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清代科舉鄉會試官員管理規範—以<<欽定禮部則例>>為中心
A Study on Imperial Examination Administrative Officer of Qing Dynesty from Regulation—Focusing on Regulation of Ministry of Rites
作者 劉孟如
貢獻者 陳惠馨
劉孟如
關鍵詞 禮部則例
科舉制度
法制史
清代
學政全書
日期 2016
上傳時間 14-十一月-2016 16:15:57 (UTC+8)
摘要   本論文分析清代科舉考試鄉、會試官員管理規範,建構清代科舉考試法規範設立的法律意識與法規範重點。並且在參考科舉研究對於清代科舉制度法規範的沿革後,考量清代科舉法規範自順治朝以來不斷受到實務的挑戰而有所回應和調整,直至嘉慶、道光年間逐漸形成定制,因此將分析的重點放在道光29年的《欽定禮部則例》。本論文的研究範圍主要對於普遍性的舉人鄉、會試考試進行研究,而暫時不討論具特殊性質的武舉、繙譯、宗人考試。

  本論文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緒論,敘明本論文之研究動機。於文獻回顧的部分將與本論文相關的研究文獻分為、中國科舉制度通史研究概況、清代科舉制度研究概況與清代科舉相關法規範研究概況。並說明本論文的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第二章分析清代科舉鄉官法規範的整體分析與彼此交互關係,說明清代科舉相關法規範的結構,並分析清代科舉的主要規範:《欽定禮部則例》、《欽定科場條例》的架構與規範內容。第三章對於清代鄉會試官員職務與選任規範進行分析,分析之內容包含:清代與鄉會試官員相關之規範、清代鄉會試官員的分類與職責,並從考官與同考官、入場官員、供事人役等不同的試務人員進行分析。第四章分析清代科舉鄉會試官員的監督與懲處機制。清代科舉鄉會試官員監督機制包含考差制度、迴避制度、磨勘制度與搜落卷制度。清代鄉會試官員的懲處機制包含《欽定吏部處分則例》卷27〈科場〉規範架構與內容,以及《大清律例》〈吏律‧職制〉「貢舉非其人」。第五章分析傳統中國科舉考試官員相關規範對現代考選制度的可能影響。
參考文獻 一、史料
1.《大清會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2.《欽定吏部處分則例》,海南出版社,2000年。
3.《欽定戶部則例》,海南出版社,2000年。
4.《欽定禮部則例》,成文出版社,1966年。
5.《欽定武場條例》,海南出版社,2000年。
6.《大清律例》,田濤、鄭秦點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
7.《欽定工部則例》,海南出版社,2000年。
8.《欽定科場條例》、《續增科場條例》,海南出版社,2000年。
9.《欽定學政全書》,海南出版社,2000年。

二、專書
1.(清)素爾訥等纂修,霍有明、郭海文校注:《欽定學政全書校注》,武昌:武漢大學,2009年。
2.(清)薛允升著述,黃靜嘉編校:《讀例存疑重刊本》,臺北市:成文出版社,1970年。
3.中華民國考試院:《考試院80周年慶專刊-變革中的文官治理》,臺北:考試院,2010年。
4.中華民國考試院:《考選部專題研究報告彙編》,臺北:考試院,2004年。
5.王志強:《法律多元視角下的清代國家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6.王煒編校:《清實錄科舉史料彙編》,武昌:武漢大學,2009年。
7.王德昭:《清代科舉制度硏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2年。
8.李世愉:《清代科舉制度考辯(續)》,瀋陽:萬卷出版社,2012年。
9.李世愉:《清代科舉制度考辯》,瀋陽:瀋陽出版社,2005年。
10.李弘祺:《中國與東亞的傳統教育(一)中國的教育與科舉》: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2005年。
11.李弘祺:《中國與東亞的傳統教育(二)東亞的書院傳統與近代教育的轉折》: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2006年。
12.李弘祺:《學以為己—傳統中國的教育》,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2年。
13.李舜臣、歐陽江琳編:《歷代制舉史料彙編》,武昌:武漢大學,2009年。
14.李新達:《中國科舉制度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15.李新達:《中國科舉制度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16.李鵬年、劉子揚、陳鏘儀編著:《清代六部成語詞典》,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
17.金諍:《科舉制度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18.高明士所編:《東亞教育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
19.高明士所編:《東亞傳統教育與法制研究(一)教育與政治社會》,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
20.張希清:《中國科舉考試制度》,北京:新華出版社,1993年。
21.陳惠馨:〈清代法制史的研究取徑——比較法學觀點〉,收入: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基礎法學中心編,《法文化研究繼受與後繼受時代的基礎法學》,元照出版社,2011年。
22.陳惠馨:《多元觀點下清代法制》,臺北:五南出版社,2015年。
23.陳惠馨:《清代法制新探》,臺北:五南出版社,2014年。
24.陸民杭:《中國考試制度明清兩代之發展》,臺北:陸民杭發行,1976年。
25.楊一凡、劉篤才:《歷代例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26.葉曉川:《清代科舉法律與文化研究》,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年。
27.劉性仁:《中國歷代考選制度與考試權之發展》,臺北:時英出版社,2005年。
28.劉海峰:《中國科舉史》,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6年。
29.劉海峰:《科舉考試的教育視角》,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30.劉海峰等著:《中國考試發展史》,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
31.劉海峰編:《二十世紀科舉研究論文選編》,武昌:武漢大學,2009年。
32.鄧嗣禹:《中國考試制度史》,台北:學生書局,1958年。
33.蘇亦工:《明清律典與條例》,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
三、期刊論文
1.丁華東:〈清代會典和則例的編纂及其制度〉,《檔案學通訊》,1994年04期,1994年4月。
2.李弘祺:〈中國科舉制度的歷史意義及解釋──從艾爾曼(Benjamin Elman)對明清考試制度的研究談起〉,《臺大歷史學報》第32期(2003.12)。
3.李留文:〈清代則例的特點及其利用〉,《貴州社會科學》,203期, 2006年9月。
4.沈俊平:〈清代坊刻考試用書的影響與朝廷的回應〉,《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香港中文大學,2012年。
5.邱仲麟:〈上京趕考—明清旅行史的一個側面〉,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社會文化」場次,2015年12 月 10 日。
6.夏衛東:〈清代鄉試閱卷的制度缺陷〉,杭州師範大學學報,第2期,2008年3月。
7.陳惠馨:〈東亞法律文化與法律教育—傳統中國與現代臺灣的比較〉,收入:高明士編,《東亞傳統教育與法制研究(一)》,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
8.陳煜:〈論《大清律例》與各部院則例的銜接〉,《法制史研究》,29期, 2016年7月。
9.黃春木:〈清代學政研究〉,《教育研究集刊》,48:3期,2002年9月。
10.葉高樹:〈清朝的旗學與旗人的繙譯教育〉,臺灣師大歷史學報,第48期,2012 年12 月。
11.葉高樹:〈清朝的繙譯科考制度〉,臺灣師大歷史學報,第49期,2013年6月。
12.劉海峰:〈科舉文獻與「科舉學」〉,《臺大歷史學報》第32期(2003.12)。

四、學位論文
1.呂宜樺:《國家考試資訊公開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2.李亮瑩:《從法規範論清代開墾之程序與官員責任─以乾隆朝《欽定戶部則例》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16年。
3.李萬晉:《清朝官吏的銓選與品級考一以《吏部則例》規範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4.林淑靜:《論國家考試命題委員與閱卷委員之法律地位》,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5.陳華櫻:《國家考試題庫委員命題與審查心路歷程之研究》,世新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6.黃偉倫:《論清代官方建築之營建及管理制度-以《欽定工部則例》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14年。
7.賴怡如:《論國家考試的資訊公開與閱覽卷宗》,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10265106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65106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陳惠馨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劉孟如zh_TW
dc.creator (作者) 劉孟如zh_TW
dc.date (日期) 201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4-十一月-2016 16:15:57 (UTC+8)-
dc.date.available 14-十一月-2016 16:15:5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4-十一月-2016 16:15:57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10265106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399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265106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論文分析清代科舉考試鄉、會試官員管理規範,建構清代科舉考試法規範設立的法律意識與法規範重點。並且在參考科舉研究對於清代科舉制度法規範的沿革後,考量清代科舉法規範自順治朝以來不斷受到實務的挑戰而有所回應和調整,直至嘉慶、道光年間逐漸形成定制,因此將分析的重點放在道光29年的《欽定禮部則例》。本論文的研究範圍主要對於普遍性的舉人鄉、會試考試進行研究,而暫時不討論具特殊性質的武舉、繙譯、宗人考試。

  本論文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緒論,敘明本論文之研究動機。於文獻回顧的部分將與本論文相關的研究文獻分為、中國科舉制度通史研究概況、清代科舉制度研究概況與清代科舉相關法規範研究概況。並說明本論文的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第二章分析清代科舉鄉官法規範的整體分析與彼此交互關係,說明清代科舉相關法規範的結構,並分析清代科舉的主要規範:《欽定禮部則例》、《欽定科場條例》的架構與規範內容。第三章對於清代鄉會試官員職務與選任規範進行分析,分析之內容包含:清代與鄉會試官員相關之規範、清代鄉會試官員的分類與職責,並從考官與同考官、入場官員、供事人役等不同的試務人員進行分析。第四章分析清代科舉鄉會試官員的監督與懲處機制。清代科舉鄉會試官員監督機制包含考差制度、迴避制度、磨勘制度與搜落卷制度。清代鄉會試官員的懲處機制包含《欽定吏部處分則例》卷27〈科場〉規範架構與內容,以及《大清律例》〈吏律‧職制〉「貢舉非其人」。第五章分析傳統中國科舉考試官員相關規範對現代考選制度的可能影響。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一、研究動機……………………………………………………………………1
二、文獻回顧……………………………………………………………………2
(一) 中國科舉制度通史研究概況……………………………………………3
(二) 清代科舉制度研究概況…………………………………………………4
(三) 清代科舉相關法規範研究概況…………………………………………6
三、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6
四、論文架構……………………………………………………………………8
第二章 清代科舉鄉官法規範的整體分析與彼此交互關係…………………10
一、清代科舉相關法規範的結構說明…………………………………………10
二、清代科舉的主要規範─《欽定禮部則例》、《欽定科場條例》的架構…19
(一) 《欽定禮部則例》的規範架構…………………………………………19
(二) 《欽定禮部則例》關於學校、教育、科舉事務的規範內容…………19
(三) 《欽定科場條例》的規範架構…………………………………………22
(四) 《欽定科場條例》的規範內容…………………………………………22
三、結論…………………………………………………………………………25
第三章 清代鄉會試官員的職務與選任規範之分析…………………27
一、清代與鄉會試官員相關之規範……………………………………………27
二、清代鄉會試官員的分類與職責……………………………………………28
三、考官與同考官的規範………………………………………………………31
(一) 考官與同考官的職務……………………………………………………32
(二) 考官、同考官開列的選任資格與方式…………………………………32
四、入場官員與供事人役………………………………………………………36
(一) 入場官員與供事人役的分類……………………………………………36
(二) 負責監察工作之董理重員………………………………………………37
(三) 負責庶務之入場官員與執事員役………………………………………38
五、結論…………………………………………………………………………39
第四章 清代科舉鄉會試官員的監督與懲處機制……………………………46
一、清代科舉鄉會試官員監督機制……………………………………………46
(一) 考差制度…………………………………………………………………46
(二) 迴避制度…………………………………………………………………48
(三) 磨勘制度與搜落卷制度…………………………………………………51
二、清代鄉會試官員的懲處機制………………………………………………54
(一) 《欽定吏部處分則例》卷27〈科場〉規範架構與內容……………54
(二) 《大清律例》〈吏律‧職制〉「貢舉非其人」………………………62
第五章 結論……………………………………………………………………68
一、分析傳統中國科舉考試官員相關規範對現代考選制度的可能影響……68
(一) 典試、命題與閱卷委員的選任…………………………………………69
(二) 試題命擬的範圍與閱卷標準……………………………………………70
(三) 承辦考試官員的法律責任………………………………………………72
二、本論文研究之發現…………………………………………………………73
三、研究展望…………………………………………………………74
參考文獻…………………………………………………………………………78
附錄一:《欽定禮部則例》卷88〈鄉會試考官同考官〉……………………83
附錄二:卷89〈鄉會試入場官員供事人役附〉………………………………91
zh_TW
dc.format.extent 266681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65106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禮部則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科舉制度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法制史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清代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學政全書zh_TW
dc.title (題名) 清代科舉鄉會試官員管理規範—以<<欽定禮部則例>>為中心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n Imperial Examination Administrative Officer of Qing Dynesty from Regulation—Focusing on Regulation of Ministry of Rites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史料
1.《大清會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2.《欽定吏部處分則例》,海南出版社,2000年。
3.《欽定戶部則例》,海南出版社,2000年。
4.《欽定禮部則例》,成文出版社,1966年。
5.《欽定武場條例》,海南出版社,2000年。
6.《大清律例》,田濤、鄭秦點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
7.《欽定工部則例》,海南出版社,2000年。
8.《欽定科場條例》、《續增科場條例》,海南出版社,2000年。
9.《欽定學政全書》,海南出版社,2000年。

二、專書
1.(清)素爾訥等纂修,霍有明、郭海文校注:《欽定學政全書校注》,武昌:武漢大學,2009年。
2.(清)薛允升著述,黃靜嘉編校:《讀例存疑重刊本》,臺北市:成文出版社,1970年。
3.中華民國考試院:《考試院80周年慶專刊-變革中的文官治理》,臺北:考試院,2010年。
4.中華民國考試院:《考選部專題研究報告彙編》,臺北:考試院,2004年。
5.王志強:《法律多元視角下的清代國家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6.王煒編校:《清實錄科舉史料彙編》,武昌:武漢大學,2009年。
7.王德昭:《清代科舉制度硏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2年。
8.李世愉:《清代科舉制度考辯(續)》,瀋陽:萬卷出版社,2012年。
9.李世愉:《清代科舉制度考辯》,瀋陽:瀋陽出版社,2005年。
10.李弘祺:《中國與東亞的傳統教育(一)中國的教育與科舉》: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2005年。
11.李弘祺:《中國與東亞的傳統教育(二)東亞的書院傳統與近代教育的轉折》: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2006年。
12.李弘祺:《學以為己—傳統中國的教育》,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2年。
13.李舜臣、歐陽江琳編:《歷代制舉史料彙編》,武昌:武漢大學,2009年。
14.李新達:《中國科舉制度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15.李新達:《中國科舉制度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16.李鵬年、劉子揚、陳鏘儀編著:《清代六部成語詞典》,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
17.金諍:《科舉制度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18.高明士所編:《東亞教育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
19.高明士所編:《東亞傳統教育與法制研究(一)教育與政治社會》,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
20.張希清:《中國科舉考試制度》,北京:新華出版社,1993年。
21.陳惠馨:〈清代法制史的研究取徑——比較法學觀點〉,收入: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基礎法學中心編,《法文化研究繼受與後繼受時代的基礎法學》,元照出版社,2011年。
22.陳惠馨:《多元觀點下清代法制》,臺北:五南出版社,2015年。
23.陳惠馨:《清代法制新探》,臺北:五南出版社,2014年。
24.陸民杭:《中國考試制度明清兩代之發展》,臺北:陸民杭發行,1976年。
25.楊一凡、劉篤才:《歷代例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26.葉曉川:《清代科舉法律與文化研究》,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年。
27.劉性仁:《中國歷代考選制度與考試權之發展》,臺北:時英出版社,2005年。
28.劉海峰:《中國科舉史》,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6年。
29.劉海峰:《科舉考試的教育視角》,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30.劉海峰等著:《中國考試發展史》,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
31.劉海峰編:《二十世紀科舉研究論文選編》,武昌:武漢大學,2009年。
32.鄧嗣禹:《中國考試制度史》,台北:學生書局,1958年。
33.蘇亦工:《明清律典與條例》,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
三、期刊論文
1.丁華東:〈清代會典和則例的編纂及其制度〉,《檔案學通訊》,1994年04期,1994年4月。
2.李弘祺:〈中國科舉制度的歷史意義及解釋──從艾爾曼(Benjamin Elman)對明清考試制度的研究談起〉,《臺大歷史學報》第32期(2003.12)。
3.李留文:〈清代則例的特點及其利用〉,《貴州社會科學》,203期, 2006年9月。
4.沈俊平:〈清代坊刻考試用書的影響與朝廷的回應〉,《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香港中文大學,2012年。
5.邱仲麟:〈上京趕考—明清旅行史的一個側面〉,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社會文化」場次,2015年12 月 10 日。
6.夏衛東:〈清代鄉試閱卷的制度缺陷〉,杭州師範大學學報,第2期,2008年3月。
7.陳惠馨:〈東亞法律文化與法律教育—傳統中國與現代臺灣的比較〉,收入:高明士編,《東亞傳統教育與法制研究(一)》,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
8.陳煜:〈論《大清律例》與各部院則例的銜接〉,《法制史研究》,29期, 2016年7月。
9.黃春木:〈清代學政研究〉,《教育研究集刊》,48:3期,2002年9月。
10.葉高樹:〈清朝的旗學與旗人的繙譯教育〉,臺灣師大歷史學報,第48期,2012 年12 月。
11.葉高樹:〈清朝的繙譯科考制度〉,臺灣師大歷史學報,第49期,2013年6月。
12.劉海峰:〈科舉文獻與「科舉學」〉,《臺大歷史學報》第32期(2003.12)。

四、學位論文
1.呂宜樺:《國家考試資訊公開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2.李亮瑩:《從法規範論清代開墾之程序與官員責任─以乾隆朝《欽定戶部則例》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16年。
3.李萬晉:《清朝官吏的銓選與品級考一以《吏部則例》規範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4.林淑靜:《論國家考試命題委員與閱卷委員之法律地位》,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5.陳華櫻:《國家考試題庫委員命題與審查心路歷程之研究》,世新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6.黃偉倫:《論清代官方建築之營建及管理制度-以《欽定工部則例》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14年。
7.賴怡如:《論國家考試的資訊公開與閱覽卷宗》,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