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林秀雄<br>許政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楊宛萱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Yang, Wang-Hsuan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楊宛萱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Yang, Wang-Hsuan | en_US |
dc.date (日期) | 2019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7-Aug-2019 16:39:51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7-Aug-2019 16:39:51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7-Aug-2019 16:39:51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G1056510281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4894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法律學系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105651028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隨著司法院大法官做出釋字第771號解釋,有關繼承回復請求權之爭議又再度進入人們的視野,然不僅釋字第771號解釋之重點——繼承回復請求權與物上返還請求權間關係為何之爭議,繼承回復請求權此一制度於其性質、訴訟性質、行使之效力及效果等,學說及實務上均有許多討論,且此些爭論並非僅為學理上之紙上談兵,於實際運用上亦與人民之權利義務關係具重大影響,本文透過實務案例之探討與學說見解之剖析,就各個爭議逐一討論,希望得幫助解決爭論。再者,縱無繼承回復請求權此一制度,真正繼承人之遺產遭他人占有,其亦可行使個別返還請求權以為救濟,若行使個別請求權之結果不能令人滿意,可否由修正個別請求權之方式以達成目的?本文擬分析行使繼承回復請求權與行使物上返還請求權差異之處,以討論此項問題,並提出淺見討論繼承回復請求權之存廢,以期終結此繼承回復請求權此一制度所生之無數爭議。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第一章 緒論 1第一節 問題之提出 1第二節 研究方法 1第三節 研究架構 2第二章 繼承回復請求權之比較法觀察及立法目的 5第一節 繼承回復請求權比較法之觀察 5第一項 羅馬法 5第二項 德國法 7第三項 瑞士法 9第四項 日本法 11第二節 繼承回復請求權之立法目的 13第一項 日本之立法理由 13第二項 我國之立法理由 15第三項 小結 16第三章 繼承回復請求權及其訴訟之性質 17第一節 繼承回復請求權之性質 17第一項 訴權說 17第二項 形成權說 19第三項 集合權說 21第四項 請求確認並給付說 22第五項 獨立權說 24第六項 本文見解—獨立權說 24第二節 繼承回復訴訟之性質 25第一項 形成訴訟說 25第二項 確認兼給付訴訟說 25第三項 給付訴訟說 26第四項 各說之檢討 26第四章 繼承回復請求權與物上返還請求權間之關係 29第一節 外國法之觀點 29第二節 我國學者之見解 30第一項 二者無競合存在 30第二項 法條競合說 31第三項 時效相互影響說 32第四項 自由競合說 33第三節 評析 34第四節 小結 35第五章 繼承回復請求權於實務上之演進過程 37第一節 概論 37第二節 案例介紹——以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1671號判決為例 37第三節 37年院解字第 3997 號解釋、最高法院40年台上字第730號判例 39第四節 最高法院53年台上字第592號判例 42第五節 司法院釋字第437號解釋 44第六節 司法院釋字第771號解釋 46第七節 後續實務見解 53第八節 小結 53第六章 繼承回復請求權之行使及其效力 55第一節 前言 55第二節 繼承回復請求權於實體法上之探討 55第一項 繼承回復請求權之要件 55第一款 繼承回復請求權之當事人 55一、請求權利人 55二、請求相對人 58三、小結 64第二款 繼承權遭侵害 65第三款 繼承權遭侵害之時點 65第二項 行使繼承回復請求權之效力 68第一款 當事人間之效力 68一、行使繼承回復請求權之返還範圍 68二、費用償還請求 70第二款 對於第三人之關係 71一、將繼承財產讓與第三人 71二、被繼承人之債務人對表見繼承人清償 73第三項 繼承回復請求權與取得時效之關係 74第一款 前言—繼承回復請求權罹於時效前遺產占有人得否依取得時效之規定取得繼承財產 74第二款 否定說 74第三款 肯定說 75第四款 本文見解 76第四項 繼承回復請求權之短期時效 78第一款 「十年」之性質 78第二款 時效之進行 81第三款 繼承回復請求權罹於時效後之效果 81第四款 「十年」時效起算點之不當 82第五項 繼承回復請求權之拋棄 83第一款 繼承回復請求權得否拋棄 83第二款 拋棄繼承回復請求權之效果 84第三節 繼承回復請求權於訴訟法上之探討 87第一項 訴訟上管轄法院之確定及審理程序 87第一款 管轄法院之確定 87第二款 審理程序 88第三款 小結 90第二項 訴之聲明 91第一款 是否需列舉被侵害之財產 91第二款 真正繼承人若無法確切知悉被占有之遺產而無法列舉 93第三款 可能之解決方法 93第四款 對解決方法之質疑 95第五款 評析 95第六款 小結 97第三項 繼承回復請求權之舉證責任98第一款 舉證責任之基本法則 98第二款 所有物返還請求權之舉證責任 99第三款 繼承回復請求權之舉證責任分配 100第四款 物上返還請求權與繼承回復請求權舉證責任之比較 101第五款 小結103第四項 繼承回復訴訟之既判力 104第一款 主觀範圍 104第二款 客觀範圍 104第七章 繼承回復請求權修正草案之檢討 109第一節 行使繼承回復請求權之前提要件 109第二節 繼承回復請求權之性質 110第三節 請求返還遺產之範圍 111第四節 繼承回復請求權之消滅時效 112第五節 繼承回復請求權與所有權取得時效之關係 113第六節 小結 115第八章 結論 117一、繼承回復請求相關爭議 117二、繼承回復請求之立法建議 118參考文獻 123 | zh_TW |
dc.format.extent | 4702793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56510281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繼承回復請求權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釋字第437號解釋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釋字第771號解釋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繼承回復請求權爭議問題之研究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無 | en_US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參考文獻壹、中文部分(依作者姓氏筆劃順序排列)一、書籍1、王澤鑑,債法原理(二)不當得利,增訂新版, 2009年7月。2、史尚寬,繼承法論,1971年12月。3、李宜琛,現行繼承法論,台3版,1971年。4、邱聯恭,口述民事訴訟法講義(二),2012年。5、林秀雄,繼承法講義,8版,2019年2月。6、姜世明,民事訴訟法(上冊),3版,2014年9月。7、姜世明,民事訴訟法(下冊),3版,2015年2月。8、姜世明,舉證責任與證明度,4版,2016年1月。9、施啟揚,民法總則,8版,2009年8月。10、胡長清,中國民法繼承論,2版,1966年5月。11、奚樹基,繼承法,3版,1978年2月。12、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上),修訂7版,2010年5月。13、陳棋炎,民法繼承,5版,1973年。14、陳棋炎、郭振恭、黃宗樂,民法繼承新論,修訂10版,2016年3月。15、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財團法人台大法學基金會,德國民法(下)—親屬編、繼承編,2016年10月。16、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硏究所,瑞士民法,1967年7月。17、張登科,強制執行法,2007年9月。18、鄭冠宇,民法物權,4版,2014年9月。19、許澍林,繼承法新論,2008年2月20、戴炎輝,中國繼承法,6版,1973年。21、戴炎輝、戴東雄,中國繼承法,16版,2001年7月。22、戴炎輝、戴東雄、戴瑀如,繼承法,17版,2013年2月。23、戴東雄、劉得寬,民法親屬與繼承,2版,1996年。24、戴東雄,民法系列—繼承,2006年。25、戴東雄,繼承法實例解說,2003年。26、謝在全,民法物權論(下),4版,2007年6月。27、羅鼎,民法繼承論,1版,1956年1月。二、專書論文1、王澤鑑,契約責任與侵權責任之競合,載: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一冊),頁395-412,2009年12月。2、林秀雄,論繼承回復請求權之性質,載:家族法論集(三),頁318-349,1995年10月。3、林秀雄,繼承回復請求權修正草案之檢討——與民法物權編之交錯,載:物權與民事法新思維——司法院謝前副院長在全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頁41-51,2014年1月。4、吳煜宗,繼承回復請求權,載:民法親屬繼承實例問題分析,頁324,2003年9月。5、陳棋炎,論吾國民法上之繼承回復請求權,載:親屬、繼承法基本問題,頁299-335,1976年2月。6、陳棋炎,繼承權被侵害,是否僅限於繼承開始時,已有被侵害事實存在者始可?載:親屬、繼承法判例判決之研究,頁565-578,1980年7月。7、郭振恭,繼承回復請求權問題之探討,載:自由・責任・法——蘇俊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頁491-509,2005年8月。8、廖國器,民法身分法,載:二〇〇三年學界回顧,頁91-92,2004年8月。9、魏大喨,繼承回復請求權之理論爭點,載:林秀雄,民法親屬繼承爭議問題研究,頁200-211,2000年。10、魏大喨,繼承回復請求權與物上請求權之規範競合論,載:家族法新課題:陳公棋炎先生九十晉五冥壽紀念文集,頁329-349,2017年1月。三、期刊論文1、王富仙,繼承回復請求權相關爭議問題之探討(上),環球法學論壇,第2期,2007年4月,頁38-56。2、王富仙,繼承回復請求權相關爭議問題之探討(下),環球法學論壇,第3期,2007年10月,頁1-15。3、史尚寬,繼承回復請求權之研究,法學叢刊,第10卷第2期,1965年4月,頁3-20。4、朱柏松,論繼承回復請求權與物上返還請求權之關係—最高法院民國九十年度台上字第四六四號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2期,2003年1月,頁54-75。5、吳煜宗,繼承回復請求權之行使—九十七年度台上字第二八一號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9期,2003年9月,頁63-70。6、林秀雄,繼承回復請求權罹於消滅時效之效力,軍法專刊,第32卷第2期,1987年2月,頁12-17。7、林秀雄,論繼承回復請求權之性質,政大法學評論,第49期,1993年12月,頁67-84。8、林秀雄,繼承回復請求權與物上返還請求權之關係,月旦法學雜誌,第4期,1995年8月,頁46-47。9、林秀雄,繼承回復請求權十年消滅期間之性質,月旦法學雜誌,第24期,1997年5月,頁46-47。10、林秀雄,繼承回復請求權與動產所有權取得時效,月旦法學雜誌,第42期,1998年11月,頁14 -15。11、林秀雄,繼承權被侵害之意義及時點,月旦法學雜誌,第47期,1999年4月,頁8-9。12、林秀雄,繼承回復請求權之拋棄,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2期,2000年7月,頁125 -129。13、林秀雄,繼承回復請求權相關實務見解之研究,輔仁法學,第23期,2002年6月,頁153-176。14、林秀雄,特留分扣減權與繼承回復請求權之消滅──評析最高法院一○三年度台上字第八八○號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42期,2015年12月,頁15-22。15、林秀雄,繼承回復請求權與遺產酌給請求權修正草案之評析,月旦法學教室,第173期,2017年3月,頁27-38。16、林水鎮,繼承回復請求權之研究,軍法專刊,第30卷第3期,1984年3月,頁18-22。17、姜世明,民事訴訟法講座系列6——所有物返還請求權之舉證責任分配,法學講座,2003年7月,頁63-72。18、翁毓琦,物上請求權之消滅時效,月旦法學教室,第196期,2019年2月,頁148-150。19、陳棋炎,論我國民法上之繼承回復請求權,法學叢刊,第11期,1958年7月,頁81-99。20、黃宗樂,論繼承回復請求權,輔仁法學,第18期,1999年6月,頁183-221。21、黃茂榮,侵害繼承權或侵害繼承之財產,植根雜誌,第18卷第11期,2002年11月,頁19-40。22、黃詩淳,共同繼承人間的特留分扣減與繼承回復請求/最高院103台上880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第262期,2014年12月,頁185-188。23、黃詩淳,繼承回復請求權之解釋適用,台灣法學雜誌,第285期,2015年12月,頁207-212。24、郭欽銘,論繼承回復請求權之性質,軍法專刊,第54卷第5期,1999年5月,頁32-38。25、郭振恭,拋棄繼承之無效與繼承回復請求權之行使─評最高法院八十九年度台上字第五九五號民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70期,2001年3月,頁186-191。26、曾品傑,繼承回復請求權——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1671號判決,裁判解讀:民事法,第2015卷第2期,2015年2月,頁1-2。27、曾品傑,繼承回復請求權——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2125號判決,裁判解讀:民事法,第2016卷第5期,2016年5月,頁1-2。28、曾品傑;鄧羽秢,繼承回復請求權——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954號判決,裁判解讀:民事法,第2017卷第12期,2017年12月,頁1-2。29、劉得寬,繼承回復請求權之基本問題,軍法專刊,第26卷第7期,1980年7月,頁10-16。30、戴東雄,民法第1146條有關繼承回復請求權之規定應何去何從--從法務部修正草案暨德國立法例談起,法令月刊,第68卷第3期,2017年3月,頁383-413。31、戴東雄,繼承回復請求權,法學叢刊,第105期,1982年3月,頁37-49。32、魏大喨,繼承回復請求權與物權請求權之關係─兼評最高法院五三年臺上五九二號判例,軍法專刊,第30卷第3期,1984年3月,頁23-26。33、魏大喨,論繼承回復請求權之性質,軍法專刊,第30卷第11期,1984年11月,頁21-31。四、學位論文:1、方士翌,繼承回復請求權之研究,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郭振恭指導,2009年。2、邱南英,繼承回復請求權之性質,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秀雄指導,1994年。3、林永祥,繼承回復請求權之定位,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戴東雄指導,1993年。4、許恆輔,繼承回復請求權之再定位,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林秀雄指導,2005年。5、魏大喨,繼承回復請求權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黃宗樂指導,1982年。貳、外文部分1、中川淳,相続法逐条解説(上卷),初版,1997年8月。2、半田吉信;鹿野菜穗子;佐藤啓子;青竹美佳,ハイブリッド民法 5 家族法,初版,2006年11月。 | zh_TW |
dc.identifier.doi (DOI) | 10.6814/NCCU201900454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