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國民守法與選手紀律─日治時期同化教育中的臺灣學生棒球
Citizens Obey Law and Athletes Subject to Discipline: Taiwan High School Baseball in Japanese Colonial Assimilated Education
作者 黃郁婷
Huang, Yu Ting
貢獻者 江玉林
Chiang, Yu Lin
黃郁婷
Huang, Yu Ting
關鍵詞 國民守法
選手紀律
同化
教育敕語
日治時期學生棒球
citizens obey the law
athletes subject to discipline
assimilation
The Imperial Descript on Education
high school baseball in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of Taiwan
日期 2016
上傳時間 2-九月-2016 00:17:32 (UTC+8)
摘要 「國民守法」對統治者而言,是政權安定的必備的要件。回顧日治時期的臺灣,日本以同化為統治方針,希望能將臺灣人同化為日本人,因此從語言教育著手,貫徹統治目的。《教育敕語》是明治維新以後,日本道德教育的最高指導原則,德目之一的「常重國憲而遵國法」,強調守法的意義及重要性,也是日本人規劃教育制度及課程時不可或缺的一大要點。

棒球被稱為我國的國球,這項在日治時期傳入的運動,在臺灣發展的過程中,深受日本東京第一高校棒球隊的武士道棒球精神影響,除了技術的精進,更強調心智的鍛鍊與養成。從歷史紀錄觀察,可以發現在訓練及比賽過程中,極度強調選手服從紀律,不管是在球場比賽時、訓練過程中或是日常生活。

同化的成效展現在學生棒球中,便是將要求國民守法的意識,建立在選手服從紀律上,統治者透過體育運動的訓練及教學,培養一個願意服從球隊紀律的選手,藉以塑造理想中的守法國民。
參考文獻 中文資料

專書論著
1. Howard L. Nixon II & James H. Frey著,王宗吉譯,《體育運動社會學》,1999年2月。
2. Tony Schirato著,何哲欣譯,《運動的文化分析》,2009年。
3. 小熊英二著,國立嘉義大學臺灣文化研究中心譯,《「日本人」的國境界:從沖繩、愛奴、臺灣、朝鮮的殖民地統治到回歸運動》,2011年。
4. 井出季和太著,郭輝編譯,《日據下之臺政─臺灣治績志》,卷二,2003年。
5. 王泰升,《臺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 1999年4月。
6. 王泰升,《臺灣法律現代化歷程:從「內地延長」到「自主繼受」》,2015年6月。
7. 王錦雀,《日治時期臺灣公民教育與公民特性》,2005年11月。
8. 末光欣也著,辛如意、高泉益譯,《臺灣歷史 日本統治時代的臺灣-一八九五~一九四五/四六年 五十年的軌跡》,2012年10月。
9. 矢內原忠雄著,林明德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2004年2月。
10. 吳文忠著,林玫君、錢紀明編修,《體育史》, 2013年9月。
11. 李永熾,《日本近代史研究》,1992年。
12. 李永熾,《日本近代思想論文集》,1998年。
13. 岡本博志著,陳明言譯,《人間機關車─吳昌征 首位臺灣人日本職棒選手奮鬥生涯》,2009年。
14. 林丁國,《觀念、組織與實踐:日治時期臺灣體育運動之發展》,2012年。
15. 林瑛琪,《日治時期臺灣體壇與奧運》,2014年6月。
16. 派翠西亞‧鶴見著,林正芳譯,《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史》,1999年。
17. 范燕秋,《疾病、醫學與殖民現代性》,2005年。
18. 荊子馨著,鄭力軒譯,《成為「日本人」:殖民地臺灣與認同政治》,2006年。
19. 陳培豐著,王興安、鳳氣至純平編譯,《「同化」的同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2006年11月。
20. 陳翠蓮,《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 卷一 自治的夢想》,2013年10月。
21. 蔡禎雄,《日據時代臺灣初等教育學校體育發展史》,1995年。
22. 謝仕淵,《國球誕生前記:日治時期臺灣棒球史》,2012年12月。
23. 謝濟全,《山子頂上的草根小紳士:日治時期臺灣嘉義農林學校之發展》,2009年。

專書論文
1. 小熊英二著,郭雲萍譯,〈「異身同體」之夢〉,載:《近代化與殖民:日治臺灣社會史研究文集》,頁277-335,2012年5月。
2. 江玉林,〈明治國家與臣民的製作─從反思殖民臺灣的新國民認同談起〉,載:《法文化研究(二):歷史與創新》,頁44-77,2016年6月。
3. 江玉林,〈製作守法公民─臺灣戰後中小學法治教育的法律圖像學反思〉,載:《後繼受時代的東亞法文化─第八屆東亞法哲學研討會論文集》,頁169-184,2012年。
4. 陳俊玄,〈運動與社會化〉,載:《新編運動社會學》,第七章,2012年。
5. 劉昌德,〈運動與國族主義〉,載:《新編運動社會學》,第五章,2012年。

期刊論文/學位論文
1.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領導社會階層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86年。
2. 吳密察,〈明治國家體制與臺灣─六三法之政治的展開〉,《臺大歷史學報》,37期,頁59-143,2006年6月。
3. 林丁國,〈日治時期臺灣網球與棒球運動的島內外競賽表現〉,《臺灣史研究》,16卷4期,頁37-80,2009年12月。
4. 張力可,〈臺灣棒球與認同:一個運動社會學的分析〉,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5. 陳培豐,〈重新解析殖民地臺灣的國語「同化」教育政策──以日本的近代思想史為座標──〉,《文化研究月報》,2003年3月。
6. 陳瑋芬,〈井上哲次郎對「忠孝」義理新詮-關於《敕語衍義》的考察〉,《清華學報》,33卷2期,頁399-437,2003年12月。
7. 陳翠蓮,〈大正民主與臺灣留日學生〉,《師大臺灣歷史學報》,6期,頁53-100,2013年12月。
8. 游鑑明,〈日治時期臺灣學校女子體育的發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3期,2000年6月,頁5-75。
9. 黃宏文,〈「後殖民」理論觀照下的《KANO》研究〉,《中原體育學報》,7期,頁1-14,2015年12月。
10. 黃政雄、盂峻瑋,〈棒球場上的不成文規定:以臺灣棒球之故意觸身球為例〉,《競技運動》,14卷1期,頁33-43,2012年6月。
11. 蔡宗信,〈日據時代臺灣棒球運動發展過程之研究─以1895(明治28)年至1926(大正15)年為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1992年6月。
12. 鍾俊敏,〈臺灣棒球、民族認同、和日本殖民主義(1895-1945)〉,《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7卷4期,頁1-10,2006年。

歷史資料
1. 宜蘭縣立文化中心編纂,《宜蘭耆老談日治下的軍事教育》,1996年。
2. 財團法人臺灣教育會編,許錫慶譯注,《臺灣教育沿革誌》,2010年12月。
3. 國立嘉義農業專科學校校友會編纂,《嘉農口述歷史》,1993年11月。
4. 楊初雄總編,《嘉農口述歷史(二)》,2002年。
5. 謝仕淵編著,《日治時期台灣棒球口述訪談》,2012年12月。

日文資料
專書論著
1. William Beasley著,杉山伸也譯,《日本帝国主義1894-1945─居留地制度と東アジア─》,2006年11月。
2. 丸山真男,《日本の思想》,1990年。
3. 小熊英二,《〈日本人〉の境界:沖繩、アイヌ、台湾、朝鮮植民地支配から復帰運動まで》,1998年。
4. 小熊英二,《単一民族神話の起源 ─<日本人>の自画像の系譜》,1995年。
5. 加藤地三、中野新之祐,《教育勅語、を読む》,1984年10月。
6. 有山輝雄,《甲子園と日本人:メディアのつくったイベント》,1997年。
7. 竹村民郎,《笑樂の系譜-都市と余暇文化》,1996年。
8. 西脇良朋,《臺灣中等學校野球史》,1996年。
9. 松島剛、佐藤宏編,《臺灣事情》,1897年。
10. 芳賀登,《国家概念の歴史的変遷Ⅲ─明治国家の形成》,1987年12月。
11. 長尾龍一,《日本国家思想史研究》,1980年。
12. 長尾龍一,《思想としての日本憲法史》,1997年。
13. 梅溪昇,《教育勅語成立史-天皇国家観の成立〈下〉》,2000年。
14. 鳥海靖,《もういちど読む、山川日本近代史》,2013年4月。
15. 湯川充雄,《臺灣野球史》,1932年。
16. 橫田順彌,《嗚呼!明治の日本野球》,2006年。
17. 鶴見祐輔,《後藤新平傳》,1943年。

專書論文
1. 林勝龍,〈武士道野球的誕生:以一高時代為考察對象〉,《身體文化學報》,16輯,頁19-64,2013年6月。
2. 鄭根埴,〈植民地支配‧身体規律‧「健康」〉,《生活の中の植民地主義》,61-102,2004年。

期刊論文/報導資料
1. 〈甲子園を馳驅した嘉農團明日歸台〉,《臺灣新民報》,1931年8月29日,15版。
2. 〈島都瑣聞〉,《臺灣新民報》,1931年8月22日,4版。
3. 〈新評林/野球戰〉,《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10年9月28日,2版。
4. 〈嘉農野球選手團こそ真の台灣代表團〉,《臺灣新民報》,1931年8月8日,13版。
5. 〈蕃人千ーム 能高野球團の生立ち〉,《臺灣日日新報》,1925年8月25日,5版。
6. 安田生,〈臺北通信〉,《臺灣教育》,350期,頁110-111,1931年9月。

歷史資料
1. 古田紹欽編,《教育勅語関係資料》第一集,1974年2月。
2. 伊藤博文編,《臺灣資料》,1978年。
3. 教育史編纂会編,《明治以降教育制度發達史》第11、12卷,1964-1965年。
4. 臺灣總督府編,《詔敕‧令旨‧諭告‧訓達類纂》,1999年。

英文資料
專書論著
1. Gorn, Elliott J. & Goldstein, Warren(1999). A BRIEF HISTORY OF AMERICAN SPORTS. Illinoi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2. Skya, Walter A.(2009). JAPAN’S HOLY WAR: THE IDEOLOGY OF RADICAL SHINTO ULTRANATIONALISM. North California: Duke University Press.
3. Whiting, Robert(2009). THE MEANING OF ICHIRO: THE NEW WAVE FROM JAPA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OUR NATIONAL PASTIME. New York: Grand Central Publishing.

專書論文
1. Roden, Donald(2001). Baseball and the Quest for National Dignity in Meiji Japan. In: John E. Dreifort eds., BASEBALL HISTORY FROM OUTSIDE THE LINES. (Nebraska: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10165102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651020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江玉林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Chiang, Yu Li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黃郁婷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Huang, Yu Ti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黃郁婷zh_TW
dc.creator (作者) Huang, Yu Tingen_US
dc.date (日期) 201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九月-2016 00:17:32 (UTC+8)-
dc.date.available 2-九月-2016 00:17:3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九月-2016 00:17:32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101651020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114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651020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國民守法」對統治者而言,是政權安定的必備的要件。回顧日治時期的臺灣,日本以同化為統治方針,希望能將臺灣人同化為日本人,因此從語言教育著手,貫徹統治目的。《教育敕語》是明治維新以後,日本道德教育的最高指導原則,德目之一的「常重國憲而遵國法」,強調守法的意義及重要性,也是日本人規劃教育制度及課程時不可或缺的一大要點。

棒球被稱為我國的國球,這項在日治時期傳入的運動,在臺灣發展的過程中,深受日本東京第一高校棒球隊的武士道棒球精神影響,除了技術的精進,更強調心智的鍛鍊與養成。從歷史紀錄觀察,可以發現在訓練及比賽過程中,極度強調選手服從紀律,不管是在球場比賽時、訓練過程中或是日常生活。

同化的成效展現在學生棒球中,便是將要求國民守法的意識,建立在選手服從紀律上,統治者透過體育運動的訓練及教學,培養一個願意服從球隊紀律的選手,藉以塑造理想中的守法國民。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一、 研究動機 1
二、 問題意識 3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7
一、 研究範圍 7
二、 研究方法 9
第三節 文獻回顧 9
一、 日治時期治理政策及教育政策 10
二、 體育教育與學生棒球 14
第四節 名詞定義與用語說明 17
一、 名詞定義 17
二、 用語說明 19
第五節 章節架構 20
第二章 日本統治臺灣的同化政策形成 22
第一節 日本國體論與帝國主義 22
一、 日本國體論的形成 22
二、 日本帝國主義的萌芽 29
第二節 日本統治臺灣的初步政策 34
一、 取得臺灣及殖民方針擬定 34
二、 從六三法到三一法 37
第三節 同化政策的確立 42
一、 內地延長主義與同化意識 43
二、 同化臺灣的理想 47
第四節 小結 49
第三章 日治時期臺灣國民守法意識養成 52
第一節 從教育著手的同化政策 52
一、 近代日本教育的改革 52
二、 日治初期臺灣教育政策 53
三、 同化主義的確立 56
第二節 《教育敕語》作為最高指導原則 59
一、 《教育敕語》起草背景與起草人 59
二、 內容概述及意義 62
第三節 臺灣教育令的頒佈與沿革 71
一、 第一次臺灣教育令 71
二、 第二次臺灣教育令 73
第四節 體育課程的規劃 77
一、 教育中的身體活動 77
二、 學校體育課程規劃及意義 79
第五節 小結 86
第四章 同化的成就-以中學生棒球運動為核心 88
第一節 殖民者手中的體育運動 88
一、 近代運動的價值 88
二、 殖民者對運動的使用與控制 91
三、 從競技場域到國族意識 94
第二節 日治時期臺灣棒球發展 96
一、 日本的中學生棒球運動 96
二、 棒球運動導入臺灣 100
三、 嘉農傳奇 101
第三節 服從紀律的選手 103
一、 球場上的服從 105
二、 球隊內的服從 108
三、 生活中的服從 111
四、 綜合分析 113
第四節 小結 116
第五章 結論 118
參考文獻 121
zh_TW
dc.format.extent 241360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651020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國民守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選手紀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同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教育敕語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日治時期學生棒球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citizens obey the law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athletes subject to disciplin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assimila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he Imperial Descript on Educa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high school baseball in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of Taiwanen_US
dc.title (題名) 國民守法與選手紀律─日治時期同化教育中的臺灣學生棒球zh_TW
dc.title (題名) Citizens Obey Law and Athletes Subject to Discipline: Taiwan High School Baseball in Japanese Colonial Assimilated Educatio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資料

專書論著
1. Howard L. Nixon II & James H. Frey著,王宗吉譯,《體育運動社會學》,1999年2月。
2. Tony Schirato著,何哲欣譯,《運動的文化分析》,2009年。
3. 小熊英二著,國立嘉義大學臺灣文化研究中心譯,《「日本人」的國境界:從沖繩、愛奴、臺灣、朝鮮的殖民地統治到回歸運動》,2011年。
4. 井出季和太著,郭輝編譯,《日據下之臺政─臺灣治績志》,卷二,2003年。
5. 王泰升,《臺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 1999年4月。
6. 王泰升,《臺灣法律現代化歷程:從「內地延長」到「自主繼受」》,2015年6月。
7. 王錦雀,《日治時期臺灣公民教育與公民特性》,2005年11月。
8. 末光欣也著,辛如意、高泉益譯,《臺灣歷史 日本統治時代的臺灣-一八九五~一九四五/四六年 五十年的軌跡》,2012年10月。
9. 矢內原忠雄著,林明德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2004年2月。
10. 吳文忠著,林玫君、錢紀明編修,《體育史》, 2013年9月。
11. 李永熾,《日本近代史研究》,1992年。
12. 李永熾,《日本近代思想論文集》,1998年。
13. 岡本博志著,陳明言譯,《人間機關車─吳昌征 首位臺灣人日本職棒選手奮鬥生涯》,2009年。
14. 林丁國,《觀念、組織與實踐:日治時期臺灣體育運動之發展》,2012年。
15. 林瑛琪,《日治時期臺灣體壇與奧運》,2014年6月。
16. 派翠西亞‧鶴見著,林正芳譯,《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史》,1999年。
17. 范燕秋,《疾病、醫學與殖民現代性》,2005年。
18. 荊子馨著,鄭力軒譯,《成為「日本人」:殖民地臺灣與認同政治》,2006年。
19. 陳培豐著,王興安、鳳氣至純平編譯,《「同化」的同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2006年11月。
20. 陳翠蓮,《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 卷一 自治的夢想》,2013年10月。
21. 蔡禎雄,《日據時代臺灣初等教育學校體育發展史》,1995年。
22. 謝仕淵,《國球誕生前記:日治時期臺灣棒球史》,2012年12月。
23. 謝濟全,《山子頂上的草根小紳士:日治時期臺灣嘉義農林學校之發展》,2009年。

專書論文
1. 小熊英二著,郭雲萍譯,〈「異身同體」之夢〉,載:《近代化與殖民:日治臺灣社會史研究文集》,頁277-335,2012年5月。
2. 江玉林,〈明治國家與臣民的製作─從反思殖民臺灣的新國民認同談起〉,載:《法文化研究(二):歷史與創新》,頁44-77,2016年6月。
3. 江玉林,〈製作守法公民─臺灣戰後中小學法治教育的法律圖像學反思〉,載:《後繼受時代的東亞法文化─第八屆東亞法哲學研討會論文集》,頁169-184,2012年。
4. 陳俊玄,〈運動與社會化〉,載:《新編運動社會學》,第七章,2012年。
5. 劉昌德,〈運動與國族主義〉,載:《新編運動社會學》,第五章,2012年。

期刊論文/學位論文
1.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領導社會階層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86年。
2. 吳密察,〈明治國家體制與臺灣─六三法之政治的展開〉,《臺大歷史學報》,37期,頁59-143,2006年6月。
3. 林丁國,〈日治時期臺灣網球與棒球運動的島內外競賽表現〉,《臺灣史研究》,16卷4期,頁37-80,2009年12月。
4. 張力可,〈臺灣棒球與認同:一個運動社會學的分析〉,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5. 陳培豐,〈重新解析殖民地臺灣的國語「同化」教育政策──以日本的近代思想史為座標──〉,《文化研究月報》,2003年3月。
6. 陳瑋芬,〈井上哲次郎對「忠孝」義理新詮-關於《敕語衍義》的考察〉,《清華學報》,33卷2期,頁399-437,2003年12月。
7. 陳翠蓮,〈大正民主與臺灣留日學生〉,《師大臺灣歷史學報》,6期,頁53-100,2013年12月。
8. 游鑑明,〈日治時期臺灣學校女子體育的發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3期,2000年6月,頁5-75。
9. 黃宏文,〈「後殖民」理論觀照下的《KANO》研究〉,《中原體育學報》,7期,頁1-14,2015年12月。
10. 黃政雄、盂峻瑋,〈棒球場上的不成文規定:以臺灣棒球之故意觸身球為例〉,《競技運動》,14卷1期,頁33-43,2012年6月。
11. 蔡宗信,〈日據時代臺灣棒球運動發展過程之研究─以1895(明治28)年至1926(大正15)年為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1992年6月。
12. 鍾俊敏,〈臺灣棒球、民族認同、和日本殖民主義(1895-1945)〉,《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7卷4期,頁1-10,2006年。

歷史資料
1. 宜蘭縣立文化中心編纂,《宜蘭耆老談日治下的軍事教育》,1996年。
2. 財團法人臺灣教育會編,許錫慶譯注,《臺灣教育沿革誌》,2010年12月。
3. 國立嘉義農業專科學校校友會編纂,《嘉農口述歷史》,1993年11月。
4. 楊初雄總編,《嘉農口述歷史(二)》,2002年。
5. 謝仕淵編著,《日治時期台灣棒球口述訪談》,2012年12月。

日文資料
專書論著
1. William Beasley著,杉山伸也譯,《日本帝国主義1894-1945─居留地制度と東アジア─》,2006年11月。
2. 丸山真男,《日本の思想》,1990年。
3. 小熊英二,《〈日本人〉の境界:沖繩、アイヌ、台湾、朝鮮植民地支配から復帰運動まで》,1998年。
4. 小熊英二,《単一民族神話の起源 ─<日本人>の自画像の系譜》,1995年。
5. 加藤地三、中野新之祐,《教育勅語、を読む》,1984年10月。
6. 有山輝雄,《甲子園と日本人:メディアのつくったイベント》,1997年。
7. 竹村民郎,《笑樂の系譜-都市と余暇文化》,1996年。
8. 西脇良朋,《臺灣中等學校野球史》,1996年。
9. 松島剛、佐藤宏編,《臺灣事情》,1897年。
10. 芳賀登,《国家概念の歴史的変遷Ⅲ─明治国家の形成》,1987年12月。
11. 長尾龍一,《日本国家思想史研究》,1980年。
12. 長尾龍一,《思想としての日本憲法史》,1997年。
13. 梅溪昇,《教育勅語成立史-天皇国家観の成立〈下〉》,2000年。
14. 鳥海靖,《もういちど読む、山川日本近代史》,2013年4月。
15. 湯川充雄,《臺灣野球史》,1932年。
16. 橫田順彌,《嗚呼!明治の日本野球》,2006年。
17. 鶴見祐輔,《後藤新平傳》,1943年。

專書論文
1. 林勝龍,〈武士道野球的誕生:以一高時代為考察對象〉,《身體文化學報》,16輯,頁19-64,2013年6月。
2. 鄭根埴,〈植民地支配‧身体規律‧「健康」〉,《生活の中の植民地主義》,61-102,2004年。

期刊論文/報導資料
1. 〈甲子園を馳驅した嘉農團明日歸台〉,《臺灣新民報》,1931年8月29日,15版。
2. 〈島都瑣聞〉,《臺灣新民報》,1931年8月22日,4版。
3. 〈新評林/野球戰〉,《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10年9月28日,2版。
4. 〈嘉農野球選手團こそ真の台灣代表團〉,《臺灣新民報》,1931年8月8日,13版。
5. 〈蕃人千ーム 能高野球團の生立ち〉,《臺灣日日新報》,1925年8月25日,5版。
6. 安田生,〈臺北通信〉,《臺灣教育》,350期,頁110-111,1931年9月。

歷史資料
1. 古田紹欽編,《教育勅語関係資料》第一集,1974年2月。
2. 伊藤博文編,《臺灣資料》,1978年。
3. 教育史編纂会編,《明治以降教育制度發達史》第11、12卷,1964-1965年。
4. 臺灣總督府編,《詔敕‧令旨‧諭告‧訓達類纂》,1999年。

英文資料
專書論著
1. Gorn, Elliott J. & Goldstein, Warren(1999). A BRIEF HISTORY OF AMERICAN SPORTS. Illinoi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2. Skya, Walter A.(2009). JAPAN’S HOLY WAR: THE IDEOLOGY OF RADICAL SHINTO ULTRANATIONALISM. North California: Duke University Press.
3. Whiting, Robert(2009). THE MEANING OF ICHIRO: THE NEW WAVE FROM JAPA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OUR NATIONAL PASTIME. New York: Grand Central Publishing.

專書論文
1. Roden, Donald(2001). Baseball and the Quest for National Dignity in Meiji Japan. In: John E. Dreifort eds., BASEBALL HISTORY FROM OUTSIDE THE LINES. (Nebraska: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