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4602
DC FieldValueLanguage
dc.contributor.advisor耿曙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許銘修zh_TW
dc.creator許銘修zh_TW
dc.date2007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6-05-06T09:06:25Z-
dc.date.available2016-05-06T09:06:25Z-
dc.date.issued2016-05-06T09:06:25Z-
dc.identifierG0094981016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4602-
dc.description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94981016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人民幣匯率的問題,於近年來成為一項廣受討論的國際議題。且隨著中國經濟實力與戰略地位的提升,使得人民幣匯率之變動參雜許多政治與經濟因素的考量。本文首先探討有關匯率決定的經濟學理論,說明現行的相關理論尚不能對人民幣匯率提供完美的解釋,故須從更深層次之政治經濟觀點討論一國匯率的決定因素。其次探討影響人民幣匯率變動之內外部因素的形成,包含來自西方強權國家之國際政冶壓力及中國本身強大的經濟成長,雙重壓力下將促使人民幣匯率產生變動。最後將探討人民幣升值後,現階段以及未來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各會造成何種程度的影響。\n本文將影響人民幣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歸納為:中國經濟表現及國際政治因素等二項。中國於這段期間的經濟表現,包括:貿易出口旺盛,外商直接投資不斷進入,外匯儲備大幅增加及高度的經濟成長率,結合各項經濟指標的凸顯,更使人民幣有著升值的壓力;在國際政治因素方面,嘗試透過國際政冶經濟角度探討,來瞭解以美國為首的國際政治壓力如何持續呼籲人民幣應當升值。全文結合政經分析之觀點,認為西方國家之持續要求人民幣升值,事實上是出於抑制中國的戰略考量。\n中國終於在2005年7月21日對人民幣匯率體制變動與微幅升值,踏出長期逐漸升值的第一步,在未來人民幣將逐漸往適當價位移動的過程中,將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對於人民幣幣值走向及匯率制度的調控,仍舊是一項值得長期深入觀察及探討之議題。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第一章:緒論…………………………………………………………1\n第一節:研究動機與背景………………………………………....1\n第二節:研究方法與限制……………………………………….…5\n第三節:章節安排與研究流程……………………………………6\n第二章:理論與文獻探討…………………………………………….8\n第一節:人民幣匯率的經濟學理論……………………………….9\n第二節:人民幣匯率的政治經濟學……………………………...14\n第三章:人民幣匯率體制演進與國際政經互動…………………..25\n第一節:人民幣匯率制度的變遷………………………………..25\n第二節:人民幣匯率的政策目標及特點………………………..30\n第三節:中美兩國對人民幣匯率變動的爭論與觀點…………..34\n第四章:人民幣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39\n第一節: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內部壓力…………………………..39\n第二節: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外部壓力…………………………..47\n第五章: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之影響…………………………..56\n第一節:人民幣升值迄今之影響………………………………..56\n第二節:人民幣持續升值對大陸經濟發展之正負面效應……..58\n第六章:結論………………………………………………………...66\n參考書目……………………………………………………………....72zh_TW
dc.source.uri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981016en_US
dc.subject人民幣匯率zh_TW
dc.subject政治經濟學zh_TW
dc.subject外匯儲備zh_TW
dc.subject外商直接投資zh_TW
dc.title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中國經濟發展之影響zh_TW
dc.type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壹、中文部分\n一、書籍:\n華爾街日報。《中國財經現場:人民幣十年大多頭》。台北:財訊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n童振源、關志雄等合著。《人民幣匯率:經濟與戰略分析》。台北:財團法人兩岸遠景交流基金會,2004年。\n高長。《大陸經改與兩岸經貿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3年。\n中華經濟研究院。《人民幣未來走勢變化及其對台灣經濟之影響》。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2004年。\n中華經濟研究院。《中國大陸匯率動向對台灣經濟之影響》台北:經濟部委託研究報告,2005年。\n蔡昉、林毅夫等合著。《大中華探索系列叢書-中國經濟》。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台灣分公司,2003年。\n魏艾、王信賢等合著。《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與市場轉型》。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n高建良。《人民幣匯率體制與金融安全》。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年。\n二、期刊:\n魏艾。<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影響與意涵>。《展望與探索》,第3卷第8期,2005年,頁1-4。\n高長。<當前人民幣升值風波之解析>。《展望與探索》,第3卷第6期,2005年,頁1-4。\n童振源。<人民幣匯率之國際政治經濟分析>。《問題與研究》,第44卷第6期,2005年,頁133-151。\n鄒文豐。<國際要求人民幣升值動因之研究>。《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4期,2006年,頁20-33。\n邱宏輝。<中共面對人民幣升值壓力的困境>。《中共研究》,第39卷第7期,2005年,頁37-59。\n王娜、劉志剛。<人民幣升值壓力的動因分析>。《甘肅金融》,1期,2004年,頁21。\n申麗。<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的對策>。《經濟論壇》,2005年4月,頁5-6。\n朱海波。<人民幣升值壓力的問題探析>。《瀋陽幹部月刊》,第7卷第2期,2005年4月,頁11-14。\n周宇。<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的動態變化>。《世界經濟研究》,第8期,2004年,頁36-41。\n李豔。<人民幣匯率到底是低估還是高估>。《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第5期,2004年,頁27-29。\n吳金平。<美國政治與人民幣升值問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第16卷第1期,2005年1月,頁19-22。\n陳適宜。<淺談人民幣升值的利與弊>。《重慶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5卷第4期,2003年,頁21-22。\n陳春。<對人民幣升值壓力的分析>。《南方經濟》,第10期,2004年,頁68。\n陳良。<當前人民幣升值壓力的內因分析>。《山東工商學院學報》,第18卷第6期,2004年12月,頁25-26。\n陳季之、李錦元。<人民幣匯率爭議及其對中美經濟關係的影響>。《南方金融》,第329期,2004年,頁13。\n\n張世明。<美國力壓人民幣升值的政治動因分析>。《思想理論教育導刊》,第1期,2005年,頁30-32。\n張靜、張一、吳瑩、王永巧、吳啟芳、汪壽陽。<評析人民幣升值說>。《管理評論》,第15卷第12期,2003年,頁21-25。\n趙瑾。<正確認識和應對人民幣升值的國際壓力>。《財貿經濟》,第8期,2003 年,頁25-26。\n駱克戎、王繼祖。<人民幣升值壓力來源及其舒緩>。《南開學報》,第2期,2004年,頁56-63。\n歐宏杰。<人民幣升值歷史與未來趨勢>。《國際投資月刊》,第38期,2005年9月,頁14-27。\n羅斌華。<人民幣是否升值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和社會問題>。《東南亞縱橫》,第11期,2004年,頁28。\n柏滿盈、任若強、Szirmai。<中國製造業勞動生產率:1980-1999年>。《經濟學季刊》,第1卷第4期,2002年,863-885頁。\n三、學位論文:\n曾喜炤。《人民幣匯率政策選擇因素之研究》。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年。\n章淑靜。《人民幣匯率變動問題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n陳怡安。《人民幣升值壓力的原因及因應對策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n張德仁。《人民幣實質匯率之研究》。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2004年。\n\n貳、英文部分\nMichael B Devereux, “Real Exchange Rates and Macroeconomics:Evidence and Theory,”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November/1997), pp. 773-808.\nJohn Williamson, “Estimating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December/1994), pp. 177-244.\nMaurice Obstfeld, “Models of Currency Crises with Self-fulfilling Features”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Vol. 40, No.3-5 (June/1996), pp. 1037-1047.\nPaul Krugman, “A Theory of Balance of Payments Crises,”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 November/1979) pp.311-325.\nMorris Goldstein and Nicholas Lardy, ”Two-Stage Currency Reform for China” Asian Wall Street Journal,(September/2003), pp.56-58.\nZhang Zhichao, “Real Exchange Rate Misalignment in China: An Empirical \n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September/2001),pp.80-94.\nAnonymous, “A Symposium of Views: Is the Chinese Currency, the RMB, \nDangerously Undervalued and a Threat to the Global Economic?”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Vol. 17, No.2(October/2003), pp.25-39.\nMurphy D, ”The Tide Changes at Last for The Renminbi in China”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Vol. 166, No.21(May/2003), p.26.\nMorris Goldstein, “China’s Exchange Rate Regime”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October/2003), pp.124-130.\nMorris Goldstein, “Adjusting China’s Exchange Rate Policies”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June/2004), pp.35-46.\nSachs,Jeffrey D.,“Economic Transition and the Exchange-Rate Regime,”The 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vol.86,no.2(May, 1996):147-152.\n參、網路資料\n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網站:http://www.stats.gov.cn/\n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http://www.mofcom.gov.cn/\n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http://www.safe.gov.cn\n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網站:http://www.customs.gov.cn\n中國人民銀行網站:http://www.pbc.gov.cn/\n人民網:http://finance.people.com.cn\n大公網:http://www.takungpao.com\n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n大陸台商經貿網:http://www.chinabiz.org.tw\n中華經濟研究院台商電子報:http://news.cier.edu.tw\n中國窗:http://www.cnwnc.com\n天山網: http://www.tianshannet.com.cn\n全球台商服務網:http://twbusiness.nat.gov.tw\n自由亞洲電台網站: http://www.rfa.org\n多維新聞網: http://www5.chinesenewsnet.com\n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n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環球金融網:http://www.jk8888.comzh_TW
item.fulltextNo Fulltext-
item.grantfulltextnone-
item.openairetypethesis-
item.openairecristypehttp://purl.org/coar/resource_type/c_46ec-
item.cerifentitytypePublication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Show simple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