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 | 宗教所 | |
dc.creator (作者) | 李玉珍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Li, Yu-Chen | |
dc.date (日期) | 2012-10 | |
dc.date.accessioned | 15-十一月-2016 16:12:37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15-十一月-2016 16:12:37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15-十一月-2016 16:12:37 (UTC+8) | -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4026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近二十年來人間佛教的理念從台灣傳佈到美加、東南亞, 佛光山、慈濟、法鼓山等指標性團體紛紛設立海外分院, 其動員人力與資源的方式, 很大部分重複在台灣的經驗。 原本台灣僧團的發展特色—譬如尼眾人數高達僧眾的三倍以上,戰後動員齋姑資產建立佛教寺院, 也在華人地區被「重新發現」。 海外華人移民地區的佛教發展結構類似戰前台灣,齋教與佛教並存,特別是齋姑眾多。相較之下,當代台灣佛教的獨特性,在於戰後台灣以中國佛教會為代表,使得中國僧團佛教成為主流,齋堂轉型為佛教寺院(從齋教的角度而言即「空門化」),大量齋姑披剃受戒成為比丘尼。台灣學者江燦騰稱上述現象為「從齋姑到比丘尼— 台灣佛教女性出家的百年滄桑」(1895-1995),以其貫穿台灣佛教百年歷史的發展,強調宗教政策對女性宗教身分的影響。 本文將從性別、族群、家庭與教團的資源分布為脈絡,探討台灣女性修行方式轉變的宗教意涵,期待作為華人女性宗教生涯對話的基礎。 | |
dc.format.extent | 1662129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relation (關聯) | 現代佛教與華人社會, 圓桌文化, pp.66-105 | |
dc.title (題名) | 女齋堂空門化的契機──從齋姑到比丘尼修行方式的轉變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book/chapt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