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6404
題名: 先秦儒家德行觀之研究
An Study on Confucian Virtue
作者: 劉煥雲
Liu, Huan-Yun
貢獻者: 沈清松
Shen, Vincent
劉煥雲
Liu, Huan-Yun
關鍵詞: 德性
儒學
互為主體
傳統
德目
現代化
Virtue
Confucian
Intersubjectivity
Tradition
Modernization
Vir- tues
日期: 1994
上傳時間: 11-May-2016
摘要: 本文共分九章,約二十餘萬字。其主旨在於秉持文化意識,深入瞭解儒家的德行觀,進而指陳其德行優位之倫理學特色,賦予其現代意義。第一章 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研究之方法。第二章 探討商周之際之天命有德思想,以導引出儒家與起之背景及其思想發展脈絡。第三章 說明先秦儒家之興起及其思想產生之歷史背景。第四章 旨在舖陳儒家德行觀之思想基礎,說明其超越與內在之統合辯證。第五章 探討儒家德行觀之內容,說明道、德、道德與倫理,德行之真義及仁與德行之關係,並對德目加以選析。第六章 探討德行與實踐之問題,說明君子、賢、聖等教育與成德之典範,並講究德行與社會正義之充分實現。第七章 以倫理學角度,說明儒家之德行觀,以德行優於義務,也以德行來統合效益,是一種德行優位
參考文獻: I ﹒中文部份\r\n一、經典類\r\n1. 《尚書釋義》屈萬里著,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現代國民基本知識叢書第一輯,民國四十五年。\r\n2. 《尚書研究》朱廷獻,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六年一月。\r\n3. 《詩經釋義》屈萬里著,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民國四十九年。\r\n4. 《易經集註》台北,文化圖書公司,民國七十年五月再版。\r\n5. 《春秋三傳比義》上下冊,傳隸樸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二年五月初版。\r\n6. 《禮記今註今譯》王夢鷗註譯,台北,台灣商發印書館,民國五十九年一月初版。\r\n7. 《論語譯注》楊伯峻譯注,台中,藍燈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六年九月初版。\r\n8. 《孟子譯著》楊伯峻譯注,台北,源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一年四月初版。\r\n9. 《四書集註》宋、朱熹撰,台北,世界書局,民國六十三年十月十二版。\r\n10. 《四書筆解》台北,廣文書局,民國六十九年八月。\r\n1l. 《荀于今註今譯》熊公哲註譯,台北,台灣商窮印書館,民國七十四年十一月修訂二版。\r\n12. 《朱子語類》黎靖德編,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一年台四版。\r\n13. 《王陽明全集》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六十七年台景印出版。\r\n\r\n二、專書類\r\n1.文崇一主編《中國人的觀念與行為》 ,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八十一年四月一版三刷。\r\n2. 王祥齡《中國古代崇祖敬天思想》 ,台北,學生書局,民國八十一年二月。\r\n3. 王曉波《儒法思想論集》 ,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二年六月三十日。\r\n4. 王國維《觀堂林集》卷六與卷十,台北,世界書局,民國五十年。\r\n5 主國維《中國文化史》 《上》 ,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一年一月,台十四版。\r\n6 王臣瑞《倫理學》 ,台北,學生書局,民國七十二年十月。\r\n7 . 王開府《倫家倫理學析論》 ,台北,學生書局,民國七十五年三月。\r\n8. 王貴民《商周制度考信》 ,台北,明文書局,民國七十八年十二月。\r\n9 王邦雄等著《論語義理疏解》 ,台北,鵝湖出版社,民國七十四年十月三版。\r\n10. 方東美著,孫智桑譯《中國哲學之精神及其發展》 ,台北,成均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八月。\r\n11 方東美《生生之德》 ,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四年二月五版。\r\n12. 方東美《原始儒家道家哲學》 ,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四年十一月再版。\r\n13. 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 ,台北,學生書局,民國七十九年十月再版七刷。\r\n14. 牟宗三《歷史哲學》 ,台北,學生書局,民國七十一年二月七版。\r\n15. 牟宗三《從陸象山到劉藏山》 ,台北,學生書局,民國七十三年十一月。\r\n16. 牟宗三《道德的理想主義》 ,台北,學生書局,民國六十九年四月。\r\n17.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 ,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二年。\r\n18. 牟宗三《中國文化的省察》 ,台北,聯合報社,民國七十二年。\r\n19 . 牟宗三《圓善論》 ,台北,學生書局,民國七十四年七月。\r\n20 牟宗三《政道與治道》 ,台北,學生書局,民國六十九年四月。\r\n2 l.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 ,台北,學生書局,民國七十二年十月。\r\n22. 成中英《中國現代化的哲學省思》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七年八月。\r\n23 成中英《中國哲學與中國文化》 ,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三年三月初版。\r\n24. 成中英《中國哲學的現代化與世界化》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七十四年九月。\r\n25. 朱貽庭主編《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六月。\r\n26. 朱天順《中國古代宗教初探》 ,台北,谷風出版社,民國七十五年。\r\n27. 沈清松《傳統的再生》 ,台北,業強出版社,民國八十一年二月。\r\n28. 沈清松《解除世界魔咒??科技對文化的衝擊與展望》 ,台北,時報出版公司,國七十三年八月十日初版。\r\n29. 沈清松《物理之後??形上學的發展》 ,台北,牛頓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一月初版。\r\n30. 沈清松《為現代文化把脈》 ,台北,光啟出版社,民國七十五年八月再版。\r\n3 1.沈清松《現代哲學論衡》 ,台北,黎朋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四年八月。\r\n32. 沈清松編《中國人的價值觀??人文學觀點》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八十二年六月。\r\n33. 沈清松《人我交馳??自我成熟與人際關係》 ,台北,洪建全基金會文經學苑,民國七十九年十一月第一版第一刷。\r\n34. 李明輝《儒學與現代意識》 ,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八十年九月。\r\n35. 李石本《人生哲學》 ,台北,地平線出版社,民國六十一年元月台一版。\r\n36. 李雄揮編譯《倫理學》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六十九年六月初版。\r\n37. 李杜《中國古代天道思想論》 ,台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一年九月。\r\n38. 李杜《中西哲學思想中的天道與上帝》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七十六年二月。\r\n39. 佐維明《人性與自我修養》 ,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八十一年六月。\r\n40. 社維明《儒學第三期發展的前景問題》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八年五月初版。\r\n仙, 余英時《史學與傳統》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二年十月三十一日。\r\n42 余英時《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 ,台北,時報文化公司,民國八十二年六月五日二版。\r\n43.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八年九月三刷。\r\n44 邱來晉《先秦政治思想》 ,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國六十四年。\r\n的邱鎮京《論語思想體系》 ,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八十一年八月,增訂三版。\r\n45狄百瑞著,李弘祺譯《中國的自由傳統》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二年。\r\n47. 何淑靜《孟荀道德實踐理論之研究》 ,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七十七年一月。\r\n48. 吳康《孔荀孟哲學上下》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一年八月四版。\r\n49. 吳怡《中庸誠的哲學》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六十五年二月。\r\n50. 吳光《儒家哲學片論》 ,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九年六月。\r\n5 1.吳鼎《民族主義與中國倫理》 ,台北,中央文物供應供,民國七十年六月。\r\n52. 林安弘《儒家禮樂之道德思想!》 ,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r\n53 . 林毓生《思想與人物》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二年八月。\r\n54. 林義正《孔子學說探微》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七十六年九月初版。\r\n55. 林有士《倫理思想的演進》 ,台北,幼獅書店,民國六十一年九月初版。\r\n56. 周止禮《易經與中國文化,北京,學苑出版社,一九九0 年十二月。\r\n57. 金輝基《中國民主之困局與發展》 ,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三年五月三十日。\r\n58. 金耀基《從傳統到現代》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民國七十二年十月三十一日。\r\n59 胡適《中國古代哲學史》 ,台北,遠流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五年遠流二版。\r\n60. 胡秋原《文化復興與超越前進論上冊》 ,台北,學術出版社,十九年三月。\r\n6 1.胡祖慶譯、Luc i an W. Pye著《中國人的政治文化》 ,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民國八十一年五月再版。\r\n62. 徐復觀《學術與政治之間》甲乙集合訂本,香港,南山書局,一九七六年三月。\r\n63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 ,台北,學生書局,民國七十七年三月七版。\r\n64 .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八年九月五版。\r\n65. 翁惠美《荀子論人研究》 ,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七年七月台初版。\r\n66. 宮田矢八郎著,郭慶光譯《四到原點??發掘經營的本質》 ,台北,錦繡出版公司,民國八十三年二月。\r\n67 高思謙《中外倫理哲學比較研究》 ,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r\n的高明《高明孔學論叢》 ,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七年七月初版。\r\n69 馬一浮《復性書院講錄》 ,台北,廣文書局,民國六十年。\r\n70. 馬問耕《中國正統思想史概論》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五年四月。\r\n7 1.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 ,香港,新亞書院研究所,民國五十七年二月。\r\n72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七十五年九月全集校訂版。\r\n73. 唐君毅《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 ,台北,學生書局,民國七十二年三月。\r\n74 韋政通《中國的智慧??中西偉大觀念的比較》 ,台北,牧童出版社,民國六十六年一月。\r\n75 韋政通《荀子與古代哲學》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四年十月八版。\r\n76. 韋政通《儒家與現代中國》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團七十三年七月初版。\r\n77 韋政通《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反思t》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九年二月二十五日。\r\n78. 韋政通《先秦七大哲學家》 ,台北,水牛出版社,八十年六月。\r\n79. 秦家懿、孔漢恩合著《中國宗教與西方神學》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八年七月初版。\r\n80 孫志文主編《人與科技》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一年。\r\n81 . 候外廬《中國思想通史》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七年三月一刷。\r\n82 梁漱淇《東西文化及其哲學》 ,台北,問學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七月再版。\r\n83 郭鼎堂《即郭沫若》 ,先秦天道觀之進展,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五年五月。\r\n84. 梁韋弦《孟子研究》, 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八十二年七月。\r\n85 黃光國《儒家思想與東亞現代化》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七年十月。\r\n86. 陳大齊《孔子學說》 ,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六年三月台六版。\r\n87 陳秉璋《道德規範與倫理價值》 ,台北,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民國七十九年十月三十日初版。\r\n88. 陳大齊《荀子學說》 ,台北,中華文物出版社,民國四十二年五月。\r\n89.陳大齊《孟子性善說與荀子性惡說的比較研究》 ,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四十二年十二月。\r\n90. 陳錫勇《宗法天命與春秋思想初探》 ,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八十一年八月。\r\n91.陳立夫《四書道貫》 ,台北,世界書局,民國六十六年九月十二版。\r\n92 陳問梅《墨學之省察》 ,台北,學生書局,民國七十七年五月初版。\r\n93. 許倬雲《西周史》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三年。\r\n94. 項退結《邁向未來的哲學思考》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七年二月。\r\n95. 項退結《中國人的路》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七年一月。\r\n96. 項退結《現代存在思想家》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五年五月修訂再版。\r\n97 張立文《周易與儒道墨》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八十年十一月。\r\n98. 張立文主編《中國哲學範疇精粹叢書??道,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三月。\r\n99. 張載宇《先總統蔣公的倫理道德思想與實踐》 ,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年十一月。\r\n100. 張東孫《理性與民主??思想與社會》 ,台北,盧山出版社,民國六十三年八月。\r\n101.勞思光《中國哲學史,第一卷,香港,中文大學,一九八0 年十一月三版。\r\n102. 郎昆如《三民主義哲學》 ,台北,中央文物供應,民國七十年五月。\r\n103. 黃慧英《後設倫理學乏基本問題》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七年十二月。\r\n104. 黃俊傑主編《中國文化新論??思想篇??理想與現實》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二年八月。\r\n105. 黃奏勝《三民主義倫理學》 ,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年五月。\r\n106 黃建中《比較倫理學》 ,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五十四年五月台一版。\r\n107. 黃光國、楊國樞主編《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八十年八月。\r\n108 增仰如《亞里斯多德》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七十八年三月。\r\n109 傅佩榮《儒家哲學新論》 ,台北,業強出版社,民國八十二年七月。\r\n110. 傅佩榮《儒道天論發微》 ,台北,學生書局,民國七十四年十月。\r\n111. 傅佩榮《圓成生命的理想??懦家與現代人際關係》 ,台北,洪建全基金會,民國八十一年一月。\r\n112. 傅斯年《性命古訓辨證》 《傳斯年全集》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九年。\r\n113. 傅偉勳《缸判的繼承與創造的發展》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五年六月。\r\n114. 馮滬祥《環境倫理學》 ,台北,學生書局,民國八十年六月。\r\n115. 馮滬祥《中國哲學與三民主義? , 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三人年一月三十日。\r\n116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 ,台北,出版社不詳。\r\n117. 曾昭旭《道德與道德實踐》 ,台北,漢光文化事業股份公司,民國七十二年四月一日出版。\r\n118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二]》,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八十年增訂六版。\r\n119.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一]》,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三年一月。\r\n120. 楊承彬《孔孟荀的道德思想》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二年四月二版。\r\n121.楊慧傑《天人關係論》 ,台北,水牛出版社,民國七十八年六月廿五日再版。\r\n122. 楊慧傑《仁的涵義與仁的哲學》 ,台北,牧童出版社,民國六十四年三月。\r\n123. 楊國樞編《中國人的價值觀??社會學觀點》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八十三年元月。\r\n124. 蔡仁厚《孔孟荀哲學》 ,台北,學生書局,民國七十九年二月。\r\n125. 趙蓮父、李錦全編《中國哲學史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十二月。\r\n126. 黎建球《中國百位哲學家》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三年一月再版。\r\n127. 歐陽教《德育原理》 ,台北,文景出版社,民國七十四年一月。\r\n128 . 錢鐘書《管錐篇》卷一,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七九年。\r\n129 錢穆《中國學術思想論叢》 [一]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六十五年六月。\r\n130. 錢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 [二]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六十六年二月初版。\r\n13 l.魏元建《孟荀道德哲學》 ,台北,谷風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五月。\r\n132. 魏元建《荀子哲學思想研究》 ,台北,東海大學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三月。\r\n133 羅香林《中國民族史》 ,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社,民國四十二年五月。\r\n134. 羅光《中國哲學思想史先秦篇》 ,台北,學生書局,民國七十四年八月。\r\n135. 羅冊夢《孔子未王而王論》 ,台北,學生書局,民國七十一年台初版。\r\n136 鄺芷人《康德倫理學原理》 ,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八十一年九月。\r\n137. 戴華、鄭曉時主編《正義及其相關問題》 ,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民國八十年十月。\r\n138 戴季陶《孫文主義芝哲學基礎》 ,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國四十三年十二月二版。\r\n139.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一年三月初版。\r\n\r\n三、期刊論文類\r\nl 王甦《孟子的心學》 《孔孟學報》第三十五期,台北,孔孟學會,民國六十七年四月。\r\n2 王邦雄《從中國現代化過程中看當代新儒家的精神開展》 《鵝湖月刊,第百期,台北,韻湖月刊社,民國七十一年十二月。\r\n3 沈清松《理性的四個層次》 《哲學與文化月刊,第十六卷第一期,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社,民國七十八年一月。\r\n4. 沈清松《個人和群體生活的秩序與美感》 《中華民國文化發展芝評估展望會議論文,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民國七十九年。\r\n5 林義正《論孔子面臨的時代問題及其對治之道》 《文史哲學報》第三二期,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出版。\r\n6. 馮滬祥《中國文化與三民主義》 《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會議三民主義學術研討會論文》,民國七十年九月。\r\n7 胡厚宣《釋予一人》北京, 《 歷史研究》一九五七年,期一。\r\n8 胡厚宣《殷←辭上帝與王帝》北京, 《歷史研究》一九五九,期九。\r\n9. 項退結《洪範的歷史意義與哲學意義》 《哲學與文化月刊》第十四卷第九期,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社,民國七十九年九月。\r\n10 項退結《孔子與孟子對天的看法》 《哲學與文化月刊》第十五卷第四期,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社,民國七十七年四月一日。\r\n1 l.項退結《中國古代的「義」、「均」、「分」 與多瑪斯的正義觀》 《哲學與文化月刊》第二卷第四期,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社,民國八十二年四月。\r\n12 柯雄文著,許漢譯《荀子論德之統一性》 《哲學與文化月刊》第十二卷第十二期,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社,民國七十四年十三月。\r\n13. 楊儒賓《人性、歷史契機與實踐??從有限的人性論看牟宗三的社會哲學》 《台灣社會研究》 ,第一卷第四期,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季刊,一九八八年冬季號。\r\n14. 傅佩榮《擇善固執論??對古典儒家「人之道」的理解》 《國際孔學會議論文集》 ,國際孔學會議,一九八七年十一月。\r\n15 傅佩榮《人性向善論??對古典儒家的一種理解》 《哲學與文化月刊》第十二卷第六期,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社,民國七十四年六月。\r\n16. 黃清榮《孔子以前之宗教形而上觀》 《哲學與文化月刊》第十七卷第三期,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社,民國七十九年三月。\r\n17 張亞還《對體主義??兩岸關係一個新的思考》 《中山社會科學期刊》 ,第二卷第二期,國立政治大學中山學術與國家發展研究所印行,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r\n18. 張永稱《禮的人文理想與人道關懷》 《傳統中國文化與未來文化發展學術研討會》,台北,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一九九三年五月。\r\n19. 劉述先《當代新儒家可以向基督教學些什麼》 《哲學與文化月刊》 ,第十五卷第八期,台北,哲學文化月刊社,民國七十八年八月一日。\r\n20. 蔡信安《論孟子的道德抉擇》 《哲學評論》 ,第十期,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民國七十六年一月。\r\n2 1.鄭正博《公正與道德》 《哲學與文化月刊》 ,第十九卷第十期,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社,民國八十一年十月。\r\n22. 董作賓《中國古代文化的認識》 《先秦史研究論集》 ,台北,大陸雜誌,民國四十九年。\r\n\r\n四、辭典類\r\n1. 《中國哲學辭典》韋政通編著,台北,大林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七月。\r\n2. 《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I 、II ,台北,錦繡出版社,民國八十二年六月。\r\n3. 《西洋哲學辭典》項退結編譯,布魯格編著,台北,國立編譯館,先知出版社,民國六十五年十月台初版。\r\n4. 《哲學字典》哲學大辭書編審委員會編著,台北,輔仁大學出版社,一九九0 年一月初版。\r\n5. 《說文解字》漢、許慎撰,宋、徐鉉等補注,台北,台灣商務印著館,四部叢刊經部。\r\n6. 《諸子引得》??論語、孟子、荀子、莊子、禮記、呂氏春秋、韓非子,台北,宗青圖書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五年十一月初版。\r\n7. 《十三經引得》台北,宗青圖書出版公司,民國七十八年一月初版。\r\n8. 《國父全集》台北,中國國民黨決委員會編訂,民國七十年再版。\r\n9. 《蔣總統集》中華大典編印會,台北,國防研究院,民國五十七年三月三版。\r\n10 諸橋信次《大漢和辭典》卷十,台北,中新書局,七十一年印行。\r\n\r\nII 英文部份\r\n一、專書\r\n1.Bayles Michael D, Professional Ethics,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Second Edition, 1989.\r\n2.Chan Wing-Tsit, A Source Book in Chinese Philosophy,Princeton Univ. ,Press, 1963.\r\n3.Douglas Pari .H,Ethics in Government, Greenwood Publishers,Connecticut,1972.\r\n4.Dowey John and Trafts James H, Ethics,Herry Holotannd Company,New York 1908.\r\n5.Frankena W.K., Ethic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63.\r\n6.Greel H. G, The Oringins of Statecraft in China,(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0.\r\n7.Galdman Alan H. ,The Moral Foundations of Professional Ethics,Rowman I,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1980 .\r\n8.Galstorn W. ,Liberal Purposes:Goods, Virtues,and Duties in the Liberal Stat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1.\r\n9.Gadamer H.G . , Truth and Method, Sheed & Word LonDon, Press 1975.\r\n10.Jaspers Karl, Philosophy Volune I, translated by E. 13. Asht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ss, 1969.\r\n11.Levenson, Joseph. R., Confucian Chian and Its Modern Fate: A Tri lORI,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nd, 1972.\r\n12.Macedo S, Liberal Virtue, Citizenship,and Community in Liberal Constitutional ism, Clarendon Press, Oxford 1990.\r\n13.MacIntyre Alasdair, After Virtue, A Study in Moral Theory,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1981.\r\n14.Rawls J. B, A Theory of Justic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r\n15.Weber Max, The Rei igion of China tr.by H. Gerth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64.\r\n二、期刊、論文\r\nI.Creenberg, J.Approaching eguity and avoiding ineguity in groups and organizations. In J.Greenberg and R.L.Cohen(eds), Equity and Justice in Social\r\n13ehavior.New York:Academic Press 1982.\r\n2.Fu Pei- jung \"Confucianism as an Ethic for Modernization--In Response to Weber`s Critigue.\"In Confucianism and Modernization, A Symposium ed by\r\nJoseph P.L.Jiang Published by Freedom Council Distributed by Wu Nan Publishing Co. Taipei ROC. 1987.\r\n3.Kymlicka W. and Norman, W. \"Return of the Citizen. A Survey of Recent Work on Citizenship Thery,\" In An International Jonrnal of Social, Politica\r\nand Legal Phi losophy, Volume 104 January 1994 Number 2.\r\n4.Tu Wei-ming \"The Creative Tension Between Jen and Li\",\"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January-Apri 1,1968.\r\n5.Young S.B, The Concept of justice in pre-imperial China. In Richard, W.Wi Ison, Sidney L. Greenblatt, and Amy A. Wi Ison,(eds) Moral Behavior in Chinese Society . New York:Prager,1981.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91NCCV9012012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115 BHTML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