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史通的歷史敘述理論
作者 彭雅玲
貢獻者 黃景進
彭雅玲
日期 1990
1989
上傳時間 2-五月-2016 17:05:06 (UTC+8)
摘要 第一章 緒論................................一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方法................................一
     壹、何謂歷史敘述................................二
     貳、史通研究的概況................................四
     ?、本文架構及內容................................八
     第二節 史通以前歷史敘述理論的發展................................一○
     第二章 劉知幾生平概述及史通的撰述背景................................二一
     第一節 劉知幾生平概述................................二一
     壹、家世................................二一
     貳、仕履................................二三
     ?、著作................................二七
     第二節 史通的撰述歷程................................二八
     壹、入史館前................................二九
     一、天性近史善名理持辯................................二九
     二、任主簿餘暇廣涉群籍................................三一
     三、仕途上的徘徊與警惕................................三五
     貳、入史館後................................四○
     一、不滿史館的弊端叢生................................四○
     二、相知諸友的激發鼓勵................................四四
     三、撰修武后實錄的抑鬱................................五○
     第三節 唐初崇實的思想傾向................................五二
     第三章 史通論歷史敘述的內容................................六七
     第一節 求實錄................................六七
     壹、實錄思想的淵源................................六八
     貳、實錄的意義................................七○
     一、書法不隱,彰善懲惡................................七○
     二、據事直書,善惡必書................................七四
     ?、小結................................七八
     第二節 寓褒貶................................七九
     壹、學者對褒貶的爭議................................七九
     貳、褒貶與倫理................................八一
     ?、褒貶與事實................................八六
     肆、褒貶與取材................................八九
     伍、小結................................九四
     第三節 評偽錄................................九六
     壹、曲筆偽說................................九六
     貳、虛美厚誣................................一○○
     ?、取材不當................................一○二
     肆、虛構妄論................................一一○
     伍、小結................................一一三
     第四章 史通論歷史敘述的形式................................一一七
     第一節 論史體................................一一七
     壹、辨析史體................................一一七
     一、「體」字不斷出現的意義................................一一七
     二、辨體觀念的由來................................一二○
     貳、歷史敘述的體裁................................一二八
     ?、紀傳體的體例................................一三一
     一、本紀................................一三二
     二、世家................................一三三
     三、列傳................................一三五
     四、表曆................................一三六
     五、書志................................一三八
     六、論贊................................一四○
     七、序例................................一四一
     肆、小結................................一四三
     第二節 論史文................................一四五
     壹、文質論................................一四五
     一、文質遞變................................一四七
     (一)語言差異與歷史敘述................................一四七
     (二)文學流風與歷史敘述................................一五一
     二、文質並重................................一五五
     貳、修辭論................................一五八
     一、修辭的總類................................一五八
     二、修辭的原則................................一六○
     三、修辭的方法................................一六二
     (一)消極的修辭................................一六二
     (二)積極的修辭................................一六五
     ?、小結................................一七三
     第五章 史通論歷史敘述的實踐................................一七九
     壹、三長的關係及內涵................................一七九
     貳、後人對三長的補充................................一八五
     第六章 結論................................一九一
     第一節 史通歷史敘述理論述要................................一九一
     第二節 史通歷史敘述理論的價值................................一九三
     壹、史通歷史敘述理論的成就................................一九三
     貳、史通歷史敘述理論的影響................................一九五
     第三節 史通歷史敘述理論總評................................一九八
     附表:《隋志》、《史通》史籍分類對照表................................二○三
     參考書目................................二○五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古籍
     史通通釋 (清)浦起龍注 里仁書局 民六九年九月二十日
     史通削繁 (清)紀昀著 廣文書局影印光緒元年湘北崇文書局刊本 民五二年
     左傳會箋上、下冊 竹添光鴻會箋 文史哲出版社 民六○年二月影印初版
     史記會注考證 (漢)司馬遷著 (日人)瀧川龜太郎考證 洪氏出版社學人版 民七十年十月十日初版
     漢章 (漢)班固著 鼎文書局新校標點本 民六九年三月初版
     後漢書 (梁)范曄著 鼎文書局新校標點本 民六九年三月初版
     舊唐書 (後晉)劉昫著 鼎文書局新校標點本 民六九年三月初版
     新唐書 (宋) 歐陽修、宋祁合著 鼎文書局新校標點本 民六九年三月初版
     隋書 (唐)魏徵等著 鼎文書局新校標點本 民六九年三月初版
     唐會要 (宋)王溥等編 世界書局 民四九年十一月初版
     廿二史劄記 (清) 趟翼著 世界書局 民四七年十一月初版
     文史通義 (清)章學誠撰 國史研究室編 漢聲出版社 民六二年四月增訂二版
     陸士衡集卷十附札記 (晉)陸機著 叢書集成本 新文豐出版公司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清)紀昀等著 文淵閣本 藝文印書館
     
     專書(一)
     唐劉子玄先生知幾年譜 傅振倫編著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七一年五月初版
     史通 劉虎如選註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五六年四月台一版
     史通評 呂思勉著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六○年二月台二版
     史通箋記 程千帆著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年十一月第一版
     史學三書平議 張舜徽著 弘文館出版社 民七五年九月台一版
     史通箋注上、下冊 張振珮著 貴州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第一版
     劉知幾的實錄史學 許冠三撰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一九八三年初版
     劉知幾史通之研究 林時民著 文史哲出版社 民七六年十月初版
     
     專書(二)
     中國史學史 李宗侗著 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民四四年五月再版
     中國史學史 金靜庵著 漢聲出版社 民六二年十月廿五日臺二版
     中國史學史稿 劉節著 弘文館出版社 民七五年六月初版
     中國史學史第一冊 白壽彝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八月第一版
     中國史學發展史上、下冊 尹達主編 天山出版社 未注出版年
     中國史學名著 錢穆著 三民文庫一六八?、?三民書局 民七四年一月五版、七七年二月六版
     史籍舉要 柴德賡撰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七四年十月卅日初版
     中國史學名著概說周佳榮著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一九八六年一月第一版
     論傳統歷史哲學 張蔭麟著 中央文物供應社 民四二年十一月初版
     歷史論集 王任光譯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民五七年十二月初版
     史學原論 李思純譯述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五七年一月臺一版
     史學纂要 蔣祖怡編著 正中書局 民五十八年十月臺三版
     史學方法論 伯倫漢著 陳韜譯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五九年二月臺二版
     中國歷史研究法 梁啟超 台灣中華書局 民六○年一月臺八版
     歷史哲學 羅光著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六二年五月初版
     史學方法大綱 陸懋德著 華世出版社 民六四年六月初版
     史學通論 周簡文編著 正中書局 民六七年三月臺二版
     歷史的功用 廖中和譯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民七○年十月三版
     史學導論 甘特 施奈德合著 涂永清譯 水牛出版社 民七三年一月卅日出版
     史學通論 甲凱著 台灣學生書局民七四年九月初版
     史學與史學方法上、下冊 許冠三著 龍門書店 一九七五年九月新版
     史料與史學 木鐸出版社 民七六年元月初版
     史學方法論 杜師維運著 三民書局 民七六年九月九版
     中國古籍研究叢刊 劉國鈞等著 明倫出版社 民六○年十月
     中國史部目錄學 鄭鶴聲著 民六二年八月
     國史探微 楊聯陞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七三年二月再版
     中國歷史書籍目錄學 陳秉才 王錦貴合著 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一九八四年五月初版
     歷史的理念 R.G. Collingwood著 黃宣範譯 國立編譯館主編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年三月初版第五刷
     史學與傳統 余英時著 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民七五年十月一日初版五刷
     司馬遷之學術思想 賴明德著 洪氏出版社 民七一年三月初版
     司馬遷與其史學 周虎林著 文史哲出版社 民七六年七月三版
     歷史與思想 余英時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六五年九月初版 民七七年四月第十三次印行
     中西古代史學比較 杜師維運著 東大圖書公司 民七七年八月初版
     史傳通 汪榮祖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七七年十月初版
     唐代的史學與通鑑 牛致功著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五月第一版
     中國歷史文獻學 楊燕起 高國抗主編 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九月第一版
     專書(三)文學概論 王師夢鷗著 民六五年五月初版
     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 張仁青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六七年十二月初版
     中國歷代文學論著精選(全三冊) 華正書局 民六九年四月版
     中國文學批評史 羅根澤著 學海出版社 民六九年九月再版
     中古文學史論 王瑤著 長安出版社 民七一年九月再版
     中國文學批評史 郭紹虞著 文史哲出版社 民七一年九月再版
     六朝文論 廖蔚卿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六十七年四月初版 民七四年九月第三次印行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 敏澤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一九八一年五月
     中國文學理論史(二) 蔡鍾翔 黃保真 成復旺 北京出版社 一九八三年十月
     文章學概論 張壽康主編 山東教育出版社 一九八三年六月第一版
     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 羅宗強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八月第一版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名著題解 合肥黃山書社 一九八七年二月
     中國文學批評史(全三冊) 王運熙 顧易生主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六月第三版
     文學原理 王元驤 浙江教育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四月第一版
     文學原理創作論 杜書?著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九月第一版
     中國文學理論 劉若愚撰 杜國清譯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七○年 九月出版
     文體論纂要 蔣伯潛著 正中書局 民四人年七月台一版
     文體論 薛鳳昌著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五九年
     美學與語言 趙天儀著 三民書局 民六○年五月初版
     古典文學論探索 王師夢鷗著 正中書局 民七三年二月臺初版
     歷代文人論文集 于忠善編選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一九八五年四月第一版
     王夫之詩論研究 楊松年著 文史哲出版社 民七五年十月初版
     傳統文學論衡 王師夢鷗著 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民七六年六月卅日初版
     古代散文文體概論 陳必祥著 文史哲出版社 民七六年十月初版
     章實齋文學理論研究 羅思美 台灣學生書局 民六五年八月出版
     司馬遷傳記文學論稿 李少雍 重慶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一月第一版
     韓愈研究 羅聯添著 學生書局 民六六年十一月初版
     中國經學發展史論上冊 李師威熊著 文史哲出版社 民七七年十二月初版
     論魏晉以來之崇尚談辯及其影響 牟潤孫著 香港中文大學 一九六五年
     文心雕龍導讀 王更生著 華正書局 民七七年三月重修增訂一版
     文心雕龍注 范文瀾注 學海出版社 民七七年三月初版
     劉勰 劉綱紀著 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民七八年九月初版
     文心雕龍研究 王更生著 文史哲出版社 民七八年十月三版
     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上、下冊 黃霖 韓同文選注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二年十月第一版
     歷代小說序跋選注 文鏡文化事業公司 民七三年六月初版
     古書修辭例 張文治著 河洛圖書出版社 民六八年八月初版
     古漢語修辭學資料匯編 鄭奠 譚全基編 北京商務印書館 一九八○年七月第一版
     修辭析論 董季棠著 益智書局 民七十年十月初版
     修辭學 黃慶萱著 三民書局 民七五年十二月增訂初版
     修辭學發凡 陳望道著 文史哲出版社 民七八年一月再版
     中國修辭學史 鄭子瑜著 文史哲出版社 民七九年二月初版
     
     學位論文
     唐代的史館與史官 張榮芳著 台大史研所碩士論文民七十年 東吳大學中華學術論文獎助論叢 民七三年六月
     史通修史觀述評 王明妮著 輔大中研所碩士論文 民七一年一月
     劉知幾及其史通 林時民著 師大史研所碩士論文 民七一年
     
     論文集
     論劉知幾的學術思想 侯外廬著 中國史學史論集(二)頁一-一六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年一月第一版
     論劉知幾的史學 翦伯贊著 中國史學史論集(二) 頁一七-五七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年一月 第一版
     劉知幾的史學 白壽彝著 中國史學史論集(二)頁五八-一一二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年一月 第一版
     劉知幾的進步的歷史觀 任繼愈著 中國史學史論集(二)頁一一三-一二○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年一月 第一版
     劉知幾與史通 楊翼驤著 中國史學史論集(二)頁一二一-一五九 一九八○年一月 第一版
     劉知幾的史學思想和他對於傳統正統史學的門爭 盧南喬著 中國史學史論集(二)頁一六○-一六九 一九八○年一月初版
     劉知幾對古代文論的新貢獻 牟世金著 唐代文學第一集頁二○-四○ 西北大學編 陝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二年
     劉知幾史通的文學思想 邱世友著 唐代文學第四集頁三八-六三 西北大學編 陝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二年
     劉知幾史通與劉勰文心雕龍 蔣祖怡著 文心雕龍論叢頁二六六-二七九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五年八月
     中國文學批評用語語義含糊之問題 楊松年著 中國古典文學批評論集頁一-一六 香港三聯書店 一九八七年七月第一版
     章實齋之史學 傅振倫著 中國史學史論文選集 第二冊頁七八五-八一三 華世出版社 民六五年 九月初版
     經學與史學 錢穆著 中國史學史論文選集第一冊頁一二○-一三七 華世出版社民六五年九月初版
     兩晉六朝的史學 呂謙舉著 中國史學史論文選集第一冊頁三四八-三六一 華世出版社 民六五年九月初版
     劉知幾與章實齋之史學 張其昀著 中國史學史論文選集第二冊頁七三八-七八四 華世出版社 民六五年九月初版
     唐代大士族的進士第 毛漢光著 中央研究院成立五十週年紀念論文集第二輯人文社會科學頁五九-六一五 民六七年七月
     談中國長篇小說的結構問題 浦安迪著 文學評論第三集 巨流圖書公司 民六九年
     唐人小說概述 王師夢鷗著 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第三輯頁三七-四七 靜宜文理學院中國古典小說研究中心編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印行 民七十年六月初版
     魏晉別傳的時代性格 逯燿東 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考古組頁六三五-六五一 民七○年十月
     劉知幾的疑古惑經說與歷史求真 閻沁恒著 中央研究院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頁六五三-六六一 民七○年十月
     史通點煩篇臆補 洪業著 洪業論學集頁一四○-一四九 民七一年七月初版
     〈韋弦〉〈慎所好〉二賦非劉一知幾所作辨 洪業著 洪業論學集頁三七六 三八三民七一年七月初版
     中國敘事詩的發展 黃師景進 中國詩歌研究頁一-二七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 中央文物供應社 民七十四年六月初版
     道德判斷與歷史研究 張哲郎著 中西史學史研討會論文集(第一屆)頁一八一-二二五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主編 久洋出版社 民七五年一月
     四至七世紀「以史制君」觀念對官修制度的影響 雷家驥著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主編 中西史學史研討會論文集(第一屆〉頁七-五五 久洋出版社民七五年一月
     中國傳統知識份子對歷史知識的態度──以顧炎武為中心 古偉?著 國際歷史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師範大學歷史系所編民七五年六月
     人倫識鑑與文學批評的關係 王金凌著 古典文學第九集頁一○五-一三○ 民七六年四月初版
     史通與文心之文論比較 陳耀南著 唐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頁二三七-二六四 香港浸會學院中國語文學系主編 文史哲出版社 民七六年四月
     論魏晉南北朝文質觀念及其所衍生諸問題 顏崑陽著 古典文學第九集頁五三-一○四年 民七六四月
     唐兩通之撰作及其關係 曾一民著 中西史學史研討會論文集(第二屆〉頁七七-一○○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主編 久洋出版社 民七六年八月初版
     試論劉知幾的史法 林時民著 中西史學史研討會論文集(第二屆)頁一○一-一二四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主編 久洋出版社 民七六年八月初版
     唐代君主的史學教育 張榮芳著 中西史學史研討會論文集(第二屆)頁二一五-一六二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主編 久洋出版社 民七六年八月初版
     史傳論贊形式與左傳「君子日」逯耀東著 王任光教授七秩嵩慶論文集頁七九-九四 文史哲出版社 民七七年四月初版
     論文心雕龍「辯證性的文體觀念架構」頁七三──一二四 中國文學批評研討會論文集──以文心雕龍為中心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編 台灣學生書局 民七七年五月初版
     
     期刊(一)
     劉知幾史通之文學概論 宮廷璋著 師大月刊第二期頁五九-七二 民二二年一月
     劉知幾年譜 周品瑛著 東方雜誌第卅一卷 第十九號頁一八一-一九○
     劉知幾與章學誠 甲凱著 東方雜誌復刊第八卷第三期頁五三-五六
     劉知幾與史通 丁志達著 輔大歷史學會史苑八期 頁一-七 民五六年五月
     略談彰善貶惡的史學──劉知幾史學初探 周樑楷著 史苑九期 民五七年一月廿五日
     劉知幾的史通與史學 邱添生著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九期頁五一-七二
     劉知幾與史通 郭紀青著 台中師專學報第十期頁九三──三 民七十年
     《史通》〈疑古〉〈惑經〉篇形成的背景 逮耀東著 當代第十期頁六二-六九 民七六年二月一日
     史通著錄版本源流考 莊萬壽著 中國學術年刊第九期頁七一-八二 民七六年六月
     劉知幾實錄史學與孔子思想的關係之研究 莊萬壽著 中國學術年刊第十期頁二五五-二七○ 民七八年二月
     劉知幾與鄭樵史學之探討 吳天任著 東方雜誌復刊第二十二卷第九期頁二○-二八 民七八年三月
     史通析微 龔鵬程著 幼獅學誌第二○卷四期頁二九-六○ 民七八年十月
     史通在中國文學上的價值 鄭志明著 孔孟月刊第廿三卷一一期頁二○-二四 民七四年七月
     史通版本源流考 傅振倫著 圖書館第二期 一九六二年六月
     劉知幾、鄭樵、章學誠的史學成就及其異同(上、下) 蘇淵雷著 上海師範大學學報一九七九年 第四期頁五一七七 一九八○年第二期頁五一八七
     劉知幾的文學批評 張錫厚著 四川師範學院學報一九八○年第四期頁三一-三七,八
     評劉知幾對三國志的評論 張孟倫著 中華文史論叢一九八○年第三期頁五五- 六○
     略論劉知幾的史學成就 曾慶鑒著 史學史研究一九八一年二月頁九-二一
     劉知幾史通的史傳文學理論 吳文治著 江漢論壇一九八二年第二期頁六○-六四
     讀史通札記 瞿林東著 史學史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二期頁二四-二九,六八-六九
     劉、章史識論及其相互關係 姜勝利著 史學史研究一九八三年第三期
     劉知幾關於史漢體例的評論 許凌雲著 史學史研究一九八五年第四期頁三○-三六
     劉知幾論史傳文學 符定波著 常德師專學報 一九八五年第四期頁五五-六一
     劉知幾史學理論初探 張振珮著 貴州文史叢刊一九八六年 第三期頁七九-八三
     從史通中的疑古惑經篇看劉知幾的史學批判精神 王振寧著 鐵嶺師專學報一九八六年第一期頁三○-三四
     劉知幾與史通 楊緒敏著 准海學刊一九八七年四月頁七六-八二
     史通的歷史文學理論 李成良 邱遠應合著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一九八八年第一期頁八○-八七
     劉知幾的修辭觀──我國第一部史論修辭著作《史通》評說 宗廷虎著 揚州師院學報一九八八年 第二期頁五三-五八
     史通方法論 趟俊著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一九八八年第三期頁七九-八七
     劉知幾在古文獻學上的成就 孫欽善著 文獻一九八八年第四期頁二二二-二三○
     劉知幾與古文運動 李少雍著 文學評論一九九○年第一期頁二六-三七
     
     期刊(二)
     漢隋間之史學──史學及史著 鄭鶴聲著 東南大學史地學報第三卷七、八期頁五三-八一,四二-六六 民十四年三、十月
     漢晉之際士之新自覺與新思潮 余英時著 新巨學報第四卷一期頁二五-一四四民四八年八月
     略論魏晉南北朝學術文化與當時門第之關係 錢穆著 新亞學報第五卷二期頁二三-七七 民五二年八月
     論唐代士風與文學 臺靜農著 國立台灣大學文史學報第一四期民五四年十一月
     唐初南北學人論學之異趣及其影響 牟潤孫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一卷頁五○-八七 民五七年九月創刊號
     魏晉雜傳與中正品狀的關係 逯輝東著 中國學人第二期頁六九-七八 民五九年九月
     隋唐經籍史部雜傳類的分析 逯輝東著 輔仁大學文學院人文學報第一期頁一-三六 民五九年九月
     魏晉玄學與個人意識醒覺的關係 逯輝東著 史原第二期頁一-一五 台大歷史學研究所 民六○年十月十日
     魏晉對歷史人物評論標準的轉變 逯輝東著 食貨月刊復刊三卷第一期頁一七-廿三 民六十二年四月十五日
     別傳在魏晉史學中的地位 逯輝東著 幼獅學誌十二卷第一期頁一-三八 民六三年
     魏晉史學的思想與社會基礎 逯輝東著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八卷第六期頁三九-四一 民六四年六月
     唐初修史家的文學觀 黃春貴著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一四卷第一期頁三一-三五
     文心雕龍史傳篇題述 李曰剛著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十四卷七期頁六四-七○
     從隋書經籍志史部的形成論魏晉史的學轉變的歷程 逯耀東著 食貨月刊第十卷四期頁一二一-一四二 民六九年七月十五日
     魏晉志異小說與史學的關係 逯耀東著 食貨月刊復刊第十二卷二期頁一四-廿五 民七一年八月
     經史分途與史學評論的萌芽 逯耀東著 大陸雜誌第七一卷第六期頁二四九-二五五 民七四年十二月
     裴松之與魏晉史學評論 逯耀東著 食貨月刊第十五卷三、四期頁九三-一○七 民七四年九月一日
     名教危機與魏晉士風的演變 余英時著 食貨月刊復刊第九卷七、八期合刊 頁二四七-二六九 民六八年十一月一日
     唐代官僚體系中的史官 張榮芳著 食貨月刊復刊十一卷六期 頁二六○-二八五民七○年九月一日
     唐代史館的組織與演變-兼述起居郎、舍人 張榮芳著 大陸雜誌六三卷四期頁三一-三九 民七○年十月十五日
     唐代史官入仕途徑、地域與交遊之分析 張榮芳著 大陸雜誌第六十四卷第五期頁二一二-二二九 民七一年五月十五日
     兩漢至唐初的歷史觀念與意識(一)~(十二)──兼論其與史學成立的關係 雷家驥著 華學月刊第一三六期~第一五一期 民七二年四月二一日~民七三年七月二一日
     唐代設館修史制度探微 邱添生著 師大歷史學報第十四期頁一-三三 民七五年六月
     漢唐之間二體論與古今正史之爭 雷家驥著 東吳文史學報第五期頁廿六-五二民七五年八月
     唐初官修史著的基本觀念與意識 雷家驥著 師大歷史學報第十五期頁廿六-六二 民七六年六月
     文學批評的理論與實踐 張雙英著 文訊月刊第三三期頁七-四五 民七六年十二月
     唐代君主的史學教育 張榮芳著 食貨月刊第一六卷七、八期合刊頁二七五-二九一 民七六年七月十五日
     歷史敘述中的虛構──作為文學的歷史敘述 楊周翰著 當代第二十九期頁三○-四七 民七七年九月一日
     唐前期國史官修體制的演變──兼論館院學派的史學批評及其影響 雷家驥著 東吳文史學報第七號頁一-三六 民七八年三月
     唐人以詩取士嗎? 簡錦松著 國文天地第五五期頁三二-三五 民七八年十二月一日
     再談唐人以詩賦取士嗎?──兼論「詩賦」在唐代進士科考中的地位 簡恩定著 國文天地第五八期 民七九年三月一日
     魏晉南北朝和唐代文學批評中的文質論 王運熙 楊明合著 文藝理論研究一九八○年第二期頁一三七-一四七
     試論漢唐史學中的家學傳統 瞿林東著 遼寧大學學報一九八一年第一期頁五九六四
     試論我國古代重要文學樣式的發生發展及其衰替與文學語言發展變化的關係張張志岳著 齊齊哈爾 師範學院學報一九八一年第一~二期頁六二-七三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編纂學 黎子耀著 杭州大學學報第十一卷第一期頁一一九-一二五 一九八一年三月
     韓非子據史論證和寓論斷於序事 楊釗著 史學史研究一九八一年第四期頁三一-三七
     談歷史文學──談史學遺產答客問之四 白壽彝著 史學史研究一九八一年第四期頁一-八
     令狐德棻和唐初史學 瞿林東著 人文雜誌一九八二年第一期頁一○八-一一二從隋志看漢隋之際史學的發展 施丁著 中華文史論叢一九八二年第二期頁二三九-二六一
     論六朝文學理論發達的原因 張文勛著 社會科學戰線一九八二年第二期頁二八七-二九四
     對史記傳記文學論的幾點異議 徐中文著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社頁八三-八九 一九八三年
     史記漢書傳記文學二題 陳慶元著 南平師專學報一九八三年第三期頁三三-三六
     中國古代傳記文學淺論 呂薇芬 徐公持著 文學遺產一九八三年第四期頁二七-三六
     唐代文學思想發展中的幾個理論問題 羅宗強著 中國社會科學一九八四年第五期頁一五九-一七五
     中國的傳記寫作 英.崔瑞德(Denis C. Twitchett) 張書生譯 王毓銓校 史學史研究一九八五年四月頁七二-八○,二○-二一
     隋唐文學理論述略 吳文治著 江蘇教育學院學報頁四○-四四,五九 一九八五年一月
     試論春秋筆法對於後世文學理論的影響 敏澤著 社會科學戰線頁二五四-二六二 一九八五年三月
     論我國古代文學批評的幾種主要模式 譚帆著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一九八五年第四期頁四六-五一
     論中國敘事文學的演變軌? 董乃斌著 文學遺產一九八七年第五期頁二八-四三
     唐初史傳文學的成就 李少雍 文學遺產一九八九年第四期頁八八-九六
     歷史傳奇:史傳傳統與史詩模式 朱水涌著 文學評論一九九○第二期頁一○九-一一四
     
     工具書
     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十二冊歷史學 方豪主編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六十二年十二月
     中國歷史大辭典──史學史卷 中國歷史大辭典.史學史卷編纂委員會編 上海辭書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十二月第一版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辭典 趙則誠 張連弟 畢萬忱主編 吉林文史出版社 一九八五年七月第一版
     觀念史大辭典第四冊自然與歷史卷 李亦園總審訂 古偉瀛 黃俊傑 鄒理民 蔡英文 蔡英俊審訂委員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民七六年十月初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 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中國文學》編輯委員會編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九月第二版
     漢語修辭格大辭典 唐松波 黃建霖主編 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第一版
     古代小說鑒賞辭典 古代小說鑒賞辭典編輯委員會編 北京學苑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十月第一版
     
     外文部分
     史通?六家二體?論?就? 內藤戊申著 史林第二十二卷第三號頁一七○-一八三 一九三七年七月
     明代史通事 增井經夫著 東方學第十五輯頁一二-二○ 一九五七年十二年
     文獻目錄?通??見?六朝?歷史意識 重澤俊郎著 東洋史研究第十八卷第一一號頁一-一六 一九五九年七月
     史通淺說──唐代史官?史事理論 稻葉一郎著 東洋史研究第二十二卷第二號頁二八-六○ 一九六三年十月三十一日
     劉知幾論 大濱皓著 宇野哲人先生白壽祝賀記念東洋學論叢 宇野哲人先生白書祝賀記念會 頁三五一-三七六 一九七四年十月一日
     中國??史?運命──史記?史通大濱皓著 東京?勁草書局 頁三九五-三一一 一九七五年一月二十日第一版
     史通?成立???? 榎一雄著 國學院雜誌第七十七卷第三號──石田幹之助博士追悼號 國學院大事編 一九七六年三月十五日
     古代?於???史記述形態?變遷 貝塚茂樹著 貝塚茂樹著作集第七卷頁二○三-二三○ 東京中央公論社 一九七七年三月十日
     中國史事理論?特質──劉知幾?史通?中心??? 貝塚茂樹著 貝塚茂樹著作集第七卷頁三九五-四○七 東京中央公論社 一九七七年三月十日
     史通 貝塚茂樹著 貝塚茂樹著作集第七卷頁三九五-四○七 東京中央公論社 一九七七年三月十日
     初唐?史家?文學思想──太宗期編纂?前代史文苑傳序?中心? 古川末喜著中國文字論集第九號頁九-二九 九州大學中國文學會一九八○年十一月一日
     續?初唐歷史家?文學思想 古川末喜著 中國文事論集第十號頁一九-三九 九州大學中國文學會 一九八○年十一月一日
     中國史──???????軌跡 ?井經夫著 三省堂株式會杜 一九八一年九月三十
     「史通」疑古篇論考-述者?意識 福島正著 中國思想史研究第四號──湯?幸孫教授退官記念論集頁一三一-一六○ 京都大學中國哲學史研究室編 一九八一年三月三十一日
     「史通」?勸善懲惡論 鈴木?造著 歷史????民??文化──酒井忠夫先生古稀祝賀記念論集頁二三七-二五一 酒井忠夫先生古稀祝賀記念?會編 東京國書刊行會 一九八二年九月十五日
     史通 增井經夫 中國?歷史書──中國史學史頁一○九-一二○ 刀水書房 一九八四年七月二十日
     The Nature of Narrative, by Robert Scholes & Robert Kellogg, First published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66.(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民六七年七月台一版)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134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黃景進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彭雅玲zh_TW
dc.creator (作者) 彭雅玲zh_TW
dc.date (日期) 1990en_US
dc.date (日期) 198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五月-2016 17:05:06 (UTC+8)-
dc.date.available 2-五月-2016 17:05:0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五月-2016 17:05:06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B2002005134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9701-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緒論................................一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方法................................一
     壹、何謂歷史敘述................................二
     貳、史通研究的概況................................四
     ?、本文架構及內容................................八
     第二節 史通以前歷史敘述理論的發展................................一○
     第二章 劉知幾生平概述及史通的撰述背景................................二一
     第一節 劉知幾生平概述................................二一
     壹、家世................................二一
     貳、仕履................................二三
     ?、著作................................二七
     第二節 史通的撰述歷程................................二八
     壹、入史館前................................二九
     一、天性近史善名理持辯................................二九
     二、任主簿餘暇廣涉群籍................................三一
     三、仕途上的徘徊與警惕................................三五
     貳、入史館後................................四○
     一、不滿史館的弊端叢生................................四○
     二、相知諸友的激發鼓勵................................四四
     三、撰修武后實錄的抑鬱................................五○
     第三節 唐初崇實的思想傾向................................五二
     第三章 史通論歷史敘述的內容................................六七
     第一節 求實錄................................六七
     壹、實錄思想的淵源................................六八
     貳、實錄的意義................................七○
     一、書法不隱,彰善懲惡................................七○
     二、據事直書,善惡必書................................七四
     ?、小結................................七八
     第二節 寓褒貶................................七九
     壹、學者對褒貶的爭議................................七九
     貳、褒貶與倫理................................八一
     ?、褒貶與事實................................八六
     肆、褒貶與取材................................八九
     伍、小結................................九四
     第三節 評偽錄................................九六
     壹、曲筆偽說................................九六
     貳、虛美厚誣................................一○○
     ?、取材不當................................一○二
     肆、虛構妄論................................一一○
     伍、小結................................一一三
     第四章 史通論歷史敘述的形式................................一一七
     第一節 論史體................................一一七
     壹、辨析史體................................一一七
     一、「體」字不斷出現的意義................................一一七
     二、辨體觀念的由來................................一二○
     貳、歷史敘述的體裁................................一二八
     ?、紀傳體的體例................................一三一
     一、本紀................................一三二
     二、世家................................一三三
     三、列傳................................一三五
     四、表曆................................一三六
     五、書志................................一三八
     六、論贊................................一四○
     七、序例................................一四一
     肆、小結................................一四三
     第二節 論史文................................一四五
     壹、文質論................................一四五
     一、文質遞變................................一四七
     (一)語言差異與歷史敘述................................一四七
     (二)文學流風與歷史敘述................................一五一
     二、文質並重................................一五五
     貳、修辭論................................一五八
     一、修辭的總類................................一五八
     二、修辭的原則................................一六○
     三、修辭的方法................................一六二
     (一)消極的修辭................................一六二
     (二)積極的修辭................................一六五
     ?、小結................................一七三
     第五章 史通論歷史敘述的實踐................................一七九
     壹、三長的關係及內涵................................一七九
     貳、後人對三長的補充................................一八五
     第六章 結論................................一九一
     第一節 史通歷史敘述理論述要................................一九一
     第二節 史通歷史敘述理論的價值................................一九三
     壹、史通歷史敘述理論的成就................................一九三
     貳、史通歷史敘述理論的影響................................一九五
     第三節 史通歷史敘述理論總評................................一九八
     附表:《隋志》、《史通》史籍分類對照表................................二○三
     參考書目................................二○五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一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方法................................一
     壹、何謂歷史敘述................................二
     貳、史通研究的概況................................四
     ?、本文架構及內容................................八
     第二節 史通以前歷史敘述理論的發展................................一○
     第二章 劉知幾生平概述及史通的撰述背景................................二一
     第一節 劉知幾生平概述................................二一
     壹、家世................................二一
     貳、仕履................................二三
     ?、著作................................二七
     第二節 史通的撰述歷程................................二八
     壹、入史館前................................二九
     一、天性近史善名理持辯................................二九
     二、任主簿餘暇廣涉群籍................................三一
     三、仕途上的徘徊與警惕................................三五
     貳、入史館後................................四○
     一、不滿史館的弊端叢生................................四○
     二、相知諸友的激發鼓勵................................四四
     三、撰修武后實錄的抑鬱................................五○
     第三節 唐初崇實的思想傾向................................五二
     第三章 史通論歷史敘述的內容................................六七
     第一節 求實錄................................六七
     壹、實錄思想的淵源................................六八
     貳、實錄的意義................................七○
     一、書法不隱,彰善懲惡................................七○
     二、據事直書,善惡必書................................七四
     ?、小結................................七八
     第二節 寓褒貶................................七九
     壹、學者對褒貶的爭議................................七九
     貳、褒貶與倫理................................八一
     ?、褒貶與事實................................八六
     肆、褒貶與取材................................八九
     伍、小結................................九四
     第三節 評偽錄................................九六
     壹、曲筆偽說................................九六
     貳、虛美厚誣................................一○○
     ?、取材不當................................一○二
     肆、虛構妄論................................一一○
     伍、小結................................一一三
     第四章 史通論歷史敘述的形式................................一一七
     第一節 論史體................................一一七
     壹、辨析史體................................一一七
     一、「體」字不斷出現的意義................................一一七
     二、辨體觀念的由來................................一二○
     貳、歷史敘述的體裁................................一二八
     ?、紀傳體的體例................................一三一
     一、本紀................................一三二
     二、世家................................一三三
     三、列傳................................一三五
     四、表曆................................一三六
     五、書志................................一三八
     六、論贊................................一四○
     七、序例................................一四一
     肆、小結................................一四三
     第二節 論史文................................一四五
     壹、文質論................................一四五
     一、文質遞變................................一四七
     (一)語言差異與歷史敘述................................一四七
     (二)文學流風與歷史敘述................................一五一
     二、文質並重................................一五五
     貳、修辭論................................一五八
     一、修辭的總類................................一五八
     二、修辭的原則................................一六○
     三、修辭的方法................................一六二
     (一)消極的修辭................................一六二
     (二)積極的修辭................................一六五
     ?、小結................................一七三
     第五章 史通論歷史敘述的實踐................................一七九
     壹、三長的關係及內涵................................一七九
     貳、後人對三長的補充................................一八五
     第六章 結論................................一九一
     第一節 史通歷史敘述理論述要................................一九一
     第二節 史通歷史敘述理論的價值................................一九三
     壹、史通歷史敘述理論的成就................................一九三
     貳、史通歷史敘述理論的影響................................一九五
     第三節 史通歷史敘述理論總評................................一九八
     附表:《隋志》、《史通》史籍分類對照表................................二○三
     參考書目................................二○五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134en_US
dc.title (題名) 史通的歷史敘述理論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古籍
     史通通釋 (清)浦起龍注 里仁書局 民六九年九月二十日
     史通削繁 (清)紀昀著 廣文書局影印光緒元年湘北崇文書局刊本 民五二年
     左傳會箋上、下冊 竹添光鴻會箋 文史哲出版社 民六○年二月影印初版
     史記會注考證 (漢)司馬遷著 (日人)瀧川龜太郎考證 洪氏出版社學人版 民七十年十月十日初版
     漢章 (漢)班固著 鼎文書局新校標點本 民六九年三月初版
     後漢書 (梁)范曄著 鼎文書局新校標點本 民六九年三月初版
     舊唐書 (後晉)劉昫著 鼎文書局新校標點本 民六九年三月初版
     新唐書 (宋) 歐陽修、宋祁合著 鼎文書局新校標點本 民六九年三月初版
     隋書 (唐)魏徵等著 鼎文書局新校標點本 民六九年三月初版
     唐會要 (宋)王溥等編 世界書局 民四九年十一月初版
     廿二史劄記 (清) 趟翼著 世界書局 民四七年十一月初版
     文史通義 (清)章學誠撰 國史研究室編 漢聲出版社 民六二年四月增訂二版
     陸士衡集卷十附札記 (晉)陸機著 叢書集成本 新文豐出版公司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清)紀昀等著 文淵閣本 藝文印書館
     
     專書(一)
     唐劉子玄先生知幾年譜 傅振倫編著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七一年五月初版
     史通 劉虎如選註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五六年四月台一版
     史通評 呂思勉著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六○年二月台二版
     史通箋記 程千帆著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年十一月第一版
     史學三書平議 張舜徽著 弘文館出版社 民七五年九月台一版
     史通箋注上、下冊 張振珮著 貴州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第一版
     劉知幾的實錄史學 許冠三撰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一九八三年初版
     劉知幾史通之研究 林時民著 文史哲出版社 民七六年十月初版
     
     專書(二)
     中國史學史 李宗侗著 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民四四年五月再版
     中國史學史 金靜庵著 漢聲出版社 民六二年十月廿五日臺二版
     中國史學史稿 劉節著 弘文館出版社 民七五年六月初版
     中國史學史第一冊 白壽彝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八月第一版
     中國史學發展史上、下冊 尹達主編 天山出版社 未注出版年
     中國史學名著 錢穆著 三民文庫一六八?、?三民書局 民七四年一月五版、七七年二月六版
     史籍舉要 柴德賡撰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七四年十月卅日初版
     中國史學名著概說周佳榮著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一九八六年一月第一版
     論傳統歷史哲學 張蔭麟著 中央文物供應社 民四二年十一月初版
     歷史論集 王任光譯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民五七年十二月初版
     史學原論 李思純譯述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五七年一月臺一版
     史學纂要 蔣祖怡編著 正中書局 民五十八年十月臺三版
     史學方法論 伯倫漢著 陳韜譯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五九年二月臺二版
     中國歷史研究法 梁啟超 台灣中華書局 民六○年一月臺八版
     歷史哲學 羅光著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六二年五月初版
     史學方法大綱 陸懋德著 華世出版社 民六四年六月初版
     史學通論 周簡文編著 正中書局 民六七年三月臺二版
     歷史的功用 廖中和譯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民七○年十月三版
     史學導論 甘特 施奈德合著 涂永清譯 水牛出版社 民七三年一月卅日出版
     史學通論 甲凱著 台灣學生書局民七四年九月初版
     史學與史學方法上、下冊 許冠三著 龍門書店 一九七五年九月新版
     史料與史學 木鐸出版社 民七六年元月初版
     史學方法論 杜師維運著 三民書局 民七六年九月九版
     中國古籍研究叢刊 劉國鈞等著 明倫出版社 民六○年十月
     中國史部目錄學 鄭鶴聲著 民六二年八月
     國史探微 楊聯陞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七三年二月再版
     中國歷史書籍目錄學 陳秉才 王錦貴合著 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一九八四年五月初版
     歷史的理念 R.G. Collingwood著 黃宣範譯 國立編譯館主編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年三月初版第五刷
     史學與傳統 余英時著 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民七五年十月一日初版五刷
     司馬遷之學術思想 賴明德著 洪氏出版社 民七一年三月初版
     司馬遷與其史學 周虎林著 文史哲出版社 民七六年七月三版
     歷史與思想 余英時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六五年九月初版 民七七年四月第十三次印行
     中西古代史學比較 杜師維運著 東大圖書公司 民七七年八月初版
     史傳通 汪榮祖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七七年十月初版
     唐代的史學與通鑑 牛致功著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五月第一版
     中國歷史文獻學 楊燕起 高國抗主編 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九月第一版
     專書(三)文學概論 王師夢鷗著 民六五年五月初版
     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 張仁青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六七年十二月初版
     中國歷代文學論著精選(全三冊) 華正書局 民六九年四月版
     中國文學批評史 羅根澤著 學海出版社 民六九年九月再版
     中古文學史論 王瑤著 長安出版社 民七一年九月再版
     中國文學批評史 郭紹虞著 文史哲出版社 民七一年九月再版
     六朝文論 廖蔚卿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六十七年四月初版 民七四年九月第三次印行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 敏澤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一九八一年五月
     中國文學理論史(二) 蔡鍾翔 黃保真 成復旺 北京出版社 一九八三年十月
     文章學概論 張壽康主編 山東教育出版社 一九八三年六月第一版
     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 羅宗強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八月第一版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名著題解 合肥黃山書社 一九八七年二月
     中國文學批評史(全三冊) 王運熙 顧易生主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六月第三版
     文學原理 王元驤 浙江教育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四月第一版
     文學原理創作論 杜書?著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九月第一版
     中國文學理論 劉若愚撰 杜國清譯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七○年 九月出版
     文體論纂要 蔣伯潛著 正中書局 民四人年七月台一版
     文體論 薛鳳昌著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五九年
     美學與語言 趙天儀著 三民書局 民六○年五月初版
     古典文學論探索 王師夢鷗著 正中書局 民七三年二月臺初版
     歷代文人論文集 于忠善編選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一九八五年四月第一版
     王夫之詩論研究 楊松年著 文史哲出版社 民七五年十月初版
     傳統文學論衡 王師夢鷗著 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民七六年六月卅日初版
     古代散文文體概論 陳必祥著 文史哲出版社 民七六年十月初版
     章實齋文學理論研究 羅思美 台灣學生書局 民六五年八月出版
     司馬遷傳記文學論稿 李少雍 重慶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一月第一版
     韓愈研究 羅聯添著 學生書局 民六六年十一月初版
     中國經學發展史論上冊 李師威熊著 文史哲出版社 民七七年十二月初版
     論魏晉以來之崇尚談辯及其影響 牟潤孫著 香港中文大學 一九六五年
     文心雕龍導讀 王更生著 華正書局 民七七年三月重修增訂一版
     文心雕龍注 范文瀾注 學海出版社 民七七年三月初版
     劉勰 劉綱紀著 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民七八年九月初版
     文心雕龍研究 王更生著 文史哲出版社 民七八年十月三版
     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上、下冊 黃霖 韓同文選注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二年十月第一版
     歷代小說序跋選注 文鏡文化事業公司 民七三年六月初版
     古書修辭例 張文治著 河洛圖書出版社 民六八年八月初版
     古漢語修辭學資料匯編 鄭奠 譚全基編 北京商務印書館 一九八○年七月第一版
     修辭析論 董季棠著 益智書局 民七十年十月初版
     修辭學 黃慶萱著 三民書局 民七五年十二月增訂初版
     修辭學發凡 陳望道著 文史哲出版社 民七八年一月再版
     中國修辭學史 鄭子瑜著 文史哲出版社 民七九年二月初版
     
     學位論文
     唐代的史館與史官 張榮芳著 台大史研所碩士論文民七十年 東吳大學中華學術論文獎助論叢 民七三年六月
     史通修史觀述評 王明妮著 輔大中研所碩士論文 民七一年一月
     劉知幾及其史通 林時民著 師大史研所碩士論文 民七一年
     
     論文集
     論劉知幾的學術思想 侯外廬著 中國史學史論集(二)頁一-一六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年一月第一版
     論劉知幾的史學 翦伯贊著 中國史學史論集(二) 頁一七-五七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年一月 第一版
     劉知幾的史學 白壽彝著 中國史學史論集(二)頁五八-一一二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年一月 第一版
     劉知幾的進步的歷史觀 任繼愈著 中國史學史論集(二)頁一一三-一二○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年一月 第一版
     劉知幾與史通 楊翼驤著 中國史學史論集(二)頁一二一-一五九 一九八○年一月 第一版
     劉知幾的史學思想和他對於傳統正統史學的門爭 盧南喬著 中國史學史論集(二)頁一六○-一六九 一九八○年一月初版
     劉知幾對古代文論的新貢獻 牟世金著 唐代文學第一集頁二○-四○ 西北大學編 陝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二年
     劉知幾史通的文學思想 邱世友著 唐代文學第四集頁三八-六三 西北大學編 陝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二年
     劉知幾史通與劉勰文心雕龍 蔣祖怡著 文心雕龍論叢頁二六六-二七九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五年八月
     中國文學批評用語語義含糊之問題 楊松年著 中國古典文學批評論集頁一-一六 香港三聯書店 一九八七年七月第一版
     章實齋之史學 傅振倫著 中國史學史論文選集 第二冊頁七八五-八一三 華世出版社 民六五年 九月初版
     經學與史學 錢穆著 中國史學史論文選集第一冊頁一二○-一三七 華世出版社民六五年九月初版
     兩晉六朝的史學 呂謙舉著 中國史學史論文選集第一冊頁三四八-三六一 華世出版社 民六五年九月初版
     劉知幾與章實齋之史學 張其昀著 中國史學史論文選集第二冊頁七三八-七八四 華世出版社 民六五年九月初版
     唐代大士族的進士第 毛漢光著 中央研究院成立五十週年紀念論文集第二輯人文社會科學頁五九-六一五 民六七年七月
     談中國長篇小說的結構問題 浦安迪著 文學評論第三集 巨流圖書公司 民六九年
     唐人小說概述 王師夢鷗著 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第三輯頁三七-四七 靜宜文理學院中國古典小說研究中心編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印行 民七十年六月初版
     魏晉別傳的時代性格 逯燿東 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考古組頁六三五-六五一 民七○年十月
     劉知幾的疑古惑經說與歷史求真 閻沁恒著 中央研究院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頁六五三-六六一 民七○年十月
     史通點煩篇臆補 洪業著 洪業論學集頁一四○-一四九 民七一年七月初版
     〈韋弦〉〈慎所好〉二賦非劉一知幾所作辨 洪業著 洪業論學集頁三七六 三八三民七一年七月初版
     中國敘事詩的發展 黃師景進 中國詩歌研究頁一-二七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 中央文物供應社 民七十四年六月初版
     道德判斷與歷史研究 張哲郎著 中西史學史研討會論文集(第一屆)頁一八一-二二五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主編 久洋出版社 民七五年一月
     四至七世紀「以史制君」觀念對官修制度的影響 雷家驥著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主編 中西史學史研討會論文集(第一屆〉頁七-五五 久洋出版社民七五年一月
     中國傳統知識份子對歷史知識的態度──以顧炎武為中心 古偉?著 國際歷史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師範大學歷史系所編民七五年六月
     人倫識鑑與文學批評的關係 王金凌著 古典文學第九集頁一○五-一三○ 民七六年四月初版
     史通與文心之文論比較 陳耀南著 唐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頁二三七-二六四 香港浸會學院中國語文學系主編 文史哲出版社 民七六年四月
     論魏晉南北朝文質觀念及其所衍生諸問題 顏崑陽著 古典文學第九集頁五三-一○四年 民七六四月
     唐兩通之撰作及其關係 曾一民著 中西史學史研討會論文集(第二屆〉頁七七-一○○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主編 久洋出版社 民七六年八月初版
     試論劉知幾的史法 林時民著 中西史學史研討會論文集(第二屆)頁一○一-一二四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主編 久洋出版社 民七六年八月初版
     唐代君主的史學教育 張榮芳著 中西史學史研討會論文集(第二屆)頁二一五-一六二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主編 久洋出版社 民七六年八月初版
     史傳論贊形式與左傳「君子日」逯耀東著 王任光教授七秩嵩慶論文集頁七九-九四 文史哲出版社 民七七年四月初版
     論文心雕龍「辯證性的文體觀念架構」頁七三──一二四 中國文學批評研討會論文集──以文心雕龍為中心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編 台灣學生書局 民七七年五月初版
     
     期刊(一)
     劉知幾史通之文學概論 宮廷璋著 師大月刊第二期頁五九-七二 民二二年一月
     劉知幾年譜 周品瑛著 東方雜誌第卅一卷 第十九號頁一八一-一九○
     劉知幾與章學誠 甲凱著 東方雜誌復刊第八卷第三期頁五三-五六
     劉知幾與史通 丁志達著 輔大歷史學會史苑八期 頁一-七 民五六年五月
     略談彰善貶惡的史學──劉知幾史學初探 周樑楷著 史苑九期 民五七年一月廿五日
     劉知幾的史通與史學 邱添生著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九期頁五一-七二
     劉知幾與史通 郭紀青著 台中師專學報第十期頁九三──三 民七十年
     《史通》〈疑古〉〈惑經〉篇形成的背景 逮耀東著 當代第十期頁六二-六九 民七六年二月一日
     史通著錄版本源流考 莊萬壽著 中國學術年刊第九期頁七一-八二 民七六年六月
     劉知幾實錄史學與孔子思想的關係之研究 莊萬壽著 中國學術年刊第十期頁二五五-二七○ 民七八年二月
     劉知幾與鄭樵史學之探討 吳天任著 東方雜誌復刊第二十二卷第九期頁二○-二八 民七八年三月
     史通析微 龔鵬程著 幼獅學誌第二○卷四期頁二九-六○ 民七八年十月
     史通在中國文學上的價值 鄭志明著 孔孟月刊第廿三卷一一期頁二○-二四 民七四年七月
     史通版本源流考 傅振倫著 圖書館第二期 一九六二年六月
     劉知幾、鄭樵、章學誠的史學成就及其異同(上、下) 蘇淵雷著 上海師範大學學報一九七九年 第四期頁五一七七 一九八○年第二期頁五一八七
     劉知幾的文學批評 張錫厚著 四川師範學院學報一九八○年第四期頁三一-三七,八
     評劉知幾對三國志的評論 張孟倫著 中華文史論叢一九八○年第三期頁五五- 六○
     略論劉知幾的史學成就 曾慶鑒著 史學史研究一九八一年二月頁九-二一
     劉知幾史通的史傳文學理論 吳文治著 江漢論壇一九八二年第二期頁六○-六四
     讀史通札記 瞿林東著 史學史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二期頁二四-二九,六八-六九
     劉、章史識論及其相互關係 姜勝利著 史學史研究一九八三年第三期
     劉知幾關於史漢體例的評論 許凌雲著 史學史研究一九八五年第四期頁三○-三六
     劉知幾論史傳文學 符定波著 常德師專學報 一九八五年第四期頁五五-六一
     劉知幾史學理論初探 張振珮著 貴州文史叢刊一九八六年 第三期頁七九-八三
     從史通中的疑古惑經篇看劉知幾的史學批判精神 王振寧著 鐵嶺師專學報一九八六年第一期頁三○-三四
     劉知幾與史通 楊緒敏著 准海學刊一九八七年四月頁七六-八二
     史通的歷史文學理論 李成良 邱遠應合著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一九八八年第一期頁八○-八七
     劉知幾的修辭觀──我國第一部史論修辭著作《史通》評說 宗廷虎著 揚州師院學報一九八八年 第二期頁五三-五八
     史通方法論 趟俊著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一九八八年第三期頁七九-八七
     劉知幾在古文獻學上的成就 孫欽善著 文獻一九八八年第四期頁二二二-二三○
     劉知幾與古文運動 李少雍著 文學評論一九九○年第一期頁二六-三七
     
     期刊(二)
     漢隋間之史學──史學及史著 鄭鶴聲著 東南大學史地學報第三卷七、八期頁五三-八一,四二-六六 民十四年三、十月
     漢晉之際士之新自覺與新思潮 余英時著 新巨學報第四卷一期頁二五-一四四民四八年八月
     略論魏晉南北朝學術文化與當時門第之關係 錢穆著 新亞學報第五卷二期頁二三-七七 民五二年八月
     論唐代士風與文學 臺靜農著 國立台灣大學文史學報第一四期民五四年十一月
     唐初南北學人論學之異趣及其影響 牟潤孫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一卷頁五○-八七 民五七年九月創刊號
     魏晉雜傳與中正品狀的關係 逯輝東著 中國學人第二期頁六九-七八 民五九年九月
     隋唐經籍史部雜傳類的分析 逯輝東著 輔仁大學文學院人文學報第一期頁一-三六 民五九年九月
     魏晉玄學與個人意識醒覺的關係 逯輝東著 史原第二期頁一-一五 台大歷史學研究所 民六○年十月十日
     魏晉對歷史人物評論標準的轉變 逯輝東著 食貨月刊復刊三卷第一期頁一七-廿三 民六十二年四月十五日
     別傳在魏晉史學中的地位 逯輝東著 幼獅學誌十二卷第一期頁一-三八 民六三年
     魏晉史學的思想與社會基礎 逯輝東著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八卷第六期頁三九-四一 民六四年六月
     唐初修史家的文學觀 黃春貴著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一四卷第一期頁三一-三五
     文心雕龍史傳篇題述 李曰剛著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十四卷七期頁六四-七○
     從隋書經籍志史部的形成論魏晉史的學轉變的歷程 逯耀東著 食貨月刊第十卷四期頁一二一-一四二 民六九年七月十五日
     魏晉志異小說與史學的關係 逯耀東著 食貨月刊復刊第十二卷二期頁一四-廿五 民七一年八月
     經史分途與史學評論的萌芽 逯耀東著 大陸雜誌第七一卷第六期頁二四九-二五五 民七四年十二月
     裴松之與魏晉史學評論 逯耀東著 食貨月刊第十五卷三、四期頁九三-一○七 民七四年九月一日
     名教危機與魏晉士風的演變 余英時著 食貨月刊復刊第九卷七、八期合刊 頁二四七-二六九 民六八年十一月一日
     唐代官僚體系中的史官 張榮芳著 食貨月刊復刊十一卷六期 頁二六○-二八五民七○年九月一日
     唐代史館的組織與演變-兼述起居郎、舍人 張榮芳著 大陸雜誌六三卷四期頁三一-三九 民七○年十月十五日
     唐代史官入仕途徑、地域與交遊之分析 張榮芳著 大陸雜誌第六十四卷第五期頁二一二-二二九 民七一年五月十五日
     兩漢至唐初的歷史觀念與意識(一)~(十二)──兼論其與史學成立的關係 雷家驥著 華學月刊第一三六期~第一五一期 民七二年四月二一日~民七三年七月二一日
     唐代設館修史制度探微 邱添生著 師大歷史學報第十四期頁一-三三 民七五年六月
     漢唐之間二體論與古今正史之爭 雷家驥著 東吳文史學報第五期頁廿六-五二民七五年八月
     唐初官修史著的基本觀念與意識 雷家驥著 師大歷史學報第十五期頁廿六-六二 民七六年六月
     文學批評的理論與實踐 張雙英著 文訊月刊第三三期頁七-四五 民七六年十二月
     唐代君主的史學教育 張榮芳著 食貨月刊第一六卷七、八期合刊頁二七五-二九一 民七六年七月十五日
     歷史敘述中的虛構──作為文學的歷史敘述 楊周翰著 當代第二十九期頁三○-四七 民七七年九月一日
     唐前期國史官修體制的演變──兼論館院學派的史學批評及其影響 雷家驥著 東吳文史學報第七號頁一-三六 民七八年三月
     唐人以詩取士嗎? 簡錦松著 國文天地第五五期頁三二-三五 民七八年十二月一日
     再談唐人以詩賦取士嗎?──兼論「詩賦」在唐代進士科考中的地位 簡恩定著 國文天地第五八期 民七九年三月一日
     魏晉南北朝和唐代文學批評中的文質論 王運熙 楊明合著 文藝理論研究一九八○年第二期頁一三七-一四七
     試論漢唐史學中的家學傳統 瞿林東著 遼寧大學學報一九八一年第一期頁五九六四
     試論我國古代重要文學樣式的發生發展及其衰替與文學語言發展變化的關係張張志岳著 齊齊哈爾 師範學院學報一九八一年第一~二期頁六二-七三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編纂學 黎子耀著 杭州大學學報第十一卷第一期頁一一九-一二五 一九八一年三月
     韓非子據史論證和寓論斷於序事 楊釗著 史學史研究一九八一年第四期頁三一-三七
     談歷史文學──談史學遺產答客問之四 白壽彝著 史學史研究一九八一年第四期頁一-八
     令狐德棻和唐初史學 瞿林東著 人文雜誌一九八二年第一期頁一○八-一一二從隋志看漢隋之際史學的發展 施丁著 中華文史論叢一九八二年第二期頁二三九-二六一
     論六朝文學理論發達的原因 張文勛著 社會科學戰線一九八二年第二期頁二八七-二九四
     對史記傳記文學論的幾點異議 徐中文著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社頁八三-八九 一九八三年
     史記漢書傳記文學二題 陳慶元著 南平師專學報一九八三年第三期頁三三-三六
     中國古代傳記文學淺論 呂薇芬 徐公持著 文學遺產一九八三年第四期頁二七-三六
     唐代文學思想發展中的幾個理論問題 羅宗強著 中國社會科學一九八四年第五期頁一五九-一七五
     中國的傳記寫作 英.崔瑞德(Denis C. Twitchett) 張書生譯 王毓銓校 史學史研究一九八五年四月頁七二-八○,二○-二一
     隋唐文學理論述略 吳文治著 江蘇教育學院學報頁四○-四四,五九 一九八五年一月
     試論春秋筆法對於後世文學理論的影響 敏澤著 社會科學戰線頁二五四-二六二 一九八五年三月
     論我國古代文學批評的幾種主要模式 譚帆著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一九八五年第四期頁四六-五一
     論中國敘事文學的演變軌? 董乃斌著 文學遺產一九八七年第五期頁二八-四三
     唐初史傳文學的成就 李少雍 文學遺產一九八九年第四期頁八八-九六
     歷史傳奇:史傳傳統與史詩模式 朱水涌著 文學評論一九九○第二期頁一○九-一一四
     
     工具書
     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十二冊歷史學 方豪主編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六十二年十二月
     中國歷史大辭典──史學史卷 中國歷史大辭典.史學史卷編纂委員會編 上海辭書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十二月第一版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辭典 趙則誠 張連弟 畢萬忱主編 吉林文史出版社 一九八五年七月第一版
     觀念史大辭典第四冊自然與歷史卷 李亦園總審訂 古偉瀛 黃俊傑 鄒理民 蔡英文 蔡英俊審訂委員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民七六年十月初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 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中國文學》編輯委員會編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九月第二版
     漢語修辭格大辭典 唐松波 黃建霖主編 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第一版
     古代小說鑒賞辭典 古代小說鑒賞辭典編輯委員會編 北京學苑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十月第一版
     
     外文部分
     史通?六家二體?論?就? 內藤戊申著 史林第二十二卷第三號頁一七○-一八三 一九三七年七月
     明代史通事 增井經夫著 東方學第十五輯頁一二-二○ 一九五七年十二年
     文獻目錄?通??見?六朝?歷史意識 重澤俊郎著 東洋史研究第十八卷第一一號頁一-一六 一九五九年七月
     史通淺說──唐代史官?史事理論 稻葉一郎著 東洋史研究第二十二卷第二號頁二八-六○ 一九六三年十月三十一日
     劉知幾論 大濱皓著 宇野哲人先生白壽祝賀記念東洋學論叢 宇野哲人先生白書祝賀記念會 頁三五一-三七六 一九七四年十月一日
     中國??史?運命──史記?史通大濱皓著 東京?勁草書局 頁三九五-三一一 一九七五年一月二十日第一版
     史通?成立???? 榎一雄著 國學院雜誌第七十七卷第三號──石田幹之助博士追悼號 國學院大事編 一九七六年三月十五日
     古代?於???史記述形態?變遷 貝塚茂樹著 貝塚茂樹著作集第七卷頁二○三-二三○ 東京中央公論社 一九七七年三月十日
     中國史事理論?特質──劉知幾?史通?中心??? 貝塚茂樹著 貝塚茂樹著作集第七卷頁三九五-四○七 東京中央公論社 一九七七年三月十日
     史通 貝塚茂樹著 貝塚茂樹著作集第七卷頁三九五-四○七 東京中央公論社 一九七七年三月十日
     初唐?史家?文學思想──太宗期編纂?前代史文苑傳序?中心? 古川末喜著中國文字論集第九號頁九-二九 九州大學中國文學會一九八○年十一月一日
     續?初唐歷史家?文學思想 古川末喜著 中國文事論集第十號頁一九-三九 九州大學中國文學會 一九八○年十一月一日
     中國史──???????軌跡 ?井經夫著 三省堂株式會杜 一九八一年九月三十
     「史通」疑古篇論考-述者?意識 福島正著 中國思想史研究第四號──湯?幸孫教授退官記念論集頁一三一-一六○ 京都大學中國哲學史研究室編 一九八一年三月三十一日
     「史通」?勸善懲惡論 鈴木?造著 歷史????民??文化──酒井忠夫先生古稀祝賀記念論集頁二三七-二五一 酒井忠夫先生古稀祝賀記念?會編 東京國書刊行會 一九八二年九月十五日
     史通 增井經夫 中國?歷史書──中國史學史頁一○九-一二○ 刀水書房 一九八四年七月二十日
     The Nature of Narrative, by Robert Scholes & Robert Kellogg, First published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66.(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民六七年七月台一版)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