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在日台獨運動、思想發展: 以《台灣青年》為中心(1960-1979)
The development of thought and movement of Taiwan Independence in Japan: Centered around the publication of "Taiwan Youth" (1960-1979)
作者 余佩真
Yu, Pei-Jhen
貢獻者 薛化元
余佩真
Yu, Pei-Jhen
關鍵詞 《台灣青年》
台獨運動
「台灣青年社」
中國代表權問題
台獨理論
日期 2018
上傳時間 29-八月-2018 15:54:53 (UTC+8)
參考文獻 徵引書目
一、 史料
1.《台湾青年》,1960-1979。
2.《台灣民報》,1955-1972。
二、 口述資料
1. 張炎憲,陳美蓉採訪整理,《建國舵手黃昭堂》,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出版,2012。
2. 張炎憲,曾秋美,沈亮主編,《青春.逐夢.台灣國口述歷史系列--掖種》台北市: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2010。
3. 張炎憲,曾秋美,沈亮主編,《青春.逐夢.台灣國口述歷史系列--發芽》,台北市: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10。
4. 張炎憲,曾秋美,陳朝海編,《自覺與認同:1950-1990年海外台灣人運動專輯》,台北市: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5。
5. 張炎憲,曾秋美編,《一門留美學生的建國故事》,台北市: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9。
6. 張炎憲、沈亮主編,《青春.逐夢.台灣國》,台北市: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13。
7. 陳儀深訪問、林東璟等紀錄,《海外台獨運動相關人物口述史(續編)》,台北市:中研院近史所,2012。
8. 陳儀深訪問、簡佳慧等紀錄,《海外台獨運動相關人物口述史》,台北市:中研院近史所,2009。
9. 辜寬敏口述;張炎憲,曾秋美採訪整理,《逆風蒼鷹:辜寬敏的台獨人生》,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15 。
三、 專書
中文
10. 何義麟,《戰後在日台灣人的處境與認同》,(台北:五南,2015)。
11. 何義麟,《戰後在日台灣人的處境與認同》,台北:五南,2015。
12. 宋重陽,《台灣獨立運動私記》,臺北:前衛,1996。
13. 林果顯,《1950年代台灣國際觀的塑造—以黨政宣傳媒體和外來中文刊物為中心》,台北:稻香,2016。
14. 陳佳宏,《台灣獨立運動史》,台北:玉山社,2006。
15. 陳昱齊,《中華民國政府對海外台灣獨立運動之因應:以美國為中心(1956-1972)》,台北:國史館,2015。
16. 陳慶立,《廖文毅的理想國》,台北:玉山社,2014。
17. 廖文毅,《台灣民本主義》,東京:台灣民報社,1956。
18. 薛化元,《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台北:稻鄉,1996。
日文
1. 小山弘健,《日本社會運動史》,東京:新泉社,1979。
2. 小山弘健,《続日本社會運動史》,東京:新泉社,1979。
3. 小熊英二,《1968:若者たちの叛乱とその背景》,東京 : 新曜社, 2009。
4. 文景洙,《在日朝鮮人問題の起源》,東京:サンケリ,2007。
5. 吉岡增雄,《在日外國人と日本社會—多民族社會と囯籍的問題》,1989。
6. 林景明,《台湾人から奪っているもの : 生命と囯籍と人権と自決権》,東京都 : 林景明氏支援の会,2006。
7. 張群著;吉屋奎二譯,《日華‧風雲の七十年》,東京:サンケリ出版,1980。

四、 論文
中文
1. 西川潤,〈領導時代潮流的台灣人自我發現史〉,收錄於《日本統治下的台灣》,台北:玉山社(2005),頁6。
2. 吳叡人,〈祖國的辯證:廖文奎(1905-1952)台灣民族主義思想初探〉 ,《思與言》,37:3(1999年9月),頁47-100。
3. 吳叡人,〈祖國的辯證:廖文奎(1905-1952)台灣民族主義思想初探〉,《思與言》37:3(1999年9月),頁47-100。許維德,〈發自異域的另類聲音:戰後海外臺獨運動相關刊物初探〉,《台灣史料研究》17(2001年5 月),頁99-155。
4. 柳金財,〈台獨論述理論的建構:以史明、彭明敏、黃昭堂及陳隆志為中心的探討〉,收錄於《二十世紀台灣歷史與人物:第六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台北:國史館,2002),頁1449-1486。
5. 柳金財,〈國府遷台以來反對勢力台獨論述的形成、理論建構與轉型〉,《台灣史料研究》,第17號(2001年5月),頁71-98。
6. 張炎憲,〈序二:台獨發展的新視野〉,收錄於陳佳宏,《台灣獨立運動史》(台北:玉山社,2006年)。
7. 張炎憲,〈戰後初期台獨主張產生原因的探討:以廖文毅兄弟為例〉,《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二二八民間研究小組,1992),頁279-304。
8. 張炎憲,〈戰後初期台獨主張產生原因的探討:以廖文毅兄弟為例〉,收入胡慧玲編《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1)》(台北二二八民間研究小組,1992),頁286--301。
9. 許維德,〈發自異域的另類聲音:戰後海外臺獨運動相關刊物初探〉,《台灣史料研究》17(2001年5 月),頁99-155。
10. 許維德,〈評陳佳宏《台灣獨立運動史》〉,《台灣國際研究季刊》3:3(2007年9月),頁237-264。
11. 許瓊丰,〈戰後日本的台灣獨立運動:以廖文毅及其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為中心〉收錄於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主辦「台灣人的海外活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人的海外活動」國際學術研討會》(2011年8月25、26日)。
12. 陳正茂,〈戰後台獨運動先驅:廖文毅與「台灣再解放聯盟」初探〉,《台北城市大學學報》, 35期(2012年5月),頁361-382。
13. 陳欣欣,〈廖文毅與「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台北:淡江大學公行系公共政策碩士論文,2006)
14. 陳欣欣,〈廖文毅與「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台北:淡江大學公行系公共政策碩士論文,2006。
15. 陳翠蓮、嚴婉玲〈1960年代政治反對人士強制遣返政策初探:以柳文卿案為中心〉,收入《戰後檔案與歷史研究:第九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頁873-907。
16. 陳儀深,〈台獨主張的起源與流變〉,《台灣史研究》,17:2(2010年6月),頁131-169。
17. 黃昭堂,〈還原日本統治下的台灣面貌〉,收錄於《日本統治下的台灣》,台北:玉山社(2005),頁2。
18. 楊欽堯,《二二八事件前後廖文毅思想轉變之研究》(台中:中興大學歷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19. 藍適齊,〈再檢討戰後海外臺獨運動相關刊物及「海外台灣人史」〉,《台灣史料研究》18(2002 年3 月),頁99-109。
20. 嚴婉玲,《1960年代《台湾青年》的民族主義論述》(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日文
19. 王育德,〈台湾は台湾人のもの(1964年4月)〉,《自由》,15:2 (1973年2月),頁114-119。
20. 王育德,〈日本‧中国ライバル論—真の自主外交のために〉,《自由》, (1965年月),頁41-47。
21. 黄有仁,〈台湾独立への悲願〉,《自由》,5:7(1963年7月),頁72-76。
22. 加藤俊作,〈「無國籍」者の系譜—在日台湾人の場合〉,《関東学院大学文学部紀要》,174(1977年5月),頁61-74。
23. 皆川洸,〈政治亡と国際法〉,《国際問題》,第174期(1974年9月)
24. 宮崎繁樹,〈台湾青年林景明氏の"叫び"--政治亡命と国際人権の意識を考える〉,《朝日ジャ-ナル》,12:5(1970年2月1日),頁59-64。
25. 許世楷,〈《朝日新聞》への質問状〉,《自由》,13:5(1971年5月),頁53-54。
26. 許瓊丰,〈在日台灣人與戦後日本神戸華僑社會の変遷〉,《台灣史研究》18:2(100年6月),頁147-195。
27. 許瓊丰,〈戰後日本的台灣獨立運動:以廖文毅及其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為中心〉收錄於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主辦「台灣人的海外活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人的海外活動」國際學術研討會》(2011年8月25、26日)。
28. 嵯峨薫,〈默殺される在日台湾人〉,《新聞の眼》,18:7 (1977年7月),頁84-91。
29. 宗像隆幸,〈日本不在の日中論議〉,《自由》,13:5(1971年5月),頁44-52。
30. 新華社中國通訊,〈「台湾独立運動」の本質 : 米日反動派の『二つの中国』陰謀の変種〉,《アジア經濟旬報》,785(197月3月11日),頁:20-22。
31. 西野英礼,〈日中関係における台湾の位置--植民地の傷痕と「台湾独立運動」の本質〉,《歴史評論》,125(1961年1月),頁:2-10。
32. 大畑篤四郎,〈政治亡と命日本〉,《国際問題》,第174期(1974年9月)
33. 陳肇斌,〈戰後日本の中国政策の原型〉,《思想》,887(1998年5月),頁27-44。
34. 陳鵬仁,〈台湾独立論への疑問〉《自由》,5:7,(1963年7月),頁77-81。
35. 陳來幸,〈神戸の戦後華僑史再構築に向けて〉,《海港都市研究》,5(2010年3月),頁65-73。
36. 田畑茂二郎,〈二つの中国論を検討する〉,《自由》,5(1960年4月),頁2-11。
37. 藤島宇内,〈謀略うずまく台湾〉,《朝日ジャ-ナル》,13:43(1971年11月12日),頁33-37。
38. 入江通雅,〈二つの中国と日本の姿勢〉《自由》,7:5(1965年5月),頁62-70
39. 武藤一羊,〈全學連の思想〉,《思想の科學》,62(1967年5月),頁2-19。
40. 編輯部,〈學生運動の現狀と展望〉,《思想の科學》,62(1967年5月),頁20-33。
41. 報道戦線編集部,〈新聞・報道界における『台湾独立』の新たな策動〉,《アジア經濟旬報》,867( 1972年6月21日),頁:10-16。
42. 本間 浩,《政治亡命の法理》(東京:早稲田大学出版部,1974年)
43. 林景明,〈台湾の政治裁判と恐怖政治〉,《新聞の眼》,21:7 (1980年7月),頁148-157 。
44. 連根藤,〈孤立無援の在日台湾人〉,《新聞の眼》,15:5(1974年1月),頁228-234。
45. 蔡友民,〈「台湾独立派」の犯罪性をあばく:毒書,『知られざる台湾』にみる歴史の偽造〉,《アジア經濟旬報》,800(1970年8月11日),頁13-30。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史研究所
98158502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8158502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薛化元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余佩真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Yu, Pei-Jhenen_US
dc.creator (作者) 余佩真zh_TW
dc.creator (作者) Yu, Pei-Jhenen_US
dc.date (日期) 201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9-八月-2018 15:54:53 (UTC+8)-
dc.date.available 29-八月-2018 15:54:5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9-八月-2018 15:54:53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98158502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9751-
dc.description (描述) 博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台灣史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81585022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緒論 1
第一章「台灣青年社」與《台湾青年》(1960-1979) 11
第二章 《台湾青年》1971年之前的自決論述 71
第三章《台湾青年》1971年之前的台灣民族論述 92
第四章《台湾青年》1971年之後的國家論述 119
第五章 「台灣青年社」島內與與海外行動的開展 146
第六章 「台灣青年社」的困境與因應 177
第七章 結論 205
徵引書目 208
附錄 213
zh_TW
dc.format.extent 4990163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8158502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台灣青年》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台獨運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台灣青年社」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中國代表權問題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台獨理論zh_TW
dc.title (題名) 在日台獨運動、思想發展: 以《台灣青年》為中心(1960-1979)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development of thought and movement of Taiwan Independence in Japan: Centered around the publication of "Taiwan Youth" (1960-1979)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徵引書目
一、 史料
1.《台湾青年》,1960-1979。
2.《台灣民報》,1955-1972。
二、 口述資料
1. 張炎憲,陳美蓉採訪整理,《建國舵手黃昭堂》,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出版,2012。
2. 張炎憲,曾秋美,沈亮主編,《青春.逐夢.台灣國口述歷史系列--掖種》台北市: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2010。
3. 張炎憲,曾秋美,沈亮主編,《青春.逐夢.台灣國口述歷史系列--發芽》,台北市: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10。
4. 張炎憲,曾秋美,陳朝海編,《自覺與認同:1950-1990年海外台灣人運動專輯》,台北市: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5。
5. 張炎憲,曾秋美編,《一門留美學生的建國故事》,台北市: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9。
6. 張炎憲、沈亮主編,《青春.逐夢.台灣國》,台北市: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13。
7. 陳儀深訪問、林東璟等紀錄,《海外台獨運動相關人物口述史(續編)》,台北市:中研院近史所,2012。
8. 陳儀深訪問、簡佳慧等紀錄,《海外台獨運動相關人物口述史》,台北市:中研院近史所,2009。
9. 辜寬敏口述;張炎憲,曾秋美採訪整理,《逆風蒼鷹:辜寬敏的台獨人生》,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15 。
三、 專書
中文
10. 何義麟,《戰後在日台灣人的處境與認同》,(台北:五南,2015)。
11. 何義麟,《戰後在日台灣人的處境與認同》,台北:五南,2015。
12. 宋重陽,《台灣獨立運動私記》,臺北:前衛,1996。
13. 林果顯,《1950年代台灣國際觀的塑造—以黨政宣傳媒體和外來中文刊物為中心》,台北:稻香,2016。
14. 陳佳宏,《台灣獨立運動史》,台北:玉山社,2006。
15. 陳昱齊,《中華民國政府對海外台灣獨立運動之因應:以美國為中心(1956-1972)》,台北:國史館,2015。
16. 陳慶立,《廖文毅的理想國》,台北:玉山社,2014。
17. 廖文毅,《台灣民本主義》,東京:台灣民報社,1956。
18. 薛化元,《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台北:稻鄉,1996。
日文
1. 小山弘健,《日本社會運動史》,東京:新泉社,1979。
2. 小山弘健,《続日本社會運動史》,東京:新泉社,1979。
3. 小熊英二,《1968:若者たちの叛乱とその背景》,東京 : 新曜社, 2009。
4. 文景洙,《在日朝鮮人問題の起源》,東京:サンケリ,2007。
5. 吉岡增雄,《在日外國人と日本社會—多民族社會と囯籍的問題》,1989。
6. 林景明,《台湾人から奪っているもの : 生命と囯籍と人権と自決権》,東京都 : 林景明氏支援の会,2006。
7. 張群著;吉屋奎二譯,《日華‧風雲の七十年》,東京:サンケリ出版,1980。

四、 論文
中文
1. 西川潤,〈領導時代潮流的台灣人自我發現史〉,收錄於《日本統治下的台灣》,台北:玉山社(2005),頁6。
2. 吳叡人,〈祖國的辯證:廖文奎(1905-1952)台灣民族主義思想初探〉 ,《思與言》,37:3(1999年9月),頁47-100。
3. 吳叡人,〈祖國的辯證:廖文奎(1905-1952)台灣民族主義思想初探〉,《思與言》37:3(1999年9月),頁47-100。許維德,〈發自異域的另類聲音:戰後海外臺獨運動相關刊物初探〉,《台灣史料研究》17(2001年5 月),頁99-155。
4. 柳金財,〈台獨論述理論的建構:以史明、彭明敏、黃昭堂及陳隆志為中心的探討〉,收錄於《二十世紀台灣歷史與人物:第六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台北:國史館,2002),頁1449-1486。
5. 柳金財,〈國府遷台以來反對勢力台獨論述的形成、理論建構與轉型〉,《台灣史料研究》,第17號(2001年5月),頁71-98。
6. 張炎憲,〈序二:台獨發展的新視野〉,收錄於陳佳宏,《台灣獨立運動史》(台北:玉山社,2006年)。
7. 張炎憲,〈戰後初期台獨主張產生原因的探討:以廖文毅兄弟為例〉,《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二二八民間研究小組,1992),頁279-304。
8. 張炎憲,〈戰後初期台獨主張產生原因的探討:以廖文毅兄弟為例〉,收入胡慧玲編《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1)》(台北二二八民間研究小組,1992),頁286--301。
9. 許維德,〈發自異域的另類聲音:戰後海外臺獨運動相關刊物初探〉,《台灣史料研究》17(2001年5 月),頁99-155。
10. 許維德,〈評陳佳宏《台灣獨立運動史》〉,《台灣國際研究季刊》3:3(2007年9月),頁237-264。
11. 許瓊丰,〈戰後日本的台灣獨立運動:以廖文毅及其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為中心〉收錄於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主辦「台灣人的海外活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人的海外活動」國際學術研討會》(2011年8月25、26日)。
12. 陳正茂,〈戰後台獨運動先驅:廖文毅與「台灣再解放聯盟」初探〉,《台北城市大學學報》, 35期(2012年5月),頁361-382。
13. 陳欣欣,〈廖文毅與「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台北:淡江大學公行系公共政策碩士論文,2006)
14. 陳欣欣,〈廖文毅與「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台北:淡江大學公行系公共政策碩士論文,2006。
15. 陳翠蓮、嚴婉玲〈1960年代政治反對人士強制遣返政策初探:以柳文卿案為中心〉,收入《戰後檔案與歷史研究:第九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頁873-907。
16. 陳儀深,〈台獨主張的起源與流變〉,《台灣史研究》,17:2(2010年6月),頁131-169。
17. 黃昭堂,〈還原日本統治下的台灣面貌〉,收錄於《日本統治下的台灣》,台北:玉山社(2005),頁2。
18. 楊欽堯,《二二八事件前後廖文毅思想轉變之研究》(台中:中興大學歷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19. 藍適齊,〈再檢討戰後海外臺獨運動相關刊物及「海外台灣人史」〉,《台灣史料研究》18(2002 年3 月),頁99-109。
20. 嚴婉玲,《1960年代《台湾青年》的民族主義論述》(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日文
19. 王育德,〈台湾は台湾人のもの(1964年4月)〉,《自由》,15:2 (1973年2月),頁114-119。
20. 王育德,〈日本‧中国ライバル論—真の自主外交のために〉,《自由》, (1965年月),頁41-47。
21. 黄有仁,〈台湾独立への悲願〉,《自由》,5:7(1963年7月),頁72-76。
22. 加藤俊作,〈「無國籍」者の系譜—在日台湾人の場合〉,《関東学院大学文学部紀要》,174(1977年5月),頁61-74。
23. 皆川洸,〈政治亡と国際法〉,《国際問題》,第174期(1974年9月)
24. 宮崎繁樹,〈台湾青年林景明氏の"叫び"--政治亡命と国際人権の意識を考える〉,《朝日ジャ-ナル》,12:5(1970年2月1日),頁59-64。
25. 許世楷,〈《朝日新聞》への質問状〉,《自由》,13:5(1971年5月),頁53-54。
26. 許瓊丰,〈在日台灣人與戦後日本神戸華僑社會の変遷〉,《台灣史研究》18:2(100年6月),頁147-195。
27. 許瓊丰,〈戰後日本的台灣獨立運動:以廖文毅及其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為中心〉收錄於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主辦「台灣人的海外活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人的海外活動」國際學術研討會》(2011年8月25、26日)。
28. 嵯峨薫,〈默殺される在日台湾人〉,《新聞の眼》,18:7 (1977年7月),頁84-91。
29. 宗像隆幸,〈日本不在の日中論議〉,《自由》,13:5(1971年5月),頁44-52。
30. 新華社中國通訊,〈「台湾独立運動」の本質 : 米日反動派の『二つの中国』陰謀の変種〉,《アジア經濟旬報》,785(197月3月11日),頁:20-22。
31. 西野英礼,〈日中関係における台湾の位置--植民地の傷痕と「台湾独立運動」の本質〉,《歴史評論》,125(1961年1月),頁:2-10。
32. 大畑篤四郎,〈政治亡と命日本〉,《国際問題》,第174期(1974年9月)
33. 陳肇斌,〈戰後日本の中国政策の原型〉,《思想》,887(1998年5月),頁27-44。
34. 陳鵬仁,〈台湾独立論への疑問〉《自由》,5:7,(1963年7月),頁77-81。
35. 陳來幸,〈神戸の戦後華僑史再構築に向けて〉,《海港都市研究》,5(2010年3月),頁65-73。
36. 田畑茂二郎,〈二つの中国論を検討する〉,《自由》,5(1960年4月),頁2-11。
37. 藤島宇内,〈謀略うずまく台湾〉,《朝日ジャ-ナル》,13:43(1971年11月12日),頁33-37。
38. 入江通雅,〈二つの中国と日本の姿勢〉《自由》,7:5(1965年5月),頁62-70
39. 武藤一羊,〈全學連の思想〉,《思想の科學》,62(1967年5月),頁2-19。
40. 編輯部,〈學生運動の現狀と展望〉,《思想の科學》,62(1967年5月),頁20-33。
41. 報道戦線編集部,〈新聞・報道界における『台湾独立』の新たな策動〉,《アジア經濟旬報》,867( 1972年6月21日),頁:10-16。
42. 本間 浩,《政治亡命の法理》(東京:早稲田大学出版部,1974年)
43. 林景明,〈台湾の政治裁判と恐怖政治〉,《新聞の眼》,21:7 (1980年7月),頁148-157 。
44. 連根藤,〈孤立無援の在日台湾人〉,《新聞の眼》,15:5(1974年1月),頁228-234。
45. 蔡友民,〈「台湾独立派」の犯罪性をあばく:毒書,『知られざる台湾』にみる歴史の偽造〉,《アジア經濟旬報》,800(1970年8月11日),頁13-30。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DIS.NCCU.Taiwan.007.2018.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