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4037
題名: 資訊型行動內容服務經營模式探討─以中央社行動內容服務為例
作者: 劉政權
貢獻者: 劉幼琍
劉政權
關鍵詞: 行動電話
加值服務
資訊型行動內容服務
經營模式
中央社
mobile phone
value-added service
informational mobile content service
business model
Central News Agency(CNA)
日期: 2004
上傳時間: 6-May-2016
摘要:   手機功能不斷創新,行動內容服務應運而生,使得行動電話由溝通工具,變身為訊息載具,資訊型行動內容服務尤其凸顯了行動電話「隨時隨地、傳播訊息」的特性。以台灣行動電話用戶密度達100%,高居全球第一之現況,資訊型行動內容服務之經營應有其值得關注之處。\n\n  本文以中央社為例,探討資訊型行動內容服務經營模式,先藉由瞭解全球發展行動內容服務先進國家之現況,進而剖析台灣各行動內容服務廠商之競爭、合作關係,最後綜合分析中央社之業務狀況,提出資訊型行動內容服務經營模式之建議。\n\n  本文以參與觀察與深度訪談的方式,總共訪問了七位行動電話系統業者加值服務業務承辦人,以及五位中央通訊社負責行動內容服務網站的編輯及程式工程師,以瞭解面對行動電話加值服務快速成長及演變下,中央社如何設定及調整其行動內容服務的經營模式。\n\n  研究結果顯示,「資訊好用、操作簡單」是資訊型行動內容服務最重要的特質;反映時事變化製作專題報導與有效編輯、整理內容重點,則是吸引用戶使用服務的守則;而專責團隊經營則是因應行動內容市場多變的重要經營要素。\n\n  本文雖然指出中央社發展行動內容服務業務面臨許多內外環境障礙之衝擊,但中央社行動內容服務憑藉「即時資訊」的優勢,配合行動電話「隨身」及「隨時隨地」的特性,讓資訊傳播有了更大的想像空間,也更加凸顯資訊型行動內容服務的重要性。由於資訊型行動內容服務網站之經營模式,至今尚未見具系統性研究,本研究之分析訪談不僅試圖填補過去研究的缺憾,也指出未來研究值得探討的方向。
The functions of mobile phones have continued to evolve, most significantly from simple tools for communications to ones that provide up-to-date information. Informational mobile content services are especially remarkable in that they bring any amount of data to the user at any time, anywhere – the essence of valued-added service. This is certainly important in Taiwan given that the penetration rate for mobile phone subscribers is 100 percent – the highest in the world.\n\n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business model of the Central News Agency(CNA)`s informational mobile content services. Discussions range from a global view to management in the domestic market. This study looks at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s at CNA with regard to informational mobile content services and how best to optimize them.\n\nThrough observations and extensive interviews, 12 key people involved in informational mobile content services were contacted for this study. Seven of them are mobile content service product managers of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mpanies and five are editors and programmers from the Multimedia News Center of the CNA. This was done to understand the operational model of CNA`s mobile content services given the rapid changes being made in mobile phone value-added services.\n\n 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on-demand, real-time data that is easy to access is the key to quality informational mobile content services, and that special news projects are attractive to potential subscribers. Moreover, a professional team is the cornerstone of operations to ensure the success of these services.\n\nAlthough the study found that CNA faces internal and external challenges for its mobile content service operations, it has made significant strides in bringing the message to the people of the importance of real-time mobile content services. Since there have been few studies on the subject, this analysis will break new ground and set the stage for further discussions on the issue.
參考文獻: 壹、中文書目\n\n王石番(1989)。《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n王永志主編(2004)。《全球新聞神經大透視》。台北:中央通訊社。\n王欣玉(2001)。《我國無線上網產業發展趨勢》。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n王慧萍(2002)。《剖析i-mode行動上網服務》。拓墣產業研究所週報,行動上網服務 No.10。\n方志豪(2004)。《數位內容與線上銷售之自有品牌商的經營模式探討》。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n江俊緯(2004)。《行動內容加值服務平台可行性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n杜文富(2000)。《無線上網服務使用者其認知型式與個人涉入度之研究─無線網際網路服務使用者為例》。 元智大學資訊傳播研 究所碩士論文。\n沙舟(2005)。《行動內容新時代來臨》,〈通訊雜誌〉,2005年1月,頁38-39。\n呂執中譯(2001)。《電子化策略與經營模式》。台北:麥格羅希爾。原著:AllanAfuah, and Christopher L. Tucci,2001。\n呂健萍(2001)。 《第三代無線通訊系統上市策略》。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n李明哲(2003)。《行動加值服務應用與商業模式探討─以行動付款服務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n李麗雲(2003)。《行動電話加值服務經營模式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n吳思華(2000)。《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台北:臉譜出版。\n吳建興(2005)。《77%的英國手機用戶不會使用行動上網》。資策會MIC-FIND網站。\n金希修(2004a)。《南韓2004行動上網調查》。經濟部工業局寬頻暨無線通訊產業發展推動計畫╱資策會ACI-FIND。\n金希修(2004b)。《南韓2008年行動電話普及率將達81%》。經濟部工業局寬頻暨無線通訊產業發展推動計畫╱資策會ACI-FIND。\n金希修(2004c)。《南韓政府強制降低電信費用 以減輕民眾負擔》。經濟部工業局寬頻暨無線通訊產業發展推動計畫╱資策會ACI-FIND。\n卓耀宗譯(2004)。《設計心理學》。台北:遠流出版。原著:Donald A. Norman. ”The Psychology of Everyday Things”。\n東名(2001)。《行動通訊發展》。台北:文魁資訊。\n邵豐志(2001)。〈3G應用服務市場及應用服務測試平台〉。 Ericsson Mobility World。\n馬濟華等譯(民69)。《策略性管理規劃》。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n施振榮(2005)。《全球品牌大戰略─品牌先生施振榮觀點》。台北:天下雜誌出版。\n柯仁雄(2005)。《台灣3G行動通訊服務發展現況分析》。資策會ACI-FIND研究報告。\n禹帆(2002)。《無線通訊網路概論─GSM, GPRS, 3G, WAP, Application》。台北:文魁資訊。\n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電子商務研究所FIND研究組(2004):《2004網際網路應用及發展年鑑》。經濟部技術處。\n柳林緯(2003)。《3G之外的現在進行式》,〈資訊傳真月刊〉,2003年11月,頁42-43。\n徐志明(2005a)。《2004年第四季台灣行動上網觀測報告》。資策會ACI-FIND研究報告。\n徐志明(2005b)。《我國家庭之寬頻、行動與無線應用現況與需求調查》。經濟部工業局寬頻暨無線通訊產業發展推動計畫╱資策會ACI-FIND。\n黃逸華(2002)譯。《無線商機:企業獲利倍增的殺手級應用》。Jaclyn Easton原著。《Going wireless: revolutionize your business with mobile technology》。台北:藍鯨出版社。\n陳志偉(2002)。《第三代行動電話市場區隔及轉移意願之研究─以台南地區大學生族群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n陳克任(2001)。《數位移動通訊:無線寬頻網路》。台北:儒林。\n陳信宏(2002)。〈第三代行動電話之技術系統觀〉。《科搜發展政策報導》SR9108。91年8月。\n陳俊男(2003)。《3G─企業M化新歡》,〈資訊傳真月刊〉2003年11月,頁32-35。\n曾順成(2002)。《第三代行動通信市場策略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n劉芳梅(2004)。《3G手機已漸主導南韓市場》。台北:資策會(經濟部工業局寬頻暨無線通訊產業推動計畫委託研究 )。\n劉芳梅(2004a)。《北歐資訊社會指標領先全球》。台北:資策會(經濟部工業局寬頻暨無線通訊產業推動計畫委託研究 )。\n劉芳梅(2005)。《2004全球行動上網使用行為調查》。台北:資策會(經濟部工業局寬頻暨無線通訊產業推動計畫委託研究 )。\n劉兆悅(2001)。《行動通信與無線上網產業發展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n劉幼琍(民86)。《多頻道電視與觀眾》。台北:時英出版社。\n劉幼琍主編(民93)。《電訊傳播》。台北:雙葉書廊。\n劉祐晨(2002):《台灣3G之市場發展分析─以NTT DoCoMo i-mode的營運模式為例》。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n經濟部技術處(2002)。《2002通訊工業綜論》。台北: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與資訊服務中心。\n經濟部技術處(2003)。《2004通訊工業年鑑》。台北: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與資訊服務中心。第三章行動通訊服務概況,p.4-55。\n經濟部國際貿易局(2001):《2001-2002海外市場經貿年報》。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n蔡正雄譯(民80)。《競爭策略》。台北:華泰。\n鄭吉峰(2000)。《WAP與WML行動通訊與科技應用》。台北:學貫行銷。\n郭蔚真(2000)。《行動通訊之發展與我國行動電話製造商之競爭策略分析》。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n梁曉維(2001)。《行動上網商務模式之研究─以日本及南韓通訊服務業者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n黃宇寰(2004):《影響行動電話上網服務採用之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n黃翔祺(2002)。〈行動內容走俏 五年內破百億〉。《通訊雜誌》。2002年7月。\n張志豪(2001)。〈行動網際網路產業之發展趨勢〉。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n張弘毅( 2004)。《南韓行動數據市場現況》。台北:資策會(經濟部工業局寬頻暨無線通訊產業推動計畫委託研究 )。\n資策會ACI-FIND(2004)。《2004年全球行動上網使用行為調查》。\n葉恆芬(2002)。〈推展行動數據考驗業者耐性與智慧〉。《通訊雜誌》。2002年8月。\n葉恆芬(2002)。〈日本3G推展策略成他國業者借鏡〉。《通訊雜誌》。2002年7月。\n葛晶瑩、王小惠(2003)。《行動新聞內容邁向3G時代之應用》。2003電子商務與數位生活研討會。\n蕭秋梅(2001)譯。《行動產業商機最前線》。三菱總合研究所編著。台北:遠擎管理顧問。\n詹浩博(2002)。〈台灣無線數據服務之展望〉。《通訊雜誌》。2002年11月。\n羅筱秋(2005)。〈SingTel新3G計畫出爐提供新無縫接續服務》。資策會MIC-FIND網站。\n謝清富(2003)。《行動電話內容服務商開發內容服務之策略分析研究─運用分析層級程序法》。元智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網路傳播組碩士論文。\n謝敏玲(2004)。《我國行動電話產業營運模式之探討》。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n謝鎮安(2003)。《第2.5代行動通訊系統GPRS進入市場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n虞金燕(2000)。《我國網路服務發展現況與展望》。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MIC)。\n酈怡德(2002)。《談3G WCDMA市場之發展近況》。《台灣工業銀行產業研究報告》。2002年11月。\n\n貳、英文書目\n\nAndersson, C. (2001). “GPRS and 3G wireless applications: Professional developer’s guide.” New York: Mobilocity.\nBallon, P., Helmus, S., van de Pas, R. & van de Meeberg H. (2001). “Business models for next-generation wireless services.” Trends in Communication, 9. 7-29.\nChesbrough, H., and R. S. Rosenbloom, (2000), “The Role of the Business Model in Capturing Value from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Xerox Corporation’s Technology Spinoff Companie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Division of Research, no. 001-002.\nDubosson-Torbay, M. A. Osterwalder, and Y. Pigneur, (2002). “E-Business Model Design, Classification, and Measurements”, Thunderbir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vol44(1), 5-23.\nJohn Corner and Jeremy Hawthorn, (1989), “Communication studies:an introductory reader” Edward Arnold, London, GB.\nKotler, Philip(2003). “A Framework for Marketing Management”,2nd ed., p.65.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Pearson Education, Inc.\nMahadevan, B., (2000). “Business Models for Internet-Based E-Eommerce: An Anatomy”,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vol. 42 (4), 55-69.\nPorter, M. E.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New York: The Free Press.\nSadeh, N. (2002). “M-Commerce: Technologies, Services, and business models.” New York: Wiley Computer Publishing.\nTimmers, P., (1998), “Business Models for Electronic Markets.” Journal on Electronic Markets, vol. 8 (2), 3-8.\nWeill, p., Vitale, R. M., (2001), “Place to Spac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n\n\n參、中文網站\n\n3G Forum http://www.3g.com.tw\ne天下 http://www.techvantage.com.tw\n資策會電子商務研究所ACI-FIND http://www.find.org.tw\n交通部統計月報 http://www.motc.gov.tw/service/month-c/c2010.htm\n中央社主網站 http://www.cna.com.tw\n交通部電信總局 http://www.dgt.gov.tw/flash/index.shtml\n通訊雜誌 http://www.grandsoft.com/\n台灣大哥大TCC行動網 http://www.twngsm.com.tw/provide/ewap/index.htm\n中華電信emome http://www.emome.net.tw/\n遠傳電信Super-i-Style http://istyle.fetnet.net/\n和信電訊i-mode http://www.igogo.net/default.html\n大眾電信 http://www.phs.com.tw/\n日本共同通信社網站http://www.kyodo.co.jp\n美聯社網站http://www.ap.org/\n路透社網站http://www.reuters.com/\n新華通訊社網站http://www.xinhua.org/\n\n\n肆、英文網站\n\n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 http://www.itu.int/journal/200105/\nRappa, M. (2000), “Managing the Digital Enterprise: Business Models on the Web.” from http://digitalenterprise.org/models/models.html.\nTNS Interactive Report\nhttp://www.tnsofres.com/industryexpertise/internet/interactive_reports.cfm\nWAP Forum http://www.wapforum.org/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9194100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9410021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