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翁燕菁 | zh_TW |
dc.contributor.advisor | Vivianne Yen-ching Weng | en_US |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 胡家崎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 Hu, Chia Chi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胡家崎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Hu, Chia Chi | en_US |
dc.date (日期) | 2016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2-八月-2016 13:11:51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22-八月-2016 13:11:51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22-八月-2016 13:11:51 (UTC+8) | - |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 G1022520131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0521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政治學系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102252013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對於已開發國家而言,都市土地的開發往往趨於飽和,因此多藉助舊有土地再開發之策略增加居住或者使用空間,並以此為「公共利益」而證立其正當性。然而,開發行為亦涉及諸多對人權之干預,尤其在強制拆遷的執行上,一方面侵害既有居住者之私人與家庭生活,另方面則因欠缺程序權保障而徒增糾紛。同時,因為臺灣當前對強制拆遷之司法論述,仍聚焦於財產權範疇,而使司法人權保障難以及於非正式住居者。本文擬以非正式住居之居住權保障為中心,整合人權法治與政治思想,透過國際人權法與當代正義理論的詮釋,以討論公權力主張公共利益執行強制拆遷之界限。本文主張,衡平權利衝突之公共利益,應進一步以差異政治之觀點加以審視。法律做為一種權利保障機制,應避免制度設計對於對社會弱勢形成壓迫、支配。故自承認政治的觀點出發,非正式住居者亦應受正當法律程序保障,才是社會正義實踐之基礎。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For developed countries, urban region was overdeveloped. Facing with this condition, the government used to resort to the strategy of urban renew, trying to make the most efficient use of the urban land and claim the renew project was based on the public interest. However, the urban renew project execution often violate the human right condition, especially the execution of forced eviction. In Taiwan, the government disobeyed the due process principle, infringed the right to respect for private and family life. The process also resulted the conflict between government and citizens. Such kind of dilemma reveals that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housing right was limited primarily to the property rights, and it’s also the reason why informal settlement resident in Taiwan still couldn’t acquire the legal protection.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focus on the housing right of the informal settlement and ascertain the boundary of the public interest in which created by urban renew, by the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and contemporary justice theory perspectives. In the end, from the point of 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 we consider that the informal-settled resident still should have the legal due process protection. The law should protect the social vulnerable from the oppression and domination of the injustice institution. | en_US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第壹章 緒論 1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1一、非正式住居與居住權 1二、「家」作為居住之核心價值 5第二節、文獻回顧與研究方法 8一、文獻回顧 8二、研究方法與章節安排 10第貳章 非正式住居與國家政策 13第一節 歷史切面下的臺灣非正式住居發展 13一、住宅供給不足下的非正式住居 14二、戰後臺灣非正式住居之形成 20第二節 華光社區的百年變遷 24一、監獄口到金磚上的遺民 24二、司法追訴與強制拆遷下的居住權利 32第參章 居住權保障的規範意義 39第一節 國際人權規範下的居住權內涵 39一、居住權利的雙重面相 40二、歐洲人權法院兩件判決的啟示 44第二節、強制拆遷下的法律衡平與公共利益? 49一、法律的壓制性與創造性 49二、平等:法律權威的正當性基礎 55第三節 群體差異下的居住正義 58一、差異原則與承認政治 59二、程序權保障與涵容式民主 64第肆章 強制驅離下國家責任與義務 70第一節 適足居住權利保障不足下的社會陰影 70一、居住資源分配失衡下的住宅政策發展 70二、使用權與強制驅離住居所之商榷 73第二節 強制驅離手段的正當性基礎? 76一、迫切社會需求原則 77二、程序保障與涵容式民主 80第伍章 結論 85參考文獻 90 | zh_TW |
dc.format.extent | 9660907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22520131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非正式住居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居住權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強制拆遷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公共利益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差異政治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informal settlement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housing right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forced eviction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public interest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非正式住居強制拆遷之公共利益?—— 一個以華光社區為中心的差異政治分析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Public Interest in Forced Eviction of Informal Settlements? An Analysis Based on Politics of Difference of the Huakuang Community Case | en_US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一、 期刊論文:Harvey, David. 2008. “The right to the city” New left review 53 23-40.Robert, Cover. 1986. “Violence and the word” Yale L.J. 95:1601-1629Teitel, Ruti. 1997. “Transitional Jurisprudence: The Role of Law in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The Yale Law Journal 106(7):2009-2080.Young, Iris. 1989. “Polity and Group Difference: A Critique of the Ideal of Universal Citizenship.” Ethics 99: 250-274.Young, Iris. 2001. “Activist challenges to deliberative democracy.” Political theory 29(5): 670-690.Young, Iris. 2001. “Equality of Whom? Social Groups and Judgments of Injustice. ”Journal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9(1): 1-18方定安,2008,〈弱勢社區更新政策取向之研究-以臺北市整建住宅社區為例〉,《建築與規劃學報》,9(3):235-252。王志弘、李涵茹、黃若慈,2013,〈縉紳化或便利城市升級?─新北市三重區都市生活支持系統再結構〉,《國家發展研究 》,12(2):179-229。王曉丹,2010,〈法社會性的失落與追尋-初探臺灣的法律與社會研究〉,《政大法學評論》,115:1-46。------,2013,〈法律的壓制性與創造性-人權與人口販運法制的被害者主體〉,《政大法學評論》,137:33-98。江一豪,2009,〈取乎法外:違建社區如何成為反攻土地商品化的號角〉,《臺灣社會研究季刊》,76:459-467。米復國,1988,〈臺灣的公共住宅政策〉,《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2/3): 97-147。何彥陞 ,2012a,〈土地利用關係與公共利益界定與論證 -聚焦於土地使用限制、都市更新與財產權保障〉,《臺灣法學雜誌》,224:142-156。------,2012b,〈都市更新條例的法制議題與修法方向〉,《臺灣環境與土地法學》,3:12-20。吳重禮,2008,〈司法與公共支持:臺灣民眾對於司法體系的比較評價〉,《臺灣政治學刊》12(2):15-66。吳澤玫,2014,〈審議民主與多元社會的穩定〉,《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49:1-58。李建良,2013a,〈都市更新條例的正當行政程序(上)〉,《臺灣法學雜誌》,224:44-61。------,2013b,〈都市更新條例的正當行政程序(下)〉,《臺灣法學雜誌》,229:57-78。------,2013c,〈都市更新條例的正當行政程序(中)〉,《臺灣法學雜誌》,228:29-46。周志龍,2001,〈臺灣國土經營管理制度結構變遷〉,《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3(1): 89-132 。周素卿,1999,〈再造老臺北:臺北市都市更新政策的分析〉,《地理學報》,25:15-44。周素卿,2003,〈全球化與新都心的發展-曼哈頓意象下的的信義計畫區〉,《地理學報》,34:41-60。林宗弘,2013,〈失落的年代:臺灣民眾階級認同與意識形態的變遷〉,《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5(4):689-734。林明鏘,2013〈都市更新之公共利益-兼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709號解釋〉,《臺灣法學雜誌》,227:121-139。林萬億,2003,〈論我國的社會住宅政策與社會照護的結合〉,《國家政策季刊》,2(4),53-82。夏鑄九,1991,〈一個都市實踐的假說:都市與區域過程中之臺灣地方政府與社會〉,《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6:31-41。夏鑄九、成露茜、陳幸均、戴伯芬,2002,〈朝向市民城市-臺北大理街社區運動〉,《臺灣社會研究季刊》46:141-172。孫迺翊,2006,〈憲法解釋與社會保險制度之建構-以社會保險“相互性”關係為中心〉,《臺大法學論叢》,35:6。孫瑞穗,2009,〈都市更新及市民抵抗-城市公園的歷史、理論與爭議〉,《臺灣社會研究季刊》,76:441-451。翁燕菁,2013,〈不歧視原則之經濟社會權利保障效力:歐洲人權公約的當代課題〉,《歐美研究》,43-3:637-707。------,2015,〈適足居住權之可裁判性-初探國際人權法及其實踐〉,《全國律師》,2015-1:4-17。張文貞,2012a,〈演進中的法:一般性意見作為國際人權公約的權威解釋〉,《臺灣人權學刊》,1(2):25-43。------,2012b,〈兩公約實施兩週年的檢討:以司法實踐為核心〉,《思與言》,50(4):7-43。張雅慧,2009,〈國民住宅轉型社會住宅之課題分析〉,《土地問題研究季刊》,8(2),79-88。 張蓓詠,2013,〈減免收取占用國有非公用土地使用補償金,加速收回土地〉,《當代財政》,29:85-87。莊世同,2009,〈民主、人權與人性尊嚴-德沃金的高貴論證〉,《臺灣民主季刊》,6(3):209-213------,2011,〈法律的圖像:一種人文主義的分析與詮釋〉,《臺大法學論叢》,40(4):1-33許坤榮,1988,〈臺北邊緣地區的住宅市場〉,《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2/3): 149-210。許宗力,2003a,〈基本權利:基本權的功能〉,《月旦法學教室》,2:72-80。------,2003b,〈基本權利:基本權利對國家權力的拘束〉,《月旦法學教室》,7:87-94。------,2003c,〈基本權利:基本權利的第三人效力與國庫效力〉,《月旦法學教室》,9:67-74。------,2003d,〈基本權利:基本權利的保障與限制-上〉,《月旦法學教室》,11:64-75。------,2003e,〈基本權利:基本權利的保障與限制-下〉,《月旦法學教室》,14:50-60。郭秋永,2007,〈多元民主理論 —公民審議的一個理論基礎〉,《臺灣民主季刊》,4:63-107。------,2012,〈社會正義、差異政治、以及溝通民主〉,《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4(4):529-574。郭瑞坤、賴正能、劉思章,2010,〈國有地之被占與排除-弱勢占用者之觀點〉《住宅學報》19(1):81-99。都市更新受害者聯盟,2012〈臺北的身世、都更的身分:作為「營建經濟」的都市更新政策、私有權與公共之辯〉,《文化研究》,15:220-229。陳宜中,2003,〈國家應該維護社會權嗎?評當代反社會權論述的幾項看法〉,《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5-2:309-338。陳怡伶、黎德星,2010,〈新自由主義化、國家與住宅市場〉,《地理學報》,59,105-131。陳東升,2006,〈審議民主的限制-臺灣公民會議的經驗〉,《臺灣民主季刊》,3(1):77-104。陳愛娥,1996,〈自由-平等-博愛¬-社會國原則與法治國原則的交互作用〉,《臺大法學論叢》曾國祥,2004,〈憲政主義與民主的衝突:美國政治思想的一個側面〉,《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11:35-82。游千慧,2012,〈我國當前住宅政策之檢討與修法芻議〉,《土地問題研究季刊》,11(3),15-25。 湯京平、邱崇原,2007,〈多元民主、政治吸納與政策回應;從臺鹼污染案檢視臺灣環保公益團體的政策角色〉,《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9(3): 93-127。黃長玲,2012,〈差異政治的形成:1946年婦女保障名額制定的歷史過程〉,《政治科學論叢》52:89-116。黃麗玲,2009,〈臺北市都市更新中的社會正義問題〉,《臺灣社會研究季刊》,76:453-458。楊友仁,1998,〈循環的債務:對臺北市違章建築與都市規劃的歷史觀察〉,《城市與設計學報》,4:301-314。廖福特,2011,〈法院應否及如何適用經濟社會文化權力國際公約〉,《臺灣人權學刊》1(1):3-29。廖福特,2014,〈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國內法化之影響:最高法院死刑相關判決之檢視〉,《臺大法學論叢》43:911-956。劉厚連,2002,〈國家資產經營管理體制問題之探討-兼評「國家資產經營管理委員會」之功能〉,《土地問題研究季刊》1(3):112-125。蔡志揚,2012a,〈從「文林苑」案看「都市更新條例」修法〉,《月旦法學》,206:102-114。------,2012b〈都市更新公共利益與財產權保障限度之本質〉,《臺灣環境與土地法學雜誌》,3:218-228。------,2013,〈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正當程序之制度建構-以釋字709號解釋為中心〉,《臺灣環境與土地法學》,6:109-119。蕭高彥,2002,〈共和主義與現代政治〉,《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1:85-116。顏亮一,2014,〈都市規劃、公共利益與社會正義-從樂生療養院保存運動談起〉,《城市與設計學報》21:115-138。二、 專書:Bohman, James & Regh William (edited). 1997. Deliberative Democracy-Essays on Reason and Politic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ess.Demographia. 2015. International Housing Affordability Survey.Box.Dworkin, Ronald. 2006. Is democracy here?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Dworkin, Ronald. 2006. Justice in Robe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Elster, Jon (edited). 1998. Deliberative Democrac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Gutmann, Amy & Thompson, Dennis. 1996. Democracy and Disagreement.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Gutmann, Amy & Thompson, Dennis. 2004. Why Deliberative Democracy?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Hohmann, Jessie. 2013. The Right to Housing: Law, Concepts, Possibilities. Portland: Hart publishing. Hongju Koh, Harold & Syle, Ronald C. (edited). 1999. Deliberative Democracy & Human Right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UN-Habitat. 2009. The Right to Adequate Housing. Geneva:United Nations. Young, Iris. 1990. Justice and 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Young, Iris. 2000. Inclusion and Democrac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內政部,1990,《全國土地問題會議實錄》,臺北:內政部。內政部營建署,1999,《臺灣地區整體住宅政策之研究》,臺北:內政部。內政部營建署,2004,《國民住宅資料彙編》,臺北:內政部。內政部營建署,2010,《民國99年營建統計年報》,臺北:內政部。王宏哲,2008,《住房權研究》,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王志弘、王玥民譯,David Harvey原著,2010,《資本的空間》,臺北:群學。行政院主計總處,2010,《民國99年第六次人口及住宅普查結果綜合報告》,臺北:行政院主計總處。行政院經建會都住處,1989,《臺灣地區國民住宅建設》,臺北:行政院。何定照譯,Iris Young原著,2006《像女孩那樣丟球:論女性身體經驗》,臺北:商周出版。吳庚,2008,《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臺北:三民。李冠宜譯,Ronald Dworkin原著,2002,《法律帝國》,臺北:時英。李惠宗,2012,《憲法要義》,臺北:元照出版。林本炫、董娟娟、張人傑等著,1998,《國有土地問題之政治經濟分析》,臺北縣:業強。林宗弘、洪敬舒、李健鴻、王兆慶、張烽益等著,2011,《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化的危機》,臺北:群學。法務部,2012,初次國家人權報告,臺北市:法務部。財政部國產署,2014,《103年度財政部國有財產局業務年報》,臺北市:國產署。高旭軍等譯,Thomas Raiser原著,2014,《法社會學導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許育典,2013,《憲法》,臺北:元照出版。 郭名政,1997,《社會安全制度與社會法》,臺北:翰蘆出版。郭怡青譯,長谷部恭男原著,2012,《法律是什麼?法哲學的思辨旅程》,臺北:商周出版。陳佩賢譯,若林正丈原著,2009,《臺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臺北:新自然主義出版。陳宜中,2014,《當代正義論辯》,臺北:聯經。陳東升,1999,《金權城市:地方派系、財團與臺北都會發展的社會學分析》,臺北:巨流。陳新民,1990,《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臺北:三民書局。陳毓麟譯,Ian Shapiro原著,2005《民主理論現況》,臺北:商周出版。堯嘉寧譯,Cass R. Sunstein原著,2015,《剪裁共識:訂作民主社會的共識》,臺北:衛城出版。黃孫權,2012,《綠色推土機:九零年代臺北的違建、公園、自然房地產與制度化地景》,臺北:獨立媒體。蔡英文,2015,《從王權、專制到民主:西方民主思想的開展及其問題》,臺北:聯經出版。蔡惠伃,林詠心譯,Michael Sandel原著,2014,《為什麼我們需要公共哲學:政治中的道德問題》,臺北:麥田出版。三、 專書篇章:Chu, Yun-han, Tse-min Lin. 1996. “The Process of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in Taiwan: Social Cleavage, Electoral Competition, and the Emerging Party System.” Taiwan`s Electoral Politics and democratic Transition: Riding the Third Wave. 79-104. ed. Hung-Mao Tien. New York: Routledge.John L. Murray. 2008. “Consensus: Concordance, or Hegemony of the Majority.” Dialogue between Judges. Strasbourg: Council of Europe.Johnson, James. 1998. “Arguing for Deliberation: Some Skeptical Consideration.” Deliberative Democracy, ed. Jon Elste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Young, Iris. 1998. “Difference as a Resource for Democratic Communication” Deliberative Democracy. 383-406 ed. Elster, J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吳豪人,2012,《法律是什麼?法哲學的思辨旅程》序,郭怡青譯,長谷部恭男原著,臺北:商周出版。林萬億,2006,〈我國憲法與社會權的實踐〉,蘇永欽編,《部門憲法》,頁279-312,臺北:元照出版。莊世同,2014,〈合法性與德沃金法理論的道德基礎〉,謝世民編,《以平等為本的自由主義:德沃金法政哲學研究》,頁59-88,臺北:開學文化出版。郭明政,2006,〈社會憲法:社會安全制度的憲法規範〉,蘇永欽編,《部門憲法》,頁313-352,臺北:元照出版。黃丞儀,2010,〈從市民社會中滋長的法律意識-以近年來臺灣環境運動與消費者運動為例〉,湯德宗、鍾騏編,《2010兩岸四地法律發展》,頁1043-1089,臺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黃丞儀,2015,《剪裁共識:訂作民主社會的共識》序,堯嘉寧譯,Cass R. Sunstein原著,臺北:衛城出版。劉宏恩,2011,〈跨領域法律研究方法淺談-以個人從心理學到法律學的學習路為楔子〉《法文化研究-繼受與後繼受時代的基礎法學》,政大法學院-基礎法學中心編,頁99-122,臺北:元照出版。謝世民,2014a,〈紀念德沃金〉,謝世民編,《以平等為本的自由主義:德沃金法政哲學研究》,頁1-13,臺北:開學文化出版。------,2014b,〈德沃金論平等義務與守法義務〉,謝世民編,《以平等為本的自由主義:德沃金法政哲學研究》,頁237-278,臺北:開學文化出版。顏厥安,2014,〈何謂正義?一個初步的理論說明〉《臺灣法學新課題(十)》,社團法人臺灣法學會編,頁1-23,臺北:元照出版。四、 研討會論文Rolink, Raquel.2013. “Report of the special rapporteur on adequate housing as a component of the right on an adequate standard of living, and on the right to non-discrimination in the context” Human right councilThiele, Bret, 2012. “Security of tenure: legal and judicial aspects ” Research paper for the special rapporteur on adequate housing as component of the right to an adequate standard of living and on the right to non-discrimination in this contextVarnaison Revolle. Patricia, 1999.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in Building Public Transport Lines with Right of Way in France: A New Start?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Series on Competition and Ownership in Land Passenger Transport, “Thredbo 6”, Cape Town, South Africa.東亞迫遷法庭籌委會,2016,〈東亞迫遷法庭-會議手冊〉,東亞迫遷法庭,臺北。政大第三部門研究中心,2014,〈從建築更新到都市再生-臺韓都市更新修法比較與省思工作坊-會議手冊〉,從建築更新到都市再生-臺韓都市更新修法比較與省思工作坊,臺北。五、 學位論文:史宓,2000,〈違建社區與財富積累--以臺北市寶藏巖社區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江金郎,2004,〈公有土地管理之研究-以國有土地被占用問題處理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何銘欽,2000,〈由占用處理與防制論國有土地管理政策〉,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陳靜儀,2013,〈Iris M. Young論差異政治、民主與社會正義〉,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楊宜靜,2015,〈國家與社會關係的司法中介與權利折衝:公有地上非正式住區拆遷的治理與抵抗〉,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楊長苓,2004,〈銘印、協商與抵抗的空間實踐──由康樂里非自願拆遷重思都市規劃與建築歷史〉,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溫揚彥,2011,〈臺灣社會住宅之研究-歷史制度主義之觀點〉,國立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碩士論文。 蔡信三,1999,〈國有土地被占用問題之研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學程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蔡敏真,2012,〈居住城市的權利:臺北市華光社區的都市民族誌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所碩士論文。六、 網路資料:丁宇徵,2015,〈遁入私法的國家暴力〉,PNN公視新聞報導,4月29日,http://pnn.pts.org.tw/main/2015/04/08/遁入私法的國家暴力/,檢索日期:2015年12月29日。內政部,2007,〈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第664次會議紀錄〉,8月7日,http://www.cpami.gov.tw/chinese//filesys/file/chinese/committee/cpc/record/664.pdf,檢索日期:2016年4月3日。內政部營建署,2015,〈104年度第3季房價負擔能力指標統計成果〉https://pip.moi.gov.tw/V2/E/SCRE0105.aspx,檢索日期:2016年4月3日。行政院,〈江揆聽取「國家人權報告推動辦理情形」報告〉,行政院新聞稿,3月14日,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3252,檢索日期:2015年12月29日。行政院,2015,〈該在一起了-房地合一稅制〉,時政講義,7月15日,http://www.ey.gov.tw/News_Content16.aspx?n=E9B83B707737B701&s=61EA400F61041B87,檢索日期:2016年4月3日。吳庚,2012,〈都更未爆彈知多少?〉,苦勞網評論,4月5日,http://www.coolloud.org.tw/node/67687,檢索日期:2015年12月29日。李國盛,2006,〈松鶴半村遷移記〉,台灣光華雜誌,4月,http://enews.url.com.tw/enews/38257,檢索日期:2015年12月29日。周宇修,2015,〈封街所導致的公私益權衡明顯失衡的時候,你還要繼續做嗎?〉,PNN公視新聞報導,4月24日,http://pnn.pts.org.tw/main/2015/04/08/遁入私法的國家暴力/,檢索日期:2015年12月29日。林芸,2015,〈強盜政府:做賊的喊捉賊!無恥的法院判決!〉,自由時報投書,4月24號,http://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1297022,檢索日期:2015年12月29日。林玲瑩,2013,〈法務部:訴訟是唯一手段〉,PNN公視新聞報導,2月7日,http://pnn.pts.org.tw/main/2013/02/07/華光褪盡】法務部:訴訟是唯一手段/,檢索日期:2015年12月29日。林銘忠,1980,〈解決違建住戶接水問題:水處充分發揮便民精神〉,中國時報報導,6月1日,http://140.119.115.37/ctnewsc/ttsweb.exe?@@55214,,檢索日期:2016年4月3日。法務部,2013,〈法務部針對所屬機關處理華光社區土地遭占用問題之原則與過程,提出說明如下〉,法務部新聞稿,2月23日,https://www.moj.gov.tw/ct.asp?xItem=297826&ctNode=79&mp=001 ,檢索日期:2016年4月3日。社會住宅推動聯盟,2013,〈堅決反對住宅法納入「合宜住宅」,政府住宅資源之運用應回歸支援弱勢優先之本質〉,苦勞網評論,12月9日,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6644,檢索日期:2015年12月15日。邱柏勝,2015,〈市府廉租公宅居民批 社會住宅聯盟:自利、歧視〉,自由時報,3月6號,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249220,檢索日期:2015年12月29日。洪琇茜,2013,〈華光社區的殘冬〉,PNN公視新聞報導,2月1日,http://pnn.pts.org.tw/main/2013/02/01/ /【華光褪盡】華光社區的殘冬/%E3%80%90%E8%8F%AF%E5%85%89%E8%A4%AA%E7%9B%A1%E3%80%91%E8%8F%AF%E5%85%89%E7%A4%BE%E5%8D%80%E7%9A%84%E6%AE%98%E5%86%AC/,檢索日期:2015年12月29日。孫窮理,2011,〈華光社區給我們出的考題〉,苦勞網評論,11月24日,http://www.coolloud.org.tw/node/57061,檢索日期:2015年12月15日。徐偉群,2015,〈焦點評論:蘇永欽恐怕已經觸法〉,蘋果日報評論,10月28日,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51028/36866837/焦點評論:蘇永欽恐怕已經觸法(徐偉群)? ,檢索日期:2016年4月3日。高榮志,2013,〈這不是「依法行政」〉,PNN公視新聞報導,4月29日,http://pnn.pts.org.tw/main/2013/04/29/【華光法律考】這不是「依法行政」/,檢索日期:2015年12月29日。高榮志,2015,〈在模糊的理論/論理之間創造最佳(政治)利益?〉,公視新聞議題中心,10月16日,http://pnn.pts.org.tw/main/2015/10/16/,檢索日期:2015年12月29日。張金鶚,2016,〈4000億社會住宅照顧多少弱勢?〉,聯合報報導,4月13日,http://house.udn.com/house/story/5887/1625746,檢索日期:2016年4月3日。陳韋綸,2013,〈訴訟索償逼還地-華光居民年後無枝可依〉,苦勞網評論,1月18日,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2056,檢索日期:2015年12月15日。程晏鈴、陳一姍,2015,〈房地產稅制改革/三大後門讓稅改力道大減〉,天下雜誌第567期,3月3日,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5227,檢索日期:2016年4月3日。臺北市政府都發局,2007a,〈華光社區附近地區都市計畫檢討既都市設計準則案-行政院都市更新推動小組第七次會議簡報〉,3月19號,檢索日期:2016年4月3日。臺北市政府都發局,2007b,〈華光社區暨附近地區都市計畫檢討案〉,3月19號, https://www.google.com.tw/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1&ved=0ahUKEwjFqf_TzurMAhVGLqYKHXy_CaYQFggdMAA&url=http%3A%2F%2Ftwur.cpami.gov.tw%2Fcommon%2FDownloadPdf.aspx%3FFILEPATH%3DRDpcV2ViXEJhY2tzdGFnZVx1c2VyZmlsZXNcZ292XEIwMl9QTEFOTklORy5QREY%3D&usg=AFQjCNGagWKxPNqnzlEhDdtbjkeJbZL6bw&sig2=ACzUcR0oVLEmpitdt256yg&cad=rja,檢索日期:2016年4月3日。劉淑琴,2016,〈調查:香港房價所得比19倍 全球最高〉,中央社外電譯稿,1月25日,http://www.cna.com.tw/news/afe/201601250454-1.aspx,檢索日期:2016年4月3日。蔡和穎,2013,〈國土活化3大案 估收益近千億〉,中央社,1月7號,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301070055-1.aspx,檢索日期:2015年12月29日。蔡敏真,2010,〈華光社區的歷史足跡〉,苦勞網評論,7月21日,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2081,檢索日期:2015年12月15日。鄭國威,2013,,〈災難,然後(三):遷村的思維〉,泛科學報導,12月17日,http://pansci.asia/archives/55256,檢索日期:2015年12月29日。戴秀雄,2015,〈迷途在財產權保障釋義學之海:美和市與釋字732〉,想想論壇,10月17日,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4719,檢索日期:2016年4月3日。鍾聖雄 2013,〈兩公約擋不住-法務部夷平華光違占戶〉,PNN公視新聞報導,3月27日,http://pnn.pts.org.tw/main/2013/03/27/兩公約擋不住-法務部夷平華光違占戶/,檢索日期:2015年12月29日。譚淑珍,2010,〈NEWS:抽中國宅 就像中樂透〉,苦勞網轉錄自工商時報,http://www.coolloud.org.tw/node/53837,檢索日期:2015年12月29日。蘇永欽,2015,〈美河市案 大法官解釋到底說了什麼〉,聯合新聞網,10月3日,http://udn.com/news/story/7339/1226017,,檢索日期:2015年12月29日。鐘聖雄,2012,〈「推土機都更」修法,別再讓公共利益人間蒸發〉,PNN公視新聞報導,4月7日,http://pnn.pts.org.tw/main/2012/04/07/都更修法-學者嗆容積獎勵致都更失控/,檢索日期:2015年12月29日。鐘聖雄,2013,〈金磚上的難民〉,PNN公視新聞報導,1月13日,http://pnn.pts.org.tw/main/2013/01/13 /金磚上的難民/,檢索日期:2015年12月29日。七、科技部/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臺大城鄉所專案報告:夏鑄九,1987,《臺灣的住宅政策:國民住宅計畫之社會學分析》,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計劃編號:NSC 76-0410-E003-32,臺北:行政院國科會。華光社區學生訪調小組,2013a,《針對適當生活水準的平行報告:華光社區案例》。華光社區學生訪調小組,2013b,《華光社區拆遷處理建議報告書》。華光社區學生訪調小組,2014a,《華光社區拆遷安置及不當得利追討狀況說明》。華光社區學生訪調小組,2014b,《華光社區議題與落實經社文公約居住權之聽證會總說明》。八、政府公開資料:監察院,2003,《「國有及公有被占用土地清理及處理方案」執行績效不彰,至目前被占用情形仍頗嚴重等情乙案之調查報告》。監察院,2011,〈沈委員美真、馬委員以工、馬委員秀如調查︰財政部為臺灣臺北看守所經管之華光社區占用戶,研擬「現金補償為主、重建安置為輔」之處理方案,及內政部審議臺北市政府辦理前揭有關之都市計畫變更程序,涉有違失等情乙案之調查報告〉。字號:0990800496監察院,2013,〈周委員陽山、李委員復甸自動調查華光社區一案之調查報告〉。字號:1020800132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