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近代中國農業機器產業之研究
Th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dustry in Modern China
作者 侯嘉星
Ho, Chiah Sing
貢獻者 陳慈玉
Chen, Tsu Yu
侯嘉星
Ho, Chiah Sing
關鍵詞 農業機器
農業現代化
國民政府
國家與市場
工業化
江南地區
Agriculture machinery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Nationalist government
State and market
Industrilization
Yangtze River Delta
日期 2016
上傳時間 3-八月-2016 09:45:05 (UTC+8)
摘要   近代以來,中國農業現代化以農藥利用、肥料推廣、品種改良及機械化發展為最主要方式。其中農業機器之利用,與機器產業乃至工業、製造業有密切關係,可說是溝通工農部門的關鍵。故本文以農業機器產業為線索,關注農業現代化中工業及其他現代部門參與的情形,及其所發揮之「農工並進」作用。
  農業機器大約自十九世紀末期傳入中國,二十世紀初有少部分商人注意到斯業前景可期,著手製造販售。到1920年代,受到國外農機利用蓬勃發展的影響,江南地區機器業者也有不少轉而生產農業機器。這些以農業機器為主要產品的新式機器廠,發展出標準型號、大量生產,以及成立事務所、刊登廣告、參與展覽會、辦理講習等種種經營與行銷方式,更由於農業機器帶來的大量利潤,吸引資本家投資設廠,也使之轉型為新式企業組織。因此來自農村市場的機器需求,支持了工業部門的機器製造業進展。
  除了民營事業的推進,政府當局也創辦公營製造廠、推廣模範灌溉與合作運動,國家力量促成農業機器利用的擴大。戰時儘管受到一定影響,但汪精衛政府在1940年代復籌措鉅資成立新式農業機器工廠;重慶政府則在同時間成立中國農業機械公司。前者在戰後改組為農林部無錫農具廠,對戰後江南的復員工作及農業生產極為重要;後者則在戰後接受聯總援華物資,承擔「全國農機擴建事業」在各地建立機器廠的任務。大略言之,近代中國農業機器產業之發展,是民間先於政府,但隨後在農業機械化之目標下,國家力量又主導產業成長,這種趨勢在1950年代以後達到高峰。
  整體而言,近代中國農業機器業,並非如過去所認識的規模狹小、技術落後,反而是獲利豐厚的產業;由於在經濟發達地區更容易出現農業機器的利用,故而上海、無錫及常州等地密集普遍的機器工廠,能提供農業機器維修保障,因此以江南為例,可以看出農業機器產業不僅是農業機械化的基礎,也是機器產業提昇技術、擴大獲利之關鍵,二者互為因果。本文以江南為中心,但在空間方面注意到與東北經驗之比較、在時間方面也注意到戰時淪陷區的經營及戰後延續情形,擴大既有研究的時空範圍;通過對農業機器產業的探討,可以觀察工業與農業發展之互動關係,亦為近代中國經濟發展補充另一觀點。
參考文獻 檔案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藏《中國經濟統計研究所檔案》
 上海市檔案館藏《民國時期檔案》、《汪偽時期檔案》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外交部地圖》、《農林部檔案》、《建設委員會檔案》、《汪政府經濟部門檔案》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汪偽行政院檔案》、《農林部檔案》、《私立金陵大學檔案》
 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藏〈陸軍管理工場処理状況〉
 江蘇省檔案館藏《民國時期檔案》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省級機關檔案》
 無錫市檔案館藏《民國時期檔案》
 蘇州市檔案藏《民國時期檔案》
史料彙編、調查及營業報告
 《上海工商人名錄》,上海:中國徵信所,1936。
 《上海工業實態調查資料概括表》,上海:滿鐵上海事務所調查課,1945。
 《上海時人誌》,上海:展望出版社,1947。
 《上海製造廠商概覽》,上海:聯合徵信所,1947。
 《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彙編・高等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中國實業誌・江蘇省》,南京:實業部國際貿易局,1933。
 《中華民國工商人物志》,臺北:中華民國工業協進會,1963。
 《中華民國及滿州國貿易統計表》,東京:東京商工會議所,1941。
 《中華民國海關華洋貿易總冊》,臺北:國史館,1982。
 《北支那工業一般調查》,大連:南滿洲鐵道調查部,1937。
 《江蘇省農鑛廳1927年度下半期工作報告》,鎮江:江蘇省農鑛廳,1929。
 《求新製造機器輪船廠產品圖冊》,上海:求新製造機器輪船廠,1911。
 《私立金陵大學一覽》,南京:金陵大學,1932。
 《金陵大學農學院概況》,南京:金陵大學,1933。
 《建國以來農業合作化史料匯編》,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2。
 《國父全集》,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7。
 《國父年譜》,臺北:中華民國各界紀念國父百年誕辰籌備委員會,1965。
 《國立中央大學一覽・農學院概況》,南京:中央大學,1930。
 《國立東南大學農科概況》,南京:東南大學,1926。
 《第一次中國勞動年鑑》,北京:社會調查所,1928。
 《第一期營業報告書》,東京:農機具配給株式會社,1941。
 《第八回營業報告書》,大阪:山岡發動機工作所,1939。
 《第四次中國礦業紀要》,南京:實業部地質調查所,1932。
 《満洲帝國經濟全集》,新京:満洲國通訊社出版部,1936。
 《費孝通二訪江村檔案資料彙編》,蘇州:吳江市檔案館,1993。
 《業務報告書》,第1至31期,大阪:久保田鐵工所,1931-1946。
 《業績展示會並農機具實演展覽會報告書》,公主嶺: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農事試驗場,1938。
 《增版東西學書錄》,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戰後の上海各業狀況調查》,中通資料第73號,上海:中國通訊社調查部,1938。
 《機械工業報告書》,南京:全國經濟委員會,1936。
 《營業報告書》,第14至50期,東京:戶畑鑄物株式會社,1917-1935。
 《營業報告書》,第2至22期,栃木:丸合農具製造株式會社,1920-1930。
 上海市社會局編,《上海之工業》,上海:中華書局,1930。
 上海事務所調查室編,《無錫工業實態調查報告書》,上海: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調查部,1940。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國海關總署辦公廳編,《中國舊海關史料(1859-1948)》,北京:京華出版社,2001。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
 日滿農政研究會新京事務局編,《満洲農業要覽》,新京:日滿農政研究會,1940。
 甘韓編,《皇朝經世文新編續集》,臺北:文海出版社1973。
 江源恆編,《中國關稅史料》,1931年版,臺北:文海出版社,1985。
 李文治主編,《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北京:三聯書店,1975。
 邵之棠編,《皇朝經世文統編》,臺北:文海出版社,1980。
 張迪杰主編,《毛澤東全集》,香港:潤東出版社,2013。
 盛康編,《皇朝經世文續編》,臺北:文海出版社,1973。
 賀長齡編,《皇朝經世文編》,臺北:文海出版社,1972。
 臺灣總督府鑛工局,《工場名簿》,臺北:臺灣總督府鑛工局,1944。
 劉大鈞編,《中國工業調查報告》,南京:經濟統計研究所,1937。
 樊蔭南編,《當代中國名人錄》,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1。
 蔣中正,「蔣中正日記」,1944年1月18日。
 鄭觀應,《盛世危言》,臺北:學術出版社,1965。
 薛福成,《庸庵海外文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饒玉成編,《皇朝經世文續編》,光緒八年(1882)刻本。
報紙
 《人民日報》,1949-1960。
 《大阪朝日新聞》,1942-1943。
 《中央日報》,1928-1948。
 《中西教會報》,1902。
 《申報》,1877-1949。
 《立法院公報》,1929-1934。
 《光明日報》,1949-1959。
 《江蘇日報》,1942。
 《江蘇省政府公報》,1918-1931。
 《行政院公報》,1931-1937。
 《南洋商報》(上海),1910。
 《時務報》,1896-1897。
 《格致彙編》,1892。
 《益世報》(天津),1925。
 《益聞錄》,1880-1894。
 《無錫日報》,1943。
 《萬國公報》,1894。
 《農鑛公報》(鎮江),1928-1930。
 《錫報》,1929。
 The Engineer, 1871.
 The North China Herald, 1869-1920.
 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 1871-1935.
 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Market Report, 1869.
專著
 《上海之機製工業》,上海:中華書局,1933。
 《久保田鐵工所八十年の歩み》,大阪:久保田鐵工所,1970。
 《中國內燃機工業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日本農業發達史》,東京:中央公論社,1954。
 《本行在武進辦理電力及機器灌溉情形》,南京:中國農民銀行,1947。
 《決戦期農林政策大綱》,東京:農村議員同盟,1943。
 《東京の貿易組合》,東京:東京市商工貿易組合協会,1939。
 《南京農業大學發展史》,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
 《南滿洲電氣株式會社沿革史》,大連:南滿洲電氣株式會社,1930。
 《最新機器綜合型録》,東京:日本科学技術連盟,1948。
 《新中国の機械業》,東京:東亞経済研究会,1960。
 《新中動力機廠史》,上海:新中動力機廠,1987。
 《新農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
 《當代中國的農業機械工業》,北京:新華書店,1988。
 《當代中國的農業機械化》,北京:新華書店,1991。
 《農業工程與農業發展》,臺北: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1976。
 《滿州久保田鑄鐵管株式會社創立五週年紀念》,大阪:久保田鐵工所,1941。
 《滿拓》,新京:滿州拓殖公社,1943。
 ユネスコ東アジア文化研究センター,《資料御雇外国人》,東京:小學館,1975。
 上田正昭監修,《日本人名大辞典》,東京:講談社,2001。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編,《大隆機器廠的產生、發展和改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久保亨,《戦間期中囯の綿業と企業経営》,東京:汲古書院,2005。
 大河內正敏,《農村の機械工業》,東京:科學主義工業社,1938。
 大陸機工業研究小組編,《大陸匪區農業機械工業概況》,臺北:經濟部,1970。
 小倉武一編,《近代における日本農業の發展》,東京:不二出版,1964。
 山本有造,《「満洲国」経済史研究》,名古屋:名古屋大學出版会,2003。
 山本秀夫,《海外諸国における農業構造の展開》,東京:農業総合研究所,1966。
 山本彥晴,《滿州の農業試驗研究史》,東京:農林統計出版社,2013。
 中美農業技術合作團,《改進中國農業之途徑——中美農業技術合作團報告書》,上海:商務印書館,1947。
 中國工業經濟研究所編,《中國工業建設的程序》,上海:工商經濟出版社,1949。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主編,《上海民族機器工業》,北京:中華書局,1966。
 天野元之助,《中國農業史研究》,東京:御茶の水書房,1989。
 木村茂光編,《日本農業史》,東京:吉川弘文館,2010。
 木村靖二,《日本戰時食糧政策》,東京:白揚社,1939。
 王玉茹、燕紅忠,《世界市場價格變動與近代中國產業結構模式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王德春,《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與中國(1945-1947)》,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平賀明彥,《戦前日本農業政策史の研究》,東京:日本経済評論社,2003。
 平實,《國土計劃と戰時經濟政策》,東京:巖松堂,1944。
 札幌中央放送局編,《異國北海道》,札幌:北方書院,1948。
 民主主義科学者協会農業部会編,《日本農業年報》,東京:月曜書房,1949。
 永田稠,《滿州移民夜前物語》,東京:日本力行會,1942。
 田島富穗編,《奉天省農事合作社誌》,奉天:奉天興農合作社聯合會,1942。
 石川滋編,《中国経済の長期展望 III》,東京:アジア経済研究所,1967。
 吉岡金市,《日本農業と勞動力》,東京:白揚社,1942。
 朱蔭貴,《近代中國:金融與證券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竹中憲一,《人名事典「満州」に渡った一万人》,東京:皓星社,2012。
 衣保中,《東北農業近代化研究》,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佐藤武夫,《農業勞動の生產性の昂揚と食糧增產——満洲に於ける農業機械化の並にその方案》,日満農政研究報告第10輯,新京:日満農政研究會,1941。
 佐藤武夫,《滿洲農業再編成の研究》,東京:株式會社生活社,1942。
 佐藤造機株式會社50年史編輯室編,《50年の歩み》,島根縣:佐藤造機,1946。
 余敏玲,《形塑「新人」:中共宣傳與蘇聯經驗》,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5。
 助川啓四郎,《戦力増強と農村問題》,東京:高山書院,1944。
 坂本進一郎,《満洲国と興農合作社:満洲農業近代化に貢献した人々》,東京:三九出版,2012。
 李登輝,《臺灣農工部門間之資本流通》,臺北:臺灣銀行,1972。
 李瑛,《民國時期大學農業推廣研究》,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2。
 李達嘉,《商人與共產革命,1919-1927》,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5。
 周昕,《中國農具發展史》,濟南:山東科學技術,2005。
 周憲文編,《中國不能以農立國論爭》,重慶:中華書局,1941。
 東北財経委員会調查統計處編,《旧満州経済統計資料:偽満時期東北経済統計1931-1945》,東京:柏書房,1991。
 松山良三,《日本の農業史》,東京:新風社,2004。
 松野傳,《プラウ史考——特に北海道に於けるプラウ發達史に就て》,奉天農業大學研究資料第21號,奉天:奉天農業大學,1941。
 林查理、吳相湘,《農業機械學》,南京:金陵大學農業工程學會,1949。
 侯嘉星,《1930年代國民政府的造林事業:以華北平原為個案研究》,臺北:國史館,2011。
 南滿州鐵道株式會社北滿經濟調查所編,《滿州在來農法批判》,大連:南滿州鐵道株式會社,1942。
 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編,《滿洲の機械農業に就いて》,奉天:滿州國鐵路總局,1936。
 姚公振,《中國戰後農業金融政策》,重慶:中華書局,1944。
 昭和研究会編,《長期建設期に於ける我国労働政策》,東京:東洋経済出版部,1939。
 津田守誠,《增產計畫の實績並に今後の方向》,日滿農政研究報告第7輯,新京:日滿農政研究會,1941。
 凌道揚,《中國農業之經濟觀》,上海:商務印書館,1926。
 孫清波編,《農業機械的演進》,臺北:正中書局,1950。
 島一郎,《中國民族工業の展開》,京都:ミネルウア書房,1978。
 徐友春主編,《民國人物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
 柴田善雅,《中国占領地日系企業の活動》,東京:日本経済評論社,2008。
 袁家明,《近代江南地區灌溉機械推廣應用研究》,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高橋正則,《決戰滿州國の全貌》,東京:山海堂出版部,1943。
 堀和生,《朝鮮工業化の史的分析》,東京:有斐閣,1995。
 堀經夫,《外地經濟の研究》,東京:巖松堂書店,1943。
 常松榮,《北方農業機具解說》,東京:北方文化出版社,1943。
 張力,《國際合作在中國:國際聯盟角色的考察,1919-1946》,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9。
 張朋園、林泉訪問,郭廷以校閱,《林繼庸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1983。
 張憲文主編,《金陵大學史》,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
 細野重雄,《アメリカ農業の機械化》,東京:農業綜合研究刊行会,1949。
 野依秀市編,《明治大正產業史》,東京:實業之世界社,1929。
 陳慈玉,《近代中國的機械繅絲工業(1860-1945)》,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
 勝部真人,《明治農政と技術革新》,東京:吉川弘文館,2002。
 惲震、王崇植,《中國各大電廠紀要》,南京:建設委員會,1931。
 森喜一,《再編成過程中の日本中小產業》,東京:八元社,1941。
 渡辺正雄,《お雇い米国人科学教師》,東京:北泉社,1996。
 渡邊銕蔵,《國策會社概要》,東京:渡邊經濟研究所,1939。
 費孝通,《江村經濟》,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87。
 須永徳武編,《植民地台湾の経済基盤と産業》,東京:日本経済評論社,2015。
 戦後日本の食料・農業・農村編集委員會編,《戦時体制期》,東京:農林統計協會,2003。
 新中工程公司編,《灌溉新編》,上海:新中工程公司,1929。
 楊大金,《現代中國實業誌》,上海:商務印書館,1940。
 農林省農政局編,《日本農業の機械化》,大阪:富民協會出版部,1963。
 農林省農政局編,《農機具ザービス・ステーション》,東京:資料社,1949。
 鈴木小兵衛,《満洲の農業機構》,東京:白揚社,1935。
 鈴木邦夫編,《満州企業史研究》,東京:日本経済評論社,2007。
 滿史會,《滿州開發四十年史》,東京:滿史會,1964。
 滿拓會編,《写真紀錄・滿州開拓の譜系》,東京:あずさ書房,1988。
 滿洲國通信社政經部編,《滿洲經濟十年史》,新京:滿洲國通信社,1942。
 趙永良主編,《無錫名人辭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89。
 趙岡等編著,《清代糧食畝產量硏究》,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
 樓世洲,《職業教育與工業化——近代工業化進程中江浙滬職業教育考察》,上海:學林出版社,2008。
 模範灌溉管理局編,《模範灌溉》,建設委員會事業報告第4期第2號,南京:建設委員會模範灌溉管理局,1935。
 潘君祥主編,《中國近代國貨運動》,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6。
 潭熙鴻主編,《十年來之中國經濟》,上海:中華書局,1948。
 蔡行濤,《抗戰前的中華職業教育社(一九一七—一九三七)》,臺北:東大圖書,1988。
 蔡秉璋、李福田,《江南實業參觀記》,高陽:同和織染工廠,1936。
 蔣乃鏞編,《上海工業概覽》,上海,學者書店,1947。
 鄧雲特,《中國救荒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93。
 鄭會欣,《從投資公司到官辦商行》,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
 澤田貴之,《アジア綿業史論:英領期末インドと民囯期中囯の綿業を中心として》,東京:八朔社,2003。
 應飛主編,《上海糧食志》,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5。
 謝國興,《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安徽省(1860-1937)》,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
 藤原辰史,《稲の大東亜共栄圈:帝國日本の,〈緑の革命〉》,東京:吉川弘文館,2012。
 藤原慶三,《興農合作社に就て》,橫濱正金銀行調查報告第138號(東京:橫濱正金銀行調查部,1943。
 嚴鵬,《戰略性工業化的曲折展開:中國機械工業的演化(1900-1957)》,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櫻井武雄,《農業史:近代日本農業の步み》,東京:新評論社,1956。
 Barger, Harold & Hans H. Landsberg. American Agriculture, 1899-1939: A Study of Output, Employment and Productivity. New York: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Inc., 1942.
 Chang, Pei-kang. Agriculture and Industrialization: The Adjustments that Take Place as an Agricultural Country is Industrialized.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1949.
 Cochrane, Willard W.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Agriculture: A Historical Analysis.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c1979.
 Dennis, W. H. Metallurgy: 1863-1963. Chicago: Transaction Publishers, c1963.
 Faure, David. The Rural Economy of Pre-Liberation China: Trade Expansion and Peasant Livelihood in Jiangsu and Guangdong, 1870 to 1937. Hong Kong;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Gerth, Karl. China Made: Consumer Culture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Nation.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Hopkins, John A. Changing Technology and Employment in Agriculture. New York: Da Capo Press, c1973.
Huang, Philip C.C. The Peasant Economy and Social Change in North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Krech, Shepard, J.R. McNeill & Carolyn Merchant, eds. Encyclopedia of World Environmental History. New York: Routledge, New York:Routledge, 2004.
 Little, Daniel. Understanding Peasant China: Case Studies in the 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 New Haven, 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9.
 Liu, Ta-chung & Yeh, Kung-chia. The Economy of the Chinese Mainland: National Incom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1933-1959.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5.
 Muscolino, Micah S. Fishing Wars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Late Imperial and Modern China.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Myers, Ramon H. The Chinese Peasant Econom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Hopei and Shantung, 1890-1949.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0.
 North, Douglass C. 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North, Douglass C. Structure and Change in Economic History. New York: Norton, c1981.
 Park, Soon-Won. Coloni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Labor in Korea: The Onoda Cement Factory.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1999.
 Perdue, Peter C. Exhausting the Earth: State and Peasant in Hunan, 1500-1850.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Perkins, Dwight H.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1368-1968. Chicago: Aldine, 1969.
 Rawski, Thomas G. Economic Growth in Prewar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9.
 Rawski, Thomas. G. China`s Transition to Industrialism: Producer Good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80.
 Rogin, Leo. The Introduction of Farm Machinery. Berkeley, Cali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31.
 Shiroyama, Tomoko. China During the Great Depression: Market, State, and the World Economy, 1929-1937.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Toynbee, Arnold & Veronica M. Toynbee eds. The Realignment of Europe. New York; London: Johnson Reprint Co, 1972.
 W. G. Phillips著,掠本勤譯,《米国とカナダの農機工業:米国農機工業系列化の歴史と,カナダ農機工業競争上の諸問題》,東京:新農林社,1962。
 Who`s Who in China: Biographies of Chinese Leaders. Shanghai: The China weekly review, 1936.
期刊及學位論文
 〈八匹馬力之定式煤油引擎〉,《農學雜誌》,期3,1928年9月,無頁碼。
 〈三十七年度農墾處業務簡報〉,《機械農墾》,卷2期3,1949年3月,頁76-78。
 〈上海新中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概況〉,《商業雜誌》,卷4期2,1929年2月,頁1-4。
 〈上海節約用電辦法〉,《銀行週報》,卷30期38,1947年9月,頁30。
 〈上海機器廠〉,《工商調查通訊》,號293,1943年11月,頁1-4。
 〈大量トラクターの購入〉,《滿拓會會誌》,第3集,東京:滿拓會,1982,頁65。
 〈工業調查:廣州中國農業機械公司透視〉,《經濟導報》,期115,1949年4月,頁11-14。
 〈中南區農業機械計畫會議〉,《新華月報》,1952年第9期,1952年9月,頁120-121。
 〈中國農業機械公司〉,《技協通訊》,期19,1948年2月,頁4。
 〈中國農業機械公司南京分廠概況〉,《中華國貨產銷協會每週彙報》,卷6期12,1949年3月,頁1。
 〈中國農業機械公司概況〉,《現代經濟通訊》,期279,1948年10月,頁6-8。
 〈中華新農具推行所概況〉,《教育與職業》,期156,1934年7月,頁325-327。
 〈中華職教社推行新農具〉,《教育與民眾》,卷1期4,1929年11月,頁12。
 〈中華職業學校出路暢旺〉,《教育與職業》,期187/188,1937年10月,頁623-626。
 〈中華職業學校出路優暢〉,《教育與職業》,期166,1935年5月,頁441-442。
 〈中華職業學校重訂機械科課程綱要草案〉,《教育與職業》,期129,1931年10月,頁703-734。
 〈中華職業學校校務報告〉,《教育與職業》,期42,1923年2月,頁33-36。
 〈中華職業學校概況〉,《教育與職業》,期149,1933年10月,頁693-705。
 〈中華職業學校概況〉,《教育與職業》,期36,1922年5月,頁1-18。
 〈中華職業學校概況一覽〉,《教育與職業》,期16,1919年12月,頁1-18。
 〈中華鐵工廠〉,《中華國貨產銷協會每週匯報》,卷2期28,1936年7月,頁2。
 〈介紹救濟農村唯一辦法〉,《農村經濟》,卷1期5,1934年3月,頁43。
 〈六河溝公司鍊鐵廠近狀〉,《礦業週報》,集2,南京:中華鑛業學社,1929,頁427-428。
 〈日本中小工業の滿洲移駐要領〉,《東洋貿易研究》,卷20號18,1941年10月,頁24-25。
 〈日本自製紡織機不敷供給〉,《紡織周刊》,卷1期26,1931年10月,頁691。
 〈日本豐田式自動織機〉,《紡織時報》,期619,1929年8月,頁76。
 〈出品全國免稅〉,《農鑛通訊》,期50,1930年9月,頁4。
 〈四年來之江蘇農具製造所〉,《中行月刊》,卷5期4,1932年10月,頁103-105。
 〈平南灌溉合作社籌備委員會工作進行計畫大綱〉,《民教通訊》,期9,1934年3月,頁3。
 〈本公司有關事業概述〉,《貴州企業季刊》,卷2期2,1944年6月,頁122-127。
 〈本年度滿州移駐工場內定〉,《東洋貿易研究》,卷21號15,1942年5月,頁26。
 〈本年度滿州移駐引當工場決定〉,《東洋貿易研究》,卷22號22,1943年11月,頁42。
 〈本國廠家自製摩托〉,《新中華》,卷1期3,1933年7月,頁10。
 〈本處業務概況及展望〉,《機墾通訊》,期9,1948年7月,頁4-7。
 〈全國唯一之蘇省農具製造所〉,《中行月刊》,卷6期1/2,1932年2月,頁199-200。
 〈有關農業工程的新聞〉,《科學世界》,18卷6/7期,1949年12月,頁138-139。
 〈江西大型農具工廠 分署與中國農業機械公司合作〉,《行總週報》,期41,1947年1月,頁13。
 〈江蘇省立農具製造所之過去與將來〉,《江蘇月報》,卷2期6,1934年11月,頁42-43。
 〈江蘇省立農具製造所出品之一般〉,《江蘇建設》,卷2期5,1935年5月,廣告頁。
 〈江蘇省立農具製造所致各地農村合作社書〉,《蘇農》,卷1期7,1930年7月,頁14。
 〈江蘇省立農具製造所帶規模製造墾殖本省鹽區荒地各式農具計畫概要〉,《江蘇建設》,卷1期1,1934年3月,頁89-105。
 〈江蘇省農具製造事業〉,《江蘇建設月刊》,卷3期4,1936年4月,頁64。
 〈江蘇省農具製造所之出品〉,《東方雜誌》,卷30期14,1933年7月,頁viii。
 〈金華縣北溪灌溉合作社碾米部〉,《中國農民銀行月刊》,卷2期3,1937年3月,無頁碼。
 〈附屬各機關狀況〉,《教育與職業》,期63,1925年3月,頁217-218。
 〈保送機械電機畢業生赴中國農業機械公司服務〉,《中山大學校刊》,期15,1948年9月,頁3。
 〈建設委員會第一灌溉區委員會戽水機試驗所〉,《太湖流域水利季刊》,卷3期3,1930年5月,無頁碼。
 〈指導新豐漁干村組織灌溉合作社〉,《農鑛通訊》,期40,1930年6月,頁4。
 〈指導農民組織灌溉合作社〉,《農業革命》,卷1期3,1932年2月,頁23-24。
 〈昭和十六年度(康德八年度)に於ける滿州移駐工場決定〉,《工商通報》,號22,1941年5月,頁44。
 〈訓令各徵收局奉財政部訓令江蘇省立農具製造所出品准免稅厘行銷國內文〉,《浙江財政月刊》,期32,1930年8月,頁56-57。
 〈商部奏酌擬獎給商勳章程摺〉,《東方雜誌》,卷3號12,1906年11月,頁223。
 〈推行新農具〉,《教育與職業》,期108,1929年10月,頁1429。
 〈推行新農具〉,《教育與職業》,期113,1930年4月,頁43。
 〈推廣新農具訊〉,《農業週報》,期3,1929年11月,頁79。
 〈移民用鋼鐵配給と商工省〉,《農業の滿洲》,卷10號10,1938年10月,頁42-47。
 〈陳君慧的心血結晶偽中央農具廠內幕〉,《新天地》,卷2期9,1946年4月,頁10。
 〈最近ニ於ケル露國製造工業〉,《農商務省商工會報》,明治45年第3號,1912年3月,頁28-49。
 〈發給灌溉合作社購運戽水機器證明書〉,《農鑛通訊》,期47,1930年8月,頁3。
 〈新農具推行〉,《教育與職業》,期125,1931年6月,頁412。
 〈粵籌設農業機械公司〉,《行總週報》,期2,1947年2月,頁44。
 〈農具製造所擴充之農具推廣〉,《農鑛通訊》,期5,1929年10月,頁6。
 〈農業機械公司全國設廠八處〉,《商業月報》,卷24期7/8/9,1948年9月,頁2。
 〈農機具工場滿州移駐〉,《現代農業》,卷6號8,1940年8月,頁37。
 〈農機具實演展覽會〉,《農業の滿州》,卷9號9,1937年12月,頁45-48。
 〈農機關係を北邊に集中〉,《工業評論》,卷26號8,1940年8月,頁43。
 〈滿州拓殖の附帶事業〉,《滿州經濟情報》,卷2號3,1937年2月,頁26。
 〈滿州國に於ける興農合作社問題〉,《東亞貿易研究》,卷19號4,1940年4月,頁10-30。
 〈滿州移駐工場の現狀〉,《東洋貿易研究》,卷22號24,1943年12月,頁1-17。
 〈廣告〉,《農業週報》,期12,1930年1月,無頁碼。
 〈論考察農業〉,《東方雜誌》,卷3號6,1906年4月,頁91-96。
 〈遷桂五年的中華鐵工廠〉,《實業之友》,卷1期9,1943年9月,頁19、28。
 〈鴉湖籌辦織灌溉合作社〉,《農事雙月刊》,卷9期3,1932年9月,頁23-24。
 〈機器廠發明新式農具感言〉,《中國實業雜誌》,卷6期6,1915年6月,頁89-90。
 〈興農合作社概況〉,《國際月報》,號32,1943年8月,頁145-146。
 〈擴充經費後之蘇農具製造所〉,《農業週報》,期5,1929年11月,頁138。
 〈籌備中之平南灌溉合作社〉,《民教通訊》,期8,1934年2月,頁8。
 〈蘇省設立農具製造所〉,《教育與職業》,期98,1928年9月,頁574。
 〈蘇農具製造所呈准擴充〉,《農業週報》,期3,1929年11月,頁79。
 〈灌溉合作社社員必備的常識〉,《農村合作》,期43,1933年7月,頁5-7。
 中津武夫,〈農業機械の世界貿易狀況〉,《現代農業》,卷3號9,1937年9月,頁45-52。
 今井良一,〈満洲における地域資源の収奪と農業技術の導入——北海道農法と満洲農業開拓民〉,野田公夫編,《日本帝国圏の農林資源開発》,京都:京都大学学術出版社,2013,頁231-257。
 木村靖二,〈日本農業の機械化されるまで〉,《現代農業》,卷2號7,1936年7月,頁25-31。
 王聿鈞,〈抗戰時期中農所的發展和貢獻〉,《近代中國農村經濟史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9,頁85-118。
 王志剛,〈台灣區農業機械供給與需求之研究〉,臺北:工業技術研究院金屬工業研究所研究報告,1974。
 王振漢,〈電力灌溉與民食問題〉,《商業雜誌》,卷5期8,1930年8月,頁1-4。
 王業鍵,〈近代中國農業的成長及其危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7,1978年6月,頁355-370。
 王憲群,〈蒸汽推動的歷史:蒸汽技術與晚清中國社會變遷(1840-1890)〉,《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64期(2009年6月),頁41-85。
 本岡玉樹,〈滿洲國農業を機械的應用について〉,《工業評論》,卷25號5,1939年5月,頁64-67。
 王樹槐,〈江蘇武進戚墅堰電廠的經營,1928-1937〉,《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21,1992年6月,頁1-51。
亦敏,〈中華鐵工廠〉,《機聯會刊》,期93,1934年4月,頁23-25。
 全漢昇,〈上海在近代中國工業化中的地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29卷下,1958,頁461-497。
 全漢昇,〈山西煤礦資源與近代中國工業化的關係〉,《中央研究院院刊》,期3,1956年12月,頁161-185。
 全漢昇,〈漢冶萍公司歷史的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臺北:稻鄉出版社,1991,下冊,頁723-829。
 朱子香,〈本市碾米業之概況〉,收入上海市糧食委員會編,《上海的民食問題》,上海:商務印書館,1931,頁125。
 朱夏聲,〈三十年代的中華新農具推行所〉,收入《社史資料選輯》,輯1,北京:中華職業教育社內部資料,1980,頁145-151。
 朱顯靈、胡化凱,〈建國初期農具改良政策及實效分析〉,《安徽史學》,2007年第4期,2007年8月,頁94-97。
 何旭豔,〈論清末新政農業政策對中國近代農業的影響〉,《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卷31期2,2002年4月,頁32-38。
 何榮琨,〈武錫區電力灌溉合作概況〉,《合作界》,卷1期7,1935年12月,頁135-137。
 呂紹理,〈一九三○年代中國的米糧貿易〉,《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期14,1997年5月,頁179-196。
 巫寶三,〈農業機械化的展望〉,收入湯佩松、巫寶三編,《農業十論》,重慶:獨立出版社,1943,頁34-43。
 李力庸,〈走出實驗室——抗戰時期農產促進委員會的農業推廣事業(1938-1944)〉,《兩岸發展史研究》,期6,2008年12月,頁25-70。
 李孟霖,〈機器灌溉法〉,《農行月刊》,卷3期7,1936年7月,頁92。
 李陵,〈電力灌溉之一個實例:四川省金堂縣之水電灌溉事業〉,《資源委員會月刊》,卷1期1,1939年4月,頁39-55。
 村越信夫,〈満洲に於ける農業の機械化に就て〉,《農業機械学会誌》,卷3號4,1939年4月,頁273-280。
 村越信夫,〈滿洲機械農業可能論〉,《新天地》,卷16號7,1936年1月,頁10-26。
 汪德彰,〈機械農墾管理處的任務〉,《機墾通訊》,期16/17,1948年11月,頁3-4。
 沈志忠,〈近代中美農機具事業交流與合作探析〉,《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10年第4期,2010年8月,頁128-134。
 沈志忠,〈近代美國農業科技的引進及其影響評述〉,《安徽史學》,2003年第3期,2003年3月,頁78-80。
 沈宗瀚,〈重建中農所與創辦農復會的回憶〉,《傳記文學》,卷9期1,1966年7月,頁12-17。
 沈熙梁,〈創建中的中國農業機械公司〉,《工程界》,卷3期2,1948年2月,頁11-14。
 谷春帆,〈中國工業化之前提〉,《經濟動員》,卷2期2,1938年12月,頁75-81。
 周琇環,〈中英庚款會的生產建設事業——以水利與工業為例〉,《國史館學術集刊》,期18,2008年12月,頁1-48。
 岡部桂史,〈久保田鉄工所と三菱商事:1930年代を中心として〉,《名城大学総合研究所紀要》,號15,2010,頁75-78。
 岡部桂史,〈近代日本の地方機械工業:農業機械工業史研究〉,大阪:大阪大学経済学研究科博士論文,2005。
 岡部桂史,〈戦前期日本農業機械工業と海外市場〉,《立教経済学研究》,卷59號4,2006年3月,頁193-214。
 岡部桂史,〈戦前期日本農業機械工業の市場構造〉,《名城論叢》,卷5號2,2008年9月,頁69-89。
 岡部桂史,〈戦間期日本農業機械工業の展開〉,《経営史学》,卷38號1,2003年6月,頁24-49。
 岡部桂史,〈戰時經濟統制の展開と農業機械工業〉,《大阪大學經濟學》,卷64號2,2014年9月,頁70-86。
 延仲,〈我國機械之入口貿易〉,《國際貿易導報》,卷4期6,1932年11月,頁97-102、108。
 服部進,〈滿州に於ける農機具須給の現況と內地業界への要望〉,《現代農業》,卷5號1,1939年1月,頁24-26。
 松本治彥,〈中小商工統制篇〉,大阪每日新聞社、東京日日新文社編,《統制經濟講座》,卷7,東京:一元社,1941,頁253-254。
 林美莉,〈日汪政權的米糧統制與糧政機關的變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37,2002年6月,頁145-186。
 侯坤宏,〈「農技派」與戰前糧食生產〉,《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二屆討論會》,臺北:國史館,1993,頁439-471。
 侯嘉星,〈中國近代農業機械化發展——以抽水機灌溉事業為例〉,《民國研究》,期24,2013年10月,頁165-179。
 侯嘉星,〈中國農業機械公司與中國近代農業機械化發展(1943-1949)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期42,2014年11月,頁137-185。
 侯嘉星,〈動力機器進口與近代中國工業化(1910-1937)〉,《國史館館刊》,期39,2014年3月,頁1-48。
 侯嘉星,〈戰前山東地區的漁業競爭與漁輪機動化發展(1921-1937)〉,《政大史粹》,期21,2011年12月,頁27-62。
 咸金山,〈中國近代機灌事業的發展〉,《中國農史》,1989年2期,1989年4月,頁45-51。
 姚絅章,〈水稻灌溉生產合作社之經營〉,《合作事業》,卷1期5,1939年11月,頁13-21。
 姚絅章,〈灌溉合作在社會變革過程中的任務〉,《中農月刊》,卷1期3,1940年3月,頁8-10。
 春勳,〈模範灌溉龐山實驗場〉,《蘇州史志資料選集》,蘇州:蘇州市檔案局,1989,頁186-192。
 洪振強,〈1928年中華國貨展覽會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3。
 茅盾,〈「現代化」的話〉,《申報月刊》,卷2期7(1933年7月),頁105-110。
 風波,〈最近之中華職業學校〉,《教育與職業》,期113,1930年4月,頁9-15。
 孫清波,〈電力灌溉與發展農村經濟〉,《農業推廣》,期4,1933年6月,頁40-46。
 島一郎,〈近代中國における民族機械工業の展開〉,《同志社大學経済學論叢》,卷33期2-4,1984,頁254-331。
 徐兆銀,〈近代無錫的機械工業〉,收入李祖法、茅家琦等編,《無錫近代經濟發展史論》,無錫:企業管理出版社,1988,頁135-141。
 徐秀麗,〈中國近代糧食畝產的估計——以華北平原為例〉,《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1期,1996年2月,頁165-181。
 徐建生,〈抗戰前中國機械工業的發展與萎縮〉,《中國經濟史研究》,2008年4期,2008年8月,頁88-95。
 根本元春,〈滿洲國農業と農機具界の將來〉,《現代農業》,卷2號7,1936年1月,頁56-66。
 神田勝亥,〈滿州の水田事業〉,秋田忠義編,《圖解滿州產業大系》,東京:新知社,1933,卷1,頁218-224。
 袁家明、惠富平,〈近代江南新型灌溉經營形式——“包打水”研究〉,《中國農史》,2009年第1期,2009年2月,頁104-113。
 馬俊亞,〈工業化與土布業:江蘇近代農家經濟結構的地區性轉型〉,《歷史研究》,2006年第3期,2006年6月,頁98-117。
 馬敏、洪振強,〈民國時期國貨展覽會研究:1910-1930〉,《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卷48期4,2009年7月,頁69-83。
 高遠峰,〈籌辦平南灌溉合作社之經過及其教訓〉,《民教園地》,卷3期1,1935年1月,頁75-96。
 高橋克己,〈北滿地方の機械農業と其の成績〉,《現代農業》,卷3號9,1937年9月,頁11-23。
 堀和生,〈兩次大戰之間東亞的工業性分工:對機械貿易的分析〉,《東亞近代經濟的形成與發展》,臺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學研究中心,2005,頁153-192。
 張玉法,〈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農業改良,1901-1916:沿海沿江十三個省區的比較研究〉,《史學評論》,期1,1979年7月,頁119-159。
 張玉法,〈青島的政權轉移與工業發展(1929-1949)〉,《薪火集:傳統與近代變遷中的中國經濟》,臺北:稻鄉出版社,2001,頁173-239。
 張玉法,〈清末民初的外資工業〉,《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16,1987年6月,頁129-250。
 張玉法,〈清末民初的民營工業〉,《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18,1989年6月,頁315-561。
 張玉法,〈清末民初的官督商辦工業〉,《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17下,1988年12月,頁35-68
 張含英,〈論灌溉〉,《山東省建設月刊》,卷3期8,1933年8月,頁12-53。
 張建,〈中国東北地域における農業技術の進歩と農業の発展——1910-1950年代を中心に〉,岡山:岡山大学大学院社会文化科学研究科博士論文,2014。
 張建華,〈發展經濟學的鼻祖——記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張培剛〉,《湖北社會科學》,2015年第6期,頁2。
 張鴻基,〈鐵工廠報告〉,《教育與職業》,期16,1919年12月,頁49-50。
 清川雪彦,〈中国繊維機械工業の発展と在華紡の意義〉,《経済研究》,卷34期1,1983年1月,頁29-39。
 莊司博史,〈中華民国期華北における機械製粉業:山東省済南を事例として〉,《社會經濟史學》,卷76期4,2011年2月,頁571-591。
 郭熙保,〈張培剛對發展經濟學的開創性貢獻〉,《經濟學動態》,2011年第12期,頁131-135。
 陳正謨,〈各省農工雇庸習慣之調查研究(續完)〉,《中山文化教育館季刊》,卷1期2(1934年11月),頁751-770。
 陳正謨,〈各省農工雇庸習慣之調查研究〉,《中山文化教育館季刊》,創刊號(1934年8月),頁330-369。
 陳家豪,〈近代台灣人資本與企業經營:以交通業為探討中心(1895-1954)〉,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13。
 陳慈玉,〈1930年代的中國農家副業──以江南蠶絲業和華北織布業為例〉,《近代中國農村經濟史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9,頁577-604。
 陳慈玉,〈斷裂與連續:戰時到戰後初期臺灣重要軍需工業的變遷〉,《兩岸發展史研究》,期7,2009年6月,頁145-189。
 陳錫祥,〈中國農業機械公司總廠之長成〉,《工程界》,卷3期2,1948年2月,頁6-10。
 黄小彤,〈戰後工業化的努力:鄉村工業示範的興起和發展〉,《中國農史》,2006年第1期,2006年2月,頁82-91。
 富澤芳亞,〈近代中國紡織業と洋行——中國紡織業の「黃金時期」における紡績機械輸入〉,《史學研究》,號224,1999年5月,頁24-45。
 森時彥,〈一九二三年恐慌〉,《東方學報》,第65期,1990年3月,頁509-541
 童伯型,〈記中華鐵工廠〉,《社史資料選輯》,輯1,北京:中華職業教育社內部資料,1980,頁75-78。
 費孝通,〈農村勞力的利用〉,《社會科學學報》,期1(1941年1月),頁119-138。
 黃炎培,〈介紹上海機器廠〉,《國訊》,期86,1935年2月,頁484。
 鄒樹文,〈看了幾個灌溉合作社以後的感想〉,《合作月刊》,卷3期6,1931年8月,頁3-5。
 褚玉如,〈解答農民組織灌溉合作社幾個實際問題〉,《蘇農》,卷2期5,1931年5月,頁6-10。
 趙泉民,〈論晚清的重農思潮〉,《社會科學研究》,2000年第3期,2000年6月,頁123-129。
 趙國鴻,〈灌溉儲藏合作社的資金問題〉,《蘇農》,卷2期2,1931年2月,頁9-10。
 趙朝峰,〈清末新政與中國農業近代化〉,《首都師範大學學報》,期138,2001年1月,頁12-17。
 趙慶寺,〈外援與重建:中國戰後善後救濟簡評〉,《史林》,2006年第5期,2006年10月,頁71-75。
 趙慶寺,〈合作與衝突: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對華物資禁運述評〉,《安徽史學》,2010年第2期,2010年4月,頁44-52。
 劉素芬,〈南京國民政府工業獎勵政策之檢討——以特種工業獎勵法為例(1929~1934)〉,張忠民、陸興龍、李一翔編,《近代中國社會環境與企業發展》,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頁21-49。
 劉素芬,〈南京國民政府的獎勵工業與提倡國輪政策——以招商局的水陸聯運為例〉,虞和平、胡政編,《招商局與中國現代化:「紀念招商局成立13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頁248-269。
 劉端生,〈中國農業僱傭勞動者現狀的分析〉,《實業部月刊》,卷1期9(1936年9月),頁81-92。
 廣部達三,〈滿洲の農業機械に就て〉,農業と機械社編,《滿洲農業と農業機械化》,東京:農業と機械社,1937,頁44-54。
 潘文安,〈中華職業學校試辦工科之新計畫〉,《教育與職業》,期83,1927年3月,頁105-117。
 潘文安,〈中華職業學校試辦新工科之回顧〉,《教育與職業》,期82,1927年2月,頁57-64。
 蔣一道,〈英帝國主義對華鋼鐵業和機器業〉,《新聲月刊》,期20,1929年12月,頁27-29。
 鄭厚博,〈浙東蘭溪農業雇工勞動之分析〉,《勞工月刊》,卷4期10(1935年10月),頁1-7。
 蕭李居,〈日本的戰爭體制——以興亞院為例的探討(1938-1942)〉,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1。
 戴鞍鋼,〈近代上海與江南城鄉的軋花、碾米與機器灌溉業〉,上海檔案館編,《上海檔案史料研究》,輯14,上海:三聯書局,2013,頁45-59。
 薗村光雄,〈開拓地に於ける農機具の改良法〉,《農業の滿州》,卷11號6,1939年6月,頁490-496。
 薗村光雄,〈農業揚水機の變遷〉,《現代農業》,卷2號7,1936年1月,頁5-18。
 薗村光雄著,劉大同譯,〈東北農具改良之成績〉,《機械農墾》,卷2期1,1949年1月,頁19-25。
 薛暮橋,〈中國農業中的雇傭勞動〉,《中國農村》,卷2期5(1936年5月),頁51-59。
 謝國興,〈一九四○年代中國農政機構的專技人員〉,《抗戰建國史研討會論文集(1937-1945)》,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5,頁619-663。
 豐田喜一郎著,王瑞基、葛宣譯,〈豐田自動織機使用法〉,《華商紗廠聯合會季刊》,卷8期4,1930年10月,頁98-109。
 羅虔英,〈怎麼去辦理灌溉合作社〉,《浙江合作》,期27,1934年8月,頁2-5。
 羅朝暉,〈“以農立國”與“以工立國”之爭——20世紀40年代關於中國發展道路論爭的再認識〉,《長春師範學院學報》,卷26期1,2007年2月,頁43-47。
 藤井満洲男,〈中国の農業機械化政策の發展〉,《世界経済評論》,卷4期8,1960年7月,頁24-30。
 關要二,〈理想的朝鮮農村と農工併進問題〉,《朝鮮彙報》,1938年9月號,頁16-20。
 嚴立賢,〈略論近代中國工業化的農業條件〉,《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3期,1999年6月,頁125-139。
 嚴恆敬,〈高淳縣南蕩圩灌溉合作社開車紀〉,《合作月刊》,卷3期5,1931年7月,頁12-15。
 嚴恆敬,〈高淳縣南蕩圩灌溉合作社調查紀〉,《蘇農》,卷2期2,1931年7月,頁5-8。
 嚴恆敬,〈敬告經營灌溉合作者〉,《合作月刊》,卷3期7,1931年9月,頁12-14。
 嚴鵬,〈中國農業機械公司的創立與發展(1943-1949)〉,《中國農史》,2014年第3期,2014年6月,頁33-43。
 嚴鵬,〈抗戰前江南機械製造業對農村經濟的輻射——以農田灌溉為例〉,《民國檔案》,2011年第1期,2011年2月,頁75-80。
 龔敏達,〈中華職業學校機械科的實習工廠〉,《社史資料選輯》,輯2,北京:中華職業教育社內部資料,1981,頁34-38。
 龔喜林,〈戰後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善後救濟論述〉,武漢: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碩士論文,2004。
 Elvin, Mark. “Three Thousand Years of Unsustainable Growth: China’s Environment from Archaic Times to the Present.” East Asian History 6, 1993, pp. 7-46.
 Henriot, Christian & Durand, Isabelle. “The Impact of War on Shanghai`s Industrial Structure: A GIS-Based Analysis of the Shanghai Industrial Surveys (1935–1940).” Annals of GIS, 18 (1), March 2012, pp. 45-55.
 Henriot, Christian. “Shanghai Industries under Japanese Occupation: Bombs, Boom and Bust (1937–1945).” In C. Henriot and W. Yeh eds. In the Shadow of the Rising Sun: Shanghai under Japanese Occupa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pp. 17-45.
 Perkins, Dwight H. “Growth and Changing Structure of Twentieth Century Economy.” In China`s Modern Economy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Schwantes, Robert S. “Foreign Employe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 In Ardath W. Burks ed. The Modernizers: Overseas Students, Foreign Employees, and Meiji Japan. Boulder and London: Westview Press, 1985, pp. 207-218.
 Walker, David. “Industrial Location in Turbulent Times: Austria through Anschluss and Occupation.” Journal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12 (2), June 1986, pp. 182-195.
網路資料
 「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無錫柴油機廠」:http://www.wxdew.com/about.aspx?cateid=272 (2016/01/10點閱)。
 「上海機床有限公司」:http://www.smtw.com/cn/aboutus.asp?sid=17 (2015/11/25點閱)。
 「企業史料統合データベース」:https://j-dac.jp/infolib/meta_pub/CsvDefault.exe?DEF_XSL=detail&GRP_ID=G0000004&DB_ID=G0000004kigyo&IS_TYPE=csv&IS_STYLE=default (2016/02/15點閱)。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近現代人物資訊整合系統」:http://mhdb.mh.sinica.edu.tw/mhpeople/index.php (2016/06/13點閱)。
 神戶大學圖書館「新聞記事文庫」:http://www.lib.kobe-u.ac.jp/da/ (2015/12/03點閱)。
 "Grace`s Guide to Britain Industrial History," http://www.gracesguide.co.uk/Main_Page (2015/10/05點閱)。
 Christian Henriot, “Shanghai Industries in the Civil War Period,” Virtual Shanghai, http://www.virtualshanghai.net/Texts/Articles?ID=105 (2016/03/30點閱)。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1001535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15350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陳慈玉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Chen, Tsu Yu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侯嘉星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Ho, Chiah Si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侯嘉星zh_TW
dc.creator (作者) Ho, Chiah Singen_US
dc.date (日期) 201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八月-2016 09:45:05 (UTC+8)-
dc.date.available 3-八月-2016 09:45:0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八月-2016 09:45:05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10015350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9602-
dc.description (描述) 博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歷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015350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近代以來,中國農業現代化以農藥利用、肥料推廣、品種改良及機械化發展為最主要方式。其中農業機器之利用,與機器產業乃至工業、製造業有密切關係,可說是溝通工農部門的關鍵。故本文以農業機器產業為線索,關注農業現代化中工業及其他現代部門參與的情形,及其所發揮之「農工並進」作用。
  農業機器大約自十九世紀末期傳入中國,二十世紀初有少部分商人注意到斯業前景可期,著手製造販售。到1920年代,受到國外農機利用蓬勃發展的影響,江南地區機器業者也有不少轉而生產農業機器。這些以農業機器為主要產品的新式機器廠,發展出標準型號、大量生產,以及成立事務所、刊登廣告、參與展覽會、辦理講習等種種經營與行銷方式,更由於農業機器帶來的大量利潤,吸引資本家投資設廠,也使之轉型為新式企業組織。因此來自農村市場的機器需求,支持了工業部門的機器製造業進展。
  除了民營事業的推進,政府當局也創辦公營製造廠、推廣模範灌溉與合作運動,國家力量促成農業機器利用的擴大。戰時儘管受到一定影響,但汪精衛政府在1940年代復籌措鉅資成立新式農業機器工廠;重慶政府則在同時間成立中國農業機械公司。前者在戰後改組為農林部無錫農具廠,對戰後江南的復員工作及農業生產極為重要;後者則在戰後接受聯總援華物資,承擔「全國農機擴建事業」在各地建立機器廠的任務。大略言之,近代中國農業機器產業之發展,是民間先於政府,但隨後在農業機械化之目標下,國家力量又主導產業成長,這種趨勢在1950年代以後達到高峰。
  整體而言,近代中國農業機器業,並非如過去所認識的規模狹小、技術落後,反而是獲利豐厚的產業;由於在經濟發達地區更容易出現農業機器的利用,故而上海、無錫及常州等地密集普遍的機器工廠,能提供農業機器維修保障,因此以江南為例,可以看出農業機器產業不僅是農業機械化的基礎,也是機器產業提昇技術、擴大獲利之關鍵,二者互為因果。本文以江南為中心,但在空間方面注意到與東北經驗之比較、在時間方面也注意到戰時淪陷區的經營及戰後延續情形,擴大既有研究的時空範圍;通過對農業機器產業的探討,可以觀察工業與農業發展之互動關係,亦為近代中國經濟發展補充另一觀點。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緒論 1
第一章 農業機器產業發展背景 17
  第一節 農業機器利用的主張與早期發展 17
  第二節 經濟發展與環境變遷的影響 28
  第三節 國外經驗的傳入 42
第二章 江南地區農業機器產業之經營(1925-1939) 53
  第一節 上海及江南各地農業機器工廠的概況 54
  第二節 原料、生產技術與勞工薪資 71
  第三節 產品與銷售情形 80
  第四節 經營與利潤分析 96
第三章 國府主導下的產業擴大(1928-1937) 107
  第一節 成立公營製造廠與實施獎勵政策 108
  第二節 灌溉示範區的推廣 121
  第三節 機械與農業教育的結合 135
  第四節 農業機器產業影響與農村勞動力問題 145
第四章 汪政府時期與戰後產業變遷——從中央農具廠到無錫農具廠 165
  第一節 戰時農機業之經營與設立中央農具廠 165
  第二節 從中央農具廠到無錫農具廠 177
  第三節 戰後無錫農具廠生產與江南農業機器利用 186
第五章 國家資本的介入與擴大——國府主導的中國農業機械公司 203
  第一節 公司成立與戰時經營狀況 204
  第二節 戰後改組與事業擴張 212
  第三節 生產經營方針與技術人才培訓 232
第六章 近代中國農業機器產業的綜合比較分析 245
  第一節 東北農業機器產業的發展經驗 246
  第二節 近代中日農業機器產業比較 265
  第三節 1950年代大陸地區農業機器產業的變化 278
結論 293
徵引書目 305
zh_TW
dc.format.extent 44697016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15350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農業機器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農業現代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民政府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家與市場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工業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江南地區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Agriculture machiner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Nationalist government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tate and market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Industriliza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Yangtze River Deltaen_US
dc.title (題名) 近代中國農業機器產業之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dustry in Modern China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檔案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藏《中國經濟統計研究所檔案》
 上海市檔案館藏《民國時期檔案》、《汪偽時期檔案》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外交部地圖》、《農林部檔案》、《建設委員會檔案》、《汪政府經濟部門檔案》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汪偽行政院檔案》、《農林部檔案》、《私立金陵大學檔案》
 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藏〈陸軍管理工場処理状況〉
 江蘇省檔案館藏《民國時期檔案》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省級機關檔案》
 無錫市檔案館藏《民國時期檔案》
 蘇州市檔案藏《民國時期檔案》
史料彙編、調查及營業報告
 《上海工商人名錄》,上海:中國徵信所,1936。
 《上海工業實態調查資料概括表》,上海:滿鐵上海事務所調查課,1945。
 《上海時人誌》,上海:展望出版社,1947。
 《上海製造廠商概覽》,上海:聯合徵信所,1947。
 《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彙編・高等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中國實業誌・江蘇省》,南京:實業部國際貿易局,1933。
 《中華民國工商人物志》,臺北:中華民國工業協進會,1963。
 《中華民國及滿州國貿易統計表》,東京:東京商工會議所,1941。
 《中華民國海關華洋貿易總冊》,臺北:國史館,1982。
 《北支那工業一般調查》,大連:南滿洲鐵道調查部,1937。
 《江蘇省農鑛廳1927年度下半期工作報告》,鎮江:江蘇省農鑛廳,1929。
 《求新製造機器輪船廠產品圖冊》,上海:求新製造機器輪船廠,1911。
 《私立金陵大學一覽》,南京:金陵大學,1932。
 《金陵大學農學院概況》,南京:金陵大學,1933。
 《建國以來農業合作化史料匯編》,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2。
 《國父全集》,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7。
 《國父年譜》,臺北:中華民國各界紀念國父百年誕辰籌備委員會,1965。
 《國立中央大學一覽・農學院概況》,南京:中央大學,1930。
 《國立東南大學農科概況》,南京:東南大學,1926。
 《第一次中國勞動年鑑》,北京:社會調查所,1928。
 《第一期營業報告書》,東京:農機具配給株式會社,1941。
 《第八回營業報告書》,大阪:山岡發動機工作所,1939。
 《第四次中國礦業紀要》,南京:實業部地質調查所,1932。
 《満洲帝國經濟全集》,新京:満洲國通訊社出版部,1936。
 《費孝通二訪江村檔案資料彙編》,蘇州:吳江市檔案館,1993。
 《業務報告書》,第1至31期,大阪:久保田鐵工所,1931-1946。
 《業績展示會並農機具實演展覽會報告書》,公主嶺: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農事試驗場,1938。
 《增版東西學書錄》,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戰後の上海各業狀況調查》,中通資料第73號,上海:中國通訊社調查部,1938。
 《機械工業報告書》,南京:全國經濟委員會,1936。
 《營業報告書》,第14至50期,東京:戶畑鑄物株式會社,1917-1935。
 《營業報告書》,第2至22期,栃木:丸合農具製造株式會社,1920-1930。
 上海市社會局編,《上海之工業》,上海:中華書局,1930。
 上海事務所調查室編,《無錫工業實態調查報告書》,上海: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調查部,1940。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國海關總署辦公廳編,《中國舊海關史料(1859-1948)》,北京:京華出版社,2001。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
 日滿農政研究會新京事務局編,《満洲農業要覽》,新京:日滿農政研究會,1940。
 甘韓編,《皇朝經世文新編續集》,臺北:文海出版社1973。
 江源恆編,《中國關稅史料》,1931年版,臺北:文海出版社,1985。
 李文治主編,《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北京:三聯書店,1975。
 邵之棠編,《皇朝經世文統編》,臺北:文海出版社,1980。
 張迪杰主編,《毛澤東全集》,香港:潤東出版社,2013。
 盛康編,《皇朝經世文續編》,臺北:文海出版社,1973。
 賀長齡編,《皇朝經世文編》,臺北:文海出版社,1972。
 臺灣總督府鑛工局,《工場名簿》,臺北:臺灣總督府鑛工局,1944。
 劉大鈞編,《中國工業調查報告》,南京:經濟統計研究所,1937。
 樊蔭南編,《當代中國名人錄》,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1。
 蔣中正,「蔣中正日記」,1944年1月18日。
 鄭觀應,《盛世危言》,臺北:學術出版社,1965。
 薛福成,《庸庵海外文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饒玉成編,《皇朝經世文續編》,光緒八年(1882)刻本。
報紙
 《人民日報》,1949-1960。
 《大阪朝日新聞》,1942-1943。
 《中央日報》,1928-1948。
 《中西教會報》,1902。
 《申報》,1877-1949。
 《立法院公報》,1929-1934。
 《光明日報》,1949-1959。
 《江蘇日報》,1942。
 《江蘇省政府公報》,1918-1931。
 《行政院公報》,1931-1937。
 《南洋商報》(上海),1910。
 《時務報》,1896-1897。
 《格致彙編》,1892。
 《益世報》(天津),1925。
 《益聞錄》,1880-1894。
 《無錫日報》,1943。
 《萬國公報》,1894。
 《農鑛公報》(鎮江),1928-1930。
 《錫報》,1929。
 The Engineer, 1871.
 The North China Herald, 1869-1920.
 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 1871-1935.
 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Market Report, 1869.
專著
 《上海之機製工業》,上海:中華書局,1933。
 《久保田鐵工所八十年の歩み》,大阪:久保田鐵工所,1970。
 《中國內燃機工業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日本農業發達史》,東京:中央公論社,1954。
 《本行在武進辦理電力及機器灌溉情形》,南京:中國農民銀行,1947。
 《決戦期農林政策大綱》,東京:農村議員同盟,1943。
 《東京の貿易組合》,東京:東京市商工貿易組合協会,1939。
 《南京農業大學發展史》,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
 《南滿洲電氣株式會社沿革史》,大連:南滿洲電氣株式會社,1930。
 《最新機器綜合型録》,東京:日本科学技術連盟,1948。
 《新中国の機械業》,東京:東亞経済研究会,1960。
 《新中動力機廠史》,上海:新中動力機廠,1987。
 《新農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
 《當代中國的農業機械工業》,北京:新華書店,1988。
 《當代中國的農業機械化》,北京:新華書店,1991。
 《農業工程與農業發展》,臺北: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1976。
 《滿州久保田鑄鐵管株式會社創立五週年紀念》,大阪:久保田鐵工所,1941。
 《滿拓》,新京:滿州拓殖公社,1943。
 ユネスコ東アジア文化研究センター,《資料御雇外国人》,東京:小學館,1975。
 上田正昭監修,《日本人名大辞典》,東京:講談社,2001。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編,《大隆機器廠的產生、發展和改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久保亨,《戦間期中囯の綿業と企業経営》,東京:汲古書院,2005。
 大河內正敏,《農村の機械工業》,東京:科學主義工業社,1938。
 大陸機工業研究小組編,《大陸匪區農業機械工業概況》,臺北:經濟部,1970。
 小倉武一編,《近代における日本農業の發展》,東京:不二出版,1964。
 山本有造,《「満洲国」経済史研究》,名古屋:名古屋大學出版会,2003。
 山本秀夫,《海外諸国における農業構造の展開》,東京:農業総合研究所,1966。
 山本彥晴,《滿州の農業試驗研究史》,東京:農林統計出版社,2013。
 中美農業技術合作團,《改進中國農業之途徑——中美農業技術合作團報告書》,上海:商務印書館,1947。
 中國工業經濟研究所編,《中國工業建設的程序》,上海:工商經濟出版社,1949。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主編,《上海民族機器工業》,北京:中華書局,1966。
 天野元之助,《中國農業史研究》,東京:御茶の水書房,1989。
 木村茂光編,《日本農業史》,東京:吉川弘文館,2010。
 木村靖二,《日本戰時食糧政策》,東京:白揚社,1939。
 王玉茹、燕紅忠,《世界市場價格變動與近代中國產業結構模式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王德春,《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與中國(1945-1947)》,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平賀明彥,《戦前日本農業政策史の研究》,東京:日本経済評論社,2003。
 平實,《國土計劃と戰時經濟政策》,東京:巖松堂,1944。
 札幌中央放送局編,《異國北海道》,札幌:北方書院,1948。
 民主主義科学者協会農業部会編,《日本農業年報》,東京:月曜書房,1949。
 永田稠,《滿州移民夜前物語》,東京:日本力行會,1942。
 田島富穗編,《奉天省農事合作社誌》,奉天:奉天興農合作社聯合會,1942。
 石川滋編,《中国経済の長期展望 III》,東京:アジア経済研究所,1967。
 吉岡金市,《日本農業と勞動力》,東京:白揚社,1942。
 朱蔭貴,《近代中國:金融與證券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竹中憲一,《人名事典「満州」に渡った一万人》,東京:皓星社,2012。
 衣保中,《東北農業近代化研究》,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佐藤武夫,《農業勞動の生產性の昂揚と食糧增產——満洲に於ける農業機械化の並にその方案》,日満農政研究報告第10輯,新京:日満農政研究會,1941。
 佐藤武夫,《滿洲農業再編成の研究》,東京:株式會社生活社,1942。
 佐藤造機株式會社50年史編輯室編,《50年の歩み》,島根縣:佐藤造機,1946。
 余敏玲,《形塑「新人」:中共宣傳與蘇聯經驗》,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5。
 助川啓四郎,《戦力増強と農村問題》,東京:高山書院,1944。
 坂本進一郎,《満洲国と興農合作社:満洲農業近代化に貢献した人々》,東京:三九出版,2012。
 李登輝,《臺灣農工部門間之資本流通》,臺北:臺灣銀行,1972。
 李瑛,《民國時期大學農業推廣研究》,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2。
 李達嘉,《商人與共產革命,1919-1927》,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5。
 周昕,《中國農具發展史》,濟南:山東科學技術,2005。
 周憲文編,《中國不能以農立國論爭》,重慶:中華書局,1941。
 東北財経委員会調查統計處編,《旧満州経済統計資料:偽満時期東北経済統計1931-1945》,東京:柏書房,1991。
 松山良三,《日本の農業史》,東京:新風社,2004。
 松野傳,《プラウ史考——特に北海道に於けるプラウ發達史に就て》,奉天農業大學研究資料第21號,奉天:奉天農業大學,1941。
 林查理、吳相湘,《農業機械學》,南京:金陵大學農業工程學會,1949。
 侯嘉星,《1930年代國民政府的造林事業:以華北平原為個案研究》,臺北:國史館,2011。
 南滿州鐵道株式會社北滿經濟調查所編,《滿州在來農法批判》,大連:南滿州鐵道株式會社,1942。
 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編,《滿洲の機械農業に就いて》,奉天:滿州國鐵路總局,1936。
 姚公振,《中國戰後農業金融政策》,重慶:中華書局,1944。
 昭和研究会編,《長期建設期に於ける我国労働政策》,東京:東洋経済出版部,1939。
 津田守誠,《增產計畫の實績並に今後の方向》,日滿農政研究報告第7輯,新京:日滿農政研究會,1941。
 凌道揚,《中國農業之經濟觀》,上海:商務印書館,1926。
 孫清波編,《農業機械的演進》,臺北:正中書局,1950。
 島一郎,《中國民族工業の展開》,京都:ミネルウア書房,1978。
 徐友春主編,《民國人物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
 柴田善雅,《中国占領地日系企業の活動》,東京:日本経済評論社,2008。
 袁家明,《近代江南地區灌溉機械推廣應用研究》,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高橋正則,《決戰滿州國の全貌》,東京:山海堂出版部,1943。
 堀和生,《朝鮮工業化の史的分析》,東京:有斐閣,1995。
 堀經夫,《外地經濟の研究》,東京:巖松堂書店,1943。
 常松榮,《北方農業機具解說》,東京:北方文化出版社,1943。
 張力,《國際合作在中國:國際聯盟角色的考察,1919-1946》,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9。
 張朋園、林泉訪問,郭廷以校閱,《林繼庸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1983。
 張憲文主編,《金陵大學史》,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
 細野重雄,《アメリカ農業の機械化》,東京:農業綜合研究刊行会,1949。
 野依秀市編,《明治大正產業史》,東京:實業之世界社,1929。
 陳慈玉,《近代中國的機械繅絲工業(1860-1945)》,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
 勝部真人,《明治農政と技術革新》,東京:吉川弘文館,2002。
 惲震、王崇植,《中國各大電廠紀要》,南京:建設委員會,1931。
 森喜一,《再編成過程中の日本中小產業》,東京:八元社,1941。
 渡辺正雄,《お雇い米国人科学教師》,東京:北泉社,1996。
 渡邊銕蔵,《國策會社概要》,東京:渡邊經濟研究所,1939。
 費孝通,《江村經濟》,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87。
 須永徳武編,《植民地台湾の経済基盤と産業》,東京:日本経済評論社,2015。
 戦後日本の食料・農業・農村編集委員會編,《戦時体制期》,東京:農林統計協會,2003。
 新中工程公司編,《灌溉新編》,上海:新中工程公司,1929。
 楊大金,《現代中國實業誌》,上海:商務印書館,1940。
 農林省農政局編,《日本農業の機械化》,大阪:富民協會出版部,1963。
 農林省農政局編,《農機具ザービス・ステーション》,東京:資料社,1949。
 鈴木小兵衛,《満洲の農業機構》,東京:白揚社,1935。
 鈴木邦夫編,《満州企業史研究》,東京:日本経済評論社,2007。
 滿史會,《滿州開發四十年史》,東京:滿史會,1964。
 滿拓會編,《写真紀錄・滿州開拓の譜系》,東京:あずさ書房,1988。
 滿洲國通信社政經部編,《滿洲經濟十年史》,新京:滿洲國通信社,1942。
 趙永良主編,《無錫名人辭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89。
 趙岡等編著,《清代糧食畝產量硏究》,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
 樓世洲,《職業教育與工業化——近代工業化進程中江浙滬職業教育考察》,上海:學林出版社,2008。
 模範灌溉管理局編,《模範灌溉》,建設委員會事業報告第4期第2號,南京:建設委員會模範灌溉管理局,1935。
 潘君祥主編,《中國近代國貨運動》,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6。
 潭熙鴻主編,《十年來之中國經濟》,上海:中華書局,1948。
 蔡行濤,《抗戰前的中華職業教育社(一九一七—一九三七)》,臺北:東大圖書,1988。
 蔡秉璋、李福田,《江南實業參觀記》,高陽:同和織染工廠,1936。
 蔣乃鏞編,《上海工業概覽》,上海,學者書店,1947。
 鄧雲特,《中國救荒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93。
 鄭會欣,《從投資公司到官辦商行》,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
 澤田貴之,《アジア綿業史論:英領期末インドと民囯期中囯の綿業を中心として》,東京:八朔社,2003。
 應飛主編,《上海糧食志》,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5。
 謝國興,《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安徽省(1860-1937)》,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
 藤原辰史,《稲の大東亜共栄圈:帝國日本の,〈緑の革命〉》,東京:吉川弘文館,2012。
 藤原慶三,《興農合作社に就て》,橫濱正金銀行調查報告第138號(東京:橫濱正金銀行調查部,1943。
 嚴鵬,《戰略性工業化的曲折展開:中國機械工業的演化(1900-1957)》,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櫻井武雄,《農業史:近代日本農業の步み》,東京:新評論社,1956。
 Barger, Harold & Hans H. Landsberg. American Agriculture, 1899-1939: A Study of Output, Employment and Productivity. New York: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Inc., 1942.
 Chang, Pei-kang. Agriculture and Industrialization: The Adjustments that Take Place as an Agricultural Country is Industrialized.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1949.
 Cochrane, Willard W.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Agriculture: A Historical Analysis.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c1979.
 Dennis, W. H. Metallurgy: 1863-1963. Chicago: Transaction Publishers, c1963.
 Faure, David. The Rural Economy of Pre-Liberation China: Trade Expansion and Peasant Livelihood in Jiangsu and Guangdong, 1870 to 1937. Hong Kong;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Gerth, Karl. China Made: Consumer Culture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Nation.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Hopkins, John A. Changing Technology and Employment in Agriculture. New York: Da Capo Press, c1973.
Huang, Philip C.C. The Peasant Economy and Social Change in North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Krech, Shepard, J.R. McNeill & Carolyn Merchant, eds. Encyclopedia of World Environmental History. New York: Routledge, New York:Routledge, 2004.
 Little, Daniel. Understanding Peasant China: Case Studies in the 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 New Haven, 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9.
 Liu, Ta-chung & Yeh, Kung-chia. The Economy of the Chinese Mainland: National Incom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1933-1959.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5.
 Muscolino, Micah S. Fishing Wars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Late Imperial and Modern China.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Myers, Ramon H. The Chinese Peasant Econom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Hopei and Shantung, 1890-1949.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0.
 North, Douglass C. 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North, Douglass C. Structure and Change in Economic History. New York: Norton, c1981.
 Park, Soon-Won. Coloni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Labor in Korea: The Onoda Cement Factory.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1999.
 Perdue, Peter C. Exhausting the Earth: State and Peasant in Hunan, 1500-1850.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Perkins, Dwight H.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1368-1968. Chicago: Aldine, 1969.
 Rawski, Thomas G. Economic Growth in Prewar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9.
 Rawski, Thomas. G. China`s Transition to Industrialism: Producer Good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80.
 Rogin, Leo. The Introduction of Farm Machinery. Berkeley, Cali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31.
 Shiroyama, Tomoko. China During the Great Depression: Market, State, and the World Economy, 1929-1937.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Toynbee, Arnold & Veronica M. Toynbee eds. The Realignment of Europe. New York; London: Johnson Reprint Co, 1972.
 W. G. Phillips著,掠本勤譯,《米国とカナダの農機工業:米国農機工業系列化の歴史と,カナダ農機工業競争上の諸問題》,東京:新農林社,1962。
 Who`s Who in China: Biographies of Chinese Leaders. Shanghai: The China weekly review, 1936.
期刊及學位論文
 〈八匹馬力之定式煤油引擎〉,《農學雜誌》,期3,1928年9月,無頁碼。
 〈三十七年度農墾處業務簡報〉,《機械農墾》,卷2期3,1949年3月,頁76-78。
 〈上海新中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概況〉,《商業雜誌》,卷4期2,1929年2月,頁1-4。
 〈上海節約用電辦法〉,《銀行週報》,卷30期38,1947年9月,頁30。
 〈上海機器廠〉,《工商調查通訊》,號293,1943年11月,頁1-4。
 〈大量トラクターの購入〉,《滿拓會會誌》,第3集,東京:滿拓會,1982,頁65。
 〈工業調查:廣州中國農業機械公司透視〉,《經濟導報》,期115,1949年4月,頁11-14。
 〈中南區農業機械計畫會議〉,《新華月報》,1952年第9期,1952年9月,頁120-121。
 〈中國農業機械公司〉,《技協通訊》,期19,1948年2月,頁4。
 〈中國農業機械公司南京分廠概況〉,《中華國貨產銷協會每週彙報》,卷6期12,1949年3月,頁1。
 〈中國農業機械公司概況〉,《現代經濟通訊》,期279,1948年10月,頁6-8。
 〈中華新農具推行所概況〉,《教育與職業》,期156,1934年7月,頁325-327。
 〈中華職教社推行新農具〉,《教育與民眾》,卷1期4,1929年11月,頁12。
 〈中華職業學校出路暢旺〉,《教育與職業》,期187/188,1937年10月,頁623-626。
 〈中華職業學校出路優暢〉,《教育與職業》,期166,1935年5月,頁441-442。
 〈中華職業學校重訂機械科課程綱要草案〉,《教育與職業》,期129,1931年10月,頁703-734。
 〈中華職業學校校務報告〉,《教育與職業》,期42,1923年2月,頁33-36。
 〈中華職業學校概況〉,《教育與職業》,期149,1933年10月,頁693-705。
 〈中華職業學校概況〉,《教育與職業》,期36,1922年5月,頁1-18。
 〈中華職業學校概況一覽〉,《教育與職業》,期16,1919年12月,頁1-18。
 〈中華鐵工廠〉,《中華國貨產銷協會每週匯報》,卷2期28,1936年7月,頁2。
 〈介紹救濟農村唯一辦法〉,《農村經濟》,卷1期5,1934年3月,頁43。
 〈六河溝公司鍊鐵廠近狀〉,《礦業週報》,集2,南京:中華鑛業學社,1929,頁427-428。
 〈日本中小工業の滿洲移駐要領〉,《東洋貿易研究》,卷20號18,1941年10月,頁24-25。
 〈日本自製紡織機不敷供給〉,《紡織周刊》,卷1期26,1931年10月,頁691。
 〈日本豐田式自動織機〉,《紡織時報》,期619,1929年8月,頁76。
 〈出品全國免稅〉,《農鑛通訊》,期50,1930年9月,頁4。
 〈四年來之江蘇農具製造所〉,《中行月刊》,卷5期4,1932年10月,頁103-105。
 〈平南灌溉合作社籌備委員會工作進行計畫大綱〉,《民教通訊》,期9,1934年3月,頁3。
 〈本公司有關事業概述〉,《貴州企業季刊》,卷2期2,1944年6月,頁122-127。
 〈本年度滿州移駐工場內定〉,《東洋貿易研究》,卷21號15,1942年5月,頁26。
 〈本年度滿州移駐引當工場決定〉,《東洋貿易研究》,卷22號22,1943年11月,頁42。
 〈本國廠家自製摩托〉,《新中華》,卷1期3,1933年7月,頁10。
 〈本處業務概況及展望〉,《機墾通訊》,期9,1948年7月,頁4-7。
 〈全國唯一之蘇省農具製造所〉,《中行月刊》,卷6期1/2,1932年2月,頁199-200。
 〈有關農業工程的新聞〉,《科學世界》,18卷6/7期,1949年12月,頁138-139。
 〈江西大型農具工廠 分署與中國農業機械公司合作〉,《行總週報》,期41,1947年1月,頁13。
 〈江蘇省立農具製造所之過去與將來〉,《江蘇月報》,卷2期6,1934年11月,頁42-43。
 〈江蘇省立農具製造所出品之一般〉,《江蘇建設》,卷2期5,1935年5月,廣告頁。
 〈江蘇省立農具製造所致各地農村合作社書〉,《蘇農》,卷1期7,1930年7月,頁14。
 〈江蘇省立農具製造所帶規模製造墾殖本省鹽區荒地各式農具計畫概要〉,《江蘇建設》,卷1期1,1934年3月,頁89-105。
 〈江蘇省農具製造事業〉,《江蘇建設月刊》,卷3期4,1936年4月,頁64。
 〈江蘇省農具製造所之出品〉,《東方雜誌》,卷30期14,1933年7月,頁viii。
 〈金華縣北溪灌溉合作社碾米部〉,《中國農民銀行月刊》,卷2期3,1937年3月,無頁碼。
 〈附屬各機關狀況〉,《教育與職業》,期63,1925年3月,頁217-218。
 〈保送機械電機畢業生赴中國農業機械公司服務〉,《中山大學校刊》,期15,1948年9月,頁3。
 〈建設委員會第一灌溉區委員會戽水機試驗所〉,《太湖流域水利季刊》,卷3期3,1930年5月,無頁碼。
 〈指導新豐漁干村組織灌溉合作社〉,《農鑛通訊》,期40,1930年6月,頁4。
 〈指導農民組織灌溉合作社〉,《農業革命》,卷1期3,1932年2月,頁23-24。
 〈昭和十六年度(康德八年度)に於ける滿州移駐工場決定〉,《工商通報》,號22,1941年5月,頁44。
 〈訓令各徵收局奉財政部訓令江蘇省立農具製造所出品准免稅厘行銷國內文〉,《浙江財政月刊》,期32,1930年8月,頁56-57。
 〈商部奏酌擬獎給商勳章程摺〉,《東方雜誌》,卷3號12,1906年11月,頁223。
 〈推行新農具〉,《教育與職業》,期108,1929年10月,頁1429。
 〈推行新農具〉,《教育與職業》,期113,1930年4月,頁43。
 〈推廣新農具訊〉,《農業週報》,期3,1929年11月,頁79。
 〈移民用鋼鐵配給と商工省〉,《農業の滿洲》,卷10號10,1938年10月,頁42-47。
 〈陳君慧的心血結晶偽中央農具廠內幕〉,《新天地》,卷2期9,1946年4月,頁10。
 〈最近ニ於ケル露國製造工業〉,《農商務省商工會報》,明治45年第3號,1912年3月,頁28-49。
 〈發給灌溉合作社購運戽水機器證明書〉,《農鑛通訊》,期47,1930年8月,頁3。
 〈新農具推行〉,《教育與職業》,期125,1931年6月,頁412。
 〈粵籌設農業機械公司〉,《行總週報》,期2,1947年2月,頁44。
 〈農具製造所擴充之農具推廣〉,《農鑛通訊》,期5,1929年10月,頁6。
 〈農業機械公司全國設廠八處〉,《商業月報》,卷24期7/8/9,1948年9月,頁2。
 〈農機具工場滿州移駐〉,《現代農業》,卷6號8,1940年8月,頁37。
 〈農機具實演展覽會〉,《農業の滿州》,卷9號9,1937年12月,頁45-48。
 〈農機關係を北邊に集中〉,《工業評論》,卷26號8,1940年8月,頁43。
 〈滿州拓殖の附帶事業〉,《滿州經濟情報》,卷2號3,1937年2月,頁26。
 〈滿州國に於ける興農合作社問題〉,《東亞貿易研究》,卷19號4,1940年4月,頁10-30。
 〈滿州移駐工場の現狀〉,《東洋貿易研究》,卷22號24,1943年12月,頁1-17。
 〈廣告〉,《農業週報》,期12,1930年1月,無頁碼。
 〈論考察農業〉,《東方雜誌》,卷3號6,1906年4月,頁91-96。
 〈遷桂五年的中華鐵工廠〉,《實業之友》,卷1期9,1943年9月,頁19、28。
 〈鴉湖籌辦織灌溉合作社〉,《農事雙月刊》,卷9期3,1932年9月,頁23-24。
 〈機器廠發明新式農具感言〉,《中國實業雜誌》,卷6期6,1915年6月,頁89-90。
 〈興農合作社概況〉,《國際月報》,號32,1943年8月,頁145-146。
 〈擴充經費後之蘇農具製造所〉,《農業週報》,期5,1929年11月,頁138。
 〈籌備中之平南灌溉合作社〉,《民教通訊》,期8,1934年2月,頁8。
 〈蘇省設立農具製造所〉,《教育與職業》,期98,1928年9月,頁574。
 〈蘇農具製造所呈准擴充〉,《農業週報》,期3,1929年11月,頁79。
 〈灌溉合作社社員必備的常識〉,《農村合作》,期43,1933年7月,頁5-7。
 中津武夫,〈農業機械の世界貿易狀況〉,《現代農業》,卷3號9,1937年9月,頁45-52。
 今井良一,〈満洲における地域資源の収奪と農業技術の導入——北海道農法と満洲農業開拓民〉,野田公夫編,《日本帝国圏の農林資源開発》,京都:京都大学学術出版社,2013,頁231-257。
 木村靖二,〈日本農業の機械化されるまで〉,《現代農業》,卷2號7,1936年7月,頁25-31。
 王聿鈞,〈抗戰時期中農所的發展和貢獻〉,《近代中國農村經濟史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9,頁85-118。
 王志剛,〈台灣區農業機械供給與需求之研究〉,臺北:工業技術研究院金屬工業研究所研究報告,1974。
 王振漢,〈電力灌溉與民食問題〉,《商業雜誌》,卷5期8,1930年8月,頁1-4。
 王業鍵,〈近代中國農業的成長及其危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7,1978年6月,頁355-370。
 王憲群,〈蒸汽推動的歷史:蒸汽技術與晚清中國社會變遷(1840-1890)〉,《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64期(2009年6月),頁41-85。
 本岡玉樹,〈滿洲國農業を機械的應用について〉,《工業評論》,卷25號5,1939年5月,頁64-67。
 王樹槐,〈江蘇武進戚墅堰電廠的經營,1928-1937〉,《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21,1992年6月,頁1-51。
亦敏,〈中華鐵工廠〉,《機聯會刊》,期93,1934年4月,頁23-25。
 全漢昇,〈上海在近代中國工業化中的地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29卷下,1958,頁461-497。
 全漢昇,〈山西煤礦資源與近代中國工業化的關係〉,《中央研究院院刊》,期3,1956年12月,頁161-185。
 全漢昇,〈漢冶萍公司歷史的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臺北:稻鄉出版社,1991,下冊,頁723-829。
 朱子香,〈本市碾米業之概況〉,收入上海市糧食委員會編,《上海的民食問題》,上海:商務印書館,1931,頁125。
 朱夏聲,〈三十年代的中華新農具推行所〉,收入《社史資料選輯》,輯1,北京:中華職業教育社內部資料,1980,頁145-151。
 朱顯靈、胡化凱,〈建國初期農具改良政策及實效分析〉,《安徽史學》,2007年第4期,2007年8月,頁94-97。
 何旭豔,〈論清末新政農業政策對中國近代農業的影響〉,《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卷31期2,2002年4月,頁32-38。
 何榮琨,〈武錫區電力灌溉合作概況〉,《合作界》,卷1期7,1935年12月,頁135-137。
 呂紹理,〈一九三○年代中國的米糧貿易〉,《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期14,1997年5月,頁179-196。
 巫寶三,〈農業機械化的展望〉,收入湯佩松、巫寶三編,《農業十論》,重慶:獨立出版社,1943,頁34-43。
 李力庸,〈走出實驗室——抗戰時期農產促進委員會的農業推廣事業(1938-1944)〉,《兩岸發展史研究》,期6,2008年12月,頁25-70。
 李孟霖,〈機器灌溉法〉,《農行月刊》,卷3期7,1936年7月,頁92。
 李陵,〈電力灌溉之一個實例:四川省金堂縣之水電灌溉事業〉,《資源委員會月刊》,卷1期1,1939年4月,頁39-55。
 村越信夫,〈満洲に於ける農業の機械化に就て〉,《農業機械学会誌》,卷3號4,1939年4月,頁273-280。
 村越信夫,〈滿洲機械農業可能論〉,《新天地》,卷16號7,1936年1月,頁10-26。
 汪德彰,〈機械農墾管理處的任務〉,《機墾通訊》,期16/17,1948年11月,頁3-4。
 沈志忠,〈近代中美農機具事業交流與合作探析〉,《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10年第4期,2010年8月,頁128-134。
 沈志忠,〈近代美國農業科技的引進及其影響評述〉,《安徽史學》,2003年第3期,2003年3月,頁78-80。
 沈宗瀚,〈重建中農所與創辦農復會的回憶〉,《傳記文學》,卷9期1,1966年7月,頁12-17。
 沈熙梁,〈創建中的中國農業機械公司〉,《工程界》,卷3期2,1948年2月,頁11-14。
 谷春帆,〈中國工業化之前提〉,《經濟動員》,卷2期2,1938年12月,頁75-81。
 周琇環,〈中英庚款會的生產建設事業——以水利與工業為例〉,《國史館學術集刊》,期18,2008年12月,頁1-48。
 岡部桂史,〈久保田鉄工所と三菱商事:1930年代を中心として〉,《名城大学総合研究所紀要》,號15,2010,頁75-78。
 岡部桂史,〈近代日本の地方機械工業:農業機械工業史研究〉,大阪:大阪大学経済学研究科博士論文,2005。
 岡部桂史,〈戦前期日本農業機械工業と海外市場〉,《立教経済学研究》,卷59號4,2006年3月,頁193-214。
 岡部桂史,〈戦前期日本農業機械工業の市場構造〉,《名城論叢》,卷5號2,2008年9月,頁69-89。
 岡部桂史,〈戦間期日本農業機械工業の展開〉,《経営史学》,卷38號1,2003年6月,頁24-49。
 岡部桂史,〈戰時經濟統制の展開と農業機械工業〉,《大阪大學經濟學》,卷64號2,2014年9月,頁70-86。
 延仲,〈我國機械之入口貿易〉,《國際貿易導報》,卷4期6,1932年11月,頁97-102、108。
 服部進,〈滿州に於ける農機具須給の現況と內地業界への要望〉,《現代農業》,卷5號1,1939年1月,頁24-26。
 松本治彥,〈中小商工統制篇〉,大阪每日新聞社、東京日日新文社編,《統制經濟講座》,卷7,東京:一元社,1941,頁253-254。
 林美莉,〈日汪政權的米糧統制與糧政機關的變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37,2002年6月,頁145-186。
 侯坤宏,〈「農技派」與戰前糧食生產〉,《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二屆討論會》,臺北:國史館,1993,頁439-471。
 侯嘉星,〈中國近代農業機械化發展——以抽水機灌溉事業為例〉,《民國研究》,期24,2013年10月,頁165-179。
 侯嘉星,〈中國農業機械公司與中國近代農業機械化發展(1943-1949)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期42,2014年11月,頁137-185。
 侯嘉星,〈動力機器進口與近代中國工業化(1910-1937)〉,《國史館館刊》,期39,2014年3月,頁1-48。
 侯嘉星,〈戰前山東地區的漁業競爭與漁輪機動化發展(1921-1937)〉,《政大史粹》,期21,2011年12月,頁27-62。
 咸金山,〈中國近代機灌事業的發展〉,《中國農史》,1989年2期,1989年4月,頁45-51。
 姚絅章,〈水稻灌溉生產合作社之經營〉,《合作事業》,卷1期5,1939年11月,頁13-21。
 姚絅章,〈灌溉合作在社會變革過程中的任務〉,《中農月刊》,卷1期3,1940年3月,頁8-10。
 春勳,〈模範灌溉龐山實驗場〉,《蘇州史志資料選集》,蘇州:蘇州市檔案局,1989,頁186-192。
 洪振強,〈1928年中華國貨展覽會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3。
 茅盾,〈「現代化」的話〉,《申報月刊》,卷2期7(1933年7月),頁105-110。
 風波,〈最近之中華職業學校〉,《教育與職業》,期113,1930年4月,頁9-15。
 孫清波,〈電力灌溉與發展農村經濟〉,《農業推廣》,期4,1933年6月,頁40-46。
 島一郎,〈近代中國における民族機械工業の展開〉,《同志社大學経済學論叢》,卷33期2-4,1984,頁254-331。
 徐兆銀,〈近代無錫的機械工業〉,收入李祖法、茅家琦等編,《無錫近代經濟發展史論》,無錫:企業管理出版社,1988,頁135-141。
 徐秀麗,〈中國近代糧食畝產的估計——以華北平原為例〉,《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1期,1996年2月,頁165-181。
 徐建生,〈抗戰前中國機械工業的發展與萎縮〉,《中國經濟史研究》,2008年4期,2008年8月,頁88-95。
 根本元春,〈滿洲國農業と農機具界の將來〉,《現代農業》,卷2號7,1936年1月,頁56-66。
 神田勝亥,〈滿州の水田事業〉,秋田忠義編,《圖解滿州產業大系》,東京:新知社,1933,卷1,頁218-224。
 袁家明、惠富平,〈近代江南新型灌溉經營形式——“包打水”研究〉,《中國農史》,2009年第1期,2009年2月,頁104-113。
 馬俊亞,〈工業化與土布業:江蘇近代農家經濟結構的地區性轉型〉,《歷史研究》,2006年第3期,2006年6月,頁98-117。
 馬敏、洪振強,〈民國時期國貨展覽會研究:1910-1930〉,《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卷48期4,2009年7月,頁69-83。
 高遠峰,〈籌辦平南灌溉合作社之經過及其教訓〉,《民教園地》,卷3期1,1935年1月,頁75-96。
 高橋克己,〈北滿地方の機械農業と其の成績〉,《現代農業》,卷3號9,1937年9月,頁11-23。
 堀和生,〈兩次大戰之間東亞的工業性分工:對機械貿易的分析〉,《東亞近代經濟的形成與發展》,臺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學研究中心,2005,頁153-192。
 張玉法,〈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農業改良,1901-1916:沿海沿江十三個省區的比較研究〉,《史學評論》,期1,1979年7月,頁119-159。
 張玉法,〈青島的政權轉移與工業發展(1929-1949)〉,《薪火集:傳統與近代變遷中的中國經濟》,臺北:稻鄉出版社,2001,頁173-239。
 張玉法,〈清末民初的外資工業〉,《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16,1987年6月,頁129-250。
 張玉法,〈清末民初的民營工業〉,《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18,1989年6月,頁315-561。
 張玉法,〈清末民初的官督商辦工業〉,《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17下,1988年12月,頁35-68
 張含英,〈論灌溉〉,《山東省建設月刊》,卷3期8,1933年8月,頁12-53。
 張建,〈中国東北地域における農業技術の進歩と農業の発展——1910-1950年代を中心に〉,岡山:岡山大学大学院社会文化科学研究科博士論文,2014。
 張建華,〈發展經濟學的鼻祖——記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張培剛〉,《湖北社會科學》,2015年第6期,頁2。
 張鴻基,〈鐵工廠報告〉,《教育與職業》,期16,1919年12月,頁49-50。
 清川雪彦,〈中国繊維機械工業の発展と在華紡の意義〉,《経済研究》,卷34期1,1983年1月,頁29-39。
 莊司博史,〈中華民国期華北における機械製粉業:山東省済南を事例として〉,《社會經濟史學》,卷76期4,2011年2月,頁571-591。
 郭熙保,〈張培剛對發展經濟學的開創性貢獻〉,《經濟學動態》,2011年第12期,頁131-135。
 陳正謨,〈各省農工雇庸習慣之調查研究(續完)〉,《中山文化教育館季刊》,卷1期2(1934年11月),頁751-770。
 陳正謨,〈各省農工雇庸習慣之調查研究〉,《中山文化教育館季刊》,創刊號(1934年8月),頁330-369。
 陳家豪,〈近代台灣人資本與企業經營:以交通業為探討中心(1895-1954)〉,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13。
 陳慈玉,〈1930年代的中國農家副業──以江南蠶絲業和華北織布業為例〉,《近代中國農村經濟史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9,頁577-604。
 陳慈玉,〈斷裂與連續:戰時到戰後初期臺灣重要軍需工業的變遷〉,《兩岸發展史研究》,期7,2009年6月,頁145-189。
 陳錫祥,〈中國農業機械公司總廠之長成〉,《工程界》,卷3期2,1948年2月,頁6-10。
 黄小彤,〈戰後工業化的努力:鄉村工業示範的興起和發展〉,《中國農史》,2006年第1期,2006年2月,頁82-91。
 富澤芳亞,〈近代中國紡織業と洋行——中國紡織業の「黃金時期」における紡績機械輸入〉,《史學研究》,號224,1999年5月,頁24-45。
 森時彥,〈一九二三年恐慌〉,《東方學報》,第65期,1990年3月,頁509-541
 童伯型,〈記中華鐵工廠〉,《社史資料選輯》,輯1,北京:中華職業教育社內部資料,1980,頁75-78。
 費孝通,〈農村勞力的利用〉,《社會科學學報》,期1(1941年1月),頁119-138。
 黃炎培,〈介紹上海機器廠〉,《國訊》,期86,1935年2月,頁484。
 鄒樹文,〈看了幾個灌溉合作社以後的感想〉,《合作月刊》,卷3期6,1931年8月,頁3-5。
 褚玉如,〈解答農民組織灌溉合作社幾個實際問題〉,《蘇農》,卷2期5,1931年5月,頁6-10。
 趙泉民,〈論晚清的重農思潮〉,《社會科學研究》,2000年第3期,2000年6月,頁123-129。
 趙國鴻,〈灌溉儲藏合作社的資金問題〉,《蘇農》,卷2期2,1931年2月,頁9-10。
 趙朝峰,〈清末新政與中國農業近代化〉,《首都師範大學學報》,期138,2001年1月,頁12-17。
 趙慶寺,〈外援與重建:中國戰後善後救濟簡評〉,《史林》,2006年第5期,2006年10月,頁71-75。
 趙慶寺,〈合作與衝突: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對華物資禁運述評〉,《安徽史學》,2010年第2期,2010年4月,頁44-52。
 劉素芬,〈南京國民政府工業獎勵政策之檢討——以特種工業獎勵法為例(1929~1934)〉,張忠民、陸興龍、李一翔編,《近代中國社會環境與企業發展》,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頁21-49。
 劉素芬,〈南京國民政府的獎勵工業與提倡國輪政策——以招商局的水陸聯運為例〉,虞和平、胡政編,《招商局與中國現代化:「紀念招商局成立13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頁248-269。
 劉端生,〈中國農業僱傭勞動者現狀的分析〉,《實業部月刊》,卷1期9(1936年9月),頁81-92。
 廣部達三,〈滿洲の農業機械に就て〉,農業と機械社編,《滿洲農業と農業機械化》,東京:農業と機械社,1937,頁44-54。
 潘文安,〈中華職業學校試辦工科之新計畫〉,《教育與職業》,期83,1927年3月,頁105-117。
 潘文安,〈中華職業學校試辦新工科之回顧〉,《教育與職業》,期82,1927年2月,頁57-64。
 蔣一道,〈英帝國主義對華鋼鐵業和機器業〉,《新聲月刊》,期20,1929年12月,頁27-29。
 鄭厚博,〈浙東蘭溪農業雇工勞動之分析〉,《勞工月刊》,卷4期10(1935年10月),頁1-7。
 蕭李居,〈日本的戰爭體制——以興亞院為例的探討(1938-1942)〉,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1。
 戴鞍鋼,〈近代上海與江南城鄉的軋花、碾米與機器灌溉業〉,上海檔案館編,《上海檔案史料研究》,輯14,上海:三聯書局,2013,頁45-59。
 薗村光雄,〈開拓地に於ける農機具の改良法〉,《農業の滿州》,卷11號6,1939年6月,頁490-496。
 薗村光雄,〈農業揚水機の變遷〉,《現代農業》,卷2號7,1936年1月,頁5-18。
 薗村光雄著,劉大同譯,〈東北農具改良之成績〉,《機械農墾》,卷2期1,1949年1月,頁19-25。
 薛暮橋,〈中國農業中的雇傭勞動〉,《中國農村》,卷2期5(1936年5月),頁51-59。
 謝國興,〈一九四○年代中國農政機構的專技人員〉,《抗戰建國史研討會論文集(1937-1945)》,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5,頁619-663。
 豐田喜一郎著,王瑞基、葛宣譯,〈豐田自動織機使用法〉,《華商紗廠聯合會季刊》,卷8期4,1930年10月,頁98-109。
 羅虔英,〈怎麼去辦理灌溉合作社〉,《浙江合作》,期27,1934年8月,頁2-5。
 羅朝暉,〈“以農立國”與“以工立國”之爭——20世紀40年代關於中國發展道路論爭的再認識〉,《長春師範學院學報》,卷26期1,2007年2月,頁43-47。
 藤井満洲男,〈中国の農業機械化政策の發展〉,《世界経済評論》,卷4期8,1960年7月,頁24-30。
 關要二,〈理想的朝鮮農村と農工併進問題〉,《朝鮮彙報》,1938年9月號,頁16-20。
 嚴立賢,〈略論近代中國工業化的農業條件〉,《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3期,1999年6月,頁125-139。
 嚴恆敬,〈高淳縣南蕩圩灌溉合作社開車紀〉,《合作月刊》,卷3期5,1931年7月,頁12-15。
 嚴恆敬,〈高淳縣南蕩圩灌溉合作社調查紀〉,《蘇農》,卷2期2,1931年7月,頁5-8。
 嚴恆敬,〈敬告經營灌溉合作者〉,《合作月刊》,卷3期7,1931年9月,頁12-14。
 嚴鵬,〈中國農業機械公司的創立與發展(1943-1949)〉,《中國農史》,2014年第3期,2014年6月,頁33-43。
 嚴鵬,〈抗戰前江南機械製造業對農村經濟的輻射——以農田灌溉為例〉,《民國檔案》,2011年第1期,2011年2月,頁75-80。
 龔敏達,〈中華職業學校機械科的實習工廠〉,《社史資料選輯》,輯2,北京:中華職業教育社內部資料,1981,頁34-38。
 龔喜林,〈戰後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善後救濟論述〉,武漢: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碩士論文,2004。
 Elvin, Mark. “Three Thousand Years of Unsustainable Growth: China’s Environment from Archaic Times to the Present.” East Asian History 6, 1993, pp. 7-46.
 Henriot, Christian & Durand, Isabelle. “The Impact of War on Shanghai`s Industrial Structure: A GIS-Based Analysis of the Shanghai Industrial Surveys (1935–1940).” Annals of GIS, 18 (1), March 2012, pp. 45-55.
 Henriot, Christian. “Shanghai Industries under Japanese Occupation: Bombs, Boom and Bust (1937–1945).” In C. Henriot and W. Yeh eds. In the Shadow of the Rising Sun: Shanghai under Japanese Occupa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pp. 17-45.
 Perkins, Dwight H. “Growth and Changing Structure of Twentieth Century Economy.” In China`s Modern Economy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Schwantes, Robert S. “Foreign Employe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 In Ardath W. Burks ed. The Modernizers: Overseas Students, Foreign Employees, and Meiji Japan. Boulder and London: Westview Press, 1985, pp. 207-218.
 Walker, David. “Industrial Location in Turbulent Times: Austria through Anschluss and Occupation.” Journal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12 (2), June 1986, pp. 182-195.
網路資料
 「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無錫柴油機廠」:http://www.wxdew.com/about.aspx?cateid=272 (2016/01/10點閱)。
 「上海機床有限公司」:http://www.smtw.com/cn/aboutus.asp?sid=17 (2015/11/25點閱)。
 「企業史料統合データベース」:https://j-dac.jp/infolib/meta_pub/CsvDefault.exe?DEF_XSL=detail&GRP_ID=G0000004&DB_ID=G0000004kigyo&IS_TYPE=csv&IS_STYLE=default (2016/02/15點閱)。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近現代人物資訊整合系統」:http://mhdb.mh.sinica.edu.tw/mhpeople/index.php (2016/06/13點閱)。
 神戶大學圖書館「新聞記事文庫」:http://www.lib.kobe-u.ac.jp/da/ (2015/12/03點閱)。
 "Grace`s Guide to Britain Industrial History," http://www.gracesguide.co.uk/Main_Page (2015/10/05點閱)。
 Christian Henriot, “Shanghai Industries in the Civil War Period,” Virtual Shanghai, http://www.virtualshanghai.net/Texts/Articles?ID=105 (2016/03/30點閱)。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