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趙建民 | zh_TW |
dc.contributor.advisor | ZHAO, JIAN-MIN | en_US |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 李奇正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 LI, QI-ZHENG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李奇正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LI, QI-ZHENG | en_US |
dc.date (日期) | 1992 | en_US |
dc.date (日期) | 1991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五月-2016 15:29:39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2-五月-2016 15:29:39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2-五月-2016 15:29:39 (UTC+8) | - |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 B2002004513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9499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東亞研究所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目錄第一章 緒論..........1第一節 研究動機..........1第二節 研究方法..........2第三節 研究架構..........3第二章 中共政治權威的基礎..........7第一節 概念的界定-「權威」..........7第二節 民族主義基礎..........11第三節 理想主義基礎..........19第四節 管理的合法性..........24第五節 個人合法性基礎..........29第六節 傳統合法性基礎..........33第三章 改革對中共政治權威的意義..........49第一節 改革的背景..........49第二節 改革對中共政治權威的意義..........52第四章 改革過程中的政治權威..........65第一節 改革對權威建立的正面成果..........66第二節 衝擊權威的負面因素..........88第三節 權威型態的轉變-中央集權向地方分權的移動..........118第五章 蘇聯東歐巨變、八九民運與中共政治權威..........147第一節 蘇聯與東歐巨變對中共權威的衝擊..........147第二節 八九民運對中共權威的影響..........157第三節 農村的權威基礎..........171第六章 新權威的建立..........199第一節 新權威主義的產生背景..........199第二節 新權威的理論內涵..........202第三節 新權威主義與權威的建立..........207第四節 新權威主義與權威建立的困難..........210第七章 結論..........223參考書目..........233 | zh_TW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4513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改革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權威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中共改革過程中的政治權威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參考書目壹、中文部份一、圖書部份(一)大陸方面李忠杰、徐耀新、魏力等著,社會主義改革史,北京:春秋出版社, 1988 年2 月一版。胡繩主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1991年8月一版。郝夢筆、段浩然主編,中國共產黨六十年(下冊),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1984 年12 月一版。袁文友主編,國情知識手冊,北京:海洋出版社, 1990 年12 月一版。范恆山主編,政治體制改革辭典,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 1988年10 月一版。謝慶奎主編,當代中國政府,渚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1991 年4月一版。政治學辭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7 年10 月二版。毛澤求進祟,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 年4 月一版。列寧仝祟,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的月二版。國家統計局賀易物資統計司編, 1990 中國國內市場統計年鑒,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1990 年12 月一版。國家統計局緝, 1990 中國統計年鑒,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0 年8 月一版。中國年鑑編輯部編, 1990 中國年鑒,北京:中國年鑒社, 1990 年。宋貴倉、丁一主編,馬恩列斯及岩一輩革命家論黨群關餘,北京:學苑出版社, 1990 年5 月一版。張明、丁祖豪等著,論鄧小千思想,山東: 山東大學出版社,1989 年5 月一版。郭樹清,模式的變革與變革的模式,上海:三聯書店, 1989 年6 月一版。李勇鋒,變革中的文化心態,北京:國際文他出版公司, 1988 年8月一版。閔琦,中國政治文化一氏主政治難產的社會心理因素,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1989 年2 月初版。金觀濤、劉青鋒著,興盛典危機,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7年3 月3 次印刷。姜義華、吳根梁、馬學新編,港台及海外學者論傳統文化與現代化,重慶:重慶出版社, 1988 年11 月一版。黎鳴主編,中國的危機與思考,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9 年2 月一版。蘭比爾. 沃拉著,廖七一、周裕波、靳海林譯,中國:前現代化的陣痛,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戴維﹒ S . G ﹒古德曼等繡著,俞曉秋、尹鐵鋼譯,中國的挑戰一調整與改革,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公司, 1990 年6 月一版。S ? N ﹒艾森斯塔德著,張旅平、沈原、陳育園、遲剛毅等譯,現代化:抗拒與變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88 年4 月一版。巴林頓﹒摩爾著,拓夫、張東東等譯,氏主和專制的社會起源,北京:華夏出版社, 1987 年10 月一版。中國城市經濟學會主編, 23 位市長談:城市改革與發展,北京:新華書店, 1988 年4 月一版。中國國際經濟關係學會、時事出版社合編,對外開放理論與實踐,北京:時事出版社J 1986 年9 月一版。魏民編,實踐中的開放政策,北京:北京週報社J 1987 年一版。廖季立,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5 年7 月初版。黃務華主編,改革開放與觀念更新,海南:人民出版社, 1988 年7月一版。朱鐵臻主編,中國城市手冊,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1987 年12月一版。王灑寧,反腐敗----中國的實驗,四川I :三環出版社, 1990 年4 月一版。童星主編,社會改革控制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0 年1 月一版。(二)香港方面劉創楚、楊慶?著,中國社會,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990 年一版。楊君實,現代社與中國共產主義,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987年10 月二次印刷。當代中國學會編,中國的危機,香港:曙光圖書公司, 1990 年8 月一版。吳俊雄、杜耀明、呂大樂等編,困境與出路,香港:匯點公司,1990 年1 月一版。薛爾頓著,黎少昌譯,中華人氏共和國簡史,香港:曙光圖書公司, 1989 年四版。Mark Selden 著,邱成章等譯,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香港:曙光圖書公司, 1990 年9月一版。鄒至莊,中國經濟,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987 年二版。魯凡之,中國經濟改革與調整,香港:銀域公司、京港國際科技公司, 1986 年6 月初版。張鑫,中國法制之現狀及改革,香港:明報出版社, 1988 年4 月。翁松燃編,中莘人民共和國憲法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984 年初版。馮崇義,農氏意識與中國,香港:中華書局, 1989 年5 月初版。費孝通,江村經濟,香港:中華書局, 1987 年10 月初版。孫隆基,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香港:集賢社, 1985 年8 月二版。方勵之、劉賓雁、王若草言論摘編,香港:曙光圖書公司, 1988年2 月初版。( 三) 台灣方面呂亞力,政治學,台北:三民,民國74 年8 月初版。陳秉璋,政治社會學,台北:三民,民國73 年3 月初版。陳秉璋、陳信木合著,邁向現代化,台北:桂冠, 1988 年11 月一版。陳鴻瑜,政治發展理論,台北:桂冠,民國76 年10 月三版。方長梧主編,唐山社會科學簡明辭典,台北:唐山出版社,民國77 年11 月初版。彭懷恩編譯,政治學----現代政府與政治,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民國79 年10 月初版。Austin Ranney 著,林劍秋、陳冠蓉、蘇少玲等譯,政治學一政治科學導論,台北:桂冠, 1990 年12 月初版。Samucl P.Huntington著,江炳倫、張世賢、陳鴻瑜合譯,轉變中社會的政治秩序, 台北:黎明書局,民國77 年9 月四版。Davld Mclellan 著,蔡伸章譯,馬克思後的馬克思主義,台北:巨流,民國78 年4 月一版。Gary G.Hamilton 著,張維安、陳介玄、翟本瑞譯,中國社會與經濟,台北:聯經,民國79 年7 月初版。韋伯著,康樂編譯,支配的類型:韋伯選集(Ⅲ),台北:遠流, 1989 年1 月一版。紀登斯著,筒惠美譯,資本主義與現代社會理論:馬克思、涂爾幹、韋伯,台北:遠流, 1989 年1 月一版。Daniel Chirot 著,蔡伸章譯,近代的社會變遷,台北:巨流,民國80 年3 月初版。斐魯恂著,艾思明譯,中國人的政治心理,台北:洞察出版社,民國77 年8 月初版。普塞原著,廖仁義譯,哈柏瑪斯,台北:桂冠, 1989 年10 月初版。艾蒂安﹒白樂日著,黃沫譯,中國的文明與官僚主義,台北:久大文化, 1992 年3 月初版。久大編輯部編譯,社會革命錄,台北:久大文化1989 年4 月初版。傳高義著,徐澤榮譯,廣東改革,台北:天下文化1989 年11 月。恩格爾等著,張明貴譯,意識型態與現代政治,台北:桂冠,民國79 年3 月四版。吳安家主編,中共政權四十年的回顧與展望,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80 年8 月二刷。卡爾﹒巴柏原著,莊文瑞、李英明編譯,開放社會及其敵人,台北:桂冠, 1988 年元月三版。林毓生,政治秩序與多元社會,台北:聯經,民國78 年5 月初版。周陽山,台由與權威,台北:三民,民國79 年8 月初版。周陽山,轉變中的共黨世界,台北:遠流,民國80 年1 月初版。魯凡之,中國社會主義論,台北:南方叢書出版社,民國76 年10月初版。金耀基,從傳統到現代,台北:時報文化,民國79 年10 月二版。陳一諮、于大海、李少民等著,中國大陸的改革與發展,台北:桂冠, 1991 年6 月初版。陳一諮,中國:十年改革與八九氏逞,台北:聯經,民國79 年6月初版。李少民主編,大陸知識份子論政治、社會、經濟,台北:桂冠,1988 年6 月初版。何博傳,山呦上的中國,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民國79 年1 月初版。黃文雄,中國的沒落,台北:前衛出版社, 1989 年10 月初版。彭懷恩、朱雲漢主編,中國現代化的歷程,台北:時報文化,民國75 年10 月初版五刷。朱松柏主編,共產主義與亞洲傳統社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77 年6 月初版。余英時,文化評論與中國情結,台北:允晨文化,民國77 年10 月初版。洪泉湖、唐國英、沈宗瑞編撰,發展的省思,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共同科學,民國77 年3 月初版。中國論壇編輯委員會編,海峽兩岸學街研究的發展,台北:聯經,民國77 年5 月初版。許光泰,中共法制論,台北:商務,民國78 年3月初版。江炳倫,政治文化研究導論,台北:正中,民國75 年8 月初版。韋政通,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台北:水牛出版社,民國69 年10月再版。文崇一、蕭新煌主編,中國人:觀念與行為,台北:巨流,民國79 年7 月一版二印。郭華倫,中共史論(一) ,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78 年6 月四版。王健民,中國共產黨史(第一編) ,台北:漢京文化,民國77 年2 月初版。張玉法,中國現代史,台北:台灣東華書局,民國77 年10 月九版。胡春惠,民初的地方主義與聯省自治,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2年。齊墨,新權威主義,台北:唐山, 1991 年10 月初版O工商時報編輯部編著,大陸經濟改革與台灣經濟發展策略,台北:時報文化,民國74 年11 月初版。黃丘隆主編,社會主義詞典,台北:學問出版社,民國78 年5 月。天安門民主逕動資料彙編,台北:中共問題資料雜誌社,民國78年12 月一版。嚴家其,榷力與真理,出版年代不明。二、期刊部份陳璋津, 「 大陸知識份子在民主運動中的角色」,,中國大陸研究,第32 卷,第2 期。李相魯「 鄧小平權威的矛盾和中國的法治危機,,中國論壇,第30 卷,第5 期。陳申申,「中國產權制度更新的可能』,中國論壇,第30 卷,第5 期。陳平,「十年改革為何導致政治悲劇」,中國論壇,第30 卷,第5 期。周其仁「 大陸農民穩定還能持續下去嗎? ,中國論壇, 第30卷,第5 期。魏艾, 「 從政治動員到經濟動員」, 中國論壇,第32 卷,第5 期。李孝悌, 「 再論市民社會, 中國論壇,第29 卷,第4 期。黃茜如, 「 國家自主性與民間社會, 中國論壇,第28 卷,第7期。陳德昇, 「 鄧小平『南巡』效應與政經影響」,中國論壇,第32卷,第8期。王心揚, 「 鐵腕人物與中國大陸政局」, 中國論壇,第28 卷, 第9 期。高成彬, 「 戈巴契夫改革對東歐民主化的影響,東亞季刊,第22 卷,第3期。江振昌, 「 論中國大陸的貧富差距」, 東亞季刊,第22 卷,第4期。江振昌, 「 民意測驗與大陸人民心態」, 東亞季刊,第20 卷,第4 期。龍飛, 「 評中共社會發展水平之世界位階」,中共研究,第24 卷,第11 期。華羊, 「 馬克思主義在大陸理論界中漸失獨尊地位」, 中共研究,第22 卷,第3 期。玄默, 「 中共的權力腐蝕危機與肅貪倡廉政策」,中共研究,第22 卷,第10 期。玄默, 「 中共一黨專政所面臨的困境和挑戰, 中共研究,第23卷,第1期。周祉元, 「 宏觀蘇聯及東歐各國的民主改革過程」, 共黨問題研究,第15 卷,第7 期。揚人, 「 我們究竟走到了什麼地方?」 ,中國論壇,第30 卷,第3 期。吳安家, 「 壓不扁的大陸民主運動」, 中國論壇,第28 卷,第8期。蕭功素, 「 論當代中國浪漫主義改革觀」,中國論壇,第30 卷,第4 期。林端, 「 韋伯在中國」, 中國論壇,第31 卷,第3 期。陳曦, 「 鄧小平心中最大的夢魘」,中國論壇,第31 卷,第2 期。辛仿仁, 「 為『改革開放』進一解」,中國論壇,第30 卷,第5期。丁望, 「 在地獄入口處的最後一戰」, 中國論壇,第32 卷,第8期。邱垂亮、何包鋼, 「 白魯恂的進攻性理論, `中國論壇,第30 卷,第8 期。陳曦, 「 權威危機與合法性危機,中國論壇,第30 卷,第10 期。趙建民, 「 東歐激變,中共能撐多久?」 , 中國論壇,第29 卷,第10 期。洪鐮德, 「 東歐的民族主義與經濟改革, 中國論壇,第31 卷,第4 期。蘇曉康「 傳統、共產體制與現代化」, 中國論壇,第30 卷, 第4 期。殷鼎, 「 「放棄』的選擇」, 中國論壇,第30 卷,第4 期。吳元黎, 「 抗議、鎮壓、革命、和平發展」, 中國論壇,第30 卷,第4 期。洪鐮德, 「 論馬克思正義觀的三個層次」, 中國論壇,第30 卷,第11 期。格拉斯曼著,高琳譯, 「 合法性與製造的領袖魅力」, 憲政思潮,第48 期。彼得斯(「RS.Peters) 、溫區(P.winch)等著,李慧中譯, 民論權威,憲政思潮,第65 期。「Richard Rose著,張煥卿譯, 「英國的政治文化及其政權的合法性」, 憲政思潮,第75 期。龔忠武, 「中國向農村的貧窮開戰」, ,海峽評論,第13期。龔忠武,「中國向農村的貧窮開戰(續),」海峽評論,第14 期。黃樹民,「中國大陸農村的社會主義經驗」,海峽評論,第14 期。「東歐的變局:意義與影響一學術座談會紀要,問題與研究,第29卷,第4期。怡文, 「新權威主義與馬克思主義,中國論壇,第28卷,第9期。曹伯一。「中共對東歐劇變的反應」,理論與政策,第4卷,第2期。段家鋒, 「 I「六四』週年後因素與影響的互動展望」,理論與政策,第4卷,第4期。劉勝驥, 「當前大陸民主運動的發展, ,中國大陸研究,第31卷第12 期。趙先運, 「中共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作法與限度」 , 中國大陸研究,第30 卷,第8 期。陳德昇, 「 馬克思主義平等思想的探討一兼論對中共經濟的影響, 共黨問題研究,第14 卷,第7 期。羅海鋼, 「中共黨內腐敗現象探源」,中國大陸,第21卷,第7期。尚曉原, 「大陸當代人民心理的變化」,中國大陸,第21卷,第7 期。高知遠, 「 中共『中下層幹部對改革之意向調查』簡介」中國大陸,第21 卷,第6 期。千家駒, 「 什麼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中國大陸,第21卷,第2 期。陳文鴻, 「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的非理論性」, 中國大陸,第21卷,第2 期ORobert C. Hsu 著,曾敏傑摘譯, 「 中國大陸的經濟與經濟學家」共黨問題研究,第15 卷,第7 期。邱宏輝「 中共『諸侯經濟』的形成及問題」, 中共研究,第24卷,第11 期。江振昌, 「 大陸腦體勞動者的收入差距問題」, 東亞季刊,第23卷,第3 期。曹長膏, 「 屠殺的背後一失四事件因素分析」, 中國論壇,第30卷,第9 期。田君美, 「 論中共農村經濟改革之緣起」, 經濟前瞻,第20號。高長, 「 近十年來大陸居民收入增長之分析」, 經濟前嚕,第20號。原孟壎, 「 中國大陸地區經濟發展近況與展望」, 中國經濟,民國79 年4 月號。「大陸保護主義興盛有割據之兆, 輿論和時事,第1450 期。「中共列出大陸十種不穩定因素, 輿論和時事,第1448 期。蔣映光, 「 嶄新的航程」, 經濟體剎改革, 1991 年4 月號。范梅波、周平、茅家明「 試論我國現階段的階級、階層結權及其演變趨勢, 社會, 1989 年第3 期。柏寧湘、崔志鷹, 「 社會主義時期工人階級的內涵探究」, 社會科學, 1991 年第4 期。周鐵根、李俊「 人們心目中的廉政建設, 社會, 1991 年第2期。郭永鈞、陳伏球, 「 淺論新中國階級結構的發展演變及現狀」,社會科學戰線, 1990 年第4 期。張仲禮、袁恩禎「 中國私營經濟的發展及其局限性」, 社會特學, 1991 年第4 期。吳克烈, 「 我國地區發展政策的戰略思考」, 社會科學, 1991 年第1 期。王霄、扈秋寧, 「農村向城市挑戰」, 社會, 1990 年11 月號。周治玉,「 再探討效率與公平的關係問題」, 社會, 1991 年第3 期。蘇明, 「 關於國家與農民分配關係的初步研究」, 經濟問題探索,1991 年4 月號。李若建, 「 地區間居民收入差距擴大問題初探」, 社會科學,1991年第3 期。孫健, 「 社會公正典社會發展, 社會科學, 1991 年第3 期。胡世良, 「 我國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經濟問題探索, 1991 年5 月號。曹曉光, 「 閒暇時間不閒暇一淺談利益交往」, 社會, 1989 年3 月號。M. 克羅齊爾著,沈關寶編譯, 「 官僚主義現象的產生及其惡性循環」, 社會, 1991 年5 月號。俞可平, 「 政治腐敗概念探微」, 社會料學, 1991 年5 月號。馮向東, 「 權力階層對社會發展的調控」, 社會, 1991 年5 月號。丁水木, 「 戶籍管理與社會控制」, 社會, 1989 年3 月號。劉鋒, 「 社會懷舊心態透視」, 社會科學, 1990 年7 月號。黑冀, 「 中國的『諸侯經濟』」, , 社會, 1991 年第3 期。朱立, 「 大陸民運的回顧與展望」, 民主中國, 1990 年6 月號。蘇紹智、蕭小明, 「 公民不服從運動」, 民主中國, 1990 年8 月第3 期。丁學良, 「 共產主義的平等觀, 民主中國, 1990 年6 月第2 期。川人吳, 「 本世紀末前後中國能實現民主制嗎?」 , 民主中國,1990 年12 月號。雪?, 「 中國貧困地區的現狀和經濟發展, 民主中國, 1990 年1月號。Guilbem Fabre撰搞,楊平譯, 「過渡時期的中國鏡子」, 民主中國, 1991 年2 月,第6 期。陳宣良,「中國的富強夢」, 民主中國, 1990 年8 月,第3 期。趙穗生,「 論一黨制政權的歷史地位」, 民主中國, 1990 年8 月,第3 期。柏谷, 「中國共產黨的組織特徵, 民主中國, 1990 年10 月,第4 期。趙南, 「 中國的改革與民主運動, 民主中國, 1989 年12 月號。李銀河, 「 論當代中國社會的準身分制, 二十一世紀, 1992 年2月號。周質平, 「 民主與獨裁的兩難」, 二十一世紀, 1991 年12 號。王潤生, 「 中原得鹿不由人」, 民主中國, 1992 年2 月,第8 期。王紹光, 「 關于『市民社會』的是這點思考」, 二十一世紀, 1991年12 月號。潘鳴嘯, 「 從合法性到非法性」, 民主中國, 1990 年4 月,創刊號。趙春山, 「 天安門事件的意義與影響」, 民主中國, 1990 年5 月號。吳國光, 「 革命與改革, 民主中國, 1990 年10 月,第4 期。三、報紙部分人民日報文匯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解放日報大公報明報星島日報聯合報中央日報中國時報台灣新生報貳、英文部份Stephen White,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Communist Legitimacy",WorZdPolitics 38, No.3 (April 1986).Eugene Lubot, Liberalism in an flliberal Age: New Culture Liberals in RepublicanChina, 1919-1937 (Westport, Conn.:Greenwood Press, 1982).c.J. Friedrich and Z. Brzezinski, Totalitarian Dictatorship and Autocracy,2nd ed.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5.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