG-DAO
貢獻者: 張亞澐
ZHANG, YA-YUN
謝政道
XIE, ZHENG-DAO
關鍵詞: 權能區分
權能制度
日期: 1993
上傳時間: 29-四月-2016
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籍\r\n1.丁迪, 《國父學術思想論》 ,台北:天工,民71 年12 月初版。\r\n2. 中國五權憲法學會《編》, 《五權憲法論文選集(上冊》》 ,台北:\r\n帕米爾,民54 年1 1 月初版。\r\n3. 中國五權憲法學會《編》, 《五權憲法研究結論》 ,台北:帕米爾,\r\n民59 年1 1 月初版。\r\n4. 中國五權憲法協會《編》 , 《五權憲法研究》 ,台北:帕米爾,民\r\n62 年12 月再版。\r\n5. 中國五權憲法學會《編》, 《五權憲法論叢《第一、二冊》》 ,台北:\r\n帕米爾,民64 年7 月初版。\r\n6. 王昇, 《國父思想》 ,台北:國防部印製廠,民56 年12 月初版。\r\n7. 王宣, 《五權憲法建制研究集》 《Essays on the Basic Principles\r\nof the Five-P。wer Constitution》,台北:華岡,民54 年11 月\r\n12 日初版。\r\n8. 田桂林, 《國民大會制度之研究》 ,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r\n民73 年。\r\n9. 田桂林, 《五權憲法原論》 ,台北:三民,民60 年10 月初版。\r\n10. 田炯錦, 《五權憲法與三權憲法〉台北,黎明,民62年11 月出版。\r\n1 1.五權憲法學會《編》, 《五權憲法文獻輯要》 ,台北,帕米爾,民\r\n52年。\r\n12. 任卓宜, 《三民主義新解》 ,台北:帕米爾,民53 年。\r\n13. 任卓宣, 《五權憲法體系》 ,台北:帕米爾,民59 年10 月初版。\r\n14. 任卓宜, 《五權憲法之歷史與理論》 ,台北:正中書局,民71 年\r\n二版。\r\n15. 任卓宣, 《民主的理論與實踐》 ,台北:帕米爾,民71 年4 月30\r\n日初版。\r\n16. 吳玉麟, 《中山先生五權憲法研究:理論建構與實踐層面的探\r\n討》,台北:文翔,民75 年5 月20 日出版。\r\n17. 李酉潭, 《中山先生主權在民理論之研究》 ,台北:正中,民8\r\n0 年10 月初版。\r\n18. 余英時, 《民主制度之發展》 ,香港:亞洲,民44 年2 月初版。\r\n19. 易本琛, 《民權思想的研究》 ,台北:廣興,民72 年2 月出版。\r\n20. 易君博, 《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 ,台北:三民,民73 年。\r\n21.周世輔, 《國父思想》 ,台北:三民,民57 年1 月初版。\r\n22. 周佛海, 《三民主義之理論的體系》 ,台北:弘文館,民77 年4\r\n月。\r\n23. 周陽山、周世輔, 《中山思想新詮一民權主義與中華民國憲法〉\r\n台北:三民,民81 年4 月初版。\r\n24. 林桂圃, 《民主政治論》 ,台北:國父遺教研究會,民60 年6 月\r\n1 日。\r\n25. 林桂圃, 《民權主義新論》 ,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r\n所,民69 年5 版。\r\n26. 洪哲夫, 《立法程序與技術》 ,台北:保成,民81 年3 月修訂版。\r\n27. 侯統照, 《國父民權主義新論》 ,台中:著者自印,民77年元月\r\n初版。\r\n28. 高旭輝, 《五權憲法理論與制度》 ,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r\n60 年6 月15 日出版。\r\n29. 秦孝儀《編》, 《國父全集《全12 冊》 》 ,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r\n民78 年1 1 月24 日出版。\r\n30. 馬起華, 《意法導論》 ,台北:漢苑,民72 年元月初版。\r\n31.涂懷瑩, 《專家立法之理論與實際》 ,台北:正中,民64 年8 月\r\n台初版。\r\n32. 涂懷瑩, 《中華民國憲法原理》 ,作者自印,民71 年增訂五版。\r\n33. 荊知仁《編》, 《憲法變遷與行憲成長》 ,台北:國民大會憲政研\r\n討會,民70 年3 月台初版。\r\n34. 荊知仁《編》, 《憲政改革努議》 ,台北:政治大學法學院,民8\r\n0 年12 月。\r\n35. 浦薛鳳, 《政治論叢》 ,台北:正中,民67年1 月台三版。\r\n36.國民大會憲政研討會《編》, 《各國國會制度》 ,台北;正中,民\r\n70 年4 月初版。\r\n37. 許雅棠, 《民治與民主之間》 ,台北:唐山, 1992 年3 月30 日初\r\n版。\r\n38. 崔書琴, 《三民主義新論》 ,台北,商務,民74年10 月修訂17版。\r\n39. 黃少游, 《國父五權憲法與現行憲法》 ,台北:幼獅,民54 年3\r\n月出版。\r\n40. 黃鎮荃, 《國父權能區分學說》 ,台北:幼獅,民56年2 月再版。\r\n41.郭秋永《等著》, 《民主政治理論》 ,台北:正中,民70 年8 月台\r\n出版。\r\n42.陳天志, 《權能區分與五權憲法制度》 ,台北:幼獅,民65 年4\r\n月初版。\r\n43.陳云生《譯》 ,亨利,馬爾賽文&格爾,范德唐《著》, 《成文憲法\r\n的比較研究》 ,台北:桂冠, 1990年8 月初版一刷。\r\n44 陳春生, 《國父政權思想研究》 ,台北:五南,民70年4 月。\r\n45. 陳春生《編》, 《國父思想論文選集《全二冊》》 ,台北:台灣學生\r\n書局,民76 年2 月初版。\r\n4ι 陳添丁, 《國父的自由思想》》 ,台北,水牛,民69 年11 月15 日出\r\n版。\r\n47. 陳儀深, 《中山先生的民主理論》. ,台北:商務印書館,民69 年。\r\n48. 張亞法, 《比較主義》 ,台北:三民書局,民67年。\r\n49. 張亞潰, 《直接民權論》 ,台北:正中,民65 年12 月初版。\r\n50. 張君勵, 《中華民國民主憲法十講》 ,台北:商務印書館,民6\r\n0 年。\r\n51.曾濟群, 《立法院常設委員會之研究》 ,台北,正中,民56 年2\r\n月台初版。\r\n52. 彭懷恩, 《 精英民主理論評介》 ,台北:正中書局,民72 年。\r\n自.會濟群, 《中國立法提案研究》 ,台北:正中,民75 年8 月台三\r\n版。\r\n54.葉啟政, 《制度化的社會邏輯》 ,台北:三民,民81 年11 月初版。\r\n55. 廖仲愷《譯》 ,威爾確斯《著》, 《全民政治》 ,台北:帕米爾書店,\r\n民64 年。\r\n56. 劉慶瑞, 《 中華民國憲法要義》. ,台北:三民書局,民國65 年9\r\n月版。\r\n57. 蔣中正, 《 三民主義之體系及其實施程序》 ,台北:中央文物供\r\n應社,民68年12 版。\r\n58.蔣中正, 《 總理遺教六講》 ,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72年16版。\r\n59. 蔣中正, 《三民主義的本質》 ,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75 年\r\n18 版。\r\n60. 羅志淵, 《立法程序論》 ,台北:正中,民79 年7 月初版第六次\r\n印行。\r\n6 1.羅剛, 《國父思想之研究》 ,台北:幼獅,民55年10 月出版。\r\n(二)中文論文\r\n1.于彬彬, 《中山先生權能理論之新詮釋:民意與政策互動關係之\r\n探討》 ,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0 年6 月。\r\n2. 王智勇, 《國父權能區分學說與民主政治》 ,文化大學三民主義\r\n研究所碩士論文,民68 年6 月。\r\n3. 吳天麟, 《天賦人權與革命民權之比較研究》 ,文化大學三民主\r\n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69 年6 月。\r\n4. 李炳南, 《英國國會質詢制度之研究》 ,中山學說與二十一世紀\r\n中國學術研討會,民80 年2 月21 日。\r\n5. 江義德, 《國父自由論與平等論之研析》 ,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r\n究所碩士論文,民64 年6 月。\r\n6. 李錫錕, 《孫中山的權能區分理論與中國政治文化的連接關係》\r\n中研院三民主義研究所專題選刊,民71 年3 月。\r\n7. 李錫錕, 《公意之概念與運作化之研究》 ,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r\n研究所專題選刊,民70 年4 月。\r\n8. 沈莒達, 《中山先生萬能政府的系統分析原理》 ,中山大學中山\r\n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2 年6 月。\r\n9. 林銘德, 《五權憲法中的國民大會》 ,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r\n碩士論文,民72 年6 月。\r\n10. 周陽山, 《中山學說與當代思潮》 ,中山學說與國家發展學術研\r\n討會論文集,台北:民主基金會,民80年6 月。\r\n1 1.倪達俊, 《張君勵的民主憲政思想》 ,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r\n碩士論文,民78 年6 月。\r\n12. 符中原, 《國父權能區分學說之政民一體性》 ,師範大學三民主\r\n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6 年6 月。\r\n13. 張家麟, 《國父的專家政治論》 ,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r\n論文,民75 年6 月。\r\n14. 許雅棠, 《人之模式與群治之道,對中山先生政治思想的一個嘗\r\n試分析》 ,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2年7 月。\r\n15. 許饒和, 《權力、權利與義務:從三民主義觀點探討政治哲學之\r\n三個基本論題》 ,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0 年7\r\n月。\r\n16. 彭文賢, 《中山先生萬能政府的真義:組織設計面的探討》 ,中\r\n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專題選刊,民71 年2 月。\r\n17. 黃炎原, 《國父新自由論與約翰穆勒自由論之比較研究》 ,台灣\r\n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反66 年6 月。\r\n18. 黃俊峰, 《從人性觀點剖析國父之政治設計》 ,師範大學三民主\r\n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7 年6 月。\r\n19. 黃泰誠, 《中山先生的政權論》 ,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r\n論文,民73 年12 月。\r\n20. 黃寶瑛, 《政權治權制度的規劃與實際》 ,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r\n究所論文,民75 年12 月。\r\n21.彭堅汶, 《民主政治下的公僕角色:孫中山先生的觀點》 ,中山\r\n學說與二十一世紀中國學術研討會,民80年2 月29 日。\r\n22. 彭德富, 《國父人權思想之研究》 ,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r\n士論文,民69 年6 月。\r\n23. 喬寶泰, 《國父權能劃分學說之研究》 ,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r\n所碩士論文,民53年6 月。\r\n24.楊明坤, 《民權主義政治參與之研究:理論與實踐層面之探討》 ,\r\n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7 年6 月。\r\n25. 楊泰順, 《民權主義與當代民主精神》 ,中山學說與國家發展學\r\n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民主基金會,民80年6 月。\r\n26. 莊輝濤, 《中山先生的權能區分思想與當代民主政治的運作》,\r\n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3 年6 月。\r\n27. 廖耀鴻, 《國父「全民政治」學說之研究》 ,文化大學三民主義\r\n研究所碩士論文,民69 年6 月。\r\n28. 劉世鏘,《中山先生「萬能政府」之研究》,文化大學三民主義\r\n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2 年6 月。\r\n29. 劉福明,《國父平等思想之闡釋》 ,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r\n士論文,民國68 年6 月。\r\n30. 董秀蘭, 《國父對我國政治安定的設計》 ,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r\n究所碩士論文,民76 年6 月。\r\n31.陳永仁, 《國父人權思想研究》 ,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r\n論文,民67 年6 月。\r\n32. 陳毓鈞, 《從民主原理論民權主義的民主屬性》 ,中山學說與國\r\n家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民主基金會,民80年6 月。\r\n33.陳儀深, 《中山先生的民主理論》 ,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r\n士論文,民68年6月。\r\n34. 蔣永敬,《辛亥革命時期孫中山先生的民權思想》 ,中研院近史\r\n所辛亥革命研討會論文集,民72 年6 月。\r\n35. 蔣啟弼, 《國父權能區分理論之研究》 ,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r\n所碩士論文,民64 年7 月。\r\n36.蔣麗君, 《現代官僚體制的民主控制》 ,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r\n士論文,民78 年6 月。\r\n37. 羅傳賢, 《民權保障與民主行政程序》 ,中山學說與二十一世紀\r\n中國學術研討會,民國80 年2 月21 日。\r\n日中文期刊\r\n1.田桂林,《五權憲法與三權憲法的比較》 ,憲政時代第十三卷第\r\n四期,民77 年4 月。\r\n2. 田桂林, 《論國民大會與國會》 ,憲政時代第一卷第四期。\r\n3. 古登美《譯》, 《公法契約》 ,憲政思潮第四十九期。\r\n4. 朱武雄《譯》, Schneider Harald《 著》, 《政治與法律》 ,憲政時\r\n代第九卷第三期。\r\n5. 李復甸《譯》, 《政府契約之基本原則》 ,憲政思潮第四十九期。\r\n6. 官有垣《譯》 , Liu Yeou-hwo《 著》, 《中山先生與孟德斯鳩分權理\r\n論之比較》 ,中山社會科學譯粹第二卷第三期。\r\n7. 林明鏘《譯》 , 蘆部信喜《著》, 《憲法制定權力》 ,憲法時代第十\r\n三卷第一期。\r\n8. 沈莒達,《中山先生萬能政府的設計:結構面和人員面》 ,東吳\r\n政治社會學報第十期,民75 年12 月。\r\n9. 周慶華, 《國民大會的理論建構:試探中山先生之本意》 ,中山\r\n社會科學期刊第三期,民81 年4 月。\r\n10. 姚立明, 《從憲法對國民大會的設計論其性質》 ,中山社會科學\r\n季刊第四卷第四期,民78 年12 月。\r\n1 1.姚立明, 《論議員的權利與義務》 ,中山社會科學譯粹第二卷第\r\n四期,民76 年12 月。\r\n12. 施啟揚, 《談法律與道德》 ,憲政時代第二卷第三期。\r\n13. 高旭輝, 《論五權憲法與三權之間的關係之異同》 ,憲政時代第\r\n十一卷第一期,民70 年7 月。\r\n14. 馬起華, 《民權主義與民主政治》 ,政治文化第二期,民74 年9\r\n月。\r\n15. 馬起華, 《權能區分與三權分立之比較研究》 ,政治文化第六期,\r\n民76 年6 月。\r\n16. 馬起華, 《憲法應包含什麼內容》 ,憲政時代第十一卷第四期。\r\n17. 馬漢寶, 《龐德論中華民國憲法之發展》 ,憲政時代第三卷第三\r\n期。\r\n18. 仇桂美, 《我國政府體制特質之研究:兼論各主要國家之政府體\r\n制特質》 ,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學報創刊號,民81 年1 月。\r\n19. 袁頌西《譯》, 《論憲政成功的條件》 ,憲政思潮第七期。\r\n20. 張文伯,《五院間的相互關係》,憲政時代第二卷第二期。\r\n21.張合《譯》, 《個人權利與政府功能》, ,憲政思潮第七期。\r\n22. 張其昀, 《國父五權憲法思想的歷史背景》 ,憲政思潮創刊號。\r\n23. 張明貴, 《約翰彌爾民主思想評析》 ,政治大學學報第五十六期,\r\n民76 年12 月。\r\n24. 張明義, 《約翰彌爾「代議政府」觀念析論》 ,憲政思潮第五十\r\n五期。\r\n25. 張茂桂、張杰芳《譯》 , Wrong Dennis H. 《著》, <社會權力定義\r\n之商榷》 ,中山社會科學譯粹第一卷第三期,民75 年6 月。\r\n26. 張鏡彰, 《論國家元首產生之類型》 ,憲政時代第二卷第三期。\r\n27. 許志雄, 《權力分立之理論》 ,憲政時代第八卷第二期。\r\n28. 許雅棠, 《另一種民主政治? 一一試論中山先生政制規劃的基本\r\n性質》 ,中山社會科學季刊第四卷第三期,民78年9 月。\r\n29. 許雅棠, <中山先生的思想與行動的解讀方式:一個嘗試性的建\r\n議》 ,東吳政治與社會學報第十一期,民76 年12 月。\r\n30. 許志鴻《譯》 , Simon Hebert A. 《著》, <政治權力的解析,觀察\r\n與衡量》 ,中山社會科學譯粹第一卷第三期,民75 年6 月。\r\n31.涂懷瑩, 《憲法意義的法理解釋》 ,憲政時代第一卷第二期。\r\n32.涂懷瑩, 《現代憲法最高性的法律觀》 ,憲政時代第六卷第二期。\r\n33. 邵子平《譯》, 《平等與法治原則》 ,憲政思潮第五期。\r\n34. 邱廷正, 《從體系能力論權能區分的真義》 ,第十四卷第四期。\r\n35. 黃季陸, 《民主典例與民主憲政》 ,憲政思潮第三期。\r\n36. 軍怡輝,《民主政治中的兩難問題及其可能的解決之道》 ,中山\r\n社會科學期刊第三期,民81 年4 月。\r\n37. 彭堅汶, 《中山先生國民大會的制度建立與政治發展》 ,中山社\r\n會科學季刊第四卷第四期,民78 年12 月。 -\r\n38. 程瓊英《譯》, 《政治精英與政治權力》 ,憲政思潮第四十八期。\r\n39. 趙建中《譯》 , Oppenheim Fel ix E. 《著》, 《再論權力》 ,中山社\r\n會科學譯粹第一卷第三期,民75 年6 月。\r\n4D.廖永靜,《中山先生與彌勒氏之政府論比較》 ,憲政思潮第八十\r\n四期。\r\n41.莊政, 《中山先生之治學精神與方法》 ,中山社會科學譯粹第一\r\n卷第三期,民75 年6 月。\r\n42.莊輝濤, 《分配的正義與中山先生的學說》 ,成功大學社會科學\r\n學報第四期,民80年12 月。\r\n43.郭秋永《譯》`Dahl Robert A.《 著》, 《權力的概念》 ,中山社會\r\n科學譯粹第一卷第三期,民75 年6 月。\r\n44 葉俊榮, 《論比例原則與行政裁量》 ,憲政時伐第十一卷第三期。\r\n45. 陳文俊《譯》, Bacharch Peter Baratz , Morton S.《 著》, 《權力\r\n的兩面:決策與非決策之分析架構》 ,中山社會科學譯粹第一卷\r\n第三期,民75 年6 月。\r\n46. 陳愛娥, 《論法治主義涵義之演變》 ,憲政時代第十三卷第三期。\r\n47. 陳儀深《著》、朱法源《評》, 《中山先生的民主理論》 ,中山社會\r\n科學譯粹第一卷第一期,民74 年12 月。\r\n48. 盧瑞鐘, 《權力與功能的分立》 ,憲政思潮第九十二期。\r\n49. 謝廷庚《譯》 , 《政府的職能與結構》 ,憲政思潮第七期。\r\n50. 謝碧霞《譯》, Chu Chi-hsien《 著》, 《孫中山先生的社會哲學:\r\n從烏托邦理想主義到社會現實主義》 ,中山社會科學譯粹第一卷\r\n第四期,民75 年9 月。\r\n51.韓廷一, 《論國民大會制度的理論與實際》 ,中山社會科學季刊\r\n第四卷第四期, 78年12 月。\r\n52. 蕭高彥《譯》, 《民主的主要模式及其原則》 ,憲政思潮第八十四\r\n期。\r\n53. 鄭彥菜, 《五權憲法是二十世紀憲法思想主流》 ,憲政時代第十\r\n一卷第二期。\r\n54. 鄭彥菜, 《五權憲法中的國,民大會》 ,憲政時代第三卷第三期。\r\n55. 鄭彥菜, 《五權憲法中的五院性質,組織與職權》 ,憲政時代第\r\n四卷第一期。\r\n56. 鄭彥菜, 《亮老對五權憲法理論與實施之貢獻》 ,憲政時代第六\r\n卷第二期。\r\n\r\n\r\nl.Alford, Robert R. and Friedland, Roger., Power of Theory\r\n, N.Y.: Cambridge Univ. Press, 1988.\r\n2.Arblaster, Anthony . , Democracy, Open Univ. Press, 1987.\r\n3.Apter, David E., Introduction to Pol itical Analysis,\r\nMassa chusetts: Winthrop ` Publ ishers , Inc., 1977.\r\n4.Baradat, Leon P., Political Ideologies, N.J . :PrenticeHaI I, 1979.\r\n5.Benn, S.1. and Peters, R.S.,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r\nThought, N.Y.: The Free Press, 1965 .\r\n6.Blondel, Jean, Comparing Political Systems, N.Y.:PregerPub I ishers, 1974.\r\n7.Bryce, James, Modern Democracy, N.Y. :Macmillan, 1924.\r\n8.Conway,M. Margaret and Feigert, Frank B., Political\r\n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Boston: Allyn and Bacon Inc.,1978.\r\n9.Crespigny, Anthony and Wertheimer, Alan, Contemporary\r\nPolitical Theory, N.Y.:Atherton Press, 1970.\r\n10. D y k e, V ern 0 n Van, Pol i tic a I Sci e n c e: A Phi los 0 phi c a I\r\nAnalysis, Cflifornia : Stanford Univ . Press, 1962.\r\n11.Ebenstein, Wi I lian and Fogelman, Edwin, Today`s Isms,\r\nNew jersey: Prent i ce-Ha II Inc., 1980.\r\n12. E t z ion i, A., Com pie x 0 r g ani i a t ion s , N. Y . : F r e e Pre s s, 1961.\r\n13.Everson, David H. and Paine, Joann Poparad, An Introduction\r\nto Systematic Political Science, Illinois: TheDorsey Press, 1973.\r\n14.Friedrich, Carl J.,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and Democracy:\r\nTheory and Practice in Europe and America, N.Y.:\r\nGinn and Company, 1950.\r\nI5.Gladden, E.N., The Essentials of Publ ic Administration\r\n, England: Staples Printers Limited, 1958.\r\nI6.Grespigny Anthony and Kenneth Minogue, Contemporary Political\r\nPhilosophers, N.Y.:D.odd, Mead and Company Inc.,1975.\r\n17.Hague, Rod and Harron, Martin, Comparative Government:\r\nAn Introduction, Lodon: The Macmillan Press 1982.\r\n18. He i n z, E u 1 a u and Wah Ike, J 0 h 11 C., The Pol i tic s 0 f Representation`\r\n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1978.\r\n19. Held, David, Models of Democracy, Oxford: Basil Blackwel I,1987.\r\n20. H ins ley, F. H., S O~ v ere i g n t y, L 0 don: Wa t t s, 1 96 6 .\r\n21.Hitchner, Dell Gillette and Levine, Carol, Comparative\r\nGovernment and Pol itics , N.Y. :Harper and Row Publishers,1981.\r\n22. I s a a k, A I a n C., S cop e and Met hod s 0 f Pol i tic a I Sci e nee:\r\n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thodology of Political Inquiry\r\n, Illinois: The Dorsey Press, 1985.\r\n23. Jon e s, C h a r I e sO., A n I n t rod u c t ion toT h eSt u d y 0 f Pub -\r\nlie Pol icy ,~. C a I i for n i a: B roo k san d Col e Pub lis h i n gCompany , 1984.\r\n24. L i j p h art, Are n d, D e 111 0 era c i e s, Lon don: Ya leU n i v. Pre s s ,1984 .\r\n25. Lip son, L e s I ! e, The De moe rat icC i v iIi z a t ion , N. Y . : 0 x for d\r\nUniv. Press, 1964.\r\n26. L i vel y, J a c k, De moe rae y , N. Y .: St. Mar tin`s Pre s s, 1975.\r\n~.Megatrends, John Naisbitt, Ten New Directions Transforming\r\nOur Life, N.Y .. :Warner Books, Inc., 1984.\r\n~.Padover, Saul K., The Meaning of Democracy, N.Y.: Frederick\r\nA. Praeger Inc . , \"1963.\r\n29. Poe 0 c k, J. G . A ., Pol i tic s, I a n g u age, and Tim e, N. Y . :Atheneum, 1973.\r\n30.Ranny, Austin, Governing, N.Y ..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1982.\r\n31. R e y n 0 Ids, P a u I D., APr i mer 1 nTh e 0 r y Con s t rue t ion,\r\nIndianapol is: Bobbs-Merri II, 1971.\r\n32. S art 0 r i, G i 0 van n i, D e moe rat i c The 0 r y, N. Y . : F red e ric k A.\r\nPraeger, Pub I ishers, 1962.\r\n~.Sartori, Giovanni, Parties and Party Systems, N.Y.:\r\nCambridge Univ. Press, 1984.\r\n34. S art 0 r i, G i 0 van n i, The The 0 r y 0 f D e moe rae y Rev i sit ed,\r\nN.J.:Chatham House, 1987.\r\n35. S c rut 0 n, R 0 g e r I A Die t ion a r y 0 f Pol i tic a I Tho ugh t,N. Y . :\r\nHarper and Row, Publisher, 1982.\r\n36. S hap i r 0, I an, The E v 0 I uti 0 n 0 f Rig h t SIn Lib era I The 0 r y ,\r\nN.Y.: Cambridge Univ. Press, 1986.\r\n~.Skinner, Quentin, The Foundations of modern political\r\nthought, (volume two: The age of reformation), N.Y.:\r\nCambridge UnLv., Press, 1980.\r\n38. S p i r 0, Her b e r t J., Go v ern men t By Con s tit uti 0 n: The Political\r\nSystems of Democracy, N.Y.: Rondom House, 1967.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4253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115 BHTML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