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楊蓓<br>王增勇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 楊慧姿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 Yang, Hui-Tzu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楊慧姿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Yang, Hui-Tzu | en_US |
dc.date (日期) | 2017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10-八月-2017 10:08:14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10-八月-2017 10:08:14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10-八月-2017 10:08:14 (UTC+8) | - |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 G0103264003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1826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社會工作研究所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103264003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這是一篇以土水工頭的長女身份出場,整理身體勞動經驗建構而成的自我敘說論文。論文開端以「戰」「它」斷裂感揭開序曲,起初,描繪身體經驗中的痛苦感受,事件的一一還原,細緻進入脈落梳理,協助自己情緒上的懸置,對於「戰」「它」重新詮釋,推進自己從平面化單一的身體感受,進到一種立體性的差異理解,看見人在經驗身體痛苦的處境裡,跳脫個人問題歸因的視框,發現人的處境是包裏於社會性角色及當代政治歷史脈落裡,藉此,決定返回土水原生家庭,訪談工頭父親及小工母親,從理解父母親的土水勞動身份開始。 訪談父母及家人,是整篇論文推進的重要關鍵,尤其進到父親土水的現場,更是認回自己的勞動階級身份。與父親訪談工作期間,深刻的經驗到自己對父權的恐懼,為了推進論文前進,不顧恐懼的存在,跟進父親進到土水工地現場,與父親在工地真實互動關係及經驗工地文化,卻讓我意識到父親的權威是工地生存姿態;與母親訪談中,發現在我的原生家庭及土水文化裡,生理性別的存有本身具有一種上對下的階級標籤,性別與階級密不可分,而母親一輩子的拼鬥都渴望階級翻身。從父母親的經濟拼鬥中,身體被自己工具性使用,身體勞動便成為一種人存在的價值,這就是我的勞動家庭生存之道。 爬梳原生家庭後,穿越「戰」「它」反映的是我的主體長年包裏於性別階級視框裡。我的性別階級到底是如何被建構而成的?讓我無法接受自己的土水勞動身份外,甚至有厭惡及排斥。此篇論文,回到工地的田野,認回自己土水勞動身份路徑中,同時在辯識自己與階級的關係,並思辯於教育與階級之間的關係,提出教育本身可能是在創造階級的反思。最後,回應於自己,在未來的教育工作道路上,我的教育主體又該如何面對無所不在的階級。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序曲 3「戰」「它」片頭曲 3「戰」 「它」 引爆史 4第一章 身體之戰 8第一節 八年前,「病」的生成— < 我沒有病 > 8第二節 八年來,「病」的處置— < 控制與逃離> 11第三節 八年後,「病」的真相— < 失敗?無能? > 14第二章 權威之戰 26第一節 我,非「要」不可 27第二節 我,非「要」不可 33第三節 「要」,愉悅性V.S爆裂性 42第三章 與知識和解 49第一節 遠離 讀,寫 51第二節 國立研究所「空虛感」 54第三節 讀,寫 召喚 57第四章 「戰」「它」再詮釋 64第一節「它」─身體求生存 64第二節「戰」─階級視框的位移 68第五章 「爆」「躁」家庭 73第一節 搬家是「出口」 73第二節 性別—主宰家庭角色及功能 78第六章 身體勞動為生的家庭 87第一節 媽媽,「單打獨鬥」 87第二節 爸爸,「群體共生」 103第三節 土水工地真槍實彈 118第七章 身體穿越性別階級 130第一節 「身體」經驗之自我敘說 132第二節 穿越性別階級 135參考文獻 139 | zh_TW |
dc.format.extent | 2095856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264003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土水工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長女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身體勞動經驗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自我敘說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權威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性別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階級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主體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Cementer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Eldest daughter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Physical labor experience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Narrative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Authority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Gender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Class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Subjectivity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土水工頭長女的越界行動─用身體穿越性別與階級的自我敘說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The Transatlantic Action of the eldest daughter of the Cementer – Use body through Gender and Class of Narrative | en_US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壹、書目資料Dale, E. (1946). The cone of experience. In Audio-visual methods in teaching. (pp. 37-51). New York: Dryden Press. In D. P. Ely & T. Plomp (Eds.), Classic Writings on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pp. 169 -180). Englewood: Libraries Unlimited, Inc.Dale, E. (1953).What does it mean to communicate? AV Communication Review, 1, 3-5.Heidegger, M.(1988). The basic problems of phenomenology (A. Hofstadter,Tran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王增勇(2005)導讀。於王增勇、范燕燕、官晨怡、廖瑞華、簡憶鈴等譯、傅柯與社會工作。台北:心理出版社。余德慧(2001)。詮釋現象心理學。台北市:心靈工坊文化。蔡崇禮(2002)。臺灣地區建築業轉型暨永續發展策略之探討—以東岩建設個案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貳、網路資料台北孔廟雅樂舞研習(2009年2月25日)。天空部落。取自http://chun918.tian.yam.com/posts/19681646詔安客(2015年11月8日)。世界客報。取自http://john380920.blogspot.tw/2015/11/blog-post.html堂號,西河堂(2005)。奇摩知識。取自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51214000014KK07513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