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期刊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台灣報紙在危機時期的內容變動及其功能之研 究-以「美國與中共建交」事件為例
作者 楊志弘
關鍵詞 中美斷交;內容分析;負荷功能;傳播體系;新聞內涵
日期 1981-05
上傳時間 26-七月-2018 16:09:14 (UTC+8)
摘要 當社會發生不尋常緊張狀態時,社會體系的運作會產生變化,接連影響到體系中傳播活動的加劇。民國六十七年十二月十六日,「美國與中共建交」事件發生,作者也曾藉此從事「台灣傳播體系在社會面臨危機時的早期運作及其媒介功能之研究-以『美國與中共建交』事件為例」的研究,而本文則是接續著分析在這次事件中報紙內容的變動及其負荷功能。 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並選定中國時報、聯合報、中央日報及自立晚報作為分析對象。 根據研究分析,本研究主要發現可分為「內容的變動」和「內涵的分析」兩大類。在社會面臨危機時期,報紙內容變動部分是新聞與言論的版面,在消息來源則增加採用「本報」的消息,有關「斷交」的新聞增多,而與斷交無關的內容,除了「軍事」新聞增多外,其他皆大幅減少。在報紙內涵分析部分,有關斷交的內容,可歸納為「告悉資訊」、「背景資訊」和「影響資訊」三種主題。其中,「影響資訊」在抽樣報紙的三天均佔絕對多數。而有關斷交的新聞內涵中,可分析出含有「責難」、「寬解」、「促勉」和「評議」四種價值。 大體而言,台灣報紙在斷交突發後短短三天中,不僅提供相當詳盡的有關資訊,同時也在新聞報導中解除讀者不安情緒,增加對中華民國前途的信心,也為讀者提供替代性參與,協調讀者間不同意見,使其相互交流,有助於社會的再整合。
關聯 新聞學研究, 27, 27-87
資料類型 article
dc.creator (作者) 楊志弘zh_TW
dc.date (日期) 1981-05-
dc.date.accessioned 26-七月-2018 16:09:14 (UTC+8)-
dc.date.available 26-七月-2018 16:09:1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6-七月-2018 16:09:14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8922-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當社會發生不尋常緊張狀態時,社會體系的運作會產生變化,接連影響到體系中傳播活動的加劇。民國六十七年十二月十六日,「美國與中共建交」事件發生,作者也曾藉此從事「台灣傳播體系在社會面臨危機時的早期運作及其媒介功能之研究-以『美國與中共建交』事件為例」的研究,而本文則是接續著分析在這次事件中報紙內容的變動及其負荷功能。 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並選定中國時報、聯合報、中央日報及自立晚報作為分析對象。 根據研究分析,本研究主要發現可分為「內容的變動」和「內涵的分析」兩大類。在社會面臨危機時期,報紙內容變動部分是新聞與言論的版面,在消息來源則增加採用「本報」的消息,有關「斷交」的新聞增多,而與斷交無關的內容,除了「軍事」新聞增多外,其他皆大幅減少。在報紙內涵分析部分,有關斷交的內容,可歸納為「告悉資訊」、「背景資訊」和「影響資訊」三種主題。其中,「影響資訊」在抽樣報紙的三天均佔絕對多數。而有關斷交的新聞內涵中,可分析出含有「責難」、「寬解」、「促勉」和「評議」四種價值。 大體而言,台灣報紙在斷交突發後短短三天中,不僅提供相當詳盡的有關資訊,同時也在新聞報導中解除讀者不安情緒,增加對中華民國前途的信心,也為讀者提供替代性參與,協調讀者間不同意見,使其相互交流,有助於社會的再整合。zh_TW
dc.format.extent 2977487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relation (關聯) 新聞學研究, 27, 27-87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中美斷交;內容分析;負荷功能;傳播體系;新聞內涵zh_TW
dc.title (題名) 台灣報紙在危機時期的內容變動及其功能之研 究-以「美國與中共建交」事件為例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