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8715
題名: 《月蝕》劇本創作論述
A critique essay on the film script Lunar Eclipse
作者: 曹文悅
貢獻者: 蔡琰
曹文悅
關鍵詞: 女性自主權
墮胎
日期: 2016
上傳時間: 4-Jul-2016
摘要: 本劇改編自真實故事,以一位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四女孩為主角,通過描述她在大學畢業之際,愛情、生活、工作上所遇到的種種困境,為觀眾展現一個當代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女性,如何在傳統思想的影響下,一步步妥協於愛情、家庭的名義,逐漸失去自我;又如何在經歷未婚先孕和男友出軌後醒悟,選擇重新找回自己的主動選擇權,並且在最後用墮胎反抗控制,做真正自己的故事。\n\n本論文共分為創作理念、文獻探討、創作論述、創作檢討和劇本五個部分。創作理念首先說明了本故事的創作背景和創作初衷。文獻探討整理了關於女性墮胎、女性自主權的相關文獻,以及對我的創作產生影響的影視作品。創作論述主要闡述了故事的名稱、角色、情節等設計理念。創作檢討收錄了開題口試和讀劇發表時老師和同學的回饋意見,以及我自己一路走來的成長與收穫。
This is a screenplay based on a true story describing a senior girl who encounters hardships in love, life and job seeking upon her graduation. It portrays how the contemporary woman influenced by the traditional ideology and eventually compromised in the name of love and family. She finally determined to restore herself and decided to have an abortion after betrayed by her lover. \n\nThe thesis ha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creation concept, literature review, script analysis, findings and discussion and finally the screenplay. Creation concept explains the background and purpose of the screenplay while finding discusses the feedback from the audiences.
參考文獻: 馬順成、于群(2013)。〈臺灣地區「刑法」與「優生保健法」探析——以墮胎行\n爲爲研究視角〉,《净月學刊》,1:99-102。\n王輯思(2013)。〈美國憲政歷程:25個影響美國的大案〉。2013年2月20日,取\n自http://www.sto.cc/70257-51/\n中國新聞周刊網(2013)。〈全球堕胎争议:女性能为自己身体做主吗?〉。2013年\n7月19日,取自http://politics.inewsweek.cn/20130719/detail-65970-all.html\n井迎兆(譯)(2014)。編劇心理學:在劇本中建構衝突(William Indick)。臺北:\n五南圖書。\n李碧娥、楊玉娥(2000)。〈未婚女性於第一孕期施行人工流產手術的經驗歷程〉。\n《護理研究》,4:459-469。\n李銀河(2002)。《中國女性的感情與性》。北京:中國友誼出版社。\n李德芬、周才忠、林美珍、陳嘉鳳(2004)。〈青少女懷孕對生理、心理社會之衝\n擊〉,《臺灣性學學刊》,2:93-109。\n李逢堅、陳彥聿(2006)。〈青少女墮胎經驗之研究〉,《臺灣性學學刊》,3:25-40。\n何長珠、釋慧開等(2015)。《悲傷輔導理論與實務》。新北:揚智文華。\n易智言等(譯)(1994)。電影編劇新論(Ken Dancyger,Jeff Rush)。臺北:遠流。\n周鐵東(譯)(2001)。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原理(Robert McKee)。\n北京:中國電影。\n康坦絲•波、黛納•達文區,黃瑋瑩(譯)(2007)。《愛你自己——性教育的逆向\n思考》。臺北:寂天文化。\n高遠(譯)(2013)。編劇的藝術(Lajos Egri)。北京:聯合出版公司。\n高煜(譯)(2015)。不存在的孩子(Le Naour,J.Y.,Valenti,C.)。北京:中國政法大\n學出版社。\n許慧琦(2002)。《「娜拉」在中國: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變(1900s-1930s)》。\n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n梅惪惠(2010)。〈未婚女性非預期懷孕與人工流產之心理調適〉。國立暨南大學輔\n導與諮商研究所。\n郭貞伶、陳雅汝(譯)(2013)。生命的自主權(Ronald M.Dworkin)。北京:中國\n人民大學出版社。\n路易士•波伊曼(著)楊植勝等(譯)(1997)。《生死的抉擇——基本倫理學與墮\n胎》。臺北:桂冠。\n楊美惠;張躍宏(2000)。〈女人的可見性和男人的性焦慮-當代中國大陸的女性意\n識與男性研究的萌芽〉,《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6:57-60。\n楊裕仁、林婉玉(2005)。〈未婚青少女墮胎經驗及相關照護需求研究〉,《學校衛\n生》,6:53-77。\n蔡憫生(譯)(2007)。時時刻刻(Michael Cunningham)。臺北:高寶國際出版。\n蔡娟如(譯)(2015)。作家之路-從英雄的旅程學習說一個好故事(Christopher \nVogler)。臺北:商周出版。\n劉森堯(譯)(2006)。玩偶之家(Henrik Ibsen)。臺北:書林。\n鍾大豐、鮑玉珩(譯)(2012)。電影劇本寫作基礎(Syd Field)。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n魏豐(譯)(2014)。電影編劇創作指南(Syd Field)。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10346408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34640811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081101.pdf1.74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