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基隆市休閒農業地方性遊憩資源整合之研究-以瑪陵友蚋休閒農業園區為例
作者 王麗香
貢獻者 楊振榮
王麗香
關鍵詞 休閒農業
休閒農業園區
遊憩資源
整合
Leisure Farming
recreational agricultural area
tourism resources
integration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9-五月-2016 15:40:03 (UTC+8)
摘要 台灣休閒農業近年來蓬勃發展,農業早已由傳統的生產、加工轉型為提供遊客休閒遊憩之服務性產業。它與一般觀光遊憩資源具有相生相勀之關係。相生關係是兩者皆為服務性產業,相剋關係則是兩者之客源與資源具有重疊性。本文研究目的是如何將地方性休閒農業之遊憩資源與觀光遊憩資源整合,使兩者轉換為具有相輔相成之效果,使基隆市休閒農業能永續經營與發展。
       本研究主要是探討遊客對基隆市瑪陵友蚋休閒農業園區遊憩資源之知覺與態度,根據文獻與資源基礎及資源依賴理論,將其地方性之遊憩系統的資源分為內部資源與外部資源兩種。內部資源主要是以遊客對園區的生產性、生活性及景觀生態性資源之獨特性、吸引力及重要性知覺為其調查之指標;外部資源方面則是在探討其遊憩資源與內部資源間之連結性與生態關係,最後再分析其內、外部資源對休閒農業遊憩發展之影響,找出地方性特色之遊憩資源整合,作為未來基隆市休閒農業發展之方向。
       本研究調查結果發現內部資源中之綠竹筍與山藥是個案園區最具獨特性、吸引力與重要性之生產性資源。而生活性資源方面,則以農村生活、各項DIY或採摘體驗活動、風味餐與經營者態度等為最具有獨特性、吸引力與重要性之生活性資源。空氣或氣氛、風景或景觀及容易搭配鄰近旅遊景點等則是景觀生態性資源中最具獨特性、吸引力及重要性之資源。外部資源包括公、私部門組織資源的投入、鄰近旅遊景點之連結性與生態關係及週邊產業資源的共同參與等。休閒農業經由這些在地性特色資源之串聯,產生互利共生之生態關係,可促成整個基隆市休閒產業之長遠發展。
       綜上,可知農政單位積極輔導園區農民設置合法休閒農業區、推動同、異業產業間之結盟、還有地方特色養生風味餐飲的創意與研發、合法民宿的申請及安排深度人文與生態套裝旅遊行程等,都是該園區轉型經營休閒農業必備的生存要素。 
Leisure Farming in Taiwan was flourishing in recent years. Agriculture has been changed from the traditional producing and processing industry to the service oriented one which providing leisure for the consumers. Bu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eisure Farming and tourism resources are not only co-promoted but also co-restrained. The co-promoted parts are that they are both service industries however the co-restrained parts are the overlapped of their similar tourist source and local resources.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integrate all the resources of Leisure Farming and tourism, and make them become complementary. To keep the Leisure Faring in Keelung could be run and developed continually.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feelings and attitudes of the tourists who had ever visited the leisure agricultural park of Maling and Youruei.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literatures,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 and Resource-Based Theory, we divided the local agricultural system into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ources. And then take a quantized value of uniqueness, attraction and importance as the evaluated pointer to evaluate the internal resources. As to the external parts, it makes a discussion on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recreation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ind out the integration of local recreation resources with rich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analyzing the effect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ources as the directions to Keelung’s leisure farming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This result of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green bamboo shoots and yams are the most unique, attractive, important resources in all of the internal resource. The most impressing living resources are the activities of DIY and picking fruits and fresh foods and the attitudes of the owners. Fresh air and atmosphere, beautiful sights are easy to collocate nearby tourist attractions. External resources include public and private organization resources, the relationship of nearby attractions, ecological relationship and common participation of surrounding industrial resources. Through a series of these local characteristics, we can generate a mutually beneficial ecological relationship for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Keelung’s leisure farming.
      Summarizing this study, agriculture-related departments are actively counseling farmers to set up the legitimate recreational agricultural area, promoting inter-industry alliance, researching and creating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alth food, legitimate applications of pension, arranging deep humanities and ecological package tours. The above are all survival elements for operating leisure farming.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 方世榮,「製造競爭力的探討–資訊/電子業的實證研究」,『管理學報』,第14卷,第3期,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報告。
     2. 方威尊,1997,「休閒農業經營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核心資源觀點」,台灣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碩士論文。
     3. 王小璘、張舒雅,1993,「休閒農業資源分類系統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6(1/2):1–30。
     4. 王育英、梁曉鶯譯,2000,『體驗行銷』,台北:經典傳訊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5. 王俊豪,1990,「台北市休閒農業規劃之研究-行銷理論之應用」,台大農業推廣研究所碩士論文。
     6. 王俊豪,1993,「休閒農園之遊客需求分析」,『台灣農業』,29(1):33–42。
     7. 司徒達賢,1995,『策略管理』,台北:遠流。
     8. 台灣休閒農業學會,2004,「休閒農業場家全面性調查計畫執行報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9. 任靜嫻,2002,「台灣休閒農業之探討」,『旅遊健康學刊,第2卷第1期』,頁85–92。
     10. 江榮吉,1989,「建立真正解決農業問題的政策」,頁55–60,『理論與政策』。
     11. 江榮吉,1991,「台灣農業經營問題與調整方向」,頁19–25,『台灣農業經營研討會』。
     12. 江榮吉,1995,「台灣休閒農漁業發展與未來展望」,『休閒農業實務研習會』,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 
     13. 江榮吉、沈建宏、林國仕,1994,「台灣休閒農業的發展」,『台灣經濟』,30(4):27–37。
     14.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983,「台灣地區觀光遊憩系統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住宅及都市展處。
     15. 行政院農業發展委員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業務報告,第165期,2006』。
     16. 余玉賢,1989,「未來休閒農業發展方向」,頁3-7,『發展休閒農研討會會議實錄』,台大農推系。
     17. 吳存和、林信惠,2000,『系統分析與設計-理論與實務應用』,台北:智勝文化。
     18. 吳存和、蔣憲國,2001,「休閒農場核心資源的開發」,『富麗農村工作手冊』,頁215-227,中國農業經營管理學會。
     19. 吳坤熙,2001,『觀光遊憩資源實務』,台北:揚智文化。
     20. 吳明隆,2000,『SPSS統計應用與實務』,台北:松崗電腦書局。
     21. 吳碧玉,2003,「民宿經營成功關鍵因素之研究–以核心資源觀點理論」,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2. 李明宗,1989,「美國之休閒農業初探—借鏡與省思」,頁163,『國際休閒農業比較專題討論演講會』。
     23. 李英弘,1999,「鹿港龍山寺對遊客之文化觀光吸引力之研究」,東海大學景觀研究所碩士論文。
     24. 李貽鴻,1998,『觀光學概論』,台北:五南圖書。
     25. 李榮雲,1996,「休閒農業」,『成人教育』,85(3):53–56。
     26. 李銘輝,1989,「台灣北部地區觀光遊憩需求行為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地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7. 李銘輝,1991,「遊憩需求與遊客行為特性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4(1): 17–33。
     28. 李銘輝,1998,『觀光地理』,台北:揚智文化。
     29. 李銘輝、曹勝雄、張德儀,1995,「遊憩據點條件對遊憩需求之影響研究」,頁25–39,『觀光研究學報,第1卷』。
     30. 李銘輝、郭建興,2000,『觀光遊憩資源規劃』,台北:揚智文化。
     31. 李謀監、周淑月,1993,「台灣休閒農業之經營發展及其消費行為之研究」,『台灣經濟』,200:30–58。
     32. 李瓊玉,1994,「遊客對農村景觀意象之研究」,東海大學景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3. 卓姿旻,1998,「淡水小鎮觀光遊憩資源發展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4. 周若男,1999,「休閒農業發展之現況及方向」,『農業推廣文彙』,44:295–298。
     35. 周若男,2002,「休閒農業輔導管理辦法修正簡介」,『農政與農情,117期』。
     36. 林晉寛,1995,「從資源基礎理論探討資源特性成長策略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
     37. 林晏州,1979,「遊憩規劃中景觀資源之評估」,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38. 林晏州,1984,「遊憩者選擇遊憩區行為之研究」,『都市與規劃』,10,33—49。
     39. 林梓聯,1994,「都市農業的構想與實施」,『農政與農情』: 21-28。
     40. 林詩音,2005,『台灣休閒農業』,台北:茂昌圖書有限公司。
     41. 林聯梓,1995,「發展休閒農業作法」,休閒農業經營管理手冊,頁1–3,行政院農業發展委員會、台灣省農會編印。
     42. 林聯梓,1996,「世界休閒農漁業現況與發展」,頁30–46,國際休閒農業比較專題討論講義。
     43. 林豐瑞、謝佳珍、劉羽珊,2004,「民宿經營者行銷決策型態之分析」,『農業經營管理年刊第10期』,台灣農業經營管理學會編印。
     44. 邱文鎮,2001,「策略聯盟類型、關鍵成功因素與競合關係之研究–資源基礎觀點」,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5. 邱紀寧,2004,「遊客對農業旅遊認知與滿意度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46. 邱茂英,1995,「五十年來台灣的農業政策」,『台灣農業』,32﹙1﹚:1–6。
     47. 邱湧忠,1994,「基本設施在鄉村發展規劃的社會意義」,行政院農業發展委員會輔導處。
     48. 邱湧忠,2000,『休閒農業經營學』,台北:茂昌圖書公司。
     49. 邱儀馨,1999,「資源基礎觀點論競爭策略與經營績效之關係」,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50. 洪英聖,1995,『情歸故鄉–台灣地名探討』,台北:時報出版。
     51. 洪順慶,1999,『行銷管理』,台北:新陸書局。
     52. 洪新民,1997,「從資源依賴理論探討源與加速創新策略之關係」,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53. 洪綾君,1997,「公私協力推動地區行銷之研究—以高雄市84及85年都市行銷事件為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所碩士論文。
     54. 孫樹根,1989,「休閒農業概念探討」,頁181,『發展休閒農業研討會會議實錄』。
     55. 徐光輝,1998,「台灣休閒農業之消費者行為分析」,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56. 徐明章,1995,「休閒農業與土地管制法規之配合」,『農政與農情』,84(12):23–28。
     57. 高玉娟,1995,「資源對墾丁國家公園觀光遊憩的吸引力研究」,東海大學景觀研究所碩士論文。
     58. 基隆市政府,2007,『基隆市政府96年主計要覽』,基隆,基隆市政府主計室編印。
     59. 張石角,1988,「遊憩資源之評估」,『戶外遊憩研究』,1(4):19–30。
     60. 張雅雯,2003,「文化產業之特性與其空間結構關係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所碩士論文。
     61. 曹正,1979,「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規劃報告」,政治大學地政系。
     62. 曹正,1989,「觀光遊憩活動規劃設計準則之研究」,東海大學環境景觀規劃研究中心。
     63. 莊淑姿,2001,「台灣鄉村發展類型之研究」,臺灣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博士論文。
     64. 莊淑姿,2001,「地區休閒產業發展趨勢與行銷策略」,頁167-169,『農業推廣文彙46輯』,台灣農業推廣學會。
     65. 許楓靈,2002,「山巔水涯任遨遊—台灣觀光軟體措施總體檢」,『台經月刊,91年4月號』。
     66. 郭百修,1999,「地方文化產業化機制之研究—以美濃鎮為例」,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67. 郭岱宜,1999,『生態旅遊:21世紀旅遊新主張』,台北:揚智文化、
     68. 陳其南,1995,「社區總體營造與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研討會暨社區總體營造中日交流展』,南投:台灣省手工研究所,頁4-9。
     69. 陳其南,1998,「社區總體營造的永續發展策略」,頁2–4,『社教雜誌,第241期』。
     70. 陳思倫,1995,『觀光學概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71. 陳思倫、歐聖榮、林連聰,2001,「休閒遊憩概念」,台北,世新大學。
     72. 陳昭郎,1996,「休閒農業發展方向-綠色資源的永續利用」,『大自然季刊』,50:8–10。
     73. 陳昭郎,1997,「台灣休閒農業發展歷程與展望」,『農訓雜誌』30(3):64–69。 
     74. 陳昭郎,2000,「台灣農旅遊之源起、現況與課題」,『農業推廣文彚』,45:181–190。
     75. 陳昭郎,2002,「促進農業發展」,『國家政策論壇,第2卷第5期』。
     76. 陳昭郎,2005,頁11–13,「休閒農業之未來展望」,『台灣休閒農業會訊』。
     77. 陳昭郎、李謀監、段兆麟,1999,「台灣休閒農業行銷策略之研究」,『農業推廣文彙』44:253–260。
     78. 陳昭郎、張東友,2003,「農村民宿產業發展之定位」,『農業經營管理會訊』,36 : 22–25。
     79. 陳美芬,2002,「休閒農業遊憩發展的地方資源要素之研究」,台灣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博士論文。
     80. 陳偉邦,1995,「資源基礎學說下的整合策略」,輔仁大學企管理學碩士論文。
     81. 陳義雄、張詠青,2005,「台灣淡水魚類原色圖鑑–第1卷–鯉形目」,基隆:水產出版社。
     82. 陳義雄、鄭又華、陳玠廷、黃鈞漢、楊倩慧、江敏嘉,2006,「基隆市溪流生態」,基隆市政府。
     83. 陳墀吉,2004,「休閒農業之內涵與基本概念」,桃園:93年度整合鄉村社區之計畫解說人員培訓講義。
     84. 陳墀吉、李奇樺,2005,『休閒農業經營管理』,台北:威仕曼文化。
     85. 陳賢賓,1992,「台灣東北部五指山區植群分析及其組成物種分布之研究」,台灣大學植物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86. 陳憲明,1991,『休閒農業區鄉土的特色及其應用』,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編印。
     87. 陳錦輝,2001,「應用資源基礎理論探討經營策略與競爭優勢–以高雄港為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88. 粘柏菁,1997,「以資基礎理論的觀點探討觀光資源特與發展策略之研究–以花蓮地區觀光資源為例」,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
     89. 曾光榮、黄金印譯,1997,『管理學』,台北:麥格羅希爾出版。
     90. 湯幸芬,2001,「鄉村旅遊的社會影響—對當地居民的知覺與態度影響之分析」,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91. 黃光正,2001,「台灣休閒農業分類與經營發展規劃」,『農業推廣文彙』,46: 175-189。
     92. 黃俊英,1998,『行銷研究—管理與技術』,華泰書局。
     93. 黃昭瑾,2002,「休閒農業園區之理念與營造,農業推廣文彙47輯」,頁163–172,台灣農業推廣學會編印。
     94. 黃崑杉,1991,「戶外遊憩和旅遊的新方向-休閒農業的發展」,『成人教育』,2 : 37-40。
     95. 楊明賢,1999,『觀光學概論』,台北:揚智文化。
     96. 楊振榮,1999,「台灣休閒農業發展之研究」,『2000年海峽兩岸土地學術研討會』,頁227-247,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
     97. 楊振榮,2002,「台灣農村旅遊發展之研究」,『第四屆休閒、遊憩、觀光學術研討會』,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編印。
     98. 葉美秀,1998,「農業資源在休閒活動規劃上之研究」,台大農業推廣研究所博士論文。
     99. 葉國熙,2000,「資源特質、合作策略與組織間統治機制之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00. 廖德琦,2003,「台灣休閒農業正在克服瓶頸﹙後WTO農業﹚」,『新台灣雜誌』383:1–4。
     101. 趙居蓮,1995,『社會心理學』,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02. 劉孟怡,2001,「休閒農業結合農村發展之研究—以南投鹿谷鄉個案為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103. 劉健哲,1997,「遊客對休閒農業之認知與體驗之研究」,逢甲大學學建築及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104. 劉欽泉、陳慧秋,1995,「台灣發展休閒農業之輔導措施與所遭遇之問題」,『台灣土地金融季刊』,32(1):99–117。
     105. 劉潤南,2004,「馬祖觀光事業發展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06. 樊國綱,1980,「系統分析的概念架構」,交通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07. 蔡宏進,1989,「台灣休閒農業發展策略」,頁65-172,『發展休閒農業研討會』。
     108. 蔡淑美,1991,「遊憩區場所意象之探討–以綠島為例」,中興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09. 蔡進發,1996,「從資源基礎觀點看國內休閒農業的策略制定」,『台灣農業』,32(6),16–25。
     110. 鄭政宗,1998,「休閒農業行銷策略分析」,『農業推廣文彙』,43:181–187,中國農業推廣學會、台灣省政府農林廳編印。
     111. 鄭健雄,1997,「休閒農業之產業分析與市場定位」,『休閒農業未來走向研討會』。
     112. 鄭健雄,1998a,「台灣休閒農場企業化經營策略」,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
     113. 鄭健雄,1998b,「從服務業觀點論休閒農業之行銷概念」,『中國業業經營學會年刊』,4:127–147。
     114. 鄭健雄,2000,「策略聯盟在農業旅遊之應用」,『台灣農業旅遊學術研討論文集』,農業旅遊策進會發行。
     115. 鄭健雄、陳昭郎,1996,「休閒農場經營策略思考方向之研究」,頁123–144,『農業經營管理,第2期』。
     116. 鄭健雄、陳昭郎,1998,「台灣休閒農場市場區隔化之探討」,頁191—204,休閒理論與遊憩行為,台北田園城市。
     117. 鄭智鴻,2001,「北台灣休閒農場市場區隔與市場定位分析」,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
     118. 鄭詩華,1995,「休閒農業發展之評估及策略之研究」,『中國農村發展規劃學會』。
     119. 鄭詩華,1996,「休閒農業發展地區制度之研究」,『台灣土地金融季刊』,33(2):195–213。
     120. 鄭蕙燕,1995,「台灣地區休閒農場遊憩經濟效益之估測」,『台灣經濟』,228:57–65。
     121. 鄭蕙燕、劉欽泉、陳慧秋,1995,「台灣發展休閒農業之輔導措施與所遭遇之問題」。
     122. 謝奇明,2000,「台灣地區休閒農業之市場區隔研究-以消費者需求層面分析」,頁39-43,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123. 謝淑芬,1996,『觀光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24. 簡貞玉,1996,『消費者行為學』,台北:五南。
     125. 羅碧慧,2001,「休閒農業供需行為之研究—以九斗村休閒農場為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
     
     英文部分:
     1. Aldrich,H.1976 : Resource Dependence and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 :Local Enployment Service Offices and Social Sector Organiz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Society 7﹙4﹚,419-453.
     2. Barney, Jay B.,1991,“ Firms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ge.Journal of Management,17, 99-120 .
     3. Bodgewic,S.P.,1992,Participant Observation-In Doing Qualitative Research,45-69, Newbury Park:Sage.
     4. Carrol,Glenn R.1984,Organizational Ecology,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10,71-93.
     5. Collis,D,J,,1991, A Resource-Based Analysis of Global Competition: The Case of the Bearings Industry. Strategic Managementof Journal,12,49-68.
     6. Downing F.1992, Image Banks: Dialogues Between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Environmentand Behavior,24﹙4﹚,441-470.
     7. Edward Inskeep,1991 : Tourism planning : an integr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pproach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8. Frater, J. M., 1983,“Farm Tourism in England:Planning, Funding, Promotion and Some Lessons from Europe.”, Tourism Management, September pp.167–179.Butterworth & Co(Publishers)Ltd.
     9. Gunn Clare A ,1994 : Turism planning:basics,concepts,cases.Washington Washington,DC:Taylor & Francis,3nd ed.
     10. Gunn Clare A., 1988 : Tourism planning, New York:Taylor&Francis 2nd ed.rev.&expanded.
     11. Gunn Clare A.,1979 : Tourism planning, New York:Crane,,Russak.
     12. Henry, I. P., 1999 : Social Inclusion and the Leisure Society., New Political Economy. (http://www.lib.nchu.edu.tw.) Accessed Aug 24.1999.
     13. Honadle, B. W., 1990 : Extens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Extention Journal (http://www.joe.org.) Accessed Aug 4,1999.
     14. Kotler, P., 1988 : Marketing Management:Analysis,Planning,Control. 7th ed.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s.N,J.
     15. Motloch, J. L.,1991 : Introduction to landscape design New York,Van Nostrand Reinhold.
     16. Peter Johnson & Barry Thomas ,1992 : Choice and demand in tourism.New York,NY,USA : Mansell..
     17. Porter, M. E.,1980,Competitive Strategy.New York : The Free Press.
     18. Porter, M. E.,1991,Towards A Dynamic Theory of Strateg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2,95-117.
     19. Reynolds, F .D. and Darden, W.R., 1974, 〝Construing Life Style and Psychographics.〞, William D. Wells ed., Chicago:AMA.
     20. Tampoe,M. 1994 :Exploiting the Core Competitive of your Organization.Long Range Planning,27﹙4﹚,66-77.
     21. Zeppel, H. and Hall, C. M., 1992, “Arts and heritage tourism. In b.Weiler & C.M. Hall ﹙Eds.﹚Special interest tourism.”, pp.47-68.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學系
9292301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2923017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楊振榮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王麗香zh_TW
dc.creator (作者) 王麗香zh_TW
dc.date (日期) 200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五月-2016 15:40:03 (UTC+8)-
dc.date.available 9-五月-2016 15:40:0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五月-2016 15:40:03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092923017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30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地政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292301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台灣休閒農業近年來蓬勃發展,農業早已由傳統的生產、加工轉型為提供遊客休閒遊憩之服務性產業。它與一般觀光遊憩資源具有相生相勀之關係。相生關係是兩者皆為服務性產業,相剋關係則是兩者之客源與資源具有重疊性。本文研究目的是如何將地方性休閒農業之遊憩資源與觀光遊憩資源整合,使兩者轉換為具有相輔相成之效果,使基隆市休閒農業能永續經營與發展。
       本研究主要是探討遊客對基隆市瑪陵友蚋休閒農業園區遊憩資源之知覺與態度,根據文獻與資源基礎及資源依賴理論,將其地方性之遊憩系統的資源分為內部資源與外部資源兩種。內部資源主要是以遊客對園區的生產性、生活性及景觀生態性資源之獨特性、吸引力及重要性知覺為其調查之指標;外部資源方面則是在探討其遊憩資源與內部資源間之連結性與生態關係,最後再分析其內、外部資源對休閒農業遊憩發展之影響,找出地方性特色之遊憩資源整合,作為未來基隆市休閒農業發展之方向。
       本研究調查結果發現內部資源中之綠竹筍與山藥是個案園區最具獨特性、吸引力與重要性之生產性資源。而生活性資源方面,則以農村生活、各項DIY或採摘體驗活動、風味餐與經營者態度等為最具有獨特性、吸引力與重要性之生活性資源。空氣或氣氛、風景或景觀及容易搭配鄰近旅遊景點等則是景觀生態性資源中最具獨特性、吸引力及重要性之資源。外部資源包括公、私部門組織資源的投入、鄰近旅遊景點之連結性與生態關係及週邊產業資源的共同參與等。休閒農業經由這些在地性特色資源之串聯,產生互利共生之生態關係,可促成整個基隆市休閒產業之長遠發展。
       綜上,可知農政單位積極輔導園區農民設置合法休閒農業區、推動同、異業產業間之結盟、還有地方特色養生風味餐飲的創意與研發、合法民宿的申請及安排深度人文與生態套裝旅遊行程等,都是該園區轉型經營休閒農業必備的生存要素。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Leisure Farming in Taiwan was flourishing in recent years. Agriculture has been changed from the traditional producing and processing industry to the service oriented one which providing leisure for the consumers. Bu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eisure Farming and tourism resources are not only co-promoted but also co-restrained. The co-promoted parts are that they are both service industries however the co-restrained parts are the overlapped of their similar tourist source and local resources.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integrate all the resources of Leisure Farming and tourism, and make them become complementary. To keep the Leisure Faring in Keelung could be run and developed continually.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feelings and attitudes of the tourists who had ever visited the leisure agricultural park of Maling and Youruei.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literatures,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 and Resource-Based Theory, we divided the local agricultural system into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ources. And then take a quantized value of uniqueness, attraction and importance as the evaluated pointer to evaluate the internal resources. As to the external parts, it makes a discussion on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recreation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ind out the integration of local recreation resources with rich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analyzing the effect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ources as the directions to Keelung’s leisure farming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This result of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green bamboo shoots and yams are the most unique, attractive, important resources in all of the internal resource. The most impressing living resources are the activities of DIY and picking fruits and fresh foods and the attitudes of the owners. Fresh air and atmosphere, beautiful sights are easy to collocate nearby tourist attractions. External resources include public and private organization resources, the relationship of nearby attractions, ecological relationship and common participation of surrounding industrial resources. Through a series of these local characteristics, we can generate a mutually beneficial ecological relationship for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Keelung’s leisure farming.
      Summarizing this study, agriculture-related departments are actively counseling farmers to set up the legitimate recreational agricultural area, promoting inter-industry alliance, researching and creating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alth food, legitimate applications of pension, arranging deep humanities and ecological package tours. The above are all survival elements for operating leisure farming.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7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理論基礎 9
     第一節 文獻回顧 9
     第二節 理論基礎 3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38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8
     第二節 研究設計 42
     第三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9
     第四節 研究限制 50
     第四章 瑪陵友蚋園區發展概況與地方性遊憩資源 51
     第一節 瑪陵友蚋地區發展概況 51
     第二節 瑪陵友蚋休閒農業園區之內部資源 55
     第三節 瑪陵友蚋休閒農業園區之外部資源 64
     第四節 地方性遊憩資源系統 71
     第五章 實證分析 74
     第一節 遊客旅遊基本資料之分析 74
     第二節 內部遊憩資源之分析 80
     第三節 外部遊憩資源之分析 109
     第四節 SWOT策略分析 11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22
     第一節 結論 123
     第二節 建議 131
     參考文獻 141
     附錄 153
     
     圖目錄
     圖 1 1 基隆市休閒農業園區示意圖 3
     圖 2 1休閒農業的形成過程 15
     圖 2 2 休閒農業金字塔架構圖 16
     圖 2 3 社區總體營造與地區資源之關係 31
     圖 2 4休閒農業地方性資源要素內涵 36
     圖 2 5區域發展方向之分析 43
     圖 3 1觀光功能系統 46
     圖 3 2觀念性分析架構 48
     圖 4 1基隆市休閒農場導覽圖 67
     圖 5 1旅遊資訊管道與安排方式對照圖 85
     圖 5 2傳統SWOT分析、資源基礎模式與產業吸引力模式之關係 101
     表目錄
     表1-1 96年基隆市各區耕地面積與農戶人數統計表 3
     表2-1 休閒農業經營型態 17
     表2-2 休閒農場與休閒農業區關鍵區別列表 21
     表2-3 休閒農業資源與觀光遊憩資源的異同列表 27
     表 2-4 核心資源列表 32
     表 2-5 核心資源列表 33
     表 2-6 核心資源列表 34
     表 3 1 信度分析表 44
     表 3 2 樣本數描述分析 44
     表 4 1瑪陵坑地區公路沿線景觀列表 63
     表 4 2 友蚋地區公路沿線景觀列表 63
     表 4 3 瑪陵友蚋鄰近地區觀光遊憩資源列表 64
     表 4 4 基隆市著名砲台古蹟列表 65
     表 5 1 遊客基本資料表 75
     表 5 2遊客到瑪陵友蚋休閒農業園區旅遊動機統計表 78
     表 5 3基隆市瑪陵友蚋休閒農業園區遊憩資源分類 80
     表 5 4 遊客對各項資源的獨特性知覺之描述 85
     表 5 5「背景變項」與「景觀生態資源」的獨特性知覺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0
     表 5 6「教育程度」與「入口意象與指標」的獨特性知覺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0
     表 5 7旅遊次數在各項資源的獨特性知覺之變異數分析 91
     表 5 8「活動類型」在各項資源的獨特性知覺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2
     表 5 9背景變項與各項資源的獨特性知覺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4
     表 5 10 觀光遊憩資吸引力定義之相關文獻回顧 95
     表 5 11 遊客對各項資源的吸引力知覺描述 97
     表 5 12 旅遊次數在各項資源的吸引力知覺之變異數分析 99
     表 5 13 「活動類型」在各項資源的吸引力知覺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1
     表 5 14 背景變項與各類資源的吸引力知覺之變異數分析 102
     表 5 15遊客對各項資源的重要性知覺描述 103
     表 5 16旅遊次數在各項資源的重要性知覺之變異數分析 105
     表 5 17「活動類型」在各項資源的重要性知覺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6
     表 5 18「背景變項」與「各類資源」的重要性知覺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107
     表 5 19背景變項與整體遊憩資源關聯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108
     表 5 20遊客本次旅遊最想搭配鄰近其他遊憩據點分析表 109
     表 5 21外部資源對於個案休閒農業園區遊憩發展之影響 113
     表 5 22基隆市休閒農業內、外部環境資源之SWOT分析 120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2923017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休閒農業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休閒農業園區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遊憩資源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整合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Leisure Farming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recreational agricultural area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ourism resource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integrationen_US
dc.title (題名) 基隆市休閒農業地方性遊憩資源整合之研究-以瑪陵友蚋休閒農業園區為例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 方世榮,「製造競爭力的探討–資訊/電子業的實證研究」,『管理學報』,第14卷,第3期,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報告。
     2. 方威尊,1997,「休閒農業經營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核心資源觀點」,台灣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碩士論文。
     3. 王小璘、張舒雅,1993,「休閒農業資源分類系統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6(1/2):1–30。
     4. 王育英、梁曉鶯譯,2000,『體驗行銷』,台北:經典傳訊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5. 王俊豪,1990,「台北市休閒農業規劃之研究-行銷理論之應用」,台大農業推廣研究所碩士論文。
     6. 王俊豪,1993,「休閒農園之遊客需求分析」,『台灣農業』,29(1):33–42。
     7. 司徒達賢,1995,『策略管理』,台北:遠流。
     8. 台灣休閒農業學會,2004,「休閒農業場家全面性調查計畫執行報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9. 任靜嫻,2002,「台灣休閒農業之探討」,『旅遊健康學刊,第2卷第1期』,頁85–92。
     10. 江榮吉,1989,「建立真正解決農業問題的政策」,頁55–60,『理論與政策』。
     11. 江榮吉,1991,「台灣農業經營問題與調整方向」,頁19–25,『台灣農業經營研討會』。
     12. 江榮吉,1995,「台灣休閒農漁業發展與未來展望」,『休閒農業實務研習會』,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 
     13. 江榮吉、沈建宏、林國仕,1994,「台灣休閒農業的發展」,『台灣經濟』,30(4):27–37。
     14.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983,「台灣地區觀光遊憩系統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住宅及都市展處。
     15. 行政院農業發展委員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業務報告,第165期,2006』。
     16. 余玉賢,1989,「未來休閒農業發展方向」,頁3-7,『發展休閒農研討會會議實錄』,台大農推系。
     17. 吳存和、林信惠,2000,『系統分析與設計-理論與實務應用』,台北:智勝文化。
     18. 吳存和、蔣憲國,2001,「休閒農場核心資源的開發」,『富麗農村工作手冊』,頁215-227,中國農業經營管理學會。
     19. 吳坤熙,2001,『觀光遊憩資源實務』,台北:揚智文化。
     20. 吳明隆,2000,『SPSS統計應用與實務』,台北:松崗電腦書局。
     21. 吳碧玉,2003,「民宿經營成功關鍵因素之研究–以核心資源觀點理論」,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2. 李明宗,1989,「美國之休閒農業初探—借鏡與省思」,頁163,『國際休閒農業比較專題討論演講會』。
     23. 李英弘,1999,「鹿港龍山寺對遊客之文化觀光吸引力之研究」,東海大學景觀研究所碩士論文。
     24. 李貽鴻,1998,『觀光學概論』,台北:五南圖書。
     25. 李榮雲,1996,「休閒農業」,『成人教育』,85(3):53–56。
     26. 李銘輝,1989,「台灣北部地區觀光遊憩需求行為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地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7. 李銘輝,1991,「遊憩需求與遊客行為特性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4(1): 17–33。
     28. 李銘輝,1998,『觀光地理』,台北:揚智文化。
     29. 李銘輝、曹勝雄、張德儀,1995,「遊憩據點條件對遊憩需求之影響研究」,頁25–39,『觀光研究學報,第1卷』。
     30. 李銘輝、郭建興,2000,『觀光遊憩資源規劃』,台北:揚智文化。
     31. 李謀監、周淑月,1993,「台灣休閒農業之經營發展及其消費行為之研究」,『台灣經濟』,200:30–58。
     32. 李瓊玉,1994,「遊客對農村景觀意象之研究」,東海大學景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3. 卓姿旻,1998,「淡水小鎮觀光遊憩資源發展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4. 周若男,1999,「休閒農業發展之現況及方向」,『農業推廣文彙』,44:295–298。
     35. 周若男,2002,「休閒農業輔導管理辦法修正簡介」,『農政與農情,117期』。
     36. 林晉寛,1995,「從資源基礎理論探討資源特性成長策略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
     37. 林晏州,1979,「遊憩規劃中景觀資源之評估」,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38. 林晏州,1984,「遊憩者選擇遊憩區行為之研究」,『都市與規劃』,10,33—49。
     39. 林梓聯,1994,「都市農業的構想與實施」,『農政與農情』: 21-28。
     40. 林詩音,2005,『台灣休閒農業』,台北:茂昌圖書有限公司。
     41. 林聯梓,1995,「發展休閒農業作法」,休閒農業經營管理手冊,頁1–3,行政院農業發展委員會、台灣省農會編印。
     42. 林聯梓,1996,「世界休閒農漁業現況與發展」,頁30–46,國際休閒農業比較專題討論講義。
     43. 林豐瑞、謝佳珍、劉羽珊,2004,「民宿經營者行銷決策型態之分析」,『農業經營管理年刊第10期』,台灣農業經營管理學會編印。
     44. 邱文鎮,2001,「策略聯盟類型、關鍵成功因素與競合關係之研究–資源基礎觀點」,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5. 邱紀寧,2004,「遊客對農業旅遊認知與滿意度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46. 邱茂英,1995,「五十年來台灣的農業政策」,『台灣農業』,32﹙1﹚:1–6。
     47. 邱湧忠,1994,「基本設施在鄉村發展規劃的社會意義」,行政院農業發展委員會輔導處。
     48. 邱湧忠,2000,『休閒農業經營學』,台北:茂昌圖書公司。
     49. 邱儀馨,1999,「資源基礎觀點論競爭策略與經營績效之關係」,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50. 洪英聖,1995,『情歸故鄉–台灣地名探討』,台北:時報出版。
     51. 洪順慶,1999,『行銷管理』,台北:新陸書局。
     52. 洪新民,1997,「從資源依賴理論探討源與加速創新策略之關係」,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53. 洪綾君,1997,「公私協力推動地區行銷之研究—以高雄市84及85年都市行銷事件為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所碩士論文。
     54. 孫樹根,1989,「休閒農業概念探討」,頁181,『發展休閒農業研討會會議實錄』。
     55. 徐光輝,1998,「台灣休閒農業之消費者行為分析」,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56. 徐明章,1995,「休閒農業與土地管制法規之配合」,『農政與農情』,84(12):23–28。
     57. 高玉娟,1995,「資源對墾丁國家公園觀光遊憩的吸引力研究」,東海大學景觀研究所碩士論文。
     58. 基隆市政府,2007,『基隆市政府96年主計要覽』,基隆,基隆市政府主計室編印。
     59. 張石角,1988,「遊憩資源之評估」,『戶外遊憩研究』,1(4):19–30。
     60. 張雅雯,2003,「文化產業之特性與其空間結構關係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所碩士論文。
     61. 曹正,1979,「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規劃報告」,政治大學地政系。
     62. 曹正,1989,「觀光遊憩活動規劃設計準則之研究」,東海大學環境景觀規劃研究中心。
     63. 莊淑姿,2001,「台灣鄉村發展類型之研究」,臺灣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博士論文。
     64. 莊淑姿,2001,「地區休閒產業發展趨勢與行銷策略」,頁167-169,『農業推廣文彙46輯』,台灣農業推廣學會。
     65. 許楓靈,2002,「山巔水涯任遨遊—台灣觀光軟體措施總體檢」,『台經月刊,91年4月號』。
     66. 郭百修,1999,「地方文化產業化機制之研究—以美濃鎮為例」,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67. 郭岱宜,1999,『生態旅遊:21世紀旅遊新主張』,台北:揚智文化、
     68. 陳其南,1995,「社區總體營造與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研討會暨社區總體營造中日交流展』,南投:台灣省手工研究所,頁4-9。
     69. 陳其南,1998,「社區總體營造的永續發展策略」,頁2–4,『社教雜誌,第241期』。
     70. 陳思倫,1995,『觀光學概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71. 陳思倫、歐聖榮、林連聰,2001,「休閒遊憩概念」,台北,世新大學。
     72. 陳昭郎,1996,「休閒農業發展方向-綠色資源的永續利用」,『大自然季刊』,50:8–10。
     73. 陳昭郎,1997,「台灣休閒農業發展歷程與展望」,『農訓雜誌』30(3):64–69。 
     74. 陳昭郎,2000,「台灣農旅遊之源起、現況與課題」,『農業推廣文彚』,45:181–190。
     75. 陳昭郎,2002,「促進農業發展」,『國家政策論壇,第2卷第5期』。
     76. 陳昭郎,2005,頁11–13,「休閒農業之未來展望」,『台灣休閒農業會訊』。
     77. 陳昭郎、李謀監、段兆麟,1999,「台灣休閒農業行銷策略之研究」,『農業推廣文彙』44:253–260。
     78. 陳昭郎、張東友,2003,「農村民宿產業發展之定位」,『農業經營管理會訊』,36 : 22–25。
     79. 陳美芬,2002,「休閒農業遊憩發展的地方資源要素之研究」,台灣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博士論文。
     80. 陳偉邦,1995,「資源基礎學說下的整合策略」,輔仁大學企管理學碩士論文。
     81. 陳義雄、張詠青,2005,「台灣淡水魚類原色圖鑑–第1卷–鯉形目」,基隆:水產出版社。
     82. 陳義雄、鄭又華、陳玠廷、黃鈞漢、楊倩慧、江敏嘉,2006,「基隆市溪流生態」,基隆市政府。
     83. 陳墀吉,2004,「休閒農業之內涵與基本概念」,桃園:93年度整合鄉村社區之計畫解說人員培訓講義。
     84. 陳墀吉、李奇樺,2005,『休閒農業經營管理』,台北:威仕曼文化。
     85. 陳賢賓,1992,「台灣東北部五指山區植群分析及其組成物種分布之研究」,台灣大學植物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86. 陳憲明,1991,『休閒農業區鄉土的特色及其應用』,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編印。
     87. 陳錦輝,2001,「應用資源基礎理論探討經營策略與競爭優勢–以高雄港為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88. 粘柏菁,1997,「以資基礎理論的觀點探討觀光資源特與發展策略之研究–以花蓮地區觀光資源為例」,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
     89. 曾光榮、黄金印譯,1997,『管理學』,台北:麥格羅希爾出版。
     90. 湯幸芬,2001,「鄉村旅遊的社會影響—對當地居民的知覺與態度影響之分析」,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91. 黃光正,2001,「台灣休閒農業分類與經營發展規劃」,『農業推廣文彙』,46: 175-189。
     92. 黃俊英,1998,『行銷研究—管理與技術』,華泰書局。
     93. 黃昭瑾,2002,「休閒農業園區之理念與營造,農業推廣文彙47輯」,頁163–172,台灣農業推廣學會編印。
     94. 黃崑杉,1991,「戶外遊憩和旅遊的新方向-休閒農業的發展」,『成人教育』,2 : 37-40。
     95. 楊明賢,1999,『觀光學概論』,台北:揚智文化。
     96. 楊振榮,1999,「台灣休閒農業發展之研究」,『2000年海峽兩岸土地學術研討會』,頁227-247,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
     97. 楊振榮,2002,「台灣農村旅遊發展之研究」,『第四屆休閒、遊憩、觀光學術研討會』,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編印。
     98. 葉美秀,1998,「農業資源在休閒活動規劃上之研究」,台大農業推廣研究所博士論文。
     99. 葉國熙,2000,「資源特質、合作策略與組織間統治機制之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00. 廖德琦,2003,「台灣休閒農業正在克服瓶頸﹙後WTO農業﹚」,『新台灣雜誌』383:1–4。
     101. 趙居蓮,1995,『社會心理學』,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02. 劉孟怡,2001,「休閒農業結合農村發展之研究—以南投鹿谷鄉個案為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103. 劉健哲,1997,「遊客對休閒農業之認知與體驗之研究」,逢甲大學學建築及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104. 劉欽泉、陳慧秋,1995,「台灣發展休閒農業之輔導措施與所遭遇之問題」,『台灣土地金融季刊』,32(1):99–117。
     105. 劉潤南,2004,「馬祖觀光事業發展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06. 樊國綱,1980,「系統分析的概念架構」,交通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07. 蔡宏進,1989,「台灣休閒農業發展策略」,頁65-172,『發展休閒農業研討會』。
     108. 蔡淑美,1991,「遊憩區場所意象之探討–以綠島為例」,中興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09. 蔡進發,1996,「從資源基礎觀點看國內休閒農業的策略制定」,『台灣農業』,32(6),16–25。
     110. 鄭政宗,1998,「休閒農業行銷策略分析」,『農業推廣文彙』,43:181–187,中國農業推廣學會、台灣省政府農林廳編印。
     111. 鄭健雄,1997,「休閒農業之產業分析與市場定位」,『休閒農業未來走向研討會』。
     112. 鄭健雄,1998a,「台灣休閒農場企業化經營策略」,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
     113. 鄭健雄,1998b,「從服務業觀點論休閒農業之行銷概念」,『中國業業經營學會年刊』,4:127–147。
     114. 鄭健雄,2000,「策略聯盟在農業旅遊之應用」,『台灣農業旅遊學術研討論文集』,農業旅遊策進會發行。
     115. 鄭健雄、陳昭郎,1996,「休閒農場經營策略思考方向之研究」,頁123–144,『農業經營管理,第2期』。
     116. 鄭健雄、陳昭郎,1998,「台灣休閒農場市場區隔化之探討」,頁191—204,休閒理論與遊憩行為,台北田園城市。
     117. 鄭智鴻,2001,「北台灣休閒農場市場區隔與市場定位分析」,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
     118. 鄭詩華,1995,「休閒農業發展之評估及策略之研究」,『中國農村發展規劃學會』。
     119. 鄭詩華,1996,「休閒農業發展地區制度之研究」,『台灣土地金融季刊』,33(2):195–213。
     120. 鄭蕙燕,1995,「台灣地區休閒農場遊憩經濟效益之估測」,『台灣經濟』,228:57–65。
     121. 鄭蕙燕、劉欽泉、陳慧秋,1995,「台灣發展休閒農業之輔導措施與所遭遇之問題」。
     122. 謝奇明,2000,「台灣地區休閒農業之市場區隔研究-以消費者需求層面分析」,頁39-43,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123. 謝淑芬,1996,『觀光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24. 簡貞玉,1996,『消費者行為學』,台北:五南。
     125. 羅碧慧,2001,「休閒農業供需行為之研究—以九斗村休閒農場為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
     
     英文部分:
     1. Aldrich,H.1976 : Resource Dependence and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 :Local Enployment Service Offices and Social Sector Organiz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Society 7﹙4﹚,419-453.
     2. Barney, Jay B.,1991,“ Firms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ge.Journal of Management,17, 99-120 .
     3. Bodgewic,S.P.,1992,Participant Observation-In Doing Qualitative Research,45-69, Newbury Park:Sage.
     4. Carrol,Glenn R.1984,Organizational Ecology,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10,71-93.
     5. Collis,D,J,,1991, A Resource-Based Analysis of Global Competition: The Case of the Bearings Industry. Strategic Managementof Journal,12,49-68.
     6. Downing F.1992, Image Banks: Dialogues Between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Environmentand Behavior,24﹙4﹚,441-470.
     7. Edward Inskeep,1991 : Tourism planning : an integr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pproach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8. Frater, J. M., 1983,“Farm Tourism in England:Planning, Funding, Promotion and Some Lessons from Europe.”, Tourism Management, September pp.167–179.Butterworth & Co(Publishers)Ltd.
     9. Gunn Clare A ,1994 : Turism planning:basics,concepts,cases.Washington Washington,DC:Taylor & Francis,3nd ed.
     10. Gunn Clare A., 1988 : Tourism planning, New York:Taylor&Francis 2nd ed.rev.&expanded.
     11. Gunn Clare A.,1979 : Tourism planning, New York:Crane,,Russak.
     12. Henry, I. P., 1999 : Social Inclusion and the Leisure Society., New Political Economy. (http://www.lib.nchu.edu.tw.) Accessed Aug 24.1999.
     13. Honadle, B. W., 1990 : Extens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Extention Journal (http://www.joe.org.) Accessed Aug 4,1999.
     14. Kotler, P., 1988 : Marketing Management:Analysis,Planning,Control. 7th ed.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s.N,J.
     15. Motloch, J. L.,1991 : Introduction to landscape design New York,Van Nostrand Reinhold.
     16. Peter Johnson & Barry Thomas ,1992 : Choice and demand in tourism.New York,NY,USA : Mansell..
     17. Porter, M. E.,1980,Competitive Strategy.New York : The Free Press.
     18. Porter, M. E.,1991,Towards A Dynamic Theory of Strateg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2,95-117.
     19. Reynolds, F .D. and Darden, W.R., 1974, 〝Construing Life Style and Psychographics.〞, William D. Wells ed., Chicago:AMA.
     20. Tampoe,M. 1994 :Exploiting the Core Competitive of your Organization.Long Range Planning,27﹙4﹚,66-77.
     21. Zeppel, H. and Hall, C. M., 1992, “Arts and heritage tourism. In b.Weiler & C.M. Hall ﹙Eds.﹚Special interest tourism.”, pp.47-68.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