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中國大陸加入WTO之後對高等教育影響之研究─以上海為例
作者 常志環
貢獻者 周祝瑛
常志環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9-五月-2016 16:54:48 (UTC+8)
摘要   本研究主要探討中國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簡稱WTO)之後對其高等教育的影響。大陸於二○○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加入WTO成為正式的會員國(台灣的入會時間為二○○二年一月一日),而WTO是目前世界唯一的全球性經濟統合組織,其對高等教育方面的影響甚為深遠。因此,作者想要了解大陸加入WTO之後對其高等教育之影響;並探討WTO對大陸高等教育全球化、大眾化及產業化發展趨勢的影響,研究範圍主要為上海地區,研究方法主要為文獻分析法及實地訪談法,而實地訪談在上海地區進行 。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為:
       一、分析大陸加入WTO之後,高等教育的開放情形;
       二、瞭解大陸加入WTO之後,在高等教育方面將產生的影響;
       三、探討大陸加入WTO之後,高等教育的因應措施 。
       本研究發現在 「 服務貿易總協定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簡稱GATS)中規定了四種服務貿易提供方式,包括:跨境交付(網路教育)、境外消費(留學生教育)、商業據點(合作辦學或設立分校)、自然人流動(教師的出國任教)等,為GATS中「教育特定承諾表 」之主要四個層面。大陸的教育承諾開放情形,在「跨境交付」方面不作承諾,「自然人流動」除水平承諾部分外亦不作承諾(其條件限制有:學士學位以上,具有相關專業資格或證書及兩年專業工作經驗者)。除此之外,教育承諾開放項目主要有以下兩項:(1)境外消費方面不作任何限制;(2)商業據點方面開放聯合設立學校(中外合作辦學),外資可以控股(持股超過50% )。
       本研究之結論為:
       一、大陸的教育承諾開放情形(如上所述);
       二、根據訪談紀錄,針對上海地區的實際情況作分析;
       三、大陸加入WTO之後對高等教育的影響:
        (一)有利於引進國外優質的教育資源和資金,拓寬教育投資管道;
        (二)增加高等教育供給量、選擇性及多樣性;
        (三)引進國外先進辦學經驗、調整專業與學科結構及人才培養模式;
        (四)有利於國際間的雙向交流;
        (五)促進高校在國際競爭中提高教育品質和效益,及高校國際地位;
        (六)有利於高校產業結構與人才需求結構的變化,加快終身教育的發展;
        (七)有利於大陸官方改革和職能的推動,促進高校發展及自我成長機制;
        (八)對教育市場及優秀人才的國際競爭將加劇;
        (九)高校教師待遇提高但差距也將加大;
        (十)高校德育和傳統本土文化將面臨挑戰;
        (十一)加入WTO將更有助於大陸高等教育的全球化、大眾化及產業化發展趨勢 。
       四、大陸加入WTO之後高等教育的因應措施:
        (一)高等教育整體辦學體制的改革;
        (二)高等學校整體競爭力的提昇;
        (三)高等教育合作辦學機制的建立;
        (四)加速遠距教育的發展;
        (五)全面修訂相關教育法規;
        (六)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新教育環境;
       最後,研究建議為:
       在現階段兩岸文教交流接觸頻繁,及兩岸皆成為WTO會員國的情況之下,日後兩岸的文教交流必將產生重大影響;鑑此,作者建議未來的研究者應對大陸加入WTO的後續承諾動作有長期性觀察,並同時注意大陸高等教育全球化、大眾化及產業化的發展趨勢,未來的相關研究也應該朝更多元的研究方法來進行。在台灣官方層面可參考界鏡大陸的經驗,加速兩岸日後的文教交流,促進兩岸之和諧發展。
  This study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issue of the participation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in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and its influences on higher education. PRC entered the WTO on 11th December, 2001, and became a member of the WTO while Taiwan entered the WTO on 1st January, 2002. The WTO is the only global economic integral organization, which has great influences on higher education.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mpacts of the participation of PRC in the WTO o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globalization, messific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PRC. The scope of the research is in Shang-hai city. The research methods are the half-standard interview,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 content analysis.
       The purpose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participation of PRC in the WTO on the three following dimensions: (1) the reforms of higher education; (2) the influences on higher education; and (3) the correspondent policies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the GATS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 GATS), which regulates the four modes of supply in service, including (1) the cross-border supply of service, (2) the consumption abroad, (3) the commercial presence, and (4) the presence of natural persons, constructs the specific commitments in education. The educational commitments of PRC are in the no limitation to abroad consumption (distant education), and the openness to commercial presence. However, in PRC, there are no commitment on the cross-border supply of service, and the presence of natural persons. In addition,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of PRC, there are:
       1. greate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investments;
       2. increased amount of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supply, choices and plurality;
       3. introductions of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on educational reforms;
       4. benefits for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exchanges;
       5. enhanced educational quality, effectiveness, and status in the global market;
       6. changes i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s, the demands and structures of human resou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ifelong education;
       7. benefits for governmental reforms, and the eval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es;
       8. increased competitiveness in the global educational market;
       9. increased but diverse welfare of higher education teachers;
       10. challenges on moral education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11. enhanced development in globalization, messific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The recent cross-strait relationship i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WTO has posed great impacts on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exchanges in both PRC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In the future, educational policies in ROC should emphasize on the facilitation and the harmony in cross-strait development.
參考文獻 中文專書期刊部分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編(2001)。2001年上海教育年鑒。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國入世議定書(2001)。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國教育年鑒>編輯部編(2000)。中國教育年鑒─2000。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良玉(民89)。我國申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案之政治與法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俊強(民89)。世界貿易組織(WTO)內部爭議之研究(1995-2000)。南華大學亞洲太平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瑞琦(民90)。高等教育大眾化─廿一世紀中國大陸高等教育發展之目標。中國大陸研究,44(5),41-60。
     王瑞琦(民89)。九○年代中國大陸高等教育發展之研析。中國大研究,43(4),59-79。
     王保進(民90)。知識經濟時代下之教育省思。教育資料與研究,41,17-2。
     王潤台(2001)。中國加入WTO與高校的創新教育。河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6),頁57-59。
     王劍波(2002)。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近程、界鑑與措施。國家高級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2(1),28-34。
     文崗(2000)。WTO給中國百姓帶來什麼─破解百姓關心的熱點話題。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天兒慧(民83)。中國:蛻變中的社會主義大國。臺北:月旦。
     天野郁夫(1995)。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與結構變動。教育研究資訊,7(3),22-41。
     石之瑜(民84)。大陸問題研究。臺北:三民書局。
     曲大富(2000a)。WTO與國人。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曲大富(2000b)。WTO與第三產業。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朱新梅(2001)。加入WTO後我國教育面臨的形勢與發展。教育與經濟,2001(3),8-13。
     朱興德(2002)。WTO基本規則與教育和培訓高級研修班講義。上海:上海市教科院(分部)。
     吉育鋒,劉潤祥(2001)。中國加入WTO後高等教育的對策研究。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13(9),84-86。
     江原武一(1995)。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教育研究資訊,7(3),42-54。
     吳松、吳芳和主編(2001)。WTO與中國教育發展。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卓越(2000)。運用市場機制促進高校管理體制。教育研究,7,18-21。
     周祝瑛(民91)。大陸留學must know。臺北:正中。
     周祝瑛(民89)。他山之石─比較教育專題研究。台北:文景。
     周紹森、楊潤生和熊哲家(2001)。新經濟論─中國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理性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同明(2000)。加入WTO對我國高等教育的挑戰與應對之策。中國高等教育,13/14期,30-31。
     李振清(民87)。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內涵與前瞻。教育資料文摘,42(2),13-16。
     肖賢(2001)。WTO將拓展中國教育。教育學,9,75-77。
     李明軒、陳雅慧、盧智芳等(民90)。WTO與兩岸競合。臺北:天下。
     彼得‧杜拉克(民83)。後資本主義社會。(陳振焜譯)。台北:時報文化。(原出版年:1993)
     邱國鋒、李紅山、余冰、巫春華(2001)。加入WTO中國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對策─兼談地方高校發展策略。嘉應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4),81-85。
     范利民(民87)。當前大陸教育六大熱點問題。中國大陸研究,41(3),55-67。
     范利民(民84)。大陸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再調整。中國大陸研究,38(10),22-38。
     柏杰,蘇竣,何晉秋,方惠堅,薛瀾(2002)。加入WTO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影響及對策。高等教育,中國人民大學主辦,2002(2),9-13。
     姜麗娟(民90)。WTO會員國教育市場開放政策之比較研究及對我國未來教育市場開放談判之啟示。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台北,未出版。
     姚雲(2001)。WTO公平、公開、公正原則與教育理念。載于薛天祥、周海濤等(主編):WTO與中國教育(34-58頁)。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姚平編著(2000)。中國走進WTO─“入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胡玲琳(2001)。應答WTO:創新中國教育制度。載于薛天祥、周海濤等主編:WTO與中國教育(231-250頁)。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冒榮(1999)。高等教育的大衆化與市場經濟。收於陳學飛主編。中國高等教育研究50年(1949-1999),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056-1060。
     徐毅鵬主編(2000)。21世紀初葉的中國高等教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許建領(2002)。加入WTO與我國高等教育的應對。高等教育研究(華中科技大學),23(2),108-110。
     馬和民、許小平(1996)。略論當前大陸教育發展趨勢及其問題。教育研究資訊,4(2),117-123。
     高曉清(2001)。開放教育市場─中國加入WTO的教育選擇。載于薛天祥、周海濤等主編:WTO與中國教育(176-205頁)。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國家統計局(編)(2000)。中國統計年鑑─2000。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陳佛利、陳堅、淩婕(2000)。WTO金融服務協定:規範與承諾。合肥:黃山書社。
     張漢林(2002)。世貿組織成員教育服務貿易開放研究。國家高級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第一期,11-23。
     張旭(2001)。入世與我國教育服務業的發展。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8(3),31-38。
     張力主編(1999)。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指導全書。北京:開明出版社。
     張新平(民85)。世界貿易組織下之服務貿易。台北:月旦。
     章新勝(2002)。加入世貿組織與我國高等教育。中國高等教育,2002(2),頁11-17。
     辜勝阻(2000)。減輕學生過重負擔,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教育研究,2000(5)。
     程介明(1993)。中國大陸教育改革概觀─兼論研究中國大陸教育之方法論。比較教育通訊,31,21-31。
     馮增俊(2001)。WTO框架下中國比較教育的歷史使命。收於「全國比較教育研究會」第十一屆年會論文。桂林:廣西師範大學。
     馮曉光(2002)。WTO呼喚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教育發展研究,2002(3),41-43。
     勞凱聲(2002)。WTO與中國教育改革。載于馮增俊、唐兆良主編:WTO與中國教育(1-9頁)。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葉之紅(2000)。發展教育產業的概念內涵及其政策取向。教育發展研究(上海)(月刊),第二期。
     薛天祥(2002)。加入WTO與我國高等教育體制創新。國家高級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2(1),23-27。
     薛天祥、周海濤(主編)(2001)。WTO與中國教育。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薛天祥(主編)(2001)。高等教育學。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靖心慈(民90)。經濟全球化的新發展趨勢。經濟前瞻,41,40-46。
     郭生玉(民87)。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精華。
     華英惠(民89)。迎接WTO時代。臺北:聯經。
     楊景堯(民83)。經濟挂帥‧教育跟進─大陸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的關懷。當代青年,6:2,60-63。
     楊德廣(1999)。國家調控學校,學校自主辦學,市場引導培養。收於陳學飛主編。中國高等教育研究50年(1949-1999)。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119-1121。
     鄔大光(2002)。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基本特徵與政府的責任。教育研究,266,24-27。
     鄧曉春(2002)。20世紀90年代21世紀第一個10年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問題的分析與思考。民辦教育動態,2002(3),1-15,遼寧教育研究院。
     潘湧(2001)。加入WTO與新世紀的中國教育。教育研究,2,27-29。
     潘懋元、鄔大光(2001)。世紀之交中國高等教育辦學模式的變化與走向。高教文摘(南京)。2001(5),4-6。
     鄭生(1998)。大陸教育改革現狀之研究。中共研究,32(7),69-76。
     戴曉霞(民88)。市場導向及其對高等教育之影響。教育研究集刊,42,233-254。
     戴曉霞(民89)。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與市場化。臺北:揚智。
     羅曉軍(2000)。WTO再造生活:解疑釋惑110。海口:海南。
     羅家德(民85)。高等教育對經濟成長的影響。歐美研究。26(1),35-60。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龍永圖(主編)(1999)。世界貿易組織知識讀本。北京: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
     劉勝驥(民82)。大陸高等教育之改革。中國大陸研究,36(11),31-56。
     劉勤勇、唐安國(1999)。高等教育大眾化:戰略性的抉擇。收於陳學飛主編。中國高等教育研究50年(1949-1999),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090-1093。
     譚志松,朱宗順(2001)。WTO:中國高等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5(2),6-8。
     報紙新聞資料
     中央日報,民90年11月16日。
     中德互認高等教育學位學歷等質(2002年4月11日)。中國教育報,第1版。
     王振寰(民90年11月12日)。當心全球化。聯合報,第13版。
     我國高考錄取綠地區間差異明顯縮小(2002年4月7日)。中國教育報,第2版。
     徐敏(2002年3月22日)。教育大超市“上市”。解放日報,第1版。
     陳瑩(2002年3月28日)。上海交大自主設置本科專業。新聞晚報,第5版。
     陸偉強(2002年3月23日)。平均每天十家企業來滬興業。文匯報,第1版。
     謝海陽(2002年3月20日)。為境外教育機構劃定“跑道”。文匯報,第1版。
     梁家榮(民90年12月11日)。綜合報導。經濟日報,第2版。
     張錦弘(民90年11月12日)。大學主要威脅來自大陸。聯合報,第5版。
     孫軍(2001年4月20日)。自費出國留學中介幾家合格。中國教育報,第1版。
     劉徽、吳芳和(2001年4月20日)。教育部全力提高高校教育教學質量。中國教育報,第1版。
     劉繼安(2002年3月12日)。我們離世界一流大學有多遠。中國教育報,第4版。
     聯合報,民90年9月19日,第12版。
     對準目標研究對策加快改革(2002年3月12日)。中國教育報,第1版。
     傅丕毅、張樂(2002年4月11日)。高校擴招浙江師資告急。中國教育報,第1版。
     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通過。
     中外合作辦學暫行規定,1995年1月26日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
     網站資料
     中國留學生海外大逃亡。民國91年2月5日,取自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2/5/18861b.html
     上海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一覽。取自教育上海熱線,網址:http://education.online.sh.cn/education/zhongwai/zwhz/index.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址:http://www.moe.edu.cn。
     世界貿易組織會員國及觀察員名單。取自世界貿易組織網站。網址:http://www.wto.org/english/thewto_e/whatis_e/tif_e/org6_e.htm。
     中華民國經濟部。網址:http://www.moeaboft.gov.tw。
     中華民國教育部。網址:http://www.edu.tw。
     中國期刊網。網址:http://202.120.82.35/。
     來華留學生與我國出國留學生首次基本持平。民國91年1月4日,取自中國網,http://202.130.245.40/chinese/EDU-c/93235.htm。
     來華留學生與我國出國留學生人數首次基本持平。民國91年1月4日,取自http://tw.news.yahoo.com/。
     徐秀美(無時間)。上海專題報導。海歸派引領中國經濟發展。取自http://ctnews.yam.com/news/200204/21/257991.html。
     齊文信(無時間)。朱鎔基支持海歸派。取自多維週刊第93期。網址:http://www.chinesenewsweek.com/93/ChinaAffairs/7379.html。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網址:http://www.imd.ch/。
     上海外國留學生創紀錄。民國91年1月6日,取自夜光新聞網,網址:http://news.muzi.com/ll/fanti/1109201.shtml。
     BBC中文網,網址:http://news.bbc.co.uk/hi/。
     英文部分
     Carspecken, P. F. (1996). Critical Ethnography in Educational Research─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e. N.Y. Routiedge.
     Hirtt, N. (2000). Will education go to market? The UNESCO Courier, 53(2), pp.14-16.
     Hartog, J. (1999). Over- and under-education and the Relation to Vocational Training. Vocational Training: European Journal, no l6, 47-52.
     IMD.2001.The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2001.Lausanne, Switzerland. (www.imd.ch/wcy.html)
     Lofstedt Jan-Ingvar (1992). Chinese Educational Policy-Changes and Contradictions 1949-79. N.Y.: St. Martin’s Press.
     Julius, D. J. (1997). Will Chinese Universities Survive an Emerging Market Economy.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9(1) (March).
     Mok Ka Ho (1997). Privatization or Marketizatio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 Post-Mao China.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43, no. 5-6.
     Leslie N. k. Lo (1999). Knowledge,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 and Shanghai. Educational Journal《教育學報》, 27(1), 55-89.
     Gallagher. P. (2000). Guide to the WTO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Hague, Netherlands: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Porter, M. E. (1990).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N. Y.: Free Press.
     Robertson, H. J. (2000). Teachers, trade, and taxes: A primer. phi Delta Kappan, 81(5), 412-413.
     Hayhoe, R. (1995). Focus on Higher Education in East Asia and Among East Asians.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39(3), 299-321.
     Trow, M. (1973). Problem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elite to mass higher education, policies for higher education: A general Report, (Pan’s, OECD: Conference on Future Structure of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26th, 29th June 1973).
     WTO Secretariat Trade in Services Division (1999). An Introduction to the Gats. Retrieve from WTO web site:
     Ying, Q., & White, G. (1994). The ‘Marketisation’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A Critical Assessment. Comparative Education, 30(3).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
8915201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198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周祝瑛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常志環zh_TW
dc.creator (作者) 常志環zh_TW
dc.date (日期) 200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五月-2016 16:54:48 (UTC+8)-
dc.date.available 9-五月-2016 16:54:4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五月-2016 16:54:48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A2010000198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731-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教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9152010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主要探討中國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簡稱WTO)之後對其高等教育的影響。大陸於二○○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加入WTO成為正式的會員國(台灣的入會時間為二○○二年一月一日),而WTO是目前世界唯一的全球性經濟統合組織,其對高等教育方面的影響甚為深遠。因此,作者想要了解大陸加入WTO之後對其高等教育之影響;並探討WTO對大陸高等教育全球化、大眾化及產業化發展趨勢的影響,研究範圍主要為上海地區,研究方法主要為文獻分析法及實地訪談法,而實地訪談在上海地區進行 。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為:
       一、分析大陸加入WTO之後,高等教育的開放情形;
       二、瞭解大陸加入WTO之後,在高等教育方面將產生的影響;
       三、探討大陸加入WTO之後,高等教育的因應措施 。
       本研究發現在 「 服務貿易總協定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簡稱GATS)中規定了四種服務貿易提供方式,包括:跨境交付(網路教育)、境外消費(留學生教育)、商業據點(合作辦學或設立分校)、自然人流動(教師的出國任教)等,為GATS中「教育特定承諾表 」之主要四個層面。大陸的教育承諾開放情形,在「跨境交付」方面不作承諾,「自然人流動」除水平承諾部分外亦不作承諾(其條件限制有:學士學位以上,具有相關專業資格或證書及兩年專業工作經驗者)。除此之外,教育承諾開放項目主要有以下兩項:(1)境外消費方面不作任何限制;(2)商業據點方面開放聯合設立學校(中外合作辦學),外資可以控股(持股超過50% )。
       本研究之結論為:
       一、大陸的教育承諾開放情形(如上所述);
       二、根據訪談紀錄,針對上海地區的實際情況作分析;
       三、大陸加入WTO之後對高等教育的影響:
        (一)有利於引進國外優質的教育資源和資金,拓寬教育投資管道;
        (二)增加高等教育供給量、選擇性及多樣性;
        (三)引進國外先進辦學經驗、調整專業與學科結構及人才培養模式;
        (四)有利於國際間的雙向交流;
        (五)促進高校在國際競爭中提高教育品質和效益,及高校國際地位;
        (六)有利於高校產業結構與人才需求結構的變化,加快終身教育的發展;
        (七)有利於大陸官方改革和職能的推動,促進高校發展及自我成長機制;
        (八)對教育市場及優秀人才的國際競爭將加劇;
        (九)高校教師待遇提高但差距也將加大;
        (十)高校德育和傳統本土文化將面臨挑戰;
        (十一)加入WTO將更有助於大陸高等教育的全球化、大眾化及產業化發展趨勢 。
       四、大陸加入WTO之後高等教育的因應措施:
        (一)高等教育整體辦學體制的改革;
        (二)高等學校整體競爭力的提昇;
        (三)高等教育合作辦學機制的建立;
        (四)加速遠距教育的發展;
        (五)全面修訂相關教育法規;
        (六)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新教育環境;
       最後,研究建議為:
       在現階段兩岸文教交流接觸頻繁,及兩岸皆成為WTO會員國的情況之下,日後兩岸的文教交流必將產生重大影響;鑑此,作者建議未來的研究者應對大陸加入WTO的後續承諾動作有長期性觀察,並同時注意大陸高等教育全球化、大眾化及產業化的發展趨勢,未來的相關研究也應該朝更多元的研究方法來進行。在台灣官方層面可參考界鏡大陸的經驗,加速兩岸日後的文教交流,促進兩岸之和諧發展。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is study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issue of the participation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in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and its influences on higher education. PRC entered the WTO on 11th December, 2001, and became a member of the WTO while Taiwan entered the WTO on 1st January, 2002. The WTO is the only global economic integral organization, which has great influences on higher education.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mpacts of the participation of PRC in the WTO o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globalization, messific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PRC. The scope of the research is in Shang-hai city. The research methods are the half-standard interview,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 content analysis.
       The purpose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participation of PRC in the WTO on the three following dimensions: (1) the reforms of higher education; (2) the influences on higher education; and (3) the correspondent policies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the GATS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 GATS), which regulates the four modes of supply in service, including (1) the cross-border supply of service, (2) the consumption abroad, (3) the commercial presence, and (4) the presence of natural persons, constructs the specific commitments in education. The educational commitments of PRC are in the no limitation to abroad consumption (distant education), and the openness to commercial presence. However, in PRC, there are no commitment on the cross-border supply of service, and the presence of natural persons. In addition,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of PRC, there are:
       1. greate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investments;
       2. increased amount of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supply, choices and plurality;
       3. introductions of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on educational reforms;
       4. benefits for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exchanges;
       5. enhanced educational quality, effectiveness, and status in the global market;
       6. changes i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s, the demands and structures of human resou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ifelong education;
       7. benefits for governmental reforms, and the eval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es;
       8. increased competitiveness in the global educational market;
       9. increased but diverse welfare of higher education teachers;
       10. challenges on moral education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11. enhanced development in globalization, messific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The recent cross-strait relationship i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WTO has posed great impacts on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exchanges in both PRC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In the future, educational policies in ROC should emphasize on the facilitation and the harmony in cross-strait development.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謝詞-----i
     Abstract-----I
     摘要-----i
     目錄-----i
     圖表目錄-----i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7
       第三節 研究問題-----7
       第四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8
       第五節 名詞解釋-----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世界貿易組織(WTO)簡介-----17
       第二節 大陸及各國教育服務開放承諾-----31
       第三節 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狀況-----41
       第四節 大陸高等教育的發展及改革-----50
       第五節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對大陸高等教育的影響-----61
       第六節 大陸開放高等教育的因應措施-----72
       第七節 小結-----76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架構-----78
       第二節 研究方法-----81
       第三節 研究工具-----84
       第四節 研究對象-----8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大陸加入WTO之後教育服務開放的分析-----86
       第二節 訪談分析-----92
       第三節 討論-----10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08
       第二節 建議-----117
     參考文獻-----120
     附 錄
     附錄一 訪談大綱-----127
     附錄二 訪談紀錄(摘要)-----129
     附錄三 WTO與GATT差異對照表-----141
     附錄四 加入WTO的過程-----142
     附錄五 上海地區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表-----143
     附錄六 服務貿易總協定-----147
     附錄七 服務類別表-----160
     附錄八 WTO會員國與觀察員名單-----166
     
     圖表目錄
     圖次
     圖一 具體承諾義務-----27
     圖二 研究架構圖-----80
     圖三 GATS四種服務貿易關係圖-----88
     
     表次
     表1-1 「WTO協議」基本結構-----6
     表1-2 兩岸相關名詞及英文對照表-----16
     表2-1 中國大陸入世議定書水平承諾表-----31
     表2-2 中國大陸入世議定書「教育服務特定承諾表」-----34
     表2-3 各國在教育服務部門的限制情況(%)-----39
     表2-4 教育服務協定簽署會員國數目-----40
     表2-5 二○○一年大陸全球競爭力整體排名(四個指標)-----44
     表2-6 二○○一年全球競爭力台灣及大陸教育方面評比排名-----45
     表2-7 一九九八年及二○○一年大陸高考錄取率差異表-----61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198en_US
dc.title (題名) 中國大陸加入WTO之後對高等教育影響之研究─以上海為例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專書期刊部分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編(2001)。2001年上海教育年鑒。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國入世議定書(2001)。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國教育年鑒>編輯部編(2000)。中國教育年鑒─2000。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良玉(民89)。我國申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案之政治與法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俊強(民89)。世界貿易組織(WTO)內部爭議之研究(1995-2000)。南華大學亞洲太平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瑞琦(民90)。高等教育大眾化─廿一世紀中國大陸高等教育發展之目標。中國大陸研究,44(5),41-60。
     王瑞琦(民89)。九○年代中國大陸高等教育發展之研析。中國大研究,43(4),59-79。
     王保進(民90)。知識經濟時代下之教育省思。教育資料與研究,41,17-2。
     王潤台(2001)。中國加入WTO與高校的創新教育。河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6),頁57-59。
     王劍波(2002)。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近程、界鑑與措施。國家高級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2(1),28-34。
     文崗(2000)。WTO給中國百姓帶來什麼─破解百姓關心的熱點話題。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天兒慧(民83)。中國:蛻變中的社會主義大國。臺北:月旦。
     天野郁夫(1995)。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與結構變動。教育研究資訊,7(3),22-41。
     石之瑜(民84)。大陸問題研究。臺北:三民書局。
     曲大富(2000a)。WTO與國人。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曲大富(2000b)。WTO與第三產業。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朱新梅(2001)。加入WTO後我國教育面臨的形勢與發展。教育與經濟,2001(3),8-13。
     朱興德(2002)。WTO基本規則與教育和培訓高級研修班講義。上海:上海市教科院(分部)。
     吉育鋒,劉潤祥(2001)。中國加入WTO後高等教育的對策研究。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13(9),84-86。
     江原武一(1995)。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教育研究資訊,7(3),42-54。
     吳松、吳芳和主編(2001)。WTO與中國教育發展。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卓越(2000)。運用市場機制促進高校管理體制。教育研究,7,18-21。
     周祝瑛(民91)。大陸留學must know。臺北:正中。
     周祝瑛(民89)。他山之石─比較教育專題研究。台北:文景。
     周紹森、楊潤生和熊哲家(2001)。新經濟論─中國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理性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同明(2000)。加入WTO對我國高等教育的挑戰與應對之策。中國高等教育,13/14期,30-31。
     李振清(民87)。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內涵與前瞻。教育資料文摘,42(2),13-16。
     肖賢(2001)。WTO將拓展中國教育。教育學,9,75-77。
     李明軒、陳雅慧、盧智芳等(民90)。WTO與兩岸競合。臺北:天下。
     彼得‧杜拉克(民83)。後資本主義社會。(陳振焜譯)。台北:時報文化。(原出版年:1993)
     邱國鋒、李紅山、余冰、巫春華(2001)。加入WTO中國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對策─兼談地方高校發展策略。嘉應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4),81-85。
     范利民(民87)。當前大陸教育六大熱點問題。中國大陸研究,41(3),55-67。
     范利民(民84)。大陸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再調整。中國大陸研究,38(10),22-38。
     柏杰,蘇竣,何晉秋,方惠堅,薛瀾(2002)。加入WTO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影響及對策。高等教育,中國人民大學主辦,2002(2),9-13。
     姜麗娟(民90)。WTO會員國教育市場開放政策之比較研究及對我國未來教育市場開放談判之啟示。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台北,未出版。
     姚雲(2001)。WTO公平、公開、公正原則與教育理念。載于薛天祥、周海濤等(主編):WTO與中國教育(34-58頁)。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姚平編著(2000)。中國走進WTO─“入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胡玲琳(2001)。應答WTO:創新中國教育制度。載于薛天祥、周海濤等主編:WTO與中國教育(231-250頁)。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冒榮(1999)。高等教育的大衆化與市場經濟。收於陳學飛主編。中國高等教育研究50年(1949-1999),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056-1060。
     徐毅鵬主編(2000)。21世紀初葉的中國高等教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許建領(2002)。加入WTO與我國高等教育的應對。高等教育研究(華中科技大學),23(2),108-110。
     馬和民、許小平(1996)。略論當前大陸教育發展趨勢及其問題。教育研究資訊,4(2),117-123。
     高曉清(2001)。開放教育市場─中國加入WTO的教育選擇。載于薛天祥、周海濤等主編:WTO與中國教育(176-205頁)。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國家統計局(編)(2000)。中國統計年鑑─2000。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陳佛利、陳堅、淩婕(2000)。WTO金融服務協定:規範與承諾。合肥:黃山書社。
     張漢林(2002)。世貿組織成員教育服務貿易開放研究。國家高級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第一期,11-23。
     張旭(2001)。入世與我國教育服務業的發展。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8(3),31-38。
     張力主編(1999)。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指導全書。北京:開明出版社。
     張新平(民85)。世界貿易組織下之服務貿易。台北:月旦。
     章新勝(2002)。加入世貿組織與我國高等教育。中國高等教育,2002(2),頁11-17。
     辜勝阻(2000)。減輕學生過重負擔,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教育研究,2000(5)。
     程介明(1993)。中國大陸教育改革概觀─兼論研究中國大陸教育之方法論。比較教育通訊,31,21-31。
     馮增俊(2001)。WTO框架下中國比較教育的歷史使命。收於「全國比較教育研究會」第十一屆年會論文。桂林:廣西師範大學。
     馮曉光(2002)。WTO呼喚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教育發展研究,2002(3),41-43。
     勞凱聲(2002)。WTO與中國教育改革。載于馮增俊、唐兆良主編:WTO與中國教育(1-9頁)。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葉之紅(2000)。發展教育產業的概念內涵及其政策取向。教育發展研究(上海)(月刊),第二期。
     薛天祥(2002)。加入WTO與我國高等教育體制創新。國家高級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2(1),23-27。
     薛天祥、周海濤(主編)(2001)。WTO與中國教育。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薛天祥(主編)(2001)。高等教育學。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靖心慈(民90)。經濟全球化的新發展趨勢。經濟前瞻,41,40-46。
     郭生玉(民87)。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精華。
     華英惠(民89)。迎接WTO時代。臺北:聯經。
     楊景堯(民83)。經濟挂帥‧教育跟進─大陸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的關懷。當代青年,6:2,60-63。
     楊德廣(1999)。國家調控學校,學校自主辦學,市場引導培養。收於陳學飛主編。中國高等教育研究50年(1949-1999)。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119-1121。
     鄔大光(2002)。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基本特徵與政府的責任。教育研究,266,24-27。
     鄧曉春(2002)。20世紀90年代21世紀第一個10年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問題的分析與思考。民辦教育動態,2002(3),1-15,遼寧教育研究院。
     潘湧(2001)。加入WTO與新世紀的中國教育。教育研究,2,27-29。
     潘懋元、鄔大光(2001)。世紀之交中國高等教育辦學模式的變化與走向。高教文摘(南京)。2001(5),4-6。
     鄭生(1998)。大陸教育改革現狀之研究。中共研究,32(7),69-76。
     戴曉霞(民88)。市場導向及其對高等教育之影響。教育研究集刊,42,233-254。
     戴曉霞(民89)。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與市場化。臺北:揚智。
     羅曉軍(2000)。WTO再造生活:解疑釋惑110。海口:海南。
     羅家德(民85)。高等教育對經濟成長的影響。歐美研究。26(1),35-60。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龍永圖(主編)(1999)。世界貿易組織知識讀本。北京: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
     劉勝驥(民82)。大陸高等教育之改革。中國大陸研究,36(11),31-56。
     劉勤勇、唐安國(1999)。高等教育大眾化:戰略性的抉擇。收於陳學飛主編。中國高等教育研究50年(1949-1999),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090-1093。
     譚志松,朱宗順(2001)。WTO:中國高等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5(2),6-8。
     報紙新聞資料
     中央日報,民90年11月16日。
     中德互認高等教育學位學歷等質(2002年4月11日)。中國教育報,第1版。
     王振寰(民90年11月12日)。當心全球化。聯合報,第13版。
     我國高考錄取綠地區間差異明顯縮小(2002年4月7日)。中國教育報,第2版。
     徐敏(2002年3月22日)。教育大超市“上市”。解放日報,第1版。
     陳瑩(2002年3月28日)。上海交大自主設置本科專業。新聞晚報,第5版。
     陸偉強(2002年3月23日)。平均每天十家企業來滬興業。文匯報,第1版。
     謝海陽(2002年3月20日)。為境外教育機構劃定“跑道”。文匯報,第1版。
     梁家榮(民90年12月11日)。綜合報導。經濟日報,第2版。
     張錦弘(民90年11月12日)。大學主要威脅來自大陸。聯合報,第5版。
     孫軍(2001年4月20日)。自費出國留學中介幾家合格。中國教育報,第1版。
     劉徽、吳芳和(2001年4月20日)。教育部全力提高高校教育教學質量。中國教育報,第1版。
     劉繼安(2002年3月12日)。我們離世界一流大學有多遠。中國教育報,第4版。
     聯合報,民90年9月19日,第12版。
     對準目標研究對策加快改革(2002年3月12日)。中國教育報,第1版。
     傅丕毅、張樂(2002年4月11日)。高校擴招浙江師資告急。中國教育報,第1版。
     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通過。
     中外合作辦學暫行規定,1995年1月26日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
     網站資料
     中國留學生海外大逃亡。民國91年2月5日,取自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2/5/18861b.html
     上海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一覽。取自教育上海熱線,網址:http://education.online.sh.cn/education/zhongwai/zwhz/index.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址:http://www.moe.edu.cn。
     世界貿易組織會員國及觀察員名單。取自世界貿易組織網站。網址:http://www.wto.org/english/thewto_e/whatis_e/tif_e/org6_e.htm。
     中華民國經濟部。網址:http://www.moeaboft.gov.tw。
     中華民國教育部。網址:http://www.edu.tw。
     中國期刊網。網址:http://202.120.82.35/。
     來華留學生與我國出國留學生首次基本持平。民國91年1月4日,取自中國網,http://202.130.245.40/chinese/EDU-c/93235.htm。
     來華留學生與我國出國留學生人數首次基本持平。民國91年1月4日,取自http://tw.news.yahoo.com/。
     徐秀美(無時間)。上海專題報導。海歸派引領中國經濟發展。取自http://ctnews.yam.com/news/200204/21/257991.html。
     齊文信(無時間)。朱鎔基支持海歸派。取自多維週刊第93期。網址:http://www.chinesenewsweek.com/93/ChinaAffairs/7379.html。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網址:http://www.imd.ch/。
     上海外國留學生創紀錄。民國91年1月6日,取自夜光新聞網,網址:http://news.muzi.com/ll/fanti/1109201.shtml。
     BBC中文網,網址:http://news.bbc.co.uk/hi/。
     英文部分
     Carspecken, P. F. (1996). Critical Ethnography in Educational Research─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e. N.Y. Routiedge.
     Hirtt, N. (2000). Will education go to market? The UNESCO Courier, 53(2), pp.14-16.
     Hartog, J. (1999). Over- and under-education and the Relation to Vocational Training. Vocational Training: European Journal, no l6, 47-52.
     IMD.2001.The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2001.Lausanne, Switzerland. (www.imd.ch/wcy.html)
     Lofstedt Jan-Ingvar (1992). Chinese Educational Policy-Changes and Contradictions 1949-79. N.Y.: St. Martin’s Press.
     Julius, D. J. (1997). Will Chinese Universities Survive an Emerging Market Economy.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9(1) (March).
     Mok Ka Ho (1997). Privatization or Marketizatio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 Post-Mao China.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43, no. 5-6.
     Leslie N. k. Lo (1999). Knowledge,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 and Shanghai. Educational Journal《教育學報》, 27(1), 55-89.
     Gallagher. P. (2000). Guide to the WTO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Hague, Netherlands: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Porter, M. E. (1990).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N. Y.: Free Press.
     Robertson, H. J. (2000). Teachers, trade, and taxes: A primer. phi Delta Kappan, 81(5), 412-413.
     Hayhoe, R. (1995). Focus on Higher Education in East Asia and Among East Asians.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39(3), 299-321.
     Trow, M. (1973). Problem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elite to mass higher education, policies for higher education: A general Report, (Pan’s, OECD: Conference on Future Structure of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26th, 29th June 1973).
     WTO Secretariat Trade in Services Division (1999). An Introduction to the Gats. Retrieve from WTO web site:
     Ying, Q., & White, G. (1994). The ‘Marketisation’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A Critical Assessment. Comparative Education, 30(3).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