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臺灣地區中學生的政治態度及其形成因素 : 靑少年的政治社會化
作者 陳文俊
貢獻者 政治研究所
易君博, 袁頌西
陳文俊
日期 1982
上傳時間 26-十月-2017 17:21:17 (UTC+8)
摘要 圖錄1
表錄2
自序7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的動機與意義1
第二節 政治態度的基本概念4
第三節 政治態度的研究途徑9
第四節 研究的架構與設計16
第二章 中學生政治態度之因子分析43
第一節 政治態度的測驗變項43
第二節 政治態度的主要成份62
第三節 政治態度的因子組型71
第四節 政治態度的高階因子85
第三章 中學生政治態度之類型分析114
第一節 集群分析與政治態度類型的建立114
第二節 政治態度的主要類型之分析124
第三節 社會、心理特徵與政治態度類型135
第四章 中學生政治態度之形成因素(一)-原級團體的影響152
第一節 家庭152
第二節 友伴團體176
第五章 中學生政治態度之形成因素(三)---次級團體的影響203
第一節 學校203
第二節 大眾傳播媒介232
第六章 中學生政治態度形成因素之因徑分析246
第一節 因徑分析與因果模型的建立248
第二節 政治認知與評價之因徑257
第三節 公民的功效感與義務感之因徑271
第四節 政治行為傾向之因徑284
第七章 結論302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302
第二節 主要研究發現314
主要參考書目323
附錄335

圖錄
圖一~ 1 社會化媒體與政治態度之假設性關係12
圖一~ 2 政治態度的研究架構18
圖二~ 1 中學生政治態度標準量表的百分比分配90
圖二~ 2 中學生的社會、心理特徵及其政治態度(一)92
圖二~ 2 中學生的社會、心理特徵及其政治態度(二)94
圖三~ 1 忠誠-公民型的特徵分佈138
圖三~ 2 忠誠-原始型與疏離-參與型的特徵分佈(一)140
圖三~ 2 忠誠-原始型與疏離-參與型的特徵分佈(二)142
圖三~ 3 疏離-原始型與冷漠-原始型的特徵分佈(一)144
圖三~ 3 疏離-原始型與冷漠-原始型的特徵分佈(二)145
圖三~ 4 冷漠-臣屬型與疏離-臣屬型的特徵分佈(一)147
圖三~ 4 冷漠-臣屬型與疏離-臣屬型的特徵分佈(二)148
圖六~ 1 社會化媒體影響「政治認知與評價」、「公民的功效感與義務感」以及「政治行為傾向」的假設性因果模型250
圖六~ 2 社會化媒體對「政治認知與評價」的相對影響因徑圖258
圖六~ 3 社會化媒體對「公民的功效感與義務感」的相對影響因徑圖273
圖六~ 4 社會化媒體以及「政治認知與評價」對「公民的功效感與義務感」的間接相對影響因徑圖276
圖六~ 5 社會化媒體對「政治行為傾向」的相對影響因徑圖285
圖六~ 6 社會化媒體對「政治行為傾向」的直接與間接影響之因徑圖288
表錄
表一~ 1 政治態度的理論面向8
表一~ 2 樣本分配24
表二~ 1 受試中學生的政治認知45
表二~ 2 中學生的民主政治認知46
表二~ 3 受試中學生的政治情感49
表二~ 4 受試中學生的政治行動傾向54
表二~ 5 政治態度測驗變項的相關矩陣58 - 59
表二~ 6 中學生政治態度的主要成份(未轉軸因子)矩陣64
表二~ 7 中學生政治態度轉軸(普羅斜交轉軸法)因子的組型矩陣76
表二~ 8 中學生政治態度轉軸(普羅斜交轉軸法)因子的結構矩陣77
表二~ 9 中學生政治態度轉軸(普羅斜交轉軸法)高階因子矩陣86
表二~ 10 政治態度高階因子的相關矩陣88
表二~ 11 中學生的國家自豪事物103
表二~ 12 中學生對政府等機構的評價104
表二~ 13 政府值得稱讚的措施104 - 105
表二~ 14 受試中學生向政府表達意見或要求的途徑選擇106 - 107
表二~ 15 中學生對好公民的要件之認識107
表三~ 1 中學生政治態度的理論類型117
表三~ 2 中學生政治態度理論類型與態度變項的關係119
表三~ 3 大、小樣本特性分配123
表三~ 4 中學生政治態度的集群及其在政治態度變項上的平均數126
表三~ 5 集群內與集群間的平均距離矩陣127
表三~ 6 中學生政治態度之類型及其在原始測驗變項上的平均標準分數(× 100)130
表四~ 1 家庭政治社會化變項的相關矩陣159
表四~ 2 家庭政治社會化轉軸(普羅斜交轉軸法)因子的組型矩陣160
表四~ 3 對政府的評價在家庭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162
表四~ 4 政治涉入對家庭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164
表四~ 5 公民義務感對家庭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165
表四~ 6 對民主的認知在家庭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167
表四~ 7 政策認知對家庭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168
表四~ 3 政治功效感對家庭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170
表四~ 9 政治競爭對家庭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171
表四~ 10 競選活動的涉入對家庭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172
表四~ 11 政治意向對家庭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173
表四~ 12 家庭政治社會化變項對中學生政治態度的影響176
表四~ 13 中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種類與比率180
表四~ 14 友伴團體政治社會化變項的相關矩陣185
表四~ 15 友伴團體政治社會化轉軸(普羅斜交轉軸法)因子的組型矩陣185
表四~ 16 對政府的評價在友伴團體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187
表四~ 17 政治涉入對友伴團體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188
表四~ 18 公民義務感對友伴團體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189
表四~ 19 對民主的認知在友伴團體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190
表四~ 20 政策認知對友伴團體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191
表四~ 21 政治功效感對友伴團體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192
表四~ 22 競選活動的涉入對友伴團體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193
表四~ 23 政治意向對友伴團體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193
表四~ 24 友伴團體政治社會化變項對中學生政治態度的影響196
表五~ 1 父母權威行使方式與教師權威行使方式的交叉分析213
表五~ 2 教師權威特性與警察權威特性的交叉分析214
表五~ 3 學校政治社會化變項的相關矩陣215
表五~ 4 學校政治社會化轉軸(普羅斜交轉軸法)因子的組型矩陣216
表五~ 5 對政府的評價在學校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217
表五~ 6 政治涉入對學校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219
表五~ 7 公民義務感對學校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221
表五~ 8 對民主的認知在學校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222
表五~ 9 政策認知對學校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224
表五~ 10 政治功效感對學校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226
表五~ 11 政治競爭對學校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228
表五~ 12 政治意向對學校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229
表五~ 13 學校政治社會化變項對中學生政治態度的影響231
表五~ 14 中學生政治態度對大眾傳播媒介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239
表六~ 1 社會化媒體與「政治認知與評價」的零階層相關矩陣259
表六~ 2 社會化媒體對「政治消息」與「政治認知」的影響之比較261
表六~ 3 社會化媒體對「政治認知與評價」的相關係數之分解263
表六~ 4 社會化媒體對政治態度面向的影響之比較264
表六~ 5 社會化媒體的影響特性與「政治認知與評價」的相關268
表六~ 6 社會化媒體與「公民的功效感與義務感」的零階層相關矩陣272
表六~ 7 社會化媒體對政治態度面向的相對影響之比較274
表六~ 8 「政治認知與評價」與「公民的功效感與義務感」的相關277
表六~ 9 社會化媒體對「公民的功效感與義務感」的相關係數之分解278
表六~ 10 社會化媒體的影響特性對「公民的功效感與義務感」的相關280
表六~ 11 社會化媒體與「政治行為傾向」的零階層相關矩陣286
表六~ 12 社會化媒體對政治態度面向的相對影響之比較286
表六~ 13 社會化媒體對「政治行為傾向」的相關係數之分解292
表六~ 14 社會化媒體的影響特性與「政治行為傾向」的相關294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研究所
碩士
7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91NCCV834201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 政治研究所
dc.contributor.advisor 易君博, 袁頌西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陳文俊zh_TW
dc.creator (作者) 陳文俊zh_TW
dc.date (日期) 1982
dc.date.accessioned 26-十月-2017 17:21:17 (UTC+8)-
dc.date.available 26-十月-2017 17:21:1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6-十月-2017 17:21:17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4197-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
dc.description (描述) 政治研究所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
dc.description (描述) 70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圖錄1
表錄2
自序7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的動機與意義1
第二節 政治態度的基本概念4
第三節 政治態度的研究途徑9
第四節 研究的架構與設計16
第二章 中學生政治態度之因子分析43
第一節 政治態度的測驗變項43
第二節 政治態度的主要成份62
第三節 政治態度的因子組型71
第四節 政治態度的高階因子85
第三章 中學生政治態度之類型分析114
第一節 集群分析與政治態度類型的建立114
第二節 政治態度的主要類型之分析124
第三節 社會、心理特徵與政治態度類型135
第四章 中學生政治態度之形成因素(一)-原級團體的影響152
第一節 家庭152
第二節 友伴團體176
第五章 中學生政治態度之形成因素(三)---次級團體的影響203
第一節 學校203
第二節 大眾傳播媒介232
第六章 中學生政治態度形成因素之因徑分析246
第一節 因徑分析與因果模型的建立248
第二節 政治認知與評價之因徑257
第三節 公民的功效感與義務感之因徑271
第四節 政治行為傾向之因徑284
第七章 結論302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302
第二節 主要研究發現314
主要參考書目323
附錄335

圖錄
圖一~ 1 社會化媒體與政治態度之假設性關係12
圖一~ 2 政治態度的研究架構18
圖二~ 1 中學生政治態度標準量表的百分比分配90
圖二~ 2 中學生的社會、心理特徵及其政治態度(一)92
圖二~ 2 中學生的社會、心理特徵及其政治態度(二)94
圖三~ 1 忠誠-公民型的特徵分佈138
圖三~ 2 忠誠-原始型與疏離-參與型的特徵分佈(一)140
圖三~ 2 忠誠-原始型與疏離-參與型的特徵分佈(二)142
圖三~ 3 疏離-原始型與冷漠-原始型的特徵分佈(一)144
圖三~ 3 疏離-原始型與冷漠-原始型的特徵分佈(二)145
圖三~ 4 冷漠-臣屬型與疏離-臣屬型的特徵分佈(一)147
圖三~ 4 冷漠-臣屬型與疏離-臣屬型的特徵分佈(二)148
圖六~ 1 社會化媒體影響「政治認知與評價」、「公民的功效感與義務感」以及「政治行為傾向」的假設性因果模型250
圖六~ 2 社會化媒體對「政治認知與評價」的相對影響因徑圖258
圖六~ 3 社會化媒體對「公民的功效感與義務感」的相對影響因徑圖273
圖六~ 4 社會化媒體以及「政治認知與評價」對「公民的功效感與義務感」的間接相對影響因徑圖276
圖六~ 5 社會化媒體對「政治行為傾向」的相對影響因徑圖285
圖六~ 6 社會化媒體對「政治行為傾向」的直接與間接影響之因徑圖288
表錄
表一~ 1 政治態度的理論面向8
表一~ 2 樣本分配24
表二~ 1 受試中學生的政治認知45
表二~ 2 中學生的民主政治認知46
表二~ 3 受試中學生的政治情感49
表二~ 4 受試中學生的政治行動傾向54
表二~ 5 政治態度測驗變項的相關矩陣58 - 59
表二~ 6 中學生政治態度的主要成份(未轉軸因子)矩陣64
表二~ 7 中學生政治態度轉軸(普羅斜交轉軸法)因子的組型矩陣76
表二~ 8 中學生政治態度轉軸(普羅斜交轉軸法)因子的結構矩陣77
表二~ 9 中學生政治態度轉軸(普羅斜交轉軸法)高階因子矩陣86
表二~ 10 政治態度高階因子的相關矩陣88
表二~ 11 中學生的國家自豪事物103
表二~ 12 中學生對政府等機構的評價104
表二~ 13 政府值得稱讚的措施104 - 105
表二~ 14 受試中學生向政府表達意見或要求的途徑選擇106 - 107
表二~ 15 中學生對好公民的要件之認識107
表三~ 1 中學生政治態度的理論類型117
表三~ 2 中學生政治態度理論類型與態度變項的關係119
表三~ 3 大、小樣本特性分配123
表三~ 4 中學生政治態度的集群及其在政治態度變項上的平均數126
表三~ 5 集群內與集群間的平均距離矩陣127
表三~ 6 中學生政治態度之類型及其在原始測驗變項上的平均標準分數(× 100)130
表四~ 1 家庭政治社會化變項的相關矩陣159
表四~ 2 家庭政治社會化轉軸(普羅斜交轉軸法)因子的組型矩陣160
表四~ 3 對政府的評價在家庭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162
表四~ 4 政治涉入對家庭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164
表四~ 5 公民義務感對家庭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165
表四~ 6 對民主的認知在家庭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167
表四~ 7 政策認知對家庭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168
表四~ 3 政治功效感對家庭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170
表四~ 9 政治競爭對家庭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171
表四~ 10 競選活動的涉入對家庭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172
表四~ 11 政治意向對家庭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173
表四~ 12 家庭政治社會化變項對中學生政治態度的影響176
表四~ 13 中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種類與比率180
表四~ 14 友伴團體政治社會化變項的相關矩陣185
表四~ 15 友伴團體政治社會化轉軸(普羅斜交轉軸法)因子的組型矩陣185
表四~ 16 對政府的評價在友伴團體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187
表四~ 17 政治涉入對友伴團體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188
表四~ 18 公民義務感對友伴團體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189
表四~ 19 對民主的認知在友伴團體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190
表四~ 20 政策認知對友伴團體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191
表四~ 21 政治功效感對友伴團體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192
表四~ 22 競選活動的涉入對友伴團體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193
表四~ 23 政治意向對友伴團體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193
表四~ 24 友伴團體政治社會化變項對中學生政治態度的影響196
表五~ 1 父母權威行使方式與教師權威行使方式的交叉分析213
表五~ 2 教師權威特性與警察權威特性的交叉分析214
表五~ 3 學校政治社會化變項的相關矩陣215
表五~ 4 學校政治社會化轉軸(普羅斜交轉軸法)因子的組型矩陣216
表五~ 5 對政府的評價在學校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217
表五~ 6 政治涉入對學校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219
表五~ 7 公民義務感對學校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221
表五~ 8 對民主的認知在學校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222
表五~ 9 政策認知對學校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224
表五~ 10 政治功效感對學校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226
表五~ 11 政治競爭對學校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228
表五~ 12 政治意向對學校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229
表五~ 13 學校政治社會化變項對中學生政治態度的影響231
表五~ 14 中學生政治態度對大眾傳播媒介政治社會化的廻歸分析239
表六~ 1 社會化媒體與「政治認知與評價」的零階層相關矩陣259
表六~ 2 社會化媒體對「政治消息」與「政治認知」的影響之比較261
表六~ 3 社會化媒體對「政治認知與評價」的相關係數之分解263
表六~ 4 社會化媒體對政治態度面向的影響之比較264
表六~ 5 社會化媒體的影響特性與「政治認知與評價」的相關268
表六~ 6 社會化媒體與「公民的功效感與義務感」的零階層相關矩陣272
表六~ 7 社會化媒體對政治態度面向的相對影響之比較274
表六~ 8 「政治認知與評價」與「公民的功效感與義務感」的相關277
表六~ 9 社會化媒體對「公民的功效感與義務感」的相關係數之分解278
表六~ 10 社會化媒體的影響特性對「公民的功效感與義務感」的相關280
表六~ 11 社會化媒體與「政治行為傾向」的零階層相關矩陣286
表六~ 12 社會化媒體對政治態度面向的相對影響之比較286
表六~ 13 社會化媒體對「政治行為傾向」的相關係數之分解292
表六~ 14 社會化媒體的影響特性與「政治行為傾向」的相關294
zh_TW
dc.format.extent 137 bytes-
dc.format.mimetype text/html-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91NCCV8342012
dc.title (題名) 臺灣地區中學生的政治態度及其形成因素 : 靑少年的政治社會化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