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江玉林 | zh_TW |
dc.contributor.advisor | Chiang, Yu-Lin | en_US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楊趙睿君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Yang, Zhao-Ruei-Chun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楊趙睿君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Yang, Zhao-Ruei-Chun | en_US |
dc.date (日期) | 2019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7-Aug-2019 16:41:32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7-Aug-2019 16:41:32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7-Aug-2019 16:41:32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G0104961066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4902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104961066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臺灣法制史,有自國民政府來台後之法制研究,為了發展適合我國國情的法律制度,有學者建議可從研究法制史開始著手。了解過去可以借鑑之處,才有機會能夠開創未來。臺灣歷史,歷經自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清領時期、日治時期、國民政府時期等,尚能留有文字紀錄的歷史。臺灣的歷史,就從幾百年前開始嗎?臺灣的法律,又可以從何時開始計算?筆者身為臺灣花蓮的阿美族,即現今臺灣官方認定的原住民族十六族之一,對於學者口中的臺灣法制史感到困惑,亦對於自身模糊的族群歷史感到陌生而遙遠。在沒有文字紀錄之前,原住民部落過往的社會組織、法制規範是如何順暢運作長達千年之久,引發筆者的好奇,在心中遂有了想要探尋的念頭。本文試著想像,有無可能,透過瞭解對鄒族人最重要的建築,即男子聚會所庫巴(kuba),以及經由對鄒族族群規訓的爬梳與理解,試著瞭解一個存在於臺灣這座島嶼已久的人們,在沒有法律文字之前,這群鄒族人究竟是怎麼生活著?在歷經時間的源源流長與生活環境的激烈變化之下,如何能仍保有自身的傳統體制、生活型態與文化?而這些觀察,能否做為我們瞭解法究竟為何,法又是如何影響著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生活周遭的世界?再者,當代法律與部落傳統的慣習衝突不斷,同是生活在這塊島嶼上的人們,是否可以透過對彼此更多的瞭解,進而化解或是緩和多元價值下的歧見?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第一章 前言 1第一節 問題意識 1第二節 研究方法 5第三節 論文架構 6第二章 日治時期鄒族的慣習調查 8第一節 鄒族歷史沿革、地理分布與人口 9第二節 不成文的社會制度 12第三節 慣習制度 16第三章 男子聚會所庫巴介紹 40第一節 庫巴的主要建築結構與意義 40第二節 庫巴相關的儀式、神祇與內涵 46第四章 庫巴對鄒族社會的意義與作用 53第一節 庫巴與鄒族的牽絆 53第二節 庫巴的過去與現況 56第三節 活動場所功能-往昔的庫巴 58第五章 結論 62參考文獻 65 | zh_TW |
dc.format.extent | 2970038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961066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鄒族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規訓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庫巴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Tsou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Discipline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Kuba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鄒族的族群規訓與聚會所庫巴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Tsou’s ethnic group discipline and Men’s party(kuba) | en_US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參考文獻專書1. 王嵩山,《過去就是現在:當代阿里山鄒族文化形成的社會建構》,2003年。2. 王嵩山《鄒族》,三民書局,2004年。3. 王嵩山,《阿里山鄒族的社會與宗教生活》,稻香出版社,1995年。4. 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台灣鄒族的風土神話》,臺原出版,1993年。5. 林曜同主編,原著:《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蕃族調查報告書(第三冊)鄒族阿里山蕃四社蕃簡仔霧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出版,2015年。6. 依憂樹‧博伊哲努(浦忠勇),《台灣鄒族生活智慧》,常民文化出版,1997年。7. 浦忠成;浦忠勇,《曹(鄒)族物質文化調查與研究變遷與持續》,原民會,1997年。8. 許雅芬等撰文,《與山海共舞原住民》,秋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02年。9. 莊世瑩、張振松,《回家‧回部落》,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出版,2014年。10. 葉春榮主編,原著:《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四卷)鄒族》,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出版,2001年。11. 達西烏拉灣·畢馬,《台灣的原住民-鄒族》,臺原出版社,2003年。專書論文1. 江玉林,〈法律與公共衛生-反思食品安全管制上的法律、科學論述〉,載:《臺灣法制導論》,頁515-531,2018年。期刊1. 浦忠勇、闕河嘉,〈當代鄒族戰祭的意義-一個後殖民的解讀〉,臺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第1卷第4期,頁73-97,2011。2. 雅柏甦詠‧ 博伊哲努、楊曉珞,〈文明社會的野蠻誡命—從嘉義地方法院九十二年度簡上字第一五一號判決談鄒族傳統財產權〉,《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第5卷第3期,頁121-156,2012年/秋季號。3. 龐凱駿,〈庫巴鄒族文化核心〉,《原住民族季刊》,頁51-54,2003年/冬季號。4. 關華山,〈阿里山鄒族男子會所Kuba的重構與變遷〉,臺灣史研究,第十三卷第一期,頁149-218,2006年。5. 關華山,〈傳統kuba的樣貌、意義再論與「鄒族文化自然中心的營運」〉,臺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第三卷第一期,頁31-46,2013年/秋季號。 | zh_TW |
dc.identifier.doi (DOI) | 10.6814/NCCU201900223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