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6039
題名: 魏晉女性題材辭賦之研究
作者: 謝月鈴
貢獻者: 簡宗梧
謝月鈴
日期: 1998
上傳時間: 10-五月-2016
摘要: 依研究進程將章節安排如下:\r\n第一章「前言」扼要說明本文的寫作目的及章節安排\r\n第二章「魏晉女性題材詞賦之淵源」考察周秦兩漢文學作品中女性題材的表現,取材包括《詩經》、《楚辭》、漢詩以及漢賦,以明魏晉女性題材詞賦之所承。\r\n第三章「魏晉辭賦中女性的形象」藉由對魏晉女性題材賦作本身的探討,以及與周秦兩漢文學作品的比較,具體以見魏晉時對女性的審美標準,並考察此時女性形象與之前異同所在及原因。\r\n第四章「魏晉辭賦女性題材的類型」旨在針對魏晉女性題材的三類主要作品—女神賦、閑邪賦、寡婦賦作縱向式的探討,以見其歷時性的變化,並探知曹植的〈洛神賦〉、陶淵明的〈閑情賦〉及曹丕的〈寡婦賦〉的創作價值與寫作意義。\r\n第五章「魏晉辭賦女性題材的特色」則對魏晉女性題材賦作的創作手法及其作用加以探究,以進一步了解作品的形式特色。\r\n第六章「魏晉辭賦女性題材的歷史意義」由文學、文化、社會、文人四個角度分論,說明魏晉女性題材辭賦之反映及其締造之成績。\r\n第七章「結論」總合敘述魏晉女性題材辭賦興起之原因,其中所見之女性形象、及其成就等。
參考文獻: 一、古代典籍\r\n經\r\n《左傳》周左丘明傳,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r\n《詩經》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r\n《周禮》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r\n《禮記》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r\n《孟子》漢趙歧注,宋孫奭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r\n《論語》魏何晏注,宋刑昺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r\n《易經》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r\n《爾雅》晉郭璞注,宋邢昺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r\n(以上為十三經注疏本)\r\n史\r\n《列女傳》漢劉向撰,清梁端校注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67.8\r\n《漢書》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台北鼎文書局1979.2\r\n《史記會注考證》漢司馬遷撰,瀧川龜太郎考證台北洪氏出版社1986\r\n《宋書》梁沉約撰台北鼎文書局1980\r\n《南齊》梁蕭子顯撰台北鼎文書局1980.3\r\n《北齊書》唐李百藥撰台北鼎文書局1979\r\n《晉書》唐房玄齡、褚遂良等撰台北鼎文書局1980\r\n《南史》唐李延壽撰台北鼎文書局1981.1\r\n子\r\n《准南子》漢高誘注台北世界書局1991.5\r\n《潛夫論》漢王符撰,清汪繼培箋台北1991.5\r\n《老子》魏王弼注,唐陸德明釋文台北世界書局1991 .5\r\n《莊子》晉郭象注,唐陸德明釋文,成玄英疏,清郭藩集釋台北世界書局1991 .5\r\n《西京雜記》晉葛洪撰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r\n《列子》晉張湛撰台北世界書局199 1.5\r\n《顏氏家訓》北齊顏之推撰,宋沉揆考證台北世界書局199 1.5\r\n集\r\n《楚辭補注》先秦屈原等撰,漢王逸章句,宋洪興祖補註台北藝文印書館1986.12\r\n《陶淵明集》晉陶淵明著,逯欽立校注台北里仁書局1985.4\r\n《詩品注》梁鍾嶸撰,民陳延傑注台北台灣開明書店的1981. 1\r\n《昭明文選》梁蕭統選,唐李善注台北正中書局1985.3\r\n《文心雕龍今譯》梁劉勰撰,周振甫譯香港中華書局1986.12\r\n《文心雕龍》梁劉勰撰,王更生導讀台北金楓出版社1988.8\r\n《樂府詩集》宋郭茂倩撰台北里仁書局1980\r\n《容齋隨筆》宋洪邁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6\r\n《古賦辯體》元祝堯撰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r\n《文體明辨序說》明吳訥撰台北長安出版社1978.12\r\n《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題辭注》明張潛題辭,殷孟倫輯注 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5\r\n《賦話》清李調元撰台北世界書局1961.10\r\n《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清嚴可均輯台北世界書局1969.8\r\n《御定歷代賦彙》清陳元龍等輯,京都中文出版社影印清康熙四十五年刊本1974\r\n《歷代詩話》清何文煥輯台北木鐸出版1982.2\r\n《六朝文系絜箋注》清許槤編,黎經誥注台北世界書局1985.2\r\n《藝概》清劉熙載撰,龔鵬程導讀台北金楓出版社1986.12\r\n《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清丁仲祐編纂台北藝文印書館1983.6\r\n《歷代詩話績編》清丁福保輯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9\r\n《清詩話》清丁福保輯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r\n二、近人論著\r\n《中國韻文裡頭所表現的情感》梁啟超著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66.11\r\n《中國藝術精神》錢復觀著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67.10\r\n《歷代名畫記》張彥遠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1 .4\r\n《辭賦學綱要》陳去病著台北文海出版社197 1.7\r\n《翻譯與語意之間》黃宣範著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6\r\n《賦史大要》鈴木虎雄著,殷石躍譯台北正中書局1976.4\r\n《中古門第論集》何啟民著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8.1\r\n《中國文學批評資料彙編一兩漢魏晉南北朝》曾永義、柯慶明編台北成文出版社1978.9\r\n《中國婦女生活史》陳東原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8.10\r\n《才性與玄理》牟宗三著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8.10\r\n《中國詩學思想篇》黃永武著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79.4\r\n《中古文學史》劉師培著台北世界書局1979.9\r\n《中國文學概論》前野直彬著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r\n《漢賦之史的研究》陶秋英著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0.2\r\n《魏音玄學析評》呂凱著台北世紀書局1980.7\r\n《中國文學論集》徐復觀著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0.10\r\n《六朝唯美文學》張仁青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11\r\n《漢賦源流與價值之商榷》簡師宗梧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12\r\n《陳寅恪先生文集》陳寅恪著台北里仁書局1981\r\n《詩言志辨》朱自清著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82.6\r\n《古神話選釋》長安出版社編輯發行台北長安出版社1982.8\r\n《賦學》張正見、張婷婷著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2\r\n《中古文學史論》王瑤著台北長安出版社1982\r\n《神話與意義》李維‧史特勞斯著台北時報文化事業公司1982\r\n《美感》喬治‧桑塔耶那著,繆靈珠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r\n《夢與生活》沈錦惠編譯台中光啟出版社1983.2\r\n《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蕭滌非撰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3\r\n《中國文學發展史》劉大杰著台北華正書局1984.8\r\n《世說新語箋疏》余嘉錫著台北華正書局1984.9\r\n《文學美綜論》柯慶明著台北長安出版社1984.10\r\n《美的歷程》李澤厚著台北蒲公英出版社1984.11\r\n《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湯錫亨撰台北鼎文書局1985.3\r\n《六朝詩論》洪順隆撰台北文津出版社1985.3\r\n《六朝文論》廖蔚卿著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5.9\r\n《中國文學史研究集》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古代古學研究室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1\r\n《中古文學史論》王瑤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1\r\n《漢魏六朝賦家論略》何沛雄著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6.6\r\n《中國詩歌美學》肖馳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11\r\n《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發展史》葛路著台北丹青出版社1987.2\r\n《中國的神話世界》王孝廉著台北時報文化事業公司1987.6\r\n《賦史》馬積高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7\r\n《漢賦之寫物言志傳統》曹淑娟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8\r\n《古今文論探索》郁沅著武漢武漢出版社1988.6\r\n《詩經評釋》朱守亮著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8.8\r\n《風騷與豔情──-中國古典詩詞的女性研究》康正果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9\r\n《中國文化與悲劇意識》張法著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1\r\n《中古文學論叢》林文月著台北大安出版社1989.6\r\n《漢賦通義》萬光治著成都巴蜀書社1989.12\r\n《魏音詠物賦研究》廖國棟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3\r\n《漢魏六朝賦論集》何沛雄著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0.7\r\n《管錐篇》錢鐘書著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的1990 . 8\r\n《漢唐文學的嬗變》葛曉音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11\r\n《歷代賦論輯要》徐志嘯編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 1.2\r\n《文學,概論》主夢鷗著台北藝文印書館199 1.8\r\n《中國文學理論史》成復旺等著北京北京出版社1991.9\r\n《古典文學論探索》王夢鷗著台北正中書局1991. 10\r\n《情感與形式》蘇珊‧朗格著,劉大基等譯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1.10\r\n《魏晉詩人與政治》景蜀惠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 11\r\n《賦學研究論文集》馬積高、萬光治主編成都巴蜀書社1991\r\n《當代文學理論》張師雙英、黃師景進合編台北合森文化1991\r\n《魏晉南北朝賦史》程章燦著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2\r\n《漢魏六朝辭賦》曹道衡著台北群玉堂出事業公司1992.6\r\n《詩詞賦散論》胡國瑞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8\r\n《東方民族的思維方法》(日)中村元著,林太、馬小鶴譯台北淑馨出版社1992.8\r\n《漢賦綜橫》康金聲著太原陝西人民出版社1992.9\r\n《中國婦女文學史》謝無量編北京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9\r\n《魏晉清談》唐翼明著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2.10\r\n《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林慶彰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10\r\n《賦選注》傅隸僕選注台北正中書局1992.12\r\n《魏晉詩歌藝術原論》錢志熙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1\r\n《六朝文學觀念叢論》顏崑陽撰台北正中書局1993.2\r\n《全漢賦》費振剛、胡雙寶、宗明華轎校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4\r\n《魏音風度研究--崩潰與重建中的困惑》馬懷良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4\r\n《才性與玄理》牟宗三著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3.5\r\n《漢賦史論》簡師宗梧著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5\r\n《抒情的境界》蔡英俊主編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3.6\r\n《意象的流變》蔡英俊主編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3.6\r\n《詩論》朱光潛著台北正中書局1993.6\r\n《藝術的本質》史作檉著台北書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6\r\n《漢魏六朝樂府詩》王運熙、王國安著台北群玉堂出版事業公司1993. 7\r\n《中國夢文化》傅正谷著天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9\r\n《辭賦流變史》李曰剛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1\r\n《魏晉南北朝史》王仲犖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3\r\n《純淨之泉》維吉妮雅‧吳爾芙著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4.5\r\n《賦》袁濟喜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7\r\n《建安文學述評》李景華著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7\r\n《女性主義實踐與後結構主義理論》克莉絲‧維登著,白曉虹譯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4.8\r\n《弗洛依德》陳小文著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4.9\r\n《魏晉南北朝文學論集》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主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11\r\n《第二屆國際賦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主編1994\r\n《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格蕾‧格林、考比里亞‧庫恩、主編,陳引馳譯台北駱駝出版社1995\r\n《性別越界》張小虹撰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r\n《性別/文本政治》托里莫伊著,陳潔詩譯台北駱駝出版社1995\r\n《婦女與中國現代性--東西方之閱請記》周蕾撰台北麥田出版有限公司1995.11\r\n《中國文學理論與實踐》王夢鷗著台北時報文化事業公司1995\r\n《當代西方批評論述的中國圖象》朱耀偉著台北駱駝出版社1996.1\r\n《中國辭賦發展史》許結、郭維森著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8\r\n《華夏美學》李澤厚著台北三民書局1996.9\r\n《第二性》西蒙‧波娃著台北志文出版社1996.10\r\n《第三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1996.12\r\n《傳統文學論衡》王夢鷗著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7.4\r\n《漢魏六朝文學新論一擬代與贈答篇》梅家玲著台北旦仁書局1997.4\r\n《美學散步》宗白華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4\r\n《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鍾慧玲主編台北里仁喜局1997.4\r\n《藝術的故事》E. H. GOMBRlCH著,雨云譯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7.9\r\n三、學位論文\r\n《司馬相如揚雄及其賦之研究》\r\n簡師宗梧著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75\r\n《中國古代女性倫理觀一以先秦兩漢為中心》\r\n宋昌基著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78\r\n《六朝賦之抒情傳統與藝術表現》\r\n林麗雲著師範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r\n《左傳婦女形象研究》\r\n宮翰玫著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r\n《試論秦漢婦女地位的演變》\r\n朱龍英著徐州師範學院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r\n《建安時代都下文士的研究》\r\n朴泰德著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r\n《祝堯古賦辯體研究》\r\n游適宏著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r\n四、期刊\r\n《苦難與敘事詩的兩型一論蔡琰悲憤詩與古詩為焦仲卿妻作》\r\n柯慶明著,《中外文學》十卷四期--六期,1981.9-11頁78--108\r\n《論漢賦的類型化傾向)\r\n萬光治著,《西南師範學院學報》, 1983 第一期,頁59--66\r\n《我國古代的女性美》\r\n劉昌博著,《中外雜誌》三三卷六期,1983.6頁63--70\r\n《閑情賦的思想性及藝術特色》\r\n許結著,《江漢論壇》,1983 第八期,頁48--51\r\n《論洛神賦》\r\n洪順隆著,《華岡文科學報》十五期, 1983. 12,頁219--235\r\n《賦法的特徵及其受貶抑的原因》\r\n李文球著,《通化師院學報》,1984.2,頁56--63\r\n《略論我國古代辭賦中的戀情描寫》\r\n劉宜芝著,《衡陽師專學報:哲社版》,1984.2,頁36 --45\r\n《漢代樂府詩中反映的婦女生活》\r\n傅錫壬著,《中國學術文化集刊》三十一期, 1984.3,頁289--309\r\n《苦悶的象徵-洛神賦新議》\r\n張文勛著,《社會科學戰線》,1985.1,頁222 --227\r\n《追求者的苦悶-論閑情賦的思想內容》\r\n李健著,《山西大學學報:哲社版》1985.3,頁36--40\r\n《直與紆:詩經國風中兩種女性角色的聲音》\r\n吳若芬著,《中外文學》十三卷十二期,1985.5,頁140--157\r\n《再談洛神賦的主旨》\r\n張瑗著,《南京師大學報:社科版》,1986 第一期,頁86--90\r\n《陶淵明閑情賦的評價問題》\r\n李文初著,《暨南學報:哲社版》, 1986.2,頁57--62\r\n《西漢抒情賦概論》\r\n曹明綱著,《文學遺產》,1987 第一期,頁28--36\r\n《賦頌之宗,作者之師-略論曹植在建安賦風轉變中的地位》\r\n周茂君、康學偉著,《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 1987.2,頁41--47\r\n《閑情賦主旨新探》\r\n王振泰著,《鞍山師專學報:社科版》,1987.2,頁22--28\r\n《漢賦的浪漫主義特色》\r\n章滄授著,《文史哲》,1987 第二期,頁47--53\r\n《三面夏娃--漢魏六朝詩中女性美的塑像》\r\n張淑香著,《中外文學》十五卷十期,1987.3,`頁119--142\r\n《略論六朝時期賦風的嬗變》\r\n吳應麟著,《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87 第四期,頁49-54\r\n《閑情賦新探》\r\n丁浩然著,《江海學刊》1987.6,頁80--86\r\n《論魏音南北朝辭賦》\r\n高光復著,《求是學刊》,1988 第三期,頁76--79\r\n《西晉辭賦觀簡論》\r\n王琳著,《山東師大學報;社科版》,1988 第五期,頁49--55\r\n《試論曹植的辭賦》\r\n呂美勤著,《安徽師大學報:哲社版》,1989 第三期,頁303--310\r\n《曹植對屈賦繼承與創新的動態歷程》\r\n周建忠著,《江西社會科學》,1989 第四期,頁83--87、102\r\n《論洛神形像的襲用與異化--由洛神賦到明清戲曲小說的脈絡》\r\n洪順隆著,《國立編譯館館刊》,十八卷二期,1989.12,頁227--249\r\n《古詩中形象描寫的演變》\r\n劉翔飛著,《台大中文學報》三期`1989.12,頁391--406\r\n《從漢賦的創作實踐看言志與緣情的抗爭》\r\n宋效永著,《徐州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1990.3,頁39--43\r\n《論建安賦的新風貌》\r\n章滄授著,《安慶師院學報:社科版》,1991. 1,頁70--76\r\n《高唐神女賦發微》\r\n林維民著,《溫州師院學報:哲社版》,199 1. 2,頁74--78\r\n《賦體文學的生命本質--論魏晉南北朝抒情小賦的鋪陳特徵》\r\n池萬興著,《西藏民族學院學報》,1991. 4 ,頁78--84\r\n《魏賦擅變述略》\r\n王琳著,《山東師大學報:社科版》,1991 第五期,頁61--91\r\n《略論賦與詩的關係》\r\n馬積高著,《社會科學戰線》,1992 第一期,頁265 --271\r\n《詩的賦化與賦的詩化-兩漢魏晉詩賦關係之尋蹤》\r\n徐公持著,《學遺產》1992.1,頁16--25\r\n《建安賦:斑爛的情感世界》\r\n程章燦著,《中國文學研究》,1992 第一期,頁37--44\r\n《中國文化中的婦女地位》\r\n馬森著,《國魂》五五五期,1992.2,頁84--87\r\n《建安文學對漢代詩賦的繼承與發展》\r\n吳應麟著,《雲南教育學院學報》,1992.2,頁83--87\r\n《建安辭賦簡論》\r\n鍾國本著,《聊城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1992.2,頁112-- 117\r\n《論宋玉,賦的女性美及其創作心態》\r\n毛慶著,《山西大學學報:社科版》1992.3,頁24--29\r\n《陶淵明的閑情賦與辭賦中的愛情主題》\r\n袁行霈著,《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1992.5,頁1--6\r\n《魏晉南北朝賦的憂思精神》\r\n吳兆路著,《復旦學報:社科版》,1992.5,頁71--75\r\n《賦學批評方法論》\r\n許結著,《西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93 第一期,頁82 --87\r\n《三國賦的題材分類及其特徵》\r\n畢萬忱著,《社會科學戰線》1993.3,頁217--222\r\n《論晉代抒情賦》\r\n章滄授著,《安慶師範學院學報》,1993,第三期,頁22--67\r\n《宋玉賦高唐而申女的底蘊》\r\n龔維英著,《貴州社會科學》1993,第四期,頁63--66\r\n《論曹植賦的繼承與創新》\r\n蔣立甫著,《安徽師大學報》二十一卷四期,1993,頁411--418\r\n《論宋玉,賦的三大藝術構成》\r\n池萬興著,《甘肅社會科學》1993.6,頁125-128\r\n《由詩經國風探究周朝婦女的角色定位》\r\n陳瑞芬著宇《藝術學報》五十三期,1993.12 ,頁271-301\r\n《論洛神賦對元朝賦壇的投映》\r\n洪順隆著,《國主編譯館館刊》二十二卷二期, 1993.12 ,頁1--29\r\n《蔡邕論》\r\n顧農著,《揚州師院學報:社科版》,1994.1,頁70--75\r\n《怨與戀的情結-洛神賦寓意解說》\r\n周明著,《南京大學學報》,1994 第-期,頁43--50\r\n《論謝靈運擬魏太子都中集詩》\r\n鄧仕樑著,《國科會研究彙刊》四卷一期,1994.1,頁87 --117\r\n《魏晉南北朝詩書畫之關係》\r\n陳華昌著,《國科會研究彙刊》四卷一期,1994 . 1,頁219 --271\r\n《詩緣情而綺靡--陸機擬古的美學意義》\r\n黃坤堯著,《國科會研究彙刊》四卷一期,1994.1,頁623--643\r\n《詩經中女性角色期待的探討》\r\n鍾慧玲著,《中國文化月刊》一七二期,1994.2,頁88 -109\r\n《論小品賦》\r\n許結著,《文學評論》1994.3,頁30--41\r\n《也談洛神賦和神女賦》\r\n李華年著,《貴州民族學院學報:社科版》,1994.3,頁70--75\r\n《論閑情賦在陶集中的地位》\r\n王春來著,《河北大學學報:哲科版》,1994.4,頁62--66\r\n《陸機與魏音文學自覺的演進》\r\n俞灝敏著,《陽山學刊:社科版》,1994.4,頁13--18\r\n《論賦與研文》\r\n馬積高著,《新亞學術集刊》十三期,1994,頁153--161\r\n《宋玉高唐神女二賦的主旨及藝術探微》\r\n諸斌杰著,《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1995.1,頁93 --99\r\n《論漢賦的思想價值-與漢樂府民歌比較研究》\r\n章滄授著,《安徽大學學報:哲社版》,1995,第六期,頁3--8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601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115 BHTML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