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冷戰後中共石油安全戰略之意涵與部署
作者 童維華
貢獻者 邱坤玄
童維華
關鍵詞 地緣政治
全球化
石油安全戰略
能源外交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6-五月-2016 17:05:52 (UTC+8)
摘要 學界常以中共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快速發展,而造成石油的短缺問題,但經本研究透過石油的地緣政治形勢、影響中共石油安全戰略的因素、中共在石油安全戰略的布局、以及未來可能發展趨勢等,主、客觀的環境逐一剖析檢驗。發現中共並非單純以石油需求為單一的經濟問題,而涉及軍事、政治及外交等各個戰略層面。在中共開展能原外交之際,其背後所隱藏的動機與企圖,非常值得吾人所關注與省思。
     自1993年中共成為石油淨進口國,且為因應經濟的快速發展,自產又嚴重不足,然而直到2001才開始重視石油安全的問題,因此,到處找油已成為中共近期對外戰略之重心,從中東、中亞、非洲、拉丁美洲凡有油之處皆見其跡。由於石油是有限資源,在近期內也無法研發出完全能夠取代石油的能源。因此,中共到處找油、搶油,已引起國際間的關切,「中國能源威脅論」也甚囂塵上,致而受到世界大國的制約與競逐,如美國、歐盟、日本等國。中共在石油安全上面臨內、外在壓力的情況下,如何突破困境,確實達到其提升國際地位,躋身世界強國之目的,仍待觀察。
參考文獻 壹、中文資料:
     一、中文書籍
     丁渝州主編,台灣安全戰略評估2005-2006(台北:遠景基金會,民95年4月)。
     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海,上冊(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年)。
     大英百科全書公司,簡明大英百科(台北:遠流出版,2004年3月)。
     中共年報編輯委員會,2006年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民95年4月)。
     中國百科全書編委會,中國百科學書(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2年10月)。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地理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
     版社,1990年)。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簡明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第2卷(北京:大百科全書
     出版社,1988年)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中國的經濟安全與發展(北京:
     時事出版社,2004年5月)。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上海合作組織-新安全觀與新機制(北京:時事出版
     社,2002年2月)
     王熙元主編,小牛頓國語辭典(台北:商兆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0年6月)。
     王逸舟,全球政治和中國外交-探尋新的視角與解釋(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2003年12月)。
     王逸舟,國際政治析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民國87年6月)。
     王逸舟主編,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安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王正毅,邊緣地帶發展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王育三,走向共同管理的世界-互賴求存的國際關係(台北:黎明文化事業,民
     國90年12月)。
     巴忠倓主編,中國的經濟安全與發展(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5月)。
     石之瑜,文明衝突與中國(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89年1月)。
     田中明彥等著,世界新秩序與亞洲-台日論壇2003東京會議論文集(台北:致良出版社,2004年)。
     安維華、錢學梅主編,海灣石油新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朱浤源主編、中華科際整合研究會合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
     書局,2005年)。
     朱聽昌,中國周邊安全環境與安全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
     朱新民主編,胡溫體制的平衡戰略-思維與政策(台北:遠景基金會,民國94年3月)。
     成鍵、張文華、劉軍、邢希娜等著,區域性國際組織與中國戰略選擇(貴州:
     貴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
     百科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編,中文百科大辭典(台北:旺文社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月)。
     江西元,大國戰略與未來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9月)。
     宋國濤、金歌等著,中國國際情勢問題報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5月)。
     宋國誠主編,21世紀中國-全球化與中國之發展(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91年11月)。
     李壽源,國際關係與中國外交-大眾傳播的獨特風景線(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
     版社,1999年12月)。
     李正中,國際政治學-世界發展與變遷,上冊(台北:正中書局,民國81年1月)。
     吳磊,中國石油安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林正義,「亞太地區安全保障」,世界新秩序與亞洲-台日論壇2003東京會議論文集(台北:致良出版社,2004年)。
     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7年)。
     倪健民、陳子舜,中國國際戰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
     倪健民主編,國家能源安全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胡鞍鋼主編,中國大戰略(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
     胡鞍鋼,中國:新發展觀(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
     胡元梓、薛曉源主編,全球化與中國(台北:創世文化事業出版社,2001年10
     月)。
     馬維野主編,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安全(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
     徐小杰,新時期的油氣地緣政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夏義善、劉立德主編,中國能源戰略和能源外交(北京: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
     高連福,東北亞國家對外戰略(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
     許濤主編,上海合作組織-新安全觀與新機制(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2
     月)。
     許嘉,冷戰後中國周邊安全態勢(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10月)。
     張慶勳,論文寫作手冊(台北:心理出版社,2002年)。
     張幼文、黃仁偉等著,中國國際地位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
     張亞中主編,國際關係總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2003年11月)。
     陸忠偉,非傳統安全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11月)。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93年國防報告書(台北:中華
     民國國防部,民國93年12月)。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編,世界發展狀況-2005(北京:時事出版
     社,2005年5月)。
     陳偉華,軍事研究方法論(桃園:國防大學,民國92年7月)。
     陳悠久,石油輸出國組織與世界經濟(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8年)。
     楊毅、王國強主編,2003-2004國際戰略形勢分析(北京:國防大學,2004年7
     月)。
     楊永明,國際安全與國際法(台北:元照出版社,2003年2月)。
     閻學通、王在邦、李忠誠、侯若石等著,中國崛起-國際環境評估(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
     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劉宏煊主編,中國睦鄰史-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1年5月)。
     鄭通漢,經濟全球化中的國家經濟安全問題(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年9 月)。
     樓耀亮,地緣政治與中國國防戰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
     
      二、翻譯書籍
     艾倫.柯林斯(Alan Collins),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東南亞的安全困境(The
     Security Dilemmas of Southeast Asia)(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3年6
     月)。
     貝里.修斯(Barry B . Hughes),歐信宏、陳尚懋譯,最新國際政治新論(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the World Politics)(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公司,2002年3月)。
     卡羅拉.麥克吉福特(Carola McGiffert),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美國政治印象中
     的中國(China in the American Political Imagnination)(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民國94年)。
     卡洛琳.龐芙瑞(Carolyn Pumpery)主編,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中共在亞洲崛
     起之安全意涵(The Rise of China in Asia: Security Implications)(台北:國防部史
     政編譯室,民國92年)。
     大衛.伊特(David Held)、安東尼.麥克里(Anthony McGrew)、大衛.高德貝
     特(David Goldbalatt)、喬納恩.波瑞頓(Jonathan Perraton),沈宗瑞、高少凡、
     許湘濤、陳淑鈴譯,全球化衝擊:全球化對政治、經濟與文化的衝擊(GLOBAL
     TRANSFORMATIONS: 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
     版公司,2004年5月)。
     大衛.伊特(David Held)、安東尼.麥克里(Anthony McGrew),林祐聖譯,治
     理全球化-權力、權威與全球治理(Governing Globalization: Power, Authority and
     Global Governance)(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公司,2005年1月)。
     傅高義(Ezra F. Vogel)主編,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二十一世紀的美國與中共
     關係(Living with China: U.S.- China Relations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台北: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89年8月)。
     伊莉莎白.埃克諾米(Elizabeth Economy)、米歇爾.奧克森伯格(Michel
     Oksenberg),華宏勛、閻循華、張柏青、任倩青、梁泓、李豔梅、劉翔峰譯,
     中國參與世界(CHINA JOINS THE WORLD)(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年1
     月)。
     柏森(Frederic S. Pearson)、羅契斯特(J. Martin Rochester),胡祖慶譯,國際關係(International Relations)(台北:五南書局,2001年)。
     高華德.貝克尼爾三世(Howard Bucknell III),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能源與國防(Energy and the National Defense)(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73年)。
     國際能源總署(IEA),林丕旭譯,世界能源展望(台北:經濟部能源委員會,民72年)。
     高德斯坦(Joshua S. Goldstein),歐信宏、胡祖慶譯,國際關係(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台北:雙葉書局,2005年9月)。
     洛克(Lawrence F. Locke)、史匹德索(Waneen Wyrick Spirduso)、薛弗門(Stephen J Silverman),論文計劃與研究方法(Proposals that Work: A Guide for Planning Dissertations and Grant Proposals),項靖、陳儒晰、陳玉箴、李美馨譯。台北:韋伯,2002年3月。
     麥可‧布朗(Michael E. Brown)、歐文‧寇特(Owen R. Cote)、席安‧林恩-
     瓊斯(Sean M. Lynn-Jones)、史蒂文‧米勒(Steven E. Miller),國防部史政編
     譯室譯,中共崛起(The Rise of China)(台北:聯勤北印廠,民91年10月)。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林添貴譯,大棋盤(The Grand Chessboard)(台
     北:立緒,民87年4月)。
     宮崎正弘,蕭志強譯,胡錦濤.中國的新霸權戰略(台北:前衛出版社,2003年5月)。
     
     三、中文期刊
     丁樹範,「2006QDR與美中安全關係」。戰略安全研析,第11期(民95年3月),頁6-9。
     丁佩華,「俄羅斯油汽領域改革的現狀和趨勢」,經濟學動態,第539期(2006年1月),頁109-113。
     于有慧,「胡溫體制下的石油外交與挑戰」,中國大陸研究,第48卷第3期(民國94年9月),頁25~50。
     天行,「中共能源戰略面臨挑戰」,鏡報月刊(2003年4月號),頁46~49。
     王太,「2005年中共經濟」,中共研究,第40卷第1期(2006年1月),頁47~55。
     王覺,「中國高調推出『自主創新』戰略」,鏡報月刊,第345期(2006年4月),頁26~28。
     王耀中、劉志忠、夏飛,「石油價格與產出波動關係研究綜述」,經濟學動態,第534期(2005年8月),頁110~113。
     王珊,「從東海油氣田爭端看日本對華能源政策」,現代國際關係,第194期(2005年12月),頁41~44。
     王冠雄,「中、日東海海域爭議對我國之影響-國際法觀點」,戰略安全研析,第12期(民國95年4月),頁12~16。
     王央城、賴宗男,「能源安全: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新焦點」,戰略安全研析,第12期(民95年4月),頁6~11。
     王央城,「亞太地區軍事安全的回顧與展望」,戰略安全研析,第10期(民國95年2月),頁21~28。
     王智薇,「能源供應的明日之星」,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9卷,第2期(民95年2月),頁107~111。
     王同良、張遠東,「世紀之初的世界油氣探勘形勢」,世界石油工業(2002年2期),頁22~25。
     平可夫,「外交新思路,改變中國未來」,亞洲周刊(2003年6月),頁22~25。
     田春榮,「2003年中國石油進口狀況分析」,國際石油經濟,第12卷第3期(2004年3月),頁8~12。
     朱鳳嵐,「中日東海爭端及其解決的前景」,當代亞太,第127期(2005年7月),頁3~16。
     朱奕嵐,「脫貧轉富的渴望-印度第十個五年發展計畫」,台經月刊,第28卷第12期(民國94年12月),頁19~23。
     朱蓓蕾,「全球化與中共安全觀:轉變與挑戰」,中國大陸研究,第46卷第6期(民國92年11、12月),頁96~101。
     行偉波,「能源經濟學的發展現狀與趨勢」,經濟學動態,第534期(2005年8月),頁103~109。
     沈有忠,「中國大陸石油安全問題之探討」,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3期(民95年3月),頁41~54。
     沈明室,「美、中在伊朗核武問題的態度與角色」,戰略安全研析,第11期(民95年3月),頁37~40。
     杜幼康,「中亞大角逐」,國際展望,第18期(1997年4月),頁6~13。
     李際,「美國石油消費及供應戰略」,中國能源(2005年5期),頁17~30。
     李昂,「建立石油戰略儲備之淺析」,上海商業(2001年7月),頁29~32。
     佟福全,「協商仍為上策-美、日與中國石油貿易競爭態勢分析」,國際貿易(2006年第6期),頁30~33。
     林碧炤,「台灣綜合安全」,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1期(1999年1月),頁1~5。
     周茂林,「美印民用核子合作的戰略意涵」,戰略安全研析,第12期(民國95年4月),頁39~42。
     周總瑛,「從石油供需缺口論中國石油安全策略」,資源科學,第26卷第6期(2004年11月),頁114~117。
     金柏松、張莉,「國際市場石油供給潛在危機及我國對策」,經濟學動態,第534期(2005年8月),頁114~116。
     金田秀昭(Okazaaki),「中共從陸地到海上的全球擴張」(Chinese Global Hegemonic Expansion in Multi-Domain …toward Frontier on Land, Ocean, Sky, Space, and More),國防大學95年下半年國際學者邀訪講座資料,中華民國國防大學舉辦(民國95年10月),頁84~103。
     吳小鵬,「中海油併購案的國際政治經濟學分析」,國際關係學院學報,第87期(2006年3月),頁28~33。
     吳惠林,「石油問題的關鍵在需求面」,經濟前瞻,第105期(2006年5月),頁28~32。
     吳東野,「『上海合作組織』擴大成員的戰略意涵」,戰略安全研析,第3期(民國94年7月),頁33~36。
     胡敏遠,「析論『俄屬遠東地區』對俄羅斯外交政策的影響-『地緣戰略』的觀點」,國防雜誌,第21卷第3期(民國95年6月),頁20~32。
     查道炯,「從國際關係角度看中國的能源安全」,國際經濟評論(2005年11期),頁1~6。
     茅于軾,「中共改革的制度觀」,2006年兩岸發展模式之比較與展望-國際學術
     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主辦,2006年5月29日、30日,頁1~10。
     荊元宙,「美國國防部對『中國軍力評估報告』之研析」,戰略安全研析,第3期(民94年7月),頁26~28。
     荊元宙,「中、日東海油田問題之分析」,戰略安全研析,第12期(民95年4月),頁21~25。
     唐志超,「『9.11』後全球能源外交發展態勢」,現代國際關係,第195期(2006年1月),頁32~37。
     韋章堯,「中國應有成熟的石油安全戰略」,鏡報月刊(2003年4月),頁49~52。
     徐堅,「多邊主義與中國外交」,中國外交(2005年12月),頁2~26。
     徐小傑,「中國:尋求全球能源安全策略」,中國評論(2004年6月),頁1~10。
     徐惠喜,「中東石油對我國安全戰略及政策選擇」,阿拉伯世界,第76期(2001
     年1月),頁14~18。
     馬榮升,「日本的能源戰略及對中國的啟示」,東北亞論壇(2003年6期),頁31~35。
     馬小軍、惠春琳,「美國全球能源戰略控制態勢評估」,現代國際關係,第195期(2006年1月),頁38~46。
     馬子紅,「自然資源與經濟增長關係研究綜述」,經濟學動態,第540期(2006年2月),頁91~95。
     孫明德,「中國石油戰略及其可能問題」,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8卷第1期(民94年1月),頁88~92。
     孫明德,「中國經濟2005回顧與2006發展趨勢」,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8卷第12期(民94年12月),頁80~86。
     孫林,「中國經濟成長遭遇礦產資源約束」,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9卷第1期(民95年1月),頁81~85。
     孫永祥、張晶,「確保長期經濟安全-俄羅斯2020年能源戰略評析與啟示」,國際貿易,2003年第10期(2003年10月),頁30~36。
     崔大滬,「工礦資源約束與中國經濟成長」,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9卷,第1期(民95年1月),頁86~89。
     張繼業、郭曉兵,「2006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評析」,現代國際關係,198期(2006年4月),頁55~59。
     張蜀誠,「從軍事觀點論中共石油安全戰略」,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5期(民95年5月15日),頁37~52。
     張文木,「美國的石油地緣戰略與中國西藏新疆地區安全」,戰略與管理(1998年2月),頁100~104。
     張文木,「美國的石油地緣戰略」,多維周刊,第12期(2000年8月),頁72~78。
     張文木,「中國國家安全哲學」,戰略與管理,2004年第2期(2004年2月),頁22~27。
     張文木,「世界地緣政治體系與印度未來安全」,戰略與管理,2001年3期(2001年6月),頁43~47。
     張勁,「中共開展石油戰略突破『麻六甲困境』」,中共研究,第477期第40卷(2006年第9期),頁39~52。
     麥利凱(Eric A. McVadon),「解放軍的選項:台灣、藍水及其他」(PLA Options: Taiwan, Bule Water, and Beyond),國防大學95年下半年國際學者邀訪講座資料,中華民國國防大學主辦,民國95年10月。
     寇爾(Bernard D. Cole)。「東亞的能源安全:石油輸送管路和海上運輸通道」(Energy Security in East Asia: Pipelines and SLOCs),94年上半年度國際學者專題講座,國防大學主辦,民94年8月,頁64~68。
     郭曉群、顏劍英、胡小丁,「美國能源政策新趨勢及對中國的借鑒」,當代亞太, 134期(2006年2月),頁44~50。
     郭樹勇,「關於中國崛起的若干理論爭鳴及其學術意義」,中國外交(2005年12月),頁34~40。
     郭天勇,「中亞棋盤-美、中、俄利益的競合」,國防雜誌,第21卷第3期(民國95年6月),頁33~43。
     郭雲濤,「應加快我國能源管理體制改革」,中國煤炭(2004年11月),頁16~19。
     卿文輝、孫輝,「後冷戰時代的中國國家安全」,戰略與管理,2001年第2期(2001年2月),頁1~5。
     陳霆,「深挖洞廣積油-中國能源戰線全面上馬」,投資中國,126期(2004年8月),頁20~23。
     陳江生,「未來世界石油價格波動趨勢分析」,現代國際關係,191期(2005年9月),頁26~30。
     陳岳,「中國威脅論與中國和平崛起-一種層次分析法的解讀」,中國外交(2005
     年12月),頁27~33。
     陳鳳英,「國際能源安全的新變局」,現代國際關係,第200期(2006年6月),頁38~45。
     陳俊瑺,「中國大陸石油安全問題之探討」,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3期(民國95年3月),頁38~43。
     辜勝阻、王曉杰,「新能源產業的特徵和發展思路」,經濟管理(2006年5月),頁29~32。
     湯紹成,「從普欽總統訪中看俄、中、台三邊關係的新發展」,戰略安全研析,第13期(民國95年5月),頁32~35。
     楊保筠,「後冷戰時期的中國與第三世界」,中國外交(2005年12月),頁48~52。
     楊中強,「中亞石油與21世紀的中國石油安全」,國際論壇,第3卷第1期(2001年2月),頁36~39。
     靳草、國慶,「關於我國能源戰略的思考」,經濟問題探索,284期(2006年3月),
     頁4~11。
     詹家峰,「國家戰略能力與綜合國力關係淺析」,現代國際關係,186期(2005年4月),頁21~27。
     趙宏圖,「國際能源安全形勢的新特點」,現代國際關係,第189期(2005年7月),頁1~6。
     趙宏圖,「關於中美能源合作的幾點思考」,現代國際關係,第195期(2006年1月),頁47~53。
     鄧中堅,「中國在拉丁美洲的經濟外交戰略」,戰略安全研析,第5期(民國94年9月),頁41~44。
     廖文義,「中共崛起的石油戰略」,中國崛起與全球安全學術研討會,國立政治大
     學外交學系主辦,2005年6月10日。
     蔡增家,「中、日第四輪東海油田談判的戰略意涵」,戰略安全研析,第12期(民95年4月),頁17~20。
     蔡裕明,「從中共『石油政治』論中共石油安全戰略」,中共研究,第466期第39卷(2005年10月25日),頁72~88。
     劉榮傳,「地緣戰略對中國之影響」,國防雜誌,第13卷第9期(民國87年3月),頁19~25。
     劉復國,「美印夥伴關係的建構」,戰略安全研析,第11期(民國95年3月),頁29~32。
     鄭安欽、陳家榮,「國際能源發展趨勢之探究」,能源季刊,第35卷第1期(民國94年1月),頁1~12。
     蔣莉、劉桂玲、李東,「試析俄羅斯國家發展戰略」,現代國際關係,第198期(2006年4月),頁1~6。
     盧夫特(Gal Luft),「改變中的石油地緣政治」(The Changing Geopolitics of Oil),
     民94年上半年度國際學者專題講座。中華民國國防大學主辦,民國94年8月。
     盧岩、王蘊,「東北亞能源合作與日本外交政策」。當代亞太,第126期(2005年6月),頁25~31。
     羅勝雄,「美日中俄在中亞地區之石油競逐」,中共研究,第40卷第6期(2006年6月),頁92~106。
     
      四、中文報紙
     陳東旭,「興建陸上油管,確保油源無虞」,聯合報,民國95年3月22日,第A13版。
     久根正樹,「日本的新能源戰略」,亞洲時報,2006年3月24日,第3版。
     「接軌國際,中共擬建四戰略鐵道」聯合報,民國95年4月11日,第A13版。
     「中共:未規劃戰略鐵路」,聯合報,民國95年4月13日,第A14版。
     朱邦賢,「歐美譴責,中共仍然反對制裁」,聯合報,民國95年4月13日,第A14版。
     陳東旭,「大陸乙醇汽油產量世界第三」,聯合報,民國95年4月24日,第A13版。
     「新疆風力發電亞洲第一」,聯合報,民國95年4月24日,第A13版。
     「熊光楷駁『中國能源威脅論』」,聯合報,民國95年5月25日,第A13版。
     「能源合作,溫家寶訪非洲七國」,聯合報,民國95年6月18日,第A13版。
     陳宜君,「首座戰略石油庫八月落成」,聯合報,民國95年6月18日,第A13版。
     「防東海衝突,中日搭熱線」,聯合報,民國95年7月10日,第A13版。
     「胡錦濤訪奈國,推動能源合作」,聯合報,民國95年4月24日,第A13版。
     「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各國代表團團長名單」,人民日報,2006年11月4日,第1版。
     陳世欽,「戰火油夠力,大削美國國際政治力」,聯合報,民國95年7月26日,第A14版。
     「日大臣視察東海油氣田,能源戰開打」,中國時報,民國93年6月24日,第A13版。
     「大陸布局,三石油公司三陸併擊」,工商時報,民國94年8月3日,第4版。
     「中共赴美尋油爆陰謀論」,工商時報,民國94年6月27日,第7版。
     「俄石油管線,優先通往中國」,自由時報,2005年7月11日,第A13版。
     「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召開」,人民日報,2006年11月4日,第1版。
     「中海油受挫,恐報復美」,蘋果日報,2005年8月4日,第A4版。
     「胡錦濤抵哈薩克談石油合作」,聯合報,民國95年7月4日,第A13版。
     「溫總掛帥能源領導小組」,文匯報,2005年5月31日,第9版。
     「沙國將助中共設戰略儲油」,聯合報,民國95年4月24日,第A14版。
     「爭油源胡錦濤赴沙國非洲」,聯合報,民國95年4月24日,第A13版。
     管克江,「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15周年峰會舉行」,人民日報,2006年10月31日,第1版。
     陳東旭,「中國開起『聯合國大會』」,聯合報,民國95年11月1日,第A13版。
     
     貳、英文資料
      一、英文書籍
     Buzan Barry, “The Asia-Pacific: What Sort of Region, in What Sprt of World?” in A.G.
     mcGrew and C. Brook, eds. Asia-Pacific in the New World Order (London: Routledge,
     1998) ,pp.67~68.
     David Zweig and BI Jianbai: “China’s Global Hunt for Energy,” Foreign, Affairs,
     September/ October 2005.
     Kagan Mcleod, “Adding Fuel to lobal Fires:Energy Reserves and Conflict Can Go Hand
     in Hand”, Maclean, October 11, 2004.
     Kerr Pauline, Andrew Mack, and Pual Evans, “The Evolving Security Discorse in the Asia-Pacific,” inAndrew Mack and John Ravenhill, eds., Pacific Cooperation: Building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gim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Boulder, Colom.: Westview Press, 1995).
     
     二、英文期刊
     Annual Energy Outlook 2005-With Projections to 2025,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Offic of Integrated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 U. S. Department of Energy, Washington, DC 20585, February 2005, p.139.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Green Paper a European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nd Secure Energy, March 8, 2006.
     Gertz Bill, China Builds up Strategic Sea Lanes, Washington Times, January 18, 2005.
     Luft Gal and Korin Anne. “Terrorism Goes to Sea”Journal of Foreign Affairs, November/ December 2004.
     Luft, Gal and Korin Anne.“Terror’s next target.”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 December 2003.
     Luft, Gal. and Korin Anne.“The Sino-Saudi Connection”Commentary Magazine, March 2004.
     Modelski G., Principles of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Free Press, 1972),pp.2~10.
     Sachgal, Arun.“China Faces Energy Crunch.”Strategic Analysis Vol.28 No.4(Oct-Dec 2004):597-600.
     Weisman Steven R., “Bear of Oil World Growls for Its Share”, The New York Times, June 19, 2006.
     
     肆、網站資源:
     大紀元網站。http://tw.epochtimes.com/bt/5/11/6/n1110142.htm
     中國國民黨全球資訊網。http://www.kmt.org.tw/Content/HTML/Periodical/Mainland/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網站。http://www.stats.gov.cn/
     中華民國大陸工作委員會網站。http://www.future-china.org.tw/fcn/ideas/fcs20021113.htm
     中共新華網。http://news.xinhanet.com/forture/
     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http://www.japanresearch.org.tw/scholar-29.asp
     史汀生中心(The Henry L. Stimson Center)。http://www.stimson.org
     布魯金斯外交政策學院(Brookings Foreign Policy Studies)。http://www.brook.edu/dybdocroot/default.htm
     美國中情局(CIA)。http://www.odci.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index.html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http://www.csis.org
     蘭德公司(The Rand Corporation)。http://www.rand.org
     英國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 BP)。httm://www.bp.com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
     中國能源網。http://www.china5e.com/dissertation/naturalgas/20060307190840.html
     全球安全分析中心(Institute for the Analysis of Global Security, IAGS)。
     http://www.iags.org/n0111041.htm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9492201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92201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邱坤玄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童維華zh_TW
dc.creator (作者) 童維華zh_TW
dc.date (日期) 200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6-五月-2016 17:05:52 (UTC+8)-
dc.date.available 6-五月-2016 17:05:5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6-五月-2016 17:05:52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09492201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458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92201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學界常以中共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快速發展,而造成石油的短缺問題,但經本研究透過石油的地緣政治形勢、影響中共石油安全戰略的因素、中共在石油安全戰略的布局、以及未來可能發展趨勢等,主、客觀的環境逐一剖析檢驗。發現中共並非單純以石油需求為單一的經濟問題,而涉及軍事、政治及外交等各個戰略層面。在中共開展能原外交之際,其背後所隱藏的動機與企圖,非常值得吾人所關注與省思。
     自1993年中共成為石油淨進口國,且為因應經濟的快速發展,自產又嚴重不足,然而直到2001才開始重視石油安全的問題,因此,到處找油已成為中共近期對外戰略之重心,從中東、中亞、非洲、拉丁美洲凡有油之處皆見其跡。由於石油是有限資源,在近期內也無法研發出完全能夠取代石油的能源。因此,中共到處找油、搶油,已引起國際間的關切,「中國能源威脅論」也甚囂塵上,致而受到世界大國的制約與競逐,如美國、歐盟、日本等國。中共在石油安全上面臨內、外在壓力的情況下,如何突破困境,確實達到其提升國際地位,躋身世界強國之目的,仍待觀察。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 1
      貳、文獻探討 3
      參、名詞界定 7
      肆、研究範圍與限制 8
      伍、研究途徑與方法 10
      陸、論文架構 11
     第二章 全球石油安全形勢-------------------13
      第一節 全球石油地緣政治 14
      第二節 全球化對石油安全之影響 28
      第三節 世界主要大國石油安全戰略 41
      第四節 小結 50
     第三章 影響中共石油安全的因素-------------53
      第一節 影響中共石油安全的國內因素 53
      第二節 影響中共石油安全的區域因素 59
      第三節 影響中共石油安全之國際因素 74
      第四節 小結 83
     第四章 中共石油安全戰略之內涵與作為-------85
     第一節 中共石油安全戰略之概念與演進 85
      第二節 中共石油安全戰略的困境與突破 100
      第三節 中共現行石油安全戰略的具體作為 107
      第四節 中共石油安全戰略之前景 119
      第五節 小結 133
     第五章 結論------------------------------135
     參考文獻---------------------------------139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92201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地緣政治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全球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石油安全戰略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能源外交zh_TW
dc.title (題名) 冷戰後中共石油安全戰略之意涵與部署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資料:
     一、中文書籍
     丁渝州主編,台灣安全戰略評估2005-2006(台北:遠景基金會,民95年4月)。
     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海,上冊(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年)。
     大英百科全書公司,簡明大英百科(台北:遠流出版,2004年3月)。
     中共年報編輯委員會,2006年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民95年4月)。
     中國百科全書編委會,中國百科學書(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2年10月)。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地理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
     版社,1990年)。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簡明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第2卷(北京:大百科全書
     出版社,1988年)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中國的經濟安全與發展(北京:
     時事出版社,2004年5月)。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上海合作組織-新安全觀與新機制(北京:時事出版
     社,2002年2月)
     王熙元主編,小牛頓國語辭典(台北:商兆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0年6月)。
     王逸舟,全球政治和中國外交-探尋新的視角與解釋(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2003年12月)。
     王逸舟,國際政治析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民國87年6月)。
     王逸舟主編,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安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王正毅,邊緣地帶發展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王育三,走向共同管理的世界-互賴求存的國際關係(台北:黎明文化事業,民
     國90年12月)。
     巴忠倓主編,中國的經濟安全與發展(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5月)。
     石之瑜,文明衝突與中國(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89年1月)。
     田中明彥等著,世界新秩序與亞洲-台日論壇2003東京會議論文集(台北:致良出版社,2004年)。
     安維華、錢學梅主編,海灣石油新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朱浤源主編、中華科際整合研究會合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
     書局,2005年)。
     朱聽昌,中國周邊安全環境與安全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
     朱新民主編,胡溫體制的平衡戰略-思維與政策(台北:遠景基金會,民國94年3月)。
     成鍵、張文華、劉軍、邢希娜等著,區域性國際組織與中國戰略選擇(貴州:
     貴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
     百科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編,中文百科大辭典(台北:旺文社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月)。
     江西元,大國戰略與未來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9月)。
     宋國濤、金歌等著,中國國際情勢問題報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5月)。
     宋國誠主編,21世紀中國-全球化與中國之發展(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91年11月)。
     李壽源,國際關係與中國外交-大眾傳播的獨特風景線(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
     版社,1999年12月)。
     李正中,國際政治學-世界發展與變遷,上冊(台北:正中書局,民國81年1月)。
     吳磊,中國石油安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林正義,「亞太地區安全保障」,世界新秩序與亞洲-台日論壇2003東京會議論文集(台北:致良出版社,2004年)。
     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7年)。
     倪健民、陳子舜,中國國際戰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
     倪健民主編,國家能源安全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胡鞍鋼主編,中國大戰略(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
     胡鞍鋼,中國:新發展觀(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
     胡元梓、薛曉源主編,全球化與中國(台北:創世文化事業出版社,2001年10
     月)。
     馬維野主編,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安全(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
     徐小杰,新時期的油氣地緣政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夏義善、劉立德主編,中國能源戰略和能源外交(北京: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
     高連福,東北亞國家對外戰略(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
     許濤主編,上海合作組織-新安全觀與新機制(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2
     月)。
     許嘉,冷戰後中國周邊安全態勢(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10月)。
     張慶勳,論文寫作手冊(台北:心理出版社,2002年)。
     張幼文、黃仁偉等著,中國國際地位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
     張亞中主編,國際關係總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2003年11月)。
     陸忠偉,非傳統安全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11月)。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93年國防報告書(台北:中華
     民國國防部,民國93年12月)。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編,世界發展狀況-2005(北京:時事出版
     社,2005年5月)。
     陳偉華,軍事研究方法論(桃園:國防大學,民國92年7月)。
     陳悠久,石油輸出國組織與世界經濟(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8年)。
     楊毅、王國強主編,2003-2004國際戰略形勢分析(北京:國防大學,2004年7
     月)。
     楊永明,國際安全與國際法(台北:元照出版社,2003年2月)。
     閻學通、王在邦、李忠誠、侯若石等著,中國崛起-國際環境評估(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
     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劉宏煊主編,中國睦鄰史-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1年5月)。
     鄭通漢,經濟全球化中的國家經濟安全問題(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年9 月)。
     樓耀亮,地緣政治與中國國防戰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
     
      二、翻譯書籍
     艾倫.柯林斯(Alan Collins),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東南亞的安全困境(The
     Security Dilemmas of Southeast Asia)(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3年6
     月)。
     貝里.修斯(Barry B . Hughes),歐信宏、陳尚懋譯,最新國際政治新論(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the World Politics)(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公司,2002年3月)。
     卡羅拉.麥克吉福特(Carola McGiffert),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美國政治印象中
     的中國(China in the American Political Imagnination)(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民國94年)。
     卡洛琳.龐芙瑞(Carolyn Pumpery)主編,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中共在亞洲崛
     起之安全意涵(The Rise of China in Asia: Security Implications)(台北:國防部史
     政編譯室,民國92年)。
     大衛.伊特(David Held)、安東尼.麥克里(Anthony McGrew)、大衛.高德貝
     特(David Goldbalatt)、喬納恩.波瑞頓(Jonathan Perraton),沈宗瑞、高少凡、
     許湘濤、陳淑鈴譯,全球化衝擊:全球化對政治、經濟與文化的衝擊(GLOBAL
     TRANSFORMATIONS: 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
     版公司,2004年5月)。
     大衛.伊特(David Held)、安東尼.麥克里(Anthony McGrew),林祐聖譯,治
     理全球化-權力、權威與全球治理(Governing Globalization: Power, Authority and
     Global Governance)(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公司,2005年1月)。
     傅高義(Ezra F. Vogel)主編,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二十一世紀的美國與中共
     關係(Living with China: U.S.- China Relations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台北: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89年8月)。
     伊莉莎白.埃克諾米(Elizabeth Economy)、米歇爾.奧克森伯格(Michel
     Oksenberg),華宏勛、閻循華、張柏青、任倩青、梁泓、李豔梅、劉翔峰譯,
     中國參與世界(CHINA JOINS THE WORLD)(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年1
     月)。
     柏森(Frederic S. Pearson)、羅契斯特(J. Martin Rochester),胡祖慶譯,國際關係(International Relations)(台北:五南書局,2001年)。
     高華德.貝克尼爾三世(Howard Bucknell III),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能源與國防(Energy and the National Defense)(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73年)。
     國際能源總署(IEA),林丕旭譯,世界能源展望(台北:經濟部能源委員會,民72年)。
     高德斯坦(Joshua S. Goldstein),歐信宏、胡祖慶譯,國際關係(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台北:雙葉書局,2005年9月)。
     洛克(Lawrence F. Locke)、史匹德索(Waneen Wyrick Spirduso)、薛弗門(Stephen J Silverman),論文計劃與研究方法(Proposals that Work: A Guide for Planning Dissertations and Grant Proposals),項靖、陳儒晰、陳玉箴、李美馨譯。台北:韋伯,2002年3月。
     麥可‧布朗(Michael E. Brown)、歐文‧寇特(Owen R. Cote)、席安‧林恩-
     瓊斯(Sean M. Lynn-Jones)、史蒂文‧米勒(Steven E. Miller),國防部史政編
     譯室譯,中共崛起(The Rise of China)(台北:聯勤北印廠,民91年10月)。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林添貴譯,大棋盤(The Grand Chessboard)(台
     北:立緒,民87年4月)。
     宮崎正弘,蕭志強譯,胡錦濤.中國的新霸權戰略(台北:前衛出版社,2003年5月)。
     
     三、中文期刊
     丁樹範,「2006QDR與美中安全關係」。戰略安全研析,第11期(民95年3月),頁6-9。
     丁佩華,「俄羅斯油汽領域改革的現狀和趨勢」,經濟學動態,第539期(2006年1月),頁109-113。
     于有慧,「胡溫體制下的石油外交與挑戰」,中國大陸研究,第48卷第3期(民國94年9月),頁25~50。
     天行,「中共能源戰略面臨挑戰」,鏡報月刊(2003年4月號),頁46~49。
     王太,「2005年中共經濟」,中共研究,第40卷第1期(2006年1月),頁47~55。
     王覺,「中國高調推出『自主創新』戰略」,鏡報月刊,第345期(2006年4月),頁26~28。
     王耀中、劉志忠、夏飛,「石油價格與產出波動關係研究綜述」,經濟學動態,第534期(2005年8月),頁110~113。
     王珊,「從東海油氣田爭端看日本對華能源政策」,現代國際關係,第194期(2005年12月),頁41~44。
     王冠雄,「中、日東海海域爭議對我國之影響-國際法觀點」,戰略安全研析,第12期(民國95年4月),頁12~16。
     王央城、賴宗男,「能源安全: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新焦點」,戰略安全研析,第12期(民95年4月),頁6~11。
     王央城,「亞太地區軍事安全的回顧與展望」,戰略安全研析,第10期(民國95年2月),頁21~28。
     王智薇,「能源供應的明日之星」,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9卷,第2期(民95年2月),頁107~111。
     王同良、張遠東,「世紀之初的世界油氣探勘形勢」,世界石油工業(2002年2期),頁22~25。
     平可夫,「外交新思路,改變中國未來」,亞洲周刊(2003年6月),頁22~25。
     田春榮,「2003年中國石油進口狀況分析」,國際石油經濟,第12卷第3期(2004年3月),頁8~12。
     朱鳳嵐,「中日東海爭端及其解決的前景」,當代亞太,第127期(2005年7月),頁3~16。
     朱奕嵐,「脫貧轉富的渴望-印度第十個五年發展計畫」,台經月刊,第28卷第12期(民國94年12月),頁19~23。
     朱蓓蕾,「全球化與中共安全觀:轉變與挑戰」,中國大陸研究,第46卷第6期(民國92年11、12月),頁96~101。
     行偉波,「能源經濟學的發展現狀與趨勢」,經濟學動態,第534期(2005年8月),頁103~109。
     沈有忠,「中國大陸石油安全問題之探討」,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3期(民95年3月),頁41~54。
     沈明室,「美、中在伊朗核武問題的態度與角色」,戰略安全研析,第11期(民95年3月),頁37~40。
     杜幼康,「中亞大角逐」,國際展望,第18期(1997年4月),頁6~13。
     李際,「美國石油消費及供應戰略」,中國能源(2005年5期),頁17~30。
     李昂,「建立石油戰略儲備之淺析」,上海商業(2001年7月),頁29~32。
     佟福全,「協商仍為上策-美、日與中國石油貿易競爭態勢分析」,國際貿易(2006年第6期),頁30~33。
     林碧炤,「台灣綜合安全」,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1期(1999年1月),頁1~5。
     周茂林,「美印民用核子合作的戰略意涵」,戰略安全研析,第12期(民國95年4月),頁39~42。
     周總瑛,「從石油供需缺口論中國石油安全策略」,資源科學,第26卷第6期(2004年11月),頁114~117。
     金柏松、張莉,「國際市場石油供給潛在危機及我國對策」,經濟學動態,第534期(2005年8月),頁114~116。
     金田秀昭(Okazaaki),「中共從陸地到海上的全球擴張」(Chinese Global Hegemonic Expansion in Multi-Domain …toward Frontier on Land, Ocean, Sky, Space, and More),國防大學95年下半年國際學者邀訪講座資料,中華民國國防大學舉辦(民國95年10月),頁84~103。
     吳小鵬,「中海油併購案的國際政治經濟學分析」,國際關係學院學報,第87期(2006年3月),頁28~33。
     吳惠林,「石油問題的關鍵在需求面」,經濟前瞻,第105期(2006年5月),頁28~32。
     吳東野,「『上海合作組織』擴大成員的戰略意涵」,戰略安全研析,第3期(民國94年7月),頁33~36。
     胡敏遠,「析論『俄屬遠東地區』對俄羅斯外交政策的影響-『地緣戰略』的觀點」,國防雜誌,第21卷第3期(民國95年6月),頁20~32。
     查道炯,「從國際關係角度看中國的能源安全」,國際經濟評論(2005年11期),頁1~6。
     茅于軾,「中共改革的制度觀」,2006年兩岸發展模式之比較與展望-國際學術
     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主辦,2006年5月29日、30日,頁1~10。
     荊元宙,「美國國防部對『中國軍力評估報告』之研析」,戰略安全研析,第3期(民94年7月),頁26~28。
     荊元宙,「中、日東海油田問題之分析」,戰略安全研析,第12期(民95年4月),頁21~25。
     唐志超,「『9.11』後全球能源外交發展態勢」,現代國際關係,第195期(2006年1月),頁32~37。
     韋章堯,「中國應有成熟的石油安全戰略」,鏡報月刊(2003年4月),頁49~52。
     徐堅,「多邊主義與中國外交」,中國外交(2005年12月),頁2~26。
     徐小傑,「中國:尋求全球能源安全策略」,中國評論(2004年6月),頁1~10。
     徐惠喜,「中東石油對我國安全戰略及政策選擇」,阿拉伯世界,第76期(2001
     年1月),頁14~18。
     馬榮升,「日本的能源戰略及對中國的啟示」,東北亞論壇(2003年6期),頁31~35。
     馬小軍、惠春琳,「美國全球能源戰略控制態勢評估」,現代國際關係,第195期(2006年1月),頁38~46。
     馬子紅,「自然資源與經濟增長關係研究綜述」,經濟學動態,第540期(2006年2月),頁91~95。
     孫明德,「中國石油戰略及其可能問題」,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8卷第1期(民94年1月),頁88~92。
     孫明德,「中國經濟2005回顧與2006發展趨勢」,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8卷第12期(民94年12月),頁80~86。
     孫林,「中國經濟成長遭遇礦產資源約束」,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9卷第1期(民95年1月),頁81~85。
     孫永祥、張晶,「確保長期經濟安全-俄羅斯2020年能源戰略評析與啟示」,國際貿易,2003年第10期(2003年10月),頁30~36。
     崔大滬,「工礦資源約束與中國經濟成長」,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9卷,第1期(民95年1月),頁86~89。
     張繼業、郭曉兵,「2006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評析」,現代國際關係,198期(2006年4月),頁55~59。
     張蜀誠,「從軍事觀點論中共石油安全戰略」,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5期(民95年5月15日),頁37~52。
     張文木,「美國的石油地緣戰略與中國西藏新疆地區安全」,戰略與管理(1998年2月),頁100~104。
     張文木,「美國的石油地緣戰略」,多維周刊,第12期(2000年8月),頁72~78。
     張文木,「中國國家安全哲學」,戰略與管理,2004年第2期(2004年2月),頁22~27。
     張文木,「世界地緣政治體系與印度未來安全」,戰略與管理,2001年3期(2001年6月),頁43~47。
     張勁,「中共開展石油戰略突破『麻六甲困境』」,中共研究,第477期第40卷(2006年第9期),頁39~52。
     麥利凱(Eric A. McVadon),「解放軍的選項:台灣、藍水及其他」(PLA Options: Taiwan, Bule Water, and Beyond),國防大學95年下半年國際學者邀訪講座資料,中華民國國防大學主辦,民國95年10月。
     寇爾(Bernard D. Cole)。「東亞的能源安全:石油輸送管路和海上運輸通道」(Energy Security in East Asia: Pipelines and SLOCs),94年上半年度國際學者專題講座,國防大學主辦,民94年8月,頁64~68。
     郭曉群、顏劍英、胡小丁,「美國能源政策新趨勢及對中國的借鑒」,當代亞太, 134期(2006年2月),頁44~50。
     郭樹勇,「關於中國崛起的若干理論爭鳴及其學術意義」,中國外交(2005年12月),頁34~40。
     郭天勇,「中亞棋盤-美、中、俄利益的競合」,國防雜誌,第21卷第3期(民國95年6月),頁33~43。
     郭雲濤,「應加快我國能源管理體制改革」,中國煤炭(2004年11月),頁16~19。
     卿文輝、孫輝,「後冷戰時代的中國國家安全」,戰略與管理,2001年第2期(2001年2月),頁1~5。
     陳霆,「深挖洞廣積油-中國能源戰線全面上馬」,投資中國,126期(2004年8月),頁20~23。
     陳江生,「未來世界石油價格波動趨勢分析」,現代國際關係,191期(2005年9月),頁26~30。
     陳岳,「中國威脅論與中國和平崛起-一種層次分析法的解讀」,中國外交(2005
     年12月),頁27~33。
     陳鳳英,「國際能源安全的新變局」,現代國際關係,第200期(2006年6月),頁38~45。
     陳俊瑺,「中國大陸石油安全問題之探討」,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3期(民國95年3月),頁38~43。
     辜勝阻、王曉杰,「新能源產業的特徵和發展思路」,經濟管理(2006年5月),頁29~32。
     湯紹成,「從普欽總統訪中看俄、中、台三邊關係的新發展」,戰略安全研析,第13期(民國95年5月),頁32~35。
     楊保筠,「後冷戰時期的中國與第三世界」,中國外交(2005年12月),頁48~52。
     楊中強,「中亞石油與21世紀的中國石油安全」,國際論壇,第3卷第1期(2001年2月),頁36~39。
     靳草、國慶,「關於我國能源戰略的思考」,經濟問題探索,284期(2006年3月),
     頁4~11。
     詹家峰,「國家戰略能力與綜合國力關係淺析」,現代國際關係,186期(2005年4月),頁21~27。
     趙宏圖,「國際能源安全形勢的新特點」,現代國際關係,第189期(2005年7月),頁1~6。
     趙宏圖,「關於中美能源合作的幾點思考」,現代國際關係,第195期(2006年1月),頁47~53。
     鄧中堅,「中國在拉丁美洲的經濟外交戰略」,戰略安全研析,第5期(民國94年9月),頁41~44。
     廖文義,「中共崛起的石油戰略」,中國崛起與全球安全學術研討會,國立政治大
     學外交學系主辦,2005年6月10日。
     蔡增家,「中、日第四輪東海油田談判的戰略意涵」,戰略安全研析,第12期(民95年4月),頁17~20。
     蔡裕明,「從中共『石油政治』論中共石油安全戰略」,中共研究,第466期第39卷(2005年10月25日),頁72~88。
     劉榮傳,「地緣戰略對中國之影響」,國防雜誌,第13卷第9期(民國87年3月),頁19~25。
     劉復國,「美印夥伴關係的建構」,戰略安全研析,第11期(民國95年3月),頁29~32。
     鄭安欽、陳家榮,「國際能源發展趨勢之探究」,能源季刊,第35卷第1期(民國94年1月),頁1~12。
     蔣莉、劉桂玲、李東,「試析俄羅斯國家發展戰略」,現代國際關係,第198期(2006年4月),頁1~6。
     盧夫特(Gal Luft),「改變中的石油地緣政治」(The Changing Geopolitics of Oil),
     民94年上半年度國際學者專題講座。中華民國國防大學主辦,民國94年8月。
     盧岩、王蘊,「東北亞能源合作與日本外交政策」。當代亞太,第126期(2005年6月),頁25~31。
     羅勝雄,「美日中俄在中亞地區之石油競逐」,中共研究,第40卷第6期(2006年6月),頁92~106。
     
      四、中文報紙
     陳東旭,「興建陸上油管,確保油源無虞」,聯合報,民國95年3月22日,第A13版。
     久根正樹,「日本的新能源戰略」,亞洲時報,2006年3月24日,第3版。
     「接軌國際,中共擬建四戰略鐵道」聯合報,民國95年4月11日,第A13版。
     「中共:未規劃戰略鐵路」,聯合報,民國95年4月13日,第A14版。
     朱邦賢,「歐美譴責,中共仍然反對制裁」,聯合報,民國95年4月13日,第A14版。
     陳東旭,「大陸乙醇汽油產量世界第三」,聯合報,民國95年4月24日,第A13版。
     「新疆風力發電亞洲第一」,聯合報,民國95年4月24日,第A13版。
     「熊光楷駁『中國能源威脅論』」,聯合報,民國95年5月25日,第A13版。
     「能源合作,溫家寶訪非洲七國」,聯合報,民國95年6月18日,第A13版。
     陳宜君,「首座戰略石油庫八月落成」,聯合報,民國95年6月18日,第A13版。
     「防東海衝突,中日搭熱線」,聯合報,民國95年7月10日,第A13版。
     「胡錦濤訪奈國,推動能源合作」,聯合報,民國95年4月24日,第A13版。
     「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各國代表團團長名單」,人民日報,2006年11月4日,第1版。
     陳世欽,「戰火油夠力,大削美國國際政治力」,聯合報,民國95年7月26日,第A14版。
     「日大臣視察東海油氣田,能源戰開打」,中國時報,民國93年6月24日,第A13版。
     「大陸布局,三石油公司三陸併擊」,工商時報,民國94年8月3日,第4版。
     「中共赴美尋油爆陰謀論」,工商時報,民國94年6月27日,第7版。
     「俄石油管線,優先通往中國」,自由時報,2005年7月11日,第A13版。
     「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召開」,人民日報,2006年11月4日,第1版。
     「中海油受挫,恐報復美」,蘋果日報,2005年8月4日,第A4版。
     「胡錦濤抵哈薩克談石油合作」,聯合報,民國95年7月4日,第A13版。
     「溫總掛帥能源領導小組」,文匯報,2005年5月31日,第9版。
     「沙國將助中共設戰略儲油」,聯合報,民國95年4月24日,第A14版。
     「爭油源胡錦濤赴沙國非洲」,聯合報,民國95年4月24日,第A13版。
     管克江,「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15周年峰會舉行」,人民日報,2006年10月31日,第1版。
     陳東旭,「中國開起『聯合國大會』」,聯合報,民國95年11月1日,第A13版。
     
     貳、英文資料
      一、英文書籍
     Buzan Barry, “The Asia-Pacific: What Sort of Region, in What Sprt of World?” in A.G.
     mcGrew and C. Brook, eds. Asia-Pacific in the New World Order (London: Routledge,
     1998) ,pp.67~68.
     David Zweig and BI Jianbai: “China’s Global Hunt for Energy,” Foreign, Affairs,
     September/ October 2005.
     Kagan Mcleod, “Adding Fuel to lobal Fires:Energy Reserves and Conflict Can Go Hand
     in Hand”, Maclean, October 11, 2004.
     Kerr Pauline, Andrew Mack, and Pual Evans, “The Evolving Security Discorse in the Asia-Pacific,” inAndrew Mack and John Ravenhill, eds., Pacific Cooperation: Building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gim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Boulder, Colom.: Westview Press, 1995).
     
     二、英文期刊
     Annual Energy Outlook 2005-With Projections to 2025,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Offic of Integrated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 U. S. Department of Energy, Washington, DC 20585, February 2005, p.139.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Green Paper a European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nd Secure Energy, March 8, 2006.
     Gertz Bill, China Builds up Strategic Sea Lanes, Washington Times, January 18, 2005.
     Luft Gal and Korin Anne. “Terrorism Goes to Sea”Journal of Foreign Affairs, November/ December 2004.
     Luft, Gal and Korin Anne.“Terror’s next target.”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 December 2003.
     Luft, Gal. and Korin Anne.“The Sino-Saudi Connection”Commentary Magazine, March 2004.
     Modelski G., Principles of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Free Press, 1972),pp.2~10.
     Sachgal, Arun.“China Faces Energy Crunch.”Strategic Analysis Vol.28 No.4(Oct-Dec 2004):597-600.
     Weisman Steven R., “Bear of Oil World Growls for Its Share”, The New York Times, June 19, 2006.
     
     肆、網站資源:
     大紀元網站。http://tw.epochtimes.com/bt/5/11/6/n1110142.htm
     中國國民黨全球資訊網。http://www.kmt.org.tw/Content/HTML/Periodical/Mainland/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網站。http://www.stats.gov.cn/
     中華民國大陸工作委員會網站。http://www.future-china.org.tw/fcn/ideas/fcs20021113.htm
     中共新華網。http://news.xinhanet.com/forture/
     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http://www.japanresearch.org.tw/scholar-29.asp
     史汀生中心(The Henry L. Stimson Center)。http://www.stimson.org
     布魯金斯外交政策學院(Brookings Foreign Policy Studies)。http://www.brook.edu/dybdocroot/default.htm
     美國中情局(CIA)。http://www.odci.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index.html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http://www.csis.org
     蘭德公司(The Rand Corporation)。http://www.rand.org
     英國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 BP)。httm://www.bp.com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
     中國能源網。http://www.china5e.com/dissertation/naturalgas/20060307190840.html
     全球安全分析中心(Institute for the Analysis of Global Security, IAGS)。
     http://www.iags.org/n0111041.htm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