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0333
DC FieldValueLanguage
dc.contributor.advisor吳安家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吳眞瓊zh_TW
dc.creator吳眞瓊zh_TW
dc.date1990en_US
dc.date1989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6-05-03T06:23:43Z-
dc.date.available2016-05-03T06:23:43Z-
dc.date.issued2016-05-03T06:23:43Z-
dc.identifierB2002005278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0333-
dc.description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東亞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論文提要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目錄\n導論…………1\n第一章導論…………1\n第一節研究動機…………1\n第二節研究方法…………3\n第三節研究範圍…………4\n第四節研究資料…………7\n第二章中共領導人對所有制觀念之演變…………15\n第一節毛澤東統治時期所有制觀念之演變…………16\n一、土地改革時期(1950-1952年)…………16\n二、農業、手工業合作化及工商業改造時期(1953-1957年)…………24\n三、大躍進時期(1958-1960年)…………28\n四、經濟調整時期(1961-1965年)…………31\n五、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年)…………33\n第二節毛澤東死後時期所有制觀念之演變…………35\n第三章「土地改革」到農業、手工業合作化及工商業改造時期之所有制…………52\n第一節「土地改革」時期之所有制…………52\n第二節農業、手工業合作化及工商業改造時期之所有制…………58\n第四章「人民公社」建立到經濟體制改革前之所有制…………90\n第一節大躍進時期之所有制…………90\n第二節經濟調整時期之所有制…………102\n第三節文化大革命時期之所有制…………109\n第五章毛澤東死後所有制改變之方向…………127\n第一節「人民公社」體制改革…………128\n第二節農村經濟形式之改變…………132\n第三節城市經濟形式之改變…………141\n第六章結論…………155\n參考書目…………164\n\n圖表目次\n圖I-1:人類社會生活結構圖…………9\n圖I-2:城市「人民公社」組織系統圖…………10\n圖I-3:鄉「人民公社」組織系統圖…………12\n表I-1:所有制的分類與生產要素歸屬關係…………6\n表III-1:工農業總產值(1950-1952年)…………58\n表III-2:斯大林時期工業生產發展速度比較表…………62\n表III-3:農業合作化…………67\n表III-4:農業總產值變化表(1950-1956年)…………68\n表III-5:手工業合作化…………71\n表III-6: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73\n表III-7:私營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74\n表III-8:國民收入中經濟類型結構變化…………75\n表III-9:斯大林時期蘇聯工業發展情況表…………82\n表IV-1:農村人民公社增設速度(1958年)…………95\n表IV-2:社會總產值(1953-1965年)…………99\n表IV-3.合作社與人民公社所有制、分配制度比較…………100\n表IV-4:全民所有制與集體所有制比較…………113\n表IV-5:各部門總產值中各所有制所佔比例表(1973年)…………113\n表IV-6:大躍進後主要農產品進口量變化表…………120\n表V-1:體制改革後的人民公社…………132\n圖V-2:農村經濟改革設想圖…………133\n圖V-3:農村經濟聯合社組織形態…………138\n圖V-4:城市體制改革設想圖…………142\n表V-1:經濟改革以後農業總產值變化表…………140\n表V-2: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之特性和涵意比較…………146\n表V-3:農民家庭平均每人純收入及其來源…………147\n表V-4:工業總產值中各所有制類型所佔比重…………147\n表V-5: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中各所有制類型所佔比重…………148zh_TW
dc.source.uri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278en_US
dc.title中國大陸所有制觀念之演變-以「人民公社」為例zh_TW
dc.type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書目\n中文部分\nl.人民公社在躍進編輯組編,人民公社在躍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n2.「人民公社」問題輯錄,台北:海外出版社,1958年。\n3.大陸石油及化學工業研究組編,中共城市經濟改革,台北:大陸石油及化學工業研究組印,1985年。\n4.于光遠,改革、經營、生活、組織建設,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n5.大陸收復後—土地改革綱領草案,台北:內政部,1949年。\n6.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編,毛澤東思想論文集(修正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n7.中共中央黨校黨史教研究資料組編,中國共產黨歷次重要會議集(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n8.中共原始資料.編輯委員會編,中共憲法,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1983年。\n9.中共研究雜誌社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首要講話及文件選編(上、下)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1983年。\n10.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經濟學系資料室編,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問題,北京:地質出版社,1983年。\n11.中國企業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編,承包制在實踐中,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88年。\n12.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中國經濟體制的新模式,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n13.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編,經濟體制改革若干理論問題論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n1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七個五年計劃(1986-1990),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n15.中國社會科學院編,經濟研究所集刊,第一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年。\n16.王正明編寫,三中全會以來經濟政策與法規述要,法律出版社,1984年。\n17.尹慶耀,中共外交與對外關係,台北: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73年。\n18.史元慶,經濟發展理論(台北:三民書局,1970年)。\n19.向大鯤,共匪人民公社問題(台北:中國大陸問題研究所,1966年)\n20.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一~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n2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廣東:人民出版社,1977年。\n22.毛澤東思想萬歲(第一~四輯),台北: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85年。\n23.毛澤東,毛澤東著作選讀(上、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n24.朱光華、張駿著,社會主義所有制及其管理體制研究,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7年。\n25.朱嘉明等二人主編,當代中國:發展、改革、開放—中國青年經濟論壇年刊(1985-1986),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984年。\n26.共匪人民公社資料索引(一、二),台北: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秘書處,1959年。\n27.列寧、斯大林,論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廣州:解放社,1950年。\n28.呂律,蘇俄經濟研究,台北: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74年。\n29.李沛良、劉兆住主編,人民公社與農村發展:台山縣斗山公社的經驗,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1年。\n30.李澤中,社會主義-所有制關係及其發展規律性問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n31.何建章,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1985年。\n32.金耀基,從傳統到現在,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87年\n33.周恩來,周恩來選集-(下),廣東:人民出版社,1984年。\n34.洪幼樵,共匪「人民公社」台北:國防研究院,1969年。\n35.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巴黎公社,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n36.胡曉風、韓淑穎主編,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問題討論綱要,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n37.高向皋編,共匪經濟問題論集,台北: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73年。\n38.袁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偉大綱領,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1984年。\n39.郝楚筆、段浩然主編,中國共產黨六十年(下),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4年。\n40.張友漁,關於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若干問題,北京:群眾出版社,1988年。\n41.張之虎譯,蘇俄經濟,台北:政工幹部學校,1962年。原著\n:Harry Schwartz,「Russia`s Soviet Economy」,N.Y.Prentice-Hall,Inc.,1954。\n42.張五常,中國的前途,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9年。\n43.張五常,存亡之秋,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9年。\n44.張敬文,共匪政治問題論集,台北:中華民國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75年。\n45.張紹軍,共產中國人民公社之政治研究,台北:正中書局,1979年。\n46.陳雨晨,中共經濟體制改革的內涵與評估,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1985年。\n47.陳吉元、(美)吉、蒂德里克主編,中國工業改革與國際經驗,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87年。\n48.陳雲,陳雲文選(一九四九~一九五六年),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n49.陳雲,陳雲文選(一九五六~一九八五年)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n50.基思、格里芬編,中國農村的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7年。原著:Keith Griffined.,Institutional Refor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Chinese Countryside,London The Macmi11ian Press Ltd.,1984。\n51.許經勇,中國農業經濟理論與實踐,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n52.許滌新,中國社會主義經灣發展中的問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n53.許滌新,中國過渡時期國民經濟的分析(1949-1957年),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n54.國家統計局編,偉大的十年,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n55.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87年、1988年。\n56.國家農業委員會辦公廳編,農業集體化重要文件匯編(上、下),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1年。\n57.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中國經濟體制改革規劃集 (1979-1987年),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8年。\n58.斯大林,斯大林全集(第十、十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年。\n59.斯大林,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年。\n60.雷岱爾著,鄭學稼譯,社會主義思想史,台北:帕米爾書店,1986年。\n61.錢剛鐔,中共外交政策與策略,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3年。\n62.經濟報導社論,八十年代中國經濟,香港:經濟報導社,1980年。\n63.楊君實,現代化與中國共產主義,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7年。\n64.厲以寧,中國經濟往何處去,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1989年。\n65.趙紫陽,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體制改革,香港:三聯書店香港分店,1985年。\n66.廣東人民出版社編,人民公社問題解答,廣東:人民出版社,1958年。\n57.鄭竹園,中共經濟的診斷,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0年。\n68.鄭德榮等三人編,新中國紀事(1949-1984)廣東: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85年。\n59.蔣一蒂,經濟體制改革和企業管理若干問題的探討,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n70.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增訂本),香港:三聯書店,1987年。\n71.鄧小平,鄧小平文選(下)(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n72.鄧力群等主編,當代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n73.鄧園春等主編,資本論與當代中國經濟,湖北:教育出版社,1988年。\n74.魯凡之,中國發展與文化結構,香港:集賢社,1988年。\n75.魯凡之,中國經濟發展論,台北:南方出版社,1988年。\n76.魯凡之,中國文化發展形態與「亞細亞生產方式」,九龍(香港):精英出版公司,1985年。\n77.劉中一、劉堯傳,中國農業結構研究,山西: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年。\n78.劉少奇,劉少奇選集(上、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n79.劉隆亨編著,經濟體制改革與經濟法制建設,北京:時事出版社,1985年。\n80.薛暮橋,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n81.薛暮橋,當前我國經濟若干問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n82.韓念龍,當代中國外交,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n\n中文期刊、報紙都份\n1.人民日報(中共)\n2.大公報(中共)\n3.大陸經濟研究(台北:經濟部)\n4.文匯報(香港)\n5.中共黨史研究(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n6.中國大陸(台北:中國大陸問題研究社)\n7.中國社會科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n8.中國時報(台北)\n9.中國經濟問題(廈門:廈門大學經濟研究所)\n10.中國論壇(台北:中國論壇社)\n11.求是(北京:求是雜誌社)\n12.光明日報(中共)\n13.共黨問題研究(台北:法務部調查局)\n14.社會科學(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n15.社會科學戰線(長春:社會科學戰線雜誌社)\n16.明報(香港)\n17.星島日報(香港)\n18.紅旗(北京:紅旗雜誌社)\n19.匪情月報、中國大陸研究(台北:國際關係研究中心)\n20.匪情研究(台北:國防部軍事情報局)\n21.新華文摘(北京:人民出版社)\n22.經濟日報(中共)\n23.經濟研究(北京:經濟研究雜誌社)\n24.經濟科學(北京:北京大學經濟學院)\n25.經濟管理(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n26.經濟體制改革(成都.「經濟體制改革」編輯部)\n27.學術月刊(上海:人民出版社)\n28.學習與探索(哈爾演:學習與探索雜誌社)\n29.歷史(台北:歷史月刊雜誌社)\n30.聯合報(台北)\n31.暸望(北京:暸望周刊社)\n\n英文部份\nI.Alexander Eckstein, China’s Economic Revolu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Press, 1977.\n2.Christopher Howe, China`s Economy,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Publishers, 1978.\n3.Chu- Yuan Cheng,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Growth and Structure Change, Boulder, Colorado: Western Press , 1982.\n4.David Lane, Soviet Economy and Society, Washington Square, N. Y. :New YorkUniv . Press. 1985.\n5.Donald R. Hodgman, Soviet Industrial Production 1928-1951, Cambridge:Harvard Univ. Press, 1987.\n6.Jack Baranson, Soviet Automation, Mt. Airy, MD: Lomond Publications,Inc., 1987.\n7.Jack Gray and Gordon White (ed.), China`s New Development Strategy,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Inc., 1982.\n8.James C. F. Wang,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s,2nd edition, EnglewoodCliffs, NJ : PrenticeHall,Inc., 1985.\n9.Jan S. Prybyla, The Chinese Economy, South Carolina:Univ of South CarolinaPress, 1981.\n10. Kenneth R. Walker, Food grain procurement and consumption in Chin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 Press, 1984.\n11. Leonard Schapiro, "Epilogue: Some Reflections on Lenin, Stalin and Russia" in G. R. Urban ed. , Stalinism - Its Impact on Russia and the World, N.Y.:St.: Martin`s press, Inc., 1982. pp. 415-430.\n12. Michael Ellman, Socialist Plann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 . Press ,1979.\n13. Naum Jasny, Soviet Industrialization 1928-1952, Chicago: The Univ. of Chicago Press, 1961.\n14 . Nicholas R. Lardy, Economic Growth and Distribution in Chin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Press, 1980.\n15. Peter Van Ness, "Three Line in Chinese Foreign Relations, 1950-1983: The Development Imperative", in Dorothy J. Solinger ed., Three Visions of ChineseSocialism, Boulder:Westview Press, Inc., 1984, pp. 113-142.\n16. Richard Curt Kraus , Class Conflict in Chinese Socialism, New York: Columbia Univ. Press,1981.\n17. Robert F. Demberger, "Communist China`s Industrial Policies: Goals andResults" , Issue & studies (vol.17,1981 .7)pp.44-46 .\n18. Rosalie L. Tung. Chinese Industrial Society After Mao, Lexington, MA: D. C. Heath and Company.1982.\n19. Vivienne Shue, Peasant China in Transition-The Dynamics of DevelopmentToward Socialism:1949 - 1956, Berkely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1980.\n20. Vivienne Shue, "The Fate of The Commune",Modern China (Vo1. 10, No.3 ) Bever1y Hills, CA:Sage Publications, Inc., 1984,pp. 259-283 .zh_TW
item.cerifentitytypePublications-
item.openairetypethesis-
item.fulltextNo Fulltext-
item.openairecristypehttp://purl.org/coar/resource_type/c_46ec-
item.grantfulltextnone-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Show simple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