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著作權侵害之損害賠償責任
作者 許忠信
Xu, Zhong Xin
貢獻者 蔡明誠
Cai, Ming Cheng
許忠信
Xu, Zhong Xin
關鍵詞 著作權
損害賠償
法律
LAW
日期 1994
上傳時間 29-四月-2016 16:37:25 (UTC+8)
摘要   著作權侵害訴訟,國人每以刑事訴訟為之,其緣故甚多,損害賠償額難以証明與計算,無疑是一項因素。本法有鑑於此,遂於第八十八條第二項、第三項增設著作財產權被侵害時之損害賠償額計算方式。本文希冀國內著作權侵害之損害賠償請求,能落實立法者之美意,循民事訴訟為之,避免動輒以刑事為恫嚇,甚至漫天要價,乃對侵害著作權之損害賠償責任作一研究。
"謝辭-----一
     論文提要-----二
     目錄-----四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2
     第二章 著作權侵害之成立要件-----4
       第一節 基本概念-----4
         第一項 著作-----4
         第二項 著作權及其範圍-----6
         第三項 著作權之本質-----8
       第二節 著作財產權侵害之成立要件-----10
         第一項 須有侵害行為-----10
           一、侵害行為(抄襲)之概念-----10
           二、侵害行為(抄襲)之認定-----11
             (一)、語文、戲劇等文學著作-----13
               I、不受保護之成分-----13
               II、實質近似之判斷-----14
             (二)、音樂著作(樂曲部分)-----14
               I、受保護之成分-----14
               II、實質近似之判斷-----15
             (三)、美術、攝影等視覺性著作-----15
               I、受保護之分成-----15
               II、實質近似之判斷-----16
             (四)、視聽著作-----16
               I、受保護之成分-----16
               II、實質近似之判斷-----17
             (五)、事實性著作-----17
               I、受保護之成分-----17
               II、實質近似之判斷-----17
             (六)、電腦程式、(建築)設計圖等功能性著作-----18
               I、電腦程式著作之定義與內容-----18
               II、不受保護之成分-----19
               III、實質近似之判斷-----20
         第二項 須侵害本法所明文列舉之專屬權利-----22
           壹、重製權-----22
             一、重製之概念-----22
               (一)、重製之要件-----23
               (二)、重製之方法-----24
               (三)、著作無形利用時之重製-----24
             二、有關重製問題之探討-----25
               (一)、美術著作之人物由平面圖形製成立體玩偶-----25
               (二)、平面圖形著作由平面轉為立體-----25
           貳、改作權-----26
             一、改作權之意義-----26
             二、改作之概念-----27
             三、改作與著作人格權侵害之關係-----27
           參、公開播送權-----28
           肆、公開口述權-----28
           伍、公開上映權-----28
           陸、公開演出權-----29
           柒、公開展示權-----31
           捌、編輯權-----31
           玖、出租權-----32
             一、散布權及其用盡原則-----32
             二、出租權及其用盡原則-----33
         第三項 須有損害發生-----33
         第四項 損害與侵害行為間須具相當因果關係-----34
         第五項 行為須不法-----34
         第六項 侵害人須具責任能力-----34
         第七項 須有故意或過失-----34
       第三節 著作人格權侵害之成立要件-----36
         第一項 須有侵害行為-----36
         第二項 須侵害本法所明文列舉之著作人格權-----36
           壹、公開發表權-----37
             一、公開發表權之意義-----37
             二、公開發表權所保護之利益-----37
             三、公開發表權之特色-----37
             四、公開發表權之權能-----37
             五、公開發表權之例外-----38
           貳、姓名表示權-----38
           參、同一性保持權-----39
             一、同一性保持權之概念-----39
             二、同一性保持權與改作權間之關係-----39
             三、同一性保持權之例外排除規定-----40
         第三項 須有損害發生-----40
         第四項 相當因果關係-----41
         第五項 行為須不法-----41
         第六項 侵害人須具責任能力-----41
         第七項 侵害人須有故意或過失-----41
       第四節 著作權之擬制侵害-----43
     第三章 著作權侵害之比較法探討-----51
       第一節 前言-----51
         第一項 Arnstein原則-----51
         第二項 接近及實質近似方式-----53
       第二節 美國法上著作權侵害之成立要件-----54
         第一項 原告須擁有有效之著作權-----54
           一、原創性之推定-----55
           二、原告已遵循法定手續之推定-----55
           三、可受著作權保護性之推定-----55
           四、原告權利連續性之推定-----56
         第二項 被告模仿原告著作中受保護之成分已達抄襲之程度-----56
           壹、模仿要件-----57
             一、模仿及抄襲之概念-----57
             二、模仿要件之証明方式-----57
               (一)以直接証據証明被告模仿-----57
               (二)以間接証據(情況証據)推論被告模仿-----57
                 I、間接証明(推論)之正當性-----58
                 II、接近與近似間互動關係-----58
                 III、接近-----59
                   (I)接近之意義-----59
                   (II)接近之肯定例示-----59
                   (III)接近之否定例示-----60
                   (IV)接近之証明-----60
                 IV、近似(推論性近似)-----60
                   (I)稱為推論性近似之理由-----61
                   (II)明顯的近似-----61
                     1.明顯近似之意義-----62
                     2.明顯近似與實質近似之區別-----62
                     3.明顯近似之功能-----62
                     4.明顯近似可免除接近要件之理由-----62
                     5.明顯近似之判斷方法-----63
                   (III)共同錯誤-----63
                     1.意義-----63
                     2.效果-----63
                   (IV)暴露行跡之不近似-----64
               (三)模仿推論之推翻-----64
             三、模仿要件階段的判斷方法-----64
           貳、抄襲要件-----64
             一、被告所模仿者須屬受保護之成分-----65
               (一)構想-----65
               (二)事實-----66
               (三)表達方式與構想混同原則-----66
               (四)難免的表達方式-----66
               (五)必然情景原則-----67
             二、實質近似-----67
               (一)實質近似之概念-----67
               (二)實質近似之內涵-----67
                 I、全面的非逐字近似-----68
                   (I)抽象原則-----68
                   (II)形式原則-----69
                   (III)抽象原則與形式原則並用模式-----69
                   (IV)整體概念及感覺原則-----71
                   (V)重覆原則-----71
                   (VI)經濟利益原則-----72
                   (VI)判斷電腦程式是否實質近似之連續過濾原則-----72
                     1.排除程式中僅由構想所構成之成分-----74
                     2.排除因邏輯因素、效率考量所形成之程式成分-----75
                     3.排除因外在因素考量所形成之電腦程式成分-----76
                     4.排除屬於公共財範圍內之程式成分-----78
                     5.分析排除後所餘存之近似性-----78
                     6.結論-----78
                 II、全面的逐字近似-----79
                 III、局部的逐字近似-----79
                 IV、局部的非逐字近似-----79
               (三)一般人原則-----80
                 I、一般人原則之淵源-----80
                 II、一般人原則之內容-----80
                 IV、一般人原則之妥當性-----80
                 V、一般人原則之批評-----81
                 VI、一般人原則之修正-----81
                   (I)Arnstein原則-----81
                   (II)外在一內在原則-----82
         第三項 結論-----82
       第三節 美國法上著作權侵害之抗辯-----84
         第一項 著作權拋棄之抗辯-----84
           一、著作權拋棄之要件-----84
           二、著作權拋棄之效果-----84
         第二項 禁反言之抗辯-----84
         第三項 缺乏意圖之抗辯-----85
         第四項 著作權濫用之抗辯及不潔手原則-----85
           一、因違反托拉斯法而成立之著作權濫用-----85
           二、不潔手抗辯-----87
         第五項 怠慢之抗辯-----87
         第六項 合理使用之抗辯-----88
     第四章 著作權侵害之合理使用抗辯-----94
       第一節 前言-----94
       第二節 美國法上之合理使用原則-----95
         第一項 概述-----95
           壹、合理使用之意義-----95
           貳、合理使用之本質-----95
         第二項 合理使用與豁免規定之比較-----96
         第三項 合理使用之考量因素-----97
           壹、該使用之目的與性質,包括係為商業目的或非營利教育目的-----98
             一、非營利(商業)目的與營利目的-----98
             二、創造使用與非創造使用性質-----99
             三、批評與評論目的-----100
             四、諷刺調侃性著作-----100
             五、新聞報導目的-----101
             六、教育目的-----101
             七、學術或研究目的-----102
             八、政府及司法程序之使用-----103
             九、偶然重製-----103
           貳、被使用著作之性質-----104
             一、教科書或其他以學校為主要市場之書籍-----104
             二、未發行之著作-----104
             三、已絕版之著作-----105
             四、時事通訊-----105
             五、視聽著作-----105
             六、事實性著作-----106
           參、使用部分占被使用著作全部之質量關係-----106
             一、使用部分占被使用著作全部之量的關係-----106
             二、使用部分占被使用著作全部之質的關係-----107
             三、使用部分與被告著作全部間之關係-----107
           肆、該使用對被使用著作之潛在市場或價值之影響-----108
             一、概念分析-----108
             二、案例分析-----109
           伍、合理使用之其他考量因素-----111
         第四項 合理使用之具體判斷途徑-----111
           壹、功能性原則-----113
             一、功能性原則之內容-----113
             二、案例說明-----114
             三、功能性原則之優點-----114
             四、功能性原則之缺失-----114
           貳、合理使用之經濟分析模式-----115
             一、市場失靈-----115
             二、衡量損害與利益-----116
             三、實質損害-----116
           參、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途徑-----117
             一、合理使用之個人利益途徑-----117
             二、合理使用之公共利益途徑-----117
           肆、小結-----118
       第三節 我國法上合理使用規定之分析-----119
         第一項 概述-----119
         第二項 狹義合理使用外之著作財產權限制-----120
           壹、為保存文化、提升藝文之目的而豁免-----120
           貳、為資訊自由流通之目的而豁免-----122
           參、為公益活動目的而豁免-----123
           肆、為商品流通目的而豁免-----124
           伍、電腦程式著作之特別規定-----125
           陸、為盲人福利目的而豁免-----126
         第三項 狹義之合理使用-----126
           壹、本法第六十五條規定之性質與說明-----126
             一、利用之目的及性質-----127
             二、著作之性質-----128
             三、所利用之質量及其在整個著作所占之比例-----129
             四、利用結果對著作潛在市場與現在價值之影響-----129
           貳、本法所列舉之合理使用類別-----130
             一、基於國家機關運作目的-----130
             二、基於教育目的-----131
             三、基於報導目的-----132
             四、基於研究目的-----133
             五、基於評論及其他正當目的-----134
             六、個人或家庭非營利之目的-----134
         第四項 小結-----135
       第四節 結論-----136
     第五章 著作權侵害之損害賠償責任-----144
       第一節 前言-----144
         第一項 侵害防上請求權及侵害排除請求權-----144
         第二項 不當得利請求權-----144
         第三項 不真正無因管理請求權-----147
       第二節 侵害著作財產權之損害賠償責任-----148
         第一項 損害賠償請求權人-----148
           壹、非共同著作-----148
             一、著作財產權人-----148
             二、專屬被授權人-----149
           貳、共同著作-----151
         第二項 損害賠償義務人-----152
           壹、美國法制-----152
             一、替代責任-----152
             二、與有侵權行為責任-----153
             三、其他相關問題-----154
           貳、我國法上若干個別問題之探討-----155
         第三項 損害賠償之方法-----156
         第四項 損害賠償之範圍與計算-----157
           壹、具體損害賠償說-----159
             一、內容說明-----159
             二、具體損害賠償說之優點-----160
             三、具體損害賠償說之缺點-----160
           貳、差額說-----160
           參、總利益說-----161
             一、內容說明-----161
             二、法理依據-----161
             三、正當化理由-----161
             四、總利益說之優點-----162
             五、總利益說之缺點-----162
           肆、總價額說-----163
           伍、類推授權報酬說-----163
             一、內容說明-----163
             二、法理依據-----164
             三、正當化理由-----165
             四、平等待遇原則-----165
             五、類推授權報酬說之優點-----166
             六、類推授權報酬說之缺點-----167
             七、小結-----167
           陸、酌定損害賠償說-----168
           柒、美國法上累積計算說-----169
             一、實際損害之計算-----170
               (一)原告所減少之銷售額-----170
               (二)合理的授權報酬及下場價值-----171
                 I、合理的授權報酬-----172
                 II、著作之市場價值-----172
               (三)其他損害-----173
             二、被告因侵權行為所獲利潤(未計入實際損害者)之計算-----173
               (一)遠因的或臆測性利潤-----173
               (二)間接利潤-----174
               (三)被告可扣除之成本-----174
                 I、直接成本-----174
                 II、間接成本-----174
                 III、不可扣除之成本-----175
               (四)分配-----175
                 I、不分配原則-----175
                 II、不分配原則之修正-----175
                 III、案例分析-----176
                 IV、分配之絕對限制-----177
           捌、美國法上法定賠償說-----178
             一、已登記著作權人得選擇法定賠償-----178
             二、法定賠償制度之理論基礎-----178
             三、法定賠償額之審酌因素-----179
             四、侵害原告數件著作之法定賠償-----180
               (一)編輯著作-----181
               (二)衍生著作-----181
             五、數侵權行為侵害同一著作之法定賠償-----182
               (一)同一訴訟中同一著作之同一侵權行為人-----182
               (二)同一訴訟中同一著作之數位侵權行為人-----184
         第五項、損害之証明-----183
           壹、具體損害賠償說-----184
           貳、差額說-----185
           參、總利益說及總價額說-----185
           肆、類推授權報酬說-----185
           伍、美國法上累積計算說-----186
         第六項 結論-----186
       第三節 侵害著作人格權之損害賠償責任-----187
         第一項 概述-----187
         第二項 損害賠償請求權人-----187
           壹、財產上損害-----187
           貳、非財產上損害-----188
         第三項 損害賠償之方法-----188
         第四項 損害之証明及慰撫金之酌定-----189
           一、財產上損害-----189
           二、非財產上損害-----189
     第六章 結論-----199
     參考文獻-----204
     比較表-----210
     縮語表-----212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399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蔡明誠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Cai, Ming Cheng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許忠信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Xu, Zhong Xinen_US
dc.creator (作者) 許忠信zh_TW
dc.creator (作者) Xu, Zhong Xinen_US
dc.date (日期) 199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9-四月-2016 16:37:25 (UTC+8)-
dc.date.available 29-四月-2016 16:37:2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9-四月-2016 16:37:25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B2002003996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887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著作權侵害訴訟,國人每以刑事訴訟為之,其緣故甚多,損害賠償額難以証明與計算,無疑是一項因素。本法有鑑於此,遂於第八十八條第二項、第三項增設著作財產權被侵害時之損害賠償額計算方式。本文希冀國內著作權侵害之損害賠償請求,能落實立法者之美意,循民事訴訟為之,避免動輒以刑事為恫嚇,甚至漫天要價,乃對侵害著作權之損害賠償責任作一研究。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謝辭-----一
     論文提要-----二
     目錄-----四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2
     第二章 著作權侵害之成立要件-----4
       第一節 基本概念-----4
         第一項 著作-----4
         第二項 著作權及其範圍-----6
         第三項 著作權之本質-----8
       第二節 著作財產權侵害之成立要件-----10
         第一項 須有侵害行為-----10
           一、侵害行為(抄襲)之概念-----10
           二、侵害行為(抄襲)之認定-----11
             (一)、語文、戲劇等文學著作-----13
               I、不受保護之成分-----13
               II、實質近似之判斷-----14
             (二)、音樂著作(樂曲部分)-----14
               I、受保護之成分-----14
               II、實質近似之判斷-----15
             (三)、美術、攝影等視覺性著作-----15
               I、受保護之分成-----15
               II、實質近似之判斷-----16
             (四)、視聽著作-----16
               I、受保護之成分-----16
               II、實質近似之判斷-----17
             (五)、事實性著作-----17
               I、受保護之成分-----17
               II、實質近似之判斷-----17
             (六)、電腦程式、(建築)設計圖等功能性著作-----18
               I、電腦程式著作之定義與內容-----18
               II、不受保護之成分-----19
               III、實質近似之判斷-----20
         第二項 須侵害本法所明文列舉之專屬權利-----22
           壹、重製權-----22
             一、重製之概念-----22
               (一)、重製之要件-----23
               (二)、重製之方法-----24
               (三)、著作無形利用時之重製-----24
             二、有關重製問題之探討-----25
               (一)、美術著作之人物由平面圖形製成立體玩偶-----25
               (二)、平面圖形著作由平面轉為立體-----25
           貳、改作權-----26
             一、改作權之意義-----26
             二、改作之概念-----27
             三、改作與著作人格權侵害之關係-----27
           參、公開播送權-----28
           肆、公開口述權-----28
           伍、公開上映權-----28
           陸、公開演出權-----29
           柒、公開展示權-----31
           捌、編輯權-----31
           玖、出租權-----32
             一、散布權及其用盡原則-----32
             二、出租權及其用盡原則-----33
         第三項 須有損害發生-----33
         第四項 損害與侵害行為間須具相當因果關係-----34
         第五項 行為須不法-----34
         第六項 侵害人須具責任能力-----34
         第七項 須有故意或過失-----34
       第三節 著作人格權侵害之成立要件-----36
         第一項 須有侵害行為-----36
         第二項 須侵害本法所明文列舉之著作人格權-----36
           壹、公開發表權-----37
             一、公開發表權之意義-----37
             二、公開發表權所保護之利益-----37
             三、公開發表權之特色-----37
             四、公開發表權之權能-----37
             五、公開發表權之例外-----38
           貳、姓名表示權-----38
           參、同一性保持權-----39
             一、同一性保持權之概念-----39
             二、同一性保持權與改作權間之關係-----39
             三、同一性保持權之例外排除規定-----40
         第三項 須有損害發生-----40
         第四項 相當因果關係-----41
         第五項 行為須不法-----41
         第六項 侵害人須具責任能力-----41
         第七項 侵害人須有故意或過失-----41
       第四節 著作權之擬制侵害-----43
     第三章 著作權侵害之比較法探討-----51
       第一節 前言-----51
         第一項 Arnstein原則-----51
         第二項 接近及實質近似方式-----53
       第二節 美國法上著作權侵害之成立要件-----54
         第一項 原告須擁有有效之著作權-----54
           一、原創性之推定-----55
           二、原告已遵循法定手續之推定-----55
           三、可受著作權保護性之推定-----55
           四、原告權利連續性之推定-----56
         第二項 被告模仿原告著作中受保護之成分已達抄襲之程度-----56
           壹、模仿要件-----57
             一、模仿及抄襲之概念-----57
             二、模仿要件之証明方式-----57
               (一)以直接証據証明被告模仿-----57
               (二)以間接証據(情況証據)推論被告模仿-----57
                 I、間接証明(推論)之正當性-----58
                 II、接近與近似間互動關係-----58
                 III、接近-----59
                   (I)接近之意義-----59
                   (II)接近之肯定例示-----59
                   (III)接近之否定例示-----60
                   (IV)接近之証明-----60
                 IV、近似(推論性近似)-----60
                   (I)稱為推論性近似之理由-----61
                   (II)明顯的近似-----61
                     1.明顯近似之意義-----62
                     2.明顯近似與實質近似之區別-----62
                     3.明顯近似之功能-----62
                     4.明顯近似可免除接近要件之理由-----62
                     5.明顯近似之判斷方法-----63
                   (III)共同錯誤-----63
                     1.意義-----63
                     2.效果-----63
                   (IV)暴露行跡之不近似-----64
               (三)模仿推論之推翻-----64
             三、模仿要件階段的判斷方法-----64
           貳、抄襲要件-----64
             一、被告所模仿者須屬受保護之成分-----65
               (一)構想-----65
               (二)事實-----66
               (三)表達方式與構想混同原則-----66
               (四)難免的表達方式-----66
               (五)必然情景原則-----67
             二、實質近似-----67
               (一)實質近似之概念-----67
               (二)實質近似之內涵-----67
                 I、全面的非逐字近似-----68
                   (I)抽象原則-----68
                   (II)形式原則-----69
                   (III)抽象原則與形式原則並用模式-----69
                   (IV)整體概念及感覺原則-----71
                   (V)重覆原則-----71
                   (VI)經濟利益原則-----72
                   (VI)判斷電腦程式是否實質近似之連續過濾原則-----72
                     1.排除程式中僅由構想所構成之成分-----74
                     2.排除因邏輯因素、效率考量所形成之程式成分-----75
                     3.排除因外在因素考量所形成之電腦程式成分-----76
                     4.排除屬於公共財範圍內之程式成分-----78
                     5.分析排除後所餘存之近似性-----78
                     6.結論-----78
                 II、全面的逐字近似-----79
                 III、局部的逐字近似-----79
                 IV、局部的非逐字近似-----79
               (三)一般人原則-----80
                 I、一般人原則之淵源-----80
                 II、一般人原則之內容-----80
                 IV、一般人原則之妥當性-----80
                 V、一般人原則之批評-----81
                 VI、一般人原則之修正-----81
                   (I)Arnstein原則-----81
                   (II)外在一內在原則-----82
         第三項 結論-----82
       第三節 美國法上著作權侵害之抗辯-----84
         第一項 著作權拋棄之抗辯-----84
           一、著作權拋棄之要件-----84
           二、著作權拋棄之效果-----84
         第二項 禁反言之抗辯-----84
         第三項 缺乏意圖之抗辯-----85
         第四項 著作權濫用之抗辯及不潔手原則-----85
           一、因違反托拉斯法而成立之著作權濫用-----85
           二、不潔手抗辯-----87
         第五項 怠慢之抗辯-----87
         第六項 合理使用之抗辯-----88
     第四章 著作權侵害之合理使用抗辯-----94
       第一節 前言-----94
       第二節 美國法上之合理使用原則-----95
         第一項 概述-----95
           壹、合理使用之意義-----95
           貳、合理使用之本質-----95
         第二項 合理使用與豁免規定之比較-----96
         第三項 合理使用之考量因素-----97
           壹、該使用之目的與性質,包括係為商業目的或非營利教育目的-----98
             一、非營利(商業)目的與營利目的-----98
             二、創造使用與非創造使用性質-----99
             三、批評與評論目的-----100
             四、諷刺調侃性著作-----100
             五、新聞報導目的-----101
             六、教育目的-----101
             七、學術或研究目的-----102
             八、政府及司法程序之使用-----103
             九、偶然重製-----103
           貳、被使用著作之性質-----104
             一、教科書或其他以學校為主要市場之書籍-----104
             二、未發行之著作-----104
             三、已絕版之著作-----105
             四、時事通訊-----105
             五、視聽著作-----105
             六、事實性著作-----106
           參、使用部分占被使用著作全部之質量關係-----106
             一、使用部分占被使用著作全部之量的關係-----106
             二、使用部分占被使用著作全部之質的關係-----107
             三、使用部分與被告著作全部間之關係-----107
           肆、該使用對被使用著作之潛在市場或價值之影響-----108
             一、概念分析-----108
             二、案例分析-----109
           伍、合理使用之其他考量因素-----111
         第四項 合理使用之具體判斷途徑-----111
           壹、功能性原則-----113
             一、功能性原則之內容-----113
             二、案例說明-----114
             三、功能性原則之優點-----114
             四、功能性原則之缺失-----114
           貳、合理使用之經濟分析模式-----115
             一、市場失靈-----115
             二、衡量損害與利益-----116
             三、實質損害-----116
           參、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途徑-----117
             一、合理使用之個人利益途徑-----117
             二、合理使用之公共利益途徑-----117
           肆、小結-----118
       第三節 我國法上合理使用規定之分析-----119
         第一項 概述-----119
         第二項 狹義合理使用外之著作財產權限制-----120
           壹、為保存文化、提升藝文之目的而豁免-----120
           貳、為資訊自由流通之目的而豁免-----122
           參、為公益活動目的而豁免-----123
           肆、為商品流通目的而豁免-----124
           伍、電腦程式著作之特別規定-----125
           陸、為盲人福利目的而豁免-----126
         第三項 狹義之合理使用-----126
           壹、本法第六十五條規定之性質與說明-----126
             一、利用之目的及性質-----127
             二、著作之性質-----128
             三、所利用之質量及其在整個著作所占之比例-----129
             四、利用結果對著作潛在市場與現在價值之影響-----129
           貳、本法所列舉之合理使用類別-----130
             一、基於國家機關運作目的-----130
             二、基於教育目的-----131
             三、基於報導目的-----132
             四、基於研究目的-----133
             五、基於評論及其他正當目的-----134
             六、個人或家庭非營利之目的-----134
         第四項 小結-----135
       第四節 結論-----136
     第五章 著作權侵害之損害賠償責任-----144
       第一節 前言-----144
         第一項 侵害防上請求權及侵害排除請求權-----144
         第二項 不當得利請求權-----144
         第三項 不真正無因管理請求權-----147
       第二節 侵害著作財產權之損害賠償責任-----148
         第一項 損害賠償請求權人-----148
           壹、非共同著作-----148
             一、著作財產權人-----148
             二、專屬被授權人-----149
           貳、共同著作-----151
         第二項 損害賠償義務人-----152
           壹、美國法制-----152
             一、替代責任-----152
             二、與有侵權行為責任-----153
             三、其他相關問題-----154
           貳、我國法上若干個別問題之探討-----155
         第三項 損害賠償之方法-----156
         第四項 損害賠償之範圍與計算-----157
           壹、具體損害賠償說-----159
             一、內容說明-----159
             二、具體損害賠償說之優點-----160
             三、具體損害賠償說之缺點-----160
           貳、差額說-----160
           參、總利益說-----161
             一、內容說明-----161
             二、法理依據-----161
             三、正當化理由-----161
             四、總利益說之優點-----162
             五、總利益說之缺點-----162
           肆、總價額說-----163
           伍、類推授權報酬說-----163
             一、內容說明-----163
             二、法理依據-----164
             三、正當化理由-----165
             四、平等待遇原則-----165
             五、類推授權報酬說之優點-----166
             六、類推授權報酬說之缺點-----167
             七、小結-----167
           陸、酌定損害賠償說-----168
           柒、美國法上累積計算說-----169
             一、實際損害之計算-----170
               (一)原告所減少之銷售額-----170
               (二)合理的授權報酬及下場價值-----171
                 I、合理的授權報酬-----172
                 II、著作之市場價值-----172
               (三)其他損害-----173
             二、被告因侵權行為所獲利潤(未計入實際損害者)之計算-----173
               (一)遠因的或臆測性利潤-----173
               (二)間接利潤-----174
               (三)被告可扣除之成本-----174
                 I、直接成本-----174
                 II、間接成本-----174
                 III、不可扣除之成本-----175
               (四)分配-----175
                 I、不分配原則-----175
                 II、不分配原則之修正-----175
                 III、案例分析-----176
                 IV、分配之絕對限制-----177
           捌、美國法上法定賠償說-----178
             一、已登記著作權人得選擇法定賠償-----178
             二、法定賠償制度之理論基礎-----178
             三、法定賠償額之審酌因素-----179
             四、侵害原告數件著作之法定賠償-----180
               (一)編輯著作-----181
               (二)衍生著作-----181
             五、數侵權行為侵害同一著作之法定賠償-----182
               (一)同一訴訟中同一著作之同一侵權行為人-----182
               (二)同一訴訟中同一著作之數位侵權行為人-----184
         第五項、損害之証明-----183
           壹、具體損害賠償說-----184
           貳、差額說-----185
           參、總利益說及總價額說-----185
           肆、類推授權報酬說-----185
           伍、美國法上累積計算說-----186
         第六項 結論-----186
       第三節 侵害著作人格權之損害賠償責任-----187
         第一項 概述-----187
         第二項 損害賠償請求權人-----187
           壹、財產上損害-----187
           貳、非財產上損害-----188
         第三項 損害賠償之方法-----188
         第四項 損害之証明及慰撫金之酌定-----189
           一、財產上損害-----189
           二、非財產上損害-----189
     第六章 結論-----199
     參考文獻-----204
     比較表-----210
     縮語表-----212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謝辭-----一
     論文提要-----二
     目錄-----四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2
     第二章 著作權侵害之成立要件-----4
       第一節 基本概念-----4
         第一項 著作-----4
         第二項 著作權及其範圍-----6
         第三項 著作權之本質-----8
       第二節 著作財產權侵害之成立要件-----10
         第一項 須有侵害行為-----10
           一、侵害行為(抄襲)之概念-----10
           二、侵害行為(抄襲)之認定-----11
             (一)、語文、戲劇等文學著作-----13
               I、不受保護之成分-----13
               II、實質近似之判斷-----14
             (二)、音樂著作(樂曲部分)-----14
               I、受保護之成分-----14
               II、實質近似之判斷-----15
             (三)、美術、攝影等視覺性著作-----15
               I、受保護之分成-----15
               II、實質近似之判斷-----16
             (四)、視聽著作-----16
               I、受保護之成分-----16
               II、實質近似之判斷-----17
             (五)、事實性著作-----17
               I、受保護之成分-----17
               II、實質近似之判斷-----17
             (六)、電腦程式、(建築)設計圖等功能性著作-----18
               I、電腦程式著作之定義與內容-----18
               II、不受保護之成分-----19
               III、實質近似之判斷-----20
         第二項 須侵害本法所明文列舉之專屬權利-----22
           壹、重製權-----22
             一、重製之概念-----22
               (一)、重製之要件-----23
               (二)、重製之方法-----24
               (三)、著作無形利用時之重製-----24
             二、有關重製問題之探討-----25
               (一)、美術著作之人物由平面圖形製成立體玩偶-----25
               (二)、平面圖形著作由平面轉為立體-----25
           貳、改作權-----26
             一、改作權之意義-----26
             二、改作之概念-----27
             三、改作與著作人格權侵害之關係-----27
           參、公開播送權-----28
           肆、公開口述權-----28
           伍、公開上映權-----28
           陸、公開演出權-----29
           柒、公開展示權-----31
           捌、編輯權-----31
           玖、出租權-----32
             一、散布權及其用盡原則-----32
             二、出租權及其用盡原則-----33
         第三項 須有損害發生-----33
         第四項 損害與侵害行為間須具相當因果關係-----34
         第五項 行為須不法-----34
         第六項 侵害人須具責任能力-----34
         第七項 須有故意或過失-----34
       第三節 著作人格權侵害之成立要件-----36
         第一項 須有侵害行為-----36
         第二項 須侵害本法所明文列舉之著作人格權-----36
           壹、公開發表權-----37
             一、公開發表權之意義-----37
             二、公開發表權所保護之利益-----37
             三、公開發表權之特色-----37
             四、公開發表權之權能-----37
             五、公開發表權之例外-----38
           貳、姓名表示權-----38
           參、同一性保持權-----39
             一、同一性保持權之概念-----39
             二、同一性保持權與改作權間之關係-----39
             三、同一性保持權之例外排除規定-----40
         第三項 須有損害發生-----40
         第四項 相當因果關係-----41
         第五項 行為須不法-----41
         第六項 侵害人須具責任能力-----41
         第七項 侵害人須有故意或過失-----41
       第四節 著作權之擬制侵害-----43
     第三章 著作權侵害之比較法探討-----51
       第一節 前言-----51
         第一項 Arnstein原則-----51
         第二項 接近及實質近似方式-----53
       第二節 美國法上著作權侵害之成立要件-----54
         第一項 原告須擁有有效之著作權-----54
           一、原創性之推定-----55
           二、原告已遵循法定手續之推定-----55
           三、可受著作權保護性之推定-----55
           四、原告權利連續性之推定-----56
         第二項 被告模仿原告著作中受保護之成分已達抄襲之程度-----56
           壹、模仿要件-----57
             一、模仿及抄襲之概念-----57
             二、模仿要件之証明方式-----57
               (一)以直接証據証明被告模仿-----57
               (二)以間接証據(情況証據)推論被告模仿-----57
                 I、間接証明(推論)之正當性-----58
                 II、接近與近似間互動關係-----58
                 III、接近-----59
                   (I)接近之意義-----59
                   (II)接近之肯定例示-----59
                   (III)接近之否定例示-----60
                   (IV)接近之証明-----60
                 IV、近似(推論性近似)-----60
                   (I)稱為推論性近似之理由-----61
                   (II)明顯的近似-----61
                     1.明顯近似之意義-----62
                     2.明顯近似與實質近似之區別-----62
                     3.明顯近似之功能-----62
                     4.明顯近似可免除接近要件之理由-----62
                     5.明顯近似之判斷方法-----63
                   (III)共同錯誤-----63
                     1.意義-----63
                     2.效果-----63
                   (IV)暴露行跡之不近似-----64
               (三)模仿推論之推翻-----64
             三、模仿要件階段的判斷方法-----64
           貳、抄襲要件-----64
             一、被告所模仿者須屬受保護之成分-----65
               (一)構想-----65
               (二)事實-----66
               (三)表達方式與構想混同原則-----66
               (四)難免的表達方式-----66
               (五)必然情景原則-----67
             二、實質近似-----67
               (一)實質近似之概念-----67
               (二)實質近似之內涵-----67
                 I、全面的非逐字近似-----68
                   (I)抽象原則-----68
                   (II)形式原則-----69
                   (III)抽象原則與形式原則並用模式-----69
                   (IV)整體概念及感覺原則-----71
                   (V)重覆原則-----71
                   (VI)經濟利益原則-----72
                   (VI)判斷電腦程式是否實質近似之連續過濾原則-----72
                     1.排除程式中僅由構想所構成之成分-----74
                     2.排除因邏輯因素、效率考量所形成之程式成分-----75
                     3.排除因外在因素考量所形成之電腦程式成分-----76
                     4.排除屬於公共財範圍內之程式成分-----78
                     5.分析排除後所餘存之近似性-----78
                     6.結論-----78
                 II、全面的逐字近似-----79
                 III、局部的逐字近似-----79
                 IV、局部的非逐字近似-----79
               (三)一般人原則-----80
                 I、一般人原則之淵源-----80
                 II、一般人原則之內容-----80
                 IV、一般人原則之妥當性-----80
                 V、一般人原則之批評-----81
                 VI、一般人原則之修正-----81
                   (I)Arnstein原則-----81
                   (II)外在一內在原則-----82
         第三項 結論-----82
       第三節 美國法上著作權侵害之抗辯-----84
         第一項 著作權拋棄之抗辯-----84
           一、著作權拋棄之要件-----84
           二、著作權拋棄之效果-----84
         第二項 禁反言之抗辯-----84
         第三項 缺乏意圖之抗辯-----85
         第四項 著作權濫用之抗辯及不潔手原則-----85
           一、因違反托拉斯法而成立之著作權濫用-----85
           二、不潔手抗辯-----87
         第五項 怠慢之抗辯-----87
         第六項 合理使用之抗辯-----88
     第四章 著作權侵害之合理使用抗辯-----94
       第一節 前言-----94
       第二節 美國法上之合理使用原則-----95
         第一項 概述-----95
           壹、合理使用之意義-----95
           貳、合理使用之本質-----95
         第二項 合理使用與豁免規定之比較-----96
         第三項 合理使用之考量因素-----97
           壹、該使用之目的與性質,包括係為商業目的或非營利教育目的-----98
             一、非營利(商業)目的與營利目的-----98
             二、創造使用與非創造使用性質-----99
             三、批評與評論目的-----100
             四、諷刺調侃性著作-----100
             五、新聞報導目的-----101
             六、教育目的-----101
             七、學術或研究目的-----102
             八、政府及司法程序之使用-----103
             九、偶然重製-----103
           貳、被使用著作之性質-----104
             一、教科書或其他以學校為主要市場之書籍-----104
             二、未發行之著作-----104
             三、已絕版之著作-----105
             四、時事通訊-----105
             五、視聽著作-----105
             六、事實性著作-----106
           參、使用部分占被使用著作全部之質量關係-----106
             一、使用部分占被使用著作全部之量的關係-----106
             二、使用部分占被使用著作全部之質的關係-----107
             三、使用部分與被告著作全部間之關係-----107
           肆、該使用對被使用著作之潛在市場或價值之影響-----108
             一、概念分析-----108
             二、案例分析-----109
           伍、合理使用之其他考量因素-----111
         第四項 合理使用之具體判斷途徑-----111
           壹、功能性原則-----113
             一、功能性原則之內容-----113
             二、案例說明-----114
             三、功能性原則之優點-----114
             四、功能性原則之缺失-----114
           貳、合理使用之經濟分析模式-----115
             一、市場失靈-----115
             二、衡量損害與利益-----116
             三、實質損害-----116
           參、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途徑-----117
             一、合理使用之個人利益途徑-----117
             二、合理使用之公共利益途徑-----117
           肆、小結-----118
       第三節 我國法上合理使用規定之分析-----119
         第一項 概述-----119
         第二項 狹義合理使用外之著作財產權限制-----120
           壹、為保存文化、提升藝文之目的而豁免-----120
           貳、為資訊自由流通之目的而豁免-----122
           參、為公益活動目的而豁免-----123
           肆、為商品流通目的而豁免-----124
           伍、電腦程式著作之特別規定-----125
           陸、為盲人福利目的而豁免-----126
         第三項 狹義之合理使用-----126
           壹、本法第六十五條規定之性質與說明-----126
             一、利用之目的及性質-----127
             二、著作之性質-----128
             三、所利用之質量及其在整個著作所占之比例-----129
             四、利用結果對著作潛在市場與現在價值之影響-----129
           貳、本法所列舉之合理使用類別-----130
             一、基於國家機關運作目的-----130
             二、基於教育目的-----131
             三、基於報導目的-----132
             四、基於研究目的-----133
             五、基於評論及其他正當目的-----134
             六、個人或家庭非營利之目的-----134
         第四項 小結-----135
       第四節 結論-----136
     第五章 著作權侵害之損害賠償責任-----144
       第一節 前言-----144
         第一項 侵害防上請求權及侵害排除請求權-----144
         第二項 不當得利請求權-----144
         第三項 不真正無因管理請求權-----147
       第二節 侵害著作財產權之損害賠償責任-----148
         第一項 損害賠償請求權人-----148
           壹、非共同著作-----148
             一、著作財產權人-----148
             二、專屬被授權人-----149
           貳、共同著作-----151
         第二項 損害賠償義務人-----152
           壹、美國法制-----152
             一、替代責任-----152
             二、與有侵權行為責任-----153
             三、其他相關問題-----154
           貳、我國法上若干個別問題之探討-----155
         第三項 損害賠償之方法-----156
         第四項 損害賠償之範圍與計算-----157
           壹、具體損害賠償說-----159
             一、內容說明-----159
             二、具體損害賠償說之優點-----160
             三、具體損害賠償說之缺點-----160
           貳、差額說-----160
           參、總利益說-----161
             一、內容說明-----161
             二、法理依據-----161
             三、正當化理由-----161
             四、總利益說之優點-----162
             五、總利益說之缺點-----162
           肆、總價額說-----163
           伍、類推授權報酬說-----163
             一、內容說明-----163
             二、法理依據-----164
             三、正當化理由-----165
             四、平等待遇原則-----165
             五、類推授權報酬說之優點-----166
             六、類推授權報酬說之缺點-----167
             七、小結-----167
           陸、酌定損害賠償說-----168
           柒、美國法上累積計算說-----169
             一、實際損害之計算-----170
               (一)原告所減少之銷售額-----170
               (二)合理的授權報酬及下場價值-----171
                 I、合理的授權報酬-----172
                 II、著作之市場價值-----172
               (三)其他損害-----173
             二、被告因侵權行為所獲利潤(未計入實際損害者)之計算-----173
               (一)遠因的或臆測性利潤-----173
               (二)間接利潤-----174
               (三)被告可扣除之成本-----174
                 I、直接成本-----174
                 II、間接成本-----174
                 III、不可扣除之成本-----175
               (四)分配-----175
                 I、不分配原則-----175
                 II、不分配原則之修正-----175
                 III、案例分析-----176
                 IV、分配之絕對限制-----177
           捌、美國法上法定賠償說-----178
             一、已登記著作權人得選擇法定賠償-----178
             二、法定賠償制度之理論基礎-----178
             三、法定賠償額之審酌因素-----179
             四、侵害原告數件著作之法定賠償-----180
               (一)編輯著作-----181
               (二)衍生著作-----181
             五、數侵權行為侵害同一著作之法定賠償-----182
               (一)同一訴訟中同一著作之同一侵權行為人-----182
               (二)同一訴訟中同一著作之數位侵權行為人-----184
         第五項、損害之証明-----183
           壹、具體損害賠償說-----184
           貳、差額說-----185
           參、總利益說及總價額說-----185
           肆、類推授權報酬說-----185
           伍、美國法上累積計算說-----186
         第六項 結論-----186
       第三節 侵害著作人格權之損害賠償責任-----187
         第一項 概述-----187
         第二項 損害賠償請求權人-----187
           壹、財產上損害-----187
           貳、非財產上損害-----188
         第三項 損害賠償之方法-----188
         第四項 損害之証明及慰撫金之酌定-----189
           一、財產上損害-----189
           二、非財產上損害-----189
     第六章 結論-----199
     參考文獻-----204
     比較表-----210
     縮語表-----212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3996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著作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損害賠償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法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LAWen_US
dc.title (題名) 著作權侵害之損害賠償責任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