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高昌回鶻與西遼、蒙古的關係
Quchu UiGur`s relationship with Qara Khitay and Mongol
作者 周宜靜
Chou, I Ching
貢獻者 劉義棠
Liu, Yi Tang
周宜靜
Chou, I Ching
關鍵詞 高昌回鶻
Qochu UiGur
日期 1994
上傳時間 29-四月-2016 16:07:04 (UTC+8)
摘要   唐文宗開成五年(西元八四○年),漠北回鶻汗國因一連串的天災及內憂外患而瓦解,其部眾南下附唐,或紛紛西遷至原已有許多回鶻人散佈的河西、新疆及中亞等地,並逐漸形成甘州、高昌及喀喇汗三股回鶻政權。至十一世紀末,宋、遼、金、西夏等政權的勢力均未能及於新疆地區;西方的喀喇汗朝分裂為東、西二部;其他據地自立的小政權又未成氣候;伊斯蘭勢力也尚不及東進於此;此時,被視為漠北回鶻汗國血胤的高昌回鶻以高昌為都城,以天山地區為基地,並與當地原有回鶻人及原有居民結合,利用當時新疆地區呈現各大勢力真空狀態的絕佳時期鞏固本身實力,並利用與各周邊政權和平相處的靈活外交手腕促進了本身在商業與文化上的發展,因而成為新疆地區最大的政權及文化象徵。不久,來自東方的西遼、蒙古勢力先後進入新疆地區及中亞地區,面對這兩股新興政權,高昌回鶻一反其多面發展的外交政策習慣,放棄原來獨立汗國的身份,選擇成為西遼、蒙古的附屬國,以維持本身的生存,此一轉變與抉擇的背景、過程、影響,以及其身為屬國時期所擁有的特殊地位與特殊發展,是為本論文所探討的主題。針對此一主題,本論文所討論的重點便有以下幾項:一、高昌回鶻的形成,及其臣屬西遼、蒙古前的發展與涉外關係。二、高昌回鶻臣屬西遼、轉附蒙古的背景與臣屬後的政治地位。三、高昌回鶻臣屬西遼、蒙古後,三者之間的政治、文化互動。四、高昌回鶻具有敏銳政治嗅覺的原因。五、高昌回鶻臣屬西遼、蒙古,在新疆地區歷史發展上的影響。而在高昌回鶻臣屬於西遼、蒙古期間,除了維持生存並促使本身文化高度發展外,其臣屬行為還具有以下幾項特殊意義:一、西遼、蒙古對高昌回鶻的失去控制權,也正是西遼、蒙古大汗廷勢力走下坡的徵兆。二、由於文化交流頻繁,高昌回鶻成為西遼、蒙古突厥化的重要觸媒。三、臣屬西遼、蒙古之後,高昌回鶻的地理位置雖使其較不易受其他政權的威脅,但也造成高昌回鶻人擺脫不了其「附屬國」的身份。四、今天新疆地區以維吾爾族為主體,同時伊斯蘭勢力成為主導當地生活、思想、社會文化的主要力量,此種情況的形成契機,正是高昌回鶻西遷後建立政權,同時臣服西遼、蒙古以自保後,與西遼、蒙古的統治者及文化彼此之間的互動,配合當地各方面的發展,以及受中亞諸突厥語族的影響,逐漸發展而成的。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學系
G79711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345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劉義棠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Liu, Yi Tang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周宜靜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Chou, I Chi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周宜靜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ou, I Chingen_US
dc.date (日期) 199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9-四月-2016 16:07:04 (UTC+8)-
dc.date.available 29-四月-2016 16:07:0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9-四月-2016 16:07:04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B2002003456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8562-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民族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G79711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唐文宗開成五年(西元八四○年),漠北回鶻汗國因一連串的天災及內憂外患而瓦解,其部眾南下附唐,或紛紛西遷至原已有許多回鶻人散佈的河西、新疆及中亞等地,並逐漸形成甘州、高昌及喀喇汗三股回鶻政權。至十一世紀末,宋、遼、金、西夏等政權的勢力均未能及於新疆地區;西方的喀喇汗朝分裂為東、西二部;其他據地自立的小政權又未成氣候;伊斯蘭勢力也尚不及東進於此;此時,被視為漠北回鶻汗國血胤的高昌回鶻以高昌為都城,以天山地區為基地,並與當地原有回鶻人及原有居民結合,利用當時新疆地區呈現各大勢力真空狀態的絕佳時期鞏固本身實力,並利用與各周邊政權和平相處的靈活外交手腕促進了本身在商業與文化上的發展,因而成為新疆地區最大的政權及文化象徵。不久,來自東方的西遼、蒙古勢力先後進入新疆地區及中亞地區,面對這兩股新興政權,高昌回鶻一反其多面發展的外交政策習慣,放棄原來獨立汗國的身份,選擇成為西遼、蒙古的附屬國,以維持本身的生存,此一轉變與抉擇的背景、過程、影響,以及其身為屬國時期所擁有的特殊地位與特殊發展,是為本論文所探討的主題。針對此一主題,本論文所討論的重點便有以下幾項:一、高昌回鶻的形成,及其臣屬西遼、蒙古前的發展與涉外關係。二、高昌回鶻臣屬西遼、轉附蒙古的背景與臣屬後的政治地位。三、高昌回鶻臣屬西遼、蒙古後,三者之間的政治、文化互動。四、高昌回鶻具有敏銳政治嗅覺的原因。五、高昌回鶻臣屬西遼、蒙古,在新疆地區歷史發展上的影響。而在高昌回鶻臣屬於西遼、蒙古期間,除了維持生存並促使本身文化高度發展外,其臣屬行為還具有以下幾項特殊意義:一、西遼、蒙古對高昌回鶻的失去控制權,也正是西遼、蒙古大汗廷勢力走下坡的徵兆。二、由於文化交流頻繁,高昌回鶻成為西遼、蒙古突厥化的重要觸媒。三、臣屬西遼、蒙古之後,高昌回鶻的地理位置雖使其較不易受其他政權的威脅,但也造成高昌回鶻人擺脫不了其「附屬國」的身份。四、今天新疆地區以維吾爾族為主體,同時伊斯蘭勢力成為主導當地生活、思想、社會文化的主要力量,此種情況的形成契機,正是高昌回鶻西遷後建立政權,同時臣服西遼、蒙古以自保後,與西遼、蒙古的統治者及文化彼此之間的互動,配合當地各方面的發展,以及受中亞諸突厥語族的影響,逐漸發展而成的。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緒論-----i
     第一章 高昌回鶻政權的形成
       第一節 高昌回鶻政權的建立-----1
       第二節 高昌回鶻的疆域與都城-----13
       第三節 高昌回鶻臣屬西遼前的涉外關係-----23
     第二章 高昌回鶻與西遼的關係
       第一節 高昌回鶻與西遼的淵源-----31
       第二節 高昌回鶻臣屬於西遼-----39
       第三節 高昌回鶻與西遼關係的改變-----47
     第三章 高昌回鶻與蒙古的關係
       第一節 畏兀兒地臣屬蒙古之初的地位-----55
       第二節 蒙古大汗對畏兀兒地的加強統治-----63
       第三節 高昌回鶻政治獨立性的喪失-----75
     第四章 高昌回鶻臣屬西遼、蒙古的意義
       第一節 兩大政權下高昌回鶻的特殊性-----87
       第二節 新疆地區伊斯蘭化的延遲-----91
       第三節 新疆地區維吾爾族的形成-----99
     結論-----103
     參考資料-----107
     附錄─ 高昌回鶻亦都護世系表-----119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3456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高昌回鶻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Qochu UiGuren_US
dc.title (題名) 高昌回鶻與西遼、蒙古的關係zh_TW
dc.title (題名) Quchu UiGur`s relationship with Qara Khitay and Mongol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