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6341
題名: 先秦兩漢天地崩壞思想研究
作者: 蘇德昌
Su, Te-Chang
貢獻者: 李豐琳
Li, Feng-Lin
蘇德昌
Su, Te-Chang
日期: 1996
上傳時間: 10-May-2016
參考文獻: 一 古代文獻\r\n(周)尸佼撰:《尸子》,臺北:中華書局,民55.03台壹版。\r\n(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尚書》,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民82.09十二刷。\r\n(漢)王充撰:《論衡》,上海:上海書店,1994.12一版七刷。\r\n(漢)王符撰:《潛夫論》,上海:上海書店,1994.12一版七刷。\r\n(晉)王弼注:《老子道德經》,上海:上海書店,1994.12一版七刷。\r\n(晉)王弼、韓康柏注,(唐)孔穎達等正義:《周易》,十三經注書本,臺北:藝文印書館,民82.09十二刷。\r\n(清)王先謙集解:《荀子集解》,上海:上海書店,1994.12一版七刷。\r\n(清)王先謙集解:《莊子集解》,上海:上海書店,1994.12一版七刷。\r\n(清)王先慎集解:《韓非子集解》,上海:上海書店,1994.12一版七刷。\r\n(周)舊題左丘明:《國語》,臺北:九思出版社,民67.11臺一版。\r\n(漢)司馬遷:《史記》,臺北:鼎文書局,民74.03七版。\r\n(宋)朱熹:《朱子語類》,臺北:正中書局,民51.10臺初版\r\n(漢)何休注,(唐)徐彥疏:《公羊傳》,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民82.09十二刷。\r\n(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疏:《論語》,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民82.09十二刷。\r\n(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等正義:《左傳》,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民82.09十二刷。\r\n(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民70.04四版。\r\n(宋)李昉等撰:《大平御覽》,臺北:新興書局,民48.01初版。\r\n(唐)房玄齡等:《晉書》,臺北:中華書局,民65.10初版。\r\n(漢)荀悅:《申鑒》,上海:上海書店,1994.12一版七刷。\r\n(宋)洪興祖補注:《楚辭補注》,臺北:長安出版社,1991.08。\r\n(清)俞正夑撰:《癸巳存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455.04臺初版。\r\n(漢)高誘注:《呂氏春秋》,上海:上海書店,1994.12一版七刷。\r\n(漢)高誘注:《淮南子》,上海:上海書店,1994.12一版七刷。\r\n(漢)班固:《漢書》,臺北:鼎文書局,民72.10五版。\r\n(漢)桓寬撰:《鹽鐵論》,上海:上海書店,1994.12一版七刷。\r\n(清)孫詒讓著:《墨子閒詁》,上海:上海書店,1994.12一版七刷。\r\n袁珂校注:《山海經校注》,臺北:里仁書局,民84.04初版三刷。\r\n(漢)許慎撰,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民80.04增訂七版。\r\n(晉)郭璞注,(宋)邢昺疏:《爾雅》,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民82.09十二刷。\r\n(晉)張湛注:《列子注》,上海:上海書局,1994.12一版七刷。\r\n(晉)張華撰:《博物志》,臺北:臺灣中華書局,民59.11臺三版。\r\n(清)張純一:《晏子春秋校注》,上海:上海書店,1994.12一版七刷。\r\n陳立:《白虎通書證》,臺北:鼎文書局,民62.02初版。\r\n(晉)葛洪撰:《神仙傳》,臺北:廣文書局,民78.12初版。\r\n(晉)葛洪傳:《抱朴子》,上海:上海書局,1994.12一版七刷。\r\n逯欽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臺北:木鐸出版社,民77.07。\r\n(周)慎到撰:《慎子》,上海:上海書店,1994.12一版七刷。\r\n(漢)董仲舒:《春秋繁露》,臺北:世界書店,民47.05初版。\r\n楊家駱主編:《太平經合校》,臺北:鼎文書店,民68.07初版。\r\n楊家駱主編:《七十家賦鈔》,臺北:世界書店,民53.04初版。\r\n(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孟子》,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民82.09十二刷。\r\n(漢)趙曄撰,劉玉才譯:《吳越春秋》,臺北:錦繡出版事業,民81.07初版。\r\n(漢)趙爽注:《周髀算經》,臺北:臺灣中華書局,民60.02臺二版。\r\n(南朝梁)劉勰撰,王更生譯:《文心雕龍讀本》,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74.03初版。\r\n(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等正義:《詩經》,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民82.09十二刷。\r\n(清)錢熙祚校:《尹文子》,上海:上海書店,1994.12一版七刷。\r\n(南朝梁)蕭統編:《文選》,臺北:鄭中樞局,民64.06初版。\r\n(北齊)魏收:《魏疏》,臺北:鼎文書局,民64.09初版。\r\n(唐)魏徵等:《隋書》,臺北:鼎文書局,民64.03初版。\r\n(清)戴望校正:《管子校正》,上海:上海書店,1994.12一版七刷。\r\n(清)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京都:中文出版社,1981.06三版。\r\n(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臺北:世界書局,民72.11六版。\r\n\r\n二 近人專著\r\n(一)中文部份\r\n王孝廉:《中國的神話語傳說》,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66.02初版。\r\n王孝廉:《神話與小說》,臺北:時報文化事業,民80.11初版三版。\r\n王孝廉:《東北、西南族群及其創世神話》,臺北:時報文化事業,1992.12二版一刷。\r\n王孝廉:《中原民族的神話與信仰》,臺北:時報文化事業,1992.12二版一刷。\r\n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室資料室編:《清中期五省白蓮教起義資料》第四冊,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04。\r\n成中英:《中國哲學與中國文化》,臺北:三民書局,民63.04。\r\n牟宗三:《歷史哲學》,臺北:學生書局,民73.02增訂八版。\r\n朱伯崑:《易學哲學史》上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11一版二刷。\r\n谷風出版社編輯部:《結構的時代:結構主義論析》,臺北:谷風出版社,民75.03。\r\n谷德明編:《中國少數民族神話》上下冊,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7.11一版一刷。\r\n呂振羽:《史前其中國社會研究》,上海:三聯書店,1980.02。\r\n呂大吉主編:《宗教學通論》,臺北:博遠出版公司,民82.04初版。\r\n李甦平:《中國思維座標之謎──傳統人思維向現代人思維的轉型》,北京:職工教育出版社,1989.05。\r\n李杜:《中國古代天道思想論》,臺北:藍燈文化事業,民81.09。\r\n何新:《中國遠古神話與歷史新探》,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88.07一版一刷。\r\n吳怡:《中國哲學的生命漢方法》,臺北:東大圖書公司,民70.04初版。\r\n林惠祥:《神話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06臺二版一刷。\r\n金春峰:《漢代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87.03。\r\n金觀濤、劉青峰:《論中國封建社會的超穩定結構》,臺北:谷風出版社,民77.08臺五版。\r\n侯杰、范麗珠:《中國民眾宗教意識》,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02一版一刷。\r\n袁珂:《中國神話通論》,四川:巴蜀書社,1993.04初版。\r\n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中:東海大學,民52.03。\r\n徐復觀:《兩漢思想史》卷二,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65.06初版。\r\n徐芹庭:《兩漢十六家易注闡微》,臺北:五洲出版社,民64.12初版。\r\n孫隆基:《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香港:壹山出版社,1983.11初版二刷。\r\n卿希泰:《中國道教史》第一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05一版二刷。\r\n高平子:《學歷散論》,臺北: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民58.02初版。\r\n唐佑之:《苦難神學》,香港:卓越書樓,1991.04初版。\r\n馬西沙、韓秉方:《中國民間宗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12一版一刷。\r\n黃彼得著:《基督教的末世論──末世論與釋經學》,印尼:瑪琅東南亞聖道學院,1991.12初版二刷。\r\n葉舒憲、俞建章:《符號:語言與藝術》,臺北:久大文化公司,1992.03再版。\r\n陶陽、鍾秀:《中國創世神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09一版。\r\n陳建憲:《神祇與英雄──中國古代神話的母題》,北京:三聯書店,1994.11一版一刷。\r\n陳鼓應:《老莊新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82.03初版一刷。\r\n陳蒲清:《寓言文學理論.歷史與應用》,板橋:駱駝出版社,民81.10。\r\n陳江風:《天人合一:觀念與華夏文化傳統》,北京:三連書店,1996.07一版一刷。\r\n張成秋:《先秦道家思想研究》,臺北:臺灣中華書局,72.12二版。\r\n張德勝:《儒家倫理與秩續情節》,臺北:巨流圖書公司,民78.03。\r\n葉舒憲:《中國神話哲學》,遼寧: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03初版二刷。\r\n傅佩榮:《儒道天論發微》,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74.10初版。\r\n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一),臺北:三民書局,民79.12六版。\r\n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增訂本下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谷,民82.04一版一刷。\r\n楊慧傑:《天人關係論──中國文化一個基本特徵的探討》,臺北:大林出版社,民70.01。\r\n劉長林《中國系統思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03。\r\n劉城淮:《中國上古神話》,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10一版一刷。\r\n劉昭民:《中華天文學發展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74.01初版。\r\n鄭志明:《中國社會的神話思維》臺北:谷風出版社,民82.06。\r\n鄭文光、席澤宗:《中國歷史上的宇宙理論》,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02。\r\n鄭功成:《中國災情論》,長沙:湖南出版社,1994.12一版一刷。\r\n錢鍾書:《管錐編》第一冊,臺北:書林出版公司,民79.08。\r\n蕭兵、葉舒憲:《老子的文化解讀──性與神化學之研究》,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04一版一刷。\r\n嚴耀中:《中國宗教與生存哲學》,上海:學林出版社,1991.02一版一刷。\r\n(二)外文中譯部份\r\n白川靜著,加地伸行、范月嬌譯:《中國古代文化》,永和:文津出版社,民72.05。\r\n列維˙布留爾著,丁由譯:《原始思維》,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03一版六刷。\r\n李維史陀著、王維蘭譯:《神話與意義》,臺北:時報文化事業,民72.02再版。\r\n保羅.田立克著,魯燕萍譯:《信仰的動力》,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4.08初版一刷。\r\n保羅.里克爾著,翁紹軍譯:《惡的象徵》,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2.05初版一刷。\r\n施密特:《比較宗教史》,臺北:輔仁書局,民57.09臺一版。\r\n恩斯特˙卡西爾著,甘陽譯:《人論》,臺北:桂冠圖書龔,1991.05初版二刷。\r\n韋伯著,康樂、簡惠美譯:《宗教社會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民82.07初版一刷。\r\n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比爾.莫(Bill Moyers)著,朱侃如譯:《神話》,臺北:文緒文化事業,民84.06一刷。\r\n戴維.利明、埃德溫.貝爾德著,李培茱等譯:《神話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06一版二刷。\r\nLouis Dupre著,傅佩榮譯:《人的宗教向度》,臺北:幼獅文化事業,民75.12初版。\r\n(三)外文部份\r\n小林正美:《六朝道教史研究》,日本:東京創文社,1990.11一刷。\r\n日原利國:《漢代思想の研究》,東京:研文出版,1986.02一版一刷。\r\n三石善吉:《中國の千年王國》,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91.04初版。\r\n白川靜:《中國の神話》,東京:中央公論社,昭和61.07三版。\r\n田中麻紗巳:《兩漢思想研究》,東京:研文出版,1986.10一版一刷。\r\n松村武雄:《神話學原論》上卷,東京:培風館,1944.07三版。\r\n森三樹三郎:《上古より漢代に至る性命觀の展開》,東京:創文社,昭和62.10。\r\nデ˙ホロート:《タオ˙宇宙の秩序》,東京:平河出版,昭和62.08。\r\nMicrea Eliade: Patterns in Comparative Religion,translated by Rosemary Sheed,New York:Harper&Row,1974。\r\nMircea Eilade:Myth and Reality,translated by Willard. R. Trash,New York:Harper&Row,1963。\r\n三 單篇論文\r\n(一)中文部份\r\n方東美:<中國形上學之宇宙與個人>,東海大學哲學系編譯:《中國人的心靈》,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民73.02初版。\r\n朱際鎰:<憂患意識之理的分析與史的觀察>,高明等:《憂患意識的體認》,臺北:國立臺灣師大研究室、文津出版社,民76.04。\r\n朱岒樓:<時間與空間>,《國立編譯館館刊》18卷2期,民78.12。\r\n李師豐棥:<六朝道教的度脫觀>,「道家、道教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成都:四川大學,1994.12.23至12.27\r\n李師豐棥:<傳承與對應:六朝道經中「末世」說的提出與衍變>,《中國文哲研究集刊》9期,85.09。\r\n李師豐棥:<道教劫論與當代度劫之說──一個跨越世紀末道二十一世紀的宗教觀察>,未發表文稿。\r\n李師豐棥:<救劫與度劫:道教與明末民間宗教末世性格>末發表文稿。\r\n李師豐棥:<道教的環保意識與簡樸生活──一個道教末世論點考慮>,「環保哲學與簡樸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臺北:輔仁大學,民12.21至12.22。\r\n李師豐棥:<行瘟與送瘟-道教與民眾瘟疫觀的交流和分期>,《民間信仰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1994.04。\r\n李師豐棥:<《道藏》所收早期道書的瘟疫觀──以《女青鬼律》及《洞淵神咒經》系為主>,《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期,1993.03。\r\n李霖生:<從「天生蒸民」到「天地不仁」──論中國古代終集價直的興衰與到家的虛吳之到>,《哲學與文化》20卷5期,民82.05。\r\n李亦園:<神聖與神秘>,《文化的圖像》(下),臺北:允晨文化,民81.03。\r\n吳經熊:<中國法律與政治哲學>,東海大學哲學系編譯:《中國人的心靈》,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民73.02初版。\r\n吳伯田:<「女媧補天」是抗地震>,《求索》1985年4期。\r\n吳悟真:<道德與宗教、法律>,《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1卷1期,1978.01。\r\n何萍:<論神話認識之形成>,《中國文化月刊》129期,民79.07。\r\n蕭兵:<馬王堆《帛畫》與《楚辭》>,《考古》1979年2期。\r\n武世珍:<神話思維辨西>,劉魁立等編:《神話新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7。\r\n林安梧:<「絕地天之通」與「巴別通」──中西宗教的一個對比切入點之展開>,《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臺北:明文書局,1996.04初版。\r\n梁啟超:<洪水考>,馬昌宜等編:《中國神話學文論選萃》上冊,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4.02初版。\r\n馬西沙:<民間宗教基本教義的道德內涵剖析>,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學原理研究室編:《宗教.道德.文化》,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88.04一版一刷。\r\n徐振韜:<從帛書五星占看先秦渾儀的創制>,《考古》1976年2期。\r\n張光直:<中國創世神話之分析與古史研究>,馬昌儀編:《中國神化學文論選萃》(下),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4.02一版一刷。\r\n張德麟:<儒家人觀與基督教人觀之比較研究>,劉小楓主編:《「道」與「言」──華夏文化與基督文化相遇》,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5.02一版。\r\n張亨:<「天人合一」觀的原始及其轉化>,沈清松:《中國人的價值觀──人文學觀點》,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3.06初版一刷。\r\n黃永武:<詩的時空設計>,瘂弦、梅新主編:《詩學》第二輯,臺北:巨人出版社,民65.10初版。\r\n楊儒賓:<道加的原始樂園思想>,收余《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民84.03。\r\n楊儒賓:<水與先秦諸子>,《語文、情性、義理──中國文學的多層面探討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臺北:臺灣大學中文系,民85.07。\r\n楊世文:<漢代災異學說與儒家君道論>,《中國社會科學》1991年第3期。\r\n趙仲牧:<思維的分類與思維的演化>,鄧啟耀編:《中國神話的思維結構》,四川重慶:重慶出版社,1992。\r\n劉文英:<關於天蓋、天柱傳說的比較研究>,《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3年1期。\r\n劉昭瑞:<「承負說」緣起論>,《世界宗教研究》1995年4期。\r\n劉笑敢:<關於老子之道的新解釋與新詮釋>,未發表文稿。\r\n趙林:<中國古代的宇宙觀與創世神話>,《人文學報》6期,民70.06。\r\n蕭兵:<火鳳凰:它的來源、意義和影響>,《黑馬──中國民俗神話學文集》,台北:時報文化事業,1993.03。\r\n羅光:<中國文化中罪的型態與意義>,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中西宗教哲學比較研究》,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71.02。\r\n(二)外文中譯部分\r\n列維˙斯特勞思撰,倪為國譯:<神話的結構分析>,劉小楓主編:《20世紀西方宗教人學文選》,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5.04一版。\r\n坂出祥伸:<開劫度人說與氣──天地雖崩壞氣仍長存>,第二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研討會」論文,臺南:成功大學,1993.04。\r\n埃里˙舒爾克撰,馬曉宏編譯:<從道教經期看佛教對早期道教的影響>,《世界宗教資料》1986年4期。\r\n埃德蒙.R.利奇撰,陳觀勝譯:<關於時間的象徵表示>,《20世紀西方宗教人類學文選》下冊,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5.04一版。\r\n福永光司撰,楊曾文譯:<道教與佛教──神學教義的互相影響>,《世界宗教資料》1989年1期。\r\nM.E.斯波洛撰,郭振華摘譯:<宗教:定義與解釋問題>,《世界宗教資料》,1992年1期。\r\nMircea Eliade著,黃海鳴譯:<神聖空間與世界之神聖化>上篇,《雄獅美術》256期,民81.06。\r\nMircea Eliade著,黃海鳴譯:<神聖空間與世界之神聖化>下篇,《雄獅美術》261期,民81.11。\r\n(三)外文部份\r\n小林正美:<東晉時期道教的終末論>,《世界宗教研究》1995年4期。\r\n中鉢雅量:<古代神話におけ樂園-黃泉を中心として>,《東方學》58輯,1979.01。\r\n戶川芳郎: (後漢期における氣諭) ,小野澤精一、福永光司、山井湧編: {氣の思想} ,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1991.05初版9刷。\r\n出石識彥: (上代中國の「巨鼇負山」說話の由來につきて) , (中國神話傳說の研究) ,東京:中央公論社,昭和18.11。\r\n明神洋: (佛教のイソドからへ終末觀と救濟思想━━イソドから中國へ〉、道教文化研究會編: {道教文化への展望━━道教文化研究論文集} ,東京:平河出版社, 1994.11初版。\r\n拉村巧: (天門地戶考) ,吉川忠夫編: <中國古道教史研究} ,京都:同朋舍, 1992.04初版。\r\n麥谷邦夫: (初期道教における救濟思想) , (東洋文化) 57號, 1977.02。\r\n麥谷邦夫: (道家﹒道教における氣) ,小野澤精一、福永光司、山井湧編: (氣の思想) ,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1991.05初版9刷。\r\n菊地章太: (六世紀中國の教世主信仰━━〈証香火本因經〉を手かがりに〉 ,道教文化研究會編: (這教文化への展望━━道教文化研究論文集} ,東京:平河出版社, 1994.11初版。\r\n野口鐵郎: (道教的千年王國運動の萌芽) ,秋月觀瑛編: (道教と宗教文化} (東京:平河出版社, 1987.03初版) ,\r\n御手洗勝: (鄒衍的大九洲說と崑崙傳說> ` (古代中國の神さ ) , 東京:創文社,昭和59.02一版一刷。\r\n福永光司: <中國における天地崩壞思想━━阮籍の「大人先生歌」と社甫の「登慈恩寺塔詩」によせて) , (道教思想史研究> `東京:岩波書店, 1988.04三刷。\r\n鈴本範久: (宗教思想) ,小口偉一編: (宗教學),東京:弘文堂, 昭和63.03初版7刷。\r\n興膳宏:(晴書經籍志道經序の道教教理━特に無上秘要との關連こつい て > ` {京都大學文學部研究紀要} 32號,平成5年3月。\r\n藤間生大: {古代東アジアの終末感(觀) ━━發端としての中國を主なる例にして> ` (歷史學研究) 662期, 1991.08。\r\n鐵井慶紀: (道家思想と樂園說話) , {東方宗教} 55期,昭和55.09。\r\n\r\n四 學位論文\r\n殷善培:《讖緯思想研究》,政大中文所博士論文,民85.06。\r\n魏慈德:《中國古代風神崇拜研究──從先殷到漢》,國立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5.04。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91NCCU5212012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115 BHTML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