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1843
題名: 中共在內蒙古推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之研究
作者: 潘欣中
貢獻者: 張鎮邦
潘欣中
日期: 1986
上傳時間: 5-五月-2016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r\n壹、中文出版品\r\n一、專書\r\n1.丁君匋,今日的綏遠,上海:三江書局,民國二十六年。\r\n2.中央委員會第六組編,地區匪情,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四十二年十月。\r\n3.王桐齡,中國全史,台北:啟明書局,民國四十九年。\r\n4.王健民,中國共產黨史稿,第一編、第二編、第三編,台北:中文圖書供應社,民國六十三年九月。\r\n5.中國國民黨黨史會編,國父全集第一冊,台北:中國國民黨黨吏會,民國七十年再版。\r\n6.中華人民共和國分省地圖集,上海:新華書店,一九八四年六月版。\r\n7.中華人民共和國法規彙編(一),北京:法律出版社,一九五六年八月。\r\n8.方範九,蒙古概況與內蒙古自治運動,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三年。\r\n9.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七年四月。\r\n10.札奇斯欽,蒙古之今昔,台北:中華文化事業委員會,民國四十四年。\r\n11.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共匪邊疆自治區現況之研究,台北: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民國六十五年。\r\n12.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列強侵略我國之研究,台北: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民國六十五年。\r\n13.民族政策文獻彙編,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三年。\r\n14.民族政策文件彙編,第一編,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八年。\r\n15.民族政策文件彙編,第二編,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八年。\r\n16史達林全集,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四年九月版。\r\n17.列寧全集,第二十卷、第二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一年五月版。\r\n18.李方晨,中國近代史,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五十七年。\r\n19.李邁先,俄國史,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五十八年。\r\n20.李毓澍,外蒙古撤治問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六十五年。\r\n21.李維漢,統一戰線問題與民族問題,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四月。\r\n22.李維漢,關於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的若干問題,北京:民族出版社,一九八○年四月。\r\n23.沈默,地緣政治,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五十六年。\r\n24.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二年。\r\n25.汪大鑄,中國近代史,台北:中國民族文化研究所,民國五十六年。\r\n26.林水波、張世賢合著,公共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一年。\r\n27.林家楠,地方自治的理論與實際,台北:議會周刊社,民國五十七年。\r\n28.明史重刊編輯委員會,明史,台北:國防研究院,民國五十三年。\r\n29.周酉村,蘇俄侵略中國史,台北:時代出版社,民國四十一年。\r\n30.周昆田,邊疆政策概述,台北:蒙藏委員會,民國六十七年二月三版。\r\n31.吳相湘,俄帝侵略中國史,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二年十月台七版。\r\n32.吳家麟,憲法基本知識講話,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一九五四年。\r\n33.吳鶴齡,蒙古地區現代演變圖誌,台北:弘道文化事業公司。\r\n34.胡秋原,俄帝侵華史綱,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四十一年十二月初版。\r\n35.高博彥,蒙古與中國,台北:金蘭文化出版社,民國六十六年。\r\n36.高應篤,三民主義地方自治的體認,台北:中國地方自治學會,民國六十九年。\r\n37.姚鳳歧,蒙古概況,台北:蒙藏委員會,民國四十三年。\r\n38.清史稿編篡委員會,清史,台北:國防研究院,民國五十年。\r\n39.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編印,世界各國憲法大全,第三冊,台北:國大憲政研討委員會,民國五十四年。\r\n40.國家民族委員會民族問題五種叢書編輯委員會,中國少數民族,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五月。\r\n41.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編印,中共人名錄,台北: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七十二年重修版。\r\n42.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編印,蘇聯,台北: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七十三年再版。\r\n43.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研討結論,台北:國民大會秘書處,民國六十八年。\r\n44.陳俊仁,偽內蒙古自治區的經濟情況,台北:蒙藏委員會,民國七十三年。\r\n45.陳孝賢,內蒙匪情概況及其研判,台北:蒙藏委員會,民國五十一年。\r\n46.超然,匪偽內蒙古自治區現況,北投:蘇俄問題研究月刊社,民國五十六年。\r\n47.郭寄嶠,邊疆政策之研究,台北:蒙藏委員會,民國六十一年。\r\n48.郭華倫,中共史論,第一冊、第二冊、第三冊、第四冊,台北:政大東亞研究所,民國七十一年十月四版。\r\n49.黃紀等譯,政治學名著精選,台北:洪流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一月初版。\r\n50.黃就順文、楊治明繪,中國地圖集,香港:新輿出版公司,一九八三年,增訂七版。\r\n51.張遐民,大陸邊疆風暴十五年,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五十四年。\r\n52.張遐民,海天掠影,第二集,台北:三軍大學,民國六十六年。\r\n53.張興唐編,中俄間有關蒙古大事記,台北:蒙藏委員會,民國四十三年。\r\n54.張興唐,邊疆政治,台北:蒙藏委員會,民國五十一年。\r\n55.張興唐,蒙古盟旗制的意義和沿革,台北:蒙藏委員會,民國四十三年。\r\n56.張韜,蒙古問題新認識,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七年。\r\n57.張穆,蒙古游牧記,台北:蒙藏委員會,民國七十年。\r\n58.欽定大清會典事例,第二十一冊,台北:中文書局。\r\n59.趙洪慈,中共政權少數民族政策,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大陸問題研究所,民國六十五年。\r\n60.蒙藏委員會編印,蒙藏法規彙編,台北:蒙藏委員會,民國五十五年。\r\n61.蒙藏委員會編印,蒙藏委員會簡史,台北:蒙藏委員會,民國六十年。\r\n62.蒙藏委員會編印,中共竊據下的蒙藏近況,台北:蒙藏委員會,民國七十一年。\r\n63.蒙藏委員會編印,共匪竊據下的內蒙古概況,台北:蒙藏委員會,民國六十八年。\r\n64.蒙藏委員會編印,民國以來中央對蒙藏的施政,台北:蒙藏委員會,民國六十年。\r\n65.蔣中正,蘇俄在中國,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四十六年。\r\n66.蔣君章,中國邊疆與國防,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八年。\r\n67.蔣廷黻,中國近代史論集,台北:大西洋圖書公司,民國五十九年。\r\n68.蔣經國,風雨中的寧靜,台北:國防部實踐講習班,民國五十六年。\r\n69.劉清波,中共憲法論,台北:國家科學委員會,民國六十五年一月二版。\r\n70.劉振東,新中國建設方案,台北:民主憲政雜誌社,民國五十六年。\r\n71.劉義棠,中國邊疆民族史,台北:中華書局,民國六十八年二版。\r\n72.調查局編印,奸匪現狀彙編,第十一分冊,台北:調查局,民國三十九年。\r\n73.調查局編印,共匪叛亂史實及大陸現況表解,台北:調查局,民國五十九年。\r\n74.鮑里索夫與柯洛斯科夫合著,彭士諤譯,「蘇中」關係,台北:國家安全局譯印,民國六十一年。\r\n75.盧明輝,蒙古自治運動始末,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年。\r\n76.鍾月豐編,蒙古歷史大事中西曆對照,台北:蒙藏委員會,民國七十二年。\r\n77.魏源,聖武記,台北:中華書局,民國五十一年。\r\n78.譚惕吾,內蒙古之今昔,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四年。\r\n79.鐵瑞夫﹒杜畢著,扁舟,若如譯,外蒙共黨之真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出版公司,民國六十四年。\r\n\r\n二、論文\r\n1.金榮華,「中共政權少數民族政治統合之研究」,政大邊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四年。\r\n2.金銚鴻,「泛蒙古運動真相之研究」,中國邊政二十六期。\r\n3.姜命相,「中共民族區域自治統治型態之研究」,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七十三年。\r\n4.侯守潔,「中共內蒙古自治區的人口問題」,蒙藏現況研討會論文集,民國七十四年。\r\n5.恩和塞汗,「關於內蒙自治及盟旗與省縣劃界問題之剖析」,中國邊政四十六期。\r\n6.恩和塞汗,「關於內蒙問題」,中國邊政四十七期。\r\n7.恩和塞汗,「就內蒙之過去再談蒙旗自治」,中國邊政四十九期。\r\n8.徐東濟,「就匪俄在內外蒙交界地區發生紛爭的看法」,中國邊政八期。\r\n9.徐東濟,「依照國父均權思想劃分中央與蒙古盟旗之權限」,中國邊政十一期。\r\n10.徐東濟,「調整省縣與盟旗行政區劃之研究」,中國邊政十五期。\r\n11.徐東濟,「論匪俄邊境衝突問題」,中國邊政十九期。\r\n12.郝致誠,「現階段的中共少數民族政策」,蒙藏現況研討會論文集,民國七十四年。\r\n13.許占魁,「略談蒙古盟旗地方自治問題」,中國邊政二十五期。\r\n14.陳力生,「論中共的民族區域自治」,蒙藏現況研討會論文集,民國七十四年。\r\n15.許湘濤,「戰後蘇聯對華政策之研究」,政大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五年。\r\n16.張大軍,「國父遺教中三民主義的民族政策」,中國邊政三十六期。\r\n17.張興唐,「蒙古自治運動經過及其解決辦法」,中國內政,卷十一,期五。\r\n18.劉學銚,「內外蒙古及其界域」,中國邊政四十期。\r\n19.劉瀚清,「從珍寶島軍事衝突經過看今後匪俄關係的發展」,中國邊政三十七期。\r\n20.劉瀚清,「烏蘭夫被匪整肅前後」,中國邊政三十期。\r\n21.懿華,「民國元年中央與蒙古之關係」,中國邊政五十三期。\r\n\r\n三、期刊\r\n1.人民手冊,一九五一年、一九五二年、一九五四年、一九五五年、一九五七年,上海:大公報社,北京新華書店發行。\r\n2.人民年鑑,一九五○年,香港:大公書局。\r\n3.中國手冊,一九八四年,香港:大公報社。\r\n4.民族研究,一九八四年六期,北京:民族出版社。\r\n5.民族團結,一九五七年十一期、一九八二年二期、一九八四年五期、一九八四年六期、一九八四年七期、一九八四年八期、一九八五年五期,北京:民族出版社。\r\n6.地理知識,一九八三年十期,北京:科學出版社。\r\n7.紅旗,一九七五年二期,北京:紅旗雜誌社。\r\n8.匪情年報,一九六九年、一九七○年、一九七一年、一九七三年、一九七五年、一九七九年、一九八○年、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四年、一九八五年,台北:國防部情報局。\r\n\r\n貳、英文出版品\r\nI. Books .\r\n1. Anderson, James E. Public Policy-Making.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75 .\r\n2. Barnett, A Doak. Cadres, Bureaucracy and Political Power in Communist China.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67 .\r\n3. Dreyer, June Tueful. China`s Forty Million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6.\r\n4. Easton, David.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 1965.\r\n5. Enloe, Cynthia H. Ethnic Conflict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73.\r\n6. Eyestone, Robert. The Threads of Public Policy: A Study in Publicy Leadership.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1971.\r\n7. Friedrich, Carl J . Man and His Government.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963.\r\n8. Goldwin, Robert A (eds.). Russian Foreign Polic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9. \r\n9. James, Charles O.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 2nd ed. California: Wadsworth, 1977.\r\n10. Lasswell, Harold D. and Kaplan, Abranam. Power and Societ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0.\r\n11. Ranney, Austin (ed.).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Chicago: Markham Company, 1968.\r\n12. Schwarz, Henry G. Chinese Policies Towards Minorities. Washington: East Asia studies west Washington State College Press, 1971.\r\n13. Scalapino, Robert (ed.). Elit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hington University Press, 1971.\r\n14. Solomon, Richard H. Mao`s Revolution and the Chinese Political Culture. California University Press, 1971.\r\n\r\nII. Periodicals\r\nl. China Quarterly. Quarterly, London, Comtemporary China Institute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London University: Hyer, Paul and Heaton, William. \"The Culture Revolution in Inner Mongolia\", in No. 36, (Oct.-Dec. 1968)\r\n2. Current Scene. Monthly, Hong Kong, Green Pagoda Press LTD: Dreyer, June. \"Inner Mongolia: the purge of Ulanfu\", in No.20, Vol.VI, (Nov.l5, 1968)\r\n3. The Mongolia Society Bulletin. twice a year, Hyer, Paul V(eds.) Bloomingtom indiana.\r\nHeaton, William. \"Chinese Communist Administration and Local Nationalism in Inner Mongolia\", in Vol. 10, 1971.\r\nHyer, Paul V. \"Ulanfu and Inner Mongolia Autonomy Under the Chinese People`s Republic\", in Vol.8, 1969.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6817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115 BHTML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