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清季江蘇省學會運動之研究. (一八九五-一九一一)
作者 何思瞇
貢獻者 李定一
何思瞇
日期 1985
上傳時間 6-十二月-2016 17:09:02 (UTC+8)
摘要 前言
(一)
光緒二十年 (一八九四) 中日第一次戰爭中訪戰敗,顯現中國已貧弱至幾乎滅亡之途,中國民族已面臨空前未有之變局。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嚴復發表「原強」一文,提出達爾文主義 ( Darwinism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理論,以中國再不自救,將有亡國滅種之危機,更加深了國人的危機意識,加以列強對中國的掠奪,從過去和緩而著重於經濟利益及以原有的不平等條約為滿足的政策,一變而為加強掌握全面性利權的爭奪強租沿海港灣、爭奪中動鐵路與礦務、劃分勢力範圍等,使國人不得不深思探討中國存亡之道,於是學會運動成為晚清士紳救國的途徑之一。
康有為在上清帝第二書中即言要全國成立各種農會、工會、商會等以振興人才,而在北京「強學會序」文中更指出應立學會以救國,他說:
普魯士有愛國之會,遂報法仇。日本有尊攘之徒,用成維新,蓋學業以講求而成,人才以摩厲而出,合眾人之才力,則圖書易庀,合眾人之心思;則聞見易通;易曰:君子以朋友講習;論語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海水沸騰,耳中夢中,礟聲隆隆,凡百君子,豈能無淪胥非類之悲乎?(梁啟超,戊戌政變記,頁二三九 ~ 二四○)
於是自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北京強學會成立後,全國各地紛紛設立學會,使學會成為當時士紳為救國救民,從而行使之正當和平的一種救國運動。
本文目的即在探討晚清學會運動的組織結構與變遷。由於學會發展影響及於全國各地,限於個人能力之不足,時間與資料之運用仍不完備,故僅以江蘇省作為區域研究,期藉此以略窺晚清學會運動發展之一隅。
江蘇省開發甚早,戰國時代為吳國之地,此後逐漸發展,至南宋以後由於經濟發展與政治中心的轉移,人才漸多,成為民智早開,文風鼎盛之區。清代更有大江南北岸及夾浙水之東西,實近代人文淵藪之區的美譽,人才輩出,思想豐富。尤其是道光以後蘇州、常州、揚州等地區倡導經世致用學者如:龔自珍、馮桂芬、王韜、薛福成等人,為求中國富強而提出的變革思想言論,深深影響當時士子救國的心靈。同時,由於江蘇省位於中國沿海、長江出海口,及上海地區、鎮江、南京等各城的開埠,不僅繁榮了江蘇省,更且使江蘇省風氣大開。而西學及各種近代西方科技文明的輸入,更開啟了當時士紳求新知的思想,使得受西方會社觀念啟發之學會發展在江蘇省,尤其是上海地區被大力的推展,並顯得特別發達。
(二)
本文共分為六章:
第一章敘述晚清學會之興起,學會的內涵和目標,並說明學會是清末士紳為救亡而採取的救國之一途徑。
第二、三章分別敘述上海地區自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至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光緒二十六年(一九○○) 至宣統三年(一九一一)期間上海地區學會發展概況。上海地區學會發展初期以啟蒙和改良社會風俗習慣者為較多,呈現溫和之社會改革傾向,後期之學會發展除屬學術藝文方面之學會外;則以立憲、拒外方面之學會為其發展特色。
第四章則敘述江蘇省其他地區學會發展概況;這些地區的學會發展與上海相較,前期則顯得較為保守,傾向傳統,以著重於中體西用方面的學會為主,後期則配合清之立憲運動,而以教育會和地方自治會為主。
第五章江蘇省學會運動之組織活動特色、領導階層、在時間和地域上分布所顯示的意義等做一綜合性的分析。期對江蘇省學會運動所扮演的角色做全面性的了解。
第六章結語中將江蘇省學會運動之影響與成效做一論述。
(三)
在資料上之運用主要引用方志、皇朝經世文統編、皇朝蓄艾文編、清史稿、上海市通志館期刊、戊戌變法文獻彙編以及當時出版之報紙為主;而張玉法先生著之「清季的立憲團體」,王爾敏先生著之「清季學會彙表」則給予很多資料線索之指引。然因限於能力、時間之不足,資料蒐集仍多有缺失,以致論文仍有許多疏漏,尚祈師友們指正。
(四)
撰者受業期間,承蒙所裏諸位老師的教導、受益匪淺;撰寫論文期間;李師定一先生的諄諄教誨與啟發,給予我許多的鼓勵與指引,謹此致上最誠摯的謝忱。此外,要謝謝從旁照顧、關心和幫助我的摯友、同學、學弟妹和弟妹們,由於他們的愛心與鼓勵,使我度過挑燈夜讀的日子,最後謹以此文獻給我的父母親。
前言 壹
第一章 學會的興起1
第一節 學會的涵義與目標1
第二節 學會的倡導9
第二章 上海地區學會運動發展 (上) (一八九五 ~ 一八九八) 23
第一節 上海強學會24
第二節 初期各類學會發展與活動概況34
第三節 學會之頓挫50
第三章 上海地區學會運動發展(下)(一九○○ ~ 一九一一) 67
第一節 教育方面學會發展概況68
第二節 學術藝文與風俗改良方面學會發展概況81
第三節 農工商方面學會發展概況101
第四節 外交及爭取利權方面學會發展概況102
第五節 立憲及地方自治方面學會發展概況113
第六節 其它各方面學會發展概況119
第四章 江蘇省其它地區學會運動發展149
第一節 各地區學會運動展概況(上)( 一八九五~ 一八九八 )149
第二節 各地區學運動發展概況(下)( 一九○○ ~ 一九一一 )153
第五章 江蘇省學會運動之分析173
第一節 學會組織活動與特色173
第二節 學會領導階層之分析201
第三節 學會發展在時問與地域上分布之意義234
第六章 結語248
參考書目257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方志
上海市自治志,楊逸纂,民國四年刊本。
上海縣續志,吳馨、姚文枬等纂,民國七年刊本。
上海縣志,吳馨、姚文枬等纂,民國二十四年刊本。
川沙縣志,方鴻鎧修、黃炎培纂,民國二十五年刊本。
太倉州志,王祖畬等纂,民國八年刊本。
丹陽縣續志,胡為和修、孫國鈞纂,民國十六年刊本。
甘泉縣續志,錢祥寶、桂邦傑等纂民國十五年刊本。
江蘇全省輿圖,諸可寶輯,光緒二十一年刊本。
江陰縣志,陳思、缪荃孫纂,民國九年刊本。
光宣宜荊續志,陳善謨、徐保慶纂,民國九年刊本。
吳縣志,曹允源等纂,民國二十二年刊本。
沛縣志,于書雲修、趙錫蕃纂,民國九年刊本。
青浦縣志,張仁靜修、錢崇纂 • 民國二十三年刊本。
阜寧縣新志,吳寶瑜修、龐友蘭纂,民國二十二年刊本。
金陵通紀,陳作霖編輯,光緒三十三年刊本。
金壇縣志,馮煦等纂,民國十年刊本。
嘉定縣續志,陳傅德修、黃世祚纂,民國十九年刊本。
銅山縣志,徐家謨、王嘉詵纂,民國十五年刊本。
鎮洋縣志,王祖畬纂,民國八年刊本。
寶山縣續志,張允高、錢淦等纂,民國十年刊本。
續修江都縣志,錢祥保、桂邦傑纂 • 民國十五年刊本。
續句容縣志,張紹榮、蕭穆纂,光緒三十年刊本。
二、史料
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楊家駱主編,清光緒朝文獻彙編,台北,鼎文書局,民國六十七年,初版。
上海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選輯,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初版。
上海通社,上海研究資料,台北,中國出版社,民國六十二年,初版。
上海通社,上海研究資料績集,台北 • 中國出版社,民國六十二年,初版。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期刊篇目彙錄,二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二版。
于寶軒編,皇朝蓄艾文編,台北,學生書局,民國五十四年,初版。
中國教育年鑑,宗青圖書公司,民國七十年,印影初版。
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委員會編,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第一編第七册、第八册,清廷之改革與反動,民國五十四年,初版。
多賀秋五郎編,近代中國教育史資料,清代篇,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六十五年,初版。
李懷道編,辛亥革命江蘇地區史料,江蘇,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一年,初版。
佚名,戊戌變法檔案史料,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 第三十二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佚名,清末籌備立憲檔案史料,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八十一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邵之棠編,皇朝經世文統編,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初版。
宓汝成,近代中國鐵路史資料,三册,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四十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麥仲華編,皇朝經世文新編,光緒二十八年刊本,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七十八輯,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
張靜廬編,中國近代出版品史料,二編,上海,中華書局,一九五七年,初版。
楊家駱編,戊戌變法文獻彙編,台北;鼎文書局,民國六十二年,初版。
舒新城編,近代中國教育史料,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六十六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台北,鼎文書局,民 • 國七十年,初版。
黨史會編,興中會革命史料,革命文獻,第六四册,民國六十二年,初版。
黨史會編,同盟會革命史料(二),革命文獻,第六六册,民國六十三年,初版。
三、專著
丁文江,梁任公先生年譜長編初稿,台北,世界書局,民國四十八年,初版。
厂民,當代中國人物志,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五十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小野川秀美著,林明德、黃福慶譯,晚清政治思想研究,台北,時報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一年,初版。
大陸雜誌社編,中國近代學人象傳初輯 • 台北,初版,大陸雜誌出版社,初版。
王爾敏,晚清政治思想史論,台北,華世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三刷。
王德毅,王國維先生年譜。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六年,初版。
王樹槐,外人與戊戌變法,中研院近史所專刊( 12 ),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民國六十九年,二版。
王樹槐,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江蘇省(一八六○ ~ 一九一六),中研院近史所專刊(48) ,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民國七十三年,初版。
方豪編,馬相伯先生文集續編新編,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六十一年,初版。
包天笑,釧影樓回憶錄,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五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北京敷文社編,最近官紳履歷彙錄,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四十五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史華慈等著,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自由主義,台北,時報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初版。
李定一,中國近代史,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民國四十二年,初版。
李定一,中美早期外交史,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六十七年,初版。
李恩涵,晚清的收同礦權運動,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五十二年,初版。
李守孔,唐才常與自立軍,中國現代史叢刊第六册,台北。
李平書,且頑老人七十自敍,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五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吳圳義,清末上海租界社會,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六十七年,初版。
吳相湘著,民國百人傳,第一册,台北,傳記文學社,傳記文學叢刊之十八。
吳天任,黃公度先生傳稿,香港,中文大學;一九七二年,初版。
岑德彰,上海租界略史,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六十四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沈雲龍,現代政治人物評述,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六十五年,三版。
汪詒年,汪穰卿(康年)先生傳記遺文,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一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柳亞子,南社紀略,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初版。
金梁輯,近世人物志,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六十八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邵鏡人,同光風雲錄,近代中動史料叢刊續編第九十五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胡樸安編,南社叢選,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三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胡頌平,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七十三年,初版。
亞當斯密著,嚴復譯,原富,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萬有文庫薈要。
馬建忠,適可齋記言記行,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十六期,台北,文海出版社。
徐復觀等著,知識分子與中國,台北,時報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四版。
徐賓撰,歷代黨爭,台北,廣文書局,民國六十三年,初版。
張謇,張季子九錄,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九十七輯,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初版。
張孝若,南通張季直先生傳記,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八十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張存武,光緒卅一年中美工約風潮,台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民國五十四年,初版。
張玉法,清季的立憲團體,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六十年,初版。
張玉法,清季的革命團體,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七十一年,二版。
張若谷,馬相伯先生年譜,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六十七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張灝等著,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晚清思想,台北,時報出版社,民國七十年,二版。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事日誌,二册,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二年,初版。
郭廷以,俄帝侵略中動簡史,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九十九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年,第二次印刷。
陶英惠,蔡元培年譜 (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六十五年,初版。
梁啟超,戊戌政變記,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三年,初版。
梁啟超,飲冰室文集,台北,中華書局,民國四十九年,初版。
梁啟超,飲冰室文集類編,台北,華正書局,民國六十三年,初版。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台北,中華書局,民國四十五年,初版。
梁啟超,近代學風之地理分布,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民國四十九年,台一版。
梁元生著,林樂知在華事業與《萬國公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一九七八年,初版。
康有為,康南海先生詩集,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四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康有為,康南海先生自訂年譜,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六十一年,初版。
章炳麟,章太炎先生自訂年譜,香港;龍門書店,一九六五年,初版。
陳登原,國史舊聞,第三分册,台北,明文出版社,民國七十年,初版。
馮自由,革命逸史,五册,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八年,初版。
費孝通等著,皇權與紳權,上海,觀察社,民國三十七年,初版。
黃福慶.近代日本在華文化及社會事業之研究,中研院近史所專刊(45),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民國七十一年,初版。
費行簡,近代名人小傳,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八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湯志鈞,戊戌變法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二年,二版。
趙鐵寒編,文芸閣先生全集,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十四輯,台北,文海出版國。
劉師培,劉申叔先生遺書;台北,華世出版社,民國六十四年,初版。
鄭觀應,盛世危言增訂新編,台北,學生書局民國五十四年,影印初版。
劉紹唐編,民國人物小傳,第一册,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六十四年,初版。
蔡可園纂,清代七百名人傳,台北,廣文書局,民國六十七年,初版。
謝國楨,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七年,三版。
蕭一山,清代通史,五册,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二年,初版。
譚嗣同,譚嗣同全集,台北,華世出版社,民國六十六年,初版。
羅曼諾夫 (Pomahab) 著,民耿譯、帝俄侵略滿洲史,台北,學生書局,民國六十二年,初版。
黨史會編,蘇報案紀事,台北,黨史會,民國五十七年,初版。
黨史會編 革命人物志 第五集,台北,黨史會,民國五十九年,初版。
黨史會編 革命人物志 第六集,台北,黨史會,民國六十年,初版。
四、期刊論文
王樹槐,「清末江蘇地方自治風潮」,中研院近史所集刊,第六期上,民國六十五年七月。
王樹槐,「江蘇民性與近代政治革新運動」,中研院近史所集刊,第七期,民國六十七年六月。
王爾敏 「中國近代學會約論」,食貨月刊復刊第一卷第六期,民國六十年八月十五日。
吳桂龍,清末上海地方自治運動述論,近代史研究,第三期,一九八二年。
沈懷玉,「清末自治思想的輸入」,中研院近史所集刊,第八期,民國六十八年十月。
沈懷玉,「清末地方自治之萌芽」,中研院近史所集刊,第九期,民國六十九年七月。
吳稚暉;「回憶蔣竹莊先生之回憶」,東方雜誌,第三三卷第一期,民國二十五年一月。
汪榮祖「晚清變法思想之淵源與發展」,師大歷史學報,第七期,民國六十八年五月
李恩涵,「論清季中國的民族主義」,見李恩涵、張朋園等著,近代中國-知識分子與自強運動,台北,食貨月刊社 民國六十六年六月,二版。
李守孔。論清季的立憲運動 幼獅學報,第二卷第二期。
柳亞子,「南社大事記」,越風半月刊,第九期,民國二十五年三月二日。
胡懷琛,「南社的始末」,越風半月刊,第一期,民國二十四年十月十六日。
徐高阮,「嚴復型的權威主義及其同時代人對此型思想之批評」,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自由主義,台北時報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六十九年六月二十日,初版。
郭正昭,「中國科學社與中國近代科學化運動(一九一四 ~ 一九三五),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第一輯,民國六十年,初版。
郭正昭「王光祈與少年中國學會,一九一八 ~ 一九三六」,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二期,民國六十年六月。
郭正昭,「社會達爾文主義與晚清學會運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三期下,民國六十一年十二月。
梁惠錦,「南社-清末民初的革命文藝團體」,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第十二期。
章太炎,「黃晦聞墓誌銘」,越風半月刊,第四期,民國二十四年十一月二日。
許弘義,「國學保存會的組織與活動」, 食貨月刊,第五卷第九期,民國六十四年十二月。
劉石吉「太平天國亂後江南市鎮的發展,一八六五 ~ 一九一一」,食貨月刊,第七卷第十一期,民國六十七年十二月,頁三三。
蔣維喬,「中國教育會之回憶」,東方雜誌,第三三卷第一期,,民國二十五年一月。
蔣慎吾,「我所知道的柳亞子先生」,越風半月刊,第十四期,民國二十五年五月三十日。
五、未刊論文
李昌華,清季四川開民智運動之研究 (一八九五 ~ 一九一一) ,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民國六十九年元月。
周麗潮,湖南開民智運動 (一八九五 ~ 一九一一) ,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一年六月。
高純淑,華洋義賑會與民初合作運動,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一年六月。
張建國,辛亥前上海地區革命運動之研究,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六年六月。
六、報紙期刊
上海市通志館期刊,民國二十二年六月 ~ 民國二十四年三月,一卷一期 ~ 二卷四期。
江蘇,台北;黨史會,民國五七年,影印初版。
東方雜誌,光緒三十年 ~ 宣統三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
俄事警聞,光緒二十九年 ~ 光緒三十年,台北,黨史會,民國五十七年,影印初版。
時報,宣統元年 ~ 宣統三年,microfilm。
時務報,光緒二十二年 ~ 光緒二十四年,台北,華文書局,民國五十六年,影印初版。
清議報,光緒二十四年十一月 ~ 光緒二十七年十一月,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五十六年,影印初版。
國粹學報,光緒三十一年 ~ 宣統三年,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三年,影印初版。
國風報,何國楨編,宣統二年一月至三年六月。
申報,宣統二年 ~ 宣統三年,microfilm。
國史館館刊 • 民國三十六年。
湘報類纂 • 唐才常等纂,台北,大通書局,民國五十七年,影印初版。
順天時報,宣統三年,microfilm。
新民叢報,光緒二十八年 ~ 光緒三十三年 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五十五年,影印初版。
萬國公報,光緒元年 ~ 光緒三十二年,台北,華文書局影印,民國五七年,初版 。
蘇報,光緒二十九年,台北,黨史會,民國五十七年,影印初版。
警鐘日報,光緒三十年 ~ 光緒卅一年,台北,黨史會,民國五七年,初版。
七、日文資料
田原禎次郎,清末民初中國官紳人名錄,北京,中國研究會,一九一八年,初版。
深沢秀男,「變法運動と學會(上、下)」,日本四國學院大學論集13.、14.,一九六八年三 ~ 四月。
深沢秀男,「變法運動と北京強學會」,日本四國學院大學論集15.,一九六九年三月。
菊池貴晴,中國民族運動の基本結構 - 對外ボイコツト動の研究,東京,一九七四年,增訂版。
菊池貴晴,「廣學會と變法運動序 - 廣學會の設立にコいて」,東洋史學論集一,一九五三年。
菊池貴晴「廣學會と中國法運動に與えたる影響について - 變法自強之一考察」歷史六,一九五三年。
八、英文資料
Chang, Chung-li , The Chinese Gentry , Washington University Press Fourth Printing , 1974.
Chu, Samuel C., Reformer in Modern China : Chang Chien, 1853-1926,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65, Reprinted by Rainbow Bridge Co., Taipei ,1973.
Fei, Hsiao-tung, China`s Gentry , Chiago University Press, Second Impression , 1968.
Latourette , Kennth Scott , A History of Christian Missions China, London Society for Promoting Christian Knowledge , 1929, Reprinted by Ch`eng-wen Publishing Co., Taipei, 1966.
Schwartz , Benjamin, In Serch of Wealth and Power︰Yen Fu and the West,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1964.
Wright, Mary C., China in Revolution︰The First Phase ,1900~1913, New York 1968.
關聯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研究所
碩士
7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李定一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何思瞇
dc.creator (作者) 何思瞇zh_TW
dc.date (日期) 1985
dc.date.accessioned 6-十二月-2016 17:09:02 (UTC+8)-
dc.date.available 6-十二月-2016 17:09:0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6-十二月-2016 17:09:02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4596-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前言
(一)
光緒二十年 (一八九四) 中日第一次戰爭中訪戰敗,顯現中國已貧弱至幾乎滅亡之途,中國民族已面臨空前未有之變局。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嚴復發表「原強」一文,提出達爾文主義 ( Darwinism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理論,以中國再不自救,將有亡國滅種之危機,更加深了國人的危機意識,加以列強對中國的掠奪,從過去和緩而著重於經濟利益及以原有的不平等條約為滿足的政策,一變而為加強掌握全面性利權的爭奪強租沿海港灣、爭奪中動鐵路與礦務、劃分勢力範圍等,使國人不得不深思探討中國存亡之道,於是學會運動成為晚清士紳救國的途徑之一。
康有為在上清帝第二書中即言要全國成立各種農會、工會、商會等以振興人才,而在北京「強學會序」文中更指出應立學會以救國,他說:
普魯士有愛國之會,遂報法仇。日本有尊攘之徒,用成維新,蓋學業以講求而成,人才以摩厲而出,合眾人之才力,則圖書易庀,合眾人之心思;則聞見易通;易曰:君子以朋友講習;論語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海水沸騰,耳中夢中,礟聲隆隆,凡百君子,豈能無淪胥非類之悲乎?(梁啟超,戊戌政變記,頁二三九 ~ 二四○)
於是自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北京強學會成立後,全國各地紛紛設立學會,使學會成為當時士紳為救國救民,從而行使之正當和平的一種救國運動。
本文目的即在探討晚清學會運動的組織結構與變遷。由於學會發展影響及於全國各地,限於個人能力之不足,時間與資料之運用仍不完備,故僅以江蘇省作為區域研究,期藉此以略窺晚清學會運動發展之一隅。
江蘇省開發甚早,戰國時代為吳國之地,此後逐漸發展,至南宋以後由於經濟發展與政治中心的轉移,人才漸多,成為民智早開,文風鼎盛之區。清代更有大江南北岸及夾浙水之東西,實近代人文淵藪之區的美譽,人才輩出,思想豐富。尤其是道光以後蘇州、常州、揚州等地區倡導經世致用學者如:龔自珍、馮桂芬、王韜、薛福成等人,為求中國富強而提出的變革思想言論,深深影響當時士子救國的心靈。同時,由於江蘇省位於中國沿海、長江出海口,及上海地區、鎮江、南京等各城的開埠,不僅繁榮了江蘇省,更且使江蘇省風氣大開。而西學及各種近代西方科技文明的輸入,更開啟了當時士紳求新知的思想,使得受西方會社觀念啟發之學會發展在江蘇省,尤其是上海地區被大力的推展,並顯得特別發達。
(二)
本文共分為六章:
第一章敘述晚清學會之興起,學會的內涵和目標,並說明學會是清末士紳為救亡而採取的救國之一途徑。
第二、三章分別敘述上海地區自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至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光緒二十六年(一九○○) 至宣統三年(一九一一)期間上海地區學會發展概況。上海地區學會發展初期以啟蒙和改良社會風俗習慣者為較多,呈現溫和之社會改革傾向,後期之學會發展除屬學術藝文方面之學會外;則以立憲、拒外方面之學會為其發展特色。
第四章則敘述江蘇省其他地區學會發展概況;這些地區的學會發展與上海相較,前期則顯得較為保守,傾向傳統,以著重於中體西用方面的學會為主,後期則配合清之立憲運動,而以教育會和地方自治會為主。
第五章江蘇省學會運動之組織活動特色、領導階層、在時間和地域上分布所顯示的意義等做一綜合性的分析。期對江蘇省學會運動所扮演的角色做全面性的了解。
第六章結語中將江蘇省學會運動之影響與成效做一論述。
(三)
在資料上之運用主要引用方志、皇朝經世文統編、皇朝蓄艾文編、清史稿、上海市通志館期刊、戊戌變法文獻彙編以及當時出版之報紙為主;而張玉法先生著之「清季的立憲團體」,王爾敏先生著之「清季學會彙表」則給予很多資料線索之指引。然因限於能力、時間之不足,資料蒐集仍多有缺失,以致論文仍有許多疏漏,尚祈師友們指正。
(四)
撰者受業期間,承蒙所裏諸位老師的教導、受益匪淺;撰寫論文期間;李師定一先生的諄諄教誨與啟發,給予我許多的鼓勵與指引,謹此致上最誠摯的謝忱。此外,要謝謝從旁照顧、關心和幫助我的摯友、同學、學弟妹和弟妹們,由於他們的愛心與鼓勵,使我度過挑燈夜讀的日子,最後謹以此文獻給我的父母親。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前言 壹
第一章 學會的興起1
第一節 學會的涵義與目標1
第二節 學會的倡導9
第二章 上海地區學會運動發展 (上) (一八九五 ~ 一八九八) 23
第一節 上海強學會24
第二節 初期各類學會發展與活動概況34
第三節 學會之頓挫50
第三章 上海地區學會運動發展(下)(一九○○ ~ 一九一一) 67
第一節 教育方面學會發展概況68
第二節 學術藝文與風俗改良方面學會發展概況81
第三節 農工商方面學會發展概況101
第四節 外交及爭取利權方面學會發展概況102
第五節 立憲及地方自治方面學會發展概況113
第六節 其它各方面學會發展概況119
第四章 江蘇省其它地區學會運動發展149
第一節 各地區學會運動展概況(上)( 一八九五~ 一八九八 )149
第二節 各地區學運動發展概況(下)( 一九○○ ~ 一九一一 )153
第五章 江蘇省學會運動之分析173
第一節 學會組織活動與特色173
第二節 學會領導階層之分析201
第三節 學會發展在時問與地域上分布之意義234
第六章 結語248
參考書目257
dc.format.extent 11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text/html-
dc.relation (關聯) 國立政治大學
dc.relation (關聯) 歷史研究所
dc.relation (關聯) 碩士
dc.relation (關聯) 73
dc.title (題名) 清季江蘇省學會運動之研究. (一八九五-一九一一)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方志
上海市自治志,楊逸纂,民國四年刊本。
上海縣續志,吳馨、姚文枬等纂,民國七年刊本。
上海縣志,吳馨、姚文枬等纂,民國二十四年刊本。
川沙縣志,方鴻鎧修、黃炎培纂,民國二十五年刊本。
太倉州志,王祖畬等纂,民國八年刊本。
丹陽縣續志,胡為和修、孫國鈞纂,民國十六年刊本。
甘泉縣續志,錢祥寶、桂邦傑等纂民國十五年刊本。
江蘇全省輿圖,諸可寶輯,光緒二十一年刊本。
江陰縣志,陳思、缪荃孫纂,民國九年刊本。
光宣宜荊續志,陳善謨、徐保慶纂,民國九年刊本。
吳縣志,曹允源等纂,民國二十二年刊本。
沛縣志,于書雲修、趙錫蕃纂,民國九年刊本。
青浦縣志,張仁靜修、錢崇纂 • 民國二十三年刊本。
阜寧縣新志,吳寶瑜修、龐友蘭纂,民國二十二年刊本。
金陵通紀,陳作霖編輯,光緒三十三年刊本。
金壇縣志,馮煦等纂,民國十年刊本。
嘉定縣續志,陳傅德修、黃世祚纂,民國十九年刊本。
銅山縣志,徐家謨、王嘉詵纂,民國十五年刊本。
鎮洋縣志,王祖畬纂,民國八年刊本。
寶山縣續志,張允高、錢淦等纂,民國十年刊本。
續修江都縣志,錢祥保、桂邦傑纂 • 民國十五年刊本。
續句容縣志,張紹榮、蕭穆纂,光緒三十年刊本。
二、史料
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楊家駱主編,清光緒朝文獻彙編,台北,鼎文書局,民國六十七年,初版。
上海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選輯,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初版。
上海通社,上海研究資料,台北,中國出版社,民國六十二年,初版。
上海通社,上海研究資料績集,台北 • 中國出版社,民國六十二年,初版。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期刊篇目彙錄,二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二版。
于寶軒編,皇朝蓄艾文編,台北,學生書局,民國五十四年,初版。
中國教育年鑑,宗青圖書公司,民國七十年,印影初版。
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委員會編,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第一編第七册、第八册,清廷之改革與反動,民國五十四年,初版。
多賀秋五郎編,近代中國教育史資料,清代篇,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六十五年,初版。
李懷道編,辛亥革命江蘇地區史料,江蘇,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一年,初版。
佚名,戊戌變法檔案史料,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 第三十二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佚名,清末籌備立憲檔案史料,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八十一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邵之棠編,皇朝經世文統編,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初版。
宓汝成,近代中國鐵路史資料,三册,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四十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麥仲華編,皇朝經世文新編,光緒二十八年刊本,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七十八輯,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
張靜廬編,中國近代出版品史料,二編,上海,中華書局,一九五七年,初版。
楊家駱編,戊戌變法文獻彙編,台北;鼎文書局,民國六十二年,初版。
舒新城編,近代中國教育史料,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六十六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台北,鼎文書局,民 • 國七十年,初版。
黨史會編,興中會革命史料,革命文獻,第六四册,民國六十二年,初版。
黨史會編,同盟會革命史料(二),革命文獻,第六六册,民國六十三年,初版。
三、專著
丁文江,梁任公先生年譜長編初稿,台北,世界書局,民國四十八年,初版。
厂民,當代中國人物志,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五十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小野川秀美著,林明德、黃福慶譯,晚清政治思想研究,台北,時報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一年,初版。
大陸雜誌社編,中國近代學人象傳初輯 • 台北,初版,大陸雜誌出版社,初版。
王爾敏,晚清政治思想史論,台北,華世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三刷。
王德毅,王國維先生年譜。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六年,初版。
王樹槐,外人與戊戌變法,中研院近史所專刊( 12 ),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民國六十九年,二版。
王樹槐,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江蘇省(一八六○ ~ 一九一六),中研院近史所專刊(48) ,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民國七十三年,初版。
方豪編,馬相伯先生文集續編新編,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六十一年,初版。
包天笑,釧影樓回憶錄,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五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北京敷文社編,最近官紳履歷彙錄,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四十五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史華慈等著,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自由主義,台北,時報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初版。
李定一,中國近代史,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民國四十二年,初版。
李定一,中美早期外交史,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六十七年,初版。
李恩涵,晚清的收同礦權運動,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五十二年,初版。
李守孔,唐才常與自立軍,中國現代史叢刊第六册,台北。
李平書,且頑老人七十自敍,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五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吳圳義,清末上海租界社會,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六十七年,初版。
吳相湘著,民國百人傳,第一册,台北,傳記文學社,傳記文學叢刊之十八。
吳天任,黃公度先生傳稿,香港,中文大學;一九七二年,初版。
岑德彰,上海租界略史,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六十四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沈雲龍,現代政治人物評述,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六十五年,三版。
汪詒年,汪穰卿(康年)先生傳記遺文,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一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柳亞子,南社紀略,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初版。
金梁輯,近世人物志,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六十八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邵鏡人,同光風雲錄,近代中動史料叢刊續編第九十五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胡樸安編,南社叢選,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三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胡頌平,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七十三年,初版。
亞當斯密著,嚴復譯,原富,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萬有文庫薈要。
馬建忠,適可齋記言記行,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十六期,台北,文海出版社。
徐復觀等著,知識分子與中國,台北,時報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四版。
徐賓撰,歷代黨爭,台北,廣文書局,民國六十三年,初版。
張謇,張季子九錄,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九十七輯,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初版。
張孝若,南通張季直先生傳記,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八十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張存武,光緒卅一年中美工約風潮,台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民國五十四年,初版。
張玉法,清季的立憲團體,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六十年,初版。
張玉法,清季的革命團體,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七十一年,二版。
張若谷,馬相伯先生年譜,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六十七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張灝等著,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晚清思想,台北,時報出版社,民國七十年,二版。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事日誌,二册,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二年,初版。
郭廷以,俄帝侵略中動簡史,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九十九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年,第二次印刷。
陶英惠,蔡元培年譜 (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六十五年,初版。
梁啟超,戊戌政變記,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三年,初版。
梁啟超,飲冰室文集,台北,中華書局,民國四十九年,初版。
梁啟超,飲冰室文集類編,台北,華正書局,民國六十三年,初版。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台北,中華書局,民國四十五年,初版。
梁啟超,近代學風之地理分布,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民國四十九年,台一版。
梁元生著,林樂知在華事業與《萬國公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一九七八年,初版。
康有為,康南海先生詩集,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四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康有為,康南海先生自訂年譜,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六十一年,初版。
章炳麟,章太炎先生自訂年譜,香港;龍門書店,一九六五年,初版。
陳登原,國史舊聞,第三分册,台北,明文出版社,民國七十年,初版。
馮自由,革命逸史,五册,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八年,初版。
費孝通等著,皇權與紳權,上海,觀察社,民國三十七年,初版。
黃福慶.近代日本在華文化及社會事業之研究,中研院近史所專刊(45),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民國七十一年,初版。
費行簡,近代名人小傳,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八輯,台北,文海出版社。
湯志鈞,戊戌變法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二年,二版。
趙鐵寒編,文芸閣先生全集,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十四輯,台北,文海出版國。
劉師培,劉申叔先生遺書;台北,華世出版社,民國六十四年,初版。
鄭觀應,盛世危言增訂新編,台北,學生書局民國五十四年,影印初版。
劉紹唐編,民國人物小傳,第一册,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六十四年,初版。
蔡可園纂,清代七百名人傳,台北,廣文書局,民國六十七年,初版。
謝國楨,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七年,三版。
蕭一山,清代通史,五册,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二年,初版。
譚嗣同,譚嗣同全集,台北,華世出版社,民國六十六年,初版。
羅曼諾夫 (Pomahab) 著,民耿譯、帝俄侵略滿洲史,台北,學生書局,民國六十二年,初版。
黨史會編,蘇報案紀事,台北,黨史會,民國五十七年,初版。
黨史會編 革命人物志 第五集,台北,黨史會,民國五十九年,初版。
黨史會編 革命人物志 第六集,台北,黨史會,民國六十年,初版。
四、期刊論文
王樹槐,「清末江蘇地方自治風潮」,中研院近史所集刊,第六期上,民國六十五年七月。
王樹槐,「江蘇民性與近代政治革新運動」,中研院近史所集刊,第七期,民國六十七年六月。
王爾敏 「中國近代學會約論」,食貨月刊復刊第一卷第六期,民國六十年八月十五日。
吳桂龍,清末上海地方自治運動述論,近代史研究,第三期,一九八二年。
沈懷玉,「清末自治思想的輸入」,中研院近史所集刊,第八期,民國六十八年十月。
沈懷玉,「清末地方自治之萌芽」,中研院近史所集刊,第九期,民國六十九年七月。
吳稚暉;「回憶蔣竹莊先生之回憶」,東方雜誌,第三三卷第一期,民國二十五年一月。
汪榮祖「晚清變法思想之淵源與發展」,師大歷史學報,第七期,民國六十八年五月
李恩涵,「論清季中國的民族主義」,見李恩涵、張朋園等著,近代中國-知識分子與自強運動,台北,食貨月刊社 民國六十六年六月,二版。
李守孔。論清季的立憲運動 幼獅學報,第二卷第二期。
柳亞子,「南社大事記」,越風半月刊,第九期,民國二十五年三月二日。
胡懷琛,「南社的始末」,越風半月刊,第一期,民國二十四年十月十六日。
徐高阮,「嚴復型的權威主義及其同時代人對此型思想之批評」,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自由主義,台北時報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六十九年六月二十日,初版。
郭正昭,「中國科學社與中國近代科學化運動(一九一四 ~ 一九三五),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第一輯,民國六十年,初版。
郭正昭「王光祈與少年中國學會,一九一八 ~ 一九三六」,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二期,民國六十年六月。
郭正昭,「社會達爾文主義與晚清學會運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三期下,民國六十一年十二月。
梁惠錦,「南社-清末民初的革命文藝團體」,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第十二期。
章太炎,「黃晦聞墓誌銘」,越風半月刊,第四期,民國二十四年十一月二日。
許弘義,「國學保存會的組織與活動」, 食貨月刊,第五卷第九期,民國六十四年十二月。
劉石吉「太平天國亂後江南市鎮的發展,一八六五 ~ 一九一一」,食貨月刊,第七卷第十一期,民國六十七年十二月,頁三三。
蔣維喬,「中國教育會之回憶」,東方雜誌,第三三卷第一期,,民國二十五年一月。
蔣慎吾,「我所知道的柳亞子先生」,越風半月刊,第十四期,民國二十五年五月三十日。
五、未刊論文
李昌華,清季四川開民智運動之研究 (一八九五 ~ 一九一一) ,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民國六十九年元月。
周麗潮,湖南開民智運動 (一八九五 ~ 一九一一) ,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一年六月。
高純淑,華洋義賑會與民初合作運動,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一年六月。
張建國,辛亥前上海地區革命運動之研究,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六年六月。
六、報紙期刊
上海市通志館期刊,民國二十二年六月 ~ 民國二十四年三月,一卷一期 ~ 二卷四期。
江蘇,台北;黨史會,民國五七年,影印初版。
東方雜誌,光緒三十年 ~ 宣統三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
俄事警聞,光緒二十九年 ~ 光緒三十年,台北,黨史會,民國五十七年,影印初版。
時報,宣統元年 ~ 宣統三年,microfilm。
時務報,光緒二十二年 ~ 光緒二十四年,台北,華文書局,民國五十六年,影印初版。
清議報,光緒二十四年十一月 ~ 光緒二十七年十一月,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五十六年,影印初版。
國粹學報,光緒三十一年 ~ 宣統三年,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三年,影印初版。
國風報,何國楨編,宣統二年一月至三年六月。
申報,宣統二年 ~ 宣統三年,microfilm。
國史館館刊 • 民國三十六年。
湘報類纂 • 唐才常等纂,台北,大通書局,民國五十七年,影印初版。
順天時報,宣統三年,microfilm。
新民叢報,光緒二十八年 ~ 光緒三十三年 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五十五年,影印初版。
萬國公報,光緒元年 ~ 光緒三十二年,台北,華文書局影印,民國五七年,初版 。
蘇報,光緒二十九年,台北,黨史會,民國五十七年,影印初版。
警鐘日報,光緒三十年 ~ 光緒卅一年,台北,黨史會,民國五七年,初版。
七、日文資料
田原禎次郎,清末民初中國官紳人名錄,北京,中國研究會,一九一八年,初版。
深沢秀男,「變法運動と學會(上、下)」,日本四國學院大學論集13.、14.,一九六八年三 ~ 四月。
深沢秀男,「變法運動と北京強學會」,日本四國學院大學論集15.,一九六九年三月。
菊池貴晴,中國民族運動の基本結構 - 對外ボイコツト動の研究,東京,一九七四年,增訂版。
菊池貴晴,「廣學會と變法運動序 - 廣學會の設立にコいて」,東洋史學論集一,一九五三年。
菊池貴晴「廣學會と中國法運動に與えたる影響について - 變法自強之一考察」歷史六,一九五三年。
八、英文資料
Chang, Chung-li , The Chinese Gentry , Washington University Press Fourth Printing , 1974.
Chu, Samuel C., Reformer in Modern China : Chang Chien, 1853-1926,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65, Reprinted by Rainbow Bridge Co., Taipei ,1973.
Fei, Hsiao-tung, China`s Gentry , Chiago University Press, Second Impression , 1968.
Latourette , Kennth Scott , A History of Christian Missions China, London Society for Promoting Christian Knowledge , 1929, Reprinted by Ch`eng-wen Publishing Co., Taipei, 1966.
Schwartz , Benjamin, In Serch of Wealth and Power︰Yen Fu and the West,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1964.
Wright, Mary C., China in Revolution︰The First Phase ,1900~1913, New York 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