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時代考驗青年?從中國青年自覺運動到統中會事件(1963-1970)
China Youth Self-awareness Movement(1963-1970)
作者 施淳孝
貢獻者 陳翠蓮
施淳孝
關鍵詞 自覺運動推行會
《新希望》
救國團
白色恐怖
統中會(中國統一事業基金會)
日期 2016
上傳時間 2-Sep-2016 00:11:28 (UTC+8)
摘要 自覺運動之所以在1960年代引起風潮,並非僅是公德心的議題,而是肇因國族主義因素所致。自覺運動是一個青年學生的愛國運動與道德重整運動,這種心理來自於戰後國民黨政府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及反共戰爭宣傳所致。民族精神教育塑造中國國族認同,反攻戰爭宣傳凝聚全面戰爭氛圍,個人的行為被上綱到國家興亡的關鍵,形成一種國家至上的心態,自覺運動就在這種脈絡下登上歷史舞台。
自覺運動主要有兩條發展路線,一為台大的《新希望》,一為救國團輔導的自覺運動推行會。《新希望》是推廣自覺運動的刊物,在運動退燒後,轉變為知識啟蒙為主,介紹民主、科學思想,最後因刊登殷海光的文章,以及羅素的反戰和平思想,觸犯政治禁忌,遭到停刊。
戒嚴時期自覺會得以跨校串連,係由救國團協助、輔導之故。之後,自覺會的規模日增,會務執行更加嫻熟,推行各種社服活動、響應愛國運動。隨著分支機構的增設,中學生逐漸成為會裡的多數,憂心於國家當前困境,讓部分會員開始有激烈行為出現,引起當局警戒。於是,救國團切斷總會跟各校中學會員的連結,停止補助,收回辦公室。缺乏政治、經濟力量的學生難以為繼,自覺會從此式微。
自覺會沒落之際,許席圖等人在澎湖發起統中會,自行發展組織,更打算涉入政治,觸犯禁忌。即使統中會人數不過數十人,也未有武裝叛亂意圖,政府依然雷厲風行的鎮壓,成為白色恐怖下的犧牲者。
參考文獻 檔案
1.《81上己357叛亂》,檔案管理局藏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檔案,檔號:0081/檔上/007627/1/。
2.《周順吉、呂建興、莊信男、劉秀明、許席圖叛亂》,檔案管理局藏國防部軍法局檔案,檔號:0058/1571/128/。
3.《許席圖等叛亂》,檔案管理局藏國防部後備司令部檔案,檔號:0058/1571/096/卷次1。
4.《許席圖等叛亂》,檔案管理局藏國防部後備司令部檔案,檔號:0058/1571/096/卷次2。
5.《許席圖等叛亂》,檔案管理局藏國防部後備司令部檔案,檔號:0058/1571/096/卷次3。
6.《臺灣省政府公報》,41年夏字第29期。

自覺會刊物
《中國風》
《民族魂》
《自立》
《駝鈴》

報章雜誌
《中央日報》
《中國時報》(《徵信新聞》)
《幼獅》
《幼獅月刊》
《青年戰士報》
《新希望》
《新時代》
《聯合報》

口訪資料
1.施淳孝訪問、紀錄,〈司徒芝萍女士訪問記錄〉,2016年1月6日於新北市新店七張碧羅春。
2.施淳孝訪問、紀錄,〈汪其楣女士訪問記錄〉,2016年6月15日於台北市新生南路一段老樹咖啡。訪問記錄不公開。
3.施淳孝訪問、紀錄,〈呂昱先生訪問記錄〉,2016年3月30日於台南安平丹橘人文。
4.施淳孝訪問、紀錄,〈周順吉先生訪問記錄〉,2016年3月2日於台北市民生西路波麗露餐廳、2016年4月1號於台北市民生西路冰霖豆花專賣店。
5.陳翠蓮、施淳孝訪問,施淳孝紀錄,〈黃寬重先生訪問記錄〉,2015年8月18日於中研院學術活動中心摩斯漢堡。
6.施淳孝訪問、紀錄,〈張呂章先生、余月蓮女士訪問記錄〉,2016年3月24日於台北市長安西路自宅。
7.施淳孝訪問、紀錄,〈溫文男先生訪問記錄〉,2016年2月19日、2016年2月26日於台北市萬方棕櫚泉社區自宅。訪問記錄不公開。
8.施淳孝訪問、紀錄,〈蔣宗國先生訪問記錄〉,2016年1月7日於台北市青島西路Ikari Coffie公保店、2016年3月23日於新北市七張麥當勞。
9.施淳孝訪問、紀錄,〈劉秀明先生訪問記錄〉,2016年6月26日於延平北路5段OK超商。
10.施淳孝訪問、紀錄,〈劉水池先生訪問記錄〉,2016年6月15日於台北市新生南路一段老樹咖啡。訪問記錄不公開。
11.〈劉禮信先生電子郵件訪問紀錄〉,2016年5月20日。

專書
1.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編印,《綠旗飄揚三十年》,台北:救國團,1982年。
2.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編印,《本團重要文獻》,台北:救國團,1982年。
3.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編印,《三十年團務誌要》,台北:救國團,1982年。
4.中華民國青年自覺運動編輯委員會,《自覺覺人 自強強國 中華民國青年自覺運動實錄(1963-1970)》,台北:禾年實業,2013年。
5.丘為君等編著,《台灣學生運動(1946-1979)》,台北:龍田出版社,1979年。
6.丘為君編著,《台灣學生運動(1946-1979)》,台北:稻鄉出版社,2003年。
7.李敖,《李敖回憶錄》,台北:李敖出版社,1999年。
8.李世傑,《調查局研究》,台北:李敖出版社,1988年。
9.李國祁、呂芳上、蘇啓明、陳三井、葉明德,《近代中國青年運動史》,台北:嵩山出版社,1990年。
10.呂芳上,《從學生運動到運動學生(民國八年至十八年)》,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年。
11.林玉體,《台灣教育面貌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出版,1987年。
12.林照真,《台灣科學社群40年風雲—紀錄六、七〇年代理工知識份子與《科學月刊》》,新竹:交通大學,2010年。
13.林果顯,《「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之研究(1966-1975)—統治正當性的建立與轉變》,台北:稻鄉出版社,2005年。
14.林果顯,《1950年代臺灣國際觀的塑造—以黨政宣傳媒體和外來中文刊物為中心》,新北:稻鄉出版社,2016年。
15.林樹枝,《出土政治冤案第一集增訂版》,出版地不詳,作者出版,1992年。
16.周婉窈,《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台北:允晨文化,2003年。
17.近藤正己著,林詩庭譯,《總力戰與臺灣:日本殖民地的崩潰》,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4年。
18.若林正丈著,洪金珠、許佩賢譯,《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月旦出版社,1994年,頁121。
19.若林正丈著,洪郁如、陳培豐等譯,《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4年。
20.柏楊口述,周碧瑟執筆,《柏楊回憶錄》,台北:遠流出版社,1996年。
21.柯旗化,《台灣監獄島:柯旗化回憶錄》,高雄:第一出版社,2002年。
22.范雲編,《新生代的自我追尋—台灣學生運動文獻彙編》,台北:前衛出版社,1993年。
23.張系國,《孔子之死》,臺北:洪範書店,1978年。
24.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青年工作會編,《總裁對青年的訓示〉,台北:編者,1975年。
25.黃英哲,《「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台灣文化重建(1945-1947)》,台北:麥田出版社,2007年。
26.陳翠蓮,《台灣人的抵抗與認同 一九二〇~一九五〇》,臺北:遠流出版社,2008年。
27.蔣中正,《反共抗俄基本論》,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4年。
28.蕭阿勤,《回歸現實:臺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背景》,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2008年。
29.賴澤涵主持,吳文星、許雪姬採編,《戒嚴時期臺灣政治事件口述歷史》,南投:台灣省文獻會,2001年。
30.薛化元,《《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1950年代台灣思想史的一個考察》,台北:稻鄉出版社,1996年。
31.薛化元,《戰後臺灣歷史閱覽》,台北:五南出版社,2010年。
32.薛化元、陳翠蓮、吳鯤魯、李福鐘、楊秀菁著,《戰後臺灣人權史》,台北: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2003年。
33.薛化元、蘇瑞鏘、楊秀菁,《戰後台灣人權發展史(1945-2000)》,新北:稻鄉出版社,2015年。
34.蘇瑞鏘,《白色恐怖在台灣—戰後台灣政治案件之處置》,新北:稻鄉出版社,2014年。
35.龔宜君,《「外來政權」與本土社會—改造後國民黨政權基礎的成(1950~1969)》,台北:稻鄉出版社,1998年。

期刊、論文
1.王伯音,〈北市貧民複查工作〉,《幼獅月刊》,163期(1966.7),頁42-43。
2.王曉波,〈不要讓歷史批判我們是頹廢自私的一代—從自覺運動到保釣運動的歷史回顧〉,收錄於謝小岑、劉容生、王智明主編,《啟蒙‧狂飆‧反思—保釣運動四十年》(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年),頁130-145。
3.王洪鈞,〈如何使青年接上這一棒〉,《自由青年》,25卷7期(1961年),頁7。
4.台大青年,〈為保衛釣魚台運動說幾句話〉,《大學》,43期(1971.07),頁28-31。
5.成良中,〈貧民調查抽樣報告〉,《幼獅月刊》,156期(1965.12),頁44-45
6.余燕人,〈搶救教育危機〉,《自由中國》,11卷12其(1954.12)頁32。
7.李敖,〈老年人和棒子〉,《文星》,49期(1961),頁5-9。
8.吳國棟,〈五‧二〇青年自覺運動〉,收錄於丘為君等編著,《台灣學生運動(1946-1979)(上冊)》,頁35-48。
9.周俊宇,〈「時代創造青年」—從戰後臺灣的青年節慶祝看國家權力對青年的形象塑造(1950-1975)〉,《臺灣學研究》,第4期(2007年12月),頁24-41。
10.周馥儀,〈黨國動員下的青春變奏曲:五二〇青年自覺運動初探〉,收錄於川島真、松永正義、陳翠蓮主編,《跨域青年學者台灣史研究第四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2011年),頁353-387。
11.南郭,〈自哀‧自覺‧自強〉,《幼獅文藝》,18卷6期(1963.06),頁3。
12.侯坤宏,〈戰後臺灣白色恐怖論析〉,收錄於《臺灣1950~60年代的歷史省思—第八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台北:國史館,2007年),頁177-219。
13.張炎憲,〈導言:白色恐怖與轉行正義〉,收錄於《戒嚴時期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論文集》(台北:吳三連史料基金會,2009年),頁1-14。
14.陳漳生,〈今日知識青年之處境〉,《大學雜誌》,46期(1971.10),頁32-34。
15.楊偉中,〈台灣社會的公民與道德—「青年自覺運動」的啟示〉,《文化縱橫》,(2010年10月),頁107-111。
16.陳堅銘,〈國共在澳門的競逐—以「一二‧三事件」(1966-67)為中心〉,《台灣國際研究季刊》,12卷1期,(2015.12),頁153-177。
17.陳鎮國,〈自覺運動與我們這一群〉,《幼獅月刊》,18卷5期(1963.10),頁34。
18.陳鎮國,〈自覺運動與我們這一群〉,《幼獅月刊》,18卷5期(1963.10),頁22、34-35。
19.劉容生,〈《新希望》與自覺運動〉,收錄於謝小岑、劉容生、王智明主編,《啟蒙‧狂飆‧反思—保釣運動四十年》,頁40-57。
20.薛化元,〈威權體制的建立〉,收錄於《戒嚴時期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論文集》(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9年),頁15-42。
21.戴寶村,〈動員學生與學生運動—1950年代至90年代的學生運動〉,收錄於《第七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 二十世紀臺灣民主發展》(台北:國史館,2004),頁1231-1272。

學位論文
1.李泰翰,〈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的動員與組訓(1953-1960)—以寒暑假青年訓練活動為中心〉,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14年。
2.林果顯,〈一九五〇年代反攻大陸宣傳體制的形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年。
3.張以牧,〈強人威權體制下的青年組訓-以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為中心的探討(1952-1959)〉,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4.張榕庭,〈戰後台灣民族精神教育之研究(1951-1996)〉,台北:淡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5.張鈞凱,〈世代與時代:1970年代台大保釣與學生運動〉,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6.裘佩恩,〈戰後台灣政治犯的法律處置〉,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7.劉冠麟,〈1960年代前期中華民國對日外交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網站
1.葉虹靈,〈遮蓋的檔案 掩蔽的真相〉,《蘋果日報》,2011年12月12日。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11212/33881465/
2.機關檔案目錄查詢網
https://near.archives.gov.tw/cgi-bin/near2/nph-redirect?rname=tree_search&cache=1&t=tree_search&q=許席圖&grouping=1&submit.x=0&submit.y=0&n=10&sortby=id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史研究所
10115801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15801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陳翠蓮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施淳孝zh_TW
dc.creator (作者) 施淳孝zh_TW
dc.date (日期) 201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Sep-2016 00:11:28 (UTC+8)-
dc.date.available 2-Sep-2016 00:11:2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Sep-2016 00:11:2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115801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112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台灣史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158015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自覺運動之所以在1960年代引起風潮,並非僅是公德心的議題,而是肇因國族主義因素所致。自覺運動是一個青年學生的愛國運動與道德重整運動,這種心理來自於戰後國民黨政府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及反共戰爭宣傳所致。民族精神教育塑造中國國族認同,反攻戰爭宣傳凝聚全面戰爭氛圍,個人的行為被上綱到國家興亡的關鍵,形成一種國家至上的心態,自覺運動就在這種脈絡下登上歷史舞台。
自覺運動主要有兩條發展路線,一為台大的《新希望》,一為救國團輔導的自覺運動推行會。《新希望》是推廣自覺運動的刊物,在運動退燒後,轉變為知識啟蒙為主,介紹民主、科學思想,最後因刊登殷海光的文章,以及羅素的反戰和平思想,觸犯政治禁忌,遭到停刊。
戒嚴時期自覺會得以跨校串連,係由救國團協助、輔導之故。之後,自覺會的規模日增,會務執行更加嫻熟,推行各種社服活動、響應愛國運動。隨著分支機構的增設,中學生逐漸成為會裡的多數,憂心於國家當前困境,讓部分會員開始有激烈行為出現,引起當局警戒。於是,救國團切斷總會跟各校中學會員的連結,停止補助,收回辦公室。缺乏政治、經濟力量的學生難以為繼,自覺會從此式微。
自覺會沒落之際,許席圖等人在澎湖發起統中會,自行發展組織,更打算涉入政治,觸犯禁忌。即使統中會人數不過數十人,也未有武裝叛亂意圖,政府依然雷厲風行的鎮壓,成為白色恐怖下的犧牲者。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一、前言 1
二、研究回顧 2
三、資料運用 7
四、章節安排 8
第二章 自覺運動之開展 11
第一節:時代背景 11
第二節:自覺運動的展開與迴響 18
第三節:台大的自覺運動刊物—《新希望》 27
第三章 自覺會之成立與組織 31
第一節:自覺會的成立 31
第二節:自覺會的組織架構 33
第四章 自覺會的活動內容 49
第一節:救國團的角色 49
第二節:會務的推展 54
第五章 統中會事件與自覺會的沒落 65
第一節:會務改制與規模縮減 65
第二節:統中會事件始末 68
第三節:尾聲與檢討 90
第六章 結論 93
附錄一 遊德觀感 97
附錄二 人情味與公德心 104
附錄三 司徒芝萍女士訪問記錄 107
附錄四 呂昱先生訪問記錄 112
附錄五 周順吉先生訪問記錄 120
附錄六 黃寬重先生訪問記錄 127
附錄七 張呂章先生、余月蓮女士訪問記錄 137
附錄八 蔣宗國先生訪問記錄 142
附錄九 劉秀明先生訪問記錄 152
附錄十 劉禮信先生電子郵件訪問記錄 158
參考書目 161
zh_TW
dc.format.extent 4664920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15801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自覺運動推行會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新希望》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救國團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白色恐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統中會(中國統一事業基金會)zh_TW
dc.title (題名) 時代考驗青年?從中國青年自覺運動到統中會事件(1963-1970)zh_TW
dc.title (題名) China Youth Self-awareness Movement(1963-1970)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檔案
1.《81上己357叛亂》,檔案管理局藏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檔案,檔號:0081/檔上/007627/1/。
2.《周順吉、呂建興、莊信男、劉秀明、許席圖叛亂》,檔案管理局藏國防部軍法局檔案,檔號:0058/1571/128/。
3.《許席圖等叛亂》,檔案管理局藏國防部後備司令部檔案,檔號:0058/1571/096/卷次1。
4.《許席圖等叛亂》,檔案管理局藏國防部後備司令部檔案,檔號:0058/1571/096/卷次2。
5.《許席圖等叛亂》,檔案管理局藏國防部後備司令部檔案,檔號:0058/1571/096/卷次3。
6.《臺灣省政府公報》,41年夏字第29期。

自覺會刊物
《中國風》
《民族魂》
《自立》
《駝鈴》

報章雜誌
《中央日報》
《中國時報》(《徵信新聞》)
《幼獅》
《幼獅月刊》
《青年戰士報》
《新希望》
《新時代》
《聯合報》

口訪資料
1.施淳孝訪問、紀錄,〈司徒芝萍女士訪問記錄〉,2016年1月6日於新北市新店七張碧羅春。
2.施淳孝訪問、紀錄,〈汪其楣女士訪問記錄〉,2016年6月15日於台北市新生南路一段老樹咖啡。訪問記錄不公開。
3.施淳孝訪問、紀錄,〈呂昱先生訪問記錄〉,2016年3月30日於台南安平丹橘人文。
4.施淳孝訪問、紀錄,〈周順吉先生訪問記錄〉,2016年3月2日於台北市民生西路波麗露餐廳、2016年4月1號於台北市民生西路冰霖豆花專賣店。
5.陳翠蓮、施淳孝訪問,施淳孝紀錄,〈黃寬重先生訪問記錄〉,2015年8月18日於中研院學術活動中心摩斯漢堡。
6.施淳孝訪問、紀錄,〈張呂章先生、余月蓮女士訪問記錄〉,2016年3月24日於台北市長安西路自宅。
7.施淳孝訪問、紀錄,〈溫文男先生訪問記錄〉,2016年2月19日、2016年2月26日於台北市萬方棕櫚泉社區自宅。訪問記錄不公開。
8.施淳孝訪問、紀錄,〈蔣宗國先生訪問記錄〉,2016年1月7日於台北市青島西路Ikari Coffie公保店、2016年3月23日於新北市七張麥當勞。
9.施淳孝訪問、紀錄,〈劉秀明先生訪問記錄〉,2016年6月26日於延平北路5段OK超商。
10.施淳孝訪問、紀錄,〈劉水池先生訪問記錄〉,2016年6月15日於台北市新生南路一段老樹咖啡。訪問記錄不公開。
11.〈劉禮信先生電子郵件訪問紀錄〉,2016年5月20日。

專書
1.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編印,《綠旗飄揚三十年》,台北:救國團,1982年。
2.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編印,《本團重要文獻》,台北:救國團,1982年。
3.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編印,《三十年團務誌要》,台北:救國團,1982年。
4.中華民國青年自覺運動編輯委員會,《自覺覺人 自強強國 中華民國青年自覺運動實錄(1963-1970)》,台北:禾年實業,2013年。
5.丘為君等編著,《台灣學生運動(1946-1979)》,台北:龍田出版社,1979年。
6.丘為君編著,《台灣學生運動(1946-1979)》,台北:稻鄉出版社,2003年。
7.李敖,《李敖回憶錄》,台北:李敖出版社,1999年。
8.李世傑,《調查局研究》,台北:李敖出版社,1988年。
9.李國祁、呂芳上、蘇啓明、陳三井、葉明德,《近代中國青年運動史》,台北:嵩山出版社,1990年。
10.呂芳上,《從學生運動到運動學生(民國八年至十八年)》,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年。
11.林玉體,《台灣教育面貌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出版,1987年。
12.林照真,《台灣科學社群40年風雲—紀錄六、七〇年代理工知識份子與《科學月刊》》,新竹:交通大學,2010年。
13.林果顯,《「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之研究(1966-1975)—統治正當性的建立與轉變》,台北:稻鄉出版社,2005年。
14.林果顯,《1950年代臺灣國際觀的塑造—以黨政宣傳媒體和外來中文刊物為中心》,新北:稻鄉出版社,2016年。
15.林樹枝,《出土政治冤案第一集增訂版》,出版地不詳,作者出版,1992年。
16.周婉窈,《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台北:允晨文化,2003年。
17.近藤正己著,林詩庭譯,《總力戰與臺灣:日本殖民地的崩潰》,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4年。
18.若林正丈著,洪金珠、許佩賢譯,《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月旦出版社,1994年,頁121。
19.若林正丈著,洪郁如、陳培豐等譯,《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4年。
20.柏楊口述,周碧瑟執筆,《柏楊回憶錄》,台北:遠流出版社,1996年。
21.柯旗化,《台灣監獄島:柯旗化回憶錄》,高雄:第一出版社,2002年。
22.范雲編,《新生代的自我追尋—台灣學生運動文獻彙編》,台北:前衛出版社,1993年。
23.張系國,《孔子之死》,臺北:洪範書店,1978年。
24.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青年工作會編,《總裁對青年的訓示〉,台北:編者,1975年。
25.黃英哲,《「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台灣文化重建(1945-1947)》,台北:麥田出版社,2007年。
26.陳翠蓮,《台灣人的抵抗與認同 一九二〇~一九五〇》,臺北:遠流出版社,2008年。
27.蔣中正,《反共抗俄基本論》,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4年。
28.蕭阿勤,《回歸現實:臺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背景》,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2008年。
29.賴澤涵主持,吳文星、許雪姬採編,《戒嚴時期臺灣政治事件口述歷史》,南投:台灣省文獻會,2001年。
30.薛化元,《《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1950年代台灣思想史的一個考察》,台北:稻鄉出版社,1996年。
31.薛化元,《戰後臺灣歷史閱覽》,台北:五南出版社,2010年。
32.薛化元、陳翠蓮、吳鯤魯、李福鐘、楊秀菁著,《戰後臺灣人權史》,台北: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2003年。
33.薛化元、蘇瑞鏘、楊秀菁,《戰後台灣人權發展史(1945-2000)》,新北:稻鄉出版社,2015年。
34.蘇瑞鏘,《白色恐怖在台灣—戰後台灣政治案件之處置》,新北:稻鄉出版社,2014年。
35.龔宜君,《「外來政權」與本土社會—改造後國民黨政權基礎的成(1950~1969)》,台北:稻鄉出版社,1998年。

期刊、論文
1.王伯音,〈北市貧民複查工作〉,《幼獅月刊》,163期(1966.7),頁42-43。
2.王曉波,〈不要讓歷史批判我們是頹廢自私的一代—從自覺運動到保釣運動的歷史回顧〉,收錄於謝小岑、劉容生、王智明主編,《啟蒙‧狂飆‧反思—保釣運動四十年》(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年),頁130-145。
3.王洪鈞,〈如何使青年接上這一棒〉,《自由青年》,25卷7期(1961年),頁7。
4.台大青年,〈為保衛釣魚台運動說幾句話〉,《大學》,43期(1971.07),頁28-31。
5.成良中,〈貧民調查抽樣報告〉,《幼獅月刊》,156期(1965.12),頁44-45
6.余燕人,〈搶救教育危機〉,《自由中國》,11卷12其(1954.12)頁32。
7.李敖,〈老年人和棒子〉,《文星》,49期(1961),頁5-9。
8.吳國棟,〈五‧二〇青年自覺運動〉,收錄於丘為君等編著,《台灣學生運動(1946-1979)(上冊)》,頁35-48。
9.周俊宇,〈「時代創造青年」—從戰後臺灣的青年節慶祝看國家權力對青年的形象塑造(1950-1975)〉,《臺灣學研究》,第4期(2007年12月),頁24-41。
10.周馥儀,〈黨國動員下的青春變奏曲:五二〇青年自覺運動初探〉,收錄於川島真、松永正義、陳翠蓮主編,《跨域青年學者台灣史研究第四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2011年),頁353-387。
11.南郭,〈自哀‧自覺‧自強〉,《幼獅文藝》,18卷6期(1963.06),頁3。
12.侯坤宏,〈戰後臺灣白色恐怖論析〉,收錄於《臺灣1950~60年代的歷史省思—第八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台北:國史館,2007年),頁177-219。
13.張炎憲,〈導言:白色恐怖與轉行正義〉,收錄於《戒嚴時期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論文集》(台北:吳三連史料基金會,2009年),頁1-14。
14.陳漳生,〈今日知識青年之處境〉,《大學雜誌》,46期(1971.10),頁32-34。
15.楊偉中,〈台灣社會的公民與道德—「青年自覺運動」的啟示〉,《文化縱橫》,(2010年10月),頁107-111。
16.陳堅銘,〈國共在澳門的競逐—以「一二‧三事件」(1966-67)為中心〉,《台灣國際研究季刊》,12卷1期,(2015.12),頁153-177。
17.陳鎮國,〈自覺運動與我們這一群〉,《幼獅月刊》,18卷5期(1963.10),頁34。
18.陳鎮國,〈自覺運動與我們這一群〉,《幼獅月刊》,18卷5期(1963.10),頁22、34-35。
19.劉容生,〈《新希望》與自覺運動〉,收錄於謝小岑、劉容生、王智明主編,《啟蒙‧狂飆‧反思—保釣運動四十年》,頁40-57。
20.薛化元,〈威權體制的建立〉,收錄於《戒嚴時期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論文集》(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9年),頁15-42。
21.戴寶村,〈動員學生與學生運動—1950年代至90年代的學生運動〉,收錄於《第七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 二十世紀臺灣民主發展》(台北:國史館,2004),頁1231-1272。

學位論文
1.李泰翰,〈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的動員與組訓(1953-1960)—以寒暑假青年訓練活動為中心〉,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14年。
2.林果顯,〈一九五〇年代反攻大陸宣傳體制的形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年。
3.張以牧,〈強人威權體制下的青年組訓-以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為中心的探討(1952-1959)〉,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4.張榕庭,〈戰後台灣民族精神教育之研究(1951-1996)〉,台北:淡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5.張鈞凱,〈世代與時代:1970年代台大保釣與學生運動〉,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6.裘佩恩,〈戰後台灣政治犯的法律處置〉,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7.劉冠麟,〈1960年代前期中華民國對日外交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網站
1.葉虹靈,〈遮蓋的檔案 掩蔽的真相〉,《蘋果日報》,2011年12月12日。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11212/33881465/
2.機關檔案目錄查詢網
https://near.archives.gov.tw/cgi-bin/near2/nph-redirect?rname=tree_search&cache=1&t=tree_search&q=許席圖&grouping=1&submit.x=0&submit.y=0&n=10&sortby=id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