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反烏托邦小說迷閱讀行為研究:以《飢餓遊戲》讀者為例
An Exploration of the Reading Behavior of Dystopian Fiction Fans: A Case Study of the readers of The Hunger Games
作者 楊函倞
Yang, Han-Jing
貢獻者 邱炯友
Chiu, Jeong-Yeou
楊函倞
Yang, Han-Jing
關鍵詞 反烏托邦小說迷
資訊行為
心流理論
書目療法
Dystopian fiction fans
Information behavior
Flow theory
Bibliotherapy
日期 2019
上傳時間 12-二月-2019 15:45:58 (UTC+8)
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為探討反烏托邦小說迷的閱讀行為,以訪談法共計訪談23位反烏托邦小說迷,研究結論為:
一、反烏托邦小說迷的主要背景為女性讀者人數多於男性讀者;年輕讀者人數多於年長讀者;學歷普遍為大學以上;畢業科系以人文社會科系者居多;職業以大學生居多;居住地在台灣北部地區居多。
二、大多數的反烏托邦小說迷「資訊需求動機」主要為「自我覺察」;「資訊需求歷程」主要為「求學階段」開始接觸、依據自我「主觀選擇」反烏托邦小說與「偏好形式」為「紙本書」;「資訊使用方式」主要為「實體分享」反烏托邦小說與偏好「閱讀地點」主要為「家中」。
三、大多數的反烏托邦小說迷的閱讀體驗符合心流理論的「條件因素」與「體驗階段」。
四、大多數的反烏托邦小說迷的閱讀感受經歷書目療法理論的「認同」、「淨化」與「領悟」三階段。

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的建議為:
一、圖書館:縮短城鄉差距、媒合二手書交易、舉辦讀書會。
二、出版商:培養本土作者、加強小說與其他文本、非文本的串連、小說外觀設計需輕巧、推廣閱讀電子書與聆聽有聲書。
三、作者:嘗試不同角色定位之設定、以讀者視角舖陳內容之設計。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ading behavior of dystopian fiction fans. In this study, the researcher interviewed 23 dystopian fiction fans by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are:
1. The main background of dystopian fiction fans are more female readers than male readers; the number of young readers is more than older readers; the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of the readers are generally above the university; the graduate departments of the readers are mostly in the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he occupations of the readers are mostly college students; the readers live mostly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aiwan.
2. The “information demand motivation” of most dystopian fiction fans are mainly “self-awareness”; the “information demand process” of most dystopian fiction fans are mainly starting reading in “school stage”, based on “subjective choice” to choose the dystopian fiction and “preference form” are “paper book”; the “information usage” of most dystopian fiction fans are mainly for “entity sharing” and the preference for “reading places” are mainly “home”.
3. The reading experience of most dystopian fiction fans conform to the “conditional factors” and “subjective experience” of Flow Theory.
4. The reading perceptions of most dystopian fiction fans have gone through three stages of “Identification”, “Catharsis” and “Insight” of Bibliotherapy.

The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1. Libraries: Narrow down the urban-rural disparity, run a second hand book trade mediation system, hold a reading club.
2. Publishers: Train the local authors, strengthen the connection of fictions with other texts and non-texts, the books need to be lightweight and small, boost the interest of e-books reading and audio books listening.
3. Authors: Try different role targeting settings, design the content from the reader`s point of view.
參考文獻 一、中文
方郁絹。「電視劇文本之外:副文本建構與迷群反思」。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2016。
王佳葳。「療癒性繪本創作─以「斷捨離」實踐哲學為概念之創作論述」。碩士論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多媒體設計系數位內容創意產業碩士班,2016。
王姿元。「高中職圖書館施行發展性書目療法服務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2012。
王慧玲。「瑪格麗特.愛特伍德反烏托邦小說《女僕的故事》中的性別政治:女性的壓迫與抵抗」。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研究所,2004。
江瑋珉。「發展性書目療法應用於國中中輟高關懷學生之研究─以嘉義市某國中資源式中介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2016。
何冠驥。「浪漫的反烏托邦式的「成長小說」-論張賢亮的綠化樹》與《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外文學20卷6期(1991年11月):26-50。
何美儀。「藝術電影迷資訊行為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碩士班,2012。
吳思慧。「漫畫迷閱讀特質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08。
吳秋燕。「推理小說愛好者的閱讀選擇與資訊交換行為」。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16。
呂振豪。「布袋戲迷群產品特性偏好對其購買意願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經營管理碩士班,2016。
李世淳。「輕小說讀者閱讀行為模式之研究–兼論租借損益問題」。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碩士班,2012。
李宜玲。「資優女高中生之情緒療癒研究−發展性繪本書目療法之應用」。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13。
李承靜。「探究繪本團體對身體意象不滿意女大學生之效果」。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2016。
李美蘭。「論瑪格麗特.愛特伍德女性反烏托邦小說《女僕的故事》中的宰制與顛覆」。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1999。
李珮寧。「探討涉入程度與網路書評對偏好穩定性的影響:以奇幻小說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12。
周芷綺。「成人繪本閱讀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10。
周昱伶。「華流偶像的日本30代女性迷群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2011。
周婉菱。「鄉土劇不鄉土?-《天下父母心》邊拍邊播的產製策略和網路迷群文化」。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2011。
林文婷。「追星族的新人:少女時代男性迷群的消費與認同」。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2011。
林韋華。「宮崎駿數位迷群活動之分析」。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新媒體暨傳播管理學系碩士班,2017。
林敏瑜。「以馬克思思想討論《飢餓遊戲三部曲》的惡托邦現象」。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兒文所,2016。
林惠燕。「歐菲德在基列國的奮鬥求生:瑪格麗特.艾特伍的反烏托邦小說-《使女的故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2008。
邱音潔。「繪本教學影響國小四年級學生情緒智力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2017。
南方朔。「一九八四的夢魘:從烏托邦到反烏托邦」,中國論壇17卷6期(1983年12月):14-19。
姚騰傑。「《來自新世界》的烏托邦論述」。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博士班,2017。
柯宜伶。「家長對兒童閱讀繪本之態度分析」。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碩士班,2016。
柯景騰。「網路虛擬自我的集體建構----台灣BBS網路小說社群與其迷文化」。碩士論文,東海大學社會學系,2005。
洪新柔。「大學圖書館發展性書目療法服務需求之研究─以國立臺灣大學大學部學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09。
孫聖昕。「繪本對高中職學生之情緒療癒效用研究─以遭遇自我認同情緒困擾者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15。
徐凱雯。「迷群心中的暖陽-日本正太系偶像之認同與療癒感」。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傳播學系碩士班,2011。
徐景岳。「從繪本閱讀族群解析看公共圖書館繪本閱讀推廣」。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08。
徐韻婷。「社群媒體與音樂消費:以K-Pop迷群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2014。
張艾茄。「星馬地區台灣本土劇讚嘸讚?從媒體全球在地化、文化認同至迷群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2012。
張振鴻。「濱崎•步•一樣的偶像-日本流行音樂迷群之偶像認同與消費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2012。
張婕妤。「愉悅閱讀過程中的正面情緒─以臺灣女性閱讀BL作品所得之「療癒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15。
張敏娟。「蘇珊.柯林斯少年小說《地底王國》和《飢餓遊戲》之探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中國文學碩士在職專班,2017。
張淑華。「我國公共圖書館讀者諮詢顧問服務需求之研究-以小說之成人讀者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06。
張凱華。「品牌迷群之情感依附:以霹靂布袋戲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2010。
張惠娟。「反烏托邦文學的諧擬特質」,中外文學17卷8期(1989年1月):131-146。
張簡碧芬。「小說閱讀對大學生之情緒療癒效用分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10。
郭晉榕。「赫胥黎《美麗新世界》與歐威爾《1984》中本真生活之追尋」。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研究所,2008。
陳佩鈺。「台灣韓流偶像迷群對應援文化的實踐與認同」。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2013。
陳宜琦。「奇幻小說迷閱讀行為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09。
陳旼旼。「身體的論述:從生態女性主義角度探討愛特伍的兩本反烏托邦小說」。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研究所,2014。
陳冠華。「網路使用者閱讀行為之研究:以紙本式及電子式小說文本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2002。
陳冠雯。「點讀筆支援紙本繪本閱讀對於兒童閱讀動機、情緒、注意力與理解成效之影響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2014。
陳姿均。「兒童繪本網站使用性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10。
陳柏廷。「碩士生電子期刊閱讀行為之研究 -以天主教輔仁大學為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碩士班,2015。
陳倩兒。「《聖經》對基督徒之情緒療癒效用探析-以臺大學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16。
陳書梅。「書目療法、公共圖書館與青少年之療癒閱讀」,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6卷1期(2010年1月):11-18。
陳書梅。「閱讀與情緒療癒--淺談書目療法」,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20期(2008年12月):4-9。
陳書梅。從沉鬱到淡定:大學生情緒療癒繪本解題書目。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2014。
陳揚青。「網路同人小說中的迷文化-以鮮文學網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2015。
陶詠霈。「迷群人際溝通意義與實踐的探討─以周星馳電影迷為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研究所,2010。
曾亞竹。「書目療法對國小五年級霸凌學童同理心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碩士班,2012。
程書珍。「公共圖書館發展性兒童書目療法服務需求之研究—以臺北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09。
黃于齡。「赫胥黎教育理念探究-由《美麗新世界》出發」。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2009。
黃士軒。「影視作品的情緒療癒效用研究──以臺北市之男性街友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15。
黃玉萱。「「一點暗,一點亮,一點愛」— 反網路霸凌繪本創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2017。
黃佳筠。「幻想的實現或破滅? 少女漫畫迷對漫畫改編偶像劇認同與區辨歷程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研究所,2010。
楊世全。「BL搖滾音樂劇《新社員》迷的二次創作現象」。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2017。
楊曉菁。「台灣BL衍生「迷」探索」。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2006。
葉一蕾。「青少年輕小說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研究-以新北市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2016。
葉原榮。「王子的國度:台灣BL(Boy’s Love)漫畫迷的行為特質與愉悅經驗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2010。
葉瑋妮。「電影對失戀大學生之情緒療癒效用分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11。
廖育萱。「「紓解害怕」之圖畫書表現形式分析與創作應用」。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2017。
廖重榮。「迷群商品消費動機與意義研究—以霹靂布袋戲迷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行銷管理研究所,2008。
維基百科。「批踢踢」。檢索於2017年12月22日,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9%B9%E8%B8%A2%E8%B8%A2。
趙佳惠。「露薏絲.勞瑞《理想國四部曲》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國語文教學碩士班,2016。
劉欣欣。「反烏托邦小說熱潮襲台 《飢餓遊戲》狂賣20萬套」。蘋果日報。檢索於2017年12月20日,https://tw.lifestyle.appledaily.com/daily/20120331/34126407/。
劉欣欣。「科幻小說成長8成 青少年愛反烏托邦」。蘋果日報。檢索於2018年3月10日,https://tw.appledaily.com/lifestyle/daily/20140803/35997318。
蔡育涵。「以德勒茲與瓜達西閱讀蘇珊.柯林斯的《飢餓遊戲》三部曲的反抗主題」。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2015。
蔡孟君。「《超級名模生死鬥》及在地迷群:時尚敢曝式的身體、性╱別操演」。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2013。
蔡瑋婷。「蘇珊.柯林斯《飢餓遊戲》中的擬像、異質空間及性別展演」。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外國文學與語言學碩士班,2012。
鄧佩雯。「偶像耽美同人閱讀與創作行為之研究─以韓國男子偶像團體迷群為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新聞學研究所(含碩專班),2015。
鄧梅。「淡定良方:繪本融入親密之旅對故事志工情緒教育訓練之探討」。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碩士在職專班,2017。
鄭安琦。「夢魘抑或希望?露薏絲‧勞瑞的《記憶傳授人》與青少年反烏托邦文學」。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研究所,2013。
盧宜辰。「我國公共圖書館施行兒童書目療法服務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05。
賴怡君。「書目療法對國小二年級學童情緒智能認知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碩士班,2016。
謝燕惠。「讀書治療法對父母離婚新住民學童自我概念影響之個案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研究所,2016。
韓立。「反烏托邦文學:紀念 <一九八四>」,新書月刊5期(1984年2月):12-15。
魏曉婷。「國小高年級生非互動式英語電子繪本閱讀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11。
羅綉靜。「有聲觸覺繪本在視障生情緒詞彙學習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2016。
蘇慧堅。「小說閱讀沉迷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出版事業管理研究所,2004。

二、英文
Afolayan, J. A., “Documentary Perspective of Bibliotherapy in Education.” Reading Horizons, 33(1992): 137-148.
Alter, A., “The Weird World of Fan Fictio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ccessed December 11, 2017, https://www.wsj.com/articles/SB10001424052702303734204577464411825970488.
Alter, A., “Uneasy About the Future, Readers Turn to Dystopian Classics,” The New York Times, accessed December 20, 2017, https://www.nytimes.com/2017/01/27/business/media/dystopian-classics-1984-animal-farm-the-handmaids-tale.html.
Babaee, R., Singh, H. K. J., Zhicheng, Z. & Haiqing, Z., “Critical Review on the Idea of Utopia.” Review of European Studies, 7:11(2015): 64-76.
Black, R. W., Adolescents and Online Fan Fiction, New York: Peter Lang, 2008.
Broussard R., & Doty P.,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Fiction and Information Behavior.” Proceeding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3:1(2016): 1-0.
Case, D.O., Looking for Information: A Survey of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Seeking, Needs, and Behavior, San Diego, CA: Academic Press, 2002.
Cole, J. Y., “One Book Projects Grow in Popularity,” Library of Congress Information Bulletin, accessed March 15, 2018, https://www.loc.gov/loc/lcib/0601/cfb.html.
Cornett, C. E., & Cornett, C. F., Bibliotherapy: The Right Book at the Right Time, accessed December 5, 2017, https://eric.ed.gov/?id=ED192380.
Csikszentmihalyi, M., Beyond Boredom and Anxiety, San Francisco, CA, US: Jossey-Bass, 2000.
Dictionary by Merriam-Webster, “Bibliotherapy,” accessed December 7, 2017, https://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bibliotherapy.
Elliot, A. J. & Dweck, C. S., Handbook of Competence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2005.
Encyclopedia Britannica,“Utopia,” accessed November 15, 2017, 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utopia.
Gordin, M. D., Tilley, H., & Prakash, G., Utopia/dystopia: Conditions of Historical possibilit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0.
Jenson, J., The Adoring Audience: Fan and Popular Media, London: Routledge, 1992.
Jwa, S., “Modeling L2 Writer Voice: Discoursal Positioning in Fanfiction Writing.” Computers and Composition, 29:4(2012): 323-340.
Lipton, J. D., “Copyright and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Fanfiction,” Houston Law Review, 52:2(2014): 426-466.
McCurdy, E. C., The Pop Culture Effect: Trends in Young Adult Literature, accessed March 18, 2018, http://centralspace.ucmo.edu/handle/123456789/310.
Miller, L., “Fresh hell,” The New Yorker, accessed December 5, 2017, https://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10/06/14/fresh-hell-2.
Mitchell, D. J., “Toward a Definition of Information Therap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Eighteenth Annual Symposium on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Medical Care, (1994): 71-75.
Newman, B., “Discriminating Utopian from Dystopian Literature: Why is Walden Two Considered a Dystopia?” The Behavior Analyst, 16:2(1993), 167-75.
Oxford Dictionaries,“Behaviour,” accessed January 20, 2019, https://en.oxforddictionaries.com/definition/behaviour.
Oxford Dictionaries,“Bibliotherapy,” accessed December 7, 2017, https://en.oxforddictionaries.com/definition/bibliotherapy.
Oxford Dictionaries,“Dystopia,” accessed November 15, 2017, https://en.oxforddictionaries.com/definition/dystopia.
Oxford Dictionaries,“Fan,” accessed December 15, 2017, https://en.oxforddictionaries.com/definition/fan.
Petersson, Sara., The Hunger Games by Suzanne Collins: Entertainment or Social Criticism?, accessed December 7, 2017, https://www.lunduniversity.lu.se/lup/publication/2302969.
Pogue, D., “Amazon’s E-Book Service,” The New York Times, accessed June 30, 2018, https://www.nytimes.com/2009/03/05/technology/personaltech/05pogue-email.html.
Pogue, D., “An E-Book Reader That Just May Catch On,” The New York Times, accessed June 30, 2018, https://www.nytimes.com/2007/11/22/technology/personaltech/22pogue.html.
Purkar, N., “Dystopian Writing as a Part of Science Fiction,” The Criterion 4:5(2013), 1-4.
Reysen, S., & Lloyd, J. D., Fanship and fandom in cyber space, accessed December 9, 2017, http://www.irma-international.org/viewtitle/64762/.
Ross, C.S., “Finding without Seeking: The Information Encounter in the Context of Reading for Pleasur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35(1999): 783-99.
Serafini, F., & Blasingame, J., “The Changing Face of the Novel.” The Reading Teacher, 66:2(2012): 145-148.
Shechtman, Z., Treating Child and Adolescent Agression Through Bibliotherapy, New York: Springer, 2009.
Silverberg, L. I., “Bibliotherapy: The Therapeutic Use of Didactic and Literary Texts in Treatment,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Training.”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steopathic Association, 103:3(2003): 131-135.
Siuda, P., “In Pursuit of Pop Culture: Reception of Pop Cultur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Poland as Opposition to the Political System – Example of the Science Fiction Fandom.” European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 17:2(2014): 188-208.
Snyder, C. R., & Lopez, S. J.,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Subramaniam, M., Ahn, J., Waugh, A., Taylor, N. G., Druin, A., Fleischmann, K. R., & Walsh, G., “The Role of School Librarians in Enhancing Science Learning,” Journal of Librarianship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47:1(2015): 3–16.
Taylor, L. D., “Investigating Fans of Fictional Texts: Fan Identity Salience, Empathy, and Transportation.” Psychology of Popular Media Culture, 4:2(2015): 172-187.
Thomas, A., “Fan Fiction Online: Engagement, Critical Response and Affective Play Through Writing.” Australian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cy, 29:3(2006): 226-239.
Tutle, B., “Sales of Dystopian Novels Have Been Spiking on Amazon Since the Election,” Money, accessed March 18, 2018, http://time.com/money/4648774/trump-1984-dystopian-novel-sales-brave-new-world/.
Watt, C., “Familiarity Breeds Content in Online Fiction Creation and Consumption.” Indiana Libraries, 23:2(2004): 49-50.
Wheeler, B., “The Trump era`s top-selling dystopian novels,” BBC News, accessed December 20, 2017, http://www.bbc.com/news/magazine-38764041.
Wilson, T. D., “Human Information Behavior.”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3:2(2000): 49–56.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10515501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155014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邱炯友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Chiu, Jeong-Yeou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楊函倞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Yang, Han-Ji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楊函倞zh_TW
dc.creator (作者) Yang, Han-Jingen_US
dc.date (日期) 201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2-二月-2019 15:45:58 (UTC+8)-
dc.date.available 12-二月-2019 15:45:5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2-二月-2019 15:45:58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105155014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227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5155014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為探討反烏托邦小說迷的閱讀行為,以訪談法共計訪談23位反烏托邦小說迷,研究結論為:
一、反烏托邦小說迷的主要背景為女性讀者人數多於男性讀者;年輕讀者人數多於年長讀者;學歷普遍為大學以上;畢業科系以人文社會科系者居多;職業以大學生居多;居住地在台灣北部地區居多。
二、大多數的反烏托邦小說迷「資訊需求動機」主要為「自我覺察」;「資訊需求歷程」主要為「求學階段」開始接觸、依據自我「主觀選擇」反烏托邦小說與「偏好形式」為「紙本書」;「資訊使用方式」主要為「實體分享」反烏托邦小說與偏好「閱讀地點」主要為「家中」。
三、大多數的反烏托邦小說迷的閱讀體驗符合心流理論的「條件因素」與「體驗階段」。
四、大多數的反烏托邦小說迷的閱讀感受經歷書目療法理論的「認同」、「淨化」與「領悟」三階段。

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的建議為:
一、圖書館:縮短城鄉差距、媒合二手書交易、舉辦讀書會。
二、出版商:培養本土作者、加強小說與其他文本、非文本的串連、小說外觀設計需輕巧、推廣閱讀電子書與聆聽有聲書。
三、作者:嘗試不同角色定位之設定、以讀者視角舖陳內容之設計。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ading behavior of dystopian fiction fans. In this study, the researcher interviewed 23 dystopian fiction fans by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are:
1. The main background of dystopian fiction fans are more female readers than male readers; the number of young readers is more than older readers; the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of the readers are generally above the university; the graduate departments of the readers are mostly in the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he occupations of the readers are mostly college students; the readers live mostly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aiwan.
2. The “information demand motivation” of most dystopian fiction fans are mainly “self-awareness”; the “information demand process” of most dystopian fiction fans are mainly starting reading in “school stage”, based on “subjective choice” to choose the dystopian fiction and “preference form” are “paper book”; the “information usage” of most dystopian fiction fans are mainly for “entity sharing” and the preference for “reading places” are mainly “home”.
3. The reading experience of most dystopian fiction fans conform to the “conditional factors” and “subjective experience” of Flow Theory.
4. The reading perceptions of most dystopian fiction fans have gone through three stages of “Identification”, “Catharsis” and “Insight” of Bibliotherapy.

The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1. Libraries: Narrow down the urban-rural disparity, run a second hand book trade mediation system, hold a reading club.
2. Publishers: Train the local authors, strengthen the connection of fictions with other texts and non-texts, the books need to be lightweight and small, boost the interest of e-books reading and audio books listening.
3. Authors: Try different role targeting settings, design the content from the reader`s point of view.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四節 名詞解釋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反烏托邦小說與相關研究 11
第二節 迷效應與相關研究 20
第三節 閱讀行為與相關研究 2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9
第一節 研究方法 4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0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設計 52
第四節 研究實施步驟 56
第五節 研究實施與資料處理 5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63
第一節 反烏托邦小說迷的背景 63
第二節 反烏托邦小說迷的閱讀特質 72
第三節 反烏托邦小說迷的閱讀體驗 111
第四節 反烏托邦小說迷的閱讀感受 135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16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61
第二節 政策建議 169
第三節 研究建議 176
參考書目 177
附錄一、訪談大綱 191
附錄二、閱讀清單 193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155014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反烏托邦小說迷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資訊行為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心流理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書目療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Dystopian fiction fan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Information behavior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Flow theor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Bibliotherapyen_US
dc.title (題名) 反烏托邦小說迷閱讀行為研究:以《飢餓遊戲》讀者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An Exploration of the Reading Behavior of Dystopian Fiction Fans: A Case Study of the readers of The Hunger Games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
方郁絹。「電視劇文本之外:副文本建構與迷群反思」。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2016。
王佳葳。「療癒性繪本創作─以「斷捨離」實踐哲學為概念之創作論述」。碩士論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多媒體設計系數位內容創意產業碩士班,2016。
王姿元。「高中職圖書館施行發展性書目療法服務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2012。
王慧玲。「瑪格麗特.愛特伍德反烏托邦小說《女僕的故事》中的性別政治:女性的壓迫與抵抗」。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研究所,2004。
江瑋珉。「發展性書目療法應用於國中中輟高關懷學生之研究─以嘉義市某國中資源式中介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2016。
何冠驥。「浪漫的反烏托邦式的「成長小說」-論張賢亮的綠化樹》與《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外文學20卷6期(1991年11月):26-50。
何美儀。「藝術電影迷資訊行為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碩士班,2012。
吳思慧。「漫畫迷閱讀特質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08。
吳秋燕。「推理小說愛好者的閱讀選擇與資訊交換行為」。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16。
呂振豪。「布袋戲迷群產品特性偏好對其購買意願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經營管理碩士班,2016。
李世淳。「輕小說讀者閱讀行為模式之研究–兼論租借損益問題」。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碩士班,2012。
李宜玲。「資優女高中生之情緒療癒研究−發展性繪本書目療法之應用」。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13。
李承靜。「探究繪本團體對身體意象不滿意女大學生之效果」。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2016。
李美蘭。「論瑪格麗特.愛特伍德女性反烏托邦小說《女僕的故事》中的宰制與顛覆」。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1999。
李珮寧。「探討涉入程度與網路書評對偏好穩定性的影響:以奇幻小說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12。
周芷綺。「成人繪本閱讀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10。
周昱伶。「華流偶像的日本30代女性迷群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2011。
周婉菱。「鄉土劇不鄉土?-《天下父母心》邊拍邊播的產製策略和網路迷群文化」。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2011。
林文婷。「追星族的新人:少女時代男性迷群的消費與認同」。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2011。
林韋華。「宮崎駿數位迷群活動之分析」。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新媒體暨傳播管理學系碩士班,2017。
林敏瑜。「以馬克思思想討論《飢餓遊戲三部曲》的惡托邦現象」。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兒文所,2016。
林惠燕。「歐菲德在基列國的奮鬥求生:瑪格麗特.艾特伍的反烏托邦小說-《使女的故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2008。
邱音潔。「繪本教學影響國小四年級學生情緒智力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2017。
南方朔。「一九八四的夢魘:從烏托邦到反烏托邦」,中國論壇17卷6期(1983年12月):14-19。
姚騰傑。「《來自新世界》的烏托邦論述」。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博士班,2017。
柯宜伶。「家長對兒童閱讀繪本之態度分析」。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碩士班,2016。
柯景騰。「網路虛擬自我的集體建構----台灣BBS網路小說社群與其迷文化」。碩士論文,東海大學社會學系,2005。
洪新柔。「大學圖書館發展性書目療法服務需求之研究─以國立臺灣大學大學部學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09。
孫聖昕。「繪本對高中職學生之情緒療癒效用研究─以遭遇自我認同情緒困擾者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15。
徐凱雯。「迷群心中的暖陽-日本正太系偶像之認同與療癒感」。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傳播學系碩士班,2011。
徐景岳。「從繪本閱讀族群解析看公共圖書館繪本閱讀推廣」。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08。
徐韻婷。「社群媒體與音樂消費:以K-Pop迷群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2014。
張艾茄。「星馬地區台灣本土劇讚嘸讚?從媒體全球在地化、文化認同至迷群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2012。
張振鴻。「濱崎•步•一樣的偶像-日本流行音樂迷群之偶像認同與消費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2012。
張婕妤。「愉悅閱讀過程中的正面情緒─以臺灣女性閱讀BL作品所得之「療癒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15。
張敏娟。「蘇珊.柯林斯少年小說《地底王國》和《飢餓遊戲》之探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中國文學碩士在職專班,2017。
張淑華。「我國公共圖書館讀者諮詢顧問服務需求之研究-以小說之成人讀者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06。
張凱華。「品牌迷群之情感依附:以霹靂布袋戲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2010。
張惠娟。「反烏托邦文學的諧擬特質」,中外文學17卷8期(1989年1月):131-146。
張簡碧芬。「小說閱讀對大學生之情緒療癒效用分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10。
郭晉榕。「赫胥黎《美麗新世界》與歐威爾《1984》中本真生活之追尋」。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研究所,2008。
陳佩鈺。「台灣韓流偶像迷群對應援文化的實踐與認同」。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2013。
陳宜琦。「奇幻小說迷閱讀行為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09。
陳旼旼。「身體的論述:從生態女性主義角度探討愛特伍的兩本反烏托邦小說」。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研究所,2014。
陳冠華。「網路使用者閱讀行為之研究:以紙本式及電子式小說文本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2002。
陳冠雯。「點讀筆支援紙本繪本閱讀對於兒童閱讀動機、情緒、注意力與理解成效之影響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2014。
陳姿均。「兒童繪本網站使用性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10。
陳柏廷。「碩士生電子期刊閱讀行為之研究 -以天主教輔仁大學為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碩士班,2015。
陳倩兒。「《聖經》對基督徒之情緒療癒效用探析-以臺大學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16。
陳書梅。「書目療法、公共圖書館與青少年之療癒閱讀」,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6卷1期(2010年1月):11-18。
陳書梅。「閱讀與情緒療癒--淺談書目療法」,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20期(2008年12月):4-9。
陳書梅。從沉鬱到淡定:大學生情緒療癒繪本解題書目。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2014。
陳揚青。「網路同人小說中的迷文化-以鮮文學網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2015。
陶詠霈。「迷群人際溝通意義與實踐的探討─以周星馳電影迷為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研究所,2010。
曾亞竹。「書目療法對國小五年級霸凌學童同理心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碩士班,2012。
程書珍。「公共圖書館發展性兒童書目療法服務需求之研究—以臺北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09。
黃于齡。「赫胥黎教育理念探究-由《美麗新世界》出發」。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2009。
黃士軒。「影視作品的情緒療癒效用研究──以臺北市之男性街友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15。
黃玉萱。「「一點暗,一點亮,一點愛」— 反網路霸凌繪本創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2017。
黃佳筠。「幻想的實現或破滅? 少女漫畫迷對漫畫改編偶像劇認同與區辨歷程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研究所,2010。
楊世全。「BL搖滾音樂劇《新社員》迷的二次創作現象」。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2017。
楊曉菁。「台灣BL衍生「迷」探索」。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2006。
葉一蕾。「青少年輕小說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研究-以新北市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2016。
葉原榮。「王子的國度:台灣BL(Boy’s Love)漫畫迷的行為特質與愉悅經驗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2010。
葉瑋妮。「電影對失戀大學生之情緒療癒效用分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11。
廖育萱。「「紓解害怕」之圖畫書表現形式分析與創作應用」。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2017。
廖重榮。「迷群商品消費動機與意義研究—以霹靂布袋戲迷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行銷管理研究所,2008。
維基百科。「批踢踢」。檢索於2017年12月22日,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9%B9%E8%B8%A2%E8%B8%A2。
趙佳惠。「露薏絲.勞瑞《理想國四部曲》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國語文教學碩士班,2016。
劉欣欣。「反烏托邦小說熱潮襲台 《飢餓遊戲》狂賣20萬套」。蘋果日報。檢索於2017年12月20日,https://tw.lifestyle.appledaily.com/daily/20120331/34126407/。
劉欣欣。「科幻小說成長8成 青少年愛反烏托邦」。蘋果日報。檢索於2018年3月10日,https://tw.appledaily.com/lifestyle/daily/20140803/35997318。
蔡育涵。「以德勒茲與瓜達西閱讀蘇珊.柯林斯的《飢餓遊戲》三部曲的反抗主題」。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2015。
蔡孟君。「《超級名模生死鬥》及在地迷群:時尚敢曝式的身體、性╱別操演」。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2013。
蔡瑋婷。「蘇珊.柯林斯《飢餓遊戲》中的擬像、異質空間及性別展演」。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外國文學與語言學碩士班,2012。
鄧佩雯。「偶像耽美同人閱讀與創作行為之研究─以韓國男子偶像團體迷群為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新聞學研究所(含碩專班),2015。
鄧梅。「淡定良方:繪本融入親密之旅對故事志工情緒教育訓練之探討」。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碩士在職專班,2017。
鄭安琦。「夢魘抑或希望?露薏絲‧勞瑞的《記憶傳授人》與青少年反烏托邦文學」。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研究所,2013。
盧宜辰。「我國公共圖書館施行兒童書目療法服務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05。
賴怡君。「書目療法對國小二年級學童情緒智能認知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碩士班,2016。
謝燕惠。「讀書治療法對父母離婚新住民學童自我概念影響之個案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研究所,2016。
韓立。「反烏托邦文學:紀念 <一九八四>」,新書月刊5期(1984年2月):12-15。
魏曉婷。「國小高年級生非互動式英語電子繪本閱讀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11。
羅綉靜。「有聲觸覺繪本在視障生情緒詞彙學習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2016。
蘇慧堅。「小說閱讀沉迷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出版事業管理研究所,2004。

二、英文
Afolayan, J. A., “Documentary Perspective of Bibliotherapy in Education.” Reading Horizons, 33(1992): 137-148.
Alter, A., “The Weird World of Fan Fictio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ccessed December 11, 2017, https://www.wsj.com/articles/SB10001424052702303734204577464411825970488.
Alter, A., “Uneasy About the Future, Readers Turn to Dystopian Classics,” The New York Times, accessed December 20, 2017, https://www.nytimes.com/2017/01/27/business/media/dystopian-classics-1984-animal-farm-the-handmaids-tale.html.
Babaee, R., Singh, H. K. J., Zhicheng, Z. & Haiqing, Z., “Critical Review on the Idea of Utopia.” Review of European Studies, 7:11(2015): 64-76.
Black, R. W., Adolescents and Online Fan Fiction, New York: Peter Lang, 2008.
Broussard R., & Doty P.,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Fiction and Information Behavior.” Proceeding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3:1(2016): 1-0.
Case, D.O., Looking for Information: A Survey of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Seeking, Needs, and Behavior, San Diego, CA: Academic Press, 2002.
Cole, J. Y., “One Book Projects Grow in Popularity,” Library of Congress Information Bulletin, accessed March 15, 2018, https://www.loc.gov/loc/lcib/0601/cfb.html.
Cornett, C. E., & Cornett, C. F., Bibliotherapy: The Right Book at the Right Time, accessed December 5, 2017, https://eric.ed.gov/?id=ED192380.
Csikszentmihalyi, M., Beyond Boredom and Anxiety, San Francisco, CA, US: Jossey-Bass, 2000.
Dictionary by Merriam-Webster, “Bibliotherapy,” accessed December 7, 2017, https://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bibliotherapy.
Elliot, A. J. & Dweck, C. S., Handbook of Competence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2005.
Encyclopedia Britannica,“Utopia,” accessed November 15, 2017, 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utopia.
Gordin, M. D., Tilley, H., & Prakash, G., Utopia/dystopia: Conditions of Historical possibilit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0.
Jenson, J., The Adoring Audience: Fan and Popular Media, London: Routledge, 1992.
Jwa, S., “Modeling L2 Writer Voice: Discoursal Positioning in Fanfiction Writing.” Computers and Composition, 29:4(2012): 323-340.
Lipton, J. D., “Copyright and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Fanfiction,” Houston Law Review, 52:2(2014): 426-466.
McCurdy, E. C., The Pop Culture Effect: Trends in Young Adult Literature, accessed March 18, 2018, http://centralspace.ucmo.edu/handle/123456789/310.
Miller, L., “Fresh hell,” The New Yorker, accessed December 5, 2017, https://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10/06/14/fresh-hell-2.
Mitchell, D. J., “Toward a Definition of Information Therap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Eighteenth Annual Symposium on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Medical Care, (1994): 71-75.
Newman, B., “Discriminating Utopian from Dystopian Literature: Why is Walden Two Considered a Dystopia?” The Behavior Analyst, 16:2(1993), 167-75.
Oxford Dictionaries,“Behaviour,” accessed January 20, 2019, https://en.oxforddictionaries.com/definition/behaviour.
Oxford Dictionaries,“Bibliotherapy,” accessed December 7, 2017, https://en.oxforddictionaries.com/definition/bibliotherapy.
Oxford Dictionaries,“Dystopia,” accessed November 15, 2017, https://en.oxforddictionaries.com/definition/dystopia.
Oxford Dictionaries,“Fan,” accessed December 15, 2017, https://en.oxforddictionaries.com/definition/fan.
Petersson, Sara., The Hunger Games by Suzanne Collins: Entertainment or Social Criticism?, accessed December 7, 2017, https://www.lunduniversity.lu.se/lup/publication/2302969.
Pogue, D., “Amazon’s E-Book Service,” The New York Times, accessed June 30, 2018, https://www.nytimes.com/2009/03/05/technology/personaltech/05pogue-email.html.
Pogue, D., “An E-Book Reader That Just May Catch On,” The New York Times, accessed June 30, 2018, https://www.nytimes.com/2007/11/22/technology/personaltech/22pogue.html.
Purkar, N., “Dystopian Writing as a Part of Science Fiction,” The Criterion 4:5(2013), 1-4.
Reysen, S., & Lloyd, J. D., Fanship and fandom in cyber space, accessed December 9, 2017, http://www.irma-international.org/viewtitle/64762/.
Ross, C.S., “Finding without Seeking: The Information Encounter in the Context of Reading for Pleasur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35(1999): 783-99.
Serafini, F., & Blasingame, J., “The Changing Face of the Novel.” The Reading Teacher, 66:2(2012): 145-148.
Shechtman, Z., Treating Child and Adolescent Agression Through Bibliotherapy, New York: Springer, 2009.
Silverberg, L. I., “Bibliotherapy: The Therapeutic Use of Didactic and Literary Texts in Treatment,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Training.”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steopathic Association, 103:3(2003): 131-135.
Siuda, P., “In Pursuit of Pop Culture: Reception of Pop Cultur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Poland as Opposition to the Political System – Example of the Science Fiction Fandom.” European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 17:2(2014): 188-208.
Snyder, C. R., & Lopez, S. J.,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Subramaniam, M., Ahn, J., Waugh, A., Taylor, N. G., Druin, A., Fleischmann, K. R., & Walsh, G., “The Role of School Librarians in Enhancing Science Learning,” Journal of Librarianship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47:1(2015): 3–16.
Taylor, L. D., “Investigating Fans of Fictional Texts: Fan Identity Salience, Empathy, and Transportation.” Psychology of Popular Media Culture, 4:2(2015): 172-187.
Thomas, A., “Fan Fiction Online: Engagement, Critical Response and Affective Play Through Writing.” Australian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cy, 29:3(2006): 226-239.
Tutle, B., “Sales of Dystopian Novels Have Been Spiking on Amazon Since the Election,” Money, accessed March 18, 2018, http://time.com/money/4648774/trump-1984-dystopian-novel-sales-brave-new-world/.
Watt, C., “Familiarity Breeds Content in Online Fiction Creation and Consumption.” Indiana Libraries, 23:2(2004): 49-50.
Wheeler, B., “The Trump era`s top-selling dystopian novels,” BBC News, accessed December 20, 2017, http://www.bbc.com/news/magazine-38764041.
Wilson, T. D., “Human Information Behavior.”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3:2(2000): 49–56.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THE.NCCU.LIAS.001.2019.A01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