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日本糧食問題與臺灣米穀對策之研究 (1900-1942)
The Grain Problems in Japa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aiwanese Rice(1900-1942)
作者 森功佑
Kosuke, Mori
貢獻者 李為楨
森功佑
Kosuke, Mori
關鍵詞 日本帝國
臺灣總督府
糧食自給政策
米騷動
蓬萊米增殖計劃
The Empire of Japan
Taiwanese Governor General
The Strategies of Grain Self-supply
Rice Riots
The Enhanced Plan of Ponlai-Rice
日期 2015
上傳時間 21-Jul-2016 09:43:35 (UTC+8)
摘要   本論文是在日本帝國經濟構造的脈絡之下,來檢討日本政府跟臺灣總督府在糧食政策制定過程的互動關係,以及臺灣總督府對臺灣米穀政策之調整。本論文以此問題意識出發,有幾點問題的釐清與發現,以下分別敘述之。
  日本帝國在明治維新之後邁進產業革命化,在此之後日本帝國漸漸從農業國家變成工業國家,這導致勞動者與技術者流入都市,使都市人口增加率自1890年開始慢慢增加。這些大量流入都市的人口,導致日本帝國出現米穀不足的現象。為了解決國內米穀不足的問題,日本政府開始大量進口外國米,在日俄戰爭前後每年所需的外國米就有200到500萬石。 日本帝國糧食不足的問題也使日本在1900年之後從糧食出口國變成糧食進口國。
  日本政府在面對糧食不足的問題時,主要是仰賴進口外國米來解決,殖民地米的進口則是處於輔助地位。此時,臺灣總督府為因應日本帝國糧食不足的問題,從1903年開始增加臺灣米移入到日本的數量。但是,這仍無法解決日本糧食不足的問題,因為臺灣米與日本米的口感不相同,所以輸出量無法提升。為此,臺灣總督府開始進行米穀的品種改良政策。
  1918年受到米騷動的影響,日本政府開始構想包含日本米與殖民地米的糧食自給政策,並於1920年正式提出以日本國內的開墾事業及朝鮮米的增殖計劃為核心的方案。但是,糧食自給政策的施行並不順利,1924到1925年間的日本還面臨外匯嚴重不足的問題,日本政府便轉為注重殖民地米的輸入。此時,臺灣開發出蓬萊米、宣告米穀品種改良的成功,在此狀況下蓬萊米輸往日本的數量亦逐年提升。因為輸出量的提升,臺灣總督府在日本政府的要求之下,從1920年後半開始擬定蓬萊米增產計劃,並在1930年的「臨時產業調查會」被提出討論。由此可知,臺灣蓬萊米在此時對於日本的糧食政策之影響力,乃隨著輸出量提升而逐漸變大。
  日本帝國在經歷世界大恐慌之後,因為日本國內米穀的大豐收,導致米穀過剩的狀況出現。為此,日本政府開始管制殖民地米輸往日本的數量,並在1933年提出了「米穀統制法」,以管制日本國內的米穀供需量。但是,因為「米穀統制法」而產生的高米價不僅沒有解決日本米大豐收的問題,反而使殖民地米輸往日本的數量不斷提升,尤其是指相對低價格的蓬萊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日本政府於1936年實施「米穀自治管理法」,加強對於殖民地米輸往日本移出量的控管。
  在臺灣方面,日本政府為了控管蓬萊米的移出,要求臺灣總督府施行「臺灣米穀移出管理令」。雖然臺灣總督府在中日戰爭爆發後,被日本政府要求必須抑制米穀耕作面積的擴大,但臺灣總督府在聽命於日本政府的同時,也隨即提出了一漸進式的米穀增產計畫。這是因為自1920年代以來,蓬萊米輸往日本的數量擴大,並在日本糧食自給政策之中扮演重要角色,從而無形中提升臺灣在日本帝國的地位。但是,當蓬萊米輸日被限制後,就意味著此一重要性的喪失,這是臺灣總督府所不願意見到,這也是為何臺灣總督府從一開始就不願意放棄蓬萊米增產計畫的原因。
  在1930年代日本政府為了解決日本米大豐收的問題而開始控管殖民地米之際,雖然有法規的限制,但蓬萊米輸往日本的數量並沒有減少。此外,當日本於1936年加強對殖民地米的管制,並進一步要求臺灣總督府必須施行米穀移出管理令時,臺灣總督府在不得不聽日本政府命令的同時,卻仍提出蓬萊米增殖計劃。
  透過以上問題的處理,可以看出一開始臺灣總督府在面對日本政府的糧食政策時,主要是為了配合日本人的要求及提高對日本的移出量,並因此展開米穀改良政策。從這時候看來,臺灣總督府在米穀政策的擬定上,對日本政府是處在從屬位置,這樣的情況在1922年蓬萊米開發成功之後,慢慢改變。隨著蓬萊米的開發成功,臺灣米對日本的移出量漸漸上升,又因為日本政府外匯的缺乏與糧食自給政策施展不順利,蓬萊米對日本糧食自給政策的影響力逐漸提高,這也使得臺灣總督府的立場逐漸顯現。再加上,從日本政府蓬萊米增殖計劃的提出看來,臺灣總督府表面上是聽從了日本政府的命令,但實際仍是想要進行蓬萊米的增產。而且,臺灣總督府已經從最初從屬於日本政府,轉而漸漸有自己立場出現。為了保有臺灣在日本帝國的地位,臺灣總督府甚至在日本政府的限制下,仍是持續發展蓬萊米的增產計劃。
  總的來說,透過1900年到1942年臺灣總督府與日本政府在糧食政策上面的互動,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在施行糧食政策的時候,乃會因著國內的糧食狀況而隨時進行調整,臺灣總督府在這個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態度,也就不是一成不變。
參考文獻 一、檔案
大日本帝国議会誌刊行会編
1929 《大日本帝國議會誌 第11卷》。東京:三省堂。
信文監修
1958 《日本農業基礎統計》。東京:農林統計協會。
神戶稅關
1905 《神戶港外國貿易概況》。日本:神戶稅關。
1906 《神戶港外國貿易概況》。日本:神戶稅關。
1908 《神戶港外國貿易概況》。日本:神戶稅關。
1909 《神戶港外國貿易概況》。日本:神戶稅關。
1918 《神戶港外國貿易概況》。日本:神戶稅關。
農商務省農務局編
1919 《米麥統計要覽》。日本:農商務省農務局。
農商務省食糧局編
1921 《米穀統計(日本之部)》。日本:農商務省食糧局。
1922 《米穀統計(日本之部)》。日本:農商務省食糧局。
農林省農務局編
1928 《米穀統計年報》。日本:農林省農務局。
1930-33《米穀要覽》。日本:農林省米穀部。
臺灣總督府
1930 《臨時產業調查會答申書 臺灣產業計畫說明書》。臺北:臺灣總督府。
1940 《臺灣事情》。臺北:臺灣總督府。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
1897-1936 《臺灣總督府統計書》。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
1925 《本島米増殖計画ノ経過現況及将来》。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
1930-1942 《臺灣米穀要覽》。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
1938 《臺湾の米》。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商工課
1926-1942 《臺灣商工統計》。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商工課。
臺灣總督府米穀局
1939 〈臺灣米穀移出管理の解説〉,《米管パンフレット第二輯》,1-22。臺北:臺灣總督府。
臺灣總督府農商局
1943 《臺灣食糧要覽》。臺北:臺灣總督府農商局。

〈府令第九十四號米穀移出許可ニ関スル件廃止〉,《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1920年12月、第3067冊、第1號、永久保存。
〈外国米ノ輸入等ニ関スル件ヲ定ム〉,《公文類聚》,第四十二編第二十一巻,國立公文書館所藏,亞細亞歷史資料中心,1918年。
〈勅令第三百二十四号 穀類収用令〉,《御署名原本》,國立公文書館所藏,亞細亞歷史資料中心,1918年。
〈米穀法ヲ定ム〉,《公文類聚》,第四十五編第二十六卷,國立公文書館所藏,亞細亞歷史資料中心,1921年。
〈法律第三六號 米穀法中改正〉,《御署名原本》,國立公文書館所藏,亞細亞歷史資料中心,1925年。
第四十一回帝國議會眾議院,〈朝鮮及臺灣ノ產米增殖ニ関スル建議案外一件 第一回〉,1919年3月24日。
第四十四回帝国議会衆議院,〈米穀法案外二件委員会 第一回〉,1921年2月26日。

二、專書
八木芳之助
1934 《米穀統制論》。東京:日本評論社,1934。
大蔵省編纂
1926 《濱口大蔵大臣財政経済演説集》。東京:大鐙閣,1926。
大間知治雄
1939 《米穀管理と臺湾産業の新使命》。臺北:臺湾日日新報社。
川野重任
1941 《臺灣米穀經濟論》。東京:有斐閣。
小早川九郎
1959 《補訂朝鮮農業発達史 政策篇》。東京:友邦協会。
大豆生田稔
1993 《近代日本の食糧政策-対外依存米穀供給構造の変容−》。京都:ミネルヴァ書房。
川東竫弘
1990 《戦前日本の米価政策史研究》。京都:ミネルヴァ書房。
三和良一
2012 《概說日本經濟史 近現代[第3版]》。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中央朝鮮協会
1926 《朝鮮産米の増殖計画》。東京:朝陽印刷株式会社。
井上準之助
1926 《我国際金融の現状及改善策》。東京:岩波書店。
田口晉吉
1898 《米の経済》。東京:大日本實業學會。
末永仁
1938 《臺湾米作譚》。臺中:臺中州立農事試驗場。
石井寛治
1991 《日本経済史》。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
江夏英蔵
1930 《臺湾米研究》。臺北:臺湾米研究会。
貝山好美
1935 《臺湾米四十年の回顧》。日本:臺湾正米市場組合。
李力庸
2009 《米穀流通與臺灣社會(1895-1945)》。臺北:稻香出版社。
岡出幸生
1920 《食糧政策に関する諸問題》。東京:中央報徳会。
東畑精一、大川一司
1939 《朝鮮米穀經濟論》。東京:有斐閣。
河合和男
1986 《朝鮮における産米増殖計画》。東京:未來社。
凃照彥
1975 《日本帝国主義下の臺湾》。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後藤靖、芦田文夫、坂本和一等編
1984 《新経済学の基礎》。東京:有斐閣双書。
柯志明
2003 《米糖相剋-日本殖民主義下臺灣的發展與從屬》。臺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荷見安
1937 《米穀政策論》。東京:日本評論社。
原奎一郎編
2000 《原敬日記 5首相時代》。東京:松栄堂。
高淑媛
2007 《經濟政策與產業發展:以日治時期臺灣鳳梨罐頭業為例》。臺北:稻鄉。
朝日新聞社
1930 《日本經濟統計總覽》。日本:朝日新聞社。
臺中州立農事試験場
1927 《臺中之蓬萊米》。臺中:臺中州立農事試験場。
緋田工
1938 《経済警察読本》。東京:松華堂書店。
臺灣通信社
1939 《臺灣年鑑》。臺北:臺灣通信社。
澤村康
1937 《米價政策論》。東京:南郊社。

三、報刊雜誌
《東京朝日新聞》
《每日新聞》
《臺灣日日新報》
《臺灣時報》
《臺灣實業界》
《臺灣農會報》
《臺灣米報》
《臺灣山林會報》
《臺灣新民報》
大豆生田稔
1990 〈食糧政策の展開と臺湾米−在来種改良政策の展開と対内地移出の推移−〉,《東洋大学文学部紀要‧史学科篇》16:27-64。
1982 〈1920年代における食糧政策の展開−米騒動後の増産政策と米穀法−〉,《史學雜誌》91(10):40-73。
中村隆英、尾高煌之助
1989 〈概說一九一四-一九三七年〉,《日本經濟史6 二重構造》,1-80。東京:岩波書店
中嶋航一
1997 〈日本帝国の食糧需給構造の分析−臺湾の「糖米相克」問題を中心に−〉,《アジア発展のカオス》,179-229。東京:勁草書房。
2006 〈臺湾総督府の政策評価−米のサプライチェーンを中心に−〉,《日本臺湾学会報 第八号》,1-21。東京:日本臺灣協會。
伊藤繁
1990 〈人口增加、都市化、就業構造〉,收於西川俊作、山本有造編
《日本經濟史5 產業化の時代 下》,227-269。東京:岩波書店。
林文凱
2011 〈再論晚清臺灣開港後的米穀輸出問題〉,《新史學》22(2):215-252。
持田恵三
1954 〈食糧政策の成立過程(一)〉,《農業總合研究》8(2):197-250。
高淑媛
2008 日治後期臺灣產業政策的轉換-米穀管理政策的主要意義,《臺灣文獻》59(4):105-138。
富永建一
1936 〈外地米の統制に就て—特に臺灣米を中心として—〉,《米穀政策資料》。東京:農林省米穀局。
臺灣地方自治協會
1939 〈臺灣米穀移出管理案要綱〉,《臺灣地方行政》5(1):138-140。

四、論文
張志明
2011 〈日治時期農業統制下的臺灣米穀政策研究(1933~1945)〉。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日本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史研究所
9915801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158018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李為楨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森功佑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Kosuke, Morien_US
dc.creator (作者) 森功佑zh_TW
dc.creator (作者) Kosuke, Morien_US
dc.date (日期) 201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1-Jul-2016 09:43:35 (UTC+8)-
dc.date.available 21-Jul-2016 09:43:3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1-Jul-2016 09:43:3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9158018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940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台灣史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15801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論文是在日本帝國經濟構造的脈絡之下,來檢討日本政府跟臺灣總督府在糧食政策制定過程的互動關係,以及臺灣總督府對臺灣米穀政策之調整。本論文以此問題意識出發,有幾點問題的釐清與發現,以下分別敘述之。
  日本帝國在明治維新之後邁進產業革命化,在此之後日本帝國漸漸從農業國家變成工業國家,這導致勞動者與技術者流入都市,使都市人口增加率自1890年開始慢慢增加。這些大量流入都市的人口,導致日本帝國出現米穀不足的現象。為了解決國內米穀不足的問題,日本政府開始大量進口外國米,在日俄戰爭前後每年所需的外國米就有200到500萬石。 日本帝國糧食不足的問題也使日本在1900年之後從糧食出口國變成糧食進口國。
  日本政府在面對糧食不足的問題時,主要是仰賴進口外國米來解決,殖民地米的進口則是處於輔助地位。此時,臺灣總督府為因應日本帝國糧食不足的問題,從1903年開始增加臺灣米移入到日本的數量。但是,這仍無法解決日本糧食不足的問題,因為臺灣米與日本米的口感不相同,所以輸出量無法提升。為此,臺灣總督府開始進行米穀的品種改良政策。
  1918年受到米騷動的影響,日本政府開始構想包含日本米與殖民地米的糧食自給政策,並於1920年正式提出以日本國內的開墾事業及朝鮮米的增殖計劃為核心的方案。但是,糧食自給政策的施行並不順利,1924到1925年間的日本還面臨外匯嚴重不足的問題,日本政府便轉為注重殖民地米的輸入。此時,臺灣開發出蓬萊米、宣告米穀品種改良的成功,在此狀況下蓬萊米輸往日本的數量亦逐年提升。因為輸出量的提升,臺灣總督府在日本政府的要求之下,從1920年後半開始擬定蓬萊米增產計劃,並在1930年的「臨時產業調查會」被提出討論。由此可知,臺灣蓬萊米在此時對於日本的糧食政策之影響力,乃隨著輸出量提升而逐漸變大。
  日本帝國在經歷世界大恐慌之後,因為日本國內米穀的大豐收,導致米穀過剩的狀況出現。為此,日本政府開始管制殖民地米輸往日本的數量,並在1933年提出了「米穀統制法」,以管制日本國內的米穀供需量。但是,因為「米穀統制法」而產生的高米價不僅沒有解決日本米大豐收的問題,反而使殖民地米輸往日本的數量不斷提升,尤其是指相對低價格的蓬萊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日本政府於1936年實施「米穀自治管理法」,加強對於殖民地米輸往日本移出量的控管。
  在臺灣方面,日本政府為了控管蓬萊米的移出,要求臺灣總督府施行「臺灣米穀移出管理令」。雖然臺灣總督府在中日戰爭爆發後,被日本政府要求必須抑制米穀耕作面積的擴大,但臺灣總督府在聽命於日本政府的同時,也隨即提出了一漸進式的米穀增產計畫。這是因為自1920年代以來,蓬萊米輸往日本的數量擴大,並在日本糧食自給政策之中扮演重要角色,從而無形中提升臺灣在日本帝國的地位。但是,當蓬萊米輸日被限制後,就意味著此一重要性的喪失,這是臺灣總督府所不願意見到,這也是為何臺灣總督府從一開始就不願意放棄蓬萊米增產計畫的原因。
  在1930年代日本政府為了解決日本米大豐收的問題而開始控管殖民地米之際,雖然有法規的限制,但蓬萊米輸往日本的數量並沒有減少。此外,當日本於1936年加強對殖民地米的管制,並進一步要求臺灣總督府必須施行米穀移出管理令時,臺灣總督府在不得不聽日本政府命令的同時,卻仍提出蓬萊米增殖計劃。
  透過以上問題的處理,可以看出一開始臺灣總督府在面對日本政府的糧食政策時,主要是為了配合日本人的要求及提高對日本的移出量,並因此展開米穀改良政策。從這時候看來,臺灣總督府在米穀政策的擬定上,對日本政府是處在從屬位置,這樣的情況在1922年蓬萊米開發成功之後,慢慢改變。隨著蓬萊米的開發成功,臺灣米對日本的移出量漸漸上升,又因為日本政府外匯的缺乏與糧食自給政策施展不順利,蓬萊米對日本糧食自給政策的影響力逐漸提高,這也使得臺灣總督府的立場逐漸顯現。再加上,從日本政府蓬萊米增殖計劃的提出看來,臺灣總督府表面上是聽從了日本政府的命令,但實際仍是想要進行蓬萊米的增產。而且,臺灣總督府已經從最初從屬於日本政府,轉而漸漸有自己立場出現。為了保有臺灣在日本帝國的地位,臺灣總督府甚至在日本政府的限制下,仍是持續發展蓬萊米的增產計劃。
  總的來說,透過1900年到1942年臺灣總督府與日本政府在糧食政策上面的互動,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在施行糧食政策的時候,乃會因著國內的糧食狀況而隨時進行調整,臺灣總督府在這個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態度,也就不是一成不變。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回顧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史料來源 8
第四節 論文架構 10
第二章 日本國內糧食不足問題的發生與臺灣總督府的對應 13
第一節 日本本國糧食不足問題的出現 13
第二節 臺灣總督府的應對之策 18
第三章 米騷動後臺灣總督府的米穀政策展開 27
第一節 米騷動後日本本國的糧食自給政策構想 27
第二節 1920年代糧食自給政策的展開 36
第三節 臺灣總督府米穀政策之展開 44
第四章 經濟大恐慌以降臺灣總督府米穀政策之展開 55
第一節 臨時產業調查會與米穀政策之審議 55
第二節 「米穀統制法」對米穀政策之影響 68
第三節 殖民地米統制強化與臺灣總督府米穀政策之開展 79
第五章 結論 87
徵引書目 91
zh_TW
dc.format.extent 1978627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158018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日本帝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臺灣總督府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糧食自給政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米騷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蓬萊米增殖計劃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The Empire of Japa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aiwanese Governor General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he Strategies of Grain Self-suppl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Rice Riot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he Enhanced Plan of Ponlai-Riceen_US
dc.title (題名) 日本糧食問題與臺灣米穀對策之研究 (1900-1942)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Grain Problems in Japa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aiwanese Rice(1900-1942)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檔案
大日本帝国議会誌刊行会編
1929 《大日本帝國議會誌 第11卷》。東京:三省堂。
信文監修
1958 《日本農業基礎統計》。東京:農林統計協會。
神戶稅關
1905 《神戶港外國貿易概況》。日本:神戶稅關。
1906 《神戶港外國貿易概況》。日本:神戶稅關。
1908 《神戶港外國貿易概況》。日本:神戶稅關。
1909 《神戶港外國貿易概況》。日本:神戶稅關。
1918 《神戶港外國貿易概況》。日本:神戶稅關。
農商務省農務局編
1919 《米麥統計要覽》。日本:農商務省農務局。
農商務省食糧局編
1921 《米穀統計(日本之部)》。日本:農商務省食糧局。
1922 《米穀統計(日本之部)》。日本:農商務省食糧局。
農林省農務局編
1928 《米穀統計年報》。日本:農林省農務局。
1930-33《米穀要覽》。日本:農林省米穀部。
臺灣總督府
1930 《臨時產業調查會答申書 臺灣產業計畫說明書》。臺北:臺灣總督府。
1940 《臺灣事情》。臺北:臺灣總督府。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
1897-1936 《臺灣總督府統計書》。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
1925 《本島米増殖計画ノ経過現況及将来》。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
1930-1942 《臺灣米穀要覽》。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
1938 《臺湾の米》。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商工課
1926-1942 《臺灣商工統計》。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商工課。
臺灣總督府米穀局
1939 〈臺灣米穀移出管理の解説〉,《米管パンフレット第二輯》,1-22。臺北:臺灣總督府。
臺灣總督府農商局
1943 《臺灣食糧要覽》。臺北:臺灣總督府農商局。

〈府令第九十四號米穀移出許可ニ関スル件廃止〉,《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1920年12月、第3067冊、第1號、永久保存。
〈外国米ノ輸入等ニ関スル件ヲ定ム〉,《公文類聚》,第四十二編第二十一巻,國立公文書館所藏,亞細亞歷史資料中心,1918年。
〈勅令第三百二十四号 穀類収用令〉,《御署名原本》,國立公文書館所藏,亞細亞歷史資料中心,1918年。
〈米穀法ヲ定ム〉,《公文類聚》,第四十五編第二十六卷,國立公文書館所藏,亞細亞歷史資料中心,1921年。
〈法律第三六號 米穀法中改正〉,《御署名原本》,國立公文書館所藏,亞細亞歷史資料中心,1925年。
第四十一回帝國議會眾議院,〈朝鮮及臺灣ノ產米增殖ニ関スル建議案外一件 第一回〉,1919年3月24日。
第四十四回帝国議会衆議院,〈米穀法案外二件委員会 第一回〉,1921年2月26日。

二、專書
八木芳之助
1934 《米穀統制論》。東京:日本評論社,1934。
大蔵省編纂
1926 《濱口大蔵大臣財政経済演説集》。東京:大鐙閣,1926。
大間知治雄
1939 《米穀管理と臺湾産業の新使命》。臺北:臺湾日日新報社。
川野重任
1941 《臺灣米穀經濟論》。東京:有斐閣。
小早川九郎
1959 《補訂朝鮮農業発達史 政策篇》。東京:友邦協会。
大豆生田稔
1993 《近代日本の食糧政策-対外依存米穀供給構造の変容−》。京都:ミネルヴァ書房。
川東竫弘
1990 《戦前日本の米価政策史研究》。京都:ミネルヴァ書房。
三和良一
2012 《概說日本經濟史 近現代[第3版]》。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中央朝鮮協会
1926 《朝鮮産米の増殖計画》。東京:朝陽印刷株式会社。
井上準之助
1926 《我国際金融の現状及改善策》。東京:岩波書店。
田口晉吉
1898 《米の経済》。東京:大日本實業學會。
末永仁
1938 《臺湾米作譚》。臺中:臺中州立農事試驗場。
石井寛治
1991 《日本経済史》。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
江夏英蔵
1930 《臺湾米研究》。臺北:臺湾米研究会。
貝山好美
1935 《臺湾米四十年の回顧》。日本:臺湾正米市場組合。
李力庸
2009 《米穀流通與臺灣社會(1895-1945)》。臺北:稻香出版社。
岡出幸生
1920 《食糧政策に関する諸問題》。東京:中央報徳会。
東畑精一、大川一司
1939 《朝鮮米穀經濟論》。東京:有斐閣。
河合和男
1986 《朝鮮における産米増殖計画》。東京:未來社。
凃照彥
1975 《日本帝国主義下の臺湾》。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後藤靖、芦田文夫、坂本和一等編
1984 《新経済学の基礎》。東京:有斐閣双書。
柯志明
2003 《米糖相剋-日本殖民主義下臺灣的發展與從屬》。臺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荷見安
1937 《米穀政策論》。東京:日本評論社。
原奎一郎編
2000 《原敬日記 5首相時代》。東京:松栄堂。
高淑媛
2007 《經濟政策與產業發展:以日治時期臺灣鳳梨罐頭業為例》。臺北:稻鄉。
朝日新聞社
1930 《日本經濟統計總覽》。日本:朝日新聞社。
臺中州立農事試験場
1927 《臺中之蓬萊米》。臺中:臺中州立農事試験場。
緋田工
1938 《経済警察読本》。東京:松華堂書店。
臺灣通信社
1939 《臺灣年鑑》。臺北:臺灣通信社。
澤村康
1937 《米價政策論》。東京:南郊社。

三、報刊雜誌
《東京朝日新聞》
《每日新聞》
《臺灣日日新報》
《臺灣時報》
《臺灣實業界》
《臺灣農會報》
《臺灣米報》
《臺灣山林會報》
《臺灣新民報》
大豆生田稔
1990 〈食糧政策の展開と臺湾米−在来種改良政策の展開と対内地移出の推移−〉,《東洋大学文学部紀要‧史学科篇》16:27-64。
1982 〈1920年代における食糧政策の展開−米騒動後の増産政策と米穀法−〉,《史學雜誌》91(10):40-73。
中村隆英、尾高煌之助
1989 〈概說一九一四-一九三七年〉,《日本經濟史6 二重構造》,1-80。東京:岩波書店
中嶋航一
1997 〈日本帝国の食糧需給構造の分析−臺湾の「糖米相克」問題を中心に−〉,《アジア発展のカオス》,179-229。東京:勁草書房。
2006 〈臺湾総督府の政策評価−米のサプライチェーンを中心に−〉,《日本臺湾学会報 第八号》,1-21。東京:日本臺灣協會。
伊藤繁
1990 〈人口增加、都市化、就業構造〉,收於西川俊作、山本有造編
《日本經濟史5 產業化の時代 下》,227-269。東京:岩波書店。
林文凱
2011 〈再論晚清臺灣開港後的米穀輸出問題〉,《新史學》22(2):215-252。
持田恵三
1954 〈食糧政策の成立過程(一)〉,《農業總合研究》8(2):197-250。
高淑媛
2008 日治後期臺灣產業政策的轉換-米穀管理政策的主要意義,《臺灣文獻》59(4):105-138。
富永建一
1936 〈外地米の統制に就て—特に臺灣米を中心として—〉,《米穀政策資料》。東京:農林省米穀局。
臺灣地方自治協會
1939 〈臺灣米穀移出管理案要綱〉,《臺灣地方行政》5(1):138-140。

四、論文
張志明
2011 〈日治時期農業統制下的臺灣米穀政策研究(1933~1945)〉。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日本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