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nccu.edu.tw/handle/140.119/90645
|
Title: | 內蒙古百靈廟自治運動之研究 |
Authors: | 胡木鵬 |
Contributors: | 周昆田 林恩顯 胡木鵬 |
Date: | 1988 |
Issue Date: | 2016-05-04 14:34:08 (UTC+8) |
Reference: | 主要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份: 一、專著部份: 1、中央黨史委員會編,國父全集。 2、方範九,蒙古概況與內蒙自治運動,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廿三年十月初版。 3、札奇斯欽,蒙古之今昔,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民國四十四年五月。 4、伊藤正德,日本軍閥興亡史(中冊),國防部聯合作戰研究委員會譯印。 5、李方晨,俄國史話,台灣開明書店,民國五十八年六月。 6、李毓澍,中俄共對立下環繞外蒙的三角關係,蒙藏委員會編印,民國七十五年六月初版。 7、李毓澍,抗戰前政府內蒙政策的探討,蒙藏學術講演叢書,蒙藏委員會編印,民國七十四年十二月初版。 8、周昆田,三民主義的邊疆政策,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三年十一月修訂再版。 9、周昆田,邊疆政策概述,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三年十一月修訂再版。 10、易顯石、張德良、陳崇橋、李鴻鈞合著,九一八事變史,谷風出版社,一九八七年二月。 11、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第二冊,第三冊,第四冊),三民書局印行。 12、姚鳳歧,蒙古概況,蒙藏委員會邊情資料輯之二,民國四十三年五月。 13、馬鶴天,內外蒙古考察日記,新亞細亞學會發行,民國廿一年十二月初版。 14、陳天錫編,戴季陶先生文存續編,中央黨史委員會印行。 15、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中文大學。 16、郭廷以,俄帝侵略中國簡史,台灣書店印行。 17、賀揚靈,察綏蒙民經濟的解剖,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廿四年一月初版。 18、黃紹竑,五十回憶,上海風雲出版社,民國三十四年十二月再版。 19、黃奮生,內蒙盟旗自治運動紀實,上海中華書局,民國廿四年。 20、黃奮生,蒙藏新誌,韓非本校,上海中華書局,民國廿七年。 21、黃奮生,百靈廟巡禮,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廿五年九月初版。 22、黃奮生,邊疆人物誌,正中書局,民國三十五年滬一版。 23、張韜,蒙古問題新認識,商務印書館經銷,民國五十七年三月初版。 24、楊一峰,中國地方自治新論,正中書局印行,民國六十五年三月台五版。 25、葉秋,國防前線的綏遠,上海生活印刷所印行,民國廿六年七月再版。 26、蒙古族簡史編寫組,蒙古族簡史,內蒙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一月第一次印刷。 27、黎聖倫,今日之內蒙,重慶獨立出版社,民國三十五年五月。 28、蒙藏委員會編印,蒙藏法規彙編,民國五十五年七月。 29、唐兆駿,綏遠志略,上海正中書局,民國廿六年六月初版。 30、蔣中正,中國之命運,中央文物供應社印行,民國六十六年八月十四版。 31、蔣中正,蘇俄在中國,中央文物供應社印行,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十版。 32、德恆山,抗日的蒙古,中國邊疆文化促進會編印,民國廿九年三月。 33、盧明輝,蒙古自治運動始末,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年。 34、盧明輝等合編,蒙古族歷史人物論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一年九月,北京。 35、羅孟浩,地方自治原理,中央文物供應社印行,民國六十八年二月再版。 36、羅孟浩,各國地方政府,正中書局印行,民國六十四年三月台四版。 37、譚惕吾,內蒙之今昔,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廿四年初版。 二、期刊論文 2、文萱編,一月來之西北,開發西北,第一卷、第二期。 2、文萱編,一月來之西北,開發西北,第二卷、第四期。 3、文萱編,一月來之西北,開發西北,第四卷、第六期。 4、尹景伊,憲法實施與蒙古自治,邊政公論,民國三七年三月,第七卷、第一期。 5、札奇斯欽,喀喇沁王貢桑諾爾布與內蒙古現代化。 6、札奇斯欽,二十年代的內蒙古國民黨,孫中山先生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第三冊,中央黨史委員會編印。 7、札奇斯欽,三十年代的內蒙古-從蒙古人的觀點看蔣中正先生與蒙古,蔣中正先生與現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央黨史委員會編印。 8、古人,實施蒙古地方自治應有之原則,蒙古前途月刊,19期,民國24年2月。 9、汪松年口述,內蒙問題之檢討(一)~(三),國聞週報,第十卷四十八期至第十一卷二期。 10、李雲漢,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對華北的侵略(一九三一至一九三七),中國近代史論集,第廿六編,對日抗戰(上)。 11、余漢華,內蒙古自治運動總檢討,邊事研究,民國廿五年三月,第三卷,第四期。 12、林芊,從社會科學的角度談民族關係,中華民國人文科學研究會編「人文學報」民國七十六年六月,第十二期。 13、阿克達純述,內蒙國民黨員在蒙古工作的追憶,開發西北,第一卷,第五期。 14、芮逸夫,行憲與邊疆地方自治,邊政公論,民國三十七年三月,第七卷、第一期。 15、東濟,依照 國父均權思想劃分中央與蒙古盟旗之權限-光復大陸後推行蒙古盟旗地方自治之芻議(一),中國邊政,第十一期。 16、東濟,確立蒙古盟旗地方自治制度-光復大陸後推行蒙古盟旗地方自治之芻議(二),中國邊政,第十二期。 17、吳洛吉,從內蒙古設盟建旗談到毛共對盟旗的破壞,問題與研究,第十六卷、第十一期。 18、流金,憶綏遠,國聞週報,民國廿六年十二月,第十四卷、第五○期。 19、恩和塞汗,就內蒙之過去再談盟旗自治,中國邊政,第 期。 20、恩和塞汗,關於內蒙自治及盟旗與省縣劃界問題之剖析,中國邊政,第三七期。 21、馬鶴天,今後之蒙古問題,開發西北,第一卷,第三期。 22、馬鶴天,察綏之現狀與將來,開發西北,民國廿四年一月,第三卷、第一、二期。 23、馬鶴天,今後之蒙古問題,開發西北,民國廿三年三月,第一卷,第三期。 24、馬鶴天,怎樣解決蒙古問題,邊事研究,民國廿五年三月,第三卷、第四期。 25、馬鶴天,蒙藏政治應如何建設,開發西北,第一卷、第六期。 26、張次和,蒙政會改組之後顧與前瞻,邊事研究,民國廿五年三月,第三卷、第四期。 27、張書麟,蒙古政治概述,蒙藏月報。 28、張佐華,內蒙古的社會組織與人口,邊事研究,民國廿五年三月,第三卷、第四期。 29、許輯五、吳玉年,關於察綏問題的圖輯及論文索引,禹貢半月刊,民國廿六年七月,第七卷、第八、九期。 30、陳墨希,綏境蒙政會成立之前後~從籌備成立寫到潘王晉京報告成立經過,蒙藏月報,民國廿五年三月。 31、楊向奎,記察綏盟旗,禹貢半月刊,第七卷、第八、九期。 32、趙尺子,內蒙古自治運動始末,中國邊政第三六期。 33、蒙古自治政務委員會第二屆大會提議案,蒙古前途月刊,第23、24期,民國24年6、7月。 34、謝再善,由憲法上看蒙古政治地位的變遷,邊政公論,民國三十七年三月,第七卷、第一期。 35、繆慶邦,少數民族問題的嚴重性及其解決方案,東方雜誌,第三二卷、第九號。 36、魏德勝,蒙古盟旗地方建設我見,邊政公論,民國三十七年三月第七卷、第一期 37、鐘呂恩,綏境盟旗社會經濟生活,邊政公論,民國三十四年十二月,第四卷、第九、十、十一、十二期。 38、邊衡,綏境蒙政會自治區域現狀之檢討,邊事研究,第三卷、第四期,民國廿五年三月。 39、蘇寶豐,實施蒙古自治之管見,開發西北,民國廿三年二月,第一卷、第二期。 40、懿華,民國元年中央與蒙古之關係,中國邊政,第四十九期。 三、檔案史料 1、中央黨史委員會編,總統 蔣公大事長編初稿。 2、中央黨史委員會編,先總統 蔣公思想言論總集。 3、中央黨史委員會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緒編(一),民國七十年九月。 4、中央黨史委員會編,中國國民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重要決議案彙編(上冊),革命文獻第七十六輯,民國六十七年九月。 5、中央黨史委員會編,中國國民黨宣言集,革命文獻第六十九輯,民國六十五年六月。 6、清史稿,趙爾豐等撰,卷二百○九,藩部世表一,台北鼎文書局,民國七十年。 7、國史館編,中華民國史事紀要,民國廿二年七至十二月及民國廿 8、國史館編,近代中國外諜與內奸史料彙編,民國七十五年六月。 9、蒙藏委員會檔案,卷二八○號,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10、魯鴻琛編,中俄外交沿革史,文海出版社,民國十四年。三年一至六月。 11、邊荒條例,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檔案,代號1045,檔號505。 貳、日文部份: 1. 中日戰史,「日本對內蒙工作有關蒙古部份」,那村卜和譯(手稿未出版),包含: (1)抄錄熱河作戰機密作戰日誌(森糾少佐) (2)暫行蒙古人指導方針綱要案(關東軍參謀部) (3)關於「蒙古國」創立之意見(松室孝良上校) (4)蒙古有力人士名簿(承德特務機關長松室孝良) (5)對「滿洲國以外之內蒙古」政策意見報告 (6)對內蒙施政要點(關東軍參謀部) (7)日本中央政府對華北及內蒙之指導 (8)察東事變(松井忠雄上尉手記) (9)對蒙(西北)施政要點(關東軍參謀部) (10)對內蒙政策實施綱領(陸軍省決定) 2、大谷正義,德王?內蒙自治運動,地方行政8-6。 3、板本是忠,邊疆????中?關係史,???經濟研究所。 4、後藤富男,德王?內蒙古自治運動,民族文化6-14,一九七一年三月。 5、最近?內蒙古事情,調查資料第八輯,東洋協會調查部印行。 參、英文部份 l. Milton Gordon, Assimilation in American Life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4. 2. Owen Lattimore, Nationalism and Revolution in Mongolia,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 Robert E. Park, Race and Culture, Glencoe Ill. Free Press, 1950.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學系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824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民族學系]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
All items in 學術集成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