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285
題名: 警訊自白證據之評價
The Evaluation of Confession to Police in Evidence Rule
作者: 潘信吉
PAN, HSIN-CHI
貢獻者: 何賴傑
Her, Lai-Jier
潘信吉
HSIN-CHI PAN
關鍵詞: 警訊自白
Confession to Police in Evidence Rule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9-May-2016
摘要: 本文分為六章,第一章就本研究題目的動機與方法等作一簡單之介紹,第二章就台灣警察制度之發展及警訊自白成因作一闡述,第三章就自白之證據能力與價值而為分析,第四章就最高法院之法律見解與實務偵查人員之實務應對問題做一探討,第五章針對陷入僵局之警詢自白尋求合法、可行之操作方式,第六章總結全文而為結論。\r\n\r\n在自白理論之研究上,首先針對台灣警察制度之發展及被告自白之成因作一基礎之探討,以探究被告何以會違反人性自利之天性下而為自白,次就自白證據能力之問題,以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六條之不正訊問方法為中心而深究,至於如何確保被告自白之任意性方面,則分別由被告緘默權、律師權及全程錄影、錄音之保障做探討以為確保自白之可用性,最後再分析補強法則之沿革及理論基礎以補強自白證據價值。\r\n\r\n在自白之實證分析上,經本文就最高法院有關警訊自白的證據爭議做統計,判決資料中高達76%的警訊自白遭質疑,其數字略與違反錄影、錄音之規定相當,突顯合法自白需錄影錄音以為擔保之強烈關聯性,且從實務偵查人員之問卷調查中得知,雖然多數人員都知道合法自白之程序規定,但仍強烈需要適度偵辦之空間,且已能認知不得強迫取供。\r\n\r\n結論在強調白白雖具不可替代性,但在現今社會下,自白之取得更需遵循程序正義原則及維護被告人權,所以提出建議幾種自律方式以合法取得自白。
This study consists of six chapters, the first of which introduces the research’s history, motivations and methods ; the second chapter explain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lice System in Taiwan and the key factors of defendants’ confession to police;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qualification and value of the evidence in confessions, the four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Supreme Court’s interpretation of confession law on the relative problems about the investigators’ response, the fifth chapter explores legal means and possible ways to the stalemate of confession; and the final chapter is a conclusion of the articles. \r\n\r\nThe study, In the research of the theories of confession , first approaches the reasons of defendants’ acting contrary to humanity during police questioning as to confess from the basic researc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lice System in Taiwan and the key factors of defendants’ confessions to police. Based on the National Criminal Law Proceedings §156, relative problems of the evidence qualification are discussed. As regards how to ensure the defendant’s voluntary confession, a study is made on the protection of defendant’s right to silence, right to counsel and to the picture or sound recording for offering testimony. Lastly, the supplemental rule theory is analyzed to reinforce the value of the evidence in confessions.\r\n\r\nIn the statistical sampling of confessions in the Supreme Court’s judgments, more then 76% have been queried, which is approximately the same as the number of illegal picture or sound recording exhibiting the significant relation between recording and legal confessions for offering confession’s testimony although most investigators realize the legal process in criminal lawsuits and the illegality of extorting confessions, they, as the survey in this study shows, still require a certain extent of freedom in investigation.\r\n\r\nThe conclusion of this article emphasizes on the must of confessions, however, in the current legal environment, obeying due process of law and maintaining human rights should be further considered in the process of obtaining confessions, therefore a proposal for calling the legal confessions is put forward.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r\n (一)官方出版品:\r\n 法治斌。行政檢查之研究,行政院研考會編印,1996年6月。\r\n (二)專書: \r\n  1.王兆鵬。刑事被告的憲法權利。翰盧,1999年8月。 \r\n  2.王兆鵬。路檢、盤查與人權-警察盤查之權限。國立臺灣大學法學叢書編\r\n   輯委員會,2001年10月。 \r\n 3.王兆鵬。當事人進行主義之刑事訴訟。元照,2002年9月。\r\n 4.王兆鵬。搜索扣押與刑事被告的憲法權利。元照,2003年3月。\r\n  5.王兆鵬。證據排除法則之性質與目的。刑事證據法則之新發展—黃東熊\r\n   教授七秩祝壽論文集,2003年6月。\r\n 6.王兆鵬。刑事訴訟講義。元照,2005年9月。\r\n 7.王兆鵬。刑事訴訟講義。元照,2006年9月。\r\n 8.朱金池。各國警察制度比較-論警察職權行使之裁量。收錄於中央警察大\r\n   學教授合著,各國警察臨檢制度之比較。五南圖書,2002年8月。\r\n 9.李震山。論行政管束與人身自由之保障,收錄於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學\r\n   術論文集。元照,2001年12月。\r\n 10.李震山。警察法論。正典公司,2002年2月版。\r\n 11.李震山,警察職權行使法逐條釋論。五南圖書,2006年11月。\r\n 12.法治斌、董保城著。憲法新論。元照,2006年3月。\r\n 13.林山田。刑式程序法增訂第5版。五南,2004年9月。\r\n 14.林山田、林東茂、林燦璋。犯罪學。三民,2004年。 \r\n 15.林鈺雄等。刑事訴訟之運作–黃東熊教授六秩晉五華誕祝壽論文集。五\r\n   南,1997 年。\r\n 16.林鈺雄。檢察官論-檢察官在訴訟法上的任務與義務。學林,1999年\r\n   4月。\r\n 17.林鈺雄。刑事法理論與實踐。學林,2001年。\r\n 18.林鈺雄。嚴格證明與刑事證據。學林,2002年。 \r\n  19.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冊/下冊。自版,2005年9月。\r\n 20.林俊益。程序正義與訴訟經濟。元照,2000年2月。\r\n  21.林俊益。刑事訴訟法概論(上)。新學林,2006年。刑事訴訟法概\r\n    論(下)。新學林,2006年。\r\n 22.林輝煌。論證據排除。元照,2003 年9 月。\r\n 23.林輝煌。論證據排除—美國法之理論與實務。元照,2006年4月。\r\n 24.林吉鶴。犯罪偵查概論。警察百科全書(七)刑事警察。2000年。\r\n 25.林故廷、翁景惠。測謊100問,書佑文化,2003年。\r\n 26.吳 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自版八版,2003年8月。\r\n 27.吳 思。潛規則-中國歷史上的進退遊戲。究竟,2003年4月。\r\n  28.吳巡龍。新刑事訴訟制度與證據法則。新學林,2005年1月。\r\n 29.吳巡龍。刑事訴訟與證據法實務。新學林,2006年11月。\r\n 30.馬傳鎮。犯罪心理學新論,心理出版社,1998年7月。\r\n  31.翁玉榮。最新實用刑事訴訟法。元照,2005修訂版。 \r\n 32.許玉秀。刑法的問題與對策。自版,2000年11月修訂再版。 \r\n 33.陳運財。刑事訴訟與正當法律程序。月旦,1998出版。 \r\n 34.陳運財。直接審理與傳聞法則。五南,2001初版。\r\n 35.陳樸生。刑事訴訟法實務。自版,1991年8月4版。\r\n 36.陳宏毅。追訴犯罪與法本質之研究。鼎茂,2003年5月初版。\r\n 37.陳明傳。警察學與警察行政,警察百科全書(五)。中央警察大學,2\r\n    000年1月。\r\n 38.陳瑞仁。本法改革對案,系列七-如何由法制面提昇警察辦案品質。林\r\n    山田主持,元照,2000年10月。\r\n 39.張麗卿。司法精神醫學。元照,2001年8月初版。\r\n 40.張麗卿。刑事訴訟制度與刑事證據。元照,2003年5月二版。 \r\n 41.張麗卿。刑事訴訟法理論與運用。五南,2004年9月修訂九版。\r\n 42.黃朝義。刑事訴訟法《證據篇》。元照,2002年11月初版。\r\n 43.黃朝義。無罪推定—論刑事訴訟程序之運作。五南,2001年。 \r\n 44.黃朝義。刑事證據法研究。元照,2000年4月二版。 \r\n 45.黃東熊。刑事訴訟法論。五南,1999年3月增訂二版。 \r\n 46.黃東熊。刑事訴訟法研究。1999年4月。 \r\n 47.黃仁宇。地北天南敘古今。時報文化,1991年11月。\r\n  48.黃仁宇。中國大歷史。聯經,1995年4月。\r\n 49.梅可望。警察學原理,中央警察大學,2000年。\r\n 50.褚劍鴻。刑事訴訟法論上下冊。台灣商務,2000年12月。 \r\n 51.蔡墩銘。刑事訴訟法論。五南,2000年修訂版。\r\n 52.蔡庭榕等合著。警察職權行使法逐條釋論。五南,2006年。 \r\n 53.劉宗德。日本行政調查制度之研究。行政法基本原理,學林文化事業\r\n    ,1998年8 月。\r\n 54.鄭善印。日本法制上警察之行政質問權與司法偵查權之糾葛。法與義-\r\n    Heinrich Scholler教授七十大壽祝賀論文集。\r\n 55.鄭厚堃。犯罪偵查學。自版,2001年2月。\r\n 56.羅松芳。福爾摩沙之憾。平安出版社,1998年。\r\n 57.謝瑞智等著。警察百科全書一~十二冊。中央警察大學,1999年9\r\n    月。\r\n 58.陳運財、黃朝義、何賴傑、林鈺雄合著。刑事訴訟法實例研習,2000 年 6 月。\r\n 59.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著。正義的陰影。商周出版,2002年。\r\n 60.Arthur Best。蔡秋明、蔡兆誠、郭乃嘉譯。證據法入門-美國證據法評釋\r\n    及實例解說。元照,2002年12月。\r\n   61.B.H.坎特威茨,H.L.羅迪格,D.G.埃爾姆斯等。郭秀艷譯。實驗心理學\r\n      ─掌握心理學的研究,2001年1月。\r\n 62.Claus Roxin著。吳麗琪譯。德國刑事訴訟法。三民,1998年11\r\n     月。\r\n 63.Charles L. Yeschke著。王寶墉譯。偵訊的藝術。鼎茂圖書,2001\r\n     年。\r\n 64.Fred E. Inbau, John E. Reid & Joseph P. Buckley著,高忠義譯,刑事偵訊\r\n     與自白。商周出版,2001年2月。\r\n 65.Paul Ekman。說謊︰揭穿商業、政治與婚姻中的騙局。三聯書店出版\r\n     ,2008年12月。\r\n 66.Joe Navarro,Marvin Karlins Ph.D.合著。林奕伶譯。FBI敎你讀心術。\r\n     大是文化,2009年。\r\n 67.Richard A. Posner著。蘇力譯。法理學問題-本體論、心智和行為主義\r\n     。元照,2002年11月初版。\r\n 68.William Poundstone著,葉家興譯。Prisoner’s Di-lemma-又稱惡棍賽局\r\n     。其他社會的兩難。左岸出版,2007年9月。\r\n 69.李昌鈺。杜墨等譯。破案實錄1-5。時報出版,2002年1月。\r\n 70.土本武司。董璠輿、宋英輝譯。日本刑事訴訟法要義。五南,199\r\n     7年5月初版。\r\n 71.松尾浩也。张凌译譯。金光旭校。日本刑事诉讼法上/下卷。北京。\r\n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r\n   72.澀谷昌三。人為什麼要說謊。新潮社,2002年。\r\n   73.綱川正雄、半田嘉弘合著。李錫棟譯。職務質問。1993年。\r\n (三)論文:\r\n 1.史奎謙。刑事辯護權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碩士論文,1996年。\r\n 2.王士帆。不自證己罪原則。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r\n    3.李小羿。論刑事被告之緘默權。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1999\r\n     年。\r\n   4.邱俊智。嫌惡制約在測謊上的應用。國立中央警察大學,碩士論文,\r\n    2001年。\r\n   5.邱智宏。論我國檢察官與司法警察之關係-以行政與司法在偵查中的交\r\n    錯領域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r\n   6.邱建銘,海巡署軍職人員執法合憲性之探討,國立海洋大學法律研究\r\n    所,碩士論文。2006年。 \r\n   7.林立華。偵查主體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r\n    983年。\r\n 8.林朝榮。論檢察官之法庭活動。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r\n    ,1984年。\r\n   9.林朱燕。以非語言行為與說謊建構來探究謊言的偵測。輔仁大學應用\r\n    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r\n 10.林銘宏。自白與自白筆錄在刑事證據法上之地位。國立台灣大學,碩\r\n    士論文,1999年。 \r\n 11.林研汝。刑事被告受律師協助的憲法權利。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r\n    ,2005年。\r\n 12.林永瀚。論前偵查程序-行政調查與刑事偵查之中間地帶。國立政治大\r\n    學法律系,碩士論文,2006年。 \r\n  13.周瑞芬。刑事被告與證人地位之轉換。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2\r\n    004年。\r\n 14.陳振煜。自白成因之研究-以殺人案為例。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所\r\n    ,碩士論文,2003年。\r\n 15.陳信伍。行政調查之研究-以其與刑事偵查程序之轉換為中心。國立\r\n    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r\n 16.劉海倫,緘默權之理論與實務,台灣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   \r\n  17.劉志剛。影響偵訊自白形成的因素-以調查局調查員及受刑人為例。國\r\n    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r\n 18.劉思吟。測謊在刑事訴訟法中之法律地位。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r\n    。2006年。\r\n 19.蘇俊誠。補強證據之研究:以自白之補強為中心。台灣大學,碩士論\r\n    文,1995年。\r\n 20.黃壬聰。犯罪偵查勤務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研究所,碩士\r\n    論文,89年6月。\r\n  21.謝宜雯。隱藏身分偵查與人權保障-以美國法為借鏡。國立台灣大學\r\n    ,碩士論文,2002年。 \r\n  22.鄭勝元。論警察之犯罪偵查與身分查證。國立台北大學,碩士論文, \r\n    2004年6月。\r\n(四)期刊研究報告:\r\n1.王兆鵬。如何確保自白之任意性。全國律師,第3卷第10期,19\r\n 99年10月。\r\n   2.王兆鵬。自白與毒樹果實原則。月旦法學雜誌(以下簡稱月旦法學)\r\n    ,第101期,2003年10月。\r\n   3.王兆鵬。論共同被告之合併及分離審判。台大法學論叢,第33卷第\r\n    6期,2004年11月。\r\n 4.王兆鵬。論新修刑訴之證人不自證己罪。台大法學論叢,第34卷第\r\n    1期,2005年1月。\r\n5.王銘勇。簡式審判程序之研究。月旦法學,第101期,2003年\r\n 10月。\r\n   6.王士帆。隱密探話之發展—從德國法院到歐洲人權法院。台灣本土法\r\n    學雜誌(以下簡稱台灣本土法學),第69期,2005年4月。\r\n   7.王俊力。新修正刑事訴訟法有關被告自白之證據能力及調查。法官協\r\n    會雜誌,第5卷第2期,2003年12月。\r\n   8.朱石炎。辯護人選任權告知義務與自白之關係。刑事法雜誌,第30\r\n     卷第2期,1985年4月。\r\n    9.江玉林。近代初期之警察。月旦法學教室,第28期,1997年\r\n     1月。\r\n   10.何賴傑。告知義務及第三審上訴之限制。台灣本土法學,第1期,\r\n     1999年4月。\r\n   11.何賴傑。訊問被告未全程連續錄音錄影之法律效果—評最高法院八\r\n     十八年度臺上字第五○七三、五七六二、六七五二號判決及臺北地院\r\n     八十八年度訴字第八二六號判決。月旦法學,第62期,2000年\r\n     7月。\r\n   12.何賴傑。「認罪協商制度之立法檢討」研討座談會附件-92年2\r\n     月19日司法院「訂定協商制度」會議紀錄。台灣本土法學,第50\r\n     期。2003年9月。\r\n    13.何賴傑等。徐自強擄人勒贖殺人案評析—評最高法院九十二年度臺\r\n      非字第二四二號等相關判決。月旦法學,第102期,2003年\r\n      11月。\r\n   14.何賴傑。共犯不利其他共犯之陳述與共同被告地位。台灣本土法學\r\n     ,第55期,2004年2月。\r\n   15.何賴傑。傳聞法則之同意。月旦法學,第114期,2004年1\r\n     1月。\r\n   16.何克昌。失真的法務統計荒謬的司法現象。司改雜誌,第55期,\r\n     2005年2月15日。 \r\n   17.沈勝昂。以非語言行為表現偵測個人處於焦慮狀態的可行性。警學\r\n     叢刊,第29期,1988年。\r\n   18.林東茂。臥底警探的程序法上問題。如何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r\n     刑事訴訟制度,2000年4月。\r\n 19.林鈺雄。被告地位之形成。台灣本土法學,第2期,1999年6\r\n     月。\r\n 20.林鈺雄。非任意性自白之繼續效力。台灣本土法學,第3期,19\r\n     99年8月。 \r\n   21.林鈺雄。論告知義務。月旦法學,第60期,2000年5月。\r\n   22.林鈺雄。鳥瞰二○○三年一月刑事訴訟之修法—評析證據章及相關 \r\n     制度之修法變革。台灣本土法學,第45期,2003年4月。\r\n   23.林鈺雄。蓋上潘朵拉的盒子—釋字第五八二號解釋終結第六種證據\r\n     方法。月旦法學,第115期,2004年12月。\r\n   24.林鈺雄。歐式米蘭達歐洲人權法院Allan裁判及其劃時代意義之評析\r\n     。臺灣本土法學,第72期,2005年7月。\r\n 25.林鈺雄。不自證己罪之射程距離—最高法院相關裁判之回顧與評釋\r\n     。台灣本土法學,第93期,2007年4月。\r\n   26.林俊益。論共同被告之供述。月旦法學,第27期,1997年7\r\n     月。\r\n   27.林俊益。刑事簡易程序修正後實務運作之檢討。政大法學評論,第\r\n     61期,1999年6月。\r\n   28.林俊益。論訊問被告時之全程連續錄音。萬國法律雜誌,第114\r\n     期,2000年12月。\r\n   29.林俊益。釋字第582號解釋與刑事訴訟法第156條第2項之關\r\n     係。司法改革雜誌,第53期,2004年10月。\r\n   30.林俊益。準備程序之內容與進行。台灣本土法學,第56期,20\r\n     04年3月。\r\n   31.林明鏘。警察臨檢與國家責任。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8期,2\r\n     003年7月。\r\n   32.林明鏘。警察職權行使法評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6期,2\r\n     004年3月。\r\n   33.林麗瑩。刑事法上的舉證責任-有疑則利被告原則、被告不自證己罪\r\n     原則。月旦法學,第133期,2006年1月。\r\n   34.林峯正。第一次警訊律師陪同在場只是最起碼的要求。台灣本土法\r\n     學,第103期,2008年2月。\r\n 35.吳巡龍。我國應如何妥適運用緩起訴制度。台灣本土法學,第35\r\n     期,2002年6月。\r\n   36.吳巡龍。以不誠實方法取得自白之證據能力。月旦法學,第89期\r\n     ,2002年10月。\r\n   37.吳巡龍。新法施行後錄音(影)有瑕疵時,被告筆錄證據能力的判斷及\r\n     自白之證明。月旦法學,第113期,2004年10月。\r\n   38.吳巡龍。檢察獨立與檢察一體。月旦法學,第124期,2005\r\n     年9月。\r\n   39.吳巡龍。刑事舉證責任與幽靈抗辯。月旦法學雜誌第133期,2\r\n     006年1月。\r\n   40.吳巡龍。任意偵查的方式。月旦法學教室,第65期。2007年\r\n     3月。\r\n   41.吳冠霆。由自白法則論警詢違反錄音規定其筆錄之證據能力。刑事\r\n     法雜誌,第50卷第2期,2006年4月。\r\n   42.吳冠霆。論日本法上闗於共犯及共同被告自白之定位-以日本練馬\r\n     事件為中心。軍法專刊,第52卷5期,2006年10月。\r\n   43.吳景欽。公務員財產來源不明入罪化的疑義。月旦法學,第164\r\n     期。2009年1月。\r\n   44.莊忠進。論如何從口語訊息與非口語行為判斷說謊。刑事科學第5\r\n     1期,內政部警政署,2001年。 \r\n   45.陳運財。禁止夜間詢問之原則。台灣本土法學,第6期。2000\r\n     年1月。\r\n   46.陳運財。警訊錄音之研究—最高法院八十八年度臺上字第五七六二\r\n     號刑事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第24期,2001年7月。\r\n   47.陳運財。傳聞法則之理論與實踐。月旦法學,第97期。\r\n 2003年6月。\r\n    48.陳運財。共同被告之調查。律師雜誌,第286期。2003\r\n年7月。\r\n    49.陳運財。刑事訴訟制度之改革及其課題。月旦法學,第100期\r\n      。2003年9月。\r\n    50.陳運財、邱仁楹。最高法院撤銷發回更審原因之檢討。東海大學\r\n      法學研究,第22期,2005年06月。\r\n    51.陳瑞仁。認罪協商制度之立法檢討研討座談會。台灣本土法學雜\r\n      誌,第50期,2003年9月。\r\n    52.陳瑞仁。這是稱火打劫的司法改革。天下雜誌,第418期,2\r\n      009年3月。\r\n    53.陳宏毅。自白在偵查程序中之真實。刑事法雜誌,第49卷第6\r\n      期,1995年12月。\r\n    54.黃東熊。各國檢察制度沿革概論。台大法學論叢第11卷1期。\r\n 55.黃惠婷。無罪推定原則之探討。月旦法學教室,第50期,20\r\n      06年12月。\r\n 56.黃成琪。公務員財產來源不明罪之評析。軍法專刊,第47卷第\r\n      2期,2001年2月。\r\n    57.黃朝義。違反夜間訊問規定之自白的證據能力—臺北地方法院八\r\n      十八年度訴字第八二六號刑事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第7期,\r\n      2000年2月。\r\n 58.黃朝義。共犯或共同被告自白之相關問題—評最高法院八十八年\r\n      度臺上字第三八○號判決。月旦法學,第71期,2001年4月\r\n      。\r\n 59.黃朝義。共同被告之自白。東吳法律學報,第14卷第1期,2\r\n      002年8月。\r\n 60.黃朝義。偵查中之強制處分與檢警關係。月旦法學,第108期\r\n      ,2004年5月。\r\n    61.黃朝義。修法後準備程序運作之剖析與展望。月旦法學,第11\r\n      3期,2004年10月。 \r\n 62.黃惠婷。不正訊問方法之禁止—最高法院八十九年度台上字第一\r\n      四五六號判決。台灣本土法學,第16期,2000年11月。\r\n    63.黃啟賓、章光明。加入WTO後對於治安層面的影響─從外事警察\r\n      談起。警學叢刊,第33卷第4期,2003年1月。\r\n 64.程明仁。談新刑事訴訟法關於訊(詢)問被告或犯罪嫌疑人規定\r\n      之修正。全國律師,第2卷第5期,1998年5月。\r\n    65.楊雲驊。違反全程連續錄音錄影義務法律效果的再檢討—評最高\r\n      法院九十年度臺上字第七一三七號判決。台灣本土法學,第40期\r\n      ,2002年11月。\r\n    66.楊雲驊。被告地位之形成與告知義務。台灣本土法學,第44期\r\n      ,2003年3月。\r\n    67.楊雲驊。二○○三年初新修正刑事訴訟法被告及共犯自白規定的\r\n      檢討。月旦法學,第97期,2003年6月。\r\n    68.楊雲驊。修法後違法錄音(影)義務的法律效果。月旦法學教室\r\n      ,第11期,2003年9月。\r\n    69.楊雲驊。找回嚴格證明程序之靈魂—釋字第五八二號的意義與影\r\n      響。月旦法學,第115期,2004年12月。\r\n    70.楊雲驊。偵查程序中證據保全制度之檢討。東吳大學法律學報,\r\n      第16卷2期,2004年12月。 \r\n    71.楊雲驊。閱卷權的突破—以歐洲人權法院近年來幾個判決為例。\r\n      台灣本土法學,第70期,2005年5月。 \r\n    72.楊雲驊。「加強告知」義務之課予。台灣本土法學,第76期,\r\n      2005年11月。\r\n 73.蔡秋明。舉證責任。台灣本土法學,第55期,2004年\r\n 2月。\r\n    74.蔡榮耕。論排除自白法則之相關問題。刑事法雜誌,第405卷\r\n      第4期。\r\n 75.蔡秋明。舉證責任—兼論刑事被告之地位及其舉證義務。台灣本\r\n      土法學,第55期,2004年2月。\r\n 76.廖福特。歐盟與歐洲人權公約。月旦法學雜誌,第62期,20\r\n      00年7月。\r\n 77.蔣基萍。現行台灣警察業務之初探。警學叢刊31卷4期,19\r\n      99年3月。\r\n 78.鄭善印。日本警察偵查犯罪職權法制之探討。刑事法雜誌第45\r\n      卷6期。\r\n79.魏大喨。台灣高等法院八十八年度上易字第四八五六號判決補充\r\n  理由-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條之三酒後駕車不能安全駕駛之刑事責\r\n  任。台灣本土法學,第8期,2000年3月。\r\n80.張永宏、陳昭隆。論告知義務。軍法專刊,第53卷5期,20\r\n  07年10月。\r\n 81.顧立雄。警察法之明天。司法改革雜誌,第37期,2002年\r\n      2月。\r\n 82.顧立雄、劉豐州。刑事犯罪嫌疑人或被告受辯護人協助的權利。\r\n      全國律師,第1卷第3期,1997年3月。 \r\n 83.翁景惠、高一書。測謊在我國法院使用之實證研究。台灣大學法\r\n      學論叢,2003年5月。\r\n 84.三井 誠(神戶大學法學部教授) 。陳運財譯。他山之石-日本法上\r\n      犯罪嫌疑人之偵訊。月旦法學,第24期,1997年5月。\r\n 85.佐藤達哉等著。朱海翔譯。原來我們就是這樣上當的。牛頓量子\r\n   科學雜誌,復刊2號,2007年12月。\r\n 86.濱田壽美男著。朱海翔譯。原來我們就是這樣上當的-造成冤獄\r\n    的偵詢室。牛頓量子科學雜誌,復刊2號,2007年12月。\r\n 87.Hans-Jürgen Kerner著。許澤天譯。德國普通刑事程序的新發展(\r\n    上)。月旦法學,第141期,2007年2月。\r\n (五)報刊雜誌及其他類別:\r\n 1.王兆鵬。未依程序取得自白之證據能力。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委\r\n     託研究報告。\r\n 2.余凌雲。當事人協力義務/行政調查/國家賠償-對警察行政調查權的\r\n     法律控制。台灣行政法學會,2006年11月。\r\n    3.許玉秀。共同被告的自白。刑事訴訟之運作—黃東熊教授六秩晉五\r\n     祝壽論文集,1997年。\r\n    4.陳妙芬。人權與價值衝突-「法律文化研究」的基本問題與方法。法\r\n     律的分析與解釋-楊日然教授紀念論文集。1996年。\r\n 5.黃朝義。論自白在證據法上之相關問題。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文集\r\n  ,第4期,1999年3月。 \r\n 6.葉建廷。自白任意性法則。刑事證據法則之新發展—黃東熊教授七\r\n     秩祝壽論文集。2003年6月。\r\n7.謝立功。以追查資金流向遏阻貪瀆犯罪之思考-兼論財產來源不明罪\r\n 。倡廉反貪污研討會。2003年4月11日。\r\n 8.羅秉成律師。神也要講程序。於「透視刑訴上訴權爭議」工作坊演\r\n     講稿。2006年3月18日。\r\n 9.吳巡龍。以不誠實方法取得自白之證據能力。檢改會網站。\r\n 10.蘇友辰律師2003年6月受訪搞;網址http://www.worLdcitizens-\r\n .org.tw/newera-/Etitbits/E-1-3.html。\r\n 11.陳瑞仁,上游倒污泥,下游徒蓋淨水廠- 警方辦案品質是司法大河\r\n 水源區的污染指數,檢察官改革協會網址http: //www.pratw.org/News-\r\n _Content.aspx?news_id=74。\r\n 12.葉雪鵬,刑事訴訟,實施「緩起訴」新制度,法務部網址http://-\r\n www.moj.gov.tw/。\r\n 13.姚立明,陽光法案,財產來源不明罪立法說明,網址http://www.de-\r\n posewww.com/yao/law_1.html。\r\n 14.警政署統計資「科學辦案偵破方式分析」,網址http:/www.npa.gov.-\r\n tw/NPAGip/wSite/ct?xItem=38572&ctNode=11398&mp=1。\r\n15.Sigrid Schade,Schadenzauber und die Magie des Kor pers《巫術與身體之\r\n 魔力》,1983年;SARS-「疾病恐慌下的人權危機」座談會,台\r\n 灣大學論壇社,2008年5月。\r\n二、外文部分: \r\n (一)書籍:\r\n 1.John Henry Wignore, On Evidence。\r\n 2.Richard May & Steven Powles, Criminal Evidence, London, 2004。 3.Fred E. Inbau&John E. Reid&Joseph P. Buckley, Criminal Interrogation and   \r\n  Confessions, Williams&Wilkins,3rd ed。\r\n (二)報刊雜誌及其他類別:\r\n Gottman研究室,特定情緒編碼系統,網站網址www.gottman.com/about/-\r\njohn_gottman。\r\n (三)判決: \r\n 1.Boyd v. U.S.116, U.S.616(1886)。\r\n 2.Bram v. U.S.,168 U.S.(1897)。\r\n 3.Wolf v. Colorado 338 U.S.25(1949)。\r\n 4.Bynum v. U.S.,262 F.2d 465(1958)\r\n 5.Mapp v. Ohio, 367 U.S.643(1961)。\r\n 6.Robinson v.California, 370 U.S. 660 (1962) 。\r\n7.Ker v. Cal.,374 U.S.23(1963)。\r\n8.Wong Sun v. U.S.,371 U.S.471(1963)。\r\n9.Malloy v. Hogan,378 U.S.1(1964)。\r\n   10.Miranda v. Arizona,384 U.S.436(1966)。\r\n   11.Coolidge v. New Hampshire,403 U.S.443(1971)。\r\n   12.Schneckloth v. Bustamonte,412 U.S.(1973)。\r\n   13.Brown v. Illinois(1975)。\r\n   14.Beckwith v. United States, 425 U.S. 341(1976)\r\n   15.Brewer v. Williams,430 U.S.387(1977)。\r\n   16.Rakas v. Illinois,439 U.S.128(1978)。\r\n   17.Nix v. Williams,467 U.S.431(1984)。\r\n 18.U.S. v. Leon,468 U.S.(1984)。\r\n   19.Oregon v. Elstad(1985)。\r\n   20.Colorado v. Cnnely,479 U.S.157,166(1986)。\r\n   21.Miller v. Fenton,796 F.2d 598(1986)。\r\n 22.Murray v. U.S.,487 U.S.533(1988)。\r\n   23.Standford v. Kentucky, 57 U.S.L.W. 4973 (1989) 。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9396105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39610521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115 BHTML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