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題名 | 戰後「民主人士」政論分析─以香港《光明報》為中心的研究(1946-1949) |
作者 | 廖彥博 |
貢獻者 | 林能士 廖彥博 |
日期 | 2002 |
上傳時間 | 9-五月-2016 16:38:45 (UTC+8) |
摘要 | 無 |
參考文獻 | 徵引書目 一、 中文著作 (一) 資料彙編 1.中國民主同盟總部(編印):《民主同盟文獻》(上海:中國民主同盟總部,1946)(影印本,據美國華盛頓中國研究資料中心重印)。 2.《中國民主同盟概況》(出版地、出版者不詳,1947)。 3.中國民主同盟總部(編印):《中國民主同盟三中全會緊急聲明政治報告宣言》(香港:中國民主同盟總部,1948)。 4.中國民主同盟中央文史資料委員會(編):《中國民主同盟歷史文獻》(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83)。 5.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國民黨統治時期的小黨派》(北京:檔案出版社,1992)。 6.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1)第七編,戰後中國,(二)、(三)。 7.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統一戰線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8.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國民主社會黨》(北京:檔案出版社,1988)。 9.中國史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章伯鋒、莊建平(主編):《抗日戰爭》,第三卷:政治(下)(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7)。 10.中共中央統戰部(編):《解放戰爭時期第二條戰線:愛國民主統一戰線》(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9),(上)、(下)卷。 11.外交部(編):《中華民國與美利堅合眾國間友好通商航海條約》(台北:外交部,1953)。 12.周天度(編):《救國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 13.郭廷以(編著):《中華民國史事日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5),第四冊。 14.彭明(編):《中國現代史資料選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第六冊。 15.蔡尚思(主編):《中國現代思想史資料簡編》(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第四卷、第五卷。 (二) 文集、日記 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西南地區文史資料協作會議(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西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第四卷。 3.汪東林:《梁漱溟問答錄》(香港:三聯書店,1998)。 4.李家園:《香港報業雜談》(香港:三聯書店,1989)。 5.孟廣涵主編:《國民參政會紀實》(重慶:重慶出版社,1987),續編。 6.胡適:《我們必須選擇我們的方向》(香港:自由中國出版社,1950)。 7.帕米爾書店編輯部(編):《任卓宣評傳續集》(台北:帕米爾書店,1975)。 8.黃炎培(著)、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黃炎培日記摘錄》(北京:中華書局,1979)。 9.張瀾:《張瀾文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10.費孝通:《費孝通文集》,(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第四卷。 11.魯言等(著):《香港掌故》(香港:廣角鏡出版社,1983),第6集。 12.鍾紫(編):《香港報業春秋》(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1)。 13.薩空了:《香港淪陷日記》(北京:三聯書店,1985)。 (三) 報紙、期刊 1.中央通訊社徵集: 《民主同盟動態》(剪報)1945/7-1947/6 《「第三方面」與中間路線問題》(剪報) 《黨派問題》(一):國共問題(剪報)1945/5-1945/10 《民社黨動態─其組成、其主張、其活動、其分裂》(剪報)1946/8-1947/7 《華萊士辭職事件》(剪報)1946-1948 《民社黨全貌》(剪報)1946/1-1948/1 《較場口慘案─慶祝政協成功大會上之前因後果》(剪報)1946/2-1946/10 《較場口事件、追悼李聞、昆明學潮及政治協商會議補遺》(剪報)1946/1-1946/4 《民主同盟人士所遭遇之迫害》(剪報)1946/5-1947/6 《民主同盟全貌》(上)(下)(剪報)1946/2-1948/1 《民主會團與中間諸黨派》(剪報)1945/8-1946/11 2.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光明報》(縮影資料)(香港:光明報社,1946-1949)。 3.《民憲》半月刊,(陳正茂編:台北:國史館,1995)。 4.《國防線、中國評論合刊本》,(陳正茂編:台北:國史館,1997)。 5.《民主》周刊(上海),(東京:大安書屋,1964)第一期至第五十四期(1945-1946)。 6.《觀察》,(長沙:岳麓書社重印,1999),第一卷至第六卷(1946-1950)。 7.《新知識》(台中),第一期。 8.時與文周刊政論選輯,《中國往何處去》(上),(上海:時代文化出版社,1949)(影印本)。 9.《時代批評》(香港)。 10.《世紀評論》(南京)。 11.《新路》(北平)第一卷至第二卷。 12.《群眾》,微捲資料,1946-1949。 13.《中央日報》(南京)(1945-1949)。 14.《大公報》(天津)(1945-1949)。 15.《文匯報》(上海)(1945-1949)。 16.《華商報》(香港)(1946-1949)。 (四) 回憶錄 1.千家駒:《從追求到幻滅:一個中國經濟學家的自傳》(台北:時報文化事業出版公司,1994)。 2.左舜生:《近三十年見聞雜記》(台北:中華藝林出版公司,1976)。 3.胡愈之:《我的回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0)。 4.周鯨文:《風暴十年》(香港:時代批評社,1959)。 5.黃炎培:《八十年來》(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82)。 6.蔣勻田:《中國近代史轉捩點》(香港:友聯出版社,1976)。 7.葉篤義:《雖九死其猶未悔》(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9)。 8.潘大逵:《風雨九十年:潘大逵回憶錄》(成都:成都出版社,1992)。 (五) 工具書 1.中共辭彙編輯委員會(編):《中共辭彙》(台北:中國出版有限公司,1986)。 2.秦國生、胡治安(主編):《中國民主黨派歷史、政綱、人物》(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0)。 3.馬洪武、王德寶、孫其明(編):《中國近現代名人辭典》(北京:檔案出版社,1993)。 4.陳玉堂:《中國近現代人物名號大辭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 5.張起厚(編):《中共地下黨時期報刊調查研究(1919-1949)》(台北:永業出版社,1991)。 6.楊親華、朱衛東(主編):《中國民主黨派詞典》(北京:中國法政大學,1989)。 7.蔣景源(主編):《中國民主黨派人物錄》(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 (六) 專書 1.《中國新民主運動中的黨派》(著者不詳)(上海:新中國文獻,1946)。 2.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民國人物傳》(北京:中華書局,1996),第八卷。 3.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編):《香港與中國革命》(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7)。 4.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編):《中共黨史人物傳》(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4)。 5.中國民主同盟中央文史委員會(編):《中國民主同盟簡史(1941-1949)》(北京:群言出版社,1991)。 6.王覺源:《中國黨派史》(台北:正中書局,1983)。 7.王金鋙(主編):《中國現代資產階級民主運動史》(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 8.王賡武(編):《香港史新編》(香港:三聯書店,1997),下冊。 9.吳文程:《政黨與選舉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6)。 10.黃藥眠:《民主運動講話》(香港:群力出版社,1947)。 11.張樸民(編):《中國黨派》(南京:中聯出版社,1948)(影印本)。 12.杜邁之:《自由與自由主義》(北京:中華書局,1949)。 13.沈育光:《我所見的靠攏人物》(香港:亞洲出版社,1953)。 14.梁弓藏:《同路人的悲劇:共匪統戰陰謀與民主同盟》(台北:光華出版社,1961)。 15.朱建華、宋春(編):《中國政黨史》(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1)。 16.邱錢牧:《中國政黨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17.邱錢牧:《中國民主黨派史》(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18.余英時:《猶記風吹水上鱗──錢穆與現代中國學術》(台北:三民書局,1991)。 19.吳昆財:《政權之爭:戰後國共談判(1945年8月~1946年5月)》(台北:唐山出版社,1994)。 20.林立樹:《司徒雷登調解國共衝突之理論與實踐》(台北:稻鄉出版社,2000)。 21.金耀基:《中國政治與文化》(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7)。 22.周天度(編):《七君子傳》(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23.胡志偉:《中共文化百人志》(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9)。 24.袁小倫:《戰後初期中共與香港進步文化》(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9)。 25.袁旭、黨德信:《中國民主黨派與抗日戰爭》(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 26.張 葵:《中國民主黨派史綱(1927-1989)》(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 27.彭慶遐、劉維叔(編著):《中國民主黨派歷史人物》(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 28.趙錫驊:《民盟史話(1941-1949)》(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29.廖蓋隆:《毛澤東思想史》(台北:洪葉,1994)。 30.廖光生:《排外與中國政治》(台北:谷風,1988)。 31.廖風德:《學潮與戰後中國政治(1945-1949)》(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4) 32.謝增壽、康大壽:《張瀾傳略》(北京:檔案出版社,1992) 33.曹健民:《中國民主黨派的歷史與現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 34.聞黎明、侯菊坤編:《聞一多年譜長編》(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 35.楊永乾:《張君勱傳》(台北:唐山,1993) 36.楊奎松:《失去的機會?戰時國共談判實錄》(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 37.陳儀深:《近代中國政治思潮──從鴉片戰爭到中共建國》(台北:稻鄉,1997) 38.陳儀深:《獨立評論的民主理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9) 39.陶文釗:《中美關係史(1911-1950)》(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 40.許紀霖:《無窮的困惑:黃炎培、張君勱與現代中國》,(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8) 41.張耀南:《張東蓀》(台北:東大,1998) 42.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台北:聯經,1998)(上)、(下)。 43.姜平:《中國百年民主憲政運動》(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8) 44.謝泳:《逝去的年代──中國自由知識份子的命運》(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9) 45.張濟順:《中國知識份子的美國觀(1949-1953)》(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 46.彥奇(編):《中國各民主黨派人物傳》(北京:華夏出版社,1991) 47.習賢德:《清末中文報刊呈現的美國形象》(台北:文展出版社,1991) (七) 期刊論文 1. 期刊、會議論文 1.王綱領:〈美國戰後對華投資交涉──中美關係的轉捩點之一〉,《第三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台北:國史館,1996),頁269-273。 2.王綱領:〈一九四八年的美國《援華法案》〉,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編輯委員會(編):《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台北:國史館,2000),頁338-342。 4.林可璣,〈從「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到「中國民主同盟」的一段回憶〉,《傳記文學》,第45卷第5期(1983年10月),頁35-38。 5.林毓生:〈二十世紀中國的反傳統思潮與中式馬列主義及毛澤東的烏托邦主義〉,《新史學》,第6卷第3期(1995年9月),頁95-154。 6.金觀濤、劉青峰:〈《新青年》民主觀念的演變〉,《二十一世紀》雙月刊,1999年12月號。 7.陸詒:〈回憶香港《光明報》〉,收於: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文史資料選輯》,第89輯(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6),頁140-149。 8.易勞逸(Eastman, Lloyd E.)(著)、張友云(譯):〈1946-1947年的中國民主黨派及政權的誘惑〉,收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室(編):《國外中國近代史研究》,第21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頁187-193。 9.陳儀深:〈國共鬥爭下的自由主義(1941-1949)〉,《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3期(1994年6月),下冊,頁239-266。 10.張忠棟:〈冷戰起因的各種解釋〉,《美國研究》,第6卷第2期(台北: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1976年6月),頁73-96。 11.馮素陶:〈龍雲對民主運動的態度及其與民盟的關係〉,《雲南文史叢刊》,第10期,1987年。 12.吳淑鳳:〈走不出的「第三條道路」──以《觀察》周刊撰稿群對戰後中國的出路探索為例〉,「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研討會抽印本,1999年12月。 13.張朋園:〈國民黨控制下的國會選舉(1947-1948)〉,《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5期(2001年6月),頁147-195。 2. 學位論文 1.林炫向:〈美國對華政策與中共的反應(1944-1950)〉(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2.盧國慶:〈抗戰初期的黨派合作〉(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政治所碩士論文,1984)。 3.吳秋林,〈抗戰前後的「民主黨派」〉(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 4.李炳南:〈政治協商會議之研究〉(台北:政大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 5.張曉芳:〈中國民主同盟研究(民國二十八年-民國三十八年)〉(台北:師大歷史所碩士論文,1991)。 6.吳淑鳳:〈中共的「聯合政府」要求與國民政府的對策〉(台北:政大歷史所碩士論文,1992)。 7.陳惠忠:〈自由主義知識份子與近代中國──以羅隆基為例(1928~1949)〉(台中:東海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7)。 8.陳依悌:〈《觀察》周刊之研究(1946-1948)〉(台中:東海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4)。 二、 外文著作 (一)日文著作 1. 平野正:《中國民主同盟の研究》(東京:研文,1988)。 2. 平野正:《中國革命と中間路線問題》(東京:研文,2000)。 (二)英文著作 1.Roger B Jeans: Roads Not Taken:The Struggle of Opposition Parties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Boulder,SAN FRANCISCO,and OXFORD:Westview Press,1992). 2.Robert A. Dahl: On Democrac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1999). 3.Walker, J Samuel: Henry A Wallace and the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Westport, conn: Greenwood Press, 1976). 三、 外文譯著 1.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J Hobsbawm)(著)、李金梅(譯):《民族與民族主義》(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7)。 2.馬歇爾(George.C.Marshall)(著)、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譯室(譯):《馬歇爾使華》(美國特使馬歇爾出使中國報告書)(北京:中華書局,1981)。 3.胡素珊(Suzanne Pepper)(著)、王海良等(譯):《中國的內戰─1945-1949年的政治鬥爭》(Civil War in China:the political struggle 1945-1949)(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7)。 4.Robert A. Dahl著,李伯光、林猛譯,《論民主》(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9)。 5.Stuart J. Leighton(著)、李宜培等(譯):《司徒雷登回憶錄》(台北:大華晚報,1953)。 6.Tsou Tang(鄒讜)(著)、王寧、周先進等(譯):《美國在中國的失敗,1941-1950》(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7.Michael Gurevitch, Tony Bennett(編)、唐維敏、程宗明等(譯):《文化、社會與媒體:批判性觀點(Culture, Society and the Media)》(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1994)。 8.濱下武志(著)、馬宋芝(譯):《香港大視野──亞洲網絡中心》(香港:商務印書館,1997)。 |
描述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218 |
資料類型 | thesis |
dc.contributor.advisor | 林能士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 廖彥博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廖彥博 | zh_TW |
dc.date (日期) | 2002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9-五月-2016 16:38:45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9-五月-2016 16:38:45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9-五月-2016 16:38:45 (UTC+8) | - |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 A2010000218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611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歷史學系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無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目錄 緒論-----1 第一章 民主人士與《光明報》-----10 一、戰後「民主人士」的政治活動-----10 二、香港《光明報》出刊始末-----15 第二章 和戰之間:《光明報》的前期政論-----35 一、堅持「政協路線」-----35 二、參與「中間路線」爭論-----50 第三章 附從「革命」:《光明報》的後期政論-----62 一、民主人士的定型-----62 二、期待新中國-----79 三、「民主」內涵的轉變-----88 第四章 民主人士的反美言論:以《光明報》為例-----104 一、反對美國援助中國-----106 二、反對美國扶植日本-----119 三、全面批判-----127 結論-----139 徵引書目-----143 圖表目錄 表1-1:《光明報》作者撰文篇數計-----26 圖3-1------98 圖4-1-----122 | zh_TW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218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戰後「民主人士」政論分析─以香港《光明報》為中心的研究(1946-1949)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徵引書目 一、 中文著作 (一) 資料彙編 1.中國民主同盟總部(編印):《民主同盟文獻》(上海:中國民主同盟總部,1946)(影印本,據美國華盛頓中國研究資料中心重印)。 2.《中國民主同盟概況》(出版地、出版者不詳,1947)。 3.中國民主同盟總部(編印):《中國民主同盟三中全會緊急聲明政治報告宣言》(香港:中國民主同盟總部,1948)。 4.中國民主同盟中央文史資料委員會(編):《中國民主同盟歷史文獻》(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83)。 5.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國民黨統治時期的小黨派》(北京:檔案出版社,1992)。 6.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1)第七編,戰後中國,(二)、(三)。 7.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統一戰線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8.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國民主社會黨》(北京:檔案出版社,1988)。 9.中國史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章伯鋒、莊建平(主編):《抗日戰爭》,第三卷:政治(下)(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7)。 10.中共中央統戰部(編):《解放戰爭時期第二條戰線:愛國民主統一戰線》(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9),(上)、(下)卷。 11.外交部(編):《中華民國與美利堅合眾國間友好通商航海條約》(台北:外交部,1953)。 12.周天度(編):《救國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 13.郭廷以(編著):《中華民國史事日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5),第四冊。 14.彭明(編):《中國現代史資料選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第六冊。 15.蔡尚思(主編):《中國現代思想史資料簡編》(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第四卷、第五卷。 (二) 文集、日記 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西南地區文史資料協作會議(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西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第四卷。 3.汪東林:《梁漱溟問答錄》(香港:三聯書店,1998)。 4.李家園:《香港報業雜談》(香港:三聯書店,1989)。 5.孟廣涵主編:《國民參政會紀實》(重慶:重慶出版社,1987),續編。 6.胡適:《我們必須選擇我們的方向》(香港:自由中國出版社,1950)。 7.帕米爾書店編輯部(編):《任卓宣評傳續集》(台北:帕米爾書店,1975)。 8.黃炎培(著)、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黃炎培日記摘錄》(北京:中華書局,1979)。 9.張瀾:《張瀾文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10.費孝通:《費孝通文集》,(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第四卷。 11.魯言等(著):《香港掌故》(香港:廣角鏡出版社,1983),第6集。 12.鍾紫(編):《香港報業春秋》(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1)。 13.薩空了:《香港淪陷日記》(北京:三聯書店,1985)。 (三) 報紙、期刊 1.中央通訊社徵集: 《民主同盟動態》(剪報)1945/7-1947/6 《「第三方面」與中間路線問題》(剪報) 《黨派問題》(一):國共問題(剪報)1945/5-1945/10 《民社黨動態─其組成、其主張、其活動、其分裂》(剪報)1946/8-1947/7 《華萊士辭職事件》(剪報)1946-1948 《民社黨全貌》(剪報)1946/1-1948/1 《較場口慘案─慶祝政協成功大會上之前因後果》(剪報)1946/2-1946/10 《較場口事件、追悼李聞、昆明學潮及政治協商會議補遺》(剪報)1946/1-1946/4 《民主同盟人士所遭遇之迫害》(剪報)1946/5-1947/6 《民主同盟全貌》(上)(下)(剪報)1946/2-1948/1 《民主會團與中間諸黨派》(剪報)1945/8-1946/11 2.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光明報》(縮影資料)(香港:光明報社,1946-1949)。 3.《民憲》半月刊,(陳正茂編:台北:國史館,1995)。 4.《國防線、中國評論合刊本》,(陳正茂編:台北:國史館,1997)。 5.《民主》周刊(上海),(東京:大安書屋,1964)第一期至第五十四期(1945-1946)。 6.《觀察》,(長沙:岳麓書社重印,1999),第一卷至第六卷(1946-1950)。 7.《新知識》(台中),第一期。 8.時與文周刊政論選輯,《中國往何處去》(上),(上海:時代文化出版社,1949)(影印本)。 9.《時代批評》(香港)。 10.《世紀評論》(南京)。 11.《新路》(北平)第一卷至第二卷。 12.《群眾》,微捲資料,1946-1949。 13.《中央日報》(南京)(1945-1949)。 14.《大公報》(天津)(1945-1949)。 15.《文匯報》(上海)(1945-1949)。 16.《華商報》(香港)(1946-1949)。 (四) 回憶錄 1.千家駒:《從追求到幻滅:一個中國經濟學家的自傳》(台北:時報文化事業出版公司,1994)。 2.左舜生:《近三十年見聞雜記》(台北:中華藝林出版公司,1976)。 3.胡愈之:《我的回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0)。 4.周鯨文:《風暴十年》(香港:時代批評社,1959)。 5.黃炎培:《八十年來》(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82)。 6.蔣勻田:《中國近代史轉捩點》(香港:友聯出版社,1976)。 7.葉篤義:《雖九死其猶未悔》(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9)。 8.潘大逵:《風雨九十年:潘大逵回憶錄》(成都:成都出版社,1992)。 (五) 工具書 1.中共辭彙編輯委員會(編):《中共辭彙》(台北:中國出版有限公司,1986)。 2.秦國生、胡治安(主編):《中國民主黨派歷史、政綱、人物》(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0)。 3.馬洪武、王德寶、孫其明(編):《中國近現代名人辭典》(北京:檔案出版社,1993)。 4.陳玉堂:《中國近現代人物名號大辭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 5.張起厚(編):《中共地下黨時期報刊調查研究(1919-1949)》(台北:永業出版社,1991)。 6.楊親華、朱衛東(主編):《中國民主黨派詞典》(北京:中國法政大學,1989)。 7.蔣景源(主編):《中國民主黨派人物錄》(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 (六) 專書 1.《中國新民主運動中的黨派》(著者不詳)(上海:新中國文獻,1946)。 2.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民國人物傳》(北京:中華書局,1996),第八卷。 3.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編):《香港與中國革命》(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7)。 4.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編):《中共黨史人物傳》(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4)。 5.中國民主同盟中央文史委員會(編):《中國民主同盟簡史(1941-1949)》(北京:群言出版社,1991)。 6.王覺源:《中國黨派史》(台北:正中書局,1983)。 7.王金鋙(主編):《中國現代資產階級民主運動史》(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 8.王賡武(編):《香港史新編》(香港:三聯書店,1997),下冊。 9.吳文程:《政黨與選舉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6)。 10.黃藥眠:《民主運動講話》(香港:群力出版社,1947)。 11.張樸民(編):《中國黨派》(南京:中聯出版社,1948)(影印本)。 12.杜邁之:《自由與自由主義》(北京:中華書局,1949)。 13.沈育光:《我所見的靠攏人物》(香港:亞洲出版社,1953)。 14.梁弓藏:《同路人的悲劇:共匪統戰陰謀與民主同盟》(台北:光華出版社,1961)。 15.朱建華、宋春(編):《中國政黨史》(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1)。 16.邱錢牧:《中國政黨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17.邱錢牧:《中國民主黨派史》(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18.余英時:《猶記風吹水上鱗──錢穆與現代中國學術》(台北:三民書局,1991)。 19.吳昆財:《政權之爭:戰後國共談判(1945年8月~1946年5月)》(台北:唐山出版社,1994)。 20.林立樹:《司徒雷登調解國共衝突之理論與實踐》(台北:稻鄉出版社,2000)。 21.金耀基:《中國政治與文化》(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7)。 22.周天度(編):《七君子傳》(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23.胡志偉:《中共文化百人志》(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9)。 24.袁小倫:《戰後初期中共與香港進步文化》(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9)。 25.袁旭、黨德信:《中國民主黨派與抗日戰爭》(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 26.張 葵:《中國民主黨派史綱(1927-1989)》(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 27.彭慶遐、劉維叔(編著):《中國民主黨派歷史人物》(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 28.趙錫驊:《民盟史話(1941-1949)》(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29.廖蓋隆:《毛澤東思想史》(台北:洪葉,1994)。 30.廖光生:《排外與中國政治》(台北:谷風,1988)。 31.廖風德:《學潮與戰後中國政治(1945-1949)》(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4) 32.謝增壽、康大壽:《張瀾傳略》(北京:檔案出版社,1992) 33.曹健民:《中國民主黨派的歷史與現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 34.聞黎明、侯菊坤編:《聞一多年譜長編》(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 35.楊永乾:《張君勱傳》(台北:唐山,1993) 36.楊奎松:《失去的機會?戰時國共談判實錄》(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 37.陳儀深:《近代中國政治思潮──從鴉片戰爭到中共建國》(台北:稻鄉,1997) 38.陳儀深:《獨立評論的民主理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9) 39.陶文釗:《中美關係史(1911-1950)》(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 40.許紀霖:《無窮的困惑:黃炎培、張君勱與現代中國》,(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8) 41.張耀南:《張東蓀》(台北:東大,1998) 42.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台北:聯經,1998)(上)、(下)。 43.姜平:《中國百年民主憲政運動》(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8) 44.謝泳:《逝去的年代──中國自由知識份子的命運》(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9) 45.張濟順:《中國知識份子的美國觀(1949-1953)》(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 46.彥奇(編):《中國各民主黨派人物傳》(北京:華夏出版社,1991) 47.習賢德:《清末中文報刊呈現的美國形象》(台北:文展出版社,1991) (七) 期刊論文 1. 期刊、會議論文 1.王綱領:〈美國戰後對華投資交涉──中美關係的轉捩點之一〉,《第三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台北:國史館,1996),頁269-273。 2.王綱領:〈一九四八年的美國《援華法案》〉,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編輯委員會(編):《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台北:國史館,2000),頁338-342。 4.林可璣,〈從「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到「中國民主同盟」的一段回憶〉,《傳記文學》,第45卷第5期(1983年10月),頁35-38。 5.林毓生:〈二十世紀中國的反傳統思潮與中式馬列主義及毛澤東的烏托邦主義〉,《新史學》,第6卷第3期(1995年9月),頁95-154。 6.金觀濤、劉青峰:〈《新青年》民主觀念的演變〉,《二十一世紀》雙月刊,1999年12月號。 7.陸詒:〈回憶香港《光明報》〉,收於: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文史資料選輯》,第89輯(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6),頁140-149。 8.易勞逸(Eastman, Lloyd E.)(著)、張友云(譯):〈1946-1947年的中國民主黨派及政權的誘惑〉,收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室(編):《國外中國近代史研究》,第21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頁187-193。 9.陳儀深:〈國共鬥爭下的自由主義(1941-1949)〉,《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3期(1994年6月),下冊,頁239-266。 10.張忠棟:〈冷戰起因的各種解釋〉,《美國研究》,第6卷第2期(台北: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1976年6月),頁73-96。 11.馮素陶:〈龍雲對民主運動的態度及其與民盟的關係〉,《雲南文史叢刊》,第10期,1987年。 12.吳淑鳳:〈走不出的「第三條道路」──以《觀察》周刊撰稿群對戰後中國的出路探索為例〉,「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研討會抽印本,1999年12月。 13.張朋園:〈國民黨控制下的國會選舉(1947-1948)〉,《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5期(2001年6月),頁147-195。 2. 學位論文 1.林炫向:〈美國對華政策與中共的反應(1944-1950)〉(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2.盧國慶:〈抗戰初期的黨派合作〉(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政治所碩士論文,1984)。 3.吳秋林,〈抗戰前後的「民主黨派」〉(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 4.李炳南:〈政治協商會議之研究〉(台北:政大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 5.張曉芳:〈中國民主同盟研究(民國二十八年-民國三十八年)〉(台北:師大歷史所碩士論文,1991)。 6.吳淑鳳:〈中共的「聯合政府」要求與國民政府的對策〉(台北:政大歷史所碩士論文,1992)。 7.陳惠忠:〈自由主義知識份子與近代中國──以羅隆基為例(1928~1949)〉(台中:東海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7)。 8.陳依悌:〈《觀察》周刊之研究(1946-1948)〉(台中:東海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4)。 二、 外文著作 (一)日文著作 1. 平野正:《中國民主同盟の研究》(東京:研文,1988)。 2. 平野正:《中國革命と中間路線問題》(東京:研文,2000)。 (二)英文著作 1.Roger B Jeans: Roads Not Taken:The Struggle of Opposition Parties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Boulder,SAN FRANCISCO,and OXFORD:Westview Press,1992). 2.Robert A. Dahl: On Democrac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1999). 3.Walker, J Samuel: Henry A Wallace and the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Westport, conn: Greenwood Press, 1976). 三、 外文譯著 1.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J Hobsbawm)(著)、李金梅(譯):《民族與民族主義》(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7)。 2.馬歇爾(George.C.Marshall)(著)、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譯室(譯):《馬歇爾使華》(美國特使馬歇爾出使中國報告書)(北京:中華書局,1981)。 3.胡素珊(Suzanne Pepper)(著)、王海良等(譯):《中國的內戰─1945-1949年的政治鬥爭》(Civil War in China:the political struggle 1945-1949)(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7)。 4.Robert A. Dahl著,李伯光、林猛譯,《論民主》(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9)。 5.Stuart J. Leighton(著)、李宜培等(譯):《司徒雷登回憶錄》(台北:大華晚報,1953)。 6.Tsou Tang(鄒讜)(著)、王寧、周先進等(譯):《美國在中國的失敗,1941-1950》(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7.Michael Gurevitch, Tony Bennett(編)、唐維敏、程宗明等(譯):《文化、社會與媒體:批判性觀點(Culture, Society and the Media)》(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1994)。 8.濱下武志(著)、馬宋芝(譯):《香港大視野──亞洲網絡中心》(香港:商務印書館,1997)。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