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台灣廟祀中的虎信仰研究
The Tigers in the Temple of Cults in Taiwan
作者 張凱鈞
Chang, Kai-Chung
貢獻者 林敬智
張凱鈞
Chang, Kai-Chung
關鍵詞 虎爺
黑虎將軍
下壇將軍
西白虎
虎煞
日期 2019
上傳時間 5-九月-2019 16:01:09 (UTC+8)
摘要   在台灣漢民文化中,虎是種倍受重視又正反形象兼具的角色,在各種建築、用具、習俗、儀式中都有重要地位,也因此頻繁地出現在台灣的廟宇和宗教活動之中。
  本文探討漢人廟祀空間內的虎形象,舉凡廟宇中的虎相關神明(虎神、以虎為坐騎之神、以虎為標誌之神)、與虎相關的器具、廟宇建築體中的虎,乃至信仰活動如祭解、敕水禁壇、安龍送虎、普度、迎神與遶境等場合所出現的虎神、虎煞。藉由經典文獻、廟宇空間、宗教儀式三者分析「虎」在漢人信仰(道教與民間信仰)中的意涵。除了比較虎在不同場合中具有的不同意義、探討其正邪兼具的緣由和脈絡,也歸納虎類神靈在宗教信仰中的特質和定位。
參考文獻 一、古籍
1.(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81年。
2.(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李學勤主編;龔亢雲整理。《禮記正義》。台北:台灣古籍,2001年。
3.(東晉)郭璞、(清)郝懿行。《山海經》。台北:台灣古籍,1997年。
4.(晉)葛洪原著;顧久譯注。《抱朴子內篇 》。臺北:台灣古籍,2005年。
5.(唐)孔穎達著。《禮記正義 》。北京:北京大學,2014年。
6.(宋)朱熹。《周易本義》。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7年。
7.(清)朱彬撰;沈文倬、水渭松校點。《禮記訓纂》。杭州:浙江大學,2010年。
8.干寶原著、黃滌明譯注。《搜神記》。台北:台灣古籍,1997年。
9.王充。《論衡》。臺北:世界,1955年。
10.佚名撰。《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台北:聯經,1980年。
11.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12.宗懍。《荊楚歲時記》。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13.長春真人編纂。《正統道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14.袁坷注。《山海經》。台北:里仁,1981年。
15.郭郛注証。《爾雅注証》。北京:商務,2013年。
16.楊家駱主編。《太平經合校》。台北:鼎文書局,1979年。
17.楊錫彭注譯。《新譯山海經》。台北:三民,2004年。
18.葛洪。《抱朴子》。臺北市: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1978年。
19.應劭。《風俗通義》。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年。
20.戴聖。《禮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21.里人何求,《閩都別記(上)》。福州:福建人民,2012年。
22.里人何求,《閩都別記(下)》。福州:福建人民,2012年。

二、專書
1.大形徹、坂出祥伸、賴富本宏編。《道教的密教的辟邪呪物の調查.硏究》。東京都: ビイング.ネット.プレス,,2005年。
2.王大有、王雙有。《圖說中國圖騰》。北京:人民美術,1998年。
3.王見川。《張天師之研究-以龍虎山一系為考察中心》。台北:博揚文化,2015年。
4.台灣省文獻委員會。《臺灣史》。台北:眾文圖書,1979年。
5.何星亮。《中國圖騰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6年。
6.吳光正。《八仙故事系統考論-內丹道宗教神話的建構及其流變》。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7.呂春明著。《<<異苑>>校證》。臺北縣:花木蘭文化,2009年。
8.呂理政,《傳統信仰與現代社會》。台北:稻香,1992年。
9.呂理政。《傳統信仰與現代社會》。新北:稻香,2000年。
10.呂錘寬。《道教儀式與音樂之神聖性與世俗化》。臺中市:行政院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2009年。
11.李明亮。《臺灣老虎郵》。台北:蔚藍,2018。
12.李遠國、劉仲宇、許尚樞。《道教與民間信仰》。上海:世紀,2011年。
13.李豐楙、謝聰輝合著。《濟度大事 : 臺灣齋醮》。臺北:傳藝中心籌備處,2001年。
14.李麗涼編撰。《鼓鐘于宮 : 黃清龍道長的生命史》。新北:新北市政府文化局,2012年。
15.沈平山。《中國神明概論》。台北:新文豐,1979年。
16.阮昌銳。《植物動物與民俗》。台北:國立臺灣博物館,1999年。
17.阮昌銳。《植物動物與民俗》。臺北:臺灣省立博物館,1999年。
18.林川夫主編。《民俗台灣 第七輯》。臺北:武陵,1991年。
19.林川夫主編。《民俗台灣 第三輯》。臺北:武陵,1990年。
20.林川夫主編。《民俗台灣 第四輯》。臺北:武陵,1990年。
21.林瑋嬪主編。《媒介宗教:音樂、影像、物與新媒體》。台北:國立台灣大學,2018年。
22.金榮華。《民間故事類型索引(下冊)》。台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7年。
23.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24.香港蓬瀛仙館、上海城隍廟編著。《拜太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
25.香港蓬瀛仙館、新加坡韭菜芭城隍廟編著。《拜太歲二集》。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年。
26.桃園縣立文化中心主編。《人與土地:土地伯公的信仰活動成果專輯》。桃園:桃縣文化,1998年。
27.高本莉。《台灣早期服飾圖錄》。臺北:南天,1995年。
28.高佩英。《臺灣的虎爺信仰》。台北:遠足,2006年。
29.康鍩錫文字、攝影。《臺灣古建築裝飾圖鑑》。臺北:貓頭鷹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2007年。
30.張珣、葉春榮合編。《台灣本土宗教研究:結構與變異》。台北:南天,2006年。
31.戚嘉林。《台灣史》。台北:海峽,2007年。
32.郭瑞雲輯。《道教六十星宿神像與十二生肖圖》。臺南:中華民國道教會台灣省台南支會,1990年。
33.陳益源主編。《臺灣虎爺信仰研究及其他》。台北:里仁,2017年。
34.陳憲國、邱文錫《實用臺灣諺語典》。臺北:樟樹1999年。
35.陳繡綿。《台北市虎爺信仰之研究》。台北:武陵,1994。
36.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編。《圖像與儀式:中國古代宗教史與藝術史的融合》。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
37.曾景來。《臺灣的迷信與陋習》。台北:武陵,1994。
38.黃文博。《南瀛五營誌 溪北篇(上卷)》。台南:台南縣政府,2004年。
39.黃文博。《南瀛五營誌 溪北篇(下卷)》。台南:台南縣政府,2004年。
40.黃伯芸。《台灣的城隍廟》。台北縣:遠足文化,2006年。
41.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臺灣史》。臺北:五南,2006年。
42.黃福全。《醮典文檢 卷四》。彰化:意群圖書,2006年。
43.廖武治。《真人所居 :大龍峒保安宮》。台北市:臺北保安宮,2016年。
44.臺灣總督府。《臺灣宗教調查報告書》。台北縣:捷幼,1993年。
45.劉文三。《台灣宗教藝術》。台北:雄獅圖書,1979年。
46.劉文三。《台灣神像藝術》。台北:藝術家,1992年。
47.劉守華。《中國民間故事史》。漢口:湖北教育,1999年。
48.劉還月。《台灣民間信仰小百科:醮事卷》。台北:台原,1994年。
49.謝宗榮。《台灣的道教文化與祭典儀式》。台北:博揚文化,2014年。
50.謝宗榮。《臺灣傳統宗教文化》。台中:晨星,2003。
51.鍾華操。《臺灣地區神明的由來》。台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9年。
52.藍勇主編。《中國圖像史學》。北京:科學,2015年。

三、期刊論文
1.吳勇猛。〈台灣宮廟將軍神祇之探討〉。《2007保生文化祭道教神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北保安宮保生道教文化學院,2007 年。
2.李添春。〈臺灣的動物崇拜〉。《南瀛佛教》第13卷第4 號,臺北:南瀛佛教會,1935 年4月。
3.邢義田。〈漢人與虎〉。《聯合文學》第2卷第4 期,臺北:聯經,1986 年。
4.武雅士著,張珣譯。〈神、鬼、祖先〉。《思與言》第35卷第3期。台北:思與言雜誌社,1979年。
5.邱坤良。〈道士、科儀與戲劇--以雷晉壇《太上正壹敕水禁壇玄科》為中心〉。《戲劇學刊》第11期,台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2010 年。
6.歐陽建。〈《臨水平妖傳》考論〉。林瑤棋主編,《台閩陳靖姑信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婦孺保護神-臨水夫人》。台中:台灣省各姓淵源研究會,1999年。
7.蔡武晃。〈從多元化轉變為單一財神神格過程中的神祇:武財神玄壇元帥〉。《2007保生文化祭道教神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北保安宮保生道教文化學院,2007 年。
8.林承緯。〈臺灣民間信仰神明體系下的從屬神〉。陳鼓應、李豐楙編輯。《三清青年學術論文集(三)》,台北:自由,2005年。
9.李豐楙。〈祭煞與安鎮:道教謝土安龍的複合儀式〉。Foundations of Daoist Ritual :A Berlin Symposium,Wiesbaden : Harrassowitz Verlag,2009。


四、學位論文
1.吳素娥。〈八仙故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2.李添壽。〈台灣木雕虎爺工藝之初探〉。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藝設計學系-文化創意學程,碩士論文,2015年。
3.林雨璇。〈五營兵將:台灣民間宗教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4.林炳宏。〈臺南府城虎爺信仰研究--以主祀保生大帝、福德正神廟宇為論述中心〉。國立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5.洪資殷。〈保生大帝、土地公與西秦王爺之虎爺型態研究-以台南市、高雄市為例〉。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7月。
6.徐雲菁〈虎在中國文學中的形象研究〉。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7.徐瓊琪。〈原始虎爺信仰與台灣民間虎爺神格之研究〉。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碩士論文,2018年。
8.高佩英。〈臺灣漢人社會虎爺信仰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8.陳芯瑤。〈以自創虎爺繪本角色發展延伸性商品之創作論述〉。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9.陳錦繡。〈臺灣民間虎爺信仰之研究--以臺北市廟宇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10.黃聖芬。〈虛擬生物角色概念設計與創作之探討-以《紅衣小女孩2》虎爺為例〉。世新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
11.廖振宏。〈北管藝師李兩成音樂藝術研究〉。國立台南大學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年。
12.賴孟玲。〈臺灣西南沿海地區的「五營」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碩士論文,2001年。
13.賴宗煒。〈紙錢在台灣道教過關渡限儀式中之象徵意義及功能〉。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14.賴洲玉。〈台灣民間包公信仰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15.謝忠良。〈道教科儀敕水禁壇的儀式音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五、網路資料
1.《冥戰錄》官方網站,
http://www.weicomic.com/formosa/formosa.htm
2.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http://crgis.rchss.sinica.edu.tw/
3.中華佛學研究所,http://www.chibs.edu.tw/
4.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http://nrch.culture.tw/
5.文化部國家資料庫,http://nrch.culture.tw/
6.行政院:國情簡介「臺灣的民間信仰」,https://www.ey.gov.tw/state/D00B53C98CD4F08F/0fe638e7-c0bf-401e-b9f2-3db11eecd508
7.虎爺山大王,《虎爺TigerGod》。
8.國史館台灣文獻館,https://www.th.gov.tw/new_site/
9.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辭典,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default.jsp
10.愛台語,https://itaigi.tw/ 
11.新北市客家民俗信仰館。〈客家原鄉移祀的神祉信仰:民主公王〉。https://www.hakka-beliefs.ntpc.gov.tw/files/11-1001-404.php。

六、其他文字資料
1.《正一安龍奠土科儀》。林厝派基隆廣遠壇藏本。
2.《正一祭解科儀》。林厝派基隆廣遠壇(丹心宗壇)藏本。
3.《正壹靈寶敕水祭煞玄科》。林厝派基隆廣遠壇李松溪(通迅)藏本。
4.左萱。《神之鄉 下》。台北:蓋亞,2017年。
5.民主宮管理委員會。《已亥年民主宮農民曆》。屏東:民主宮管理委員會,2019年。
6.吳德齡主編。《新店碧潭臨水宮順天聖母、列位尊神簡介》。新北:新店碧潭臨水宮,2016年。
7.板橋慈惠宮媽祖廟。〈乙未年活動適宜與十二生肖流年表〉。新北:板橋慈惠宮媽祖廟,正品印刷印製,2015年。
8.韋宗成。《冥戰錄 第三卷》。中壢:未來數位,2011年。
9.景美集應廟。《中華民國105年歲次丙申農民曆》。台北:景美集應廟,2016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宗教研究所
1021560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15600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敬智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張凱鈞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Chang, Kai-Chu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張凱鈞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ang, Kai-Chungen_US
dc.date (日期) 201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5-九月-2019 16:01:09 (UTC+8)-
dc.date.available 5-九月-2019 16:01:0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5-九月-2019 16:01:09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10215600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560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宗教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215600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在台灣漢民文化中,虎是種倍受重視又正反形象兼具的角色,在各種建築、用具、習俗、儀式中都有重要地位,也因此頻繁地出現在台灣的廟宇和宗教活動之中。
  本文探討漢人廟祀空間內的虎形象,舉凡廟宇中的虎相關神明(虎神、以虎為坐騎之神、以虎為標誌之神)、與虎相關的器具、廟宇建築體中的虎,乃至信仰活動如祭解、敕水禁壇、安龍送虎、普度、迎神與遶境等場合所出現的虎神、虎煞。藉由經典文獻、廟宇空間、宗教儀式三者分析「虎」在漢人信仰(道教與民間信仰)中的意涵。除了比較虎在不同場合中具有的不同意義、探討其正邪兼具的緣由和脈絡,也歸納虎類神靈在宗教信仰中的特質和定位。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 1
一、 研究動機與背景 ................................... 1
二、 章節安排 ....................................... 12
第二章 漢人文化中的虎 ................................. 14
一、 中國的虎文化 .................................... 14
二、 台灣的虎文化 .................................... 19
三、 小結 ........................................... 30
第三章 台灣廟宇中的虎 ................................. 31
一、 與虎相關的神明 ................................... 31
二、 與虎相關的器具 ................................... 56
三、 廟宇建築體中的虎 ................................. 59
四、 小結 ........................................... 66
第四章 漢人信仰活動中的虎 .............................. 68
一、 祭解 ........................................... 68
二、 敕水禁壇 ........................................ 70
三、 安龍送虎 ........................................ 73
四、 普度 ........................................... 77
五、 迎神與遶境活動 ................................... 79
六、 小結 ............................................ 81
第五章 結論 .......................................... 82
一、在廟祀空間的虎型態 ................................. 82
二、虎神信仰在漢人宗教中的定位 .......................... 87
三、虎的屬性與類別 ..................................... 91
參考文獻 ............................................. 96
zh_TW
dc.format.extent 10430338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15600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虎爺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黑虎將軍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下壇將軍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西白虎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虎煞zh_TW
dc.title (題名) 台灣廟祀中的虎信仰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Tigers in the Temple of Cults in Taiwa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古籍
1.(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81年。
2.(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李學勤主編;龔亢雲整理。《禮記正義》。台北:台灣古籍,2001年。
3.(東晉)郭璞、(清)郝懿行。《山海經》。台北:台灣古籍,1997年。
4.(晉)葛洪原著;顧久譯注。《抱朴子內篇 》。臺北:台灣古籍,2005年。
5.(唐)孔穎達著。《禮記正義 》。北京:北京大學,2014年。
6.(宋)朱熹。《周易本義》。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7年。
7.(清)朱彬撰;沈文倬、水渭松校點。《禮記訓纂》。杭州:浙江大學,2010年。
8.干寶原著、黃滌明譯注。《搜神記》。台北:台灣古籍,1997年。
9.王充。《論衡》。臺北:世界,1955年。
10.佚名撰。《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台北:聯經,1980年。
11.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12.宗懍。《荊楚歲時記》。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13.長春真人編纂。《正統道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14.袁坷注。《山海經》。台北:里仁,1981年。
15.郭郛注証。《爾雅注証》。北京:商務,2013年。
16.楊家駱主編。《太平經合校》。台北:鼎文書局,1979年。
17.楊錫彭注譯。《新譯山海經》。台北:三民,2004年。
18.葛洪。《抱朴子》。臺北市: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1978年。
19.應劭。《風俗通義》。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年。
20.戴聖。《禮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21.里人何求,《閩都別記(上)》。福州:福建人民,2012年。
22.里人何求,《閩都別記(下)》。福州:福建人民,2012年。

二、專書
1.大形徹、坂出祥伸、賴富本宏編。《道教的密教的辟邪呪物の調查.硏究》。東京都: ビイング.ネット.プレス,,2005年。
2.王大有、王雙有。《圖說中國圖騰》。北京:人民美術,1998年。
3.王見川。《張天師之研究-以龍虎山一系為考察中心》。台北:博揚文化,2015年。
4.台灣省文獻委員會。《臺灣史》。台北:眾文圖書,1979年。
5.何星亮。《中國圖騰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6年。
6.吳光正。《八仙故事系統考論-內丹道宗教神話的建構及其流變》。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7.呂春明著。《<<異苑>>校證》。臺北縣:花木蘭文化,2009年。
8.呂理政,《傳統信仰與現代社會》。台北:稻香,1992年。
9.呂理政。《傳統信仰與現代社會》。新北:稻香,2000年。
10.呂錘寬。《道教儀式與音樂之神聖性與世俗化》。臺中市:行政院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2009年。
11.李明亮。《臺灣老虎郵》。台北:蔚藍,2018。
12.李遠國、劉仲宇、許尚樞。《道教與民間信仰》。上海:世紀,2011年。
13.李豐楙、謝聰輝合著。《濟度大事 : 臺灣齋醮》。臺北:傳藝中心籌備處,2001年。
14.李麗涼編撰。《鼓鐘于宮 : 黃清龍道長的生命史》。新北:新北市政府文化局,2012年。
15.沈平山。《中國神明概論》。台北:新文豐,1979年。
16.阮昌銳。《植物動物與民俗》。台北:國立臺灣博物館,1999年。
17.阮昌銳。《植物動物與民俗》。臺北:臺灣省立博物館,1999年。
18.林川夫主編。《民俗台灣 第七輯》。臺北:武陵,1991年。
19.林川夫主編。《民俗台灣 第三輯》。臺北:武陵,1990年。
20.林川夫主編。《民俗台灣 第四輯》。臺北:武陵,1990年。
21.林瑋嬪主編。《媒介宗教:音樂、影像、物與新媒體》。台北:國立台灣大學,2018年。
22.金榮華。《民間故事類型索引(下冊)》。台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7年。
23.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24.香港蓬瀛仙館、上海城隍廟編著。《拜太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
25.香港蓬瀛仙館、新加坡韭菜芭城隍廟編著。《拜太歲二集》。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年。
26.桃園縣立文化中心主編。《人與土地:土地伯公的信仰活動成果專輯》。桃園:桃縣文化,1998年。
27.高本莉。《台灣早期服飾圖錄》。臺北:南天,1995年。
28.高佩英。《臺灣的虎爺信仰》。台北:遠足,2006年。
29.康鍩錫文字、攝影。《臺灣古建築裝飾圖鑑》。臺北:貓頭鷹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2007年。
30.張珣、葉春榮合編。《台灣本土宗教研究:結構與變異》。台北:南天,2006年。
31.戚嘉林。《台灣史》。台北:海峽,2007年。
32.郭瑞雲輯。《道教六十星宿神像與十二生肖圖》。臺南:中華民國道教會台灣省台南支會,1990年。
33.陳益源主編。《臺灣虎爺信仰研究及其他》。台北:里仁,2017年。
34.陳憲國、邱文錫《實用臺灣諺語典》。臺北:樟樹1999年。
35.陳繡綿。《台北市虎爺信仰之研究》。台北:武陵,1994。
36.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編。《圖像與儀式:中國古代宗教史與藝術史的融合》。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
37.曾景來。《臺灣的迷信與陋習》。台北:武陵,1994。
38.黃文博。《南瀛五營誌 溪北篇(上卷)》。台南:台南縣政府,2004年。
39.黃文博。《南瀛五營誌 溪北篇(下卷)》。台南:台南縣政府,2004年。
40.黃伯芸。《台灣的城隍廟》。台北縣:遠足文化,2006年。
41.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臺灣史》。臺北:五南,2006年。
42.黃福全。《醮典文檢 卷四》。彰化:意群圖書,2006年。
43.廖武治。《真人所居 :大龍峒保安宮》。台北市:臺北保安宮,2016年。
44.臺灣總督府。《臺灣宗教調查報告書》。台北縣:捷幼,1993年。
45.劉文三。《台灣宗教藝術》。台北:雄獅圖書,1979年。
46.劉文三。《台灣神像藝術》。台北:藝術家,1992年。
47.劉守華。《中國民間故事史》。漢口:湖北教育,1999年。
48.劉還月。《台灣民間信仰小百科:醮事卷》。台北:台原,1994年。
49.謝宗榮。《台灣的道教文化與祭典儀式》。台北:博揚文化,2014年。
50.謝宗榮。《臺灣傳統宗教文化》。台中:晨星,2003。
51.鍾華操。《臺灣地區神明的由來》。台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9年。
52.藍勇主編。《中國圖像史學》。北京:科學,2015年。

三、期刊論文
1.吳勇猛。〈台灣宮廟將軍神祇之探討〉。《2007保生文化祭道教神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北保安宮保生道教文化學院,2007 年。
2.李添春。〈臺灣的動物崇拜〉。《南瀛佛教》第13卷第4 號,臺北:南瀛佛教會,1935 年4月。
3.邢義田。〈漢人與虎〉。《聯合文學》第2卷第4 期,臺北:聯經,1986 年。
4.武雅士著,張珣譯。〈神、鬼、祖先〉。《思與言》第35卷第3期。台北:思與言雜誌社,1979年。
5.邱坤良。〈道士、科儀與戲劇--以雷晉壇《太上正壹敕水禁壇玄科》為中心〉。《戲劇學刊》第11期,台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2010 年。
6.歐陽建。〈《臨水平妖傳》考論〉。林瑤棋主編,《台閩陳靖姑信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婦孺保護神-臨水夫人》。台中:台灣省各姓淵源研究會,1999年。
7.蔡武晃。〈從多元化轉變為單一財神神格過程中的神祇:武財神玄壇元帥〉。《2007保生文化祭道教神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北保安宮保生道教文化學院,2007 年。
8.林承緯。〈臺灣民間信仰神明體系下的從屬神〉。陳鼓應、李豐楙編輯。《三清青年學術論文集(三)》,台北:自由,2005年。
9.李豐楙。〈祭煞與安鎮:道教謝土安龍的複合儀式〉。Foundations of Daoist Ritual :A Berlin Symposium,Wiesbaden : Harrassowitz Verlag,2009。


四、學位論文
1.吳素娥。〈八仙故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2.李添壽。〈台灣木雕虎爺工藝之初探〉。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藝設計學系-文化創意學程,碩士論文,2015年。
3.林雨璇。〈五營兵將:台灣民間宗教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4.林炳宏。〈臺南府城虎爺信仰研究--以主祀保生大帝、福德正神廟宇為論述中心〉。國立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5.洪資殷。〈保生大帝、土地公與西秦王爺之虎爺型態研究-以台南市、高雄市為例〉。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7月。
6.徐雲菁〈虎在中國文學中的形象研究〉。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7.徐瓊琪。〈原始虎爺信仰與台灣民間虎爺神格之研究〉。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碩士論文,2018年。
8.高佩英。〈臺灣漢人社會虎爺信仰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8.陳芯瑤。〈以自創虎爺繪本角色發展延伸性商品之創作論述〉。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9.陳錦繡。〈臺灣民間虎爺信仰之研究--以臺北市廟宇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10.黃聖芬。〈虛擬生物角色概念設計與創作之探討-以《紅衣小女孩2》虎爺為例〉。世新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
11.廖振宏。〈北管藝師李兩成音樂藝術研究〉。國立台南大學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年。
12.賴孟玲。〈臺灣西南沿海地區的「五營」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碩士論文,2001年。
13.賴宗煒。〈紙錢在台灣道教過關渡限儀式中之象徵意義及功能〉。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14.賴洲玉。〈台灣民間包公信仰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15.謝忠良。〈道教科儀敕水禁壇的儀式音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五、網路資料
1.《冥戰錄》官方網站,
http://www.weicomic.com/formosa/formosa.htm
2.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http://crgis.rchss.sinica.edu.tw/
3.中華佛學研究所,http://www.chibs.edu.tw/
4.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http://nrch.culture.tw/
5.文化部國家資料庫,http://nrch.culture.tw/
6.行政院:國情簡介「臺灣的民間信仰」,https://www.ey.gov.tw/state/D00B53C98CD4F08F/0fe638e7-c0bf-401e-b9f2-3db11eecd508
7.虎爺山大王,《虎爺TigerGod》。
8.國史館台灣文獻館,https://www.th.gov.tw/new_site/
9.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辭典,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default.jsp
10.愛台語,https://itaigi.tw/ 
11.新北市客家民俗信仰館。〈客家原鄉移祀的神祉信仰:民主公王〉。https://www.hakka-beliefs.ntpc.gov.tw/files/11-1001-404.php。

六、其他文字資料
1.《正一安龍奠土科儀》。林厝派基隆廣遠壇藏本。
2.《正一祭解科儀》。林厝派基隆廣遠壇(丹心宗壇)藏本。
3.《正壹靈寶敕水祭煞玄科》。林厝派基隆廣遠壇李松溪(通迅)藏本。
4.左萱。《神之鄉 下》。台北:蓋亞,2017年。
5.民主宮管理委員會。《已亥年民主宮農民曆》。屏東:民主宮管理委員會,2019年。
6.吳德齡主編。《新店碧潭臨水宮順天聖母、列位尊神簡介》。新北:新店碧潭臨水宮,2016年。
7.板橋慈惠宮媽祖廟。〈乙未年活動適宜與十二生肖流年表〉。新北:板橋慈惠宮媽祖廟,正品印刷印製,2015年。
8.韋宗成。《冥戰錄 第三卷》。中壢:未來數位,2011年。
9.景美集應廟。《中華民國105年歲次丙申農民曆》。台北:景美集應廟,2016年。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NCCU201901127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