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9082
題名: 民進黨對中共一中框架的策略(2012-2015)
The strategy of DPP to One China frame (2012-2015)
作者: 邱宇健
貢獻者: 朱新民
邱宇健
關鍵詞: 九二共識
一中框架
兩岸關係
政治互信
民主進步黨
日期: 2015
上傳時間: 2-五月-2016
摘要: 2012年1月14日,台灣總統大選結束,敗選的民進黨黨主席蔡英文在發表敗選感言時說,「這一次,我們已經接近山頂,我們還差一哩路。」一樣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開,政治權力結構重組,接任的習近平的對台政策明確從九二共識轉向一中框架。究竟蔡英文的這最後一哩路與民進黨的中國政策有多少關連,民進黨要再取得執政權應該如何調整其中國政策,本文從中共形成一中框架對台政策的形成背景與意涵,對照民進黨各派系的中國政策,並分析歷次台灣總統大選民進黨中國政策的論述主張與選舉結果的關連性,來探討強調台灣是個主權獨立國家的民進黨,在國際局勢、兩岸因素、內部意見的整體環境下,如何突破中共所設下一中框架的兩岸關係:發現民進黨雖然有各種強硬手段與柔性手段來突破一中框架,但比較具體可行者僅外交手段及交流手段,因而提出五個穩健做法:一、進行心態調整,突破一中不等於要建立臺灣共和國。二、強化維持現狀的論述。三、營造正面和平安全環境,兩岸與外交並重。四、建立兩岸交流平台,維持台海的穩定。五、全球化視野下建立兩岸經濟競合關係。希望民進黨在主動宣示不追求法理台獨,並積極與中共展開交流的情況下,能增加民、共政治互信,共同維持海峽兩岸的和平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n一、專書\n\n朱浤源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1999年。\n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特殊國與國關係:中華民國政策說明文件》。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9年。\n吳玉山。〈台灣的大陸政策:結構與理性〉,收錄《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包宗和、吳玉山主編,頁153-210。台北:五南,1999年。\n吳玉山。《抗衡或扈從:兩岸關係新詮-從前蘇聯看台灣與大陸的關係》台北:正中,1997年。\n吳榮義。《台灣/中國經貿關係的回顧與展望—未來台灣經貿該何去何從》台北:台灣智庫,2009年。\n周恩來。〈目前國際形勢及我國外交政策〉,收錄《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七冊》,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頁54。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n林正義。〈台海兩岸外交休兵:可能性與侷限性〉,收錄《兩岸關係的機遇與挑戰》,蘇起、童振源編,頁178-181。台北:五南,2013年。\n林濁水。〈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走向〉,收錄《面對:民進黨菁英與兩岸未來》,童振源、李曉莊編,頁141-147。台北:時報,2015。\n邵宗海。《當代大陸政策》台北:生智,2003。\n邵宗海,《兩岸關係》台北:五南,2006,頁228。\n柳金財。《大膽西進?戒急用忍?民進黨大陸政策剖析》台北:時英,1998年。\n洪奇昌、張國城。〈兩岸和平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收錄《兩岸關係的機遇與挑戰》,蘇起、童振源編,頁33-34。台北:五南,2013年。\n洪耀南。〈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走向〉,收錄《面對:民進黨菁英與兩岸未來》,童振源、李曉莊編,頁159-160。台北:時報,2015年。\n涂成吉。《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最後日子:一九七一年台北接受雙重代表權之始末》台北:秀威,2008年。\n馬紹章。〈九二共識的史實、緣起與意義〉,收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共識的史實》,修訂版,陳錫蕃、鄭安國編,頁6-7。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1年。\n高長。《大陸政策與兩岸經貿》。台北:五南,2012年。\n張文生。〈台獨勢力的制憲活動與主張分析〉,收錄《台灣研究25年精粹政治篇》,孫雲主編,頁356。北京:九州,2005年。\n張炎憲、陳世宏。《吳釗燮與外交突圍》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11年。\n張榮恭。〈國共平台的現況與展望〉,收錄《兩岸關係的機遇與挑戰》,蘇起、童振源編,頁267-269。台北:五南,2013年。\n郭正亮。〈民共互動的前景〉,收錄《面對:民進黨菁英的兩岸未來》,頁189-190。台北:時報,2015年。\n陳建民。《兩岸關係中的美國因素》台北:秀威,2007年。\n陳明通。〈建構台灣、東亞和國際的新平衡策略〉,收錄《面對:民進黨菁英的兩岸未來》,童振源、李曉莊主編,頁82。台北:時報,2015年。\n童振源。〈兩岸關係與台灣民意〉,收錄《兩岸關係的機遇與挑戰》,蘇起、童振源編,頁230。台北:五南,2013。\n童振源。〈對民進黨的四項兩岸政策建議〉,收錄《面對:民進黨菁英的兩岸未來》,童振源、李曉莊主編,頁228。台北:時報,2015年。\n童振源。《台灣的中國戰略:從扈從到平衡》台北:新銳文創,2011年)。\n黃奎博。〈從零和走向雙贏:我國活路外交的戰略轉折〉,收錄《馬總統執政後的兩岸新局:論兩岸關係新路向》,蔡朝明編,頁95-96。台北:遠景基金會,2009年。\n楊劍。〈和平發展情勢下民進黨「務實台獨派」的生存與困境〉,收錄《兩岸關係:共同利益與和諧發展-全國台灣研究會2010年學述研討會論文選編》,周志懷主編,頁170。北京:九州,2010年。\n董立文。〈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夾縫中求變〉,收錄《面對:民進黨菁英的兩岸未來》,童振源、李曉莊主編,頁250-251。台北:時報,2015年。\n劉世忠。〈民進黨兩岸政策中的美國因素〉,收錄《面對:民進黨菁英的兩岸未來》,童振源、李曉莊主編,頁263。台北:時報,2015年。\n謝長廷。〈凝聚台灣共識靠中華民國憲法〉,收錄《面對:民進黨菁英的兩岸未來》,童振源、李曉莊主編,頁121-122。台北:時報,2015年。\n關弘昌。〈台灣國內選舉對其大陸政策之影響〉,收錄《重新檢視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包宗和、吳玉山主編,頁217-238。台北:五南,2009年。\n\n二、期刊論文\n\n王高成。〈台灣總統大選與台海安全:一個政治層面的分析〉。《全球政治評論》,第9期。2005年1月,頁23-42。\n王高成、王信力。〈東亞權力變遷與美中關係發展〉。《全球政治評論》,第39期。2012年7月,頁43,49。\n王英津。〈凍結台獨黨綱能否開啟民共兩黨互動與對話〉。《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總第81期。2015年8月,頁42。\n王崑義。〈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共識〉。《九鼎月刊》,第41期。2011年3月,頁45。\n石左。〈試論中日關係中的台灣問題〉。《中國特色社為主義研究》,2004年第1期。2004年7月,頁68-69。\n吳玉山。〈台灣總統大選對於兩岸關係產生的影響:選票極大化模式與戰略三角途徑〉。《遠景季刊》,第1卷第3期。2000年7月,頁17-20。\n李明。〈韓戰前後的美國對華政策〉,中國近代史的再思考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主辦,民國94年7月1日。\n李俊增。〈從Schmitt之民主理論論台灣三二○公投〉。《政治科學論叢》,第26期。2005年12月,頁14-17。\n李振廣。〈大陸對台政策前瞻分析〉。《全球政治評論》,第43期。2013年7月,頁10-11。\n村井友秀。〈新.中國「脅威」論〉。《儲君》,第22卷。1990年5月,頁186-197。\n初國華。〈美國的中國觀點及其對台政策:從柯林頓、小布希到歐巴馬〉。《育達科大學報》,第33期。2012年12月,頁75。\n邵宗海。〈兩岸未來和平發展的方向與前瞻〉。《全球政治評論》,第40期。2012年10月,頁17-19。\n邵宗海。〈兩岸談判中「一個中國原則」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78期。1999年4月,頁507。\n屈建軍、張建輝。〈關於解決台灣問題的為歸與展望〉。《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30卷第6期。2012年11月,頁4。\n施正鋒。〈蔡英文的中國政策〉。2011年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暨「辛亥百年與兩岸政治發展」學術研討會,台灣政治學會與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主辦。2011年11月11-13日。\n紀舜傑。〈檢視民進黨之中國政策〉。《台灣研究國際月刊》,第9卷第2期。2013年4月,頁90-91。\n夏桐。〈國共內戰與台獨無關〉。《海峽評論》,第109期。2000年1月,頁84-85。\n孫林。〈兩岸產業合作之進展與成效〉。《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8卷第1期。2015年1月,頁89-90。\n席來旺。〈亞太格局變化中的台灣問題〉。《台灣研究》,2001年第4期。2001年10月,頁55-60。\n徐永明、林昌平。〈選舉地理如何影響台灣縣市長候選人的當選機率:1989-2009〉。《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24卷第2期。2012年6月,頁122。\n桑登平。〈一中框架下的兩岸新型關係〉。《唯實月刊》,2013年12期。2013年12月,頁87。\n翁明賢。〈對歐巴馬兩岸政策的反思:台灣觀點〉。《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5卷第1期。2009年春季號,頁13-14。\n張執中。〈九合一選舉後中共對台政策與兩岸關係展望〉。《全球政治評論》,特集001期。2015年4月,頁105-106。\n張廖年仲。〈從蘭德公司『均勢問題』報告看台海關係」〉。《亞太和平月刊》,第1卷第10期。2009年10月,頁12-14。\n許志嘉。〈政黨輪替後兩岸關係發展〉。《全球政治評論》,2003年第2期。2003年4月,頁95。\n莊朝榮。〈十二五規劃與中國經濟展望〉。《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4卷第1期。2011年1月,頁99-100。\n郭震遠。〈中國內戰及其沿續中的兩岸政治關係-關於兩岸政治協商起點的探討〉。《統一論壇》,2010卷第3期。2010年6月,頁11。\n陳宜中。〈羅爾斯與政治哲學的實際任務〉。《政治科學論叢》,第14期。2001年6月,頁50-51。\n陳明通。〈我國大陸政策的檢討與前瞻〉。《新世紀智庫論壇》,第29期,2005年3月,頁54-59。\n陳星。〈試論台灣社會分歧嬗變對政黨政治的影響〉。《台灣研究》,第120期,2014年第5期,頁38-43。\n陳陸輝、耿曙、王德育。〈兩岸關係與2008年臺灣總統大選:認同、利益、威脅與選民投票取向〉。《選舉研究》,第16卷第2期。2009年11月,頁16。\n湯紹成。〈當前兩岸合作的思考〉。《海峽評論》,第286期。2014年10月,頁65。\n楊永明。〈從戰略模糊到三不政策:美國對台政策的轉變〉。《理論與政策》,第12卷第4期。1998年12月,頁94。\n熊華源、單勁松。〈毛澤東、周恩來對解決台灣問題的思考和決策〉。《黨史研究與教學》,2009年第6期。2009年6月,頁45-51。\n劉凌斌。〈兩岸政經互動:理論探索與路徑選擇〉。《台灣研究集刊》,第130期。2013年6月,頁41-42。\n潘啟生、廖俊松。〈民進黨台灣前途主張變貌的探討〉。《東亞論壇季刊》,第450期。2005年12月,頁86。\n蔡佳弘。〈民主深化或政黨競爭?初探2004年台灣公民投票參與〉。《台灣政治學刊》,第11卷第1期。2007年6月,頁113-114。\n鄭夙芬。〈2012年總統選舉中的台灣認同〉。《問題與研究》,第52卷第4期。2013年12月,頁108。\n鄭明德。〈民進黨新潮流派系的台灣前途論述〉。《中華行政學報》,第8期。2011年6月,頁228。\n鄭瑞耀。〈務實外交的發展與抉擇〉。《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4期。1998年4月,頁2-7。\n賴怡忠。〈2008-2016台灣對中國戰略的發展與挑戰〉。《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6卷第2期。2010年夏季號,頁103。\n顏建發。〈國民黨的中國政策〉。《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9卷第2期。2013年夏季號,頁67。\n顏建發。〈習近平對台政策的可能架構與內涵〉。《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9卷第4期。2013年冬季號,頁51-52。\n蕭清松。〈中國大陸十二五規劃與ECFA實施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復興崗學報》,第102期。2012年12月,頁42。\n關弘昌。〈從國際關係理論看和平協議之簽訂〉。《全球政治評論》,第34期。2011年4月,頁29。\n顧立民。〈1949-1945年台灣安全局勢研析〉。《國防雜誌》,第26卷第4期。民國100年3月,頁6-7。 \n三、碩博士畢業論文\n\n何維國。〈兩岸和平協議可行性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0年。\n林德宇。〈執政時期民進黨「台灣主權論」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n黃香梅。〈民進黨執政後派系政治與中國政策關係之研究(2000-2004)〉。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2005年。\n\n四、報章雜誌\n\n《中國時報》。2003年11月18日,A4版。\n《自由時報》。2015年7月2日,A1版。\n《聯合報》。2000年9月6日,13版。\n《聯合報》。2003年10月26日,A2版。\n〈1979年全國人大告台灣同胞書(全文)〉。《中國評論新聞網》,2008年12月31日,http://hk.crntt.com/doc/1008/4/4/2/100844253.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844253,查閱日期:2015/6/14。\n〈胡錦濤:維護一個中國框架原則構築兩岸政治互信基石〉。《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08年12月31日,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8609054.html,查閱日期:2015/6/16。\n〈從安倍出訪看其外交戰略〉。《日經中文網》,2013年4月26日,http://zh.cn.nikkei.com/columnviewpoint/column/5406-20130426.html,查閱日期:2015/7/5。\nNOW今日新聞網。〈安倍晉三搭小黃會民進黨 楊進添認了:不是故意的〉,2010年11月3日,http://www.nownews.com/n/2010/11/03/621411,查閱日期:2015/7/8。\n中央通訊社。〈蔡英文:中華民國就是台灣〉,2011年10月8日,http://www.cna.com.tw/topic/Popular/2456-2/201110080060-1.aspx,查閱日期,2015/7/3。\n中時電子報。〈「維持現狀」兩岸論述口試 蔡英文529訪美11天〉,2015年5月9日,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9000286-260102,查閱日期:2015/7/5。\n中時電子報。〈小英:打贏選戰,大陸會朝綠調整〉,2014年7月10日,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710000402-260102,查閱日期:2015/7/5。\n中時電子報。〈民眾趨獨反統 馬任內勝扁時期〉,2015年2月21日,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21000250-260301,查閱日期:2015/7/7 \n中時電子報。〈全民外交理念 衝擊外交體系,〉,2000年4月9日,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abian2000/international/89409c12.htm,查閱日期:2015/7/7 。\n中時電子報。〈返鄉投票台商預估15萬人〉,2014年11月28日,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28000476-260102,查閱日期:2015/7/6。\n中時電子報。〈首次表達歡迎陸官員來台 蔡英文願與張志軍會面〉,2014年6月6日,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06000808-260102,查閱日期:2015/7/9。\n中時電子報。〈國民黨轉型,兩岸關係定勝負〉,2012年1月15日,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20115000234-260102,查閱日期:2015/7/5。\n中時電子報。〈陳昭南撤回「廢台獨黨綱」提案〉,2000年7月16日,http://forums.chinatimes.com/special/DPP_9th/89716f83.htm,查閱日期:2015/7/1。\n中時電子報。〈綠營趙天麟登陸 陳德銘破冰問候〉,2015年4月10日,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10000623-260108,查閱日期:2015/7/9。\n中時電子報。〈藍綠平等交往 不能讓馬吃定大陸〉,2013年5月3日,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0503000421-260102,查閱日期:2015/7/9。\n中時電子報。〈蘇貞昌走回頭路〉,2014年3月7日,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307002092-260310,查閱日期:2015/7/4。\n中國評論新聞。〈陳菊唔張志軍 提兩岸城市共同發展四建議〉,2014年6月27日,http://hk.crntt.com/doc/1032/5/9/3/103259379.html?coluid=221&kindid=11165&docid=103259379&mdate=0627101217,查閱日期:2015/7/9。\n中國評論新聞。〈扁系一邊一國連線內訌 台南邱莉莉退出〉,2014年12月30日,http://hk.crntt.com/doc/1035/5/0/8/103550845.html,查閱日期:2015/7/4。\n台灣醒報。〈民進黨全代會冷處理台獨黨綱〉,2014年7月20,https://anntw.com/articles/20140720-BJVn,查閱日期:2015/7/4。\n自由時報。〈台灣共識 蘇兩點堅守兩岸底線〉,2011年2月16日,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468937,查閱日期:2015/7/4。\n自由時報。〈正常國家是民進黨願景 游錫堃︰為何不敢講〉,2012年11月5日,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718947/print,查閱日期:2015/7/4。\n自由時報。〈兩岸關係 蘇拋出「中國加一」〉,2014年1月15日,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746975,查閱日期:2015/7/4。\n自由時報。〈參選黨主席 蘇:強黨才能護台〉,2012年4月12日,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575414/print,查閱日期:2015/7/4。\n自由時報。〈國務院:台灣大選美不選邊站〉,2011年9月17日,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524792,查閱日期:2015/7/5。\n自由時報。〈蔡:無九二共識 推台灣共識〉,2011年8月24日,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518815,查閱日期:2015/6/14。\n自由時報。〈蔡訪美:盼建立堅實溝通機制〉,2011年9月13日,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523783,查閱日期:2015/7/5。\n自由時報。〈關於憲法共識〉,2011年1月15日,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460302,查閱日期:2015/7/3。\n自立晚報。〈蘇看歐習會 籲陸放棄對台武力威脅〉,2013年6月10日,http://www.idn.com.tw/news/news_content.php?artid=20130610abcd011,查閱日期:2015/7/4。\n風傳媒。〈重返執政 蔡英文提前定調美中台框架〉,2015年4月13日,http://www.storm.mg/article/46170,查閱日期:2016/2/20。\n美麗島電子報。〈民進黨論九二共識 藍綠兩岸要角針鋒相對〉,2013年7月19日,http://www.my-formosa.com/article.aspx?cid=5&id=45150,查閱:2015/7/9。\n香港文匯報。〈謝長廷拋「憲法各表」 圖取代馬英九「九二共識」〉,2011年1月11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11/01/11/TW1101110001.htm,查閱日期:2015/7/2。\n華夏經緯網。〈台獨組織及活動〉,http://big5.huaxia.com/zl/tw/td.html,查閱日期:2015/7/8。\n華夏經緯網。〈民進黨最強派系新潮流大分解〉,2008年9月9日,http://big5.huaxia.com/jjtw/dnzq/2008/09/1156940.html,查閱日期:2015/7/3。\n蘋果日報。〈「不能沒有九二共識」王雪紅挺馬〉,2012年1月14日,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20114/33959958,查閱日期:2015/6/30。\n蘋果日報。〈美示警:共軍可能犯台〉,2015年5月10日,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international/20150510/36542151/,查閱日期:2015/7/6。\n蘋果日報。〈美參議院法岸過關,邀我參加紅旗軍演〉,2015年6月21日,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50621/36621057/,查閱日期:2015/6/21。\n任雪麗。〈蔡訪美後台灣大選待觀察〉。《中時電子報》,2015年6月16日,http://udn.com/news/story/5/996088,查閱日期:2015/7/5。\n阮銘。〈蔡英文的最後一哩路〉。《南方快報》,2012年2月13日,http://www.southnews.com.tw/specil_coul/Yuan/00/00145.htm,查閱日期:2014/12/22。\n林奇伯。〈陳水扁提一邊一國,盼兩岸關係正常化〉。《台灣光華雜誌》,2002年9月號(2000年9月),頁61。\n邱莉莉。〈台獨先鋒中國流?〉。《自由時報》,2006年1月15日,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53294,查閱日期:2016/3/4。\n施正鋒。〈和平研究與和平教育〉。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journal-articles/200310.htm,查閱日期:2015/7/9。\n范世平。〈北京近年來積極推動兩岸政治對話之目的與影想〉。《台北論壇》,102年6月25日,http://140.119.184.164/print/P_72.php,查閱日期:2015/7/9。\n郭正亮。〈游錫堃大搞法理台獨所為何來?〉。《美麗島電子報》,2013年11月15日,http://www.my-formosa.com/article.aspx?cid=5,15&id=50574,查閱日期:2015/7/4。\n陳先才。〈綠營縣市兩岸小組無法打破民共堅冰〉。《美麗島電子報》,2015年3月23日,http://www.my-formosa.com/article.aspx?cid=6&id=77526,查閱日期:2015/7/9。\n滕淑芬。〈法政高手縱橫兩岸-陸委會主委蔡英文〉。《台灣光華雜誌》,2000年6月號(2000年6月),頁42。\n\n五、機關文獻\n人民日報人民網,〈「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形成和主要內容〉,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07/65708/65722/4444475.html,查閱日期:2016/2/18。\n中國共產黨歷史網。〈新中國對台政策的發展和「一國兩制」方針的提出〉,http://www.zgdsw.org.cn/BIG5/218994/219014/220570/222734/14738569.html,查閱日期:2015/7/5。\n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一個中國原則〉,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test/2005-07/29/content_18293.htm,查閱時間:2015/6/10。\n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臺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白皮書)〉,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test/2006-02/28/content_213349.htm,查閱日期:2015/6/14。\n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大事記(2005年)〉,http://www.gov.cn/test/2007-10/09/content_771198.htm,查閱日期:2016/2/13。\n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各國建立外交關係日期簡表〉,http://www.fmprc.gov.cn/mfa_chn/ziliao_611306/2193_611376/,查閱日期:2015/6/18。\n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原員會。〈跨世紀中國政策白皮書(附錄)〉,1999年11月15日,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68311&ctNode=6621&mp=1,查閱日期:2015/7/5。\n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海峽兩岸關係紀要1999年12月〉,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52737&ctNode=5611&mp=1&xq_xCat=1999#069,查閱時間:2015/6/10。\n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陳總統跨世紀談話〉,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68172&ctNode=6621&mp=1,查閱日期:2105/6/29。\n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64701&ctNode=6501&mp=1。查閱日期:2015/6/10。\n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大陸資訊與研究中心,〈一九八一年九月三十日葉劍英「對臺灣同胞的講話」全文〉,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47396&ctNode=5841&mp=4,查閱日期:2015/7/4。\n民主進步黨。〈無可迴避挑戰蔡主席強調民進黨中國戰略的四個基本主張〉,2010年5月2日,http://www.dpp.org.tw/news_content.php?kw=%E8%B5%B0%E5%90%91%E4%B8%96%E7%95%8C&m1=07&y1=2015&menu_sn=&sub_menu=43&show_title=%E6%96%B0%E8%81%9E&one_page=10&page=3&start_p=1&act=&sn=4325&stat=&order_type=desc&order_col=add_date&data_type=%E6%96%B0%E8%81%9E,查閱日期:2015/7/1。\n民主進步黨。〈蔡英文主持新境界文教基金會智庫揭牌〉,2011年2月23日,http://www.dpp.org.tw/news_content.php?kw=%E5%92%8C%E8%80%8C%E4%B8%8D%E5%90%8C&m1=07&y1=2015&menu_sn=&sub_menu=43&show_title=%E6%96%B0%E8%81%9E&one_page=10&page=2&start_p=1&act=&sn=4757&stat=&order_type=desc&order_col=add_date&data_type=%E6%96%B0%E8%81%9E,查閱日期:2015/7/1。\n民主進步黨。〈總統黨內初選第三場政見會移師高雄受黨員熱烈歡迎〉,2007年5月3日,http://www.dpp.org.tw/news_content.php?kw=%E6%AD%A3%E5%B8%B8%E5%9C%8B%E5%AE%B6%E6%B1%BA%E8%AD%B0%E6%96%87&m1=07&y1=2015&menu_sn=&sub_menu=43&show_title=%E6%96%B0%E8%81%9E&one_page=10&page=4&start_p=1&act=&sn=687&stat=&order_type=desc&order_col=add_date&data_type=%E6%96%B0%E8%81%9E,查閱日期:2015/6/29。\n陸、英文部分\nLake, David A. “Powerful Pacifists: Democratic States and War,”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86, No.1 (1992), pp. 24-37.\nMarsh, David and Garry Stoker,《政治學方法論》(Theory and Methods in Political Science),陳青雯、葉銘元、許文柏譯(台北:韋柏,1998),頁235。\nMansfield, Edward D. and Jack Snyder, “Democratization and the Danger of War,”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20, No.1 (1995), pp.5-38.\nJih-wen Lin, “Conflict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and the Washington-Beijing-Taipei Strategic Triangl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Taiwan at the Edge of Empires” conference, National Tsing-hua University, Taipei, December 18, 2004.\nZaller, John. The Nature & Origins of Mass Opinion.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p. 6.\nWeidemann, Kent. “Taiwan and the United Nations,” U.S. Department of State Dispatch, Vol.6, No.34 (August 21, 1995), p.655.\nGaubatz, Kurt Taylor. Elections and War: The Electoral Incentive in the Democratic Politics of War and Peace.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nIsaacson, Ryan. “Re-election Pressures and the Use of Force: Evidence of Diversionary War in the United States.” worki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Midwest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Annual Conference .April 20, 2006.\nThe China White Paper August 1949.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10298100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981008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0801.pdf1.58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