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
題名 校園規劃「用後評估」之研究-以南投縣九二一震災重建國小為例 作者 許碧蕙 貢獻者 湯志民
許碧蕙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9-五月-2016 16:54:39 (UTC+8) 摘要 本研究希望藉由校園使用者(教師、學生)的觀點,評估南投縣九二一震災重建國小教師、學生對重建學校的看法及其空間運用情形,瞭解南投縣九二一震災重建國小建築規劃的特質,為921震災校園建築做檢視,提供教育行政人員、重建學校人員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本研究以南投縣25所全部重建之國小教職員及五、六年級學生為問卷發放對象(有效問卷為1158份,教師200份,學生958份);另外以觀察、訪談的方式對6所重建國小進行師生空間使用行為分析。蒐集資料的工具包括自編問卷、觀察表、訪談表、V8、錄音機、照相機等。在統計分析上主要採用次數和百分比、MANOVA(多變量變異數)分析、Cochran Q考驗、Spearman等級相關、卡方考驗等方法。經研究結果發現: 一、用後評估的原則與方法:(一)用後評估準則以校園規劃報告書、設備標準、教育設計理念、空間設計理念為主(二)用後評估研究方法及研究對象多樣化,有助於提供空間與行為關係資料。 二、南投縣重建國小規劃的概況:(一)在認養單位方面,以民間團體居多;(二)在規劃理念上,結合多種規劃理念,強調安全耐震,並融入田園教學特色;(三)在規劃過程中,強調整體規劃,並創造參與規劃模式;(四)學校規模以小班小校為主;(五)校舍樓層以二層樓居多;(六)學校區域規劃符合理想校地規劃原則較少,可能受到地域因素限制;(七)各界投入許多資源,使重建經費充足;(八)南投縣重建原則或各校規劃原則規劃理念,大多落實於實際層面;(九)教師認為學校空間規劃理念以落實「設置現代化科技資訊設備」為最多。 三、師生對重建國小的使用情形:(一)自足式教室帶來教學便利;(二)教室布置多元化,塑造軟性教室情境;(三)教學新科技的使用機率高;(四)師生下課最喜歡的地方是教室內;(五)師生喜歡學校的地方依序為電腦教室、圖書館(室)及球場;(六)師生比較喜歡現在學校及教室。 四、師生對重建國小的滿意情形:(一)整體滿意度偏高;(二)學校總樓地板面積影響教師對重建學校滿意度;(三)學校的認養單位、校地面積、總樓地板面積、重建經費及學生性別影響學生對重建學校滿意度。 伍、重建國小的困境與問題:(一)運動場、遊戲場規劃未盡完善;(二)教室較嚴重的問題主要在於噪音干擾、學生活動空間不足;(三)學校設施使用問題主要在於設備不足及維護管理不易。 研究者根據文獻分析及研究發現,提出下列幾點建議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及學校建議:(一)成立學校建築顧問團降低學校發包風險;(二)加速二期重建工程,提升校園環境品質;(三)增強運動場設施規劃;(四)提供更多參與機會;(五)設計時考慮建設費用及後續維護費;(六)解決教室噪音問題;(七)加強軟體設備;(八)提升學校成為社區避難中心功能;(九)豐富教學情境布置內容;(十)新科技的引用。 二、對未來相關研究的建議:(一)研究對象上,未來研究者可以全部重建的56所重建國小及南投縣國民中學當作研究對象;(二)研究內容上可將技術層面、功能層面及行為層面,可擴展研究向度,使研究內容更完善。(三)研究方法方面,可輔以焦點訪談、研究訪問等方式,並宜以長時間觀察,才能獲得全盤瞭解。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于宗先(民79)。臺灣學校建築的時代觀。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當前學校建築基本問題專題研究(第11-18頁)。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內政部建築所(民86)。既有學校建築耐震規劃設計與既有學校建築耐震補強指針研擬。計畫編號MOIS-860010。臺北市:作者。 天下雜誌(民85)。海闊天空─教育臺灣。臺北市:作者。 王馨敏(民89)。九二一大地震震災學校環境重建問題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平林國小(民89)。平林國小重建計畫書。南投:作者。 江哲銘(民86)。學校建築物理環境之未來。載於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所編:臺灣的學校建築(中小學、幼稚園篇1984-1996)。臺北市: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 吳再欽(民86)。中華工學院校舍空間設施調整用後評估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工學院建築,新竹。 吳清山(民85)。教育改革與學校建築革新。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教學革新與環境規劃(第1-13頁)。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吳清山(民86)。新世紀學校建築革新與展望─加速學校建築現代化。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新世紀學校建築革新與展望(第1-15頁)。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李政隆(民75)。如何規劃校園以宏訓育功能。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專題研究(第255263頁)。臺北:臺灣書店。 李婉婉譯(民82)。建築物用後評估簡介。A Primer on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Zimring, C. M. & Reizenstein, J. E. 著。建築師,9(11),33-38。 周文欽(民90)。研究方法概論。臺北:空大。 周肇隆(民85)。縣市文化中心演藝廳用後評估之研究─舞臺部分。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 延平國小(民90)。延平兒童─校園重建落成紀念專刊。南投:作者。 林文達(民73)。教育行政學。臺北:三民書局。 林克全(民86)。文化中心演藝廳用後評估─觀眾使用部分。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 林芳怡(民89)。希望工程的希望所在。建築師,316,96-97。 林亭廷(民90)。國民小學班群教室空間規劃設計之用後評估。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林敏朝(民89)。吾土有情,常懷感恩心。建築師,316,106-107。 林清江(民75)。教育的未來導向。臺北市:臺灣書店。 林勤敏(民73)。學校建築的理論基礎與計畫原則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萬義(民75a)。國民小學學校建築評鑑之理論與實際。臺北市:五南。 林萬義(民75b)。我國臺灣地區國民小學學校建築及其附屬設備評鑑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南投縣政府(民89)。南投縣中小學整體規劃綱要。南投:作者。 南投縣政府(民90a)。堅忍奮鬥─921大地震重建總報告(上)。南投:作者。 南投縣政府(無日期)。美麗校園重建成果。民90年9月18日,取自:http://www.nthg.gov.tw/books/book14/school.htm 南投縣政府主編(民90b)。自然、人文、世紀新校園。南投:作者。 南投縣政府教育局(民90c)。各校基本資料瀏覽。民91年1月15日,取自:http://www.encntc.edu.tw/person 范巽綠(民90)。讓我們為下一代蓋個好學校。載於教育部所編,新校園運動特輯(第12-15頁)。臺北市:教育部。 范琳珮(民84)。從社區發展需求探討國民小學校園開放與規劃。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徐仁斌(民90)。用後評估在校園設施規劃應用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e世紀的校園新貌(第404-418頁)。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高忠敬(民81)。國民小學普通教室使用方式及空間轉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 高明敏(民77)。中等學校建築問題對學校教育供作之影響及其解決實例。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國民中小學學校建築與設備專題研究(第47-62頁)。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張美玲(民90)。國民小學教師教學型態與普通教室空間規劃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教育部(民90a)。中華民國教育統計。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民90b)。教育部九二一災後校園重建報告。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民90c)。新校園運動特輯。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民90d)。以「新校園運動」作為災區校園重建的起點。民90年10月20日,取自http://www.edu.tw/general/earth/0706-1.htm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民70)。國民小學設備標準。臺北市:正中書局。 梁尚勇(民60)。中小學校舍建築的原則與發展趨勢。載於蔡保田主編,學校建築研究(第84-93頁)。臺北市:臺灣商務。 畢恆達(民83)。臺北縣國民小學校園環境整體規劃設計手冊。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郭紹儀(民62)。學校建築研究。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陳伯璋(民82)。教學革新與潛在課程。空間,51,91-95。 陳格理(民80)。現階段建築用後評估研究工作的檢討。第四屆建築學術研究論文發表會論文集,頁91-104。 陳格理(民82)。大學圖書館建築用後評估研究─以中原大學圖書館為例。臺中:捷太出版社。 陳崑玉(民90)。學校建築用後評估─以臺北縣立樟樹國中為例。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e世紀的校園新貌(第383-402頁)。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陳琦媛(民90)。學校開放空間設計對教學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健康、新生、永安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嘉基、黃潮岳、林小燕、蘇燕玲、鄭旭雯、莊蕙菁(民81)。大專女生宿舍室內空間使用後評估。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學報,6,37-53。 陳賢舜(民89)。南投縣小型國民小學合併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 陸 雄(民80)。國民小學廁所建築用後評估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曾旭正(民90)。在新校園中照見獨特的臺灣性。載於教育部所編,新校園運動特輯(第72-73頁)。臺北市:教育部。 曾旭正(無日期)。地動綻開的花蕊--臺中/公視成果展。民90年9月15日,取自:http://bbs.nsysu.edu.tw/txtVersion/treasure/ 曾志朗(民89)。以「新校園運動」作為災區校園重建的起點。民90年9月30日,取自:http://www.edu.tw/general/earth/0706-1.htm 曾漢珍(民83)。國民中小學學校建築規劃設計合理化之研究─以系統整合之觀點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湯志民(民80)。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建築規劃、環境知覺與學生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湯志民(民82)。教室設計的發展趨勢。教師天地,63,37-51。 湯志民(民86)。臺灣學校建築的發展和方向。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新世紀學校建築革新與展望(第101-170頁)。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湯志民(民89a)。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臺北市:五南。 湯志民(民89b)學校空間革新的思維--「人─境」互動。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二十一世紀的學校建築與設施(第15─62頁)。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湯志民(民90)。學校空間規劃的新趨向。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所編,學校革新研討會論文集(第7-1─7-25頁)。臺北市:作者。 黃世孟(民77)。從建築物用後評估探討學校建築規劃與設計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國民中小學學校建築與設備專題研究(第47-62頁)。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黃世孟(民84)。教育改革中之最大教具:國民小學學校建築之轉型。載於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第四屆優良學校建築規劃評介─臺灣地區高職篇(第2-27頁)。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黃世孟(民88)。九二一地震給臺灣學校建築之新機會。建築師,316,98-101。 黃世孟(民89)。地震受災國民中小學建築規劃設計規範。建築師,316, 103-105。 黃世孟(無日期)。彰化員林國小校舍使用後評估之調查研究。民國90年10月20日,取自:http://ceiba.cc.ntu.edu.tw/SB/data.html。 黃承令(民90)。新校園環境的課題、回響與展望。載於教育部所編,新校園運動特輯(第94-96頁)。臺北市:教育部。 黃乾全(民72)。噪音對學生的學習影響之研究。中等教育,34(1),21-27。 黃富祥(民84)。以「用後評估」探討國中校園空間之規劃設計─以臺北市百齡國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中原大學,桃園。 黃瓊儀(民89)。校園建築規劃報告書應用成效之檢討-以臺北市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慈濟文化志業中心(民90)。最清澈的容顏─集集國小。臺北:作者。 慈濟希望工程(無日期)。慈濟認養學校簡介。民91年3月15日,取自:http://news.tzuchi.net/HopeProject.nsf/ 楊捷安(民87)。國民中學活動中心實質環境使用管理之調查研究─以臺中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臺中。 楊清芬、陳永興、曾旭正、林志成(民89)。攜手營造我們的社區學校。載於教育部主編,921校園重建─新校園運動工作坊會議資料(第1-17頁)。臺北市:教育部。 楊朝祥(民90)。救災、重建、打造新校園。社會教育年刊,49,68-73。 瑞田國小(民88)。校舍興建工程設計規劃書。南投:作者。 瑞田國小(無日期)。重建構思與規劃。民91年2月15日,取自http://163.22.138.130/rebuild/re04.htm 趙家麟(民87)。校園規劃的時空觀。臺北:田園城市。 廣英國小(民89)。廣英國小校園重建工程專輯。南投:作者。 樓琦庭(民85)。「開放式學校」空間規劃設計準則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蔡保田(民66)。學校建築學。臺北市:正中書局。 蔡保田(民75)。學校建築的理論與實際之研究。臺北市:教育部計畫小組編印。 蔡保田(民77)。臺北市當前學校建築四大課題研究─管理、設計、造型、校園環境。臺北市:臺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黎傳增(民90)。新竹縣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建築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 營盤國小(民89)。營盤國小規劃報告書。南投:作者。 薛方杰(民85)。國民小學學校建築規劃與設計流程銜續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謝季洪(民88)。改進國民中學學校建築芻議。教育文摘,16(11),30。 羅清水主編(民87)。臺灣省國民小學校園建築景觀蒐探。臺北: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貳、日文部分 神戶市教育委員會(1996)。阪神淡路大震災--神戶の教育の再生と創造への步み。神戶:作者。 神戶市教育委員會(1998)。阪神淡路大震災被災學校園復舊復興記錄集。神戶:作者。 參、英文部分 American School & University. (1998 ,January).70(5),18-30. American School & University. (1999 ,November).72(3),18-30. Barrett, P. (1998). Facilities Management-Towards Best Practice. Blackwell Science Ltd. Bassetti, A. (1994). Martha Lake Elementary School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Retrieved August 28,2001,from: http://www.blarg.net/~building/lrnenvir_mlk.html Caudill, W .W. (1954). Toward Better School Design. NY:F.W. Dodge Corporation. 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CALA.(n.d.). Building Evaluation and Design Assistance Project. [Announcement]. Retrieved August28,2001, from : http://www.research.cala.umn.edu/evaluation. Dilanthi, A.,& David, B.(1988).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Spaces-A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Retrieved August 28,2001, from: http://www.surveying.salford.ac.uk/buhu/bizfruit/1998papers/dilanthi/. Erdener, H. E. (1990). Space utilization analysi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A case for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focused inquiries. CEFPI’s Educational facility Planner, 32-37. James, D. C., & Steward, H. L.(1995). Library design analysis using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methods. Science & Technology Libraries, 15(2), 3-15. Jerry,J.H.(1995).Effective School Facilities: A Development Guidebook, Technomic Publishing Company, Inc. Kosecoff,J.,& Fink,A.(1982). Evaluation Basics: A Practitioner’s Manual. Sage Publications, London. Kowalski, T. J.(1989).Planning and Managing school Facilities, New York:Praeger. Landes,J.L.,& sumption,M.R.,Citizen’s workbook for evaluating school buildings. Danville, IL: The Interstate Printers and publishers, Inc. MacConnell, J.D.(1957).Planning for School Buildings. Englewood Cliffs, NJ: Mason, L.(1999). POE of Barney-Davis hall. Environment Studies Capstone Seminar, spring 1999. Retrieved August 28,2001, from: http://www.denison.edu/enviro/barney/poe. Moore, G. T.(1987).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research in North America: History, developments, and unresolved issues. In D. Stokols, & I.Altman (Eds.),Handbook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pp.1359-1410).New York: A Wiley-Interescience Publication, John Wiley & Sons. Ornstein, S. W.(1997).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performed in elementary and high schools of Greater Sao Paulo, Brazil. The occupants and the quality of the school environment.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29(2), 236-263. Peters,R.& Smith,M.(1996).New schools from old space.CEFPI’s Educational Facility Planner.34(3),7-13. Pittillo, B. (1990). Middle school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CEFPI’s Educational facility Planner, 14-15. Preiser, W., Rabinowitz, H. Z., & White, E. T. (1988).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New York: Van Nosrtrand Reinhold. Prentice-Hall, Inc. Sanoff H.(n.d.). School building assessment methods . Retrieved August 28,2001, from :http://www.edfacilities.org/pubs/sanoffassess.pdf Tarricone, P.(1999). The power of POE. Retrieved August 28,2001, from : http://www.fdm.com/db_area/archives/1999/9906/ Thrasher, J. M. (1973).Effective Planning for Better School Building. Midland, Michigan: Pendell Publishing Company. Zeisel, J.(1981).Inquiry by Design:Tools for Environment-Behavior Research .Monterey, California: b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Zimring, C. M, & Reizenstein, J. E. (1980).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An overview.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2(4),429-450. Zimring, C.,& Fuller, C. (2001).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program strategic plan-August 2001 .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General Services.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
88152011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128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湯志民 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許碧蕙 zh_TW dc.creator (作者) 許碧蕙 zh_TW dc.date (日期) 2002 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五月-2016 16:54:39 (UTC+8) - dc.date.available 9-五月-2016 16:54:39 (UTC+8)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五月-2016 16:54:39 (UTC+8) -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A2010000128 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727 -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教育學系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8152011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希望藉由校園使用者(教師、學生)的觀點,評估南投縣九二一震災重建國小教師、學生對重建學校的看法及其空間運用情形,瞭解南投縣九二一震災重建國小建築規劃的特質,為921震災校園建築做檢視,提供教育行政人員、重建學校人員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本研究以南投縣25所全部重建之國小教職員及五、六年級學生為問卷發放對象(有效問卷為1158份,教師200份,學生958份);另外以觀察、訪談的方式對6所重建國小進行師生空間使用行為分析。蒐集資料的工具包括自編問卷、觀察表、訪談表、V8、錄音機、照相機等。在統計分析上主要採用次數和百分比、MANOVA(多變量變異數)分析、Cochran Q考驗、Spearman等級相關、卡方考驗等方法。經研究結果發現: 一、用後評估的原則與方法:(一)用後評估準則以校園規劃報告書、設備標準、教育設計理念、空間設計理念為主(二)用後評估研究方法及研究對象多樣化,有助於提供空間與行為關係資料。 二、南投縣重建國小規劃的概況:(一)在認養單位方面,以民間團體居多;(二)在規劃理念上,結合多種規劃理念,強調安全耐震,並融入田園教學特色;(三)在規劃過程中,強調整體規劃,並創造參與規劃模式;(四)學校規模以小班小校為主;(五)校舍樓層以二層樓居多;(六)學校區域規劃符合理想校地規劃原則較少,可能受到地域因素限制;(七)各界投入許多資源,使重建經費充足;(八)南投縣重建原則或各校規劃原則規劃理念,大多落實於實際層面;(九)教師認為學校空間規劃理念以落實「設置現代化科技資訊設備」為最多。 三、師生對重建國小的使用情形:(一)自足式教室帶來教學便利;(二)教室布置多元化,塑造軟性教室情境;(三)教學新科技的使用機率高;(四)師生下課最喜歡的地方是教室內;(五)師生喜歡學校的地方依序為電腦教室、圖書館(室)及球場;(六)師生比較喜歡現在學校及教室。 四、師生對重建國小的滿意情形:(一)整體滿意度偏高;(二)學校總樓地板面積影響教師對重建學校滿意度;(三)學校的認養單位、校地面積、總樓地板面積、重建經費及學生性別影響學生對重建學校滿意度。 伍、重建國小的困境與問題:(一)運動場、遊戲場規劃未盡完善;(二)教室較嚴重的問題主要在於噪音干擾、學生活動空間不足;(三)學校設施使用問題主要在於設備不足及維護管理不易。 研究者根據文獻分析及研究發現,提出下列幾點建議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及學校建議:(一)成立學校建築顧問團降低學校發包風險;(二)加速二期重建工程,提升校園環境品質;(三)增強運動場設施規劃;(四)提供更多參與機會;(五)設計時考慮建設費用及後續維護費;(六)解決教室噪音問題;(七)加強軟體設備;(八)提升學校成為社區避難中心功能;(九)豐富教學情境布置內容;(十)新科技的引用。 二、對未來相關研究的建議:(一)研究對象上,未來研究者可以全部重建的56所重建國小及南投縣國民中學當作研究對象;(二)研究內容上可將技術層面、功能層面及行為層面,可擴展研究向度,使研究內容更完善。(三)研究方法方面,可輔以焦點訪談、研究訪問等方式,並宜以長時間觀察,才能獲得全盤瞭解。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謝辭 摘要 目次-----I 表次-----III 圖次-----V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問題-----4 第三節 專有名詞釋義-----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校園規劃的基本理念-----11 第二節 用後評估理論的探討-----38 第三節 南投縣重建國小特色-----59 第四節 日本學校的重建概況-----79 第三章 研究方法-----89 第一節 研究架構-----89 第二節 研究對象-----91 第三節 研究工具-----96 第四節 實施程序-----107 第五節 資料處理-----11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113 第一節 重建國小校園規劃基本資料分析-----113 第二節 重建國小師生對學校滿意情形分析-----119 第三節 師生上課情形及學生下課活動觀察結果分析-----154 第四節 學校規劃過程及師生使用概況訪談結果分析-----175 第五節 綜合討論-----18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201 第一節 結論-----202 第二節 建議-----211 參考文獻-----217 中文資料-----217 日文資料-----224 英文資料-----225 附錄-----228 附錄一 專家問候函-----228 附錄二 「南投縣九二一震災重建國小師生使用意見」問卷(專家審查問卷)-----229 附錄三 教育系公文函-----240 附錄四 致各校問候函-----241 附錄五 「南投縣九二一震災重建國小師生使用意見」問卷填答說明-----242 附錄六 「南投縣九二一震災重建國小師生使用意見」問卷(教師版本)-----243 附錄七 「南投縣九二一震災重建國小師生使用意見」問卷(學生版本)-----249 附錄八 觀察、訪談國小概況描述----- 253 附錄九 學校設計理念及使用情形訪談整理稿-----265 附錄十 學校基本資料表-----290 附錄十一 南投縣政府重建原則檢核表-----291 附錄十二 師生使用空間、設備情形觀察表-----292 附錄十三 學校設計和使用情形訪談大綱-----294 表次 表1 專家學者提倡的校園規劃原則彙整表-----27 表2 「校園規劃」相關研究-----32 表3 POE過程模式-----46 表4 用後評估階段與步驟-----47 表5 POE調查方法比較表-----52 表6 POE相關研究整理表-----53 表7 25所重建國小特色彙整表-----74 表8 1995年神戶市立學校數及地震受損學校數-----80 表9 神戶市學校設施損害狀況-----80 表10 25所重建國小問卷調查抽樣資料-----92 表11 師生問卷回收情形統計表-----93 表12 六所觀察訪談學校基本資料說明-----94 表13 問卷審查專家學者一覽表-----98 表14 「南投縣九二一震災重建國小師生使用意見問卷-教師版本」問卷題目項目分析表-----99 表15 「南投縣九二一震災重建國小師生使用意見問卷-學生版本」問卷題目項目分析表-----100 表16 「南投縣九二一震災重建國小師生使用意見問卷-教師版本」問卷題目因素分析表-----103 表17 「南投縣九二一震災重建國小師生使用意見問卷-學生版本」問卷題目因素分析表-----104 表18 南投縣重建國小每生平均校地、總樓地板面積分析表-----115 表19 學校重建經費及每生平均重建經費分析表-----116 表20 南投縣政府重建原則落實比例摘要表-----118 表21 教師對學校建築各部分滿意度得分之平均數、標準差整理表-----121 表22 教師對學校建築滿意度各題目得分之平均數、標準差整理表-----122 表23 不同自變項教師對重建國小滿意度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123 表24 不同總樓地板面積教師對重建國小滿意度單變量變異數分析結果統計摘要表-----124 表25 學生對學校建築各部分滿意度得分之平均數、標準差整理表-----126 表26 學生對學校建築滿意度各題目得分之平均數、標準差整理表-----127 表27 不同自變項學生對重建國小滿意度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128 表28 不同性別的學生對重建國小滿意度單變量變異數分析結果統計摘要表-----129 表29 不同認養單位學生對重建國小滿意度單變量變異數分析結果統計摘要表-----130 表30 不同校地面積學生對重建國小滿意度單變量變異數分析結果統計摘要表-----131 表31 不同總樓地板面積學生對重建國小滿意度單變量變異數分析結果統計摘要表-----132 表32 不同重建經費學生對重建國小滿意度單變量變異數分析結果統計摘要表-----133 表33 不同自變項學生對重建國小滿意度彙整總表-----135 表34 教師認為學校達成空間規劃理念選項次數及寇克蘭Q考驗結果-----136 表35 教師認為學校達成「形塑文化藝術的學校環境」各選項次數及寇克蘭Q考驗結果-----137 表36 教師認為學校達成「規劃人性化生活休憩空間」各選項次數及寇克蘭Q考驗結果-----138 表37 教師認為學校達成「建構教/學中心的學校空間」各選項次數及寇克蘭Q考驗結果-----139 表38 教師認為學校達成「建立兩性平等的校園空間」各選項次數及寇克蘭Q考驗結果-----140 表39 教師認為學校達成「設置現代化科技資訊設備」各選項次數及寇克蘭Q考驗結果-----141 表40 教師認為學校達成「加強無障礙校園環境設施」各選項次數及寇克蘭Q考驗結果-----142 表41 教師認為學校達成「推展學校建築與社區融合」各選項次數及寇克蘭Q考驗結果-----143 表42 師生認為教室面臨較嚴重或較不理想的問題調查統計摘要表-----145 表43 全校中師生喜歡的地方調查統計摘要表-----147 表44 師生下課最喜歡的地方調查統計摘要表-----148 表45 男女學生下課最喜歡的地方調查統計摘要表-----149 表46 師生喜歡的學校調查統計摘要表-----150 表47 男女學生喜歡的學校調查統計摘要表-----151 表48 師生喜歡的教室調查統計摘要表-----152 表49 男女學生喜歡的教室調查統計摘要表-----153 圖次 圖1 學校建築與校園的意含比較-----13 圖2 建築之「規劃」與「設計」的關係-----14 圖3 學校建築規劃涵義的概念模式-----16 圖4 設計圈模式-----18 圖5 學校設施規劃歷程-----20 圖6 台灣省國民中小學校園規劃程序圖-----22 圖7 教育部辦理九二一及一○二二地震受災學校校園重建歷程-----62 圖8 南投縣中小學校園整體規劃綱要計畫構想規劃圖-----66 圖9 日本學校重建復興流程-----83 圖10 日本學校重建想像圖-----85 圖11 日本學校重建細部規劃圖-----87 圖12 研究架構圖-----90 圖13 研究流程圖-----109 圖14 A校教室空間規劃情形-----155 圖15 A校上課情形-----156 圖16 A校學生下課空間使用情形-----157 圖17 B校教室空間規劃情形-----158 圖18 B校上課情形-----159 圖19 B校學生下課空間使用情形-----160 圖20 C校教室空間規劃情形-----161 圖21 C校上課情形-----162 圖22 C校學生下課空間使用情形-----163 圖23 D校教室空間規劃情形-----164 圖24 D校上課情形-----165 圖25 D校學生下課空間使用情形-----166 圖26 E校教室空間規劃情形-----167 圖27 E校上課情形-----168 圖28 E校學生下課空間使用情形-----169 圖29 F校教室空間規劃情形-----170 圖30 F校上課情形-----171 圖31 F校學生下課空間使用情形-----172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128 en_US dc.title (題名) 校園規劃「用後評估」之研究-以南投縣九二一震災重建國小為例 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于宗先(民79)。臺灣學校建築的時代觀。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當前學校建築基本問題專題研究(第11-18頁)。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內政部建築所(民86)。既有學校建築耐震規劃設計與既有學校建築耐震補強指針研擬。計畫編號MOIS-860010。臺北市:作者。 天下雜誌(民85)。海闊天空─教育臺灣。臺北市:作者。 王馨敏(民89)。九二一大地震震災學校環境重建問題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平林國小(民89)。平林國小重建計畫書。南投:作者。 江哲銘(民86)。學校建築物理環境之未來。載於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所編:臺灣的學校建築(中小學、幼稚園篇1984-1996)。臺北市: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 吳再欽(民86)。中華工學院校舍空間設施調整用後評估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工學院建築,新竹。 吳清山(民85)。教育改革與學校建築革新。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教學革新與環境規劃(第1-13頁)。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吳清山(民86)。新世紀學校建築革新與展望─加速學校建築現代化。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新世紀學校建築革新與展望(第1-15頁)。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李政隆(民75)。如何規劃校園以宏訓育功能。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專題研究(第255263頁)。臺北:臺灣書店。 李婉婉譯(民82)。建築物用後評估簡介。A Primer on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Zimring, C. M. & Reizenstein, J. E. 著。建築師,9(11),33-38。 周文欽(民90)。研究方法概論。臺北:空大。 周肇隆(民85)。縣市文化中心演藝廳用後評估之研究─舞臺部分。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 延平國小(民90)。延平兒童─校園重建落成紀念專刊。南投:作者。 林文達(民73)。教育行政學。臺北:三民書局。 林克全(民86)。文化中心演藝廳用後評估─觀眾使用部分。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 林芳怡(民89)。希望工程的希望所在。建築師,316,96-97。 林亭廷(民90)。國民小學班群教室空間規劃設計之用後評估。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林敏朝(民89)。吾土有情,常懷感恩心。建築師,316,106-107。 林清江(民75)。教育的未來導向。臺北市:臺灣書店。 林勤敏(民73)。學校建築的理論基礎與計畫原則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萬義(民75a)。國民小學學校建築評鑑之理論與實際。臺北市:五南。 林萬義(民75b)。我國臺灣地區國民小學學校建築及其附屬設備評鑑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南投縣政府(民89)。南投縣中小學整體規劃綱要。南投:作者。 南投縣政府(民90a)。堅忍奮鬥─921大地震重建總報告(上)。南投:作者。 南投縣政府(無日期)。美麗校園重建成果。民90年9月18日,取自:http://www.nthg.gov.tw/books/book14/school.htm 南投縣政府主編(民90b)。自然、人文、世紀新校園。南投:作者。 南投縣政府教育局(民90c)。各校基本資料瀏覽。民91年1月15日,取自:http://www.encntc.edu.tw/person 范巽綠(民90)。讓我們為下一代蓋個好學校。載於教育部所編,新校園運動特輯(第12-15頁)。臺北市:教育部。 范琳珮(民84)。從社區發展需求探討國民小學校園開放與規劃。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徐仁斌(民90)。用後評估在校園設施規劃應用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e世紀的校園新貌(第404-418頁)。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高忠敬(民81)。國民小學普通教室使用方式及空間轉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 高明敏(民77)。中等學校建築問題對學校教育供作之影響及其解決實例。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國民中小學學校建築與設備專題研究(第47-62頁)。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張美玲(民90)。國民小學教師教學型態與普通教室空間規劃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教育部(民90a)。中華民國教育統計。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民90b)。教育部九二一災後校園重建報告。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民90c)。新校園運動特輯。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民90d)。以「新校園運動」作為災區校園重建的起點。民90年10月20日,取自http://www.edu.tw/general/earth/0706-1.htm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民70)。國民小學設備標準。臺北市:正中書局。 梁尚勇(民60)。中小學校舍建築的原則與發展趨勢。載於蔡保田主編,學校建築研究(第84-93頁)。臺北市:臺灣商務。 畢恆達(民83)。臺北縣國民小學校園環境整體規劃設計手冊。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郭紹儀(民62)。學校建築研究。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陳伯璋(民82)。教學革新與潛在課程。空間,51,91-95。 陳格理(民80)。現階段建築用後評估研究工作的檢討。第四屆建築學術研究論文發表會論文集,頁91-104。 陳格理(民82)。大學圖書館建築用後評估研究─以中原大學圖書館為例。臺中:捷太出版社。 陳崑玉(民90)。學校建築用後評估─以臺北縣立樟樹國中為例。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e世紀的校園新貌(第383-402頁)。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陳琦媛(民90)。學校開放空間設計對教學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健康、新生、永安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嘉基、黃潮岳、林小燕、蘇燕玲、鄭旭雯、莊蕙菁(民81)。大專女生宿舍室內空間使用後評估。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學報,6,37-53。 陳賢舜(民89)。南投縣小型國民小學合併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 陸 雄(民80)。國民小學廁所建築用後評估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曾旭正(民90)。在新校園中照見獨特的臺灣性。載於教育部所編,新校園運動特輯(第72-73頁)。臺北市:教育部。 曾旭正(無日期)。地動綻開的花蕊--臺中/公視成果展。民90年9月15日,取自:http://bbs.nsysu.edu.tw/txtVersion/treasure/ 曾志朗(民89)。以「新校園運動」作為災區校園重建的起點。民90年9月30日,取自:http://www.edu.tw/general/earth/0706-1.htm 曾漢珍(民83)。國民中小學學校建築規劃設計合理化之研究─以系統整合之觀點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湯志民(民80)。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建築規劃、環境知覺與學生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湯志民(民82)。教室設計的發展趨勢。教師天地,63,37-51。 湯志民(民86)。臺灣學校建築的發展和方向。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新世紀學校建築革新與展望(第101-170頁)。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湯志民(民89a)。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臺北市:五南。 湯志民(民89b)學校空間革新的思維--「人─境」互動。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二十一世紀的學校建築與設施(第15─62頁)。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湯志民(民90)。學校空間規劃的新趨向。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所編,學校革新研討會論文集(第7-1─7-25頁)。臺北市:作者。 黃世孟(民77)。從建築物用後評估探討學校建築規劃與設計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國民中小學學校建築與設備專題研究(第47-62頁)。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黃世孟(民84)。教育改革中之最大教具:國民小學學校建築之轉型。載於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第四屆優良學校建築規劃評介─臺灣地區高職篇(第2-27頁)。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黃世孟(民88)。九二一地震給臺灣學校建築之新機會。建築師,316,98-101。 黃世孟(民89)。地震受災國民中小學建築規劃設計規範。建築師,316, 103-105。 黃世孟(無日期)。彰化員林國小校舍使用後評估之調查研究。民國90年10月20日,取自:http://ceiba.cc.ntu.edu.tw/SB/data.html。 黃承令(民90)。新校園環境的課題、回響與展望。載於教育部所編,新校園運動特輯(第94-96頁)。臺北市:教育部。 黃乾全(民72)。噪音對學生的學習影響之研究。中等教育,34(1),21-27。 黃富祥(民84)。以「用後評估」探討國中校園空間之規劃設計─以臺北市百齡國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中原大學,桃園。 黃瓊儀(民89)。校園建築規劃報告書應用成效之檢討-以臺北市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慈濟文化志業中心(民90)。最清澈的容顏─集集國小。臺北:作者。 慈濟希望工程(無日期)。慈濟認養學校簡介。民91年3月15日,取自:http://news.tzuchi.net/HopeProject.nsf/ 楊捷安(民87)。國民中學活動中心實質環境使用管理之調查研究─以臺中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臺中。 楊清芬、陳永興、曾旭正、林志成(民89)。攜手營造我們的社區學校。載於教育部主編,921校園重建─新校園運動工作坊會議資料(第1-17頁)。臺北市:教育部。 楊朝祥(民90)。救災、重建、打造新校園。社會教育年刊,49,68-73。 瑞田國小(民88)。校舍興建工程設計規劃書。南投:作者。 瑞田國小(無日期)。重建構思與規劃。民91年2月15日,取自http://163.22.138.130/rebuild/re04.htm 趙家麟(民87)。校園規劃的時空觀。臺北:田園城市。 廣英國小(民89)。廣英國小校園重建工程專輯。南投:作者。 樓琦庭(民85)。「開放式學校」空間規劃設計準則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蔡保田(民66)。學校建築學。臺北市:正中書局。 蔡保田(民75)。學校建築的理論與實際之研究。臺北市:教育部計畫小組編印。 蔡保田(民77)。臺北市當前學校建築四大課題研究─管理、設計、造型、校園環境。臺北市:臺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黎傳增(民90)。新竹縣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建築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 營盤國小(民89)。營盤國小規劃報告書。南投:作者。 薛方杰(民85)。國民小學學校建築規劃與設計流程銜續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謝季洪(民88)。改進國民中學學校建築芻議。教育文摘,16(11),30。 羅清水主編(民87)。臺灣省國民小學校園建築景觀蒐探。臺北: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貳、日文部分 神戶市教育委員會(1996)。阪神淡路大震災--神戶の教育の再生と創造への步み。神戶:作者。 神戶市教育委員會(1998)。阪神淡路大震災被災學校園復舊復興記錄集。神戶:作者。 參、英文部分 American School & University. (1998 ,January).70(5),18-30. American School & University. (1999 ,November).72(3),18-30. Barrett, P. (1998). Facilities Management-Towards Best Practice. Blackwell Science Ltd. Bassetti, A. (1994). Martha Lake Elementary School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Retrieved August 28,2001,from: http://www.blarg.net/~building/lrnenvir_mlk.html Caudill, W .W. (1954). Toward Better School Design. NY:F.W. Dodge Corporation. 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CALA.(n.d.). Building Evaluation and Design Assistance Project. [Announcement]. Retrieved August28,2001, from : http://www.research.cala.umn.edu/evaluation. Dilanthi, A.,& David, B.(1988).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Spaces-A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Retrieved August 28,2001, from: http://www.surveying.salford.ac.uk/buhu/bizfruit/1998papers/dilanthi/. Erdener, H. E. (1990). Space utilization analysi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A case for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focused inquiries. CEFPI’s Educational facility Planner, 32-37. James, D. C., & Steward, H. L.(1995). Library design analysis using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methods. Science & Technology Libraries, 15(2), 3-15. Jerry,J.H.(1995).Effective School Facilities: A Development Guidebook, Technomic Publishing Company, Inc. Kosecoff,J.,& Fink,A.(1982). Evaluation Basics: A Practitioner’s Manual. Sage Publications, London. Kowalski, T. J.(1989).Planning and Managing school Facilities, New York:Praeger. Landes,J.L.,& sumption,M.R.,Citizen’s workbook for evaluating school buildings. Danville, IL: The Interstate Printers and publishers, Inc. MacConnell, J.D.(1957).Planning for School Buildings. Englewood Cliffs, NJ: Mason, L.(1999). POE of Barney-Davis hall. Environment Studies Capstone Seminar, spring 1999. Retrieved August 28,2001, from: http://www.denison.edu/enviro/barney/poe. Moore, G. T.(1987).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research in North America: History, developments, and unresolved issues. In D. Stokols, & I.Altman (Eds.),Handbook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pp.1359-1410).New York: A Wiley-Interescience Publication, John Wiley & Sons. Ornstein, S. W.(1997).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performed in elementary and high schools of Greater Sao Paulo, Brazil. The occupants and the quality of the school environment.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29(2), 236-263. Peters,R.& Smith,M.(1996).New schools from old space.CEFPI’s Educational Facility Planner.34(3),7-13. Pittillo, B. (1990). Middle school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CEFPI’s Educational facility Planner, 14-15. Preiser, W., Rabinowitz, H. Z., & White, E. T. (1988).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New York: Van Nosrtrand Reinhold. Prentice-Hall, Inc. Sanoff H.(n.d.). School building assessment methods . Retrieved August 28,2001, from :http://www.edfacilities.org/pubs/sanoffassess.pdf Tarricone, P.(1999). The power of POE. Retrieved August 28,2001, from : http://www.fdm.com/db_area/archives/1999/9906/ Thrasher, J. M. (1973).Effective Planning for Better School Building. Midland, Michigan: Pendell Publishing Company. Zeisel, J.(1981).Inquiry by Design:Tools for Environment-Behavior Research .Monterey, California: b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Zimring, C. M, & Reizenstein, J. E. (1980).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An overview.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2(4),429-450. Zimring, C.,& Fuller, C. (2001).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program strategic plan-August 2001 .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General Services.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