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中、韓國民小學學本位教學視導之比較研究─以台北市及漢城市為例 作者 李倫熙 貢獻者 邱錦昌
李倫熙關鍵詞 學校本位
教學視導
中、韓比較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10-May-2016 16:36:54 (UTC+8)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華民國台北市與韓國漢城市之國民小學之學校本位教學視導之實施現況、問題、以及改善方案,進而比較兩市之情形,以供台北與漢城兩市之國小學校本位教學視導實際運作參考。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研究採文獻分析、問卷調查、以及訪談等三種研究方法。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國民小學教學視導之比較研究─以台北市及漢城市為例」為研究工具,研究對象以立意抽樣方式抽取台北市的12所國小及漢城市的8所國小,台北市發出233份問卷,回收174份,回收率74.7%;漢城市發出191份,回收171,回收率89.5%。所得資料以百分比、次數、卡方考驗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至於訪談內容則以問卷題目無法深入探討之問題為範圍而成,根據該訪談內容,與台北及漢城兩市之三位教育人員進行訪談,以獲取更豐富的資訊。 根據問卷調查及訪談結果,獲致以下結論: 一、目前中、韓教育在強調鬆綁、權力下放及追求「學校本位」的趨勢下,兩國在教學視導方面皆推展學校本位教學視導。 二、在學校本位教學視導之實施現況方面,台北市與漢城市相較之下,台北市國小尚未正式規定實施之,漢城市國小則以具體且多樣方式實施學校本位教學視導。 三、台北與漢城兩市之國小教師均表示對教學視導理論有所瞭解,且認同教學視導之必要性。 四、台北與漢城兩市之國小教師參與教學視導之態度積極,尤其,漢城市國小之女性、資歷較淺、以及中小規模國小變項的教師,與台北市之相同變項教師相比之下,參與態度更為積極,可說此些變項的漢城市教師的自我成長動機較高。 五、教師接受視導時,準備教學視導的程度方面,台北市之國小教師較為消極,可能是因目前台灣教育制度尚無有關教師評鑑之法律規定,而教師對教學視導沒有很大壓力所致的。 六、漢城市受訪者對學校本位教學視導之成功與否表示肯定,但台北市受訪者則表示,因目前實際上沒有正式實施學校本位教學視導,而無法判斷其成功與否。 七、台北與漢城兩市教師皆認為,在學校本位教學視導之實施當中,最大的問題為教師迴避教學視導之現象,且兩市受訪者亦視教師排斥教學視導之現象為教學視導實施遭遇到的最大問題之一。 八、台北與漢城兩市教師皆偏好同儕視導與自我評估視導,且多數兩市教師認為教師個人進修活動對教學改善有幫助,亦即兩市教師迴避為評鑑而實施之視導,且偏好民主導向之視導方式。 九、台北與漢城兩市之國小教師皆認為改善教學方法之先決條件為減輕教師之非教學任務負擔及提高教師之教學改善意願為前提。且兩市受訪者皆強調,在學校本位教學視導之改善方面,校長及主任教師等學校裡教學視導專業人士之培育相當重要。 參考文獻 中文 呂木琳(民87)。教學視導-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李希楊(民87)。學校本位管理之淺析。教育資料文摘,42(4),163-164。 李珀(民89)。教學視導。臺北:五南。 阮靜雯(民89)。國民小學學校本位教學視導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春雄、陳雅莉、王欣華、胡峻毫、詹婷姬與許允麗譯,呂木琳校訂(民84)(Acheson Keith A. & Gall Meredith Damien著)。教師臨床視導的技巧。臺北:五南。 邱錦昌(民90)。教育視導制度與中等學校效能之研究。臺北:元照。 邱錦昌、黃國彥、江文雄、湯志民、陳添球、楊慶麟與阮靜雯(民87)。我國教育視導制度改進之研究。臺北︰教育部委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研究專案。 邱錦昌(民84)。教育視導之理論與實際(二版)。臺北:五南。 邱錦昌(民83)。美國教育視導趨向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17,116-117。 邱錦昌(民77)。台灣地區國民中學教學視導工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清山、林天祐(民89a)。臨床視導。教育資料與研究,32,74。 吳清山、林天祐(民89b)。教學視導。教育資料與研究,32,75。 徐綺穗(民90)。教學評鑑制度之探討。初等教育學報,14,188-212。 陳金進(民65)。國中校長的教學任務。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振學(民85)。國民小學校長教學視導方式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煥淦(民89)。台灣地區縣市督學基本能力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燦金(民85)。美國學校本位管理及其在我國國民小學實施可行性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宗憲(民87)。學校本位在教學視導模式上初探。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46,39-44。 張弘勳(民86)。國民中小學實施學校本位管裡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素貞(民87)。學校本位管理在小學之實施。教育資料與研究,22,16—18。 張德銳、李俊達(民88)。推動學校本位的教學視導與評鑑。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52,2-6。 褚希雯(民85)。國小校長與教師對校長教學視導行為知覺之比較。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百世(民78)。國民小學校長教學視導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振昇(民87)。邁向二十一世紀我國教育視導制度之反省與展望。教育政策論壇,1(2),81-114。 潘扶德(民89)。地方督學在九年一貫課程發展中的角色。花師院刊,34,28-30。 簡良珍(民85)。學校中心成員發展之研究-以美國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簡紅珠(民77)。臨床教學輔導。國教世紀,23(6),40-43。 簡毓玲(民90)。國民小學校長教學視導對教師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清水(民88)。學校教育的核心發展-落實學校本位經營。師友,382,18—21。 韓文 朱三煥(1990)。視導與校長論。漢城:文音社。 任漢燮(1996)。學校本位教學視導之改善方案。韓國明知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允植(2001)。視導論。漢城:教育科學社。 李延倫(1993)。校內教學視導之活性化方案。韓國朝鮮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金貞姬(1998)。國民小學教學視導之現況研究。韓國暻園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姜永三(1997)。視導論。漢城:世英社。 Ahn Jong Bock (2000)。有關國民小學學校本位視導實施以及改善之研究。韓國中央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Kim Man Soo (2000)教師對於教學視導之認知研究。韓國大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英文 Beach, D. M. and Reinhartz, J. (1989). Supervision: Focus on instruction. New York:Harper & Row. Cogan, M. L.(1973). Clinical supervision. Boston, Mass : Houghton Mifflin. Glatthorn, A. A. (1987), Cooperativ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eer-centered options for teacher growth.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5, 3, 31-35. Glickman, C. D. Stephen P. G. and Jovita M. Ross-Gordon (1995). Spervision of instruction : A developmental approach. Boston: Allyn and Bacon. Goldhammer, R., Anderson, R. H. and Krajewski, R. J. (1980), Clinical supervision: Special methods for the supervision of teachers(2nd ed.). New York: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Harris, Ben M. (1975). Supervisory behavior in education( 2n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Lya, Kremer-hayon (1993). Teacher self-evaluation:Teachers in their own mirror. Boston : Kluwer Academic. Netzer, L.A. (1971). Supervision of instruction.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Oliva, Peter F. (1976) . Supervision for today’s schools. New York: Harper & Row, Inc. Pfeiffer, I. L. and Dunlap, J. B. (1982). Supervision of teachers:A guide to improving instruction. Phoenix: Oryx Press. Sergiovanni, T. J. and Starratt, R. J. (1983). Supervision:Human perspectives(3r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Wiles, J. and Bondi, J. (1986). Supervision a guide to practice( 2nd ed.) .Columbus, Ohio: Charles E. Merrill. Wiles, K. and Lovell, J. T. (1975). Supervision for better schools(4th ed.). New York: Prentice- Hall, Inc.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
87152027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458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邱錦昌 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李倫熙 zh_TW dc.creator (作者) 李倫熙 zh_TW dc.date (日期) 2002 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0-May-2016 16:36:54 (UTC+8) - dc.date.available 10-May-2016 16:36:54 (UTC+8)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0-May-2016 16:36:54 (UTC+8)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10000458 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6153 -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教育學系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7152027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華民國台北市與韓國漢城市之國民小學之學校本位教學視導之實施現況、問題、以及改善方案,進而比較兩市之情形,以供台北與漢城兩市之國小學校本位教學視導實際運作參考。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研究採文獻分析、問卷調查、以及訪談等三種研究方法。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國民小學教學視導之比較研究─以台北市及漢城市為例」為研究工具,研究對象以立意抽樣方式抽取台北市的12所國小及漢城市的8所國小,台北市發出233份問卷,回收174份,回收率74.7%;漢城市發出191份,回收171,回收率89.5%。所得資料以百分比、次數、卡方考驗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至於訪談內容則以問卷題目無法深入探討之問題為範圍而成,根據該訪談內容,與台北及漢城兩市之三位教育人員進行訪談,以獲取更豐富的資訊。 根據問卷調查及訪談結果,獲致以下結論: 一、目前中、韓教育在強調鬆綁、權力下放及追求「學校本位」的趨勢下,兩國在教學視導方面皆推展學校本位教學視導。 二、在學校本位教學視導之實施現況方面,台北市與漢城市相較之下,台北市國小尚未正式規定實施之,漢城市國小則以具體且多樣方式實施學校本位教學視導。 三、台北與漢城兩市之國小教師均表示對教學視導理論有所瞭解,且認同教學視導之必要性。 四、台北與漢城兩市之國小教師參與教學視導之態度積極,尤其,漢城市國小之女性、資歷較淺、以及中小規模國小變項的教師,與台北市之相同變項教師相比之下,參與態度更為積極,可說此些變項的漢城市教師的自我成長動機較高。 五、教師接受視導時,準備教學視導的程度方面,台北市之國小教師較為消極,可能是因目前台灣教育制度尚無有關教師評鑑之法律規定,而教師對教學視導沒有很大壓力所致的。 六、漢城市受訪者對學校本位教學視導之成功與否表示肯定,但台北市受訪者則表示,因目前實際上沒有正式實施學校本位教學視導,而無法判斷其成功與否。 七、台北與漢城兩市教師皆認為,在學校本位教學視導之實施當中,最大的問題為教師迴避教學視導之現象,且兩市受訪者亦視教師排斥教學視導之現象為教學視導實施遭遇到的最大問題之一。 八、台北與漢城兩市教師皆偏好同儕視導與自我評估視導,且多數兩市教師認為教師個人進修活動對教學改善有幫助,亦即兩市教師迴避為評鑑而實施之視導,且偏好民主導向之視導方式。 九、台北與漢城兩市之國小教師皆認為改善教學方法之先決條件為減輕教師之非教學任務負擔及提高教師之教學改善意願為前提。且兩市受訪者皆強調,在學校本位教學視導之改善方面,校長及主任教師等學校裡教學視導專業人士之培育相當重要。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謝辭 論文摘要-----I 目錄-----III 附錄-----V 表次-----VI 圖次-----V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待答問題-----3 第三節 名詞釋義-----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6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學校本位管理-----7 第二節 教學視導-----10 第三節 中、韓視導相關規定-----37 第四節 中、韓教學視導相關研究-----4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51 第一節 研究架構-----51 第二節 研究方法-----52 第三節 研究工具-----53 第四節 研究對象-----56 第五節 實施程序-----57 第六節 資料處理-----59 第四章 研究結果之分析與討論-----61 第一節 基本資料之分析與比較-----61 第二節 問卷調查結果之分析與比較-----64 第三節 問卷調查結果之綜合討論-----80 第四節 訪談結果之分析與討論-----8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95 第一節 結論-----95 第二節 建議-----98 參考文獻-----102 中文部分-----102 韓文部分-----104 英文部分-----105 附錄 附錄一 訪談記錄-----107 附錄二 指導教授推薦函-----113 附錄三 「有關國民小學教學視導現況與改善方案調查問卷」專家意見調查問卷-----114 附錄四 「有關國民小學教學視導現況與改善方案調查問卷」正式問卷-----122 表次 表2-1 韓國拳者對教學視導的定義-----14 表2-2 同僚支持視導體系之歷程模式-----22 表2-3 發展性視導之行為模式-----29 表2-4 學校本位視導之三個領域-----36 表2-5 台漪省各縣市政府教育局主任督學督學暨課長遴用資格參考標準-----41 表2-6 韓國視導人員資格基準(教育公務員法)-----42 表3-1 專家學者意見調查人員名冊-----54 表3-2 問卷之專家效度分析-----55 表3-3 台北市樣本-----56 表3-4 漢城市樣本-----57 表3-5 受訪者之名單-----57 表4-1 「台北與漢城國民小學教學視導之比較研究」之「性別」變項統計表-----62 表4-2 「台北與漢城國民小學教學視導之比較研究」之「任教年資」變項統計表-----62 表4-3 「台北與漢城國民小學教學視導之比較研究」之「職務」變項統計表-----63 表4-4 「台北與漢城國民小學教學視導之比較研究」之「學校規模」變項統計表-----63 表4-5 「您對教學視導之理論瞭解的情況如何?」各變項次數、百分比與卡方考驗統計表-----65 表4-6 「對當您接受教學視導時,您準備的程度如何?」各變項次數、百分比與卡方考驗統計表-----66 表4-7 「當您接受教學視導時,您參加教學視導之態度如何?」各變項次數、百分比與卡方考驗統計表-----67 表4-8 「您認為在貴校學校本位教學視導之實施狀況如何?」各變項次數、百分比與卡方考驗統計表-----68 表4-9 「您認為教學視導有必要存在嗎?」各變項次數、百分比與卡方考驗統計表-----69 表4-10 「您認為在貴校實施教學視導當中,最大的問題是甚麼?」各變項次數、百分比與卡方考驗統計表-----71 表4-11 「您認為教學視導對教師教學改進的影響如何?」各變項次數、百分比與卡方考驗統計表-----72 表4-12 「如果教學視導對教師教學改善影響不大,您認為主要原因為何?」中、韓人數百分比統針排序表-----73 表4-13 「視導之後,視導人員對教學者如何回饋?」各變項次數,百分比與卡方考驗統計表-----74 表4-14 「您認為阻礙教學視導實施之主要因素是甚麼?」各變項次數、百分比與卡方考驗統計表-----75 表4-15 「您認為為了改善教學方法,宜實施哪一種視導活動?」各變項次數、百分比與卡方考驗統計表-----76 表4-16 「您認為教師對教學視導有負面成見的原因是甚麼?」人數百分比統計排序表-----77 表4-17 「您認為改善教學技術以及教學方法之先行條件是甚麼?」人數百分比統計排序表-----78 表4-18 「您認為視導人員需要具備的重要素質是甚麼?」人數百分比統計排序表-----78 表4-19 「您認為教學視導對教學改善最有幫助的因素是甚麼?」各變項次數,百分比與卡方考驗統計表-----79 表4-20 「您認為教學視導將來應該加強哪一方面的改進」人數百分比統計排序表-----80 圖次 圖2-1 三種視導類型的關係-----12 圖2-2 三種視導類型的理想關係-----12 圖2-3 教學視導之十項任務領域-----16 圖2-4 教學研究(公開)中心同儕視導模式-----23 圖2-5 自我評估系統-----26 圖2-6 成功的學校之視導模式圖-----28 圖2-7 學校整體性視導架構概念圖-----33 圖3-1 研究架構圖-----51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458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學校本位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教學視導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中、韓比較 zh_TW dc.title (題名) 中、韓國民小學學本位教學視導之比較研究─以台北市及漢城市為例 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 呂木琳(民87)。教學視導-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李希楊(民87)。學校本位管理之淺析。教育資料文摘,42(4),163-164。 李珀(民89)。教學視導。臺北:五南。 阮靜雯(民89)。國民小學學校本位教學視導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春雄、陳雅莉、王欣華、胡峻毫、詹婷姬與許允麗譯,呂木琳校訂(民84)(Acheson Keith A. & Gall Meredith Damien著)。教師臨床視導的技巧。臺北:五南。 邱錦昌(民90)。教育視導制度與中等學校效能之研究。臺北:元照。 邱錦昌、黃國彥、江文雄、湯志民、陳添球、楊慶麟與阮靜雯(民87)。我國教育視導制度改進之研究。臺北︰教育部委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研究專案。 邱錦昌(民84)。教育視導之理論與實際(二版)。臺北:五南。 邱錦昌(民83)。美國教育視導趨向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17,116-117。 邱錦昌(民77)。台灣地區國民中學教學視導工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清山、林天祐(民89a)。臨床視導。教育資料與研究,32,74。 吳清山、林天祐(民89b)。教學視導。教育資料與研究,32,75。 徐綺穗(民90)。教學評鑑制度之探討。初等教育學報,14,188-212。 陳金進(民65)。國中校長的教學任務。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振學(民85)。國民小學校長教學視導方式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煥淦(民89)。台灣地區縣市督學基本能力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燦金(民85)。美國學校本位管理及其在我國國民小學實施可行性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宗憲(民87)。學校本位在教學視導模式上初探。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46,39-44。 張弘勳(民86)。國民中小學實施學校本位管裡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素貞(民87)。學校本位管理在小學之實施。教育資料與研究,22,16—18。 張德銳、李俊達(民88)。推動學校本位的教學視導與評鑑。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52,2-6。 褚希雯(民85)。國小校長與教師對校長教學視導行為知覺之比較。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百世(民78)。國民小學校長教學視導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振昇(民87)。邁向二十一世紀我國教育視導制度之反省與展望。教育政策論壇,1(2),81-114。 潘扶德(民89)。地方督學在九年一貫課程發展中的角色。花師院刊,34,28-30。 簡良珍(民85)。學校中心成員發展之研究-以美國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簡紅珠(民77)。臨床教學輔導。國教世紀,23(6),40-43。 簡毓玲(民90)。國民小學校長教學視導對教師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清水(民88)。學校教育的核心發展-落實學校本位經營。師友,382,18—21。 韓文 朱三煥(1990)。視導與校長論。漢城:文音社。 任漢燮(1996)。學校本位教學視導之改善方案。韓國明知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允植(2001)。視導論。漢城:教育科學社。 李延倫(1993)。校內教學視導之活性化方案。韓國朝鮮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金貞姬(1998)。國民小學教學視導之現況研究。韓國暻園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姜永三(1997)。視導論。漢城:世英社。 Ahn Jong Bock (2000)。有關國民小學學校本位視導實施以及改善之研究。韓國中央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Kim Man Soo (2000)教師對於教學視導之認知研究。韓國大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英文 Beach, D. M. and Reinhartz, J. (1989). Supervision: Focus on instruction. New York:Harper & Row. Cogan, M. L.(1973). Clinical supervision. Boston, Mass : Houghton Mifflin. Glatthorn, A. A. (1987), Cooperativ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eer-centered options for teacher growth.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5, 3, 31-35. Glickman, C. D. Stephen P. G. and Jovita M. Ross-Gordon (1995). Spervision of instruction : A developmental approach. Boston: Allyn and Bacon. Goldhammer, R., Anderson, R. H. and Krajewski, R. J. (1980), Clinical supervision: Special methods for the supervision of teachers(2nd ed.). New York: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Harris, Ben M. (1975). Supervisory behavior in education( 2n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Lya, Kremer-hayon (1993). Teacher self-evaluation:Teachers in their own mirror. Boston : Kluwer Academic. Netzer, L.A. (1971). Supervision of instruction.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Oliva, Peter F. (1976) . Supervision for today’s schools. New York: Harper & Row, Inc. Pfeiffer, I. L. and Dunlap, J. B. (1982). Supervision of teachers:A guide to improving instruction. Phoenix: Oryx Press. Sergiovanni, T. J. and Starratt, R. J. (1983). Supervision:Human perspectives(3r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Wiles, J. and Bondi, J. (1986). Supervision a guide to practice( 2nd ed.) .Columbus, Ohio: Charles E. Merrill. Wiles, K. and Lovell, J. T. (1975). Supervision for better schools(4th ed.). New York: Prentice- Hall, Inc.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