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吳靜吉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 陳淑惠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陳淑惠 | zh_TW |
dc.date (日期) | 1996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16-05-11 | - |
dc.date.available | 2016-05-11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2016-05-11 | - |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 A2010000031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6444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教育學系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83152012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男女中小學生創造力的現況,包括創意經驗與創造思考能力;並探討年級、性別、教師教學創新行為、父母教發態度、社會支持與創造力的關係。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共950名學生(男生494名,女生456名),其中包括國小五年級共306名(男155,女151),國中二年級共313名(男166,女147),高中(職)的學生共331名(男173,女158)。所採用的研究工具包括:「生活經驗量表」、「創造思考測驗」、「我的老師」、「我的父母」、「社會支持量表」。研究中所使用的統計方法包括因素分析、信度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二因子單變量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分析。 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就創意經驗而言:(1)學生的創意生活經驗並不多,較常有的經驗為「開放心胸」、「運用新知、精益求精」。(2)學生得獎獲選次數中,以班級幹部、體育、繪畫、壁報與模範生五項有超過20%的學生有過這樣的經驗。 二、就創造思考能力而言:(1)全體學生在圖形創造思考能力的平均數為8.98,在語文創造思考能力的平均數為11.52。(2)創意生活經驗的九個因素,除了「電腦程式設計」外,愈常有創意生活經驗的學生,其圖形與語文創造思考能力愈高:(3)得獎獲選次數愈多.其圖形與語文的創造思考能力愈高。 三、就年級而言:仍國小坐比國中生較常有「生活風格的設計」的創意生活經驗:高中(職)學生比國小生與國中生較常有「表演藝術創新」與「視覺生活的設計」的經驗;隨著年級愈高愈常有的則是「運用新知、精益求精」、「開放心胸」、「舊瓶新裝」。(2)高中(職)學生的圖形與語文創造思考能力都比國小生與國中生高。 四、就性別而言:(1)男生只在「電腦程式設計」的創意生活經驗比女生多:而女生在「運用新知、精益求精」、「表演藝術創新」、「開放心胸」、「視覺生活的設計」、「生活風格的變化」、「舊瓶新裝」等創意生活經驗比男生多。(2)女生的圖形與語文創造思考能力都比男生高。 五、就學生知覺的教師教學創新行為而言:(1)學生基本上都肯定最喜歡的教師有教學創新行為(2)學生愈是知覺到教師有教學創新行為,學生的創意生活經驗與得獎獲選次數也愈多(3)學生愈是知覺到教師有教學創新行為,學生的創造思考能力愈高,且與語文的相關高於圖形的創造思考能力,其中國小女生的圖形創造思考能力、以及國中男生與高中(職)女生的語文創造思考能力與其知覺的教師教學創新行為有顯著正相關。 六、就學生知覺的父母教養態度而言:一般來說,(1)學生覺得父母的教養態度是「重視成就、要求盡力」多於「積極教養、主動參與」。(2)父母愈是「積極教養、主動參與」或「重視成就、要求盡力」的教養態度,其創意生活經驗與得獎獲選次數也愈多。但是這樣的情形到高中(職)階段的男女學生就比較不顯著,尤其是高中(職)女生。(3)對全體學生來說。父母的教養態度愈是「重視成就、要求盡力」,學生的圖形與語文創造思考能力愈高。但若從六組學生來看卻發現,高中(職)的男生知覺到父母愈是「積極教套、主動參與」,其圖形與語文創造思考的流暢力愈低,國中女生知覺到父母愈是「積極教養、主動參與」,其語文創造思考的流暢力愈高;而只有國小男生知覺到父母愈是「重視成就、要求盡力」,其語文創造思考的流暢力愈高。 七、就學生知覺的一般社會支持而言:(1)學生覺得受到支持最多的來自朋友,家庭次之,學校最後。(2)覺得受到「一般社會支持」愈多的學生,愈常有創意生活經驗與得獎獲選次數。(3)感受到愈多「家庭支持」與「朋友支持」的學生,其圖形與語文創造思考能力愈高,且以「朋友支持」最明顯。但從不同年級的男女生來看.則只有國小女生的圖形創造思考能力與朋友支持、國小男生的語文創造思考與朋友支持有顯著相關。 八、就學生知覺的創新支持而言:(1)學生覺得受到支持最多的來自朋友,家庭次之,學校最後;但都沒有在一般社會支持高。(2)覺得受到「創新支持」愈多的學坐,愈常有創意生活經驗與得獎獲選次數,但在高中(職)階段,學創新校支持與創意生活經驗的相關顯著就比較少,特別是高中(職)女生部份。(3)感受到愈多「朋友創新支持」的學生,其圖形與語文創造思考能力愈高。但從不同年級的男女生來看,則只有國小女生的圖形創造思考能力與朋友和學校創新支持、高中(職)女生的語文創造思考與家庭創新支持有顯著正相關。 最後來看所有變項的關係,(1)年級愈高,父母愈重視成就與要求,知覺到愈多的家庭支持、朋友支持、與朋友創新支持的,有較多的「運用新知、精益求精」,「表演藝術創新」、「視覺生活的設計」、「開放心胸」、「製造驚喜意外」、「舊瓶新裝」的創意生活經驗與得獎獲選的次數。(2)年級愈低,知覺到教師愈常表現出教學創新行為,父母的教養較常是積極主動,受到家庭、學校的支持,與家庭、學校及朋友創新支持,以及多種語言環境,愈常有「科學的創新的問題解決」、「表演藝術創新」、「視覺生活設計」、「生活風格理化」、「電腦程式設計」的創意生活經驗與「得獎獲選次數」。(3)較多男生有「科學的創新的問題解決」、「製造驚喜意外」與「電腦程式設計」的創意生活經驗。 本研究就上述結果加以討論,並提供若干建議以供未來研究以及教育上之參考。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謝辭 論文提要 目錄-----I 圖表目錄-----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問題-----4 第三節 研究限制-----5 第四節 主要名詞詮釋-----6 第二章 文獻探討(一)創造力的理論與研究-----9 第一節 創造力的概念-----9 第二節 創造力的理論-----12 第三節 創造力的測量-----22 第三章 文獻探討(二)創造力發展及其相關因素-----32 第一節 創造力發展-----32 第二節 性別與創造力的關係-----40 第三節 教師教學創新行為、父母教養態度、社會支持與學生創造力之關係-----43 第四章 研究方法-----55 第一節 研究架構-----55 第二節 研究假設-----57 第三節 研究樣本-----58 第四節 研究工具-----60 第五節 實施程序-----71 第五節 資料處理-----72 第五章 結果(一)~現況分析-----74 第一節 學生的創意經驗-----74 第二節 學生知覺的教師教養創新行為-----89 第三節 學生知覺的父母教養態度-----95 第四節 學生知覺的環境支持-----99 第五節 學生創造思考能力與創意生活經驗的關係-----106 第六節 年級、性別與環境知覺變項的關係-----110 第六章 結果(二)~假設考驗-----117 第一節 人口變項和創造力的關係-----117 第二節 教師教學創新行為與學生創造力的關係-----128 第三節 父母教養態度與畢生創造力的關係-----133 第四節 社會支持與學生創造力的關係-----139 第五節 性別、年級、環境知覺變項和創意經驗、創造思考能力之典型相關-----150 第七章 討論、結論與建議-----154 第一節 討論-----154 第二節 結論-----176 第三節 建議-----180 參考書目-----186 附錄一:『創意經驗』開放問卷-----198 附錄二:台灣地區學生「生活經驗」問卷-----200 附錄三:新編創造思考測驗-----210 圖表目錄 圖4-1.1: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圖-----56 圖6-1.1:年級、性別在圖形創造力的交互作用圖-----126 圖6-1.2:年級、性別在語文創造力的交互作用圖-----127 表2-1.1:創造力的定義-----10 表2-3.1:測量的種類與四P的關係-----22 表2-3.2:國外關於創造的測量工具-----27 表2-3.3:國內關於創造的測量工具-----30 表3-1.1:ERICKSON-PIAGET-GOWAN的發展階段論-----38 表3-2.1:性別與創造力的實證研究-----41 表3-3.1:教師行為與學生創造力與成就的文獻探討-----47 表4-3.1:本研究有效樣本的分佈情形-----58 表4-3.2:語言使用情形-----59 表4-4.1:「創意生活經驗量表」信度分析對照表-----62 表4-4.2:全體學生創造思考測驗與創意經驗之皮爾森積差相關-----66 表4-4.3:「我的老師」問卷之因素分析-----67 表4-4.4:「我的父母」問卷因素分析之結果-----68 表4-4.5:「一般社會支持量表」信度分析對照表-----70 表5-1.1:全體學生「創意生活經驗」排行榜(因素而言)-----76 表5-1.2:全體男女學生「創意生活經驗」排行榜(因素而言)-----77 表5-1.3:不同年級學生「創意生活經驗」排行榜(就因素而言)-----77 表5-1.4:六組學生「創意生活經驗」排行榜(就因素而言)-----79 表5-1.5:全體學生「創意生活經驗」排行榜(就題目而言)-----80 表5-1.6:全體學生「得獎獲選次數」排行榜-----82 表5-1.7:全體男女生「得獎獲選次數」排行榜-----83 表5-1.8:不同年級學生「得獎獲選次數」排行榜-----84 表5-1.9:六組學生「得獎獲選次數」排行榜-----85 表5-1.10:全體學生在「創造思考能力」的平均數與標準差-----87 表5-1.11:全體男女生在「創造思考能力」的平均數與標準差-----87 表5-1.12:不同年級學生在「創造思考能力」的平均數與標準差-----87 表5-1.13:六組學生在「創造思考能力」的平均數與標準差-----88 表5-2.1:全體學生「教師教學創新行為」排行榜(就題目而言)-----89 表5-2.2:全體男女「教師教學創新行為」排行榜(就題目而言)-----90 表5-2.3:不同年級學生在「教師教學創新行為」排行榜(就題目而言)-----91 表5-2.4:六組學生在「教師教學創新行為」排行榜(就題目而言)-----93 表5-3.1:全體學生「父母教養態度」排行榜(就因素而言)-----95 表5-3.2:全體男女生「父母教養態度」排行榜(就因素而言)-----96 表5-3.3:不同年級學生「父母教養態度」排行榜(就因素而言)-----96 表5-3.4:六組學生「父母教養態度」排行榜(就因素而言)-----97 表5-3.5:全體學生「父母教養態度」排行榜(就題目而言)-----98 表5-4.1:全體學生「一般社會支持」排行榜(就因素而言)-----99 表5-4.2:全體男女學生「一般社會支持」排行榜(就因素而言)-----100 表5-4.3:不同年級在「一般社會支持」排行榜(就因素而言)-----100 表5-4.4:六組學生「一般社會支持」排行榜(就因素而言)-----101 表5-4.5:全體學生「一般社會支持」排行榜(就題目而言)-----102 表5-4.6:全體學生「創新支持」排行榜(就因素而言)-----103 表5-4.7:全體男女學生「創新支持」排行榜(就因素而言)-----103 表5-4.8:不同年級在「創新支持」排行榜(就因素而言)-----104 表5-4.9:六組學生「創新支持」排行榜(就因素而言)-----105 表5-4.10:全體學生「創新支持」排行榜(就題目而言)-----105 表5-5.1:全體學生創造思考能力與創意經驗之皮爾森積差相關-----106 表5-5.2:六組學生創造思考能力與創意經驗之皮爾森積差相關-----109 表5-6.1:不同年級、性別在「教師教學創新行為」的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0 表5-6.2:不同年級在「教師教學創新行為」的主要效果摘要表-----111 表5-6.3:男女學生在「教師教學創新行為」的主要效果摘要表-----111 表5-6.4:不同年級、性別在「父母教養態度」的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2 表5-6.5:不同年級學生在「父母教養態度」之主要效果摘要表-----112 表5-6.6:不同年級、性別在「一般社會支持」的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3 表5-6.7:不同年級學生在「一般社會支持」之主要效果摘要表-----114 表5-6.8:男女學生在「一般社會支持」之主要效果摘要表-----114 表5-6.9:不同年級、性別在「創新支持」的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5 表5-6.10:不同年級學生在「創新支持」之主要效果摘要表-----116 表5-6.11:男女學生在「創新支持」之主要效果摘要表-----116 表6-1.1:年級、性別在「創意生活經驗」的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9 表6-1.2:不同年級學生在「創意生活經驗」之主要效果摘要表-----120 表6-1.3:男女學生在「創意生活經驗」之主要效果摘要表-----120 表6-1.4:不同性別、年級在學生「得獎獲選次數」的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21 表6-1.5:不同年級在學生「得獎獲選次數」的主要效果摘要表-----122 表6-1.6:男女學生在學生「得獎獲選次數」的主要效果摘要表-----122 表6-1.7:不同年級、性別在創造思考能力的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23 表6-1.8:不同年級學生在「創造思考能力」之主要效果摘要表-----124 表6-1.9:男女學生在創造思考能力的主要效果摘要表-----124 表6-1.10:不同年級、性別在圖形創造思考的單純主要效果摘要表-----126 表6-1.11:不同年級、性別在語文創造思考的單純主要效果摘要表-----127 表6-2.1:「教師教學創新行為」與學生的「創意經驗」之皮爾森積差相關-----129 表6-2.2:「教師教學創新行為」與六組學生「創意經驗」的皮爾森積差相關-----130 表6-2.3:「教師教學創新行為」與學生「創造思考能力」之皮爾森積差相關-----132 表6-2.4:「教師教學創新行為」與六組學生「創造思考能力」的皮爾森積差相關-----132 表6-3.1:學生的「父母教養態度」與「創意經驗」之皮爾森積差相關-----135 表6-3.2:六組學生的「父母教養態度」與「創意經驗」的皮爾森積差相關-----136 表6-3.3:學生的「父母教養態度」與「創造思考能力」之皮爾森積差相關-----138 表6-3.4:六組學生的「父母教養態度」與「創造思考能力」的皮爾森積差相關-----138 表6-4.1:學生的「一般社會支持」與「創意經驗」之皮爾森積差相關-----141 表6-4.2:六組學生的「一般社會支持」與其「創意經驗」的皮爾森積差相關-----142 表6-4.3:學生的「一般社會支持」與「創造思考能力」之皮爾森積差相關-----144 表6-4.4:六組學生的「一般社會支持」與其「創造思考能力」的皮爾森積差相關-----144 表6-4.5:學生的「創新支持」與「創意經驗」之皮爾森積差相關-----146 表6-4.6:六組學生的「創新支持」與其「創意經驗」的皮爾森積差相關-----147 表6-4.7:學生的「創新支持」與「創造思考能力」之皮爾遜積差相關-----148 表6-4.8:六組學生知覺的「創新支持」與其「創造思考能力」的皮爾森積差相關-----149 表6-5.1:學生性別、年級、教師教學創新行為、父母教養態度、一般社會支持、創新支持,語言使用情形和創造經驗,創造思考能力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153 表7-1.1:人口變項與創造力的假設考驗的主要結果-----158 表7-1.2:環境知覺變項與創造力的假設考驗的主要結果-----159 | zh_TW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031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台灣地區學生創造力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年級、性別、教師教學創新行為、父母教養態度、社會支持與創意經驗、創造思考能力之關係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