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0247
DC FieldValueLanguage
dc.contributor.advisor馮滬祥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洪德洙zh_TW
dc.creator洪德洙zh_TW
dc.date1990en_US
dc.date1989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6-05-03T06:20:13Z-
dc.date.available2016-05-03T06:20:13Z-
dc.date.issued2016-05-03T06:20:13Z-
dc.identifierB2002005304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0247-
dc.description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政治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第一章 導論 1\r\n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r\n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3\r\n第三節 資料來源及範圍 5\r\n第二章 中共在文化大革命前對孔子思想之態度 8\r\n第一節 「文革」早期對孔子的態度 8\r\n第二節 「文革」早期對孔子的批評重點 27\r\n第三節 「文革」早期對孔子批評的趨勢 42\r\n第三章 中共在文化大革命中對孔子思想之態度 56\r\n第一節 批孔的背景 56\r\n第二節 批孔的展開過程 67\r\n第三節 對孔子思想的批判內容 95\r\n第四章 中共在文化大革命後對孔子思想之態度 113\r\n第一節 中共對孔子思想態度之轉變 113\r\n第二節 當前中共再評孔子思想之態度 127\r\n第三節 中共批孔的兩難局面 137\r\n第五章 結論 144\r\n參考書目 147zh_TW
dc.source.uri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304en_US
dc.title中共對「孔子思想」態度之研究zh_TW
dc.type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一、中、韓文書籍\r\n__。孔子討論文集。 第一集。山東:人民出版社,1961 年。\r\n__。孔子哲學思想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r\n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編。孔子教育思想論文選。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r\n__。毛共「批孔」資料彙編。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大陸工作會,民國63年。\r\n王亞南譯。資本論。第二卷。北京:三聯書店,1972年。\r\n王思誠。毛澤東與紅禍。台北:黎明文化,民國66年。\r\n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編。中國哲學年鑑1988。上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年。\r\n王國維。觀堂集林。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47年。\r\n__。中國歷代反孔和尊孔的鬥爭。香港:三聯書店,1974年。\r\n毛澤東思想萬歲。台北:國際關係研究所,1974年。\r\n王曉波。儒法思想論集。台北:時報文化出版,民國75年。\r\n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r\n北大哲學系哲學史組編。哲學史上的先驗論。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r\n玄默。中共對知識份子的統戰與迫害。台北:黎明書局出版,民國68年。\r\n任卓宣。孔孟學說底真相和辨正。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國66年。\r\n任卓宣。評毛共底文化革命與批孔運動。台北:帕米爾書局,民國65年。\r\n任卓宣等著。共匪如何破壞中華文化。台北: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民國60年。\r\n曲阜師範學院孔子研究所編。孔子教育思想論文集。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r\n__。共匪「批孔」資料選輯。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民國63年。\r\n__。共匪「批林批孔」文件匯編。台北:國防部特種軍事情報室,民國63年。\r\n__。共匪開展孔子學術思想研究之陰謀。台北:國防部情報局,民國51年。\r\n全國教育史研究會編務組。孔子教育思想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r\n列寧全集。第三十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r\n列寧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年。\r\n杜任之。孔子學說精華體系。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 年。\r\n吳安家。中共史學批判論集。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74年。\r\n匡亞明。孔子評傳。濟南:齊魯書社,1985年。\r\n何晏集解。邢昺疏。論語注疏。台北:中華書局,民國58年。\r\n汪學文。中共文化大革命史論。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78年。\r\n汪學文。毛共反儒尊法運動析論。台北:中華民國國際關係研究所。民國64年。\r\n宋錫正。孔子的教育思想。台北:自行出版,民國61年。\r\n吳瓊恩。儒家政治思想與中國政治現代化。台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民國74年。\r\n周谷城。中國通史。上冊。台北:開明書店,民國28年。\r\n尚榮鉞。中國歷史綱要。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年。\r\n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第二篇。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r\n洪世滌。秦始皇。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r\n哲學研究編輯部編。孔子哲學討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r\n高明等著。孔子思想研究論集(一)。台北:黎明文化,民國72年。\r\n高明等著。毛共最大的恐懼與失敗──斥「反孔揚秦」暴行。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工作會,民國63年。\r\n馬恩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r\n袁悅編。林彪事件原始文件彙編(增訂本)。台北:中國大陸問題研究所,民國65年。\r\n徐復觀。徐復觀雜文(續集)。台北:時報文化出版,民國75年。\r\n徐復觀。徐復觀雜文──論中共。台北:時報文化出版,民國74年。\r\n徐復觀等著。評中共批孔揚秦問題。台北:新文化事業供應分司,民國63年。\r\n陳力生。中共「文化革命」與政治鬥爭。台北:黎明文化,民國63年。\r\n陳大齊等著。孔子思想研究論集(二)。台北:黎明文化,民國72年。\r\n陳立夫。孔子學說對世界之影響。第一、二輯。台北:中華民國孔孟學會,民國60年。\r\n陳立夫。孔孟學說與現代思想。台北:中華民國孔孟學會,民國67年。\r\n郭沫若。十批判書。台北:古楓出版社,民國75年。\r\n郭沫若。奴隸制時代。北京:科學出版社,1962年。\r\n梁啟超等著。中國哲學思想論集(先秦篇)。台北:牧童出版社,民國66年。\r\n逯耀東。中共史學的發展與演變。台北:時報文化出版,民國68年。\r\n馮友蘭。中國哲學史論文。第二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r\n黃光國。儒家思想與東亞現代化。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77年。\r\n華仲麔等著。儒家思想研究論集(二)。台北:黎明文化,民國72年。\r\n傅佩榮。儒家與現代人生。台北:業強出版社,民國78年。\r\n程發韌等著。儒家思想研究論集(一)。台北:黎明文化,民國72年。\r\n馮滬祥。文化哲學面面觀。台北:黎明文化,民國71年。\r\n馮滬祥。中國哲學與三民主義。台北:時報文化出版,民國73年。\r\n馮滬祥。民族精神論叢。台北:黎明文化,民國75年。\r\n馮滬祥等著。以史實駁斥中共的「批孔」陰謀。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民國63年。\r\n楊伯峻。論語譯注。北京:中華書局,1980 年。\r\n楊景凡。孔子的法律思想。北京:群眾出版社,1984年。\r\n楊榮昌。評毛共「批孔」謬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65年。\r\n楊榮國主編。簡明中國思想史。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62年。\r\n熊自健。中共學界孔子研究新貌。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77年。\r\n魯凡之。中國發展與文化結構。香港:集賢社,1988年。\r\n黎光明編。毛共「批孔揚秦」之運動的背景和陰謀。台北:黎明文化,民國63年。\r\n蔡尚思。孔子思想體系。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r\n劉寶楠。論語正義。台北:中華書局,民國67年。\r\n謝冰瑩等編譯。新譯四書讀本。台北:三民書局,民國78年。\r\n鍾肇鵬。孔子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r\n關鋒、林聿時共著。春秋哲學史論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r\n嚴家其、高皋編著。中國「文革」十年史。香港:大公報社,1986年。\r\n李文奎譯。現代中國政治論。但Seoul:? ? ? ?,1988年。\r\n金永俊。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社會主義。Seoul:? ?細亞文化社,1985年。\r\n金河龍。中共政治論。Seoul:博英社,1989年。\r\n鄭樂重。中共? 權力鬥爭史。Seoul:大旺社,1983年。\r\n羅昌柱。中共政治論。Seoul:一潮閣,1982 年。\r\n二、中、日文期刊\r\n王之政。「中共『尊孔』活動是騙局」。大陸觀察,第12捲第11期(民國73年11月)。\r\n方延明。「近年來關於孔子研究問題的綜述。」南京大學學報,第3期。(1988年7月)。\r\n王修誥。「文革以來共匪『批孔』的幾個方面」。蘇俄問題研究,第20卷第3期〈民國63年4月〉。\r\n王章陵。「共匪為什麼要『批孔揚秦』」。中央月刊,第6卷第6期〈民國63年4月〉。\r\n中國人民解放軍昆明部隊某團黨委員會。「認真學習毛主席的十大軍事原則」。紅旗,1973年第8期〈1973年8月〉。\r\n__。「中國共產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聞公報」。紅旗,1973年第9期〈1973年9月〉。\r\n中國共產遼寧省委員會寫作小組。「加強無產階級黨性」。紅旗,1971年第12期〈1974年12月〉。\r\n文斌。「從批林批孔看三派權力鬥爭」。中國評論,第485期〈民國63年4月〉。\r\n甘文。「抓住實質才能深入批修」。紅旗,1973年第3期(1973年3月)。\r\n石侖。「論尊儒反法」。紅旗,1973年第10期〈1973年10月〉。\r\n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大批判組。「孔丘其人」。紅旗,1974年第4期〈1974年4月〉。\r\n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大批判組。「林彪與孔孟之道」。紅旗,1974年第2期〈1974年2月〉。\r\n北京大學理論組。「四人幫篡黨奪權的急先鋒──梁效」。紅旗,1978年第2期〈1978年2期〉\r\n田居儉。「助『幫』為虐的『諸葛亮研究』──評『梁效』某教授的『諸葛亮和法家路線』」。歷史研究,1978年第4期〈1978年4月〉。\r\n田炯錦。「孔子學說的真精神──共匪『批孔揚秦』必然失敗」。東方雜誌復刊,第8卷第7期〈民國64年1月〉。\r\n玄默。「揭開中共『批林批孔』運動的底牌」。中共研究,第8卷第4期〈民國63年4月〉。\r\n安文。「中共對孔子之重新評價」。共黨問題研究,第5卷第3期〈民國68年3月〉。\r\n匡亞明。「深入開展孔子思想的研究」。教育研究,1984年第11期〈1984年1月〉。\r\n江季華。「利用孔子推展現代化」。中共問題資料週刊,1988年第328期〈1988年8月〉。\r\n江振昌。「孔子思想在大陸『復活』」。聯合月刊,第51期〈民國74年10月〉。\r\n江振昌。「從中共『尊孔』看大陸社會風氣」。東亞季刊,第17卷第2期〈民國74年10月〉。\r\n吳安家。「毛共批孔運動中關於『仁』字解釋的爭論」。問題與研究〈英文月刊〉,第12卷第7期〈1976年7月〉。\r\n廷陵。「關於孔丘誅少正卯」。歷史研究,1978年第1期〈1978年1月〉。\r\n辛遠。「共匪對孔子的新評價」。中央月刊,第11卷第2期〈民國67年12月〉。\r\n汪學文。「中共對孔子思想的再評價」。匪情月報,第24卷第4期〈民國70年10月〉。\r\n汪學文。「中共對孔子思想的重新評價」。匪情月報,第21卷第5期〈民國67年11月〉。\r\n汪學文。「毛共對孔子教育思想的批判」。問題與研究,第10卷第12期〈民國60年9月〉。\r\n汪學文。「共匪對孔子思想的清算」。問題與研究,第6卷第5期〈民國56年2月〉。\r\n周振甫。「從四人幫的假批孔看影射史學的破產」。歷史研究,1978年第3期〈1978年3月〉。\r\n金惠民。「批林批孔就是倒周」。時代批評,第33卷第5期〈民國63年3月〉。\r\n勁云戈。「右傾機會主義與孔子思想」。紅旗,1973年第11期〈1973年11月〉。\r\n侯立朝。「論毛共反恐的泛階級主義」。新時代,第14卷第2期〈民國63年2月〉。\r\n洪廣思。「抓好意識形態領域的階級鬥爭」。紅旗,1974年第1期〈1974年1月〉。\r\n高亨。「孔子思想三論」。哲學研究,1962年第1期〈1962年1月〉。\r\n馬皖云。「擴大舉行孔子誕辰紀念活動」。中共問題資料週刊,1984年第130期〈1984年10月〉。\r\n拳鼓。「中共開展『批林、批孔』運動資料輯要。」中共研究,第8卷第3期〈民國63年3月〉。\r\n陳木杉。「中共從『批孔批林』到『儒法鬥爭』之史學〈1967-1975〉」。共黨問題研究,第10卷第11期〈民國73年11月〉。\r\n張耘夫。「『批林批孔』與軍權鬥奪」。中共研究,第8卷第4期〈民國63年4月〉。\r\n章景明。「孔子思想在現代生活中之價值」。孔孟月刊,第24卷第9期〈民國75年5月〉。\r\n張鐵君。「闢馮友蘭論孔丘──先破對中庸之道的曲解」。華學月刊,第65期(民國66年5月)。\r\n傅孫。「評唐曉文的三篇代表作」。歷史研究,1978年第1期(1978年1月)。\r\n華國鋒。「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上的政治報告」。紅旗,1977年第9期(1977年9月)。\r\n裘孔淵。「共匪『反潮流』及『批林批孔』運動的研析」。光復大陸,第88期(民國63年4月)。\r\n熊自健。「大陸學界研析孔子的方法論問題」。中國大陸研究,第29卷第8期(民國76年2月)。\r\n翟志成。「大陸批孔運動再評價」。九十年代,1986年第4期(1986年4月)。\r\n黎澍。「評四人幫的封建專制主義」。歷史研究,1977年第6期(1977年12月)。\r\n劉澤華。「雜碎枷鎖,解放史學」。歷史研究,1978年第8期(1978年8月)。\r\n蕭野暉。「風暴的前夕--毛共當前的『批林、批孔』運動」。中共研究,第8卷第3期(民國63年3月)。\r\n龐僕。「孔子思想的再評價」。歷史研究,1978年第8期(1978年8月)。\r\n龐僕。「評『四人幫』的假批孔」。歷史研究,1976年第6期〈1976年12月〉。\r\n小林多加士。「批林批孔?根本的視座」。東洋研究,1974年第38期〈1974年5月〉。\r\n加藤祐三。「孔子批判?展開?問題點」。中國研究月報,1974年第320期(1974年10月)。\r\n朱狷夫。「『反潮流』?『孔子批判』運動???見????」。季刊現代中活,1974年第9期(1974年3月)\r\n朱狷夫。「『批孔批林』?屈折?新??展開」。季刊現代中國,1974年第10期(1974年6月)。\r\n新井寶雄。「批林批孔?諸問題」。中國研究月報,1974年第318期(1974年8月)。\r\n藤村俊郎。「批林批孔?文化大革命」。中國研究月報,1974年第319期(1974年9月)。\r\n三、報紙\r\n人民日報(北京)\r\n大公報(香港)\r\n中央日報(台北)\r\n中國時報(台北)\r\n中華日報(台北)\r\n文匯報(上海)\r\n文匯報(香港)\r\n光明日報(北京)\r\n明報(香港)\r\n星島日報(香港)\r\n香港時報(香港)\r\n解放日報(上海)\r\n新晚報(香港)\r\n聯合報(台北)\r\n\r\nAbbas, Khwaja Ahmad, In the of Mao Tse –tung,(Bombay: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953) \r\nAn Tai-Sung, Mao Tse-tung’s Cultural Revolution, (Indiana- Polis: Pegasus, 1972) \r\nArcher, Jules, Mao Tse-tung, (N. Y.: Hawthorne Books, 1972) . \r\nBurlatsky, Fedor Mikhailovich, The True Face of Maoism, (Moscow: Novosti Press Agency, 1968) . \r\nCallis, Helmut G., China: Confucian and Communist, (N. Y.: Henry Holt, 1959) \r\nCh’en, Jerome, Mao and the Chinese Revolution, (Oxford: ‘ Oxford Univ. Press, 1965) \r\nKau, Michael Y. M., The Lin Piao Affairs: Power Politics and Military Coup, (White Plains, N. Y.: International Arts and Sciences Press, 1975) . \r\nLevenson, Joseph R., 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 (vol.3) The problem of Historical Singificance,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65) \r\nLi Tien-Mint Mao’s First Heir-apparent Liu Shao-ch’i,(Taipei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1975) \r\nThe Asia Research Center, The Great Cultural Revolution In China, (Melbourne: Flesch, 1968)zh_TW
item.openairetypethesis-
item.cerifentitytypePublications-
item.fulltextWith Fulltext-
item.grantfulltextopen-
item.openairecristypehttp://purl.org/coar/resource_type/c_46ec-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115 BHTML2View/Open
Show simple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