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蔡明月 | zh_TW |
dc.contributor.advisor | Tsay, Ming-Yueh | en_US |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 闕潤贇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 Que, Run-Yun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闕潤贇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Que, Run-Yun | en_US |
dc.date (日期) | 2020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1-七月-2020 13:48:15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1-七月-2020 13:48:15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1-七月-2020 13:48:15 (UTC+8) | - |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 G0107155025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0581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107155025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新聞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日常的生活也離不開新聞傳播媒介。兩岸新 聞事業蓬勃的發展證明了新聞學領域的潛力和重要性。再者,因中國大陸和臺 灣之新聞學研究和教育同根同源,卻因政治、經濟、文化等差異發展得的各具 特色,所以對兩岸新聞學研究進行對比具有現實和歷史意義。又因資訊計量學 可以有系統的分析特定學科範圍的學術文獻,了解其歷史軌跡與現況,預測發 展趨勢。博碩士論文又是學術傳播的重要途徑。故本研究針對「CNKI 中國優 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和「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兩個資料 庫,利用資訊計量方法分析中國大陸與台灣新聞學博碩士論文,以綜觀兩岸新 聞學博碩士論文的特性和研究趨勢。本研究結果顯示:(1)中國大陸新聞學博碩士論文文獻成長呈線性模式; 台灣則呈微型指數模式;(2)中國大陸與台灣新聞學博碩士論文皆以單一指導 老師為主;(3)中國大陸高生產力與高影響力機構以重點大學居多,台灣以國 立大學居多;(4)中國大陸與台灣新聞學高生產力與高影響力機構皆存在地理 位置分佈不均的問題,中國大陸集中在中東部地區,台灣集中在北部地區; (5)中國大陸與台灣高生產力指導老師研究的熱門主題為新聞評析和新媒體研 究;(6)中國大陸與台灣新聞學博碩士論文主題皆以新聞評析為主。本研究亦 針對資料庫、資料處理工具以及對未來相關領域研究提出建議。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News is closely related to our lives, and our daily life is also inseparable from the news media.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cross-strait journalism has proved the potential and the importance of journalism. Because the journalist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have the same root, and each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so it is of realistic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to compare the journalistic research between the two sides. In addition, consulting metrology can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academic literature of a specific subject range, understand its historical track and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edict its development trend. Doctoral dissertation and Master`s theses is an important way of academic communication. So research aims at the databases of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and "National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in Taiwan", and analyzes the Doctoral dissertation and Master`s theses of journalism i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by using the Informetric Analysis, so as to comprehensively view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arch trends of the doctoral dissertation and master`s theses of journalism between them.The results show:(1)The literature growth of Chinese mainland journalism doctoral dissertation and master`s theses presented a linear growth, while Taiwan is an exponential growth;(2)In both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the doctoral dissertation and master`s theses of journalism is dominated by a single guidance professor.(3)High productivity and high impact institutions in mainland China are mostly in key universities, and most of them are national universities in Taiwan. (4)Both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s high-productivity and high-impact organizations in journalism have the problem of uneven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Mainland China is concentrated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regions, and Taiwan isIIIconcentrated in the northern regions;(5)The hot topics of high productivity Guidance Professor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both are news content analysis and new media research.(6)News content analysis is the main theme of journalism doctoral dissertation and master`s thesis i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The suggestions for databases, data processing tools and future related researches were also made. | en_US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目次圖目次 VII表目次 VIII第一章 緒論 1第一節 研究動機 1第二節 研究目的 3第三節 研究問題 4第四節 名詞解釋 6第二章 文獻探討 9第一節 中國大陸與台灣之新聞學發展歷程與研究 9第二節 中國大陸與台灣之新聞教育研究 18第三節 資訊計量學相關研究 23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33第一節 研究對象 33第二節 研究工具與方法 36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8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40第五節 研究設計與步驟 41第四章 中國大陸新聞學博碩士論文基本資料 47第一節 文獻成長情形 47第二節 各大機構博碩士論文生產力分佈 50第三節 論文被下載與被引用情形分析 58第四節 文獻主題分析 70第五節 指導老師生產力分佈 77第五章 臺灣新聞學博碩士論文基本資料 85第一節 臺灣新聞學博碩士論文成長情形 85第二節 各大學博碩士論文生產力分佈 89第三節 論文被下載與被引用情形分析 92第四節 文獻主題分析 99第五節 指導老師生產力分佈 103第六節 綜合討論 109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23第一節 結論 123第二節 建議 126第三節 未來研究建議 127參考文獻 129附錄一 136附錄二 138附錄三 139 圖目次圖3-1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書目格式範例 34圖3-2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書目格式範例 36圖3-3兩岸新聞學學位論文基本資料與主題分析之架構圖 42圖3-4研究流程圖 46圖4-1中國大陸新聞學博碩士論文出版年代趨勢圖 49圖4-2中國大陸新聞學博碩士論文累積成長曲線圖 49圖4-3中國大陸新聞學博碩士論文高度被下載機構地理分佈圖 66圖4-4中國大陸新聞學博碩士論文高度被引用機構地理分佈圖 68圖4-5中國大陸新聞學博碩士論文主題分佈圖 71圖4-6中國大陸新聞學博碩士論文主題成長情形 73圖4-7中國大陸新聞學博碩士論文高生產力指導老師研究主題分佈圖 81圖5-1臺灣新聞學博碩士論文出版年代趨勢圖 87圖5-2臺灣新聞學博碩士論文累積成長曲線圖 88圖5-3台灣新聞學博碩士論文產出學校被引用和被下載關係圖 99圖5-4台灣新聞學博碩士論文主題分佈圖 101圖5-5台灣新聞學博碩士論文主題成長情形 102圖5-6台灣新聞學博碩士論文高生產力指導老師研究主題分佈圖 107圖5-7兩岸新聞學博碩士論文主題分佈比較(2000-2019年) 118圖5-8(a)中國大陸新聞學博碩士論文主題領域成長情形(2000-2019年) 119圖5-8(b)台灣新聞學博碩士論文主題領域成長情形(2000-2019年) 119表目次表2-1美國新聞教育發展階段表 19表3-1中國大陸新聞傳播學學科評估排名前30所大學新聞學開設情況表 39表3-2新聞學主題詞表 45表4-1中國大陸新聞學博碩士論文發表年代統計 48表4-2中國大陸新聞學博碩士論文產出機構分佈 50表4-3中國大陸新聞學博碩士論文機構發表統計 53表4-4中國大陸新聞學博碩士論文發表數量前30名機構之地理分佈統計 57表4-5中國大陸新聞學高度被下載論文 59表4-6中國大陸新聞學發表高度被下載論文機構 61表4-7中國大陸新聞學高度被引用論文 62表4-8中國大陸新聞學發表高度被引用論文機構 64表4-9中國大陸新聞學博碩士論文高度被下載機構 65表4-10中國大陸新聞學博碩士論文高度被引用機構 67表4-11中國大陸新聞學博碩士論文主題分佈 72表4-12 中國大陸新聞學博碩士論文突變詞特徵表 75表4-13中國大陸新聞學博碩士論文指導老師發表文獻分佈 78表4-14中國大陸新聞學博碩士論文指導老師共同指導數量 79表4-15中國大陸新聞學博碩士論文高生產力指導老師(50篇以上) 80表5-1臺灣新聞學博碩士論文發表年代統計 86表 5-2台灣新聞學博碩士論文產出大學分佈 89表5-3台灣新聞學博碩士論文大學發表統計 90表5-4台灣新聞學高度被下載論文 93表5-5台灣新聞學高度被引用論文 96表5-6台灣新聞學博碩士論文高度被下載大學 97表5-7台灣新聞學博碩士論文高度被引用大學 98表5-8台灣新聞學博碩士論文主題分佈 101表5-9中國大陸新聞學博碩士論文指導老師發表文獻分佈 104表5-10台灣新聞學博碩士論文指導老師共同指導數量 105表5-11台灣新聞學博碩士論文高生產力指導老師(前三十名) 106表5-12中國大陸與台灣新聞學博碩士論文發展階段對比 110表5-13 台灣高被引與高被下載論文比照表 115表5-14兩岸新聞學博碩士論文主題分佈(2000-2019年) 117 | zh_TW |
dc.format.extent | 3304780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 -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7155025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新聞學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資訊計量學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博碩士論文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Journalism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Informetric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Doctoral Dissertation and Master`s Theses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中國大陸與台灣「新聞學」博碩士論文之資訊計量研究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Informetric Analysis of Doctoral Dissertation and Master`s Theses on Journalism i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 en_US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方漢奇(2002)。中國新聞傳播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方漢奇、寧樹藩、陳業劭(1999)。中國新聞事業通史(第三卷)。北京:中 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王大可、李本乾(2016)。“十二五”期間我國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的熱點與 趨勢。新聞與傳播,21,21-32。DOI:10.15897/j.cnki.cn51-1046/g2.2016.21.003王洪鈞(1998)。台灣新聞事業發展證言。台北:新聞記者公會。 王海濤(2016)。國內外新聞傳播類期刊比較與建議——基于 SSCI、 CSSCI的分析。青年記者,1,53-54。王崇德(1996)。文獻計量學的爭議。情報理論與實踐,19(1),5-8。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無日期)。系所簡介。檢自: http://jou.pccu.edu.tw/About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無日期)。專任師資。檢自: http://jou.pccu.edu.tw/Teacher中國知網(2019)。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介紹信息。檢自: https://kns.cnki.net/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CDMD中國標準化研究院(2009)。《中華人民共和國學科與代碼國家標準》。檢 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 /9576538?fr=aladdin中國學位與研究生信息教育網(2019a)。碩士專業目錄。檢自: http://www.cdgdc.edu.cn中國學位與研究生信息教育網(2019b)。辭典釋義。檢自: http://www.cdgdc.edu.cn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6)。“211”工程簡介。檢自: http://www.moe.gov.cn/was5/web/search?channelid=24408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6)。“985”工程簡介。檢自: http://www.moe.gov.cn戈公振(1964)。中國報學史。台北:學生書店。世新大學新聞學系(無日期 a)。兼任師資。檢自:http://shunews.shu.edu.tw/世新大學新聞學系(無日期 b)。專任師資。檢自:http://shunews.shu.edu.tw/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18)。本院介紹。檢自:http://sass.cn/100000/51966.aspx吉林大學文學院(2013)。導師信息。檢自: http://wxy.jlu.edu.cn/jyjx/yjsjy/dsxx.htm吉林大學文學院(無日期)。導師信息。檢自: http://wxy.jlu.edu.cn/jyjx/yjsjy/dsxx.htm何光國(1994)。文獻計量學導論。臺北:三民書局。何梓華(2005)。新聞教育的四大問題及對策。中國記者,6,22-23。吳廷俊(2008)。問題與成績同行:1978 至 2008 中國新聞教育發展研究。檢 自:http://media.people.com.cn/BIG5/120837/8230660.html吳高福(1994)。新聞學基本原理。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宋艷輝、羅力、武夷山(2016)。網絡環境下新聞傳播學文獻老化規律研究。報刊縱橫,6(11),33-36。李川川(2017)。台灣新聞教育的特色與啟示。傳媒,16,85-87。李良榮(2005)。新聞學導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李茂政(2005)。新聞學新論。臺北市:風雲論壇。李家寧(2014)。「女性研究」文獻之書目計量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李傑、陳超美(2015)。CiteSpase 科學文本挖掘及可視化。北京:首都經濟貿 易大學出版社。李誌軍、楊梅(2016)。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分布與影響力分析——以新聞學與 傳播學項目為例。中國出版,4,52-56。李瞻(1991)。新聞學。臺北市:三民。束開榮、 劉海龍(2019)。2018 年中國的新聞學研究。國際新聞界,1,6-22。沈惠娜(2012)。台灣新聞傳播教育 20 年發展簡述。東南傳播,11,87-88。 doi:10.13556/j.cnki.dncb.cn35-1274/j.2012.11.014周光明(2009)。“新聞學”的引入與新聞學的創立。湖北大學學報,(5), 17-20。林巧敏(2009)。臺灣地區資訊組織文獻書目計量分析。圖書資訊學刊,7 (2),101-123。林巧敏(2013)。歷史論著引用文獻及其引用檔案特性分析。大學圖書館,17 (1), 43- 69。DOI:10.6146/univj.17-1.03林怡甄(2008)。「輸送現象」之文獻特性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政治大學,臺北市。林雯瑤、邱炯友(2012)。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四十年之書目計量分析。教育 資料與圖書館學,49(3),297-313。郭晶(2018)。我國出版領域電子書研究前沿的知識圖譜分析。出版發行研 究,(10),49-53。DOI:10.19393/j.cnki.cn11-1537/g2.2018.10.012河北大學新聞系(2013)。新聞學系簡介。檢自: http://jc.hbu.edu.cn/xyjj/968.jhtml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9)。學院簡介。檢自: http://hdxc.henu.edu.cn/xygk/xyjj.htm邱均平(2006)。信息計量學。武漢:武漢大學。段京肅(2008)。中國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概況分析———基於 CSCI 分析。重慶大學學報,14(5),79-87。胡鈺、陸洪磊(2018)。中國特色新聞學教育與當代新聞觀念形塑。教育傳媒 研究,(1),29-32。DOI:10.19400/j.cnki.cn10-1407/g2.2018.01.008孫旭培(1994)。新聞學新論。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 國立台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無日期)。兼任師資。檢自:http://www.bicd.ntu.edu.tw/?locale=zh_tw 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無日期)。本所介紹。檢自:http://www.journalism.ntu.edu.tw/intro.html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無日期)。兼任師資。檢自:https://comm.nccu.edu.tw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2016)。本系簡介。檢自: https://jschool.nccu.edu.tw/zh_tw/Introduction/chronicle張冬冬(2014)。新聞傳播學中文核心期刊評價——基於中國知網引文數據 (2004-2013)的考察。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5(23),75-81。張多馬(1995)。大陸新聞事業概況。臺北市:陸委會。張振亭(2009)。中國新時期新聞傳播學術史研究。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張瀚文(2006 年 6 月)。 臺灣地區新聞學研究所博碩士論文引用網路資源分 析。 圖書與資訊學刊,56,74 -95。陳力丹(2010)。新聞理論十講。上海:復旦大學。 陳力丹(2011)。新聞傳播學:學科的分化、 整合與研究方法創新。現代傳播,4,23-29。陳力丹(2012)。解析中國新聞傳播學。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陳力丹、夏琪(2019)。2018 年中國新聞傳播研究的十個新鮮話題。當代傳 播,1,15-20。陳揚明、陳寶飛、吳永長(2002)。台灣新聞事業史。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 版社。陳韜文、羅文輝、潘忠黨(2003)。新聞傳播教育對新聞人員的影響:大陸、 臺灣和香港的比較研究。傳播研究集刊,(8),1-47。彭懷恩、管一仲、彭翰(1998)。新聞學 Q&A。臺北市:風雲論壇。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2019)。學院簡介。檢自:http://www.xwxy.fudan.edu.cn/node2/fdxwxy/n1339/n1340/n1342/n1352/index.html曾虛白(1989)。中國新聞史。台北:三民書局。童兵(2000)。理論新聞傳播學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童兵(2009)。中國新聞傳播學研究最新報告。上海: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信息傳播學院(無日期)。學院簡介。檢自: http://sjic.hust.edu.cn/xygk/xyjj.htm華中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無日期)。學院簡介。檢自: http://jc.ccnu.edu.cn/xyjj1/xygk.htm黃裕峯,洪玉蓮(2019)。2018 年臺灣地區新聞傳播學研究綜述。東南傳播, 9,52-54。葉俊(2018)。新聞學作為支撐性學科的基礎、問題與方向。新聞愛好者, (1),31-34。誠品網路書局(無日期 a)。彭懷恩。檢自:http://www.eslite.com誠品網路書局(無日期 b)。鄭自隆。檢自:http://www.eslite.com暨南大學新聞系(2018)。系所簡介。檢自: https://xwxy.jnu.edu.cn/ed/15/c12846a322837/page.htm暨南大學學校概況(無日期)。現任領導。檢自: https://www.jnu.edu.cn/31/ae/c2564a78254/page.htm臺灣國家圖書館(2019)。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簡介。檢自: 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nOvGWi/aboutnclcdr\\臺灣教育部(2018),107 學年度大專校院一覽表。檢自: https://ulist.moe.gov.tw/Query/AjaxQuery/Discipline/0321劉建明、王泰玄、谷長嶺、金羽(1993)。宣傳輿論學大辭典。北京市:經濟 日報出版社。劉家林(2010)。新中國新聞傳播 60 年長編(下)。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潘家慶、賴光臨、郭乃華、蔡瞬敏、沈清松(1996)。大陸新聞學的發展與評 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學系。蔡明月(2003)。資訊計量學與文獻特性。臺北市:華泰。 蔡明月、洪世芳(2002)。OPAC 文獻之書目計量學研究。大學圖書館,6(1),15-38。 蔡明月、徐韻婷(2009)。臺灣與中國大陸圖書資訊學核心期刊論文之主題分析研究-以 1997-2006 年為例。圖書與資訊學刊,70,17- 38。 蔡明月、劉瓊芳(2007)。1992-2005 資訊計量學研究及其發展演變。圖書與資訊學刊,61,42-56。 蔡雯(2009)。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与新闻教育改革。今傳媒,1,21-24。鄭可彤(2019)。淺析我國新聞學在新時代的發展路徑。新聞研究導刊,10 (1),70-71。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無日期)。導師簡介。檢自: https://teacher.zjut.cc/t1663109/鄭貞銘(1995)。新聞原理。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鄭貞銘(1999)。中外新聞傳播教育。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鄭貞銘、林東泰、鍾蔚文(1995)。新聞與傳播。台北:國立空中大學。盧傳傑(2012)。「資訊社會」文獻之書目計量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駱正林(2019)。新聞學的學科內涵及新聞學理論體系的創新。國際新聞界, (4),11-26。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無日期)。師資團隊。檢自: http://xw.lzu.edu.cn/xueyuangaikuang/shizituandui/jiaoshou/2018-03- 15/154.htmlBates,M.J.(1999).A tour of information science through the pages of JASI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50(11),975-993.Bottle,R.T.,Efthimiadis,E.N.(1984).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literature :authorship and growth patterns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9(3),107-116.Chan,J., Lee, P. &Lee,C. C. (1996). Hong Kong Journalists in Transition. Hong Kong :Hong Kong Institute of Asia-Pacific Studies,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Egghe, L. (1994). A theory of continuous rates and applications to the theory growth and obsolescence rate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 30(2), 279.
Mensing, Donica. (2010).Rethinking the future of journalism education.Journalism Studies, 11(4),511-523. doi:10.1080/ 14616701003638376.Rubén Urbizagástegui Alvarado.(2016).Growth of Literature on Bradford`s. Law.Investigación Bibliotecológica: Archivonomía, Bibliotecología e Información, 30(68), 51-72.Tague-Sutcliffe, Jean M. (1992).An introduction to informetric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28(1),1-3.Wani, Z. A., Bakshi, I. M., & Gul, S. (2008).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literature. Chinese Librarianship, (26), 7.Weaver, D. & Wilhoit, C. G.(1986). The American Journalist:A Portrait of U.S. News People and Their Work.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 zh_TW |
dc.identifier.doi (DOI) | 10.6814/NCCU202000526 | en_US |