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
題名 適足居住權於我國司法裁判之建構與落實
The establishment and fulfillment of the right to adequate housing in judiciary in Taiwan作者 陳姵妤
Chen, Pei Yu貢獻者 孫迺翊
陳姵妤
Chen, Pei Yu關鍵詞 適足居住權
迫遷
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兩公約
兩公約施行法
內國法化
可司法性
合公約解釋
自動履行
直接適用
基本權第三人效力日期 2017 上傳時間 1-三月-2017 17:16:15 (UTC+8) 摘要 我國已於2009年透過制定施行法的方式將兩公約內國法化,正式引進適足居住權,然而多年來嚴重違反本權利要求的迫遷案件依然不斷上演,衝擊人民基本權利與臺灣在國際社會上的人權信用甚鉅。由於司法部門係確認適足居住權定位並確保其實踐的關鍵角色,本文乃以居住議題相關的司法裁判為核心,探討在我國究應如何透過司法途徑建構及落實適足居住權。經爬梳聯合國針對此議題作成的權威文件,本文整理出適足居住權的形成、發展、監督落實機制、內涵、以及締約國應負擔的國家義務等內容,勾勒出對我國而言尚屬陌生的適足居住權形貌。在我國採取接納說的一元論架構下,兩公約於經批准後即容納為我國法律體系的一部,其規範效力並非取決於《兩公約施行法》;屬強行國際法性質的人權條款具有憲法位階的高度,其餘則為法律位階,並得在系爭人權規定提升為基本人權層級後,與包含一般性意見在內的國際人權文件共同作為具體明確的違憲審查指標。而為了盡可能消弭經社文公約上的適足居住權規定與我國憲法基本權間的落差,本文檢驗了若干基本權條款,認為居住自由、遷徙自由、生存權、財產權、文化權及環境權可共同承接適足居住權的內涵,使適足居住權得以提升至憲法位階,作為一項獨立的基本權,並指出過往與居住議題相關的大法官解釋審查依據應有疏漏。確立憲法層次的適足居住權後,本文全面檢視我國涉及適足居住權的裁判並深入分析其中六則個案,嘗試歸納我國司法部門看待及操作適足居住權的模式,再指出引進適足居住權的意義——適足居住權不因屬經社文權利即不具備可司法性,司法者毋寧應於審理裁判時妥適運用合憲、合公約的法律解釋方法,甚至在系爭個案為消極抵禦侵害、不涉有賴立法與行政兩大政治部門定奪的資源分配事宜時,賦予公約條文直接適用的可能性。若衝突明確,無法透過解釋方式排除國內法律與公約牴觸的疑義,大法官在釋憲時亦應充分衡量適足居住權的各該憲法規範依據。本文最後並提醒,政治部門同樣必須承擔實踐適足居住權的國家義務,不論是與居住相關的法令及行政措施的檢討改進、抑或政策及法令的制定,均有待其積極作為,始能在實害發生前即充分滿足適足居住權的保障,避免事後救濟的緩不濟急。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一)專書丘宏達(2012),現代國際法,修訂3版,台北:三民。吳嘉生(2012),國際環境法專論,台北:五南。李震山(2007),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2版,台北:元照。林紀東(1993),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四),6版,台北:三民。林錫堯(2016),行政法要義,4版,台北:元照。俞寬賜(2002),國際法新論,新北:啟英。姜皇池(2013),國際公法導論,3版,台北:新學林。許育典(2013),文化憲法與文化國,2版,台北:元照。———(2016),憲法,7版,台北:元照。陳谷鴻(2012),司法研究年報第29輯行政類第7篇:都市更新之法律研究,台北:司法院。陳明燦(2013),土地徵收導論,台北:新學林。陳慈陽(2011),環境法總論,3版,台北:元照。陳新民(2015),憲法學釋論,修訂8版,台北:三民。廖福特(2011),國家人權委員會,台北:五南。———(2013),聯合國與人權保障——監督機制、條約內涵、台灣實踐,台北:財團法人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蔡維音(2001),社會國之法理基礎,台南:正典。(二)專書論文王章凱(2013),從「計畫高權」面向探討都市更新條例第三十六條,收於:顏愛靜編,不動產學之課題與展望,頁307-320。丘昌泰(2006),環境權在台灣環境憲法中的變遷與實踐,收於:蘇永欽編,部門憲法,頁677-708。李建良(2014),論國際條約的國內法效力與法位階定序——國際條約與憲法解釋之關係的基礎課題,收於:廖福特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八)(上冊),頁175-275。林明昕(2013),兩公約適用下的「特別權力關係」,收於:蘇宏達、陳淳文編,中華民國施行聯合國兩權利公約的意義——接軌國際,深化民主,頁77-102。孫迺翊(2013),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與我國社會憲法之比較及其實踐——以社會保障權為例,收於:蘇宏達、陳淳文編,中華民國施行聯合國兩權利公約的意義——接軌國際,深化民主,頁153-196。張文貞(2009),憲法與國際人權法的匯流——兼論我國大法官解釋之實踐,收於:廖福特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六)(上冊),頁223-272。———(2010),正視災民的國際人權保障——從人道關懷到人權本位,收於:國際特赦組織台灣總會、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出版,回家路:天災與人權國際準則實用手冊,頁9-12。許宗力(2006),第十一章 行政處分,收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上),3版,頁475-558。———(2006),基本權利對國庫行為之限制,收於:法與國家權力(一),頁1-71。———(2007),談言論自由的幾個問題,收於:法與國家權力(二),頁193-225。———(2007),權力分立與機關忠誠,收於:法與國家權力(二),頁291-339。陳立夫(2005),土地徵收與損失補償——我國土地徵收制度之若干重要課題,收於:台灣行政法學會編,損失補償、行政程序法,頁3-47。陳怡凱(2010),國際人權公約之內國效力——以公民與政治權公約暨經濟社會文化權公約施行法為例,收於:社團法人台灣法學會編,台灣法學新課題(八),頁27-68。———(2014),國際法作為憲法解釋之界限——臺灣分裂社會中之憲法危機及其解決,收於:廖福特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八)(下冊),頁277-378。陳明燦(2015),第二章 都市更新的立法目的,收於:謝哲勝編,都市更新法律與政策,頁20-21。陳英鈐(2003),論撤銷訴訟之暫時權利保護——從雙贏的風險分配評析實務見解,收於:葛克昌、林明鏘編,行政法實務與理論(一),頁233-276。陳清秀(2006),第三章 行政法的法源,收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上),3版,頁95-144。陳愛娥(1998),「法律原則」作為行政法的法源,收於: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二)行政法總論篇,頁33-85。———(2000),公營造物的概念與公營造物利用的法律關係,收於:台灣行政法學會編,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下),頁1305-1323。陳瑤華(2014),第二章 監督機制,收於:廖福特編,聯合國人權兩公約,頁23-56。黃錦堂(2006),環境憲法,收於:蘇永欽編,部門憲法,頁709-748。葉俊榮(2010),憲法位階的環境權——從擁有環境到參與環境決策,收於:環境政策與法律,2版,頁1-33。詹鎮榮(2014),國家擔保責任之實踐與檢討——以我國行政法院之公私協力相關裁判為觀察,收於:台灣行政法學會編,現代行政之正當法律程序/公私協力與行政合作法制,頁149-192。廖福特(2009),憲法解釋機關之國際人權挑戰,收於:廖福特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六)(上冊),頁273-325。———(2014),第一章 兩公約之歷史發展及台灣參與,收於:廖福特編,聯合國人權兩公約,頁1-22。蔡茂寅(2006),第九章 公營造物法・公企業法,收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上),3版,頁367-387。蘇宏達(2013),從國際關係理論檢視中華民國施行聯合國兩權利公約的原因與意義,收於:蘇宏達、陳淳文編,中華民國施行聯合國兩權利公約的意義——接軌國際,深化民主,頁1-40。(三)期刊論文尤美女(2013),國家人權報告國際審查的意義,新世紀智庫論壇,61期,頁100-103。王幼玲(2013),參與國家人權報告撰寫的奇幻之旅,台灣人權學刊,2卷1期,頁107-121。王柄權(2012),都市更新法制上關於違章建築物的處理,萬國法律,182期,頁26-37。王珍玲(2012),你家被都更了!你知道嗎?,月旦法學雜誌,26期,頁89-101。———(2012),論都市更新地區範圍或更新單元之劃定等相關問題——兼評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一〇〇年度訴字第八八三號判決,政大法學評論,130期,頁1-50。米復國(1988),臺灣的公共住宅政策,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卷2、3期,頁97-147。吳啟賓(2013),土地法關於基地租賃之規定與適用,中華法學,15期,頁1-24。李念祖(2001),論我國憲法上外國人基本人權之平等保障適格,憲政時代,27卷1期,頁80-100。———(2012),論依巴黎原則於監察院設置國家人權委員會,台灣人權學刊,1卷3期,頁125-143。李建良(2013),都市更新的正當行政程序(中)——釋字第709號解釋,台灣法學雜誌,228期,頁29-46。———(2013),都市更新的正當行政程序(下)——釋字第709號解釋,台灣法學雜誌,229期,頁57-78。———(2013),損害的難於回復與權利的暫時保護:《大埔農地徵收處分停止執行案》——簡析台中高等行政法院102年度停字第11號裁定,台灣法學雜誌,229期,頁91-100。李柏毅、林委正、陳瑞元、張家豪(2011),從生存權與部落完整性看莫拉克風災原住民災民申請永久屋相關爭議問題,憲政時代,36卷4期,頁475-511。李震山(1999),從生命權與自決權之關係論生前預囑與安寧照護之法律問題,中正法學集刊,2期,頁325-350。———(2005),論憲政改革與基本權利保障,中正法學集刊,18期,頁183-252。汪文豪(2012),文林苑案內政部與北市府間如何「依法過招」?,台灣法學雜誌,198期,頁17-19。辛年豐(2015),誰的社會?誰的住宅?適足居住權的落實與制度建構的省思(上),人權會訊,118期,頁54-58。———(2016),誰的社會?誰的住宅?適足居住權的落實與制度建構的省思(下),人權會訊,119期,頁50-56。林三欽(2007),信賴保護原則與法令不溯及既往——兼評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四年度判字第一四四號判決,政大法學評論,100期,頁57-134。林佳範(2010),論兩公約對憲法人權保障的補充——一個初步架構的探討,全國律師月刊,14卷3期,頁23-41。林孟玲(2015),從原住民族的文化權內涵評原創條例——以國際法觀點出發,中正財經法學,10期,頁167-217。林旺根(2012),從文林苑事件談都市更新法制上面臨的問題,月旦法學雜誌,206期,頁115-149。林明昕(2016),基本國策之規範效力及其對社會正義之影響,臺大法學論叢,45卷特刊,頁1305-1358。林明昕、張淇龍(2011),從德國法制之觀點論臺灣公立公共圖書館之使用規則,圖書資訊學研究,5卷2期,頁29-52。林明鏘(2013),都市更新之公共利益——兼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09號解釋,台灣法學雜誌,227期,頁121-139。———(2016),都市更新之正當法律程序——兼論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09號解釋,法令月刊,67卷1期,頁1-27。林起衛(2015),信賴保護原則的捨繁取簡——理論基礎的反省與要件重構,中研院法學期刊,16期,頁211-284。武田美紀子(2006),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盟約的歷史與法的性質,台灣國際法季刊,3卷1期,頁267-306。邱毓斌(2007),另一種轉型正義:樂生療養院保存運動,思想,6卷,頁1-18。邱瑛琦(2013),華光社區法律考,司法改革雜誌,96期,頁51-53。姚孟昌(2013),中華民國政府落實兩公約之檢討——以總統訓示及國家人權報告撰寫與審查過程為對象,台灣人權學刊,2卷1期,頁151-159。洪家殷(2001),論信賴保護原則之適用——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五二五號解釋評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27期,頁39-55。胡慶山(2010),《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與地方自治體,台灣國際法季刊,7卷2期,頁7-38。范盛保(2014),南非轉型正義的反思——試以約翰.羅爾斯正義論的原初立場析論之,台灣國際研究季刊,10卷3期,頁151-171。孫迺翊(2012),社會給付權利之憲法保障與社會政策之形成空間:以德國聯邦憲法法院關於年金財產權保障及最低生存權保障之判決為中心,臺大法學論叢,41卷2期,頁445-516。徐亦甫(2013),「強制執行」還是「強拆民宅」?華光三二七迫遷的反思,司法改革雜誌,95期,頁8-9。徐良維(2010),生存權作為社會保險制度基礎的司法建構——以我國憲法解釋之探討為中心,警大法學論集,19期,頁1-54。徐揮彥(2014),「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與「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在我國最高法院與最高行政法院適用之研究,臺大法學論叢,43卷特刊,頁839-909。翁燕菁(2013),《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黯然登場——大法官釋字七〇九號與經社權利保障,月旦法學雜誌,218期,頁239-246。———(2015),適足居住權之可裁判性——初探國際人權法及其實踐,全國律師月刊,19卷1期,頁4-17。張文貞(2009),你知道什麼是兩公約嗎?(一):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司法改革雜誌,75期,頁21-25。———(2010),國際人權法與內國憲法的匯流:台灣施行兩大人權公約之後,台灣人權促進會季刊,2010春季號——兩公約專輯,頁12-22。———(2012),NGO與跨國憲政主義的發展:以台灣加入國際人權公約的實踐為例,台灣國際法季刊,9卷3期,頁47-72。———(2012),兩公約實施兩週年的檢討:以司法實踐為核心,思與言,50卷4期,頁7-43。———(2012),演進中的法:一般性意見作為國際人權公約的權威解釋,台灣人權學刊,1卷2期,頁25-43。———(2013),台灣政府,能不慚愧嗎?——非政府組織在兩公約國家報告國際審查的角色與定位,司法改革雜誌,95期,頁26-27。張永健(2013),越界建築之經濟分析,中研院法學期刊,12期,頁153-201。———(2014),越界建築訴訟之實證研究,中研院法學期刊,14期,頁319-373。———(2016),歷久彌新或不合時宜?——民法不動產物權時效取得制度之實踐與革新,中研院法學期刊,18期,頁195-266。張桐銳(2011),論憲法上之最低生存保障請求權,政大法學評論,123期,頁121-191。張瑋心(2016),論時效取得地上權,軍法專刊,62卷3期,頁162-183。許育典(1999),從「人的自我實現」作為基本權的本質(上)——建構多元文化國的教育基本權核心及教育行政中立與寬容原則,月旦法學雜誌,49期,頁116-126。———(2006),文化國與文化公民權,東吳法律學報,18卷2期,頁1-42。———(2011),多元文化作為憲法價值秩序,台灣法學雜誌,184期,頁77-81。許宗力(2002),基本權利:第一講 基本權利的起源與發展,月旦法學教室,試刊號,頁84-90。———(2003),基本權利:第五講 基本權利的第三人效力與國庫效力,月旦法學教室,第9期,頁64-73。———(2014),2013年憲法發展回顧,臺大法學論叢,43卷特刊,頁1031-1074。許登科(2013),釋字第七〇九號解釋釋放之訊息與延伸思考,月旦裁判時報,23期,頁84-109。許耀明(2012),未內國法化之國際條約與協定在我國法院之地位,司法新聲,104期,頁20-27。郭銘禮(2015),臺北地院民事判決適用兩人權公約之分析,台灣人權學刊,3卷1期,頁59-84。陳立夫(2006),權利變換方式之都市更新與土地權利人之同意,台灣本土法學雜誌,88期,頁155-161。陳怡凱(2012),國際法於我國內國法院之實踐,司法新聲,104期,頁28-43。陳淑芳(2005),文化憲法,法政學報,18期,頁227-262。陳愛娥(2011),憲法與行政法的互動場域:第一講 從特別權力關係到特別身分關係,月旦法學教室,103期,頁32-44。陳聰明(1993),條約與協定之法律地位,法令月刊,44卷7期,頁12。傅玲靜(2014),都市更新正當程序之解構與再建構,月旦法學雜誌,228期,頁189-208。程明修(2010),公法類實務導讀:信賴保護原則的構造——如何解讀大法官釋字第五二五號解釋,台灣法學講座,創刊號,頁120-126。———(2013),法治國中「特別權力關係理論」之殘存價值?,中原財經法學,31期,頁191-244。黃得城(2013),遺忘在歷史長河中的嘆息——華光社區的歷史與居住脈絡,司法改革雜誌,96期,頁54-57。黃舒芃(2006),社會權在我國憲法中的保障,中原財經法學,16期,頁1-43。黃嵩立(2013),從公民社會的角度觀察初次國家人權報告的撰寫和審查,台灣人權學刊,2卷1期,頁123-131。———(2014),公民團體對國家人權委員會之意見,台灣人權學刊,2卷3期,頁81-95。黃麗玲(2009),台北市都市更新中的社會正義問題,台灣社會研究,76期,頁453-458。———(2015),「違章建築社區」的再思考,全國律師雜誌,19卷1期,頁18-27。楊友仁(1998),循環的債務:對台北市違章建築與都市規劃的歷史觀察,都市與設計學報,4期,頁301-314。楊智偉(2006),憲法原住民族專章與國家認同,新世紀智庫論壇,36期,頁56-59。詹鎮榮(2004),居住自由,法學講座,30 期,頁13-29。廖福特(2007),國際人權法:第一講 國際人權法典——建構普世人權範疇,月旦法學教室,54期,頁88-100。———(2008),世界人權會議創設人權高級專員之評析,台灣國際研究季刊,4卷2期,頁1-29。———(2009),批准聯合國兩個人權公約及制訂施行法之評論,月旦法學雜誌,174期,頁223-229。———(2010),法院應否及如何適用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台灣法學雜誌,163期,頁45-65。———(2011),法院應否及如何適用《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台灣人權學刊,1卷1期,頁3-25。劉克智、董安琪(2003),台灣都市發展的演進——歷史的回顧與展望,人口學刊,26期,頁1-25。劉定基(2013),議會至上與人大至上——從英國違憲審查的發展看中國違憲審查的未來,政大法學評論,135期,頁255-306。蔡志揚(2010),台灣建築日照權抬頭——最高行政法院表示應予保護 首開風氣之先,營建知訊,335期,頁71-74。———(2012),都市更新公共利益與財產權保障限度之本質,台灣環境與土地法學雜誌,3期,頁218-228。蔡宗珍(1999),人性尊嚴之保障作為憲法基本原則,月旦法學雜誌,45期,頁99-102。蔡敏真(2013),「違章」建築與「合法」迫遷?:華光社區的一分田野觀察,共誌,6期,頁62-67。蔡維音(2006),財產權之保護內涵與釋義學結構,成大法學,11期,頁31-74。謝志誠、傅從喜、陳竹上、林萬億(2012),一條離原鄉愈來愈遠的路?:莫拉克颱風災後異地重建政策的再思考,臺大社工學刊,26期,頁41-86。魏千峯(2012),我們為什麼需要國家人權委員會?,台灣人權學刊,1卷3期,頁97-123。蘇友辰(2002),論國家人權委員會的角色與地位,國家政策季刊,1卷2期,頁1-32。(四)學位論文王鼎棫(2011),論行政訴訟停止執行之實體審查標準——以日本行政事件訴訟法為借鏡,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吳昌鴻(2013),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之住房權規範與實踐研究——兼論住宅法對國內住房權之保障,國立東華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周亞蒨(2015),論無障礙空間作為公法上權利:釋字第469號解釋四個判準下之反思,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周宗憲(2003),憲法上人民最低生存權的性質與司法保障——我國與日本學說及司法判決(大法官釋憲)見解的檢討,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俊言(2002),論非列舉權利之憲法保障——以憲法第二十二條的功能與操作為核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莅薰(2012),社會國原則、國家保護義務與弱勢者——以社會給付行政相關問題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康春田(2004),論行政訴訟法上停止執行之審查標準,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張珮琦(2005),論信賴保護原則與行政函釋的溯及適用,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黃兆偉(2012),從財產權保障論我國土地徵收法制中公共利益要件之界定,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班碩士論文。黃怡禎(2013),從文化多樣性論語言權之保障——以國家角色作為探討核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楊長苓(2004),銘印、協商與抵抗的空間實踐——由康樂里非自願拆遷重思都市規劃與建築歷史,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五)研討會論文王章凱(2014),都市更新條例強制參與/排除制度之探討及修法建議,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區域科學學會、住宅學會2014年聯合年會暨論文研討會,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區域科學學會等主辦,2014年12月6日。吳秦雯(2016),多元文化、社會整合發展與憲法變遷:我國司法院大法官解釋下「居住權」概念建構之嘗試,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憲法學會105年度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中華民國憲法學會主辦,2016年12月24日。林明昕(2015),憲法規範下的社會正義——以基本國策之規範效力為中心,社會正義之理論與制度實踐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大學、國立政治大學等主辦,2015年12月12日至13日。胡博硯(2013),論土地徵收中公益性與必要性之評估,東吳公法裁判研究會第二十五回,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東吳大學法律學系公法研究中心主辦,2013年12月20日。徐揮彥(2014),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適當住房權規範在我國之實施:以大法官會議釋字第709號為中心,聯合國兩人權公約之論證與實踐研討會,東吳大學法律學系、梁鋆立國際法研究中心主辦,2014年3月22日。黃昭元(2015),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與憲法解釋,司法院大法官104年度學術研討會——人權公約與我國憲法解釋,司法院主辦,2015年12月5日。黃舒芃(2015),國際及區域人權公約在憲法解釋中扮演的角色:兼評司法院釋憲實務對國際及區域人權公約之看待與引用方式,司法院大法官104年度學術研討會——人權公約與我國憲法解釋,司法院主辦,2015年12月5日。黃裕鈞、林慶豐(2010),民間參與都市更新面臨問題之探討,第四屆物業管理研究成果發表會,華夏技術學院資產與物業管理系主辦,2010年9月24日。葉俊榮(2015),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公約與司法審查:雙重制約下的對話司法,司法院大法官104年度學術研討會——人權公約與我國憲法解釋,司法院主辦,2015年12月5日。謝哲勝(2015),都市更新條例修正草案綜合評析,都市更新法律與政策研討會,台灣法學基金會主辦,2015年5月2日。(六)研究計畫廖福特主持(2009),國際公約內國法化的實踐研究計畫,法務部委託研究,計畫編號:MOJ-LAC-9801。(七)官方文件行政院人權保障推動小組(2003),2002年國家人權報告試行報告,穩定檔案連結:http://www.humanrights.moj.gov.tw/HitCounter.asp?xItem=283633&mp=200。法務部(2012),《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執行情形——簽約國根據《公約》第40條提交的初次報告,穩定檔案連結:http://www.humanrights.moj.gov.tw/HitCounter.asp?xItem=283638&ixCuAttach=81332。———(2012),《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執行情形——簽約國根據《公約》第16條及第17條提交的初次報告,穩定檔案連結:http://www.humanrights.moj.gov.tw/HitCounter.asp?xItem=283638&ixCuAttach=81334。———(2012),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一般性意見,台北:法務部。———(2013),《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初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問題清單及回應,穩定檔案連結:http://www.humanrights.moj.gov.tw/public/Attachment/32191158102.pdf。———(2017),對中華民國(臺灣)政府落實國際人權公約第二次報告之審查——國際審查委員會通過的結論性意見與建議 ,穩定檔案連結:http://www.humanrights.moj.gov.tw/HitCounter.asp?xItem=459870&mp=200。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2013),對中華民國(臺灣)政府落實國際人權公約初次報告之審查——國際獨立專家通過的結論性意見與建議,穩定檔案連結:http://www.humanrights.moj.gov.tw/public/Attachment/312259531585.pdf。(八)其他李震山(2013),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09號解釋協同意見書。社團法人台灣人權促進會(2012),2011台灣人權報告——兩公約民間社團影子報告,穩定檔案連結:http://issuu.com/tahr1984/docs/tw-2100report/13?e=0。許宗力(2008),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653號解釋協同意見書。———(2009),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666號解釋協同意見書。陳春生(2013),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09號解釋協同意見書。陳敏、林錫堯(2009),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667號解釋協同意見書。陳新民(2013),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09號解釋部分不同意見書。———(2015),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27號解釋不同意見書。湯德宗(2013),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09號解釋協同暨部分不同意見書。黃茂榮(2015),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27號解釋不同意見書。葉百修(2011),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694號解釋協同意見書。———(2013),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09號解釋協同意見書。———(2015),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27號解釋不同意見書。羅昌發(2013),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09號解釋部分協同部分不同意見書。蘇永欽(2013),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09號解釋一部不同意見書。二、英文文獻(一)專書Amnesty International. 2014. Holding Government to Account—A Guide to Shadow Reporting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Ireland: Amnesty International.Hohmann, Jessie. 2013. The Right to Housing: Law, Concepts, Possibilities. UK: Hart Publishing Ltd..Leckie, Scott. 1992. From Housing Needs to Housing Rights: An Analysis of the Right to Adequate Housing Under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 London: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Ray, Leslie. 2007. Language of the Land: The Mapuche in Argentina and Chile. Denmark: IWGIA.(二)專書論文Craven, Matthew. 2003. History, Pre-History and the Right to Housing in International Law. Pp. 43-61 in 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Housing Rights, edited by Scott Leckie. Netherlands: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Donders, Yvonne. 2008. A Right to Cultural Identity in UNESCO. Pp. 317-340 in Cultural Human Rights, edited by Francesco Francioni and Martin Scheinin. Netherlands: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Horváth, Enikő. 2008. Cultural Identity and Legal Status: or, the Return of the Right to Have (Particular) Rights. Pp. 169-192 in Cultural Human Rights, edited by Francesco Francioni and Martin Scheinin. Netherlands: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Psychogiopoulou, Evangelia. 2008. Accessing Culture at the EU Level: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Cultural Rights Protection?. Pp. 223-245 in Cultural Human Rights, edited by Francesco Francioni and Martin Scheinin. Netherlands: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Sloss, David. 2012. Domestic Application of Treaties. Pp. 367-395 in The Oxford Guide to Treaties, edited by Duncan B. Holli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Szabo, Imre. 1982. Historical Foundations of Human Rights and Subsequent Developments. Pp. 11-40 in The International Dimensions of Human Rights, edited by Karel Vasak. Paris: Greenwood Press.Van Boven, Theodoor C. 1982. Distinguishing Criteria of Human Rights. Pp. 43-59 in The International Dimensions of Human Rights, edited by Karel Vasak. Paris: Greenwood Press.(三)期刊論文Adams, Kristen D. 2009. Do We Need a Right to Housing?. Nevada Law Journal 9:275-324.Audefroy, Joël. 1994. Eviction Trends Worldwide – and the Role of Local Authorities in Implementing the Right to Housing, Environment and Urbanization Vol. 6, No. 1:8-24.Chenwi, Lilian. 2008. Putting Flesh on the Skeleton: South African Judicial Enforcement of the Right to Adequate Housing of Those Subject to Evictions. Human Rights Law Review 8:105-137.Farha, Leilani. 2002. Is There a Woman in the House? Re/conceiving the Human Right to Housing. Canadian Journal of Women and the Law Vo. 14, No. 1:118-141.Leckie, Scott. 1989. The UN Committee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and the Right to Adequate Housing: Towards an Appropriate Approach. Human Rights Quarterly 11:522-560.Vasak, Karel. 1977. A 30-Year Struggle—the Sustained Efforts to Give Force of Law to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The Unesco Courier November 1977:29-32.Vázquez, Carlos Manuel. 1995. The Four Doctrines of Self-Executing Treatie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89:695-723.(四)聯合國官方文件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 1987. Annex of UN Doc. E/CN.4/1987/17.——— 1992. UN Doc. E/CN.4/RES/1992/54.——— 1993. UN Doc. E/CN.4/RES/1993/77.——— 2000. UN Doc. E/CN.4/RES/2000/9.——— 2001. UN Doc. E/CN.4/2001/51.——— 2004. UN Doc. E/CN.4/2004/48.Committee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2009. UN Doc. E/C. 12/2008/2.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 1985. UN Doc. E/RES/1985/17.——— 1987. UN Doc. E/RES/1987/5.General Assembly. 1950. UN Doc. A/RES/421(V)E.——— 1950. UN Doc. A/RES/429(V).——— 1952. UN Doc. A/RES/ 543(VI).——— 1971. UN Doc. A/RES/2758(XXVI).——— 1987. UN Doc. A/RES/42/191.——— 1988. UN Doc. A/RES/43/181.——— 1993. UN Doc. A/RES/48/134.——— 1993. UN Doc. A/RES/48/141.——— 2002. UN Doc. A/RES/56/206.——— 2006. UN Doc. A/RES/60/251.——— 2009. UN Doc. A/RES/63/117.——— 2014. UN Doc. A/RES/68/268.Human Rights Council. 2007. Annex I of UN Doc. A/HRC/4/18.——— 2007.UN Doc. A/HRC/RES/5/1.——— 2011.UN Doc. A/HRC/RES/16/21.——— 2012. UN Doc. A/HRC/22/46.ICCPR. 1994. General Comment No. 23.——— 1997. General Comment No. 26.——— 2004. General Comment No. 31.ICESCR. 1989. General Comment No. 1.——— 1991. General Comment No. 3.——— 1992. General Comment No. 4.——— 1997. General Comment No. 7.——— 1998. General Comment No. 9.——— 1999. General Comment No. 13.——— 2000. General Comment No. 14.——— 2009. General Comment No. 20.——— 2009. General Comment No. 21.Office of The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and United Nations Institute for Training and Research. 1997. Manual on Human Rights Reporting—Under Six Major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Instruments. Rev. 1. Geneva: UN.Off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and United Nations Human Settlements Programme. 2009. Fact Sheet No. 21: The Right to Adequate Housing. Rev. 1.——— 2014. Fact Sheet No. 25: Forced Evictions. Rev. 1.Off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2013. Fact Sheet No. 7: Individual Complaint Procedures Under the United Nations Human Rights Treaties. Rev. 2.——— 2001. Fact Sheet No. 16: The Committee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Rev. 1.——— 2008. Fact Sheet No. 33: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2008. Working with the United Nations Human Rights Programme—A Handbook for Civil Society. Rev. 1. Switzerland: OHCHR.——— 2010. National Human Rights Institutions—History, Principles,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Rev. 1. Geneva: UN.Report of the Special Rapporteur on adequate housing as a component of the right to an adequate standard of living, and on the right to non-discrimination in this context. 2015. UN Doc. A/70/270.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Human Settlements (HABITAT II). 1996. UN Doc. A/CONF.165/14.United Nations Human Settlements Programme and Off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2002. Housing Rights Legislation—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Legal Instruments. Nairobi: UN-Habitat.——— 2003. Monitoring Housing Rights: Developing a Set of Indicators to Monitor the Full and Progressive Realization of the Human Right to Adequate Housing. Nairobi: UN-Habitat.United Nations Human Settlements Programme. 2003. The Challenge of Slums: Global Report on Human Settlements 2003. Nairobi: UN-Habitat.——— 2015.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on Urban and Territorial Planning. Nairobi: UN-Habitat.Vienna Declaration and Programme of Action. 1993. UN Doc. A/CONF.157/23.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101651041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1651041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孫迺翊 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陳姵妤 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Chen, Pei Yu en_US dc.creator (作者) 陳姵妤 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en, Pei Yu en_US dc.date (日期) 2017 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三月-2017 17:16:15 (UTC+8) - dc.date.available 1-三月-2017 17:16:15 (UTC+8)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三月-2017 17:16:15 (UTC+8) -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1016510411 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6893 -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系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651041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我國已於2009年透過制定施行法的方式將兩公約內國法化,正式引進適足居住權,然而多年來嚴重違反本權利要求的迫遷案件依然不斷上演,衝擊人民基本權利與臺灣在國際社會上的人權信用甚鉅。由於司法部門係確認適足居住權定位並確保其實踐的關鍵角色,本文乃以居住議題相關的司法裁判為核心,探討在我國究應如何透過司法途徑建構及落實適足居住權。經爬梳聯合國針對此議題作成的權威文件,本文整理出適足居住權的形成、發展、監督落實機制、內涵、以及締約國應負擔的國家義務等內容,勾勒出對我國而言尚屬陌生的適足居住權形貌。在我國採取接納說的一元論架構下,兩公約於經批准後即容納為我國法律體系的一部,其規範效力並非取決於《兩公約施行法》;屬強行國際法性質的人權條款具有憲法位階的高度,其餘則為法律位階,並得在系爭人權規定提升為基本人權層級後,與包含一般性意見在內的國際人權文件共同作為具體明確的違憲審查指標。而為了盡可能消弭經社文公約上的適足居住權規定與我國憲法基本權間的落差,本文檢驗了若干基本權條款,認為居住自由、遷徙自由、生存權、財產權、文化權及環境權可共同承接適足居住權的內涵,使適足居住權得以提升至憲法位階,作為一項獨立的基本權,並指出過往與居住議題相關的大法官解釋審查依據應有疏漏。確立憲法層次的適足居住權後,本文全面檢視我國涉及適足居住權的裁判並深入分析其中六則個案,嘗試歸納我國司法部門看待及操作適足居住權的模式,再指出引進適足居住權的意義——適足居住權不因屬經社文權利即不具備可司法性,司法者毋寧應於審理裁判時妥適運用合憲、合公約的法律解釋方法,甚至在系爭個案為消極抵禦侵害、不涉有賴立法與行政兩大政治部門定奪的資源分配事宜時,賦予公約條文直接適用的可能性。若衝突明確,無法透過解釋方式排除國內法律與公約牴觸的疑義,大法官在釋憲時亦應充分衡量適足居住權的各該憲法規範依據。本文最後並提醒,政治部門同樣必須承擔實踐適足居住權的國家義務,不論是與居住相關的法令及行政措施的檢討改進、抑或政策及法令的制定,均有待其積極作為,始能在實害發生前即充分滿足適足居住權的保障,避免事後救濟的緩不濟急。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研究用語界定 6 第一項 研究範圍界定 6 第二項 研究用語界定 7 第一款 適足居住權 7 第二款 驅逐/遷離/強迫驅逐/強迫遷離/迫遷 9 第三款 可交由司法審查之特性 10 第四節 文獻回顧 10 第一項 適足居住權部分 11 第二項 國際公約內國法化部分 11 第三項 適足居住權於我國之落實狀況部分 12 第四項 裁判評析部分 12 第五節 研究架構 12第二章 國際人權法架構下之適足居住權 15 第一節 適足居住權之形成與發展 16 第一項 從免於匱乏的自由到適當生活水準 16 第二項 以國際文件逐步建構之適足居住權 18 第二節 適足居住權之監督落實機制 22 第一項 國際層次之監督落實機制 23 第一款 條約機構——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委員會 26 第一目 國家報告審議 27 第二目 一般性意見 30 第三目 個人申訴機制 32 第二款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34 第一目 特別程序 34 第二目 申訴程序 36 第三目 普遍定期審議 37 第三款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 38 第四款 聯合國人類居住規劃署 39 第二項 國內層次之監督落實機制 40 第一款 國家人權機構 41 第二款 非政府組織 44 第三節 適足居住權之內涵構成 47 第一項 積極面向 48 第一款 保有權的法律保障 48 第二款 服務、材料、設備和基礎設施的可提供性 49 第三款 可負擔性 49 第四款 適居性 49 第五款 可獲取性 50 第六款 地點 51 第七款 文化適足性 51 第二項 消極面向 52 第四節 實踐適足居住權之國家義務 55 第一項 經社文公約第2條第1項:盡一切努力實現公約保障之權利 57 第一款 行為義務:採取步驟 58 第二款 結果義務:逐步實現 59 第二項 經社文公約第2條第2項:平等而不歧視 62 第五節 小結 63第三章 適足居住權之引進——以兩公約內國法化為中心 65 第一節 我國推行兩公約紀要 65 第一項 兩公約制定背景 65 第二項 兩公約及其施行法推動歷程 67 第二節 國際公約內國法化概述 69 第一項 國際公約在內國法上之效力 70 第一款 一元論 70 第二款 二元論 70 第二項 國際公約內國法化之實踐 71 第一款 接納說 71 第二款 轉換說 71 第三項 我國在國際社會面臨之困境及國際公約內國法化之解決方法 72 第三節 兩公約施行法制定後兩公約規定於我國之法律位階 75 第一項 兩公約規定之法律位階爭議 75 第一款 憲法位階說 76 第二款 高於法律、低於憲法說 76 第三款 法律位階說 77 第二項 本文見解 78 第四節 小結 80第四章 引進適足居住權後可能之憲法變遷 83 第一節 兩公約內國法化前關於居住議題之大法官解釋所適用之基本權種類 83 第二節 經社文公約中之適足居住權於我國憲法之保障依據 88 第一項 第10條居住遷徙自由 88 第一款 居住自由內涵 88 第二款 遷徙自由內涵 90 第三款 居住遷徙自由與適足居住權之交錯 91 第二項 第15條生存權 93 第一款 生存權內涵 93 第二款 生存權與適足居住權之交錯 94 第三項 第15條財產權 96 第一款 財產權內涵 96 第二款 財產權與適足居住權之交錯 97 第四項 文化權 98 第一款 文化權內涵 98 第二款 文化權與適足居住權之交錯 100 第五項 環境權 102 第一款 環境權內涵 102 第二款 環境權與適足居住權之交錯 104 第六項 第22條概括基本權 104 第七項 本文見解 106 第三節 小結 109第五章 適足居住權於我國司法裁判之適用及其功能 113 第一節 司法部門於裁判時有援引兩公約之義務 114 第二節 適足居住權相關司法裁判鳥瞰 117 第一項 涉及適足居住權消極面向者 118 第二項 涉及適足居住權積極面向者 122 第三項 同時涉及適足居住權消極、積極面向或有適足居住權間之衝突者 125 第四項 法院未對經社文公約主張回應者 128 第五項 法院單純引用釋字第709號解釋理由書者 129 第六項 其他情形 130 第三節 個案裁判評析 131 第一項 樂生療養院拆遷案 132 第一款 案件事實 132 第二款 適足居住權以外之論述途徑 133 第一目 樂生院院民之可能主張 133 一、公營造物之消滅 134 二、基本權利之侵害 134 三、信賴保護原則之違反 136 第二目 簡評 140 第三款 以適足居住權為訴訟上主張 140 第一目 院民主張適足居住權之論據 140 第二目 當事人及法院對於適足居住權之操作 141 第三目 簡評 143 第四款 綜合評析 144 第二項 華光社區案 145 第一款 案件事實 145 第二款 適足居住權以外之論述途徑 152 第三款 以適足居住權為訴訟上主張 153 第四款 綜合評析 154 第三項 越界建築案 158 第一款 案件事實 158 第二款 適足居住權以外之論述途徑 159 第三款 以適足居住權為訴訟上主張 160 第四款 綜合評析 161 第四項 新店瑠公圳旁拆屋還地案 164 第一款 案件事實 165 第二款 適足居住權以外之論述途徑 166 第三款 以適足居住權為訴訟上主張 168 第四款 綜合評析 169 第五項 大埔案 171 第一款 案件事實 171 第二款 適足居住權以外之論述途徑 172 第三款 以適足居住權為訴訟上主張 173 第四款 綜合評析 173 第六項 莫拉克風災案 179 第一款 劃定特定區域:強制遷離 180 第一目 案件事實 180 第二目 適足居住權以外之論述途徑 180 第三目 以適足居住權為訴訟上主張 182 第四目 綜合評析 183 第二款 劃定特定區域:安置措施之文化適足性 187 第一目 經社文公約以外之論述途徑 188 第二目 以經社文公約為訴訟上主張 189 第三目 綜合評析 190 第三款 徵收土地安置災民 192 第一目 案件事實 192 第二目 適足居住權以外之論述途徑 193 第三目 以適足居住權為訴訟上主張 194 第四目 綜合評析 195 第四節 透過兩公約施行法引進適足居住權對我國之意義——適足居住權之可司法性 200 第一項 適足居住權作為框架規範——對既有法令進行合憲、合公約之解釋適用 203 第一款 訴訟主體地位之影響 204 第二款 適足居住權消極面向部分:占有使用權源之動態調整 205 第三款 適足居住權積極面向部分:對既有概念之重申與補充 208 第四款 小結 208 第二項 適足居住權作為補充規範——直接適用之可能 210第六章 結語及展望 217 第一節 結語 217 第二節 展望 220 第一項 行政與立法部門對法令及行政措施之檢視 220 第一款 行政部門對法令及行政措施之檢討與改進 220 第二款 立法部門對法令之檢討——以都市更新條例為例 223 第二項 行政與立法部門對政策及法令之制定 225 第一款 住房政策 225 第二款 遷移專法 227 第三款 立法及修法時之合公約檢驗 232參考文獻 235附錄1 涉及居住議題之大法官解釋統計 253附錄2 適足居住權相關裁判列表 257附錄3 釋字第709號解釋中大法官對適足居住權憲法規範之主張 263附錄4 適足居住權相關裁判及所涉基本權彙整 265附錄5 關於出於發展目的的遷離和搬遷問題的基本原則和準則 267 zh_TW dc.format.extent 4138275 bytes -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16510411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適足居住權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迫遷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兩公約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兩公約施行法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內國法化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可司法性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合公約解釋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自動履行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直接適用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基本權第三人效力 zh_TW dc.title (題名) 適足居住權於我國司法裁判之建構與落實 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establishment and fulfillment of the right to adequate housing in judiciary in Taiwan 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一)專書丘宏達(2012),現代國際法,修訂3版,台北:三民。吳嘉生(2012),國際環境法專論,台北:五南。李震山(2007),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2版,台北:元照。林紀東(1993),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四),6版,台北:三民。林錫堯(2016),行政法要義,4版,台北:元照。俞寬賜(2002),國際法新論,新北:啟英。姜皇池(2013),國際公法導論,3版,台北:新學林。許育典(2013),文化憲法與文化國,2版,台北:元照。———(2016),憲法,7版,台北:元照。陳谷鴻(2012),司法研究年報第29輯行政類第7篇:都市更新之法律研究,台北:司法院。陳明燦(2013),土地徵收導論,台北:新學林。陳慈陽(2011),環境法總論,3版,台北:元照。陳新民(2015),憲法學釋論,修訂8版,台北:三民。廖福特(2011),國家人權委員會,台北:五南。———(2013),聯合國與人權保障——監督機制、條約內涵、台灣實踐,台北:財團法人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蔡維音(2001),社會國之法理基礎,台南:正典。(二)專書論文王章凱(2013),從「計畫高權」面向探討都市更新條例第三十六條,收於:顏愛靜編,不動產學之課題與展望,頁307-320。丘昌泰(2006),環境權在台灣環境憲法中的變遷與實踐,收於:蘇永欽編,部門憲法,頁677-708。李建良(2014),論國際條約的國內法效力與法位階定序——國際條約與憲法解釋之關係的基礎課題,收於:廖福特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八)(上冊),頁175-275。林明昕(2013),兩公約適用下的「特別權力關係」,收於:蘇宏達、陳淳文編,中華民國施行聯合國兩權利公約的意義——接軌國際,深化民主,頁77-102。孫迺翊(2013),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與我國社會憲法之比較及其實踐——以社會保障權為例,收於:蘇宏達、陳淳文編,中華民國施行聯合國兩權利公約的意義——接軌國際,深化民主,頁153-196。張文貞(2009),憲法與國際人權法的匯流——兼論我國大法官解釋之實踐,收於:廖福特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六)(上冊),頁223-272。———(2010),正視災民的國際人權保障——從人道關懷到人權本位,收於:國際特赦組織台灣總會、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出版,回家路:天災與人權國際準則實用手冊,頁9-12。許宗力(2006),第十一章 行政處分,收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上),3版,頁475-558。———(2006),基本權利對國庫行為之限制,收於:法與國家權力(一),頁1-71。———(2007),談言論自由的幾個問題,收於:法與國家權力(二),頁193-225。———(2007),權力分立與機關忠誠,收於:法與國家權力(二),頁291-339。陳立夫(2005),土地徵收與損失補償——我國土地徵收制度之若干重要課題,收於:台灣行政法學會編,損失補償、行政程序法,頁3-47。陳怡凱(2010),國際人權公約之內國效力——以公民與政治權公約暨經濟社會文化權公約施行法為例,收於:社團法人台灣法學會編,台灣法學新課題(八),頁27-68。———(2014),國際法作為憲法解釋之界限——臺灣分裂社會中之憲法危機及其解決,收於:廖福特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八)(下冊),頁277-378。陳明燦(2015),第二章 都市更新的立法目的,收於:謝哲勝編,都市更新法律與政策,頁20-21。陳英鈐(2003),論撤銷訴訟之暫時權利保護——從雙贏的風險分配評析實務見解,收於:葛克昌、林明鏘編,行政法實務與理論(一),頁233-276。陳清秀(2006),第三章 行政法的法源,收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上),3版,頁95-144。陳愛娥(1998),「法律原則」作為行政法的法源,收於: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二)行政法總論篇,頁33-85。———(2000),公營造物的概念與公營造物利用的法律關係,收於:台灣行政法學會編,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下),頁1305-1323。陳瑤華(2014),第二章 監督機制,收於:廖福特編,聯合國人權兩公約,頁23-56。黃錦堂(2006),環境憲法,收於:蘇永欽編,部門憲法,頁709-748。葉俊榮(2010),憲法位階的環境權——從擁有環境到參與環境決策,收於:環境政策與法律,2版,頁1-33。詹鎮榮(2014),國家擔保責任之實踐與檢討——以我國行政法院之公私協力相關裁判為觀察,收於:台灣行政法學會編,現代行政之正當法律程序/公私協力與行政合作法制,頁149-192。廖福特(2009),憲法解釋機關之國際人權挑戰,收於:廖福特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六)(上冊),頁273-325。———(2014),第一章 兩公約之歷史發展及台灣參與,收於:廖福特編,聯合國人權兩公約,頁1-22。蔡茂寅(2006),第九章 公營造物法・公企業法,收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上),3版,頁367-387。蘇宏達(2013),從國際關係理論檢視中華民國施行聯合國兩權利公約的原因與意義,收於:蘇宏達、陳淳文編,中華民國施行聯合國兩權利公約的意義——接軌國際,深化民主,頁1-40。(三)期刊論文尤美女(2013),國家人權報告國際審查的意義,新世紀智庫論壇,61期,頁100-103。王幼玲(2013),參與國家人權報告撰寫的奇幻之旅,台灣人權學刊,2卷1期,頁107-121。王柄權(2012),都市更新法制上關於違章建築物的處理,萬國法律,182期,頁26-37。王珍玲(2012),你家被都更了!你知道嗎?,月旦法學雜誌,26期,頁89-101。———(2012),論都市更新地區範圍或更新單元之劃定等相關問題——兼評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一〇〇年度訴字第八八三號判決,政大法學評論,130期,頁1-50。米復國(1988),臺灣的公共住宅政策,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卷2、3期,頁97-147。吳啟賓(2013),土地法關於基地租賃之規定與適用,中華法學,15期,頁1-24。李念祖(2001),論我國憲法上外國人基本人權之平等保障適格,憲政時代,27卷1期,頁80-100。———(2012),論依巴黎原則於監察院設置國家人權委員會,台灣人權學刊,1卷3期,頁125-143。李建良(2013),都市更新的正當行政程序(中)——釋字第709號解釋,台灣法學雜誌,228期,頁29-46。———(2013),都市更新的正當行政程序(下)——釋字第709號解釋,台灣法學雜誌,229期,頁57-78。———(2013),損害的難於回復與權利的暫時保護:《大埔農地徵收處分停止執行案》——簡析台中高等行政法院102年度停字第11號裁定,台灣法學雜誌,229期,頁91-100。李柏毅、林委正、陳瑞元、張家豪(2011),從生存權與部落完整性看莫拉克風災原住民災民申請永久屋相關爭議問題,憲政時代,36卷4期,頁475-511。李震山(1999),從生命權與自決權之關係論生前預囑與安寧照護之法律問題,中正法學集刊,2期,頁325-350。———(2005),論憲政改革與基本權利保障,中正法學集刊,18期,頁183-252。汪文豪(2012),文林苑案內政部與北市府間如何「依法過招」?,台灣法學雜誌,198期,頁17-19。辛年豐(2015),誰的社會?誰的住宅?適足居住權的落實與制度建構的省思(上),人權會訊,118期,頁54-58。———(2016),誰的社會?誰的住宅?適足居住權的落實與制度建構的省思(下),人權會訊,119期,頁50-56。林三欽(2007),信賴保護原則與法令不溯及既往——兼評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四年度判字第一四四號判決,政大法學評論,100期,頁57-134。林佳範(2010),論兩公約對憲法人權保障的補充——一個初步架構的探討,全國律師月刊,14卷3期,頁23-41。林孟玲(2015),從原住民族的文化權內涵評原創條例——以國際法觀點出發,中正財經法學,10期,頁167-217。林旺根(2012),從文林苑事件談都市更新法制上面臨的問題,月旦法學雜誌,206期,頁115-149。林明昕(2016),基本國策之規範效力及其對社會正義之影響,臺大法學論叢,45卷特刊,頁1305-1358。林明昕、張淇龍(2011),從德國法制之觀點論臺灣公立公共圖書館之使用規則,圖書資訊學研究,5卷2期,頁29-52。林明鏘(2013),都市更新之公共利益——兼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09號解釋,台灣法學雜誌,227期,頁121-139。———(2016),都市更新之正當法律程序——兼論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09號解釋,法令月刊,67卷1期,頁1-27。林起衛(2015),信賴保護原則的捨繁取簡——理論基礎的反省與要件重構,中研院法學期刊,16期,頁211-284。武田美紀子(2006),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盟約的歷史與法的性質,台灣國際法季刊,3卷1期,頁267-306。邱毓斌(2007),另一種轉型正義:樂生療養院保存運動,思想,6卷,頁1-18。邱瑛琦(2013),華光社區法律考,司法改革雜誌,96期,頁51-53。姚孟昌(2013),中華民國政府落實兩公約之檢討——以總統訓示及國家人權報告撰寫與審查過程為對象,台灣人權學刊,2卷1期,頁151-159。洪家殷(2001),論信賴保護原則之適用——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五二五號解釋評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27期,頁39-55。胡慶山(2010),《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與地方自治體,台灣國際法季刊,7卷2期,頁7-38。范盛保(2014),南非轉型正義的反思——試以約翰.羅爾斯正義論的原初立場析論之,台灣國際研究季刊,10卷3期,頁151-171。孫迺翊(2012),社會給付權利之憲法保障與社會政策之形成空間:以德國聯邦憲法法院關於年金財產權保障及最低生存權保障之判決為中心,臺大法學論叢,41卷2期,頁445-516。徐亦甫(2013),「強制執行」還是「強拆民宅」?華光三二七迫遷的反思,司法改革雜誌,95期,頁8-9。徐良維(2010),生存權作為社會保險制度基礎的司法建構——以我國憲法解釋之探討為中心,警大法學論集,19期,頁1-54。徐揮彥(2014),「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與「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在我國最高法院與最高行政法院適用之研究,臺大法學論叢,43卷特刊,頁839-909。翁燕菁(2013),《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黯然登場——大法官釋字七〇九號與經社權利保障,月旦法學雜誌,218期,頁239-246。———(2015),適足居住權之可裁判性——初探國際人權法及其實踐,全國律師月刊,19卷1期,頁4-17。張文貞(2009),你知道什麼是兩公約嗎?(一):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司法改革雜誌,75期,頁21-25。———(2010),國際人權法與內國憲法的匯流:台灣施行兩大人權公約之後,台灣人權促進會季刊,2010春季號——兩公約專輯,頁12-22。———(2012),NGO與跨國憲政主義的發展:以台灣加入國際人權公約的實踐為例,台灣國際法季刊,9卷3期,頁47-72。———(2012),兩公約實施兩週年的檢討:以司法實踐為核心,思與言,50卷4期,頁7-43。———(2012),演進中的法:一般性意見作為國際人權公約的權威解釋,台灣人權學刊,1卷2期,頁25-43。———(2013),台灣政府,能不慚愧嗎?——非政府組織在兩公約國家報告國際審查的角色與定位,司法改革雜誌,95期,頁26-27。張永健(2013),越界建築之經濟分析,中研院法學期刊,12期,頁153-201。———(2014),越界建築訴訟之實證研究,中研院法學期刊,14期,頁319-373。———(2016),歷久彌新或不合時宜?——民法不動產物權時效取得制度之實踐與革新,中研院法學期刊,18期,頁195-266。張桐銳(2011),論憲法上之最低生存保障請求權,政大法學評論,123期,頁121-191。張瑋心(2016),論時效取得地上權,軍法專刊,62卷3期,頁162-183。許育典(1999),從「人的自我實現」作為基本權的本質(上)——建構多元文化國的教育基本權核心及教育行政中立與寬容原則,月旦法學雜誌,49期,頁116-126。———(2006),文化國與文化公民權,東吳法律學報,18卷2期,頁1-42。———(2011),多元文化作為憲法價值秩序,台灣法學雜誌,184期,頁77-81。許宗力(2002),基本權利:第一講 基本權利的起源與發展,月旦法學教室,試刊號,頁84-90。———(2003),基本權利:第五講 基本權利的第三人效力與國庫效力,月旦法學教室,第9期,頁64-73。———(2014),2013年憲法發展回顧,臺大法學論叢,43卷特刊,頁1031-1074。許登科(2013),釋字第七〇九號解釋釋放之訊息與延伸思考,月旦裁判時報,23期,頁84-109。許耀明(2012),未內國法化之國際條約與協定在我國法院之地位,司法新聲,104期,頁20-27。郭銘禮(2015),臺北地院民事判決適用兩人權公約之分析,台灣人權學刊,3卷1期,頁59-84。陳立夫(2006),權利變換方式之都市更新與土地權利人之同意,台灣本土法學雜誌,88期,頁155-161。陳怡凱(2012),國際法於我國內國法院之實踐,司法新聲,104期,頁28-43。陳淑芳(2005),文化憲法,法政學報,18期,頁227-262。陳愛娥(2011),憲法與行政法的互動場域:第一講 從特別權力關係到特別身分關係,月旦法學教室,103期,頁32-44。陳聰明(1993),條約與協定之法律地位,法令月刊,44卷7期,頁12。傅玲靜(2014),都市更新正當程序之解構與再建構,月旦法學雜誌,228期,頁189-208。程明修(2010),公法類實務導讀:信賴保護原則的構造——如何解讀大法官釋字第五二五號解釋,台灣法學講座,創刊號,頁120-126。———(2013),法治國中「特別權力關係理論」之殘存價值?,中原財經法學,31期,頁191-244。黃得城(2013),遺忘在歷史長河中的嘆息——華光社區的歷史與居住脈絡,司法改革雜誌,96期,頁54-57。黃舒芃(2006),社會權在我國憲法中的保障,中原財經法學,16期,頁1-43。黃嵩立(2013),從公民社會的角度觀察初次國家人權報告的撰寫和審查,台灣人權學刊,2卷1期,頁123-131。———(2014),公民團體對國家人權委員會之意見,台灣人權學刊,2卷3期,頁81-95。黃麗玲(2009),台北市都市更新中的社會正義問題,台灣社會研究,76期,頁453-458。———(2015),「違章建築社區」的再思考,全國律師雜誌,19卷1期,頁18-27。楊友仁(1998),循環的債務:對台北市違章建築與都市規劃的歷史觀察,都市與設計學報,4期,頁301-314。楊智偉(2006),憲法原住民族專章與國家認同,新世紀智庫論壇,36期,頁56-59。詹鎮榮(2004),居住自由,法學講座,30 期,頁13-29。廖福特(2007),國際人權法:第一講 國際人權法典——建構普世人權範疇,月旦法學教室,54期,頁88-100。———(2008),世界人權會議創設人權高級專員之評析,台灣國際研究季刊,4卷2期,頁1-29。———(2009),批准聯合國兩個人權公約及制訂施行法之評論,月旦法學雜誌,174期,頁223-229。———(2010),法院應否及如何適用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台灣法學雜誌,163期,頁45-65。———(2011),法院應否及如何適用《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台灣人權學刊,1卷1期,頁3-25。劉克智、董安琪(2003),台灣都市發展的演進——歷史的回顧與展望,人口學刊,26期,頁1-25。劉定基(2013),議會至上與人大至上——從英國違憲審查的發展看中國違憲審查的未來,政大法學評論,135期,頁255-306。蔡志揚(2010),台灣建築日照權抬頭——最高行政法院表示應予保護 首開風氣之先,營建知訊,335期,頁71-74。———(2012),都市更新公共利益與財產權保障限度之本質,台灣環境與土地法學雜誌,3期,頁218-228。蔡宗珍(1999),人性尊嚴之保障作為憲法基本原則,月旦法學雜誌,45期,頁99-102。蔡敏真(2013),「違章」建築與「合法」迫遷?:華光社區的一分田野觀察,共誌,6期,頁62-67。蔡維音(2006),財產權之保護內涵與釋義學結構,成大法學,11期,頁31-74。謝志誠、傅從喜、陳竹上、林萬億(2012),一條離原鄉愈來愈遠的路?:莫拉克颱風災後異地重建政策的再思考,臺大社工學刊,26期,頁41-86。魏千峯(2012),我們為什麼需要國家人權委員會?,台灣人權學刊,1卷3期,頁97-123。蘇友辰(2002),論國家人權委員會的角色與地位,國家政策季刊,1卷2期,頁1-32。(四)學位論文王鼎棫(2011),論行政訴訟停止執行之實體審查標準——以日本行政事件訴訟法為借鏡,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吳昌鴻(2013),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之住房權規範與實踐研究——兼論住宅法對國內住房權之保障,國立東華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周亞蒨(2015),論無障礙空間作為公法上權利:釋字第469號解釋四個判準下之反思,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周宗憲(2003),憲法上人民最低生存權的性質與司法保障——我國與日本學說及司法判決(大法官釋憲)見解的檢討,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俊言(2002),論非列舉權利之憲法保障——以憲法第二十二條的功能與操作為核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莅薰(2012),社會國原則、國家保護義務與弱勢者——以社會給付行政相關問題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康春田(2004),論行政訴訟法上停止執行之審查標準,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張珮琦(2005),論信賴保護原則與行政函釋的溯及適用,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黃兆偉(2012),從財產權保障論我國土地徵收法制中公共利益要件之界定,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班碩士論文。黃怡禎(2013),從文化多樣性論語言權之保障——以國家角色作為探討核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楊長苓(2004),銘印、協商與抵抗的空間實踐——由康樂里非自願拆遷重思都市規劃與建築歷史,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五)研討會論文王章凱(2014),都市更新條例強制參與/排除制度之探討及修法建議,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區域科學學會、住宅學會2014年聯合年會暨論文研討會,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區域科學學會等主辦,2014年12月6日。吳秦雯(2016),多元文化、社會整合發展與憲法變遷:我國司法院大法官解釋下「居住權」概念建構之嘗試,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憲法學會105年度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中華民國憲法學會主辦,2016年12月24日。林明昕(2015),憲法規範下的社會正義——以基本國策之規範效力為中心,社會正義之理論與制度實踐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大學、國立政治大學等主辦,2015年12月12日至13日。胡博硯(2013),論土地徵收中公益性與必要性之評估,東吳公法裁判研究會第二十五回,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東吳大學法律學系公法研究中心主辦,2013年12月20日。徐揮彥(2014),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適當住房權規範在我國之實施:以大法官會議釋字第709號為中心,聯合國兩人權公約之論證與實踐研討會,東吳大學法律學系、梁鋆立國際法研究中心主辦,2014年3月22日。黃昭元(2015),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與憲法解釋,司法院大法官104年度學術研討會——人權公約與我國憲法解釋,司法院主辦,2015年12月5日。黃舒芃(2015),國際及區域人權公約在憲法解釋中扮演的角色:兼評司法院釋憲實務對國際及區域人權公約之看待與引用方式,司法院大法官104年度學術研討會——人權公約與我國憲法解釋,司法院主辦,2015年12月5日。黃裕鈞、林慶豐(2010),民間參與都市更新面臨問題之探討,第四屆物業管理研究成果發表會,華夏技術學院資產與物業管理系主辦,2010年9月24日。葉俊榮(2015),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公約與司法審查:雙重制約下的對話司法,司法院大法官104年度學術研討會——人權公約與我國憲法解釋,司法院主辦,2015年12月5日。謝哲勝(2015),都市更新條例修正草案綜合評析,都市更新法律與政策研討會,台灣法學基金會主辦,2015年5月2日。(六)研究計畫廖福特主持(2009),國際公約內國法化的實踐研究計畫,法務部委託研究,計畫編號:MOJ-LAC-9801。(七)官方文件行政院人權保障推動小組(2003),2002年國家人權報告試行報告,穩定檔案連結:http://www.humanrights.moj.gov.tw/HitCounter.asp?xItem=283633&mp=200。法務部(2012),《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執行情形——簽約國根據《公約》第40條提交的初次報告,穩定檔案連結:http://www.humanrights.moj.gov.tw/HitCounter.asp?xItem=283638&ixCuAttach=81332。———(2012),《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執行情形——簽約國根據《公約》第16條及第17條提交的初次報告,穩定檔案連結:http://www.humanrights.moj.gov.tw/HitCounter.asp?xItem=283638&ixCuAttach=81334。———(2012),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一般性意見,台北:法務部。———(2013),《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初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問題清單及回應,穩定檔案連結:http://www.humanrights.moj.gov.tw/public/Attachment/32191158102.pdf。———(2017),對中華民國(臺灣)政府落實國際人權公約第二次報告之審查——國際審查委員會通過的結論性意見與建議 ,穩定檔案連結:http://www.humanrights.moj.gov.tw/HitCounter.asp?xItem=459870&mp=200。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2013),對中華民國(臺灣)政府落實國際人權公約初次報告之審查——國際獨立專家通過的結論性意見與建議,穩定檔案連結:http://www.humanrights.moj.gov.tw/public/Attachment/312259531585.pdf。(八)其他李震山(2013),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09號解釋協同意見書。社團法人台灣人權促進會(2012),2011台灣人權報告——兩公約民間社團影子報告,穩定檔案連結:http://issuu.com/tahr1984/docs/tw-2100report/13?e=0。許宗力(2008),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653號解釋協同意見書。———(2009),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666號解釋協同意見書。陳春生(2013),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09號解釋協同意見書。陳敏、林錫堯(2009),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667號解釋協同意見書。陳新民(2013),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09號解釋部分不同意見書。———(2015),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27號解釋不同意見書。湯德宗(2013),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09號解釋協同暨部分不同意見書。黃茂榮(2015),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27號解釋不同意見書。葉百修(2011),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694號解釋協同意見書。———(2013),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09號解釋協同意見書。———(2015),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27號解釋不同意見書。羅昌發(2013),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09號解釋部分協同部分不同意見書。蘇永欽(2013),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09號解釋一部不同意見書。二、英文文獻(一)專書Amnesty International. 2014. Holding Government to Account—A Guide to Shadow Reporting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Ireland: Amnesty International.Hohmann, Jessie. 2013. The Right to Housing: Law, Concepts, Possibilities. UK: Hart Publishing Ltd..Leckie, Scott. 1992. From Housing Needs to Housing Rights: An Analysis of the Right to Adequate Housing Under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 London: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Ray, Leslie. 2007. Language of the Land: The Mapuche in Argentina and Chile. Denmark: IWGIA.(二)專書論文Craven, Matthew. 2003. History, Pre-History and the Right to Housing in International Law. Pp. 43-61 in 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Housing Rights, edited by Scott Leckie. Netherlands: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Donders, Yvonne. 2008. A Right to Cultural Identity in UNESCO. Pp. 317-340 in Cultural Human Rights, edited by Francesco Francioni and Martin Scheinin. Netherlands: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Horváth, Enikő. 2008. Cultural Identity and Legal Status: or, the Return of the Right to Have (Particular) Rights. Pp. 169-192 in Cultural Human Rights, edited by Francesco Francioni and Martin Scheinin. Netherlands: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Psychogiopoulou, Evangelia. 2008. Accessing Culture at the EU Level: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Cultural Rights Protection?. Pp. 223-245 in Cultural Human Rights, edited by Francesco Francioni and Martin Scheinin. Netherlands: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Sloss, David. 2012. Domestic Application of Treaties. Pp. 367-395 in The Oxford Guide to Treaties, edited by Duncan B. Holli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Szabo, Imre. 1982. Historical Foundations of Human Rights and Subsequent Developments. Pp. 11-40 in The International Dimensions of Human Rights, edited by Karel Vasak. Paris: Greenwood Press.Van Boven, Theodoor C. 1982. Distinguishing Criteria of Human Rights. Pp. 43-59 in The International Dimensions of Human Rights, edited by Karel Vasak. Paris: Greenwood Press.(三)期刊論文Adams, Kristen D. 2009. Do We Need a Right to Housing?. Nevada Law Journal 9:275-324.Audefroy, Joël. 1994. Eviction Trends Worldwide – and the Role of Local Authorities in Implementing the Right to Housing, Environment and Urbanization Vol. 6, No. 1:8-24.Chenwi, Lilian. 2008. Putting Flesh on the Skeleton: South African Judicial Enforcement of the Right to Adequate Housing of Those Subject to Evictions. Human Rights Law Review 8:105-137.Farha, Leilani. 2002. Is There a Woman in the House? Re/conceiving the Human Right to Housing. Canadian Journal of Women and the Law Vo. 14, No. 1:118-141.Leckie, Scott. 1989. The UN Committee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and the Right to Adequate Housing: Towards an Appropriate Approach. Human Rights Quarterly 11:522-560.Vasak, Karel. 1977. A 30-Year Struggle—the Sustained Efforts to Give Force of Law to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The Unesco Courier November 1977:29-32.Vázquez, Carlos Manuel. 1995. The Four Doctrines of Self-Executing Treatie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89:695-723.(四)聯合國官方文件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 1987. Annex of UN Doc. E/CN.4/1987/17.——— 1992. UN Doc. E/CN.4/RES/1992/54.——— 1993. UN Doc. E/CN.4/RES/1993/77.——— 2000. UN Doc. E/CN.4/RES/2000/9.——— 2001. UN Doc. E/CN.4/2001/51.——— 2004. UN Doc. E/CN.4/2004/48.Committee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2009. UN Doc. E/C. 12/2008/2.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 1985. UN Doc. E/RES/1985/17.——— 1987. UN Doc. E/RES/1987/5.General Assembly. 1950. UN Doc. A/RES/421(V)E.——— 1950. UN Doc. A/RES/429(V).——— 1952. UN Doc. A/RES/ 543(VI).——— 1971. UN Doc. A/RES/2758(XXVI).——— 1987. UN Doc. A/RES/42/191.——— 1988. UN Doc. A/RES/43/181.——— 1993. UN Doc. A/RES/48/134.——— 1993. UN Doc. A/RES/48/141.——— 2002. UN Doc. A/RES/56/206.——— 2006. UN Doc. A/RES/60/251.——— 2009. UN Doc. A/RES/63/117.——— 2014. UN Doc. A/RES/68/268.Human Rights Council. 2007. Annex I of UN Doc. A/HRC/4/18.——— 2007.UN Doc. A/HRC/RES/5/1.——— 2011.UN Doc. A/HRC/RES/16/21.——— 2012. UN Doc. A/HRC/22/46.ICCPR. 1994. General Comment No. 23.——— 1997. General Comment No. 26.——— 2004. General Comment No. 31.ICESCR. 1989. General Comment No. 1.——— 1991. General Comment No. 3.——— 1992. General Comment No. 4.——— 1997. General Comment No. 7.——— 1998. General Comment No. 9.——— 1999. General Comment No. 13.——— 2000. General Comment No. 14.——— 2009. General Comment No. 20.——— 2009. General Comment No. 21.Office of The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and United Nations Institute for Training and Research. 1997. Manual on Human Rights Reporting—Under Six Major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Instruments. Rev. 1. Geneva: UN.Off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and United Nations Human Settlements Programme. 2009. Fact Sheet No. 21: The Right to Adequate Housing. Rev. 1.——— 2014. Fact Sheet No. 25: Forced Evictions. Rev. 1.Off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2013. Fact Sheet No. 7: Individual Complaint Procedures Under the United Nations Human Rights Treaties. Rev. 2.——— 2001. Fact Sheet No. 16: The Committee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Rev. 1.——— 2008. Fact Sheet No. 33: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2008. Working with the United Nations Human Rights Programme—A Handbook for Civil Society. Rev. 1. Switzerland: OHCHR.——— 2010. National Human Rights Institutions—History, Principles,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Rev. 1. Geneva: UN.Report of the Special Rapporteur on adequate housing as a component of the right to an adequate standard of living, and on the right to non-discrimination in this context. 2015. UN Doc. A/70/270.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Human Settlements (HABITAT II). 1996. UN Doc. A/CONF.165/14.United Nations Human Settlements Programme and Off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2002. Housing Rights Legislation—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Legal Instruments. Nairobi: UN-Habitat.——— 2003. Monitoring Housing Rights: Developing a Set of Indicators to Monitor the Full and Progressive Realization of the Human Right to Adequate Housing. Nairobi: UN-Habitat.United Nations Human Settlements Programme. 2003. The Challenge of Slums: Global Report on Human Settlements 2003. Nairobi: UN-Habitat.——— 2015.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on Urban and Territorial Planning. Nairobi: UN-Habitat.Vienna Declaration and Programme of Action. 1993. UN Doc. A/CONF.157/23.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