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
題名 民眾參與政策議程建立過程之研究-宜蘭縣反六輕個案之分析 作者 林聖慧 貢獻者 張世賢
林聖慧日期 1990
1989上傳時間 2-五月-2016 17:08:56 (UTC+8)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論文 1.王聖生譯,政策制定過程。台北:茂昌,民國74年。 2.朱志宏,公共政策概論(三版)。台北:三民,民國76年。 3.李麗霞,政策過程中民眾參與之角色-以杜邦事件為個案分析。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6年6月。 4.林水波、張世賢合著,公共政策。台北:五南,民國73年。 5.於幼華、駱尚廉等,「籌建烯烴廠暨相關工業計劃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查證與評論。台北:臺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民國76年12月。 6.陳世敏譯,傳播媒介、民意、公共政策分析。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74年。 7.張世賢,公共政策析論。台北:五南,民國75年。 8.張惠玲,公共政策議程設定之探討-我國國家公園政策的個索分析。 政治大學位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7年1月。 9.黃俊英,環保系統中中介團體角色之研究。行政院環保署,民國77年8月。 10.簡忠松等,審評-籌建烯烴廠暨相關工業計劃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國際環境保護協會,民國76年11月。 11.蕭新煌,我們只有一個臺灣-反污染、生態保育與環境運動。台北:圓神,民國76年9月。 12.蕭新煌,七O年代反污染自力救濟的結構與過程分析。台北:行政院環保署,民國77年8月。 13.籌建烯烴廠暨相關工業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臺灣塑膠、南亞塑膠、台灣化學纖維父司,民國76年4月。 (二)、期刊、報紙、雜誌 1.「公民參與及環境談判的興起」,民眾日報,民國76年9月7日,三版。 2. 王塗發,「從速立法樹立環保評估公信力」,中國時報,民國77年5月11日,二版。 3.林水波,「行政機關在政策規劃上的缺失」,中國論壇,第305期,民國77年6月,頁11-15。 4.張石角,「環保的分寸」,聯合報,民國75年10月12日,二版。 5.張茂桂,「對環保自力救濟運動的幾個看法」,中國時報,民國77年1月,十三版。 6,黃榮村,「環保運動中的公民參與」,中國論壇,第264期民國75年9月,頁43-45。 7.黃榮村,「消弭環保自力救濟的當務之急」,聯合報,民國76年9月8日,二版。 8.曹俊漢,「科學家對國家公共政策制定影響度之分析:美國棋式與經驗的研究」,美國研究,第7卷第1期,民國66年3月,頁75-124。 9.曹俊漢,「美國環境保護政策:結構與功能的研究」美國研究,第9卷第2期,民國68年6月,頁67-119。 10.楊度,「期待環保運動聯盟」,自立晚報,民國76年10月18日,十版。 11.蕭代基,「環境影響評估制度的迷失」,中國論壇,第302期,民國77年4月,頁32。 12.蕭新煌,「從決策理論分析民間團體的角色」,中國論壇,第305期。民國77年6月,頁19-21。 噶瑪蘭雜誌自民國76年1月起至77年6月。 中央日報、中國時報、聯合報、新生報、臺灣日報,自民國75年11月起至77年1月止。 (三)、官方出版品 1,內政部編印,臺灣北部區域計畫,民國72年3月。 2,行政院經建會編印,臺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民國68年3月。 3.行政院經建會編印,中華民國臺灣石化工業部門發展計畫(六十九年至七十九年),民國69年3月。 4,行政院經建會編印,中華民國石化下游工業部門發展計畫(民國七十二年至八十年),民國72年6月。 5.宜蘭縣政府編印,宜蘭縣綜合發展計畫,民國76年6月。 6.經濟部工業局編印,中華民國七十六年工業發展年報,民國77年。 7,經濟部工業局編印,中華民國七十七年工業發展年報,民國78年。 二、英文部分 I.Bachrach, Peter and Baratz,Morton, ""Two Face of Power"" ,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1.56, 1962,PP.947-52. 2.Bachrach and Baratz, "Decision and Nondecision: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1.57,I963,PP.632-42. 3.Bachrach and Baratz, Power and Povert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0. 4.Chang,Shih-Hsieh, ""Policy Argument and Policy Agenda-Building: Case Study of Anti-Pollution Demonstrations in Taiwan",in Conference on Asia-American Interaction,Taipei ,Taiwan,1988. 5.Cobb, Roger W. and Elder, Charles D. ""The Politics of Agenda-Building: An Alternative Perspective for Modern Democative Theory", The Journal of Politics, Vo1.33, 1971, PP.892-915. 6.Cobb and Eider,Participation In American Politics: The Dynamics of Agenda-Building. Baltimore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3. 7.Cobb and Eider,"Agenda-Building and The Politics of Aging" , Policy Studies Journal, Vol.13, 1984, PP .15-29. 8.Cobb, Roger W.;Ross, Jennie-Keith; and Ross, Marc H . ""Agenda Building as a Comparative Political Proces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70, 1976, PP. 126-38. 9.Dahl, Robert A. A Preface to Democratic Theory. Chicago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6. 10.Dunn, William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New Jersey :Prentice-Hall,198l. ll.Easton, David A System Analysis of Political Life.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1965. 12.Edwards,III George C. and Sharkansky, Ira The Policy Predicament. San Francisco: W.H. Freeman & Company, 1978. 13.Graber, Doris A. ed. Media Power in Politics. Washington, D.C.:Congressional Quarterly Press, 1984. 14.J ones, Charles O.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3rd ed. Monterey: Brooks /Cole,1984. 15.Koenig, Louis W. An Introduction to Public Policy. New Jersey: Simon & Schuster,1986. 16.Kweit, Mary G. and Kweit, Robert W. Implementing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a Bureaucratic Society.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 1981. 17.Langton, Stuart ed.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America. Lexing, Mass.: Lexington Books,1978. 18.Lindblom, Charles E. "Still Muddling, Not Yet Through"",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1.40, No.6, 1979, PP.517-26. 19.Lindblom, C. E. ,The Policy-Making Process. 2nd ed. Englewood Cliffs, N. J.:Prentice-Hall, 1980. 20.Lipsky, Michael "Protest as a Political Resourc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1.62, 1968, PP.1144-58. 21.McCombs, Maxwell E. and Shaw, Donald L."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 of Mass Media",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Vol.36, 1972, PP.176-87. 22.McCombs and Shaw, The Emergence of American Political Issues: 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 of the Press,.St. Paul:West Publishing, 1977. 23.Morrow, William L. Public Administration: Politics, Policy, and the Polictical System.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80. 24.Nagel, Stuart S. ed. Encyclopedia of Policy Studies. New York: Marcel Dekker, Inc, 1983. 25.Ripley, Randall B. and Franklin, Grace A. Bureaucracy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 Homewood,Ⅲ: Dorsey, 1982. 26.Rosener, Judy B. "Citizen Participation: Can We Measure Its Effectivenes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 38, 1978, PP.457-63. 27.J. B. Rosener, "User-Oriented Evaluation: A New Way to View Citizen Participation" ,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Science, Vol.17, No.4, 1981, PP.183-596. 28.Starling, Grover Strategies For Policy Making. The Dorsey Press,1988.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154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張世賢 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林聖慧 zh_TW dc.creator (作者) 林聖慧 zh_TW dc.date (日期) 1990 en_US dc.date (日期) 1989 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五月-2016 17:08:56 (UTC+8) - dc.date.available 2-五月-2016 17:08:56 (UTC+8)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五月-2016 17:08:56 (UTC+8) -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B2002005154 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9802 -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公共行政學系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題目界說……1 第二節問題探討……2 第三節研究現況……5 第四節研究方法……7 第二章理論探討……12 第一節民眾參與及議程建立……12 第二節議題產生……19 第三節議題擴散策略……24 第四節進入議程策略……29 第三章宜蘭縣反六輕的發展經過……38 第一節個案經過……38 第二節議題特性……45 第三節主要參與者……47 第四章策略運用分析……63 第一節擴散策略運用……63 第二節進入策略運用……68 第五章結論……73 第一節研究發現……73 第二節檢討與建議……77 參考書目……82 一、中文部分……82 二、英文部分……85 圖表目次 圖目次 圖2-1政策議題發展的功能圖……14 圖2-2系統議程與制度議程之間的假設關係……17 圖2-3議題產生的方式……22 圖2-4議題擴散方向與策略……28 圖2-5民眾參與政策議題建立過程圖……33 表目次 表1-1訪問對象及時間……8 表2-1議題如何達到政策議程……22 表3-1國內學者及負責項目……59 表3-2綜合結論一結果……60 表3-3國外學者及負責項目……61 表4-1各參與者使用擴散策略與效果一覽表……67 表4-2各參與者使用進入策略與效果一覽表……71 表4-3向六輕宣戰系列……72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154 en_US dc.title (題名) 民眾參與政策議程建立過程之研究-宜蘭縣反六輕個案之分析 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論文 1.王聖生譯,政策制定過程。台北:茂昌,民國74年。 2.朱志宏,公共政策概論(三版)。台北:三民,民國76年。 3.李麗霞,政策過程中民眾參與之角色-以杜邦事件為個案分析。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6年6月。 4.林水波、張世賢合著,公共政策。台北:五南,民國73年。 5.於幼華、駱尚廉等,「籌建烯烴廠暨相關工業計劃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查證與評論。台北:臺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民國76年12月。 6.陳世敏譯,傳播媒介、民意、公共政策分析。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74年。 7.張世賢,公共政策析論。台北:五南,民國75年。 8.張惠玲,公共政策議程設定之探討-我國國家公園政策的個索分析。 政治大學位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7年1月。 9.黃俊英,環保系統中中介團體角色之研究。行政院環保署,民國77年8月。 10.簡忠松等,審評-籌建烯烴廠暨相關工業計劃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國際環境保護協會,民國76年11月。 11.蕭新煌,我們只有一個臺灣-反污染、生態保育與環境運動。台北:圓神,民國76年9月。 12.蕭新煌,七O年代反污染自力救濟的結構與過程分析。台北:行政院環保署,民國77年8月。 13.籌建烯烴廠暨相關工業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臺灣塑膠、南亞塑膠、台灣化學纖維父司,民國76年4月。 (二)、期刊、報紙、雜誌 1.「公民參與及環境談判的興起」,民眾日報,民國76年9月7日,三版。 2. 王塗發,「從速立法樹立環保評估公信力」,中國時報,民國77年5月11日,二版。 3.林水波,「行政機關在政策規劃上的缺失」,中國論壇,第305期,民國77年6月,頁11-15。 4.張石角,「環保的分寸」,聯合報,民國75年10月12日,二版。 5.張茂桂,「對環保自力救濟運動的幾個看法」,中國時報,民國77年1月,十三版。 6,黃榮村,「環保運動中的公民參與」,中國論壇,第264期民國75年9月,頁43-45。 7.黃榮村,「消弭環保自力救濟的當務之急」,聯合報,民國76年9月8日,二版。 8.曹俊漢,「科學家對國家公共政策制定影響度之分析:美國棋式與經驗的研究」,美國研究,第7卷第1期,民國66年3月,頁75-124。 9.曹俊漢,「美國環境保護政策:結構與功能的研究」美國研究,第9卷第2期,民國68年6月,頁67-119。 10.楊度,「期待環保運動聯盟」,自立晚報,民國76年10月18日,十版。 11.蕭代基,「環境影響評估制度的迷失」,中國論壇,第302期,民國77年4月,頁32。 12.蕭新煌,「從決策理論分析民間團體的角色」,中國論壇,第305期。民國77年6月,頁19-21。 噶瑪蘭雜誌自民國76年1月起至77年6月。 中央日報、中國時報、聯合報、新生報、臺灣日報,自民國75年11月起至77年1月止。 (三)、官方出版品 1,內政部編印,臺灣北部區域計畫,民國72年3月。 2,行政院經建會編印,臺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民國68年3月。 3.行政院經建會編印,中華民國臺灣石化工業部門發展計畫(六十九年至七十九年),民國69年3月。 4,行政院經建會編印,中華民國石化下游工業部門發展計畫(民國七十二年至八十年),民國72年6月。 5.宜蘭縣政府編印,宜蘭縣綜合發展計畫,民國76年6月。 6.經濟部工業局編印,中華民國七十六年工業發展年報,民國77年。 7,經濟部工業局編印,中華民國七十七年工業發展年報,民國78年。 二、英文部分 I.Bachrach, Peter and Baratz,Morton, ""Two Face of Power"" ,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1.56, 1962,PP.947-52. 2.Bachrach and Baratz, "Decision and Nondecision: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1.57,I963,PP.632-42. 3.Bachrach and Baratz, Power and Povert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0. 4.Chang,Shih-Hsieh, ""Policy Argument and Policy Agenda-Building: Case Study of Anti-Pollution Demonstrations in Taiwan",in Conference on Asia-American Interaction,Taipei ,Taiwan,1988. 5.Cobb, Roger W. and Elder, Charles D. ""The Politics of Agenda-Building: An Alternative Perspective for Modern Democative Theory", The Journal of Politics, Vo1.33, 1971, PP.892-915. 6.Cobb and Eider,Participation In American Politics: The Dynamics of Agenda-Building. Baltimore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3. 7.Cobb and Eider,"Agenda-Building and The Politics of Aging" , Policy Studies Journal, Vol.13, 1984, PP .15-29. 8.Cobb, Roger W.;Ross, Jennie-Keith; and Ross, Marc H . ""Agenda Building as a Comparative Political Proces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70, 1976, PP. 126-38. 9.Dahl, Robert A. A Preface to Democratic Theory. Chicago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6. 10.Dunn, William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New Jersey :Prentice-Hall,198l. ll.Easton, David A System Analysis of Political Life.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1965. 12.Edwards,III George C. and Sharkansky, Ira The Policy Predicament. San Francisco: W.H. Freeman & Company, 1978. 13.Graber, Doris A. ed. Media Power in Politics. Washington, D.C.:Congressional Quarterly Press, 1984. 14.J ones, Charles O.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3rd ed. Monterey: Brooks /Cole,1984. 15.Koenig, Louis W. An Introduction to Public Policy. New Jersey: Simon & Schuster,1986. 16.Kweit, Mary G. and Kweit, Robert W. Implementing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a Bureaucratic Society.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 1981. 17.Langton, Stuart ed.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America. Lexing, Mass.: Lexington Books,1978. 18.Lindblom, Charles E. "Still Muddling, Not Yet Through"",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1.40, No.6, 1979, PP.517-26. 19.Lindblom, C. E. ,The Policy-Making Process. 2nd ed. Englewood Cliffs, N. J.:Prentice-Hall, 1980. 20.Lipsky, Michael "Protest as a Political Resourc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1.62, 1968, PP.1144-58. 21.McCombs, Maxwell E. and Shaw, Donald L."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 of Mass Media",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Vol.36, 1972, PP.176-87. 22.McCombs and Shaw, The Emergence of American Political Issues: 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 of the Press,.St. Paul:West Publishing, 1977. 23.Morrow, William L. Public Administration: Politics, Policy, and the Polictical System.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80. 24.Nagel, Stuart S. ed. Encyclopedia of Policy Studies. New York: Marcel Dekker, Inc, 1983. 25.Ripley, Randall B. and Franklin, Grace A. Bureaucracy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 Homewood,Ⅲ: Dorsey, 1982. 26.Rosener, Judy B. "Citizen Participation: Can We Measure Its Effectivenes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 38, 1978, PP.457-63. 27.J. B. Rosener, "User-Oriented Evaluation: A New Way to View Citizen Participation" ,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Science, Vol.17, No.4, 1981, PP.183-596. 28.Starling, Grover Strategies For Policy Making. The Dorsey Press,1988.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