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張玉法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 柳麗敏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柳麗敏 | zh_TW |
dc.date (日期) | 1989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4-五月-2016 14:30:53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4-五月-2016 14:30:53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4-五月-2016 14:30:53 (UTC+8) | - |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 B2002005815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0563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歷史學系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論文提要: 梁漱溟一生的志業並不以作為一個學問家自許,他稱自己是「問題中人」、「行動中人」,凡其所深究都是起于其有感於人世事而有之問題,而他研究這些問題的目的正是在尋找可為其實際解決問題的行動之方針。 梁漱溟一生的思想依其人生態度而約可分為三期,首先是他在十九歲前(一九一二年以前)實用功利主義的思想與人生態度,其次是他在二十歲後的轉入佛家,這段期間由一九一三年延續到一九二二年,其中從一九一六年他的結束隱居到一九二二年間,是其人生態度從佛到儒的過度轉變期,一九二二年三、四月間梁漱溟正式宣佈放棄佛家生活(按梁漱溟是放棄佛家生活,並不是厭棄佛家,實際上他仍喜歡佛家)轉入儒家,從此積極入世,致力於救國理論的建立與實踐,一九四九年共產黨建立政權後,梁漱溟歷經批鬥,自知無法施展抱負,乃轉而專心從事學術著作,不過,盡管他實際上一直是喜歡佛家,這段期間的學術著作主要還是以補充一九四九年以前所提出的思想理論為重,他並沒有轉回佛家。 前人有關梁漱溟的專書著作主要有二:一是趙慶河先生的《梁漱溟與中國鄉村建設運動(1929-1937)》,一是艾愷(G. S. Alitto)先生的《最後儒者》(The Last Confucian)。這兩本書都側重梁漱溟行動一面的探討,對其思想之一並沒有深入的分析,筆者係就其思想理念作一研究分析。本論文除前言、結論外,共計五章,第一、二章主要在說明梁漱溟一生人生態度的轉變,第三章則在分析梁漱溟的哲學思想,此哲學思想為其救國理念發展所憑依的基礎,第四章則主要在說明梁漱溟一九四九年以前所形成的救國理念,第五章則在分析梁漱溟一九四九年後所提出之有關人心與人生的探討,事實上此為其對前述之救國理念的補充說明,梁漱溟從人心的角度說明其前此救國理念實踐的可能。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前言………一 第一章、早年的思想與轉變(1906-1916)………七 第一節、十九歲前之傾向實用公立主義………七 第二節、二十歲後之轉入佛家(1913-)………一一 第二章、從佛到儒的轉變………二四 第一節、從佛到儒的轉變過程………(1916-1922)………二四 第二節、人生態度之檢討………二九 第三章、梁漱溟的哲學思想………三六 第一節、宇宙觀………三六 第二節、社會歷史觀………四八 第四章、梁漱溟的救國理念………六九 第一節、對中國文化未來發展的初步看法………七一 第二節、救國理念(上)-認識老中國………八一 第三節、救國理念(下)-建設新中國………九八 第五章、梁漱溟對人心與人生的探討………一二六 第一節、人心的分析………一二六 第二節、道德論-即人心以求人生………一三八 結論………一五一 徵引書目………一五九 | zh_TW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815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從佛到儒-梁漱溟的思想與轉變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徵引書目 甲、梁氏著作 一、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台北:里仁書局,一九八三年七月。 二、梁漱溟,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後覺悟,台北:胡秋原重印,一九七一年七月。 三、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台北:里仁書局,一九八二年九月。 四、梁漱溟,鄉村建設理論,台北:龍田出版社,一九七九年九月。 五、梁漱溟,鄉村建設大意,台北:文景出版社,一九七0年十二月。 六、梁漱溟,梁漱溟先生教育文錄,台北:文景出版社,一九七0年十二月。 七、梁漱溟,教育論文集、自學小史(合訂本),台北:龍田出版社,一九七九年九月。 八、梁漱溟,煥鼎文錄,出版地不詳:地平線出版社,一九七四年六月。 九、梁漱溟,朝話,台北:龍田出版社,一九七九年九月。 一0、梁漱溟,人心與人生,台北:谷風出版社,一九八七年二月。 一一、梁漱溟,我的努力與反省,出版地不祥:璃江出版社,一九八五年。 一二、梁漱溟,印度哲學概論,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一九七九年九月。 一三、梁漱溟,東方學術概觀,台北:駱駝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八月。 一四、梁漱溟,【思親記】,桂林梁先生遺書,卷首,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三四輯,台北:文海出版社,出版時不詳。 一五、梁漱溟,【究元決疑論】,東方雜誌,第十三卷第五號-第七號,一九一六年。 一七、梁漱溟【試論宋儒朱熹氏在儒家學術上的貢獻及其理論思維上的疏失】,國際朱子學會議論文,一九八二年,美國夏威夷大學。 一八、梁漱溟,【北大與我:值得感念的歲月】,中國論壇,第二六卷第七期,一九八八年七月,頁四一。 一九、梁漱溟,【無性談】,東方雜誌,第一四卷第五號,一九一七年五月,一00-一0二頁。 乙、專著 一、方克立,曹耀明,【梁漱溟非理性主義哲學思想述評】,中國論壇,第二六卷第七-八期,一九八八年七月,五四-六三、六0-六八頁。 二、李弘祺,【另一種鄉愁-從敏銳的直覺談思想史上的問題】,文星雜誌,一九八八年一月,頁五六。 三、汪東林,梁漱溟問答錄,香港:三聯書店,一九八八年九月。 四、李澤厚,【略論現代新儒家】,中國現代思想史論,台北:谷風出版社重印,出版時不祥,三二0-三七五頁。 五、林傳芳,佛學概論,再版,台北:彌勒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十一月。 六、林毓生,【胡適與梁漱溟的論辯-關於《東西文化及其哲學》】,聯合報,一糗八八年五月四日-五月九日,第二三版。 七、林毓生,【論梁巨川先生的自殺-一個道德保守主義含混性的實例】,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保守主義,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一五五-一八二頁。 八、張君勵,新儒家思想史,台北,弘文館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二月。 九、陳榮捷,【中國形上學的結合】,中國人的心靈-中國哲學與文化要義,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一九八四年,九九-一一六頁。 一0、趙慶河,「梁漱溟與中國鄉村建設運動(1920-1937)」,一九八0年六月,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丙、英文著作 Alitto, G. S., The Last Confucian: Liang Shu-ming and the Chinese Dilemma of Modernity. Berkel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9. H. J. Lamley, “Liang Shu-ming, Rural Reconstruction, And the Rural Work Discussion Society, 1933-1935” Chung-chi Journal, Vol. 8, NO.2, 1969. L. P. V. Slyke, “Liang Shu-ming and the Rural Reconstruction Movement” Journal of Asian Stuadies, Vol. 18, 1959.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