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身體的規訓、儀態化與抵抗- 一個幼兒園班級的民族誌研究
The Study of Discipline, Hexis and Resistance in Body: An Ethnographic method in One Kindergarten.
作者 陳述綸
貢獻者 張盈堃
陳述綸
關鍵詞 身體
規訓
儀態化
抵抗
Body
discipline
hexis
resist
Ethnography in Kindergarten
日期 2016
上傳時間 9-八月-2016 14:34:03 (UTC+8)
摘要 身體是一個媒介,使整個社會文化藉由身體的接觸刻印到身體裡,並透過身
體再體現文化。幼兒亦同,但相較於其他年齡層的個體,幼兒的身體更容易受成人期待或學校規範形塑。例如幼兒的扮家家酒遊戲、排隊、睡覺、吃飯等,藉由與自身以外的人、事、物接觸,有意或無意地學習社會文化。本研究旨趣於幼兒的身體如何被學校裡各種規訓機制所改造,進而看見幼兒在儀態化身體所體現的文化意識形態。因此將研究焦點關注在三個焦點,分別為(一)幼兒園課程的身體規訓;與(二)儀態化身體所體現的文化意識形態;(三)幼兒的身體如何抵抗與挑戰大人的規則。藉由一個幼兒園班級的民族誌研究,記錄幼兒園的生活的四面向:靜態教學(團討、角落、課程)、動態教學(排隊、運動)、用餐、睡覺。
本研究以Foucault 的觀點,從上述四個面向整理幼兒園課程對幼兒身體的
規訓手段,並配合Bourdieu 的分析歸納幼兒的身上所體現的四種儀態化身體(團結、受命、被管控、僵固),以瞭解規訓的策略在幼兒身上所體現的樣貌。此外,本研究也發現幼兒身體所出現四種型態身體的抵抗(挑釁、隱蔽、愉悅、溢出框架)。藉著被策略控制與抵抗之間來呈現幼兒園中教師與幼兒互動的立體樣貌。
This is a research about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culture and everyday lives in the kindergarten. The main points in this study is the body plays as a mediation with social culture and ideology. Social culture manifested through the body. The children’s bodies learn social culture by imitating what their observation, complying with rules in the kindergarten, etc. Researcher gets in one kindergarten in Taiwan with an ethnographic method, and pays attention to how children’s bodies were disciplined and shaped. Thus,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ree questions:
1. What are disciplinary strategies in the kindergarten?
2. What kinds of cultural values reveal through the children’s hexis bodies?
3. How children`s bodies challenge and resist adult"s rules?
According to these three questions, this study recorded four aspects of everyday life in kindergarten from curriculum, sleeping, table manners and queuing. The role of researcher is to fieldnotes and to analyze these data, In order to know how school disciplines children’s body.
The research field is one kindergarten in Yonghe District, New Taipei,City,Taiwan. There are thirty children in this kindergarten (twenty-nine children are five years old and just one child is three years old) and two teachers, Ms. Ann and Mrs. De. This is a typical public kindergarten in
Taiwan, and the curriculum model adopts Project Approach.
The researcher analyzes observations with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bout the body and society. To examine discipline curriculum in kindergarten from Foucauldian perspective and to see cultural values reflected in the children"s bodies in Bourdieuan perspective.
The findings of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 Teachers use four oriented (dynamic teaching, static teaching,eating and sleeping) strategies to discipline children in kindergarden.
2. Children`s bodies was molded into four kinds of hexis bodies(mutually beneficial, inflexible, ordered and managed).
3. Children also resist the rules of adults by four kinds of resistance of the body (pleasure, hidden, provocation and overflow).
The everyday lives in kindergarten is multiple meanings constructed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us, bodies carry with multiple meanings with discipline, hexis and resistance.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2012年10月5日)。2015年9月20日,取自
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0714
王文科、王智弘(2014)。教育研究法(第十六版)。臺北市:五南。
王佩莉 袁志英(譯)(2009)。文明的進程︰文明的社會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原作者:Norbert Elias)。上海市,中國:譯文。
王朔、許曉峰、張敬(製作人)、張元(導演)(2006)。看上去很美-小紅花【電影】。中國:北京世紀喜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王家通、周祝英、姜麗娟、楊景堯、蔡清華(譯)(1996)。幼兒教育與文化—三個國家的幼教實況比較研究(原作者:Joseph J. Tobin , Wu David Y.H.Wu ,Davidson H. Dana )。高雄市:麗文。
方永泉(譯)(2003)。受壓迫者教育學(原作者:Paulo Freire)。臺北市:巨流。
朱俊彥(2015年10月2日)。我要短褲-中女中學生升旗時脫裙抗議。蘋果即
時。2016年11月28日,取自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1002/703683/
李信漢(2015年4月2日)。露乳不是罪-冰島女性要解放。自由時報。2016年11月28日,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868206
李偉銓(2013)。熊模熊樣:台灣胖男同志的多肉陽剛身體(碩士論文)。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2015年10月14日,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90538146451201628099
李冠皇(2010)。規訓的棒球場:職棒球員的身體政治(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傳播學系。2015年7月9日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02735306263266370868
李昭蓉(2005)。「壞」/Why女孩發聲:輔育院青少女的生活經驗與身體規訓探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2015年7月9日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66238776898842575656
李玉婷(2004)。既私密又公開的柔順身體—女性穿著胸罩的教導實踐(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2015年7月9日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18228126414157308528
李永熾(2002)。波笛爾與文化再生產。當代雜誌,161,18-23。
余曉雯(1998)。權力交戰場--學校中的身體規範與學生的身體觀(碩士論文)。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2015年7月18日,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37939704407124098512
吳易軒(2010)。今天,妳/你被制服了?藝術行動與國中生性別認同的相遇(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2015年7月9日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11353374970945264759
吳秀瑾(2007)。身體在世:傅柯和布爾迪厄身體觀和施為者之對比。台灣社會研究季刊,68,75-117。
吳秀瑾(2006)。璐易思.瑪芮vs.茱蒂思.巴特勒—兩種女性主義社會建構的身體觀。女學學誌,22,77-118。
吳瓊洳(2006)。以Foucault的規訓觀論述校園內的權力運作:以臺灣中部一所國民中學為例。初等教育學刊,25,17-36。
何春蕤等(2000)。進步的性教育。2016年4月19日,取自
http://sex.ncu.edu.tw/course/young/progressive_sexedu/index.html
尚衡(譯)(1992)。性意識史(原作者:Michel Foucault)。臺北市:桂冠。
柯筱琪(2014)。幼兒園教師性教育的專業成長需求。國民教育,54(4),80-87。
范家豪(2007)。規訓與懲罰全力分析文本的二階觀察:描繪傅柯權力系譜學的視域圖譜。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3,143-167。
高傳正(2015)。談提昇幼教師的「團體討論」技巧。教師天地,196,39-42。
梁瓊惠(2011)。幼稚園的生活:田野工作、大人和小孩。臺北市:五南。
黃鴻文(2011)。抗拒乎?拒絕乎?偏差乎?學生文化研究中抗拒概念之誤用與澄清。教育研究集刊,57(3),123-154。
黃玉君(2010)。台灣幼兒運動遊戲課程與教學研究趨勢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2016年7月1日,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71021319298872684400
黃夙蓮(2007年9月29日)。《看上去很美 小紅花》幼兒園裡的暴力寓言【部落格文字資料】。2015年10月28日,取自
https://castnet.nctu.edu.tw/castnet/article/404?issueID=18
黃瑞琴(2001)。幼兒遊戲課程。臺北市:心理。
黃錦山(1996)。傅柯規訓概念在成人教育上的意義(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2015年9月8日,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14759648841619588597
黃政傑(1986)潛在課程概念評析。教育研究所集刊,28,163-182。
陳明仁(2015年9月30日)。屈身的想像:解讀Bruce Feiler《學習鞠躬》(Learning to Bow)中的日本文化與教育【部落格文字資料】。2015年11月20日,取自https://chenmj00.wordpress.com/
陳彥臻(2015)。青少年的情慾探索與學校規訓(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教育社會學碩士班。2015年08月16日,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35162247762975603959
陳佩琪(2007)。Foucault規訓權力觀在潛在課程與教育議題上的闡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2015年8月7日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18742537810241429218
陳啟榮(2005)。潛在課程之探析。北縣教育,53,51-53。
張惠晴(2013),懲罰與潛在課程 — 一個國中班級的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2015年8月28日,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72164000542898871878
張盈堃(2010)。澳洲男孩教育的啟示與校園弱勢社群的關懷。教育資料集刊,46,119-136。
張如慧(2006)學校服裝儀容規定中之性別差異--潛在課程的觀點。課程與教學,9(4),35-49。
張世宗(1996)。幼兒學習空間的規劃與運用。載於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中心(主編),幼兒空間專輯(頁10-38)。臺北市:教育部國民教育司。
彭懷恩(1996)。社會學概論。臺北市:風雲論壇。
漢菊德(1999)。探索身體資源-身體•真我•超我。臺北市:心理。
潘幸玫(2006)。學校評量系統、知識類別與社會階層繁衍--臺灣中部一所國小個案研究。臺灣社會研究季刊,63,95-141。
甄曉蘭(2000)。批判俗民誌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369-393)。高雄市:麗文。
歐陽慧敏(2003)。學校化的身體規訓∼一間小學的觀察分析(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2015年7月9日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54060454808167680063
齊力、蔡錦昌、黃瑞祺(譯)(1986)。Aron R.著。近代西方思想家:涂爾幹、巴烈圖、韋伯。臺北市:聯經。
鄭廣懷、張敏、何江穗(譯)(2007)。弱者的武器:農民反抗的日常形式(原作者:James C. Scott)。江蘇省,中國:譯林。
劉慈惠、王莉玲、杜宜展、林青青(譯)(2011)。嬰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二版)(原作者:Warren R. Bentzen)。臺北市:華騰。
劉仲冬(1996)。民族誌研究法及實例。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力(頁173-194)。臺北市:巨流。
劉北成(譯)(1992)。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原作者:Michel Foucault)。臺北市:桂冠。
閻秀慧(2011)。觀看‧服裝:從服裝選擇中看中學女性教師的身體規訓與自我觀看。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2015年7月9日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72348322714248084698
謝明珊(譯)(2010)。身體與社會理論(原作者:Bryan S. Turner)。臺北市:韋伯文化。
謝國雄(1997)。田野的洗禮,學術的勞動。載於謝國雄著,純勞動:台灣勞動體制諸論(頁301-347)。臺北市: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
蘇曉倩(2004)。身體與教育—以日治時期台灣實業學校的身體規訓(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大學歷史學系。2015年7月9日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22575691372560454766
Mayi(2015年7月16日)。從廁所略談日本的遠慮文化。【部落格文字資料】。2015年11月1日,取自
https://mayilam.wordpress.com/2015/07/16/%E5%BE%9E%E5%BB%81%E6%89
%80%E7%95%A5%E8%AB%87%E6%97%A5%E6%9C%AC%E7%9A%84%E9%81%A0%E6%85%AE%E6%96%87%E5%8C%96%EF%BC%8Fmayi/

二、英文文獻
Backett-Miburn,K, & McKie,L.(2001)(eds.).Constructing Gendered Bodies. New York,NY:algrave MacMillan.
Ben Ari,E,(1996).Body Projects in Japanese Childcare:
Culture,Organization and Emotions in a Preschool . New York,NY: Routledge.
Bourdieu, P. (1977). Outline of a Theory of Practice.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harlston, D. (2013).Textual Embodiments of Bourdieusian Hexis.The Translator,19(1),51-80.
Scott J.C.(1990)Domination and the Arts of Resistance:Hidden Transcripts .New Haven, CT:Yale University Press.
Miriam F.& Monica G.(2005).The Body:A Reader.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Shilling, C.(1993).The Body and Social Theory. London:Sage.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幼兒教育所
10315700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157004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張盈堃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陳述綸zh_TW
dc.creator (作者) 陳述綸zh_TW
dc.date (日期) 201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八月-2016 14:34:03 (UTC+8)-
dc.date.available 9-八月-2016 14:34:0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八月-2016 14:34:03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103157004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9846-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幼兒教育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3157004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身體是一個媒介,使整個社會文化藉由身體的接觸刻印到身體裡,並透過身
體再體現文化。幼兒亦同,但相較於其他年齡層的個體,幼兒的身體更容易受成人期待或學校規範形塑。例如幼兒的扮家家酒遊戲、排隊、睡覺、吃飯等,藉由與自身以外的人、事、物接觸,有意或無意地學習社會文化。本研究旨趣於幼兒的身體如何被學校裡各種規訓機制所改造,進而看見幼兒在儀態化身體所體現的文化意識形態。因此將研究焦點關注在三個焦點,分別為(一)幼兒園課程的身體規訓;與(二)儀態化身體所體現的文化意識形態;(三)幼兒的身體如何抵抗與挑戰大人的規則。藉由一個幼兒園班級的民族誌研究,記錄幼兒園的生活的四面向:靜態教學(團討、角落、課程)、動態教學(排隊、運動)、用餐、睡覺。
本研究以Foucault 的觀點,從上述四個面向整理幼兒園課程對幼兒身體的
規訓手段,並配合Bourdieu 的分析歸納幼兒的身上所體現的四種儀態化身體(團結、受命、被管控、僵固),以瞭解規訓的策略在幼兒身上所體現的樣貌。此外,本研究也發現幼兒身體所出現四種型態身體的抵抗(挑釁、隱蔽、愉悅、溢出框架)。藉著被策略控制與抵抗之間來呈現幼兒園中教師與幼兒互動的立體樣貌。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is is a research about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culture and everyday lives in the kindergarten. The main points in this study is the body plays as a mediation with social culture and ideology. Social culture manifested through the body. The children’s bodies learn social culture by imitating what their observation, complying with rules in the kindergarten, etc. Researcher gets in one kindergarten in Taiwan with an ethnographic method, and pays attention to how children’s bodies were disciplined and shaped. Thus,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ree questions:
1. What are disciplinary strategies in the kindergarten?
2. What kinds of cultural values reveal through the children’s hexis bodies?
3. How children`s bodies challenge and resist adult"s rules?
According to these three questions, this study recorded four aspects of everyday life in kindergarten from curriculum, sleeping, table manners and queuing. The role of researcher is to fieldnotes and to analyze these data, In order to know how school disciplines children’s body.
The research field is one kindergarten in Yonghe District, New Taipei,City,Taiwan. There are thirty children in this kindergarten (twenty-nine children are five years old and just one child is three years old) and two teachers, Ms. Ann and Mrs. De. This is a typical public kindergarten in
Taiwan, and the curriculum model adopts Project Approach.
The researcher analyzes observations with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bout the body and society. To examine discipline curriculum in kindergarten from Foucauldian perspective and to see cultural values reflected in the children"s bodies in Bourdieuan perspective.
The findings of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 Teachers use four oriented (dynamic teaching, static teaching,eating and sleeping) strategies to discipline children in kindergarden.
2. Children`s bodies was molded into four kinds of hexis bodies(mutually beneficial, inflexible, ordered and managed).
3. Children also resist the rules of adults by four kinds of resistance of the body (pleasure, hidden, provocation and overflow).
The everyday lives in kindergarten is multiple meanings constructed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us, bodies carry with multiple meanings with discipline, hexis and resistance.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摘要……………………………………………………………………………………I
英文摘要…………………………………………………………………………II
目次…………………………………………………………………………………V
表次…………………………………………………………………………………VII
圖次…………………………………………………………………………………VIII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和動機………………………………………………………1
第二節 研究對象………………………………………………………………7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限制…………………………………………………21
第四節 論文章節規劃…………………………………………………………33
第貳章 理論觀點………………………………………………………35
第一節 身體社會學……………………………………………………………36
第二節 Foucault 與其身體社會觀:規訓與柔順的身體……………………39
第三節 Bourdieu 與其身體社會關:儀態化與身體的慣習…………………42
第四節 抵抗的身體…………………………………………………………47
第五節 相關研究………………………………………………………………51
第六節 小結……………………………………………………………………54
第參章 幼兒園的課程圖像……………………………………………55
第一節 生活即課程……………………………………………………………55
第二節 水水附幼的課程………………………………………………………60
第肆章 被控制的身體…………………………………………………71
第一節 靜態教學的身體……………………………………………………71
第二節 動態教學的身體……………………………………………………80
第三節 用餐的身體……………………………………………………………84
第四節 睡覺的身體……………………………………………………………87
第五節 小結……………………………………………………………………89
第伍章 抵抗的身體……………………………………………………95
第一節 挑釁的身體…………………………………………………………97
第二節 隱蔽的身體…………………………………………………………99
第三節 愉悅的身體…………………………………………………………102
第四節 溢出框架的身體………………………………………………………104
第四節 小結……………………………………………………………………106
第陸章 結語………………………………………………………107
第一節 研究回顧與總結………………………………………………………107
第二節 研究雜記與後臺反思…………………………………………………109
參考文獻………………………………………………………………113
一、中文文獻……………………………………………………………………113
二、英文文獻……………………………………………………………………117
附錄……………………………………………………………………119
附錄一 與研究者所研究之題目相關論文……………………………………119
附錄二 研究公約………………………………………………………………123
附錄三 研究者學位口試論文發表同意書……………………………………124
附錄四家長同意書……………………………………………………………125
zh_TW
dc.format.extent 4113190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157004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身體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規訓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儀態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抵抗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Bod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disciplin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hexi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resist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Ethnography in Kindergartenen_US
dc.title (題名) 身體的規訓、儀態化與抵抗- 一個幼兒園班級的民族誌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Study of Discipline, Hexis and Resistance in Body: An Ethnographic method in One Kindergarte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2012年10月5日)。2015年9月20日,取自
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0714
王文科、王智弘(2014)。教育研究法(第十六版)。臺北市:五南。
王佩莉 袁志英(譯)(2009)。文明的進程︰文明的社會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原作者:Norbert Elias)。上海市,中國:譯文。
王朔、許曉峰、張敬(製作人)、張元(導演)(2006)。看上去很美-小紅花【電影】。中國:北京世紀喜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王家通、周祝英、姜麗娟、楊景堯、蔡清華(譯)(1996)。幼兒教育與文化—三個國家的幼教實況比較研究(原作者:Joseph J. Tobin , Wu David Y.H.Wu ,Davidson H. Dana )。高雄市:麗文。
方永泉(譯)(2003)。受壓迫者教育學(原作者:Paulo Freire)。臺北市:巨流。
朱俊彥(2015年10月2日)。我要短褲-中女中學生升旗時脫裙抗議。蘋果即
時。2016年11月28日,取自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1002/703683/
李信漢(2015年4月2日)。露乳不是罪-冰島女性要解放。自由時報。2016年11月28日,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868206
李偉銓(2013)。熊模熊樣:台灣胖男同志的多肉陽剛身體(碩士論文)。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2015年10月14日,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90538146451201628099
李冠皇(2010)。規訓的棒球場:職棒球員的身體政治(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傳播學系。2015年7月9日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02735306263266370868
李昭蓉(2005)。「壞」/Why女孩發聲:輔育院青少女的生活經驗與身體規訓探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2015年7月9日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66238776898842575656
李玉婷(2004)。既私密又公開的柔順身體—女性穿著胸罩的教導實踐(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2015年7月9日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18228126414157308528
李永熾(2002)。波笛爾與文化再生產。當代雜誌,161,18-23。
余曉雯(1998)。權力交戰場--學校中的身體規範與學生的身體觀(碩士論文)。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2015年7月18日,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37939704407124098512
吳易軒(2010)。今天,妳/你被制服了?藝術行動與國中生性別認同的相遇(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2015年7月9日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11353374970945264759
吳秀瑾(2007)。身體在世:傅柯和布爾迪厄身體觀和施為者之對比。台灣社會研究季刊,68,75-117。
吳秀瑾(2006)。璐易思.瑪芮vs.茱蒂思.巴特勒—兩種女性主義社會建構的身體觀。女學學誌,22,77-118。
吳瓊洳(2006)。以Foucault的規訓觀論述校園內的權力運作:以臺灣中部一所國民中學為例。初等教育學刊,25,17-36。
何春蕤等(2000)。進步的性教育。2016年4月19日,取自
http://sex.ncu.edu.tw/course/young/progressive_sexedu/index.html
尚衡(譯)(1992)。性意識史(原作者:Michel Foucault)。臺北市:桂冠。
柯筱琪(2014)。幼兒園教師性教育的專業成長需求。國民教育,54(4),80-87。
范家豪(2007)。規訓與懲罰全力分析文本的二階觀察:描繪傅柯權力系譜學的視域圖譜。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3,143-167。
高傳正(2015)。談提昇幼教師的「團體討論」技巧。教師天地,196,39-42。
梁瓊惠(2011)。幼稚園的生活:田野工作、大人和小孩。臺北市:五南。
黃鴻文(2011)。抗拒乎?拒絕乎?偏差乎?學生文化研究中抗拒概念之誤用與澄清。教育研究集刊,57(3),123-154。
黃玉君(2010)。台灣幼兒運動遊戲課程與教學研究趨勢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2016年7月1日,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71021319298872684400
黃夙蓮(2007年9月29日)。《看上去很美 小紅花》幼兒園裡的暴力寓言【部落格文字資料】。2015年10月28日,取自
https://castnet.nctu.edu.tw/castnet/article/404?issueID=18
黃瑞琴(2001)。幼兒遊戲課程。臺北市:心理。
黃錦山(1996)。傅柯規訓概念在成人教育上的意義(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2015年9月8日,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14759648841619588597
黃政傑(1986)潛在課程概念評析。教育研究所集刊,28,163-182。
陳明仁(2015年9月30日)。屈身的想像:解讀Bruce Feiler《學習鞠躬》(Learning to Bow)中的日本文化與教育【部落格文字資料】。2015年11月20日,取自https://chenmj00.wordpress.com/
陳彥臻(2015)。青少年的情慾探索與學校規訓(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教育社會學碩士班。2015年08月16日,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35162247762975603959
陳佩琪(2007)。Foucault規訓權力觀在潛在課程與教育議題上的闡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2015年8月7日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18742537810241429218
陳啟榮(2005)。潛在課程之探析。北縣教育,53,51-53。
張惠晴(2013),懲罰與潛在課程 — 一個國中班級的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2015年8月28日,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72164000542898871878
張盈堃(2010)。澳洲男孩教育的啟示與校園弱勢社群的關懷。教育資料集刊,46,119-136。
張如慧(2006)學校服裝儀容規定中之性別差異--潛在課程的觀點。課程與教學,9(4),35-49。
張世宗(1996)。幼兒學習空間的規劃與運用。載於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中心(主編),幼兒空間專輯(頁10-38)。臺北市:教育部國民教育司。
彭懷恩(1996)。社會學概論。臺北市:風雲論壇。
漢菊德(1999)。探索身體資源-身體•真我•超我。臺北市:心理。
潘幸玫(2006)。學校評量系統、知識類別與社會階層繁衍--臺灣中部一所國小個案研究。臺灣社會研究季刊,63,95-141。
甄曉蘭(2000)。批判俗民誌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369-393)。高雄市:麗文。
歐陽慧敏(2003)。學校化的身體規訓∼一間小學的觀察分析(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2015年7月9日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54060454808167680063
齊力、蔡錦昌、黃瑞祺(譯)(1986)。Aron R.著。近代西方思想家:涂爾幹、巴烈圖、韋伯。臺北市:聯經。
鄭廣懷、張敏、何江穗(譯)(2007)。弱者的武器:農民反抗的日常形式(原作者:James C. Scott)。江蘇省,中國:譯林。
劉慈惠、王莉玲、杜宜展、林青青(譯)(2011)。嬰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二版)(原作者:Warren R. Bentzen)。臺北市:華騰。
劉仲冬(1996)。民族誌研究法及實例。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力(頁173-194)。臺北市:巨流。
劉北成(譯)(1992)。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原作者:Michel Foucault)。臺北市:桂冠。
閻秀慧(2011)。觀看‧服裝:從服裝選擇中看中學女性教師的身體規訓與自我觀看。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2015年7月9日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72348322714248084698
謝明珊(譯)(2010)。身體與社會理論(原作者:Bryan S. Turner)。臺北市:韋伯文化。
謝國雄(1997)。田野的洗禮,學術的勞動。載於謝國雄著,純勞動:台灣勞動體制諸論(頁301-347)。臺北市: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
蘇曉倩(2004)。身體與教育—以日治時期台灣實業學校的身體規訓(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大學歷史學系。2015年7月9日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22575691372560454766
Mayi(2015年7月16日)。從廁所略談日本的遠慮文化。【部落格文字資料】。2015年11月1日,取自
https://mayilam.wordpress.com/2015/07/16/%E5%BE%9E%E5%BB%81%E6%89
%80%E7%95%A5%E8%AB%87%E6%97%A5%E6%9C%AC%E7%9A%84%E9%81%A0%E6%85%AE%E6%96%87%E5%8C%96%EF%BC%8Fmayi/

二、英文文獻
Backett-Miburn,K, & McKie,L.(2001)(eds.).Constructing Gendered Bodies. New York,NY:algrave MacMillan.
Ben Ari,E,(1996).Body Projects in Japanese Childcare:
Culture,Organization and Emotions in a Preschool . New York,NY: Routledge.
Bourdieu, P. (1977). Outline of a Theory of Practice.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harlston, D. (2013).Textual Embodiments of Bourdieusian Hexis.The Translator,19(1),51-80.
Scott J.C.(1990)Domination and the Arts of Resistance:Hidden Transcripts .New Haven, CT:Yale University Press.
Miriam F.& Monica G.(2005).The Body:A Reader.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Shilling, C.(1993).The Body and Social Theory. London:Sage.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