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李豐楙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李添瑞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李添瑞 | zh_TW |
dc.date (日期) | 1989 | en_US |
dc.date (日期) | 1988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3-May-2016 14:16:20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3-May-2016 14:16:20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3-May-2016 14:16:20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B2002005492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0155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中國文學系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論文提要(代序) 論文提要(代序) 古巫在中國先秦社會與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論文乃透過對古巫作系統性的考察,以了解古巫的特質及其對先秦文化的貢獻。 本論文以文獻資料分析為主,配合部分田野調查。所使用文獻資料主要為經書、子書,並及部分偽書與神話傳說資料;另亦參考近人及國外漢學家的相關論著,以了解其研究方法。故本論文參用多種理論與方法,除從歷史的觀點(宏觀)說明先秦巫者的基本觀念及其在先秦歷史中的演變外,又以功能分析方法(微觀)分類說明先秦巫者的各項職能及其貢獻;而為了彰顯中國巫的特質,也使用比較研究法,以古巫與今日大陸邊區民族的薩滿及台灣的乩童略作比較,並使用外國人類學家研究各地區的巫所得結果加以比較研究。 本論文共分六章,首章「導言」,說明研究動機、目的、範圍、方法、資料來源、前人研究成果及研究內容等。第二章「先秦時代巫之基本觀念」,說明巫之字義、巫者產生方式、條件及其形象與特質等。第三章「先秦時代巫之流變及其主要活動範圍」,說明古巫之源起及其在先秦時代的發展暨分化情形,並扼要敘述其活動範圍。第四章「先秦時代巫之職能」,凡有祭祀、祈雨、卜筮、醫病、解夢及除災邪等。第五章「巫與先秦文化之關係」。說明巫的地位,及其與宗教、科學、藝術、學術思想等的關係。第六章「結論」,綜結各章所論,確定巫在先秦社會與文化中的重要性及其影響。 從本論文的研究結果,可知先秦巫者職能極多,在先秦社會上扮演一重要的角色,故能創造及傳承古文化。其貢獻至大,影響亦極深遠,在中國古文化中確實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目錄 論文提要(代序)………Ⅰ 第一章 導言………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方法與資料來源………3 第三節 前人研究成果與檢討………5 第四節 研究內容………10 第二章 先秦時代巫之基本觀念………11 第一節 巫之字義………11 第二節 巫者之產生方式及其必備條件………19 一、 巫者產生之方式………19 二、 巫者必備之條件………23 第三節 巫者之服飾、形象和道具………27 一、 巫者之服飾………28 二、 巫者之形象………35 三、 巫者之道具………38 第四節 巫者施術之種類及跳神經過………48 一、 巫術種類………48 二、 巫者跳神經過………52 第五節 巫者存在之原因………56 第三章 先秦時代巫之流變及其主要活動範圍………59 第一節 巫之源起—男巫先,或女巫先………59 第二節 夏及夏以前之巫………66 第三節 殷代之巫………76 第四節 周代之巫………81 第五節 周巫之分化………88 一、 祝………90 二、 宗………92 三、 卜………94 四、 史………95 五、 工………99 小結………102 第六節 先秦巫者主要活動範圍………105 一、 殷商以前巫之活動範圍………106 二、 春秋時代巫之活動範圍………108 三、 戰國時代巫之主要活動範圍—楚國及吳越………110 第四章 先秦時代巫之職能………120 第一節 祭祀………121 第二節 祈雨………125 第三節 卜筮………129 第四節 醫病………133 第五節 解夢………137 第六節 除災邪、招魂魄、察隱微及其他………139 一、 除災邪………139 二、 招魂魄………142 三、 察隱微及其他………145 第五章 巫與先秦文化之關係………147 第一節 巫在先秦文化中之地位………147 第二節 巫與宗教………150 第三節 巫與科學………157 一、 巫與醫學………158 二、 巫與星占學………169 第四節 巫與藝術………177 一、 巫與舞蹈………181 二、 巫與戲劇………190 三、 巫語文學………194 第五節 巫與學術思想………205 一、 巫與《易經》………209 二、 巫與《莊子》………215 第六章 結論………224 主要參考書目及資料 表:日人藤野岩友氏作「巫系文學表」………204 圖1:甲骨文「巫」(十)字………15 圖2:五叉鹿角神帽………30 圖3:通古斯人的鹿角薩滿神帽………30 圖4:神衣正面………31 圖5:神衣背面………31 圖6:神裙正面………32 圖7:神裙背面………32 圖8:神手套………33 圖9:神鞋………33 圖10:神襪………33 圖11:腰鈴………34 圖12:薩滿裝束腰鈴………34 圖13:雨師妾………35 圖14:薩滿神鼓鼓面………35 圖15:薩滿神鼓鼓背………41 圖16:鼓槌………42 圖17:葉尼塞神鼓鼓面………42 圖18:葉尼塞神鼓鼓背………42 圖19:阿爾泰神鼓鼓面………43 圖20:阿爾泰神鼓鼓背………43 圖21:神鏡………44 圖22:占卜用龜甲殼………46 圖23:以人頭為正面中心文樣的巫師箱………47 圖24:蜷蛇圍繞人頭文樣的巫師箱………47 圖25:舊石器時代頭戴鹿角的巫師………63 圖26:仰韶時期的魚飾巫師頭形………68 圖27:漢代人面蛇身的伏羲與女媧交尾石刻畫象………70 圖28:形天………72 圖29:信陽楚墓鎮墓獸………113 圖30:非衣………114 圖31:揚雄《太玄經》「常」:「巫醫」摹版………160 圖32:新石器時代舞蹈紋彩陶盆………178 圖33:甲骨文「舞」字摹版………182 圖34:甲骨文「舞」字………183 圖35:甲骨文「多老舞」………185 圖36:薩滿跳舞之狀(前面)………188 圖37:薩滿跳舞之狀(背面)………188 圖38:薩滿刀舞之狀(前面)………189 圖39:薩滿刀舞之狀(背面)………189 圖40:西洋女巫師騎乘掃帚飛行圖………217 | zh_TW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492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巫及其與先秦文化之關係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主要參考書目及資料 壹、 四部類(以書名筆畫為序) 一、 經類: 1 左傳 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七十一年 2 孟子 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七十一年 3 周易 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七十一年 4 周禮 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七十一年 5 尚書 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七十一年 6 詩經 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七十一年 7 儀經 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七十一年 8 穀梁傳 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七十一年 9 論語 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七十一年 10 禮記 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七十一年 二、史類: 11 古本竹書紀年輯證 方詩銘、王修齡 台北 華世出版社 民國七十二年 12 史記 司馬遷 台北 啟業書局 民國六十五年 13 國語 (周)左丘明撰、(吳)韋昭注 台北 翰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二年 14 越絕書 (漢)袁康 <微卷> 明嘉靖間刻本 15 楚史檮杌 (元)吾衍 <微卷> 明成化間刻本 16 漢書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 台北 啟業書局 民國六十七年 17 戰國策 (漢)劉向 台南 大東書局 民國五十六年 18 逸周書 孔晃注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未載出版年月) 三、子類: 19 新譯列子讀本 莊萬壽註譯 台北 三民書局 民國七十四年 20 新譯荀子讀本 王忠林註譯 台北 三民書局 民國七十四年 21 莊子集釋 (清)郭慶藩輯 台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二年 22 墨子閒詁 (清)孫詒讓著、孫以楷點校 台北 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六年 23 韓非子集釋 陳奇猷注 台北 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一年 四、集類 24 山海經校注 袁珂注 台北 里仁書局 民國七十一年 25 文心雕龍、詩品 劉勰、鍾嶸 台南 北一出版社 民國六十三年 26 太平御覽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六十三年 27 呂氏春秋今註今譯 林品石註譯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七十四年 28 抱朴子 葛洪 台北 世界書局 民國六十八年 29 昭明文選 蕭統 台北 北一出版社 民國六十三年 30 春秋繁露今註今譯 賴炎元注譯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七十三年 31 准南鴻烈集解 劉文典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七十四年 32 新編古今事文類聚 日本京都 中文出版社 一九八二年 33 新譯楚辭讀本 傅錫壬注譯 台北 三民書局 民國六十五年 34 新序今註今譯 盧元駿注譯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七十三年 35 說苑今註今譯 盧元駿注譯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七十四年 36 論衡 王允 台北 宏業書局 民國七十二年 37 韓詩外傳令註今譯 賴炎元注譯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七十年 貳、近人著作(以作者姓氏筆劃為序) 一、文字學類 38 于省吾 殷契駢枝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六十年 39 朱芳圃 甲骨學商史編 香港 香港書局 民國六十一年 40 吳其昌 殷虛書契解詁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四十九年 41 李孝定 甲骨文字集釋第五 台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五十 民國五十四年 42 周法高主編 金文詁林 日本京都 株式會社中文出版社 一九八一年十月 43 馬薇廎 薇廎甲骨文原 雲林 馬輔發行 民國六十年 44 容庚撰集 金文正續編合訂本 台北 聯貫出版社 民國六十年 45 唐蘭 中國文字學 台北 文光圖書公司 民國六十七年 46 許慎著、段玉裁注 說文解字注 台北 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六十三年 47 陳夢家 殷虛卜辭綜述 台北 大通書局 民國六十年 48 郭沫若 殷契粹編 北京 科學出版社 一九六五年五月新一版 49 溫少峰、袁庭棟 殷虛卜辭研究─科學技術篇 四川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一九八三年 十二月 50 葉玉森 殷虛書契前編集釋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五十五年 51 董作賓編輯、嚴一萍摹釋 殷虛文字外編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四十五年 52 羅振玉 殷虛書契考釋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四十五年 53 羅振玉考釋 殷虛文字類編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六十八年 54 嚴一萍 殷契徵毉 台北 自印本 民國四十年 55 嚴一萍 鐵雲藏龜新編 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六十四年 二、文化、民族、民俗、人類學類 56 王獻唐 炎黃氏族文化考 濟南 濟魯書社 一九八五年七月 57 王世禎 中國民情風俗搜奇 台北 武陵出版社 民國七十五年 58 宋光宇編譯 人類學導論 台北 桂冠圖書公司 一九八四年 59 李鍌、邱燮友、周何、應裕康編譯 中國文化概論 台北 三民書局 民國六十八年 60 李亦園 人類學與現代社會 台北 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三年 61 李亦園 信仰與文化 台北 巨流圖書公司 民國六十七年 62 李紹明 民族學 四川 民族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一月 63 (南朝)宗懍著、(民國)譚麟譯註 荊楚歲時記譯註 湖北 湖北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五年 二月 64 林惠祥 文化人類學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五十五年 65 孟世傑 先秦文化史 台北 考古出版社 民國六十七年 66 韋政通 中國文化概論 台北 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二年 67 張采亮 中國風俗史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六十一年 68 鳥丙安 中國民俗學 瀋陽 遼寧大學出版社 一九八五年八月 69 梁釗韜、陳啟新、楊鶴書編著 中國民族學概況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五年五月 70 陳安仁 中國上古中古文化史 台北 華世出版社 民國六十四年 71 馮天瑜、周積明 中國上古文化的奧祕 湖北 湖北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 72 馮兆偉 龍族文化源流 台北 希代書版公司 民國七十三年 73 溫世喬 中國文化發展史 台中 洋洋出版社 民國六十九年 74 楊幼炯 中國文化史 台北 台灣書局 民國五十七年 75 楊堃 民族學概論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九八四年七月 76 (漢)應劭撰、(民國)王利器注 風俗道義校注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 77 韓養民 秦漢文化史 台北 里仁書局 民國七十五年 78 白川靜原著,加地伸行、范月嬌合譯 中國古代文化 台北 文津出版社 民國七十二年 三、史學類 79 尹達主編 中國史學發展史 河南 中州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五年七月 80 白壽彝 中國史學史第一冊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八月 81 呂思勉 中國通史 上海 (未載出版社名) 民國二十八年 82 杜耀西、黎家芳、宋兆麟 中國原始社會史 北京 文物出版社 一九八三年三月 83 吳澤 中國原始社會史 北京 文物出版社 一九八三年三月 84 李宗侗 中國古代社會史 台北 華岡出版有限公司 民國六十六年 85 金景芳 古史論集 濟南 齊魯書局 一九八一年七月 86 林耀華主編 原始社會史 北京 中華書局 一九八四年 四月 87 林泰成 遠古史記 台北 佳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四年 88 姜蘊剛 中國古代社會史 台北 華世出版社 民國六十八年 89 高國抗 中國古代史學史概要 廣州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九八五年八月 90 席涵靜 周代史官研究 台北 福記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二年 91 張蔭麟 中國史綱上古篇 台北 正中書局 民國五十二年 92 黃德馨 楚國史話 武昌 華中工學院出版社 一九八三年十月 93 黃淑娉、程德祺、莊孔韶、王培英 中國原始社會史話 北京 北京出版社 一九八二年八月 94 臺灣開明書店著作 先秦史 台北 台北開明書局 民國六十六年 95 齊思和 中國史探研 台北 弘文館出版社 民國七十四年 96 劉節 中國史學史稿 河南 中穿古書畫社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 97 潘英 中國上古史新探 台北 明文書局 民國七十四年 四、 宗教神話類 98 王治心 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 台北 中華書局 民國四十九年 99 朱天順 中國古代宗教初探 台北 谷風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 100 李師豐楙 六朝隋唐仙道類小說研究 台北 台灣學生書局 民國七十五年四月 101 秋浦 薩滿教研究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五年五月 102 卿希泰 中國道教思想史綱第一卷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年九月 103 袁珂 中國神話傳說 台北 駱駝出版社 民國七十六年 104 許大同 宗教學 台北 五洲出版社 民國七十二年 105 許地山 道教史 台北 牧童出版社 民國六十五年 106 馮天瑜 上古神話縱橫談 上海 上海文藝出版社 一九八三年六月 107 傅勤家 中國道教史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六十九年 108 釋聖嚴 比較宗教學 台北 中華書局 民國七十六年 五、天文、醫藥學類 109 中國天文學史整理研究小組天文史話編寫組編 天文史話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一九八一年 七月 110 史仲序 中國醫學史 台北 正中書局 民國七十三年 111 李潤海發行 中國醫藥學家史話 台北 明文書局 民國七十三年 112 李潤海發行 中國醫藥史話 台北 明文書局 民國七十四年 113 南京中醫學院醫經教研組編 黃帝內經素問譯釋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一九五九年六月 114 陳遵媯 中國文化學史 台北 明文書局 民國七十三年 115 陳邦賢 中國醫藥史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五十八年 116 鄭曼育、林品石 中華醫藥學史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七十一年 六、舞蹈、音樂、戲劇類 117 于民 春秋前審美觀念的發展 北京 中華書局 一九八四年六月 118 王克芬 中國古代舞蹈史話 北京 人民音樂出版社 一九八○年一 119 王國維 宋元戲曲考 藝文印書館 民國六十三年 120 田士林 中國戲劇 廣播月刊社 民國七十二年 121 余秋雨 中國戲劇文化史述 長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五年十月 122 孟瑤 中國戲曲史第一冊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民國七十二年 123 唐文標 中國古代戲劇史初稿 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國七十三年 124 孫景琛 中國舞蹈史 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 一九八三年十月 125 常任俠等著 中國舞蹈史初編三種 台北 蘭亭書局 民國七十四年 126 楊蔭瀏 中國古代音樂史稿第一冊 台北 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四年 127 董每戡 中國戲劇簡史 台中 藍燈文化事業公司 民國七十六年 128 鄧綏甯 中國戲劇史 台北 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民國四十五年 129 譚達先 中國民間戲劇研究 台北 木鐸出版社 民國七十三年 七、文學類 130 王忠林等八人 增訂中國文學史初稿 福記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二年 131 朱光潛 文藝心理學 台北 智揚出版社 民國七十五年 132 周樹人 中國小說史略 (未載出版事項) 133 郭預衡 中國散文史上冊 上海 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五月 134 聞一多 神話與詩 (未載出版事項) 135 鄒郎 世界文學史(上) 台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民國七十四年 136 劉大杰 中國文學發展史(上卷) 古文書局 (未載出版地及年月) 137 藤野岩友 補巫系文學論 日本東京 株式會社大學書房 昭和四十四年 八、古代社會學類 138 呂振羽 史前期中國社會研究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139 呂振羽 殷周時代的中國社會 上海 不二書店 民國二十五年 140 呂光天 北方民族原始社會形態研究 銀川 寧夏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一年二月 141 陜西省西安半坡博物館編 中國原始社會 北京 文物出版社 一九七七年二月 142 徐旭生 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 仲信出版社 (未載出版地及年月) 143 黃光賢 周代社會辨析 北京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年十二月 144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 上海 上海新新書店一九三○年五月 145 郭沫若 青銅時代 重慶 文治出版社 民國三十四年 146 郭寶鈞 中國青銅器時代 台北 駱駝出版社 民國七十六年 九、一般論著 147 王安石 周官新義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四十五年 148 王國維 王國維先生全集初編(一) 台北 大通書局 民國六十五年 149 李師豐楙 屈原與楚辭 (教學講義) 150 李師豐楙 莊子生平及其身份 (教學講義) 151 李師豐楙 不死的探求─抱朴子 台北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六年 152 林富士 漢代的巫者 台北 稻鄉出版社 民國七十七年 153 周策縱 古巫醫與「六詩」考 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國七十五年 154 胡適 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 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民國七十三年 155 楊榮國 中國古代思想史 香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一九六二年九月 156 劉其偉 原始藝術探究 台北 玉豐出版社 民國六十六年 157 劉師培 劉申叔先生遺書 台北 華世出版社 民國六十四年 158 鄺士元 中國學術思想史 台北 里仁書局 民國七十年 159 顧銘堅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 台北 里仁書局 民國七十四年 160 本田成之 中國經學史 台北 廣文書局 民國六十八年 161 加藤常賢 中國古代文化の研究 東京 二松學舍大學出版部 一九八○年 162 狩野直喜 支那學文藪 東京 株式會社みすず書房 一九七三年四月 163 Bronuslaw Mailinowski (馬凌諾斯基)著,朱岑樓譯 巫術、科學與宗教 台北 協志工業叢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六十七年 164 Peter Haining著、湯元富譯 巫術今昔 台北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民國七十三年 十、其他 165 王寒生 中國考古史新考 台北 龍華出版社 民國七十五年 166 自川靜 字統 東京 株式會社平凡社 一九八四年 167 弘文館出版社編輯部編 馬王堆漢墓 台北 弘文館出版社 民國七十四年 168 華世出版社編訂 中國歷史紀年表 台北 華世出版社 民國六十七年 169 錢鍾書 管錐編第一、二冊 台北 蘭馨室書齋 (未載出版年月) 170 錢ˋ翁書 管錐編增訂 (未載出版事項) 參、近人專論(以作者姓氏筆劃為序) 一、宗教類 171 王叔凱 古代北方草原諸游牧民族與薩滿 世界宗教研究 一九八四年第二期(總十六期)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72 王錦誘 原始宗教觀念的發展及其表現形式 思想戰線 一九八五年第五期(總六十五期) 雲南人民出版社 173 王友三 我國原始自發宗教與早期人為宗教淺議 南京 南京大學學報 一九八一年第一期 174 白崇人 試論神話與原始宗教的關係 武昌 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季刊 一九八一年第二期 175 羊華榮 道教與巫教之爭 宗教學研究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第一期 四川 四川大學出版社 186 李師豐楙 神仙三品說的原始及其衍變─以六朝道教為中心的考察 台北 漢學論文集第二集 民國七十二年 177 余敦康 中國原始宗教的演變 世界宗教研究 一九八一年第四集(總六集) 北京 中國 社會科學出版社 178 何新 鍾馗考 收錄於何新著《諸神的起頭》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一九八六年五月 179 肖兵 論原始《九歌》和招風祈雨的關係 天津 天津師院學報 一九八○年第六期(總三十三期) 180 周慶基 人祭與人殉 世界宗教研究 一九八四年第二期(總十六期)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81 卿希泰 道教產生的歷史條件和思想淵源 世界宗教研究 一九八○年第二集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82 唐愍 楚巫遺風─湘中巫儺活動初探 民間文學論壇 一九八七年第四期(總二十七期) 北京 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 183唐明邦 論我國原始宗教與巫術科學的特點 山海經新探 一九八六年一月 成都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84 張秉權 殷代的祭祀與巫術 中國上古史待定稿第二本:殷商編 台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民國七十四年 185 黃家騏 鄂倫春人的原始信仰與宗教 民族學報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總二期) 雲南省民族出版社 186 陳士強 殷周時期的神權及其特點 復旦學報 一九八○年第五期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87 萬九河 中國古代的宗教 長春 東北師大學報 一九八七年第一期(總一○五期) 188 翟宗祝 試論宗教藝術 安徽 安徽師大學報 一九八三年第二期 189 劉建國 關于薩滿教的幾個問題 世界宗教研究 一九八一年第二集(總四集)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0 劉毓慶 《九歌》與殷商祭典 山西 山西大學學報 一九八五年第二期(總二十八期) 191 謝劍 匈奴宗教信仰及其流變 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四十二本第四分 民國六十年 192 蕭漢明 觀射父─春秋末期楚國宗教思想家 湖北 江漢論壇 一九八六年第五期(總六十九期) 193 羅永麟 淺議神話與宗教的關係 民間文藝季刊 一九八六年第二期(總十期) 上海 文藝出版社 二、文化、民俗、卜筮類 194 文崇一 楚文化研究 台北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之十二 民國五十六年 195 白壽彝 民俗學和歷史學 思想戰線 一九八五年第一期(總六十一期)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6 余永梁 易卦爻辭的時代及其作者 廣州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一本第一分 民國十七年 197 吳文章 楚辭與楚俗 屈原研究論集 湖北 長江文藝出版社 一九八四年五月 198 何聯奎 龜的文化地位 台北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十六期 民國五十二年 199 李學勤 長沙楚帛書還論 楚文化研究論集第一集 湖北 荊楚書社 一九八七年一月 200 屈萬里 易卦源於龜卜考 台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二十七本 民國四十五年 201 張紫晨 《山海經》的民俗學價值 思想戰線 一九八四年第四期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2 許建軍 《周易》非卜之書論 長沙 湖南師大學報 一九八五年第二期(總四十六期) 203 黃綱正 楚文化在湖南的發展歷程 楚文化研究論集第一集 湖北 荊楚書社 一九八七年一月 204 劉寶才 《周易》筮辭的來歷 中國古代史論叢第八輯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 205 饒宗頤 荊楚文化 台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四十一本第二分 民國五十八年 206 龔維英 從《九歌》看巫楚文化 廣東 華南師範大學學報 一九八五年第四期(總五十六期) 207 小山榮三 民俗學、二卷一號─二卷六號 一九三○年(第二冊) 日本 東方文化書局複刊 三、文學類 208 王人恩 說「靈」「巫」─讀《楚辭、九歌》札記 甘肅 西北師院學報一九八四年 第二期 209 王錫三 試論屈原騷賦與楚族巫舞的關係 天津 天津師大學報 一九八四年第三期(總五十四期) 210 朱宜初 論原始巫及有關文藝 民間文學論壇 一九八六年第六期(總二十三期) 北京 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 211 李立 原始咒語詩的發展與消亡 思想戰線 一九八六年第五期(總七十一期) 雲南人民出版社 212 李子賢 試論創世史詩的特徵 思想戰線 一九八二年第二期(總四十四期) 雲南人民出版社 213 李延陵 關於《九歌》的商榷 天津 天津師院學報 一九八○年第一期(總二十八期) 214 李准芝 淺談《楚辭》的比興 湖北 江漢論壇 一九八四年第六期(總四十六期) 215 馬學良、王堯 民族民間文學與宗教中國民俗學論文選 北京 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七月 216 黃惠焜 祭壇就是文壇─論原始宗教與原始文學的關係 思想戰線 一九八一年第二期(總三十八期) 雲南人民出版社 217 陳盡忠 試論荊楚文化的特色及其與屈原詩歌的關係 廈門 廈門大學學報 一九八六年第一期(總八十四期) 218 湯漳平試論《九歌》的性質及成因 中州學刊 一九八二年第五期(總十一期) 河南 河南人民出版社 219 楊知勇 巫術與詩歌 民間文學論壇 一九八六年第四期(總二十一期) 北京 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 220 劉亞湖 論原始性史詩的成因 民間文學論壇 一九八七年第六期 北京 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 221 謝選駿 《周易》與民間文學 民間文學論壇 一九八四年第三期(總十期) 北京 中國 民間文藝出版社 222 蕭兵 《楚辭》與原始社會史研究 中國古代史 一九八○年第三十一期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社 223 龔維英 《九歌、山鬼》探幽 中州學刊 河南一九八七年第三期 河南 中州學刊社 四、一般論文類 224 王恆餘 說祝 台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三十二本 民國五十年 225 王宇信 西周甲骨述論 甲骨文與殷商史第二輯 上海 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六月 226 王世舜、韓慕君 試論《周易》產生的年代 曲阜 齊魯學刊 一九八一年第二期(總四十一期) 227 丘其謙 布農族卡社群的巫術 台北 中央研究院民放學研究所集刊第十七期 民國五十三年 228 史景成 山海經新證 書目季刊第三卷第一、二期合刊 台北 書目季刊社民國五十七年 229 李師豐楙 服飾、服食與巫俗傳說 古典文學第三集 台北 學生書局民國七十年 230 李師豐楙 山經靈異動物之研究 台北 中華學苑第二十四、二十五期 民國七十年 231 李師豐楙 不死的探求─從變化神話到神仙變化傳說 台北 中外文學第十五卷第五期 民國七十五年十月 232 李卉 說蠱毒與巫術 台北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九期 民國四十九年 233 李澤厚、劉綱紀主編 巫與美術 中國美學史第一卷 一九八四年七月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34 李仁澤 山海經神話研究 台北 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七十五年 235 李宗侗 史官制度─附論對傳說之尊重台北 中國上古史待定稿第三本 民國七十四年 236 何觀洲 山海經在科學上之批判及作者之時代考 北平 燕京學報第七期 民國二十五年 237 宋和 台灣神媒的社會功能─一個醫藥人類學的探討 台北 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七十年 238 何新 史官演變考 收錄於何新著《諸神的起源》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一九八六年五月 239 林履信 巫與史之社會學研究 社會科學論叢第四卷第七說 廣州 國立中山大學法科編 民國二十二年 240 查瑞珍 楚國興亡初探 南京 南京大學學報 一九八一年第一期 241 胡淀咸 釋史 中國古代史論叢 一九八一年第一輯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42 凌純聲 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 南京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單刊甲種之十四 民國二十三年 243 袁珂 《山海經》「蓋古之巫書」試探 山海經新探 一九八六年一月 成都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44 翁銀陶 《山海經》產于楚地七證 湖北 江漢論壇 一九八四第二期(總四十二期) 245 徐人仁 排灣族的巫師箱 台北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十四期 民國五十一年 246 張光直 中國遠古時代儀式生活的若干資料 台北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九期 民國四十九年 247 陳夢家 商代的神話與巫術 北平 燕京學報第二十期 民國二十五年十二月 248 陳玉森、陳憲猷 先秦無《易經》論 廣州 中山大學學報 一九八六年第一期(總九十八期) 249 裘錫圭 說卜辭的焚巫尪與作土龍 甲骨文與殷商史 上海 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三年三月 250 裴明相 楚人服飾考 楚文化覓蹤 河南 中州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七月 251 趙璞珊 《山海經》記載的藥物、疾病和巫醫─兼論《山海經》的著作時代 山海經新探 一九八六年一月 成都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52 劉志琴 中國歌舞探源 學術月刊 一九八○年十月號(總一三七期)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53 劉鐵華 圖騰與藝術 開封 河南大學學報 一九八七年第二期 254 龍亞珍 山經祭儀初探 台北 政大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七十七年六月 255 謝忠正 殷周至上神之信仰與祭紀 台北 師大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七十年 256 瞿兌之 釋巫 北平 燕京學報第七期 民國十九年 257 蕭萐父 《周易》與早期陰陽家言 湖北 江漢論壇 一九八四年第五期(總四十五期) 258 羅運環 論楚國家的形成 湖北 江漢論壇一九八六年第七期(總七十一期) 259 羅漫 女嬃為巫三題 湖北 江漢論壇一九八六年第六期(總七十期) 260 謝康 中國古代巫術文化及其社會功能 台北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九卷第一、二期 民國六十五年 261 龔維英 顓頊為女性考 廣州 華南師院學報 一九八一年第三期(總三十期) 262 加納喜光 中國古代におけゐ精神療法 東京 中國─社會と文化第一號 昭和六十一年 263 孫普泰 支那の巫に就いて 日本 民俗學會編 民族學第二卷第四號 一九三○年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